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能源化工基地的区域分析

宁夏能源化工基地的区域分析

宁夏能源化工基地的区域分析
宁夏能源化工基地的区域分析

发挥宁夏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试验区,带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兴能源产业的大发展

摘要:宁夏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品质优良。以往宁夏矿区生产的煤炭主要以外运为主,由于运输线路长,运煤量大,运输成本高,导致煤矿总成本增加,利润相对较低。自2003年宁东基地开建以来,鉴于煤化工技术及洁净煤技术的引入,各大煤、电企业的加盟,使得宁东基地充满了活力。尤其是宁东基地周边矿区将生产的部分原煤通过本基地的煤化工、洁净煤技术及火力发电等措施,最终以深加工后的成品和电能输出,这样不但减少了运输成本,而且煤炭的价值翻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关键字:区位优势开放经济圈新兴能源煤化工

一、宁夏区位优势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之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依靠黄河的惠泽,无论干旱多么严酷、风沙如何肆虐,1.31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近四分之一的引黄灌区绿色葱笼,稻浪翻滚,鱼肥林茂,瓜果飘香的胜景年年都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不仅如此,宁夏的能源也极其丰富。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已经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其中主要集中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已经探明储量为273亿吨、潜在储量1394.3亿吨。世界级油气田——陕甘宁盆地长庆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达7000亿立方米,为发展宁夏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具体的,从国家能源安全看,宁夏位置独特。世界的中心是欧亚,欧亚的中心是能源中心和穆斯林居住中心,宁夏是这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宁夏是西部的东部,东部的西部,也是亚欧大陆桥向内陆延伸的第一枢纽。从欧洲到新疆,再经河西走廊到宁夏的纵深通道,公路、铁路、油气管网可从宁夏通向祖国四面八方,可见宁夏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从国家长治久安看,宁夏地位重要。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与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悠久,对中华民族认同感强,具有爱国的优良传统和很强的向心力。

从资源禀赋分布看,宁夏优势突出。一是”靠煤山”。宁夏煤炭储量300

多亿吨,近年来,依托煤炭,宁夏煤电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工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发展潜力巨大。二是”骑油管”。西气东输、西油东送,包括长庆输油管道都从宁夏通过,能源过境大通道已经形成,有利于规划建设国家大型能源加工转化储备基地。三是”住河边”。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美丽的塞上江南,成为保障西北粮食供给的重要基地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西北最适宜居住的区域之一。四是”戴白帽”。回族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居民信仰相同,文化相通,习俗相近,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也具有很大的相近性和互补性,加强经贸文化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打造内陆开放试验区

宁夏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唯一不沿边、不靠海的省区。近年来,宁夏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欠发达仍然是宁夏的基本区情。2011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究其原因,开放不足是其中之一。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试验区,是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基地、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承接地、国际旅游的目的地、成为我国最大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集散地。

坚持实施大开放战略,加快近联、远引、外拓步伐,开创更宽领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一是构建开放大格局,服务全区,辐射西北,联系国内,面向国际。第一圈层,按照沿黄经济区“六个一体化”要求(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促进与沿黄城市带各城市的交流合作,形成以银川为中心的经济圈。第二圈层,加强与陕甘蒙等毗邻地区、能源“金三角”、呼包银经济圈的战略协作,逐步构建协调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提升银川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推动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的能力。第三圈层,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圈等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第四圈层,全面加强与中东、东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二是建设开放大通道,建设市内、对外立体交通网络,畅通覆盖全域的交通圈。加快公路铁路运输中心等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包兰铁路扩能改造,争取开通银川至其它城市高速铁路列车;加快河东机场三期扩建,提升空港、陆港服务功能,开通与国内外更多城市的直达航线以及到阿拉伯、东北亚国家的国际航线,打造空中“黄金通道”,为对外开放“插上翅膀”。三是营造开放大平台,打造国际空港、内陆无水港、加快申办综合保税区。培育对阿商品交易大市场,吸引对阿总部,积极发展伊斯兰金融。依托高校打造阿拉伯国家留学基地和对阿语言培训基地。坚持把中阿论坛、对阿开放做为最大的优势和品牌来培育。建设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羊绒制品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集散地,推动中阿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起点承接国际国内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态纺织等产业转移,建设对外能源合作新高地;进一步细划园区产业定位,集聚同类产业,做优、做大产业链。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各类型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实施品牌推进战略,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三、宁东能源化工新兴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宁东基地是一个以煤炭和电力产业为基础,以煤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以大力发展铝镁加工、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下游产业为目标的现代化能源化工基地。

