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

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分析

陈寄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江油610000) 摘要:声乐是在人类历史文明中不断演变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其包括歌唱、表演以及二度创作等内容。其中歌唱能力是声乐艺术的基础条件, 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歌唱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学校音乐教育和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声乐;歌唱能力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自然表达,是使人们获得感情宣泄的手段。音乐可以界定为是以特定的声音组合来反映情绪情感和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门类,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也就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的内容包括歌唱、表演和二度创作等内容。歌唱是声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儿童和幼儿在歌唱活动中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内在的思想,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能力感,通过一定形式的歌唱表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综合心理能力。由于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的不同特点,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从出生到学前教育阶段结束,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他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表现能力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正处生长发育敏感期的幼儿来说,多方位多层次的歌唱能力培养显得格外重要。1

1幼儿0—3岁阶段歌唱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力和基本的表现能力。一般来说,一两个月大的婴儿其实已经能跟随音乐发出简单的音调,婴儿最早能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呀呀学语,模仿音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一岁大的婴儿便能模仿简单的乐音发出自己的声调。两岁时,多数婴儿便能唱出比较长的简单旋律的的歌曲。2岁以后,幼儿开始逐步完整地唱一些短小的歌曲或歌曲片段,但由于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十分有限,听辨和发出语音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发音错误的情况较普遍。到三岁的时候,幼儿会唱童谣和儿歌,开始能够区分高低音,快慢和升降等。在0—3岁这一阶段,有音乐天赋的幼儿会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且极易被乐音吸引。针对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发育特点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一定要让幼儿多听,听一些节奏明快的儿歌或童谣,这样会进一步强化乐音对他们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对乐音、歌声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2岁以前的幼儿很少能完整地唱歌,所以就谈不到音域的问题。22岁以后的儿童能唱出c1—g1范围之内的音,2岁以后的幼儿所唱歌曲的音域逐渐较宽。旋律方面,3岁以前的儿童所唱的歌曲音准普遍较差,所唱旋律只是接近原来曲调的旋律,不会做到很准确。另外3岁以前;幼儿节奏能力较差,只是具有了节奏的意识,而且大多数节奏也是与歌词中的类似童谣的节奏有关。

这个阶段尽量让幼儿多听音乐,最好是古典音乐中的主题片段,让幼儿多哼唱童谣儿歌等。

2 幼儿3—4岁歌唱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幼儿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等声音所吸引,也能模1孙岩,小议音乐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2007年4月,第102页。

仿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如一些动物的叫声等。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听音乐,特别是欢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有时也对电视里的歌唱表演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模仿学唱不少儿歌了,也能模仿影视节目里演员的演唱,在表情和声调上都能做到相像。对歌词的理解会很困难,有时只是把听到的词含糊地用一些相近的语音无意义唱出来。在这一年龄段也是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的重要发展时期,一些由简单到稍复杂的节奏练习会对他们节奏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幼儿3—4岁时,歌唱中已能对节奏控制得比较好,对音的长短也能很好控制,对音高和强弱也能有一定的控制意识。音域可达到c1—a1(即C调的1—6)。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因为3—4岁幼儿在歌唱的旋律方面还不是很精确,经常会出现走调、没调的情况。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够用较长的气息,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气息来换气,这时可能会中断句子或词义。这时,幼儿能基本上以集体一致,能在集体歌唱时跟着集体的歌声开始和结束。

鼓励幼儿至少能完整地唱完一首童谣或儿歌,最好是能听着钢琴唱或别的乐器唱。

3 幼儿4—5岁阶段歌唱能力的发展

这一阶段中,随着幼儿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对节奏、声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等的感知能力明显提高。这个阶段也是开发幼儿音乐智能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一阶段可以尝试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歌唱技巧、演唱和表演的基本方法。可让幼儿玩一些有关音乐的游戏。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放一些轻柔背景音乐,这不仅会让孩子玩得更专注,更有在不知不觉间优化孩子的节奏感。也要让幼儿看一些水平较高的歌唱演出,让他们通过观看和欣赏水平较高的大小朋友的演出,下来可进行模仿联系,同时也对歌唱表演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这一阶段幼儿歌词的记忆和掌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歌唱时能够准确地把歌词唱出来,歌词错误不多。音域有了进一步扩展,可以达到c1—b1(即C调的1—7),但不同的儿童的差异性较大。旋律方面,4—5岁对旋律的感知以及音准的把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般旋律不是很复杂的歌曲都能唱好,两外对于旋律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歌曲节奏,也能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切分音的节奏。3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对前奏、间奏也已有所注意。歌唱的协调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在速度、力量方面与集体协调一致,在音色方面也能做到与集体协调一致,并能协调地进行分唱、齐唱等。

