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

Ⅰ、脑脊液检查cerebrospinalfluid

1、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正常脑脊液容量成人约为120~180ml。

70%由脑室脉络丛分泌,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2、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脑、脊髓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等。

3、标本采集

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标本。

脑脊液可行常规、生化、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的中枢受累有重要意义。可行鞘内注射药物。

4、适应证及禁忌证

⑴、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如下: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感染、脑膜白血病。

②疑有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人脑室。

③中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④脱(神经)髓鞘疾病。

⑤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

⑵、禁忌证:

对疑有颅内压升高者须先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乳头水肿,忌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诱发脑疝。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椎穿刺。

⑶、注意

①疑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时先脱水后穿刺

②标本留取时

第一管:细菌学检查

第二管: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细胞计数和分类

第四管:脱落细胞

⑷、送检要求立刻送检以免细胞破坏、形成凝块

⑸、检验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或脑室出血。

黄色:蛛网膜下腔出血;血中胆红素>256umol/L;椎管阻塞或脑膜炎。

乳白色:化脓性脑膜炎,csf白细胞增多。

微绿色:绿脓杆菌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

含有较多细胞,真菌,细菌,蛋白等,脑脊液变得混浊或云雾状。

白细胞计数超过200X106/L,或红细胞超过400X106/L

病脑、乙脑、中枢梅毒-----清晰透明或微混

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呈乳白色混浊。

穿刺时的损伤-----脑脊液呈红色混浊。

3、凝固物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小时,不会出现凝块或薄膜。

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4、压力

①正常成人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H20(40~50滴/分钟),随呼吸波动在10mmH20 以内。

②【临床意义】:

脑脊液压力升高见于过度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情况,

压力降低见于脊髓?a蛛网膜下腔阻塞、脱水、循环衰竭及脑脊液漏患者。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检查

⑴、正常脑脊液中蛋白含量甚微,不到血浆蛋白含量的1%,主要为清蛋白。

⑵、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参考值] 正常人多为阴性或弱阳性

⑶、蛋白定量试验: [参考值范围] 儿童(腰穿)0.20~0.40g/L;成人(腰穿)0.15~0.45g/L

⑷、【临床意义】蛋白含量增加见于:

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常见原因有脑膜炎、出血、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毒;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

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如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

2、葡萄糖检查

⑴、[参考值范围] 儿童2.8~4.5mmol/L

成人2.5~4.5mmol/L

脑脊液/血浆葡萄糖比率0.3 ~ 0.9

⑵、脑脊液中葡萄糖低于2.25mmol/L或比率小于0.3为降低

⑶、【临床意义】主要见于:

①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减少

②结核性脑膜炎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显著

③其他:累及脑膜的肿瘤、结节病、梅毒性脑膜炎、风湿性脑膜炎、症状性低血糖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糖减少。

3、氯化物检查

⑴、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约较血浆高20%,维持脑脊液和血液渗透的平衡。

[参考值范围] 120~130mmol/L

⑵、【临床意义】

①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可降至102mmol/L以下;

②化脓性脑膜炎时减少,不如结核性明显,多为102 ~ 116mmol/L;

③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大量呕吐、腹泻、脱水等造成血氯降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亦可减少。

④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多属正常。,

4、酶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测定

肌酸激酶(CK)测定

其他:腺苷脱氨酶(ADA)脑脊液中参考值范围为0 ~ 8u/L,结核性脑膜炎则明显增高,常用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检验项目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

主要指脑脊液中的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仅有少量白细胞而无红细胞

当存在穿刺损伤时脑脊液中可出现多少不等的红细胞

[参考值范围] 成人(0 ~ 8)X106/L

儿童(0 ~ 15)X106/L

细胞分类[参考值] 正常脑脊液中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两者之比为7:3。

脑脊液中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多,一般达数千* 106/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等度增多,一般≤500 * 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并存为特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

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可确诊为脑膜白血病

(3)脑寄生虫病:

脑脊液中细胞数可升高

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可找到寄生虫

(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为均匀血性脑脊液,除红细胞明显增加外,还可见各种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出血时间超过2~3天可发现含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四、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或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涂片。

化脓性脑膜炎,作革兰染色后镜检;

结核性脑膜炎,涂片作抗酸染色镜检;