因此,论文主要以煤化工为重点对宁东能源化工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分析:

(一)煤化工的概念及内涵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着广阔的前景。

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气体燃料,是洁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化工原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

(二)建设煤化工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

1、煤炭储量集中、丰富,能够保障煤化工企业运行几十年;

2、煤炭价格相对低廉,使煤化工企业具有竞争力;

3、有充足的水源;

4、煤化工原料及产品的运输便利。

(三)宁东基地已具备的条件

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73亿吨、潜在储量1394.3亿吨,给煤化工企业带来原料保障;

2、宁夏煤炭价格相比全国较低,区内煤化工企业一般都会配备相应的煤炭资源。

3、目前已建成宁东一期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40万立方;二期供水工程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可达80万立方,工业用水充足,完全有保障。

4、银川—青岛高速公路横贯宁东基地北部,且在银川境内与丹东—拉萨高速公路过境段相接;南部有211国道和中盐高速公路。地方大古铁路从基地穿过,连接包兰、宝中铁路与京包、陇海线连通,辐射全国,通达中亚和欧洲;国家太中银铁路又形成横穿基地的外运大通道。

(四)宁东能源化工新兴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宁东基地自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形成煤炭开采能力近4000万吨/年,在建近6000万吨/年;形成电力装机容量213万千瓦/年,在建584万千瓦/年;形成煤化工产成品生产能力418万吨/年,在建1150万吨/年;形成新材料产成品生产能力85万吨/年,在建90万吨/年,蕴积了雄厚的煤化工、新材料下游产业发展基础,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中的中流砥柱和国内最具投资价值的财富热土。

目前,宁东基地开发建设已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神华、国电、华电、中电投、华能、鲁能、京能、庆华、阳光、宝丰等开始加大对宁东的投资;一批投资额大的项目羊场湾、梅花井、枣泉、石槽村、红柳、任家庄、马莲台等煤矿、宁东至兰州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太阳山风电场一期、宝丰、庆华煤焦化一体化等建成,梅花井、枣泉西井、太阳山330千伏输变电、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煤基烯烃、60万吨甲醇等进入试成产阶段。

规划到2020年,基地煤炭生产能力超过1亿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00

万千瓦,外送电1000万千瓦,煤炭间接液化生产能力达到320万吨,煤基二甲醚365万吨,煤基烯烃120万吨,初步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增加值

1350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80亿元,直接和间接增加就业超过80万人。宁东基地将对宁夏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总结

宁夏作为内陆东西部的枢纽,以地理优势、交通优势、能源优势,借力打造内陆开放试验区是势不可挡的。以宁东基地为首的,煤炭和电力产业为基础的宁东能源化工新兴产业的巨快发展,不但可以带动宁夏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还会辐射到周边及整个西北地区的发展。由此可见,发挥宁夏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试验区,带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兴能源产业的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章:

1、2011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度年度报告

2、我国新型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3、中国西部有望形成能源化工“金三角”

4、宁夏区情常识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21年(1980~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以上、龙~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2003年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平均降水量为555.6mm,折合降水总量4417.0亿m3。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看,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最大。汛期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全流域汛期降水在持续6年(1997~2002年)偏少后,转为多雨年。汛期流域总降水量全部为正距平。除兰州以上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多都在3成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汛期降水总量超过了195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位。从汛期各月降水变化来看,月降水量偏多的程度(指距平值)呈递增的趋势,以8、9月份偏多最为突出,流域各分区月降水量偏多均在4成到1.5倍。 2003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684.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75.42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8.64亿m3。分别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增大69.7%和5.7%,比1980~2000年均值偏多14.9%和23.3%,比1956~2000年均值偏多10.2%和23.2%。 2003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44.13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39.87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者居多,仅有宁夏的银川(包括银南、银北)平原、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三门峡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3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29.12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296.04亿m3,地下水取水量133.08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36.45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3.57亿m3,,地下水耗水量92.88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46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9.46亿t,第二产业为29.33 亿t,第三产业为2.67亿t,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为2.18亿t。