对幼儿的呼吸和音准要特别注意,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换气,能有强弱地演唱儿歌。

4幼儿5—6岁阶段歌唱能力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幼儿随着智力与语言的发展,能记忆比较完整和相对准确的歌词,对歌词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对歌词的发音、吐字等都表现得比较完善。5—6岁阶段,幼儿歌唱的音域可以达到c1—c2(即C调的1—i),个别儿童甚至更宽。由于学前幼儿的音域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集体音乐教学中,应重点注意帮助幼儿唱好c1—c2这个音域范围内的音。

在旋律方面,这个年龄段幼儿在音准方面发展非常快,他们不仅能准确地唱出旋律的音高递进,而且对级进音、三级跳音或音域范围内的四五度跳音也不会感到很难。他们已经能够唱旋律和节奏更为复杂的歌曲,能准确地表现2/4拍和

4/4拍的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带附点音和切分音节奏歌曲的演唱。能够按照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在集体歌唱时也能很好地把握节奏、音高、音色等。

5歌唱教学指导的建议

唱歌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歌唱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音乐课堂缺乏音乐性,孩子们的歌声“虚、白、喊、压”,失去了歌唱的美感。其实,在对幼儿歌唱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最基本和基础的歌唱技能。

首先是歌唱的姿势,应该教会幼儿保持身体和头部正直,两臂自然下垂,身体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唇部动作自然。

其次,呼吸应是自然呼吸,均匀用气,在呼吸时一次吸入足够的气息并包吃住,然后再在歌唱时根据乐句和表情合理地用气。在吸气的时候不能抬头和耸肩,气息声不能太大,一般不再乐句的中间随便换气,必须按照一定的乐句规律来换气。

另外,要从小培养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的习惯,也就是在讲话的基础上放松地唱出高低、长短不同的音。下巴放松,嘴巴自然张开,培养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不要大声喊叫,也不过分地克制音量。

参考文献:

[1]孙岩,小议音乐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2007年4月,第102页。

[2]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2009年,第98页。[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舞蹈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中国舞蹈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一、 中国的舞蹈历史,伴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不断发展。中国戏曲的起源,要追溯到它古远的源头——原始舞蹈。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中,随着历史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舞蹈都有各种各样的发展。远古时期的舞蹈,重点在于实用性,它是人们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发展程度繁荣,舞蹈随之也就借鉴吸收很多外来元素,例如胡旋舞之类。在宋元时期,戏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舞蹈的独立表演艺术手段,在此时逐渐的停滞不前。在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型的舞蹈表演形式,戏曲舞蹈。戏曲舞蹈使得舞蹈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舞蹈艺术也不再是单纯性的肢体表演和祭天娱神,而是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增添抒情叙事的功能性。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又诞生出了中国古典舞,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本篇论文着重研究戏曲与舞蹈之间的相互,若要真正理清戏曲与舞蹈之间的融合与区分,那就必须要从舞蹈与戏曲的源头入手。关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相互融合与区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方面,戏曲艺术的产生是以舞蹈艺术为基础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于平于 20XX 年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中指出:“戏曲舞蹈的基本范型来自于昆曲艺术,京剧艺术表演的“身段”作为昆曲范型的延伸,也一并决定了今日“戏曲舞蹈”的形态。”在它所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他指出戏曲舞蹈与戏曲音乐都是戏曲这门艺术的分支,恰当的把握这些分支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提高戏曲这一综合艺术的水平,也就是他认为舞蹈是包含在戏曲艺术之中的。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李雯在发表的《分析“戏曲舞蹈”的由来》中指出:“戏曲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借鉴并改进了中国传统舞蹈的优缺点以及其他其他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融合变化,经过艺术长河的洗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发展离不开舞蹈艺术。”蒋中崎 20XX 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一文中指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最早是在宋代,戏文是中国最早成熟的具有完整戏剧意义的戏曲形式,它通过对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宋代戏文的出现,使戏曲进行到崭新的发展时期,戏曲舞蹈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洪春华在《戏曲舞蹈发展》浅析中写到:“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舞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育教学教学要点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育教学要点 (一)歌唱教学与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再次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再一次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些原则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现在似乎一点也不陌生了,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仍然感到难以将这些理想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往往在努力试图将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目标相互渗透或交织时,结果又往往显得勉强,师幼双方都不能感觉到经验整合共鸣的快乐。在歌唱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在预设教育目标时,应突出不同活动的学习重点问题,在预设、引导师幼互动的走向时,应强调以审美感动为核心。我们幼儿教师应该花时间和精力研究怎样在突出审美感动的前提下落实全面发展。 ( 二 ) 怎样提高幼儿歌唱的艺术水平 1.共鸣位置与歌唱的美好音色。 帮助儿童获得正确的共鸣位置和美好自然声音的方法主要有: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轻声入手,养成有控制的情感表达习惯;从较高音区开始,从上逐渐向下唱。 (1)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一方面,是中国母语语言发音最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获得童声清澈明亮音色的最自然的方式;再一方面,更是使幼儿避免将声音压在喉咙里或压进胸腔里的最自然的防范措施。 (2)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声喊叫”。在幼儿用喊叫的方式歌唱时,他们身体的大部分共鸣腔是没有能够很好地参与共鸣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发音器官通常都处在非自然的过度紧张的状态之下,甚至会因为胸部、颈部肌肉过分紧张而造成如下现象:一方面压迫血管,使颈部血管向外暴起,大量血液非正常地涌向脸部;另一方面压迫气管、阻碍气息顺畅地通过咽喉;再一方面引起泛化性的整个肌体的紧张——脸部、头部躯干和四肢都会出现不自觉的强直状态。全身性的强直状态,可以由非自然的发声方法所引起,成为非自然舒适的内部状态的外部信号。这种非自然的体态和非自然的声音,不但会通过内部的反馈循环造成歌唱者不舒适的整体审美感,而且还会造成倾听者不舒适的整体审美感觉。 (3)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 有关研究表明,婴幼儿最先获得的音区是在与口面腔共鸣相适应的中音区。新生婴儿刚开始学习发音时音区还要稍稍偏高一点,通常的共鸣位置都在眼睛附近。所以我们总是觉得婴儿的声音比较“尖亮”一些。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幼儿的共鸣位置会逐渐下移。到了3岁左右,有的幼儿讲话唱歌的位置会掉到喉咙里甚至喉咙以下。由于幼儿下面部位的共鸣腔成熟得比较晚,幼儿应用下面部位共鸣腔的能力也成长得比较慢,所以,有关专家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建议:在对3岁幼儿进行集体歌唱发音教学时,应从“重新唤醒”他们婴儿时期的高位置发音感觉开始。