隐球菌脑膜炎,涂片上加印度墨汁染色

五、免疫学检查

1、免疫球蛋白检测

参考值: IgG0.01~0.04g/L

IgA0.001~0.006g/L

IgM0.00011~0.00022g/L

IgG增加见于多发性硬化症、结核性脑膜炎等

IgA增加见于各种脑膜炎及脑血管疾病

IgM增加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有感染

2、结核性脑膜炎的抗体

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结核杆菌特异性IgG抗体,有助于结核性脑炎的诊断。

用PCR法可检出脑脊液中微量存在的结核杆菌,是目前最敏感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

①当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体检发现脑膜刺激征、视乳头水肿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有外周血白

细胞升高时,需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并对脑脊液进行相关的生化检查

②除常规生化检查外,要做革兰染色镜检和印度墨汁染色,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③外伤后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神志改变时,需进行脑脊液检查;若腰穿获得均匀血色脑脊液,提示为出血性脑病

④通过脑脊液检查不仅可观察治疗效果,也可局部鞘内注射药物增强治疗效果

3.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

4.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癌细胞

Ⅱ、浆膜腔积液检验

1、浆膜腔积液

①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

②正常成人胸腔液30ml,腹腔液100ml,心包腔液20-50ml,在腔内主要起润滑作用。

③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体贮留,称为浆膜腔积液(serous membrane fluid)。

2、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制

⑴、正常浆膜腔内的少量液体从壁层浆膜的毛细血管内滤出,并通过脏层浆膜的淋巴管和小静脉回吸收。当液体的滤出和回吸收不平衡时,引起积液

⑵、根据浆膜腔积液的产生原因和性质,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⑶、浆膜腔积液【发生机制】

㈠、漏出液形成原因

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当血浆清蛋白低于25g/L时,即可引起浆膜腔积液.

②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

③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等,此时可出现乳糜样漏出液。

①②形成的漏出液常为多浆膜腔积液

㈡、关于渗出液( exudate )------炎性积液

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如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各种细胞成分渗出血管壁形成渗出液。

渗出液形成原因-------渗出液为炎性积液.

①感染性:如化脓性细菌、分枝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

②非感染性:如外伤、化学性刺激,此外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渗出液的积液。

检验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红血性积液可为淡红色、红色或暗红色见于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腹膜炎、风湿性及出血性疾病.

黄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渗出液常呈深黄色

白胸导管或淋巴管阻塞引起的真性乳糜液,或含有大量脂肪变性细胞,也呈乳糜样,叫假性乳糜液.

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2、透明度

漏出液多为清晰透明,

渗出液因含有大量细胞、细菌而呈不同程度混浊

乳糜液因含有大量脂肪也呈混浊外观。

3、比重

漏出液比重多在1.018以下,

渗出液比重多高于1.018。

漏出液中因含纤维蛋白少,一般不易凝固;

渗出液因含有纤维蛋白、细菌及组织裂解产物,易于自行凝固或有凝块出现。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检查

⑴、粘蛋白定性试验

【临床意义】

漏出液粘蛋白含量很少,多呈阴性反应。

渗出液因含有大量粘蛋白,多呈阳性反应。

⑵、蛋白定量试验

漏出液蛋白总量常小于25g/L,而渗出液的蛋白总量常在30g/L以上。

渗出液的蛋白电泳谱与血清相近似,其中大分子蛋白质显著高于漏出液。

2、葡萄糖检查

漏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相似。

渗出液中葡萄糖常因细菌或细胞酶的分解而减少。

3、乳酸测定

有助于细菌性感染与非感染性的鉴别诊断。

当乳酸含量>10mmol/L以上时,高度提示为细菌感染。

风湿性、心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引起的积液中乳酸含量可见轻度增高。

4、酶活性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浆膜腔积液中LDH测定有助于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诊断,前者活性与正常血清相近,后者活性增高。

腺苷脱氦酶(ADA):一般在结核性积液中ADA活性升高且幅度大,癌性次之,漏出液最低。通常当ADA>40U/L应考虑为结核性。ADA 测定可作为结核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5、癌胚抗原(CEA)测定

【参考值范围】

改良Maiolini酶联免疫法:

3.2±0.77ug/L,>5ug/L为异常。

【临床意义】

癌性胸、腹腔积液时CEA多>5ug/L,

良性积液时多<5ug/L。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

漏出液细胞较少,常<100X106/L

渗出液细胞较多,常>500X106/L。

2、细胞分类

漏出液中主要为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

渗出液中可见各种细胞增多,且临床意义不同

3、细胞分类(渗出液)

①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积液及结核性积液的早期;

②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慢性炎症如结核性、梅毒性及肿瘤积液等;

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气胸、血性胸水、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所致的积液;

④其他细胞:在炎性积液时,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同时,常伴有组织细胞出现;浆膜刺激或受损时,

间皮细胞增多;在狼疮性浆膜炎中,偶可查见狼疮细胞。

在浆膜腔积液中检出恶性肿瘤细胞是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癌肿的重要依据.