宁夏海原县水资源浅析

宁夏海原县水资源浅析 摘要院宁夏海原县取用水总量呈现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局面。 水资源成为制约海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节水型社会 建设,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可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短缺。 Abstract院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of Haiyuan County in Ningxia has presented the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atershortage, engineering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quality-induced water shortage.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Haiyuan Count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savingsociety, the mos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关键词院水资源;平衡;节水型社 会Key words院water resources;balance;water-saving society中图分类号院 TV2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31-0102-02 0 引言海原县隶属宁夏中卫市,西与甘肃省的会宁、靖远两县毗邻,南连西 吉县、东南接原州区,东北临同心,北靠中卫市沙坡头区,南北最长95km,东 西最宽80km,国土面积4989.5km2。当地有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现状灌溉面积35.4 万亩,其中扬黄灌区22.8 万亩,库井灌区12.6 万亩。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57.4m3,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全区人均占有 量的2/5。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有214.8m3,是全国人均可利用量的1/5,全区 人均可利用量的3/10,呈现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局面。 1 水资源现状分析1.1 大气降水海原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中部干旱带,属西 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典型的北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由于季风气候的时空分布 不稳定性,主要靠西北干燥气候控制,造成了“风大、沙多、干旱、少雨”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7益,最高温度39.2益,最低温度-24.0益,无霜期156 天,最大 冻土层深度1.5m。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在420-280mm 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355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耀9 月,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 水量的70豫左右,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开发利用难度大。多年平均水面蒸发 量1120mm(E601 型蒸发皿),由南向北变化在1000耀1240mm 之间。水面蒸 发的年际变化较小,一般不超过20豫。年内变化大,其随各月气温、湿度、日照、风速的变化而变化。11 月至次年3 月为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小。 海原县干旱指数为3.2,属于干旱区。 1.2 水资源状况根据2009 年《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分 配给海原县的水资源总量为1.21亿m3,可利用量1.01 亿m3,其中黄河水资源 量为0.76 亿m3(生活用水0.04 亿m3,工农业及生态用水0.72 亿m3),当地水资源0.25 亿m3。 淤当地水:该县境内主要为清水河水系,祖厉河水系及内陆河水系。水资源 总量是6830 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830 万m3,地下水2950 万m3,地下 水是地表水的重复计算量。当地水75%保证率可利用量1750 万m3。 于扬黄水:海原县扬黄灌区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受益于高崖、李旺、 七营和三河4 个乡镇,灌区有固海扬水系统和固扩扬水系统,建有泵站7 座。在 扬黄水取用方面,根据当年黄河来水量,坚持“丰增枯减”的原则,由固海扬水管 理处下达取用水指标。每年分配的水指标均小于初始水权,2011-2013 年由6200.71 万m3 下降到5790.08万m3。 1.3 水资源利用近3 年来,全县取用水总量均值为9456.58 万m3。在农业取

2000年水资源公报

年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

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见表、表) (二)地表水资源 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从流域分区看:清水河最大为亿,泾河亿,葫芦河亿,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黄河左岸区间亿,折合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

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

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夏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夏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宁夏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宁夏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宁夏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夏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夏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夏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宁夏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夏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水资源量分析以反映黄河干流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km2(包括黄河内流区4.2万km2,下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

