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台江、三穗、施秉、天柱、锦屏、黎平、榕江、雷山、镇远9县毗邻。县城距州府凯里55公里,西距省城贵阳210公里(高速公路),南距黎平支线机场130公里(二级油路),北距湘黔铁路(复线)镇远50公里(二级油路)。320国道和G65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又处于三板溪水电站库尾,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全县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7乡5镇, 301个村7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4.95万人,其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

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为山地性高原,系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台地,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低山、低中山为主,最高海拔1623.3米,最低海拔348米。由于山高坡陡切割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花生、烤烟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矿藏有金、锰、铅、水晶石、毒砂、钒等。剑河森林资源丰富,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现有林地220万亩,木材蓄积量达8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2%。境内属长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34条,总长910公里,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巫密河、八卦河等,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2.2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9.15万千瓦。

2000年,剑河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东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牯藏节、招龙节、姊妹节、祭桥节和六月六民歌节等传统节日;稿午苗族水鼓舞、革东苗族飞歌、久仰苗族情歌、温泉农民画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引人入胜,稿午苗族水鼓舞是记载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小广侗族婚俗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生态的集体婚礼,剑河温泉1991年被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剑河民族众多,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服”之称,柳富锡绣工艺独特,堪称世界一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巫包红绣制作精美,列为贵州省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里天然原始阔叶林绵延200多平方公里,属典型亚热带绿阔叶林植被,是贵州省现存最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仰阿莎湖区多种景观有机结合,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苗乡圣水”--剑河温泉,日涌水量2500吨,水质清澈如镜,水温常年保持在 36℃--48℃之间,泉水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氡、硫等40多种微量元素,有健肤祛疾、消毒之功效,为稀有的氡硫温泉,是国内三大名泉之一,与世界名泉法国维稀温泉相似。革东八郎古生物化石群,已发现古生物化石11个门类、200余属、500多种,其门类众多、数量丰富、标本精美,暂居世界第三,被誉为“研究生物进化的金钥匙”,是中--下寒武统界线全球层型和层型定位(GSSP)即“金钉子”备选对象之一。

剑河是贵州省最大的水库移民县,涉及县城和5个集镇搬迁复建。2007年4月,县城实现整体搬迁。通过精心打造,一座“极具苗侗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初具规模。它北接舞阳河景区,南连黎从榕侗族风情旅游区,是黔东南州南北两条旅游线路的中间枢纽,是黔东南旅游的重要游客集散地。著名旅游规划专家郭来喜等专家在剑河考察后评价:“剑河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林木富集,体量大,景观性好,空间结构好,独断性、科研性、可进入性、套通性强,地位举足轻重;是黔东南的生态屏障,是生态旅游、修学旅游、水上度假最好的地方”。

太拥乡简介

太拥乡地处雷公山脚下的深山区,位于剑河县西南部,距县城81公里。东接剑河县南哨乡,南连榕江县朗洞镇、两旺乡、平阳乡,西交雷山县方祥乡、台江县南宫乡,北抵剑河县久仰乡。全乡东西长29.9公里,南北宽23公里,总面积265.2 平方公里,全乡辖24个行政村,160个村民组,68个自然寨、4328户,18563人,主要居住着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太拥乡有耕地面积12301其中田10550亩,土1751亩,人均耕地0.6亩。是剑河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乡境内群山林立,以中山区为主,最高海拔1565米,最低海拔456米,高差1109米。千米以上山峰33座,著名的有八万山、九万山、大毛坡、牛角坡、鸠系坡、马珍坳等。“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太拥乡独有的特征。

太拥山势崎岖,属亚热带季风高原气候,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醋暑,土壤肥沃,特产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最高29.7摄氏度,最低 3.7摄氏度,无寒期为270天—310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群山环抱,林海茫茫,古木参天,雷公山保护区与剑河“百里阔叶林保护区”在乡境内会合,是全县第一林业大乡。盛产松、杉、樟、楠、枫等林木,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红豆杉、银杏、榉木、鹅掌秋、木莲、含笑等国家一、二类珍稀保护树种。森林覆盖率80%,木材蓄积量达162万立方米。共有大小河流4条,总长98公里。其中太拥河,巫密河两大河流穿境而过。由于海拔高差大,河流溪沟多,水能资源为全县之最,有理论蕴藏量2.7万千瓦。乡境内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块等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有“剑河风光看太拥、太拥风光八万山”之称。有百里原始阔叶林景区、雷公山保护区、八万山森林公园、久连苗族分迁遗址、柳开千米瀑布群等。

太拥乡基础设施取得长足发展,地方并入国家电网、村村通电。通讯便捷,乡驻地程控电话装机329门,并建成移动、联通通讯机站,乡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96%的村通公路,地面卫星接收站覆盖达100%。

南哨乡简介

南哨乡位于剑河县南部,距县城68公里,平均海拔820米,最高海拔1605米,与黎平、榕江两县接壤,与本县太拥、久仰、柳川、南寨、南加5个乡镇相邻。朗洞河、巫密河、太拥河穿流南哨乡新集镇汇集流入仰阿沙湖,与两岸青山相互交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全乡17个行政村,44个自然寨,124个村民小组,2828 户,13405人;人均占有粮380公斤,人均纯收入1542元。以苗族人口居多,乡辖面积181平方公里,全乡自然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耕地面积8102亩,(其中田7055亩,土1047亩)。