幼儿分类能力标准及教案

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 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 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人手一盘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 2. 每组糖果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小盘子每组若干。 3. 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将糖果按不同的特征分类。 (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个盘子里。 (2)幼儿操作分糖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糖果。 (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与方法。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 幼A:我把圆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瓶子装的糖果和盒子装的糖果分开,把瓶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C:我把硬的糖果和软的糖果分开,硬糖放在一起,软糖放在一起。 2. 游戏:“糖果超市”。 (1)讨论糖果超市的糖果怎么分。 师: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糖果都分开来。 幼B:把一样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 (2)幼儿给“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糖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糖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整齐齐。

(3)幼儿交流分糖果的过程。 师:“糖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红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 幼C:我把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长圆的糖果放在一起。 3. 延伸活动:角色游戏增添“糖果超市”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 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幼儿唱歌能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唱歌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三岁幼儿唱歌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音域方面 三至四岁的幼儿,一般可唱五至六个音c1—a1(C调的1—6),其中听起来最舒服的声音是在d1—g1(C调的2—5)之间。有个别3岁多的孩子音域较宽、偏高,能唱到c2,也有个别的幼儿音域很窄、偏低,仅能唱a—c1(C调的6—1)三个音 (二)音量方面 三岁幼儿音量比较小,但到四岁时,音量有明显增加。 (三)音色方面 幼儿的音色比较清澈、透明,这与其体型、共鸣器官有关。幼儿的头部比例较大,头腔共鸣较多,特别三岁左右的幼儿,唱歌的声音非常甜美,即所谓的奶声奶气 (四)唱歌技能的发展方面 1.掌握歌词与吐字方面 三岁的幼儿语言已有相当的发展,能朗诵儿歌。幼儿在学唱歌的过程中,最先学会的是歌词。有的幼儿,曲调虽唱的不准,但歌词却一点不错 2.节奏与速度方面 三岁幼儿所唱的歌曲,节奏比较简单,多为四分、八分、二分音符所构成。小班幼 儿总的来讲,唱歌的速度不快,对歌曲的速度有时掌握的不准。 3.呼吸方面 三岁多的幼儿,肺活量小,呼吸的短促,加上还不懂得节省地使用气息,因此有的 幼儿常会唱上两三个字就换气,甚至有个别的幼儿一字一停顿地类似念儿歌或讲话 似地唱歌。因此,在教幼儿唱歌时,应注意教会他们能用延长的声音唱。 4.音准方面 幼儿唱歌技能中最难掌握的可以说是音准问题了。小班幼儿唱歌能力发展的研究报 告中指出,学期初学唱的一首短小歌曲,无伴奏独自唱时,仅8%的幼儿能完全唱 准音,学期末重复唱同一首歌,仅仅有20%的幼儿能完全唱准音,可见音准是唱歌 技能中的难点。所选歌曲的音域超过幼儿的能力,定调不适合,曲调难度大,或幼 儿精神不足,已出现疲劳现象、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听觉有问题等,这一切都会影响 到幼儿唱准音。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予以注意。 5.协调一致方面 在集体一道唱歌时,要使自己的声音能与周围人,如老师的歌声、小朋友的歌声,或琴声取得协调一致,就需要求幼儿在唱歌时不仅能听自己的声音,而且还要听别人的声音或琴声,这对三岁多的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在注意的分配上,调节自己唱歌速度上都有一定难度。 6.表情方面 小班幼儿也能知道要唱出歌曲中的强弱、快慢等变化,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控制声 音的能力差,这对些表情上的变化还不容易唱好。 二、四五岁的幼儿唱歌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音域方面 四五岁幼儿的音域比三岁幼儿有所扩展。向上可以到b1,c1(C调的7,1),向下可到b(C调的7)。不过如果c2这个音是在强拍上。多数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向低的方面能唱出c1或b的音,但若歌曲一开始就是这些音,幼儿是较难唱好这开始的低音的。 (二)音量方面