龙库以上16.5% 龙库~兰11.5% 兰~头 19.2% 龙~三24.0% 头~龙15.4% 三~花5.2% 内流区5.3% 花以下2.9% 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 2005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31.0mm ,折合降水总量3426.70亿m 3,比上年降水量增大2.2%;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多1.0%;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3.6%,总体上属平水年。 2005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全部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唐乃亥、兰州、下河沿、高村和利津站偏大,其余各站偏小;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除唐乃亥站偏大外,其余各站均偏小。 2005年黄河主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汾河河津、大汶河陈山口、沁河武陟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减小,其余各站不同程度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偏少,大汶河陈山口、洮河红旗、沁河武陟、伊洛河黑石关、大夏河折桥、渭河华县和湟水民和站偏大,大通河享堂站基本持平;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大汶河陈山口、大夏河折桥和洮河红旗站分别偏大,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 头、沁河武陟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偏小,其余各站基本持平。 2005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径流量206.80亿m 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2.72亿m 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204.08亿m 3。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发表时间:2015-02-05T16:23:11.3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周乐荣 [导读] 综合来看,场地所处区域稳定性差。 周乐荣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 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 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 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间夹薄层细砂,偶见块状木头,部分地段分布。 ⑥1细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⑥卵石层中夹层。 ⑦粉质粘土:灰-青灰色、黄绿色、红褐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 ⑦1粉质粘土:灰-青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⑦2细砂:灰-青灰色,中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⑧粉砂岩:黄-黄褐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岩芯多粉砂状,RQD约为2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遇水易崩解、软化。 ⑨泥岩:黄-黄褐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RQD约为20~4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厚度较大。 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昔格达组下覆白垩系小坝组下段(K1x1)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砾岩。 3区域地质构造 场地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江舟—米市断陷的米市断凹西缘。场地处于西昌盆地中部偏北,区域构造以南北走向和北西走向为主(见图1),区内主要构造有: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等。 小花山向斜:位于尔乌背斜之西,南起特尔果乡,向北经日斯领、李家湾、小花山、清水沟、马市洛而出图,场地区域出露主要为该向斜北段,其轴向呈北25°西延伸,于象鼻寺补核桃村断裂截断,核部出露小坝组,地层产状东翼230°∠28°,西翼60°∠5°轴面向南西陡倾,枢纽向北西倾伏,为直立、对称倾伏褶皱。 安宁河断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安宁河断裂带纵贯康滇地轴,北起金汤,向南沿大渡河至石棉,经冕宁、西昌、德昌、会理过金沙江入云南与易门断裂相接(见图1)。安宁河断裂属安宁河断裂带中段,具深断裂性质,该断裂带在西昌附近沿安宁河谷发育,由东、西两支断裂及其间的挤压破碎带构成,宽3-4km。东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谷东岸,南从区外延入,向北经黄连关、经久、合营、诗家村、黄家坝、锅盖梁,至小林屯附近延出区外;西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西岸,南由区外延入,向北经野猪湾、河西、高草、新营、三关庙,经樟木箐北延出图。该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第四系变形、变位明显,有多处温泉出露,是一个地震活动带,1936年新华7.5级地震,1952年石龙6.5级地震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 则木河断裂:该断裂北在礼州以东与安宁河东支断裂交会,向南经锅盖梁的青山咀、殿呷莫、李金堡、汽修厂、大石板、回龙沟,至大箐,并延至普格、宁南、云南巧家,全长140公里。断裂带北段走向近南北并逐渐转为北15°西,南段走向北30°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局部向西倾,倾角50°~70°,构造破碎带100~500m,为压扭性,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继承性活动强烈,为一条活动性断裂。1972年5月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西北部的4.1级地震及2003年6月1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中部的4.8级地震均与该断裂有关。 核桃村断裂:该断裂北从马市洛进入区内,向南经石干甫、清水沟、高山堡子、邛海东岸、核桃村、大箐,于四呷布史交于则木河断裂上,区内长37km,走向北15°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倾角65°~85°,构造破碎带宽50-90m,该断裂在大坟堆至邛海东岸一线被第四系及湖水掩盖。为一压性、压扭性左行走向逆断层。在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活动性,为一条活动性断裂。2003年7月10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东部的4.6级地震与北东向的核桃树断裂有关。 西昌断裂:该断裂被第四系掩盖,在地表和基岩区表现不明显,故推断为隐伏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长约10km,西起三垭口,向东经西昌城区、高枧,东至林场,性质可能为向南陡倾的正断层。 场地位于西昌盆地区域内,拟建场地距西侧安宁河东支断裂约1.7km,距南西侧的则木河断裂约3.2km,距东侧的核桃村断裂约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水资 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夏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宁夏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宁夏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宁夏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宁夏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夏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夏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夏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宁夏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夏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地质、环境、地形等概况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地质、环境、地形等概况 1992年9月市政府批准成立“宁夏石嘴山河滨经济开发区”,1997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名称为“宁夏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核准后更名为“宁夏石嘴山工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采用片状布局,规划建设了电力产业园、冶金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特钢产业园、PVC产业园、生物化工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工业小区。 (一)地理位臵 石嘴山工业园区位于黄河以西、贺兰山以东、宁蒙交界以南区域。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位于东经106°13′---106°59′,北纬38°40′—39°23′之间,东西宽约1-6 公里,南北长约41公里。包兰铁路、109国道、201省道、京藏高速公路等四条交通干线贯通全境,和内蒙乌海、宁夏灵武两个煤炭富集区的辐射半径不足100公里。 (二)工程地质 石嘴山市位于银川地堑式断陷盆地的北端。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活动仍然频繁,主要断裂有贺兰山东麓的汝箕沟-大武口-王泉沟断裂及大武口东部的芦花台隐伏大断裂等。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使盆地西侧的贺兰山巍峨屹立,主要出