南哨乡交通网络便利,全乡已有16个村36个自然寨通公路,“仰阿沙”湖形成后,未能通公路的佰仟村及乌沙村乌沙自然寨、乌哨溪自然寨实现了水上交通。中国移动通信在南哨乡的覆盖率达100%,全乡农村电网已全面完成改造,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观,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在近年来进行了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调整,全乡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南哨乡自然资源丰富,有常年翠色欲流,自然生长的古木成千上万,树木种类数不胜数的原始百里阔叶林;有海拔1200米,原始树木长势千奇百怪,风景壮观,气候凉爽的老山界;有国家级鹅掌秋自然珍稀植物保护区;有海拔1000余米,毛草连绵起伏的宝鼎坡万亩草场。野生无公害野生绿色食物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蕨菜、竹笋、食用菌等;野生中草药材主要有天麻、灵芝、茯苓等。

南哨乡属“三板溪”电站建设库区移民乡镇之一,于2005年搬迁复建完成。复建后的南哨乡新集镇,一栋栋新建的房子鳞次栉比,市

政建设正逐步完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一座繁荣的小集镇屹立在百里原始阔叶林腹地、仰阿沙湖畔。

久仰乡简介

久仰乡地处雷公山麓,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剑河县南部,与革东镇、柳川镇、南哨乡、太拥乡以及台江县南宫乡、方召乡6乡镇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老县城(柳川集镇)15公里、新县城45公里,县域公路柳南油路穿境而过。乡境面积161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43个自然寨,184个村民小组,2万余人,属纯苗族聚居乡。久仰乡地质构造为山地高原,全乡大多地貌呈高山深谷状,乡境内被东库溪、巫仰溪切割为久敢、久仰、摆伟三个片区,村寨隔壑而坐,触手可及,鸡犬相闻。全乡平均海拔900米以上,系剑河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雨量13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80小时,年无霜期28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花生、朝天椒等,畜牧业以久仰香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水果种植品种有葡萄、金秋梨、草莓等,药材主要有钩藤、四季红、淫羊藿、缬草、杜仲、黄姜等。

久仰乡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苗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完整传承。这里有剑河县最大的,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苗族村寨---久吉村,苗族先民在迁徙历史中的远古信

息在这里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存,这里原始森林密布,建筑极具特色,民风纯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走进久吉,犹如走进了历史,误入了世外桃源。久仰乡是歌舞之乡,宛转悠扬的久仰情歌,神奇的巫交苗族木鼓舞,曾多次登台为观众作表演,赢得无数的赞誉和喝彩,是剑河县最为独特的民歌和舞蹈之一。久仰乡苗族节日丰富多彩,姊妹节、过卯、二月二祭桥、牯葬节、吃新节等苗族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令人神往,每年都吸引无数文人、游客到此采风、纪实。

久仰乡属百里天然原始阔叶林区,区内原始植被保护完好,有国家Ⅰ级保护树种红豆杉、银杏、水杉和国家Ⅱ级保护树种台湾杉、榉木、福建柏、香樟、楠木、香榧、香果树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有天麻、党参、土三七、蛇莲、杜仲、血藤、淫羊藿等240余种。动物资源有国家Ⅱ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穿山甲、小灵猫、岩羊、林麝、娃娃鱼、贵州疣螈、苍鹰、鸳鸯、红腹锦鸡、山瑞鳖等。林内河水清澈,鱼虾成群,是人们避暑与休闲旅游的好地方。久仰乡是苗族迁徙史上的最后分支地之一,苗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在这里完好保存,原生味香猪粥、朝天椒让人回味无穷,木鼓舞、远古情歌令你流连忘返,原工艺大裤脚、超短裙让你眼花缭乱……,久仰,是探索发现苗族文化魅力的最好去处。

柳川镇简介

柳川镇位于剑河新县城东部,是剑河县老县城所在地,距剑河新县城

28公里,东邻南寨乡,南接久仰乡,西抵革东镇,北界观么乡,全镇辖30个行政村、202 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寨。全镇总人口8005户、31709人,其中:农业人口4498 户、20290人,有苗、汉、侗、水等民族杂居。柳川镇总面积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93亩,其中田13344亩,土1649亩,地势属低中山区,最高海拔1543米,最低海拔400米,属温暖中旱地区,年平均气温17.7℃,最冷月平均气温5.9℃,极端最低气温-8.1℃,无霜期326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1184小时左右,年总幅射为84.9千卡∕CM2.农作物主产水稻、洋芋、红薯、大豆、油菜、花生、蔬菜等;养殖产品有牛、羊、猪、鸡、鸭、鹅、鱼等,森林覆盖率64%,森林资源丰富。因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的修建,剑河县县城由柳川镇搬迁到革东镇复建,2007年4月剑河县城整体搬迁完毕。目前,柳川集镇也在加快复建的步伐。柳川位于三板溪水电站主库区,随着“仰阿莎”湖的逐渐形成,清水江面快艇穿梭,仰阿莎湖水中鱼鲜畅游,树木葱郁,鸟语花香,迷人的山水风光使人心旷神怡,让人目不暇顾。柳川镇森林资源丰富,青山绿水、苍松翠柏,美不胜收。柳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城墙遗址值得人们探古寻踪,这里民族风情浓郁,丰厚的文化底蕴,原生态的民风民俗,有优雅浓郁的苗、侗族风情,绚丽多彩的民族节目,独具匠心的苗、侗族居楼群,古朴多姿的芦笙舞,热情奔放的山歌、酒歌、飞歌,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等,让游客流连忘返,更让游人体味返朴归真的感受。

革东镇简介

革东镇为剑河县新县城所在地,地处贵州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东临柳川镇,南面和西面与台江县接壤,北与施秉县和岑松镇毗邻。城镇距州府凯里55公里,西距省城贵阳210公里(高速公路),南距黎平支线机场130公里(二级油路),北距湘黔铁路(复线)镇远50公里(二级油路)。国家65号干线、320国道经镇境20 多公里,沅江上游主水系——清水江流经革东镇20多公里。全镇以山区地形为主,国土面积136平方公里,辖31个村、4个社区,159个村民小组;11509户,44057 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4%。