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 论文摘要: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转。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置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而中国古典舞是我囝舞蹈莽前辈在50年代研究总结创新出的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学派,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彤式,形成的一种舞种。既然戏曲中蕴含着舞蹈,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戏曲,那么,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泺. 华夏文明古国__中国,她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中国独特的文化。在这个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的艺术文化,如中国的戏曲、武术、舞蹈等等。在我们这么丰富的文化国度里,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当代中国的舞蹈发展中,中国古典舞存在着一种迷失发展方向的局面。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界前辈在50年代提出的一门新的课题,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舞种。那么中国的古典舞在古代时期真的是以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吗?我们还有待考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中,寻找答案。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条血脉,又是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人生精神的存在形式。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它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它并不“早熟”,但它却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正因为它具有古老性,所以,我想从中来探索中国古典舞的身影。 戏曲始终趋于融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戏曲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看戏曲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娱乐。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份中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 宋、元以后勃勃兴起的戏曲艺术,是在继承、融合前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汉魏六朝再抵百戏的精湛技艺,隋唐音乐舞蹈的高度成就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素材,准备了戏曲艺术的各种构件,舞蹈正是这些构件中的重要构件之一,从名人姚旅在《露书》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戏场歌舞之遗意也。近世歌舞,道绝直云戏剧耳”。可见古人已深知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戏曲当中的戏曲舞蹈隐藏着中国古典舞蹈的身影。如:“云手”、“小五花”、“虎跳”、“前桥”、“翻”等技巧,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中依然存在于戏曲和中国舞蹈中。这些戏曲舞蹈的动作存在,说明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也是可见而知的。 首先,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时间性,我国的舞蹈在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在远古的商朝中国就有乐和舞的存在了。到了周朝,就可以根据详细记载看到所谓“大武之乐”的一种舞蹈,它的一招一式都很清楚。而且还有故事性。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具有着装含故事性的舞蹈,那么中国舞蹈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显出现有扮饰人物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可能了。从秦、汉作为中国戏曲早期渊源起,经历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至宋代“南戏”、元代“杂剧”。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有史实证明戏曲中的确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舞蹈。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的组织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的组织 歌唱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有时会借着旋律和歌词表白感情或进行思想交流。唱歌 更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最自然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时常能在盥洗室 里听见孩子们哼着小曲,洗着手,或是在户外游戏时,边玩建构游戏边唱着老师刚教过的歌……歌唱活动是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如何组织好幼儿的歌唱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选择适宜方式导入,激发幼儿歌唱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兴趣是 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需要细心耐心观察幼儿,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歌曲。选择适宜的方 式进行新歌导入。下面我依次举例说明。 1.教具导入:例《水果歌》可以直接出示实物或者挂图,常适用于小班; 2.经验导入:例《拉拉钩》适用于易发生纠纷喜欢告状的中班幼儿; 3.情境表演导入:例《泼水歌》这种需要幼儿理解表演情节内容的适用于大班; 4.故事讲述导入:例小班《小鸡小鸭》、中班《小红帽》、大班《蚂蚁搬豆》适用于各年龄 阶段,但是对故事长短及内容要把控好; 5.游戏导入:例小班《小手拍拍》、中班《摘果子》、大班《蜗牛与黄鹂鸟》适用于各年龄 阶段,这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 6.直接导入:例《我的好妈妈》、《数鸭子》这类歌词易懂,幼儿熟悉的歌曲,可根据歌曲 内容直接提问导入。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助幼儿对歌曲初感知 音乐是听觉艺术,每首儿歌都有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有时旋律欢快、有时低沉。不同感情内容的歌曲要怎样让幼儿感知并理解呢?这需要教师按照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以及歌曲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如:《秋风起来了》唱到“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请小朋友设身处地 想想自己离开妈妈,心里是怎样的?答案肯定是统一的——很难过,此处应该用悲伤的情绪 来演唱。 三、借助图示分析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在学唱一首新歌时,歌词是儿童最早记住的内容。通过对歌词逐句的分析,幼儿对本首歌曲 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能逐渐理解。分析歌词的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歌曲内容,结合幼儿的 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作为老师,只要心中装着孩子,在歌唱活动中,我们总会有办法使我们的歌唱活动变得 更加有趣、精彩。例:我园的园歌新鲜出炉,如何帮助幼儿记忆这首歌词相对复杂的歌曲呢?老师首先对歌词进行逐句解释,接着通过不断的提问、追问、反问等方式帮助幼儿用歌词里 的句子回答。待幼儿基本掌握后,尝试让幼儿试着完整念歌词,单句的朗诵没问题,可是连 贯在一起总是记住这句忘那句,效果欠佳。老师又想出以图片提示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收 到了显著的效果。 四、教师运用多感官带唱,幼儿借助听觉、视觉、动觉学习 幼儿熟悉歌词后,教师第一遍带唱,可以将歌词一句一句的加入旋律,然后一段一段的连着唱。待幼儿学完整首歌曲时,教师可尝试带领幼儿完整地、有表情地歌唱。第一遍完整带唱