腺癌胸水、腺癌腹水、淋巴瘤、胸水肿瘤

5、寄生虫检查

乳糜液离心沉淀后检查有无微丝蚴;

在阿米巴病的积液中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四、细菌学检查

应经无菌操作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查找病原菌。

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一旦培养阳性应同时作药物敏感试验。

TB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

_

鉴别要点漏出液渗出液

原因非炎症所致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刺激

外观淡黄,浆液性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透明度透明或微混多混浊

比重低于1.018 高于1.018

凝固不自凝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阴性阳性

蛋白定量<25g/L >30g/L

葡萄糖定量与血糖接近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常<100*106/L 常>500*106/L

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或

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学检查阴性可找到病原菌

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 1、(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学号: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G RADUATE T HESIS 设计题目: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4日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分布情况,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其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并对其抗结核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细胞学动态分析。 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升高,多数患者早期呈典型的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经过有效抗结核治疗后,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多,呈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和淋巴细胞样反应,随着病情的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下降。 结论: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学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抗结核治疗有效,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细胞学;脑脊液

A 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assification featur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dynamic observation on early diagnosis and its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30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nd cytologically analyze the patients’ cerebrospinal fluid cell before and after they receive the treatment of anti tuberculosis. Results: T he number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ukocyte of th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meningitis increased ; in early stage most of the patients have mixed cellular reaction based on neutrophil , after effective anti TB treatment, the 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 decreased, and lymphocytes, monocytes ratio increased, with mixed cytology reaction mainly lymphocytes and lymphocyte reaction ;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isease, neutrophil decreased. Conclu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with mixed cytology reaction is of great value to early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 de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lymphocytes, mononuclear cells increas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ive anti tuberculosis treatment , and these have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Key words: tuberculous; meningitis; cytology; cerebrospinal fluid

2010级神经病学标准试卷(A卷)

南华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神经病学课程试卷 (2010级临床医学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放射医学) 考试日期:2013年11月26日考试类别:考查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5分) ()1、截瘫患者,40岁,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脐平面以下感觉障碍,若需X线摄片,重点部位应选择: A、颈椎1-4 B、胸椎1-4 C、胸椎6-8 D、胸椎10-12 E、腰椎 ()2、急性脑卒中发病相对较缓的是 A、脑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栓塞 E、TIA ( )3、右侧同向偏盲的病变部位是: A、三叉神经周围支 B、右侧动眼神经 C、面神经周围支 D、左侧视束 E、右侧视神经 ()4、最不可能出现巴彬斯基征的疾病是: A、脑出血 B、脑肿瘤 C、脑炎 D、脑外伤 E、偏头痛