革东镇原隶属台江县,因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水电工程----三板溪电站建设,于2003年经省政府同意划归剑河县管辖。剑河县城在革东复建,一座具有苗侗特色建筑的城市耸立于革东镇。

革东镇是农业大镇,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水稻、花生、辣椒、洋芋、麦子、玉米、油菜等。金秋梨是革东水果特产,1995年引种以来,已发展到周边县市,规模6万多亩,年产优质果品68万吨。革东镇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优势和机遇。革东镇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0.3%,绿化率达92%,土层厚,土壤肥沃,适宜种植优质超级稻及各种优质果品,山上或山谷有较多宽阔草地,适宜发展养殖业。革东地处雷公山北麓,东经108 06 -108 30 ,北纬26 24 -26 53 之间。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3—18℃,无霜期247—289天。按贵州省气候区划属黔东南温和湿润一年两熟区。

革东镇民俗古朴神秘,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招龙节、姊妹节、祭桥节等传统节日,尤其是稿午苗族水鼓舞、革东苗族飞歌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引人入胜,稿午苗族水鼓舞是记载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苗族飞歌响誉海内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另外这里的民风浓郁独特,民族手工艺品巧夺天工,均为可开发的上等的旅游业产品。八郎寒武纪生物群扬名世界,蕴藏巨大的科普旅游业开发潜力和宣传价值。目前已发现古生物化石11个门类、200 余属、500多种,其门类众多、数量丰富、标本精美,暂居世界第三,被誉为“研究生物进化的金钥匙”,是中--下寒武统界线全球层型和层型定位(GSSP)即“金钉子”备选对象之一。

革东镇立足实际,依托优势,抢抓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经济环境为基础,以发展教育为动力,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要素,走“教育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富镇”的发展之路。

岑松镇简介

岑松镇位于剑河新县城东北面,地处剑河、三穗、镇远、施秉四县交界处;辖34个行政村,人口2.38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3%。岑松镇国土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23亩,其中田7708亩,土2415亩,森林覆盖率为41.7%。岑松镇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和劳务输出收入为主,主要有农作物主产水稻、洋芋、红薯、大豆、油菜、花生、杨梅、蔬菜等;养殖产品有牛、羊、猪、鸡、鸭、鹅、鱼等;

200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5646吨,人均占有粮241公斤,肉类产量134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玉凯高速公路与320国道从境内穿过,目前有28个村通公路,公路里程85公里;34个村通电话,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1998年岑松镇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双百”小城镇作重点建设,现有街道两纵一横,岑松镇地处四县交界处,城镇集贸市场繁荣,逢场天人流量在1万人以上。2006年屯舟工业规划区落成,现有规模企业8家,尚未利用地216亩,岑松是剑河县的一个工业和贸易重镇。

岑松镇山川秀美,民风古朴,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旅游资源丰富,“苗乡圣水--温泉”,巫门、打老溶洞群奇观等景点闻名遐迩。农民绘画和苗族银饰制作的欣赏价值极高,温泉农民画作品《苗家彩虹》《贵客来》《回娘家》等参加国家“中国农民画联展”、“海峡两岸艺术展”,并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深得欧美和东南亚游客及国内知名人士的青睐,1991年温泉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岑松镇的温泉景区也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剑河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是贵州省东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中的“苗乡圣水”--温泉,日涌水量2500吨,水质清澈如镜,水温常年保持在36℃--48℃之间,泉水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氡、硫等40多种微量元素,有健肤祛疾、消毒之功效,为稀有的氡硫温泉,是国内三大名泉之一,与世界名泉法国维稀温泉相似。目前温泉景区正在加快升级改造的步伐,

建成后的温泉景区集温泉生态旅游、民族村寨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景区,成为贵州省东线旅游地精品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南明镇简介

南明镇位于剑河县东北部,距剑河新县城革东105公里,是剑河与天柱、三穗两县的接壤地,清水江支系“六渡河”、“八挂河”穿境而过。全镇辖2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国土面积22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达22396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南明人杰地灵,历史渊源悠久,元至元二十年(1283)设赤溪湳洞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永乐五年(1407)复设长官司。清乾隆二年改设吴、杨千总。民国33年(1944)属南明乡。1958年的管理区属磻溪公社。1983改南明公社为南明镇,1992年撤区并乡,把原大洋乡、地灵乡、南明镇合并为南明镇。南明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南明大坝是剑河境内唯一的一个大坝,盛产水稻、小麦、红薯、玉米、洋芋等粮食作物和油菜、花生、烤烟、桐油、大板栗、柑橘、西瓜、金秋梨等经济作物,是天柱“清香型”烤烟生产基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南明地下资源丰富,具体的品种和蓄量尚未探明,具有资料记载,地下富含铁、钒、金、铅锌、煤等矿产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南明植被生态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6%,是全县人工和退耕还林最多的乡镇。境内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八卦河穿境而过,喀斯特地貌独特壮观,溶洞成群配之青山绿水,人居环境

极佳,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和人类心灵疲惫养栖的理想胜地。这里有侗民反清起义战斗遗址—江口屯,是民国时期李世荣将军的故乡,红军长征路经南明,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民间流传。南明人民勤劳、勇敢、崇尚知识和文明,自古以抚育子女读书为荣耀,人与人之间相处和睦,人与自然相生和谐,在全县享“文化大镇”和“文明大镇”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南明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文明大镇”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南明这块势待开发的处女地,处处满载商机。

南加镇简介

南加镇位于剑河县东部,三板溪水电站库区仰阿莎湖腹地,居住着苗、侗、水、汉等民族,历史悠久,是上至清江府下达湖南洪江的咽喉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这里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是清水江畔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商贸重镇。南加镇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旖旎,山俊水灵,原始植被保护完好,水陆交通发达,拥有很多独特的景观,是典型的乡村旅游胜地。南加新集镇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坐落在仰阿莎湖畔,是整个三板溪水电站库区