中班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初探教案资料

中班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 策略初探

中班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初探摘要:幼儿分类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儿童的分类能力与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有直接的关系。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教师在组织幼儿分类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架者”和“提携者”,所以对指导策略的运用都会对幼儿的分类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本研究实践中,针对中班数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分类能力的因素,梳理验证低结构、高结构活动中促进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从而使教师优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高过程中的指导和分析能力,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类能力指导策略 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幼儿智慧的核心,幼儿分类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分类是幼儿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相似性在思想意识上对事物进行归类的过程。幼儿按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的分类是必备的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分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分析、比较、观察、判断,以及大胆交流与表达等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在幼儿数学活动中,一般以高结构与低结构的活动形式为主,因此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分高结构活动与低结构活动开展。

一、中班低结构分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低结构活动就是指活动中教师提供的学具、玩具等各种素材都是独立的、可拆分的,可以供他人自由选择使用。中班的低结构分类活动中要求环境与材料要体现中班分类活动的目标,同时要反映幼儿中班当前的兴趣点和探索点。让中班幼儿自主的探索,是以幼儿自主选择为主的活动,教师处于低控制状态。针对影响中班幼儿分类能力因素的分析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梳理并实践验证以下指导策略。 1.关注——丰富经验,形成概念。 经验的丰富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教师应抓住每个可以丰富幼儿经验的细节与机会。《纲要》指出:“4~5岁的幼儿活动好动,能积极地运用感官。”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影响幼儿分类能力的一个因素,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这是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前提准备。如:在即将离园时,可经常帮助引导幼儿指认各种事物的名称及功能,让幼儿说说与生活相关事物的名称,总结出其特点,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出其功能。例如教师可指着一张闹钟的图片,引导幼儿:“这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并与幼儿积极交流。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帮助幼儿了解:“闹钟是用来叫我们起床的,跟家里挂在墙上的挂钟和我们手上戴的手表不同,但都是告诉我们时间用的。”通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幼儿了解到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物品的总体“类概念”及在这一类所

育儿知识:学前儿童4—5岁歌唱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4—5岁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般都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熟悉的歌曲中的歌词,而且对歌词的听辨、理解、记忆和再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唱错字、发错音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2)音域方面。 4 ?5岁儿童歌唱的音域较以前有了扩展,一般可以达到c1?b1(即C调的1 ?7),但在个别的儿童身上仍有很大的差异性。 (3)旋律方面。 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接触的歌曲日益增多,他们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逐步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在乐器或录音的伴奏下,大多数儿童能基本唱准旋律适宜的歌曲。当然,在个别儿童身上,旋律感、音准的把握仍然是歌唱能力发展中最困难的一种能力。 (4)节奏方面。 在节奏方面,随着儿童听觉分化能力的逐步提高,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对歌曲节奏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歌曲节奏,还能够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附点的节奏。 (5)呼吸方面。