露第四系基岩,构造裂隙十分发育而银川断陷盆地则相对下降,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堆积物,大武口区沉积物厚达近千米。据银川断陷盆地物探推测,惠农区的断裂有:南北向的惠农火车站西、下营子至永红、礼和西三条;东西向的尾闸、下营子、西永固至永江三条,上述断裂所切割地层为第三系及石炭、二叠系。受断裂控制,该区基底及地面均呈相对隆起状态致使石嘴山火车站以北面坡度骤然趋平缓。淄博工业园区拟建项目区域为贺兰山冲积洪积而成。 1、地表基本上是石砾堆积,有效土层少,厚度30-60厘米,土壤质地偏沙。 2、砂砾:广泛分布,最大厚度5米,承载力特征值fak=328KPa。 3、粗砂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沙砾中,灰褐色,稍湿,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325KPa 4、角砾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砂砾中,灰褐色,稍湿,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340KPa。 (三)水文地质 主要河流,黄河:在石嘴山市境内长146公里,黄河自南从平罗县南端进入本市到惠农区出境,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1亿m3/年(1957—1980年),洪峰期均值流量为3440m3/秒,枯水期均值流量为491m3/秒(1943—1977年),输沙量0.953亿吨/年(1967—1977年),矿化度0.424克/升(1943

宁夏水资源调查报告(2)

宁夏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

与河 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 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 水资源低于XX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 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 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 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 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科学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12-47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 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入以来的近十年,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1.1万亿立方米。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总体情况下,存在以下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中国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情况 一是人均占有量低,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平均,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2160立方米,扣除不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的人均淡水资源仅为900立方米,已成为世界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现在全国每年缺

水约400亿立方米,其中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655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又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约2.3亿亩左右。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缺水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其中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6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二是水资源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与国土面积不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约占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西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河流取水量已经远远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地下水年均超采22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已经开始引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

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旧称“洛河砂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灰紫色块状、发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发育夹较多的砾岩、砾状砂岩。含介形类、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宜君组:主要分布在黄陵沮水、宜君、旬邑、彬县一带,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 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 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 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 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 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 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 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 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新安县位于华北地层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内,出露地层如下: (一)元古界 仅出露中、上元古界。 1、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n) 分布在曹村乡瓦村一带,区内出露面积很小,岩性为紫灰色绿色杏仁状玻璃质安山岩及辉石安山岩,厚约1000m。 2、中元古界汝阳群(Pt2xy) 主要分布在区内西北部山区,其岩性下部为灰紫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及砂质页岩、砂砾岩、砾岩;中部为薄层状石英砂岩与紫戏色页岩互层;上部为灰白色、肉红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绿色页岩。厚约187-394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上元古界洛峪群(Pt2ly) 仅在方山及曹村乡杨扒一带零星出露,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紫红色页岩、杂色矿质页岩、石英砂岩等;上部为灰白色、紫红色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等。厚140~200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曹村——黄河岸边及方山等地,新安城南也有出露,该系下统出露不全。 下统:岩性主要为紫红、黄绿色页岩、铝质页岩,灰黄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底部为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32~215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统:中下部主要为鱼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夹紫红、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海绿石砂岩等;上部为深灰色鲕状灰岩等。厚50~650m。 2、奥陶系(O) 该系在本区缺失上、下统沉积,中经近平行分布于寒武系之东部,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质灰岩、白云灰岩及白云岩。底部有时为硅质岩、页和砂砾岩。厚42~125m,与下伏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灰系(C) 该地层在本区缺失上统,中、下统,主要出露在石寺——西沃一带。厚度较小,主要岩性下部为铝土页岩、粘土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黑色灰岩、燧石团块灰岩、石英砂岩、砂质粘土岩等。厚50~180m,与下伏奥陶系中统不整合接触。 4、二叠系(P) 二叠系出露于石寺镇以东畛河两岸,向北至黄河。 下统:下部为灰、深灰色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可采煤层,底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深灰色砂质页岩夹薄层可采煤。厚53~227m,与下伏石炭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统:下部为灰色及杂色粘土岩、页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粉砂等。厚580~1844.7m。 (三)中生界 三叠系(T)零星出露于涧河南岸。 中下统: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互层。厚322~609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上统:岩性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