移民搬迁复建当中最大的极具苗侗特色的湖滨城镇。南加境内旅游景点甚多,境内有“高峡平湖”——仰阿莎湖。湖面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处身其中犹如身临大海。湖畔两岸树木郁郁葱葱,生长着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榉木、鹅掌楸等。湖上栖息着野鸭和白鹭,当白鹭被惊吓飞向蓝天时,“一行白鹭上青天”即是此情此境的写照。神秘的康中小流域风景更是静谧独特,高峡碧湖如平镜,原始森林似青纱,山水相连,相应成趣,浑然一体,分不清山与水、水与山;更兼山涧飞泉,林中小流,潺潺溪水,群鱼嬉戏,令人如处世外,如临仙境,身心宁静,烦忧皆忘。富有神秘色彩的天然湖泊“雷打塘”,由“姑塘”、“嫂塘”、“狗塘”三个塘组成,湖中景观有“水上虹霓”、“湖中喷玉”等。休闲避暑的胜地青山界,平均海拔一千多米,高山之上有传说中一夜间开辟出来的99眼塘的湖泊,还有“千里草海”、“百里杜鹃”、“飞山公主庙”、“漫山翠竹”等引人入胜的景观。南加境内柳基古战场、格里红军桥、雷打塘、青龙保卫战、青山界九十九眼塘等的故事代代相传,特别是柳基古城,它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清朝统治清江流域的县衙所在地,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南加镇节日众多,南孟正月闹元宵、联盟正月玩花灯,新寨正月过卯、九旁正月苗年、芳武五月过巳、康中六月过卯尝新、基立六月六彭祖节,七夕情歌节等都以热情好客、场面壮观而闻名,而尤以南加龙舟节、七夕情歌节最为盛大壮观,龙舟节时,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身着盛装齐集江岸,呐喊助威,高歌相祝,水上强龙竞拼,岸上欢歌载舞;七夕情歌节上,侗歌的婉转,苗歌的澎湃,青年男女盛装汇集,篝火

晚会上尽情狂欢。南加镇物产丰富,民族食品各具特色,仰阿莎湖里盛产的野生鲤鱼、鲫鱼、鲶鱼、鲑鱼、个头巨大的大头鱼,东北欧休菜、塘流咸肉、格里腌鱼、基立生姜、南加鳜鱼等都是待客的极品,加上南加独特的清水豆制品和各类苗侗风味的特色食品,让人回味无穷。南加镇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族风情浓郁,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消除人类心灵疲惫的休憩之所。

敏洞乡简介

敏洞乡位于剑河县东南部,是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全县唯一的新建乡镇,东连磻溪乡、南邻南寨乡、西交观么乡、北与南明镇和三穗顺洞接壤。乡政府驻地距新县城78公里。有满天星至堡子县道公路穿境而过,是三板溪水电站库区出境、连接磻溪、南明和国道的主要通道,建成后的满天星码头具有水陆运输和旅客集散的区位优势。全乡总面积173平方公里,乡辖18个村,58个自然寨,92个村民小组,全乡有 3347户,14306人,是一个苗侗(分别占56.8%和43.2%)两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全乡地质属山地性高原,以低中山地貌为主,最高海拔1416米(白牙坡),最低海拔460米,平均海拔907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土壤肥跃、植被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1228.3mm,无霜期280天;有耕地面积6876亩(其中:田6057.973亩,土817.51 亩);粮食

作物主要以大米、玉米、薯类、小米等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家禽饲养为主。敏洞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6%,是一个以林业为主要产业的乡,全乡拥有人工杉幼林5.4万亩,活立木材蓄积量约70万立方米;境内有敏洞溪、高丘溪、平夏溪,溪水流经14个村寨,高丘、麻龙等河段具有建立水电站的优势,溪水清澈,水温凉爽,最高气温的夏天水温均在22℃以下,PH 值为6.8-7之间,是娃娃鱼生长、繁衍和人工驯养极有利的环境;野生动物和药材也十分丰富,章沟等村种植缬草已有20年历史,中草药材种植已成为章沟等村主要经济来源;沟洞、圭息等村优质的青石材是建筑、装饰、石碑、桥栏不可多得的材料,初步探明储量约有6950万立方米,极具开发价值。

乡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建成后的满天星码头和高丘溪峡谷是夏天避暑休闲的盛地;民族风情浓郁,高丘的尝新节、满天星的赶戊场、苗族的六月节和沟洞的侗族原生态翁谱节各有特色;高丘锡绣工艺独特、做工精细,曾获省、州、县等单位表彰;金黄高丘梯田、百里人工杉木林,可与盘溪百水洞瀑布群、小广原生态婚礼、大广红军坳构成剑河东部旅游线。

南寨乡简介

南寨乡位于剑河县东部,乡政府驻地南寨,距县城75公里。南寨乡是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南寨、反皓、柳富三个小乡合并而成,东连

南加镇,西接柳川镇、观么乡,南临南哨乡,北毗敏洞、磻溪乡。乡辖30个行政村,65个自然寨,200 个村民小组,4446户,人口1.9万人。全乡居住着苗、侗、汉、水等多种民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8%。全乡土地面积182.4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066.85亩,其中稻田9496.85 亩,林地面积16.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2%。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花生、马铃署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南寨乡区位优势良好,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展锦公路311省道穿境而过,穿越 5个行政村。位于仰阿莎湖畔的有23个行政村,与省道对接;村级公路有七条,贯穿着13个行政村。目前已有25个行政村通车。