4-5岁儿童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一般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中断句子、中断词意的换气现象有明显的改进。 (6)其他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歌唱技能的发展中对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把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对歌曲形象、内容、情感的体验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由此在演唱、表现歌曲时,能够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歌曲在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且比小班儿童表现得更为准确。 随着集体音乐活动、歌唱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4 ?5岁儿童不仅能够比较协调地参与集体歌唱。注意在音色、表情、力度、速度等方面调节自己的声音,与集体保持一致,而且还表现出独自唱歌的愿望和兴趣。他们常常会在游戏、玩耍的时候,饶有兴致地独自哼唱。另外,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歌唱能力的发展上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他们会运用已经积累的一定的歌唱和表达的经验,部分地替换歌词,重新演唱;会主动地、自发地提出歌唱的形式和表情;还会即兴地创编简短的小曲等等。

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开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98576107.html, 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胡颖娟应晓薇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2年第03期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歌唱活动,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情感、知识、技能等全面的发展。如何提高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性,结合笔者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歌唱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适宜的作品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作品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歌唱曲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 小班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音乐理解和模仿能力有限。对小班幼儿的歌唱要求仅限于喜欢唱歌,知道歌曲名称,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因此,应该选择篇幅短小,歌词内容多重复的音乐作品为主。如:《这是小兵》、《小手爬》。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开始能用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同的歌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题材的歌曲,并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开展歌唱活动,如接唱、对唱。大班幼儿歌唱能力有所提高,在歌唱的方式上不仅可以领唱,还可以两声部轮唱、伴唱。歌唱的要求可以有跳跃、连贯。在选择歌曲时,可以多选择合作完成的曲目,如:《欢乐颂》、《柳树姑娘》等。 2.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只有源自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才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其想要学唱歌曲的欲望。如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小班开展歌唱活动《春天》,歌曲中所描绘春天花开,柳树发芽,蜜蜂蝴蝶飞舞的情景,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为有兴趣。也可挑选一些内容积极、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让幼儿欣赏、创编新歌词。挖掘流行歌曲中的积极元素,给幼儿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 二、教学策略运用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基础 教师应结合作品,运用一种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情绪,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去。 1.教师合理范唱。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3、学习和遵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歌舞的产生 2、音乐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3、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为幼儿完善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4、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环境的基本认识和体验,初步学会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手段对这些认识的体验进行表达、交流和分享,进而逐步学会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养成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审美性 2、整体性 ①学习对象的整体性 ②学习氛围的整体性 3、游戏性 ①内容中的游戏性 ②形式中的游戏性 ③方法中的游戏性 4、综合性 ①形式上的综合性 ②过程上的综合性 ③目的上的综合性 5、技能性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践原则 2、和谐原则 3、低耗高效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小结 本章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从音乐教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 3、培养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培养 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 1、共鸣位置与的美好音色 ①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②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 ③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 2、吐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①咬字、吐字的情感表达 ②气息与情感表达 ③咬字、吐字、气息与情感表达 二、第二节歌唱活动的教学内容 1、歌曲 2、歌唱的表演形式 3、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4、嗓音保护的知识技能 三、第三节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1、歌词的选择 ①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②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③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合用动作表现 2、曲调的选择 ①音域较狭窄 ②节奏较简单 ③旋律较平稳 ④结构较短小工整 ⑤词曲关系较单纯 3、歌曲的总体选择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接受性、教育性下、内容、形式、风格、丰富性、多样性,并且注意多选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作品。 第2课时 一、第四节新歌教学导入 1、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在幼儿对

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总第187期2013年第5期SerialNo.187 No.5,2013分类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分类活动几乎渗透于人的所有认知活动之中。对于初识世界的幼儿来说,按事物共同属性进行分类,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并拓展经验知识,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因此,物体的分类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幼儿数学教育主要趋势之一。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即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1] 。但是关于分类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种种争议。早期有学者认为分类能力的出现是学龄儿童的认知成就之一,只有到了小学阶段,儿童才能按照稳定的标准分类。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发现幼儿阶段已经能够稳定的分类,但是分类的标准可能是具体的知觉特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关系,但是其他领域如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幼儿按照类别关系组织物体的能力,其他不同的方法,如利用推理或命名的实验,往往也发现幼儿具有按照概念水平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方向。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所以,主体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是主体,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主体地位。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幼儿主体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幼儿教育中幼儿地位的重大体现,这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教育目标。在“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前提下,真正把幼儿当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真正让幼儿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3]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中。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其长远发展。”[4]由此可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因此,笔者尝试将更多的分类知识有意识地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一、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其认知和探索世界的基础。长期以来,分类能力和知觉辨别作为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手段受到心理学的重视,也一直是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之一[5]。 众所周知,在幼儿学习和掌握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受到智力发展的限制,往往不能从本质上把握分类的规则,只能运用感官辨别物体的各种属性,所以,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其对物体的属性、特征等更加敏感,从而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分类能力,笔者曾翻看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找到了一些能够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游戏,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摸物游戏。在摸物游戏中,要求幼儿戴上面罩(或将物品放入袋中),让幼儿用手去感知物品的大小、形状、长度、软硬,甚至是物品的粗糙程度。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幼儿的触摸感知能力。因为这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但是再好的游戏也不宜玩的时间过长,因为幼儿不久就会失去兴趣,只有 收稿日期:2012-11-04 作者简介:张翠丽(1976-),女,内蒙古包头人,助教,从事幼儿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刘泉(1974-),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讲师,从事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张翠丽1,刘泉2,红鸽2,陈佩文3 (1.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内蒙古包头,014030;2.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3.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渗透在幼儿所有的认知活动中,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应用分类能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进行了儿童分类能力发展与幼儿认知教育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分类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扩展和提升经验知识,进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发展。因此,培养分类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能力培养提供案例借鉴。 关键词:分类;认知能力;游戏;经验知识;心理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242-03 242——

如何有效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但是,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做好准备,这是首要条件;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采用“多通道参与模式”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问题的把握;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鉴赏水平。总之,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 一、重视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必要性。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胜于再现音乐的能力,由于幼儿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幼儿音域狭窄不能唱难度大的歌曲,很多幼儿不会演奏乐器……但他们却能感受自己所不能唱,不能演奏的歌曲与乐曲。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能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健康的审美态度。使幼儿在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音乐欣赏还可以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既可以培养幼儿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 随着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提出了“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要在全国范围内建树新的艺术教育理念。”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幼儿学唱歌的能力,而忽略了对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虽然也在幼儿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但对如何有效的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不清楚,有像走过场的味道。有的老师甚至将音乐欣赏活动上成歌唱活动,而忽略了音乐欣赏教材本身的价值。 二、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如果孩子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幼儿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音乐教育的任务,音乐活动就必须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做好准备。 生活经验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知能力,因此,丰富幼儿有关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力和联想的基础。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作品是接受欣赏内容的前提,教师在准备给幼儿欣赏某首歌曲或乐曲前,应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是否欠缺,如有不足要设法组织一些活动,如让他们观看图片,给他们介绍有关知识、讲讲故事甚至外出参观等,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欣赏歌曲《小白兔和大黑熊》时,我就提前给幼儿讲述故事,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情节情绪和想象力,然后再欣赏。当出现欢快跳跃的音乐时,孩子们双手竖起两个手指,高兴地蹦跳着,表示小白兔愉快地玩耍,当出现缓慢笨重的音乐时,孩子们做出大黑熊走路的样子,他们能准确地表达对两段不同性质音乐的感受。 (二)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激发幼儿感受音乐。

浅谈戏曲舞蹈的发展

浅谈戏曲舞蹈的发展 中国戏曲是(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综合艺术,它的艺术表演形式特点是“四功五法”,四功既是唱、念、做、打;五法则是:手、眼、身、法、步。而戏曲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它是演员的一种姿体感情的渲染和表现,与戏曲表演形式密不可分。 运用舞蹈形式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从一个大的艺术史角度来观察,舞蹈艺术正是在这种位移中从独立而又辉煌的艺术巅峰逐渐滑落,被戏曲艺术兼容并吸收,成为戏曲表演的一个组成体。而中国戏曲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后来居上,形成“唱、念、做、打”等一整套的多种艺术形式,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艺术行为和艺术观赏模式。 戏曲艺术实际上就是表现人物情节和身段表情动作的表演。我们地方戏花鼓道情也在变革中不甘落后,更近一步地把舞蹈融合在歌唱和艺术表演中。花鼓戏《月亮河》运用优美柔和载歌载舞的形式,在每句唱腔上都配上吻合词意的舞蹈动作,利用十二名舞女把主人公烘托起来,把一个善良的山区女子--师娘疼爱丈夫、暗恋徒弟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妙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其中的舞蹈表演形式已经完全被戏曲吸收消化,融合在戏曲框架及表现之中。 单说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所谓“做、打”

实际上也就是戏曲舞蹈的表现。在戏曲表演中,例如扇子舞、袖舞、刀枪棍棒舞等都和舞蹈表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都是古代传统舞蹈的运用和发展。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努力钻研,创造了一套较完善的表演体系与训练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和富于表现力的舞姿与多种表演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潜移默化在艺术家的各个表演范式中,形成各种各样风格鲜明的表演流派,最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戏曲表演形式。当然,戏曲舞蹈表演艺术它毕竟不是单独性的舞蹈艺术,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跟随着戏曲表演艺术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变化。 舞蹈艺术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这种不争的事实进而给戏曲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水准,要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就必须具备舞蹈功底。 据史料记载,大概在明朝时代,戏曲女演员是“未教戏前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可见,戏曲演员的训练是相当全面,标准是相当高的。不但要懂得音乐,而且要能歌善舞。那么,戏曲演员的舞蹈训练就成为我们首要任务,而我们研究和从事戏曲舞蹈编舞的工作人员首要考虑的,就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在平时训练舞蹈演员时,首要的是对每个舞蹈演员的腰、腿、臂等方面的基础力量和柔韧度的训练。这是做好一