南寨是仰阿莎湖主库区,也是仰阿莎湖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是感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胜地。这里旅游资源丰富,白水洞瀑布高150米,让你领略瀑布最高绝景;有生态保护完好的展溜原生态民族旅游村,有九龙休闲避暑古山塘苗族村,有懂达天堂界茫茫草海,有植被完好的九寨原始森林,让你体验原生态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南寨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苗族锡绣,它也是仅存于剑河的民族服饰,全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锡绣制作技术堪称一绝。其制作过程及工艺独特、复杂而精细,穿着自然、大方、美丽而朴实,其服饰及局部绣片有着及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里有着苗族祖先承传的芦笙舞、有苗

家独享的民族“百节”习俗。有柳富传承千年的腌制欧蓄菜和美味可口的腌鱼等独特的农家食品。南寨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观么乡简介

观么乡位于剑河县中北部,距县城43公里,东接本县的敏洞、南明,西连岑松,南抵柳川、南寨,北迄三穗县良上等乡镇,紧靠仰阿莎湖,三板溪库区公路(省道311)穿境而过。观么乡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3个自然寨66个村民小组,是以苗族聚居,侗、汉杂居的乡镇,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85%。侗族10%,汉族5%。森林面积16万余亩,耕地面积5933亩(其中田5078亩、土855亩)。2008年末有10385 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438万元,粮食产量3842吨,肉类总产量876吨,人均纯收入 1765元,人均占有粮377公斤。观么乡境内高山深谷,野岭叠翠,河谷地带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自然生态环境幽雅,山水田园景色秀美,峡谷风光雄奇险峻,旅游景点有:巫包民族生态旅游、芭蕉湾峡谷风光、苗岭茶场、苗岭苗寨、平夏溪原生态漂流、新民新合独特的民族风情。境内有红绣、素绣、锡绣三种民族服饰,巫包苗族红绣精美绝伦,是苗族服饰艺术奇葩,菲声海内外,巫包有“苗族红绣第一村”之誉,民间奉为仰阿莎的诞生之地,具有良好旅游的开发前景。

观么乡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蔬菜等为主,农

特产品有冬桃、晚熟西瓜、补肾果、金秋梨、缬草油、山羊、苦丁茶、优质稻米。以上述产业为依托建立观么村果蔬协会、观么冬桃专业合作社、白胆村养羊协会、观么乡养殖专业合作社、观么乡缬草种植加工协会、观么乡缬草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等6个新经济组织。目前乡内村村通电、通电视、通水、通电话、通公路。

磻溪乡简介

磻溪乡位于剑河县东部,距县城100公里,与天柱、锦屏两县和南明、敏洞、南加、南寨4个乡镇接壤。全乡辖24个行政村,52个自然寨,共有4033户18371人。总人口中侗族人口占99.4%。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的典型侗族聚居乡镇。

磻溪乡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有耕地16562亩,林地面积839.78公顷,森林覆盖率67.14%。被誉为“剑河的青藏高原”,海拔在900米左右。

磻溪地理环境独特,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丰富,有着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也是一个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在这里,你可以登高望远,感受天高地阔的——平岑风光,追溯仙人留下的足迹——八仙洞;流涟于高原明珠——平岑明潭,品尝云雾造就的——平岑侗乡春茶;凝望银河飘落的——磻溪瀑布群;重走长征路——大广红军战斗遗址;唱上一首风雨桥的誓言——侗乡情歌,真切体验一次“新郎、新娘”的滋味——小广十月头卯迎新娘。随着全县旅游开发逐步加大,

磻溪以大广红军战斗遗址及小广侗族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将会加快开发推向市场,推向世界。

磻溪乡的各项基础设施正在不断的完善,全乡2006年率先实现了公路“村村通”,通车里程达100公里。完成了圭类湾至磻溪,磻溪至高坝入、出口主要交通干线的改造;磻溪至小广观音渡,磻溪至洞脚至满天星两条通往仰阿莎湖的旅游环线公路正在启动实施。在境内两条国家西电东送电网线路越境而过,两组装机容量分别为4000千瓦(共8000千瓦)的二级招商引资水电开发项目已竣工投产:预计装机在1万千瓦的八卦河水电站正在抓紧启动实施;农村电网得到全面恢复改造。全乡各村人畜饮水得到基本解决,集镇供水工程正在实施,各项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加强。

目前,磻溪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的文明村寨建设得到不断的加强,全乡的民主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旅游资源概况重点

1.掌握理解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相关概念。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资源:指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前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以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 包括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住类、陵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都称为水体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 2.掌握旅游的特征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的特征1. 异地性 2. 暂时性 (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 消费攀高 2. 道德感弱化 3. 文化

干涉 4. 物质摄取 3.理解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4.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1. 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榫卯”结合——“斗拱” 2. 优美的艺术造型 如祈年殿;鸱尾(吻)、走兽,等等 3. 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如中轴线对称;曲折多变 4. 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如琉璃瓦、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 丰富的雕塑装饰 如石窟寺的雕塑; 6.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5.理解并掌握民俗风情的旅游功能。 (一)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激励大家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和丰富知识的需要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俐侎人一个真实的神话_人生故事

俐侎人一个真实的神话 “弹起口弦寻情人,情人听到来会面。羞羞答答齐开口,谈情说爱真快乐……” 追寻着这首古老甜蜜情歌的旋律,我走进滇西纵谷高山丛林,来到俐侎山寨。彝族俐侏人是一支神秘的民族,整个族群只有26000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他们聚居在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和风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等地。相传若干年前,这支俐侎人的祖先为了躲避仇家追杀,砍倒芭蕉林迷惑敌人,逃进山林才得以将族人延续下来。俐侎人世代居住在高山深箐,养育了其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和含蓄温婉的性格,他们至今仍然保留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自己民族特色的俐侎人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民风、民俗。