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2009-12-24 15:35:23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吴青青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教学研究多样化的今天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问题——教学规范问题,分析了教学规范与教学创新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以幼儿园的歌唱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规范和创新的实践探索成果,认为歌唱教学规范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过程规范。同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措施:优化情景、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渗透其他领域教学、巧用录音机等,认为这样可以使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更生动有效,更能促进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歌唱活动教学规范教学创新 在当今这个倡导素质教育、自主教育的新时代里,很多人听到教学“规范”一词就会把它和“死板”、“老土”联系在一起。大家容易出现片面的认识,认为教学规范就是把教师的思想给框得紧紧的,没有给教师创新的机会,只是按照死板的步骤组织教学,只会影响教学的有效实施。其实则不然,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学规范就是:幼儿园对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举止行为和教学方式提出要求和约束,或从正面作出明确的可参照的规范。良好的教学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在对新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纲要》就是我们幼儿教育总的规范指导,“《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面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1]“《纲要》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收了世界范围内早期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定的。”[2]可见,教学规范和教学创新是相融合的,教学规范是在一次次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本人所提出的歌唱教学规范正是把《纲要》进一步向局部的细化、向实践层面的转化。希望能结合教学案例,从个人的观点谈谈幼儿园歌唱教学规范,使我们的幼儿园歌唱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一、我们的歌唱教学中缺少规范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大多提倡综合教学,不分学科,因此很多教师就容易出现“半桶水”的现象,就是什么课都上但什么课都上不精;教育思想开放了,但只看重幼儿的自主学习,不重视教师如何去教,活动的重点容易偏差,总的来说就是不够重视教学的规范化。我们的歌唱教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幼儿园里一位教师要开展一个小班的歌唱活动《两只小小鸟》,请我帮忙指导,我欣然接受了。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常规性的教学问题:①活动进行了10分钟,教师还没开始唱歌,让人误以为是语言活动;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复习大纲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复习大纲 第一章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音乐欣赏等方面。 二、在歌唱教学中,幼儿通常应该掌握歌唱姿势、发声方法、呼吸方法、正确地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歌唱、协调一致、保护嗓音七项歌唱技能。 三、导入新歌的方法有歌词导入、节奏导入、动作导入、旋律导入。 四、幼儿园韵律活动一般包括律动、歌表演、舞蹈、和音乐游戏四个方面的内容。 五、打击乐器按乐器制作材料来分类,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可分为皮革类、竹木类、金属类、混合类四类。 六、打击乐的记谱法分别有线谱记谱法、简谱记谱法和混合类三种。 七、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辅助材料的选择一般有动作材料、视觉材料、语言材料三种。 八、德国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节奏第一”,他认为“音 九、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强调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节奏来 十、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十一、4-5岁的幼儿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十二、幼儿年龄小,歌唱经验少,幼儿园歌唱教学设计不应有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 十三、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就是指幼儿随音乐而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 十四、幼儿音乐艺术活动具有愉悦性、教化性和主体性。 十五、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音乐欣赏等方面。 十六、3-4岁幼儿的音域一般在c1- c2;4-5岁幼儿的音域一般在c1- d2;5-6岁幼儿的音域一般在c1- e2。

十七、中班幼儿演唱时会听前奏和间奏,能整齐地开始和结束,初步学会接唱和对唱。 十八、幼儿园韵律活动一般包括律动、歌表演、舞蹈和音乐欣赏四个方面的内容。 十九、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学前儿童喜爱又易于接受的歌唱活动材料。 二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辅助材料的选择一般有动作材料、视觉材料、语言材料三种。 二十一、打击乐器按乐器制作材料来分类,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可分为皮革类、竹木类、金属类、混合类四类。 二十二、节奏、旋律、和声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它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 二十三、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生成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二十四、节奏朗诵不仅具有和歌曲一样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而且由于没有旋律,掌握起来比歌曲更容易,更易为幼儿接受。 二十五、倾听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是幼儿欣赏音乐的前提和基础。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生成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二十六、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应该从培养幼儿倾听声音、对声音的敏感性开始。 二十七、整体教唱法保证了歌曲的完整性,也给幼儿完整的体验与感受,幼儿园歌唱教学时应以整体教唱法为主,分句教唱法为辅。 二十八、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就是指幼儿随音乐而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 二十九、德国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三十、大班幼儿会自发地随音乐自由舞蹈。能积极、熟练地运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沟通。 三十一、边唱边做动作是幼儿歌唱时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幼儿年龄特点的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