情迷“桑沼哩”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俐侎山寨都会沉浸在一片欢快浓情的节日气氛中,这一天是彝族俐侎人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桑沼哩”节。当日,彝家人吹响长号,俐侎人阿朵(小姑娘)和阿悠(帅小伙)身着艳丽民族服饰走上街头时,跳起“大锣笙”舞蹈。 “桑沼哩”是俐侎语音,汉语意为桑树脚下出热水,大家相约去沐浴。节日当天,青年男女都会聚集在温泉宽衣沐浴,而后围篝火对歌取乐、谈情说爱、交友择偶。相传,“桑沼哩”沐浴,可以洗去晦气,来年好运不断;在此谈情说爱结婚的夫妻,能家庭和睦、白头偕老。 在俐侎人的潜意识里,婚姻是忠诚的、纯洁的,但男人与女人之间也并非完全的相互制约,夫妻双方有着一定的情感空间和自由,“桑沼哩”节就是他们完全自由和空间释放的日子。节日里,男女都可以与

自己的老情人任意约会、缠绵悱恻,第二天双方就不得再见,必须等到来年方可见面。到了晚上,人们便燃起篝 火打歌唱调。头缠黑包头的阿悠身披羊褂子手弹三弦忘情的舞动火把,用歌声和舞姿向心上人传情达意。盛装的阿朵轻盈曼舞,尽情地展现着美丽的容颜,火光中闪烁如星的眸子,映衬出姑娘红红的面颊,那尖细而又有韵的嗓音,似百灵鸟一样婉转。 清清的水,绵绵的山,浓浓的民族风情无不把你陶醉于此。简单的爱情,就从袅袅炊烟中翩飞升华,绵延的情意,是悬崖峭壁也阻隔不了。 醉人的歌舞 俐侎人是一个能歌善歌的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生活日程。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 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

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沧风土人情

临沧风土人情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辖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8个县(区)。总面积2.45万平方千米。临沧市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3429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2979米。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临沧,有着灿烂无比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沧源古崖画群,历经三千多年风雨而原貌依然,她讲述给世人的是人类从起源到发展的全部奥秘,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哀牢地新大陆”、“滇西南人文史诗”;耿马石佛洞、文明礼仪之邦凤庆的“文庙”群、佤山沧源的广允缅寺、勐省农克硝洞遗址、云县忙怀新石器遗址等一大批人文景观,显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流动着美丽的古老传说,无不昭示着这块土地曾拥有不朽的古代文明。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区现有佤族人口35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

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在180多公里的水面流域建成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全国乃至亚洲尚属独有。 当你走近澜沧江这条闻名于世的河流,你便会体味到“东方多瑙河”具有的独特魅力,当你跨入临沧这块西南边陲的热土,你便会感受到北回归线上自然与人类亲密无间的交融;你会感受到临沧各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你会为澜沧江的涛声所激动,你也会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所陶醉. (一)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澜沧江流经临沧境内二百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亚洲最高坝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景观。湖面平静秀丽,胡湾半岛星罗棋布,两岸山峰秀丽,苍峻巍峨,珍稀动物繁多,风景如诗如画。沿线依次分布着澜沧江大峡谷,云海山庄,忙怀、曼志新石器遗址,朝山寺,滇缅铁路遗址,民族风情村,电站景观等众多景点。 (二)临沧大雪山 临沧大雪山位于大朝山电站西岸的临沧县境内,紧靠214国道,临(沧)帮(帮东)公路直达景区腹地。景区由大雪山的雪山洞、主峰石、杜鹃林、桫椤群、黄草坝等18

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民俗风情艺术考察报告 (2)

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民俗风情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0年2月10—18日 考察地点: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唐东村、瑶光村(仰阿沙湖上游周围自然村)。指导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李炅老师。 考察者:姜崇桂 报告人:姜崇桂 报告撰写:姜崇桂 一、考察内容与预期目标 此次考察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那是我生养我的地方。从小学到中学,都没有离开那里半步。以前放假在家都没有像这一次放假在家收获那么大!这次寒假放假回家,我带着李炅老师安排的课题,再加上对民间美术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故对家乡的民间美术做一次理性的认识。那里是我我成长的摇篮,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人文风情感触都很深。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一下五项考察内容。希望此次的考察对家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考察地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由于我出生在大山里,大山阻挡了我的视野,我只好用心去才外面的世界。于是我努力读书,走出大山。这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基本实现了。我的家乡是我梦看开始的地方,于是此次考查的地方,我选择了我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锦屏县河口乡概况 河口乡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清水江畔,东邻平略镇,南抵启蒙镇、

固本乡,西与剑河县南加镇毗邻,北与彦洞乡接壤。距黎平机场70多公里,距隆里古城50多公里,距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大坝坝址40公里。三板溪电站蓄水后,河口乡是仰阿莎湖库区第一个民族生态旅游乡镇。水陆交通发达,是锦、剑、黎三县的交通枢纽。全乡辖19个行政村,53个自然寨,1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18人,主要由苗、侗、汉三个民族构成。全乡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5亩,森林覆盖率达65%。 河口乡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本板溪水电站建设机遇,“三个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32万元,较上年增长11.32%;全乡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062.43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1105.05万元,增长4.2%;财政总收入完成63.8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2.95%。 河口乡是一个以绿色为特征、良好多样生态环境系统为优势的民族风情、好山好水、历史文化三位一体组成的绿色生态旅游乡。民族环保第一村——文斗、人间仙境——青山界的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是河口乡旅游休闲的一个亮点。置身于河口乡生态旅游园,旖旎的水色山光、浓郁古朴的苗族风情、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和谐而统一,妙不可言,使人留连忘返。 河口乡境内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和闻名全国的十八杉等,有风味独特的土特产——裕和腌鱼。“青山界”山泉水己打入省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金、银、铜、砷等地下矿产储量丰富。(二)、民俗活动(过年的一些活动) 此次考察正逢春节前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赶年厂,杀年猪,打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临沧风土人情

xx 风土人情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辖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8 个县(区)。总面积2.45 万平方千米。临沧市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3429 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2979 米。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 南方丝绸之路"" 、“西南丝茶古道”。 临沧,有着灿烂无比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沧源古崖画群,历经三千多年风雨而原貌依然,她讲述给世人的是人类从起源到发展的全部奥秘,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哀牢地新大陆”、“滇西南人文史诗”;耿马石佛洞、文明礼仪之邦凤庆的“文庙”群、佤山沧源的广允缅寺、勐省农克硝洞遗址、云县忙怀新石器遗址等一大批人文景观,显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流动着美丽的古老传说,无不昭示着这块土地曾拥有不朽的古代文明。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区现有佤族人口35 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 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在180 多公里的水面流域建成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全国乃至亚洲尚属独有。 当你走近澜沧江这条闻名于世的河流,你便会体味到“东方多瑙河”具有的独特魅力,当你跨入临沧这块西南边陲的热土,你便会感受到北回归线上自然与人类亲密无间的交融;你会感受到临沧各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你会为澜沧江的涛声所激动,你也会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所陶醉. (一)xx 百里长xx 澜沧江流经临沧境内二百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亚洲最高坝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

贵州省锦屏县基本概况

锦屏县基本概况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隅,依黔面楚,东界湖南省靖州县,南邻黎平县,西毗剑河县,北抵天柱县。地跨东经108°48′37″~109°24′35″,北纬26°23′29″~26°46′49″,土地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距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239公里,距贵州省会贵阳434公里,距黎平飞机场65公里,距湖南省靖州火车站79公里。辖有三江、茅坪、大同、铜鼓、敦寨、新化、隆里、钟灵、平略、偶里、启蒙、固本、河口、平秋、彦洞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4个社区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483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1.7万人。 锦屏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以侗、苗、汉为主要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9.45%,其中侗族占49.37%,苗族占37.57%,汉族占12.51%。此外,还有水、布依、彝、壮、瑶、土家、仡佬、黎、白、回、满等16个少数民族。苗族大致在宋元时期从湖南、广西和清水江中上游地区陆续迁入县境。汉族则在明代以后通过随军“征苗”、经商、逃荒等形式陆续进入锦屏地区。经过几个世纪的磨合,汉、苗、侗族之间由宋、元、明时期的相互斗争到清代的互相隔膜,到如今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现在,侗、苗、汉等各民族亲密无间,除语言之外,各民族间已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即是锦屏的最大民族特色。 锦屏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地貌破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及西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及东北部为低山峡谷区,东南部为低山丘陵盆坝区。境内山脉为苗岭余脉,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峰有6座,其中固本乡境内的龙干山海拔1344.7米,是县内的最高点。茅坪清水江出境处海拔282米,为县内最 低点。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 16.4?,最冷1月均温5.2?,最热7月均温26.6?,无霜期314天,年均日照10861小时,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清水江从西北河口乡入境,至中部平

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剖析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重要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把握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现状 (1) 第二节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指标分析 (3) 一、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3) 三、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比重统计 (3) 四、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指标分析 (7) 一、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9)

贵州锦屏县文斗村

北大图书馆两本书涉及到文斗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以文斗苗寨契约文书为中心的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张应强,木材之流动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市场、权力与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网上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苗乡侗寨黔东南_清水江畔_文斗村: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show/GQsUASJwuSM-1UZ8.html “中国环保第一村”贵州省锦屏县文斗村斗牛: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v/b/29832804-1295209265.html 贵州环保第一寨文斗寨: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show/woN__KNWQuoYL90l.html 中国环保第一村: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play.aspx?id=9cb1618c-fc78-41dd-baa3-ebd8420a8536贵州文斗苗寨的“十八杉”民俗: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programs/view/pBYhJuAZx_s/从三板溪到文斗——山青水秀,碧波荡漾: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v/b/41330375-1739894292.html 清水江畔.文斗村: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search.php?searchtype=tags&keyword=%CE%C4%B6%B7%B4%E5 网上文字资料 1.网页标题: 文斗村_百度百科 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c96802521.html,/view/2553170.htm 网页文字: 百科名片 文斗苗寨位于锦屏县西部,距县城35千米,村寨坐东向西,坐落于青翠的半山上,前临滔滔清水江,后为碧绿的乌斗溪环绕,离寨不远有一处高达90余米的飞瀑,如诗如画。全寨居住着400余户苗家,民居均系木质吊脚楼。全寨掩映于参天古木之间,其中包括松杉、红豆杉、银杏、香樟和楠木。 目录 村情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农村经济 基础设施 旅游景点 六禁碑 古契约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1、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是————。 2、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又以————、————和————合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8%。 3、————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4、五岳是指————、————、————、————和————。 5、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和————。 6、四大道教名山是指————、————、————和————。 7、————作为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有“风景的血脉”之美誉。 8、我国五大淡水湖是————、————、————、————和————。 9、世界最高的大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10、我国古代的五大名泉是————、————、————、————和————。 11、我国三大河湖名瀑是————、————和————。 12、————是我国最著名的雾凇奇景。 13、————、————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14、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和————。 15、————、————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16、————、————、————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和————是我国古代的“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锦”是————、17、我国的“四大名绣”是————、————、————和————; ————和————。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资源: 3、生性旅游资源: 4、萌变性旅游资源: 5、主题公园: 三、简答题: 1、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值得采用? 2、旅游资源有哪些分类? 3、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试分析对比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功能。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2013年,广西紧紧抓住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重大机遇和重大举措,确定了“一个龙头,两条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战略部署,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推动旅游跨越发展,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2013年旅游业发展现状 总体看,全年旅游投入加大,服务能力提高,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一)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环境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2013年充实调整了广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了广西领导联系重大旅游项目、特色旅游名县和重点旅游工作跟踪服务制度。广西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全广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标志着广西全面构建旅游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始。对旅游相关项目的投入明显加大,如自治区本级旅游发展资金比2012年增长3倍多。二是相关部门在推动旅游发展上协作联动进一步强化。旅游部门与广西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国土资源厅支持落实项目用地,与住建部门合作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与环保部门共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与农业部门合作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协作联动促进了旅游与工业、水利、商务、畜牧水产、扶贫、网络电信、文化、体育等行业或产业的大融合,发展了观光工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林家乐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得到前所未有改善。三是各市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广西旅游发展大会后,各设区市均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或工作推进会,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如桂林市着重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和政府投融资工作机制,吸引保利文化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各市均大幅提高旅游发展资金,如南宁、北海旅游发展资金由数千万元增加到上亿元。四是旅游重大项目投融资环境改善。在广西旅游投融资工作会上,广西旅游部门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广西农村信用社联社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与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签订《广西担保基金》合作协议;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广西各级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茶叶是临沧传统、优势、骨干产业,是面积上百万亩、历史上千年、产量上万吨、产值上亿元的“百千万亿”富民产业。 一、自然条件及制茶历史 临沧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两侧,复杂多变的立体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突变的地区,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之一,全市有茶组植物4个系8个种,是世界上古茶树资源保存量大,代表性突出的主要区域,被科考专家誉为“茶资源历史博物馆”。临沧的凤庆县,有一棵树围5.7米、高10.2米的栽培型古茶树,据专家考证,已经有3200年的历史。临沧茶叶品质优良,茶多酚、儿茶素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含量较高,计划经济时代用与其它地区的茶叶拼配,以提高茶香味,素有“茶叶味精”的美誉。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代凤庆的茶文化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习俗在临沧可谓源远流长,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精彩纷呈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1938年抗战时期,为生产红茶出口,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派冯绍裘先生到云南茶区试制红茶,发现凤庆大叶茶制成的红茶最好,于是建立了临沧第一个精制茶厂——凤庆茶厂,创制了“滇红”品牌,在国际赢得了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高度评价。解放后,临沧市作为国家指定的、我省唯一的茶叶加工出口基地,凤庆茶厂年产三四千吨滇红茶,全部出口欧洲市场,并以其品质高、声誉好,数度走红伦敦国际市场。1957年,滇红工夫一级在伦敦国际市场创下拍卖最高售价;1958年,首创滇红特级工夫茶,并被国家指定为定点生产的外事礼茶;1958年,创制滇红金芽茶,

再创国际市场最高售价。为此,中央办公厅给凤庆茶厂发来贺信,国家商业部把凤庆茶厂评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集体。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红茶是云南的出口产品,临沧被列为我国红茶生产基地。国家规定临沧生产红茶,下关生产沱茶,勐海生产普洱茶。红茶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外,1999年国际市场发生变化,销量下滑,国内市场普洱茶兴起。因此,仅靠主打红茶的临沧,茶叶品牌的名气不大,茶业产业一直徘徊在低潮。 二、发展现状 茶业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全市国土面积80%的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有163万茶农,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4%。1999年《临沧地区关于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临发…1999?13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临沧茶叶产业化真正依靠科技进步,从数量上的发展转向注重质量上的提高。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势推动下,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等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在高优生态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开拓、茶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茶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茶叶产业已成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山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源泉。 1、基地规模扩大,品质得到提升。茶叶基地从1999年的68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125.7万亩(采摘面积88.3万亩),其中:国家级优良品种云抗10号近30万亩,香归银毫、清水3号、凤庆3号、9号等15万亩,勐库大叶种茶、凤庆大叶种茶80万亩。全市高优生态茶

锦屏县情概况

锦屏县情概况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东部,东邻湖南靖州县,西接剑河县,南靠黎平县,北抵天柱县。境内一般海拔高度400-800米,最高海拔1344.7米,最低海拔282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辖7镇8乡,总人口22.6万人,苗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4%。是中国南方典型集体林区县、贵州省重点林业县、全国三大优质杉木区重点县之一,是誉满海内外的“杉木之乡”,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蓄积量769万立方米。是清水江“木商文化”发祥地,是黔东水电第一县,也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锦屏境内有保存最完整的军屯生态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隆里古城;有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10万件“锦屏文书”;有名列世界第三、全国第二的堆石型大坝电站——三板溪水电站;有全国第二、全省第一长的侗族标志性建筑——赤溪坪风雨桥;有省内罕见的五万亩高原草地——青山界;有集风情旅游、避暑、探险、水上运动、生态观光为一体的三板溪湖;有全省最大的乡村集体林场——春蕾森林公园;有全省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龙池万亩果场;有百年环保第一村、中国景观村落——文斗苗寨;有九寨北侗风情等原生态民族文化。同时,县境内青石、黄金、石灰石、硅石等储藏量丰富,特别是锦屏青石质地优良,自古以来名扬天下,储藏

量达5000多万立方米。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9099万元,比上年增长4.80%。财政总收入达到16021万元,比上年增长46.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33万元,比上年增长55.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0466万元,以交通和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880万元,比上年增长6.34%。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98200万元,剔除清水江公司因素,工业总产值完成48183万元,增长55.60%。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9%。农民人均纯收入2972元,比上年增长18.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6元,比上年增长7.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5.4‰,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锦屏县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全县已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在新的形势下,锦屏县坚持突出“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战略重点,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扩大经济总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