()5、Broca失语准确的病变部位是: A、大脑 B、大脑半球 C、左侧大脑半球 D、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 E、左侧大脑半球额中回后部 ()6、“运动障碍性疾病”不包括: A、脑卒中偏瘫 B、帕金森病 C、肌张力障碍 D、肝豆状核变性 E、舞蹈病 ()7、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表现是: A、眼球运动障碍,两眼各方向转动不能 B、吞咽困难,不能进食 C、构音障碍,语音不清 D、呼吸肌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 E、四肢无力,行动不便 ()8、男性,58岁,有轻度高血压病史两年,今晨醒来时右手活动不灵,站立时右腿也无力,随后数小时症状渐加重,意识一直清楚,无其它不适,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脑栓塞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短暂性 ()9、急性脊髓炎与(急性)脊髓压迫症最重要的鉴别点是,前者通常无: A、神经根症状 B、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C、双下肢瘫痪 D、尿便障碍 E、椎管梗阻现象 ()10、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于: 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 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 C、颅内血管变异 D、双侧椎动脉未闭塞 E、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枝循环 ()11、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右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可能是:A、右侧中枢性面瘫B、左侧中枢性面瘫C、右侧周围性面瘫D、左侧周围性面瘫E、双侧周围性面瘫 ()12、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不应有: A、运动减少 B、跨阈步态 C、面具脸 D、静止性震颤 E、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3、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 A、脑叶 B、基底节区 C、脑室 D、小脑 E、脑干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神经运动系统? A、下运动神经元 B、上运动神经元 C、锥体外系 D、丘脑 E、小脑 ()15、诊断癫痫最主要的依据是 A、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B、颅骨X线片 C、脑CT或脑MRI D、脑脊液检查 E、病史和脑电图 ()16、左上睑下垂,左眼球仅能外展,瞳孔扩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最可能的病变是: A、右侧面神经麻痹 B、左动眼神经麻痹 C、左视神经病变 D、右额叶病变 E、左侧霍纳氏征 ()17、昏迷的重要表现: A、不睁眼 B、睁眼但不说话 C、呻吟但四肢不动 D、无自主呼吸 E、呼之不应 ()18、55岁男性病人,突发头痛,呕吐,左侧面部周围性瘫痪,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病位可能是: A、右侧桥脑 B、左侧桥脑 C、右侧中脑 D、右侧内囊 E、左侧内囊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

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脑脊液常规

1.项目名称 脑脊液常规 (1)标本处理 1.标本送验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2)一般性状检查 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 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如上层液体澄 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 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 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3)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试剂] 5%苯酚溶液: 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操作] 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临床意义]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4)细胞计数 1)细胞总数 [器材及试剂] 1.细胞计数板; 2.红细胞稀释液(配法同血液红细胞稀释液)。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规检验: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 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 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 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 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 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 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脑脊液检查

Ⅰ、脑脊液检查cerebrospinalfluid 1、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正常脑脊液容量成人约为120~180ml。 70%由脑室脉络丛分泌,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2、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脑、脊髓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等。 3、标本采集 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标本。 脑脊液可行常规、生化、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的中枢受累有重要意义。可行鞘内注射药物。 4、适应证及禁忌证 ⑴、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如下: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感染、脑膜白血病。 ②疑有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人脑室。 ③中性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④脱(神经)髓鞘疾病。 ⑤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 ⑵、禁忌证: 对疑有颅内压升高者须先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乳头水肿,忌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诱发脑疝。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作腰椎穿刺。 ⑶、注意 ①疑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时先脱水后穿刺 ②标本留取时 第一管:细菌学检查 第二管: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细胞计数和分类 第四管:脱落细胞 ⑷、送检要求立刻送检以免细胞破坏、形成凝块 ⑸、检验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红色:常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或脑室出血。 黄色:蛛网膜下腔出血;血中胆红素>256umol/L;椎管阻塞或脑膜炎。

[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4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新生儿:(0-30)×106/L。儿童:(0-15)×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脑脊液检查

颅内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改变特点 压力(kPa) 常规分析生化分析 其他外观 Pandy 试验 白细胞(× 106/L) 蛋白 (g/L) 糖 mmol/L 氯化物 mmol/L 正常0.69~1.96 新生儿: 0.29~0.78 清亮 透明 - 0~10 婴儿:0~20 0.2~0.4 新生儿: 0.2~1.2 2.8~4.5 婴儿: 3.9~5.0 117~127 婴儿: 110~122 化脓性脑膜炎不同程度 增高 米汤 样混 浊 +~+++ 数百~数 千,多核为 主 增高或 明显增 高 明显降 低 多数降 低 涂片Gram染色和 培养可发现致病 菌 结核性脑膜炎不同程度 增高 微浑, 毛玻 璃样 +~+++ 数十~数 百,淋巴为 主 增高或 明显增 高 明显降 低 多数降 低 薄膜涂片抗酸染 色及培养可发现 抗酸杆菌 病毒性脑膜炎不同程度 增高 清亮, 个别 微浑 -~+ 正常~数 百,淋巴为 主 正常或 轻度增 高 正常正常 特异性抗体阳性, 病毒培养可能阳 性 隐球菌 性脑膜炎高或很高 微浑, 毛玻 璃样 +~+++ 数十~数 百,淋巴为 主增高或 明显增高 增高或 明显增 高 明显降 低多数 降低 明显降 低多数 降低 涂片墨汁染色和 培养可发现致病 菌 一、适应证和标本采集 1.适应证 ① 有脑脊膜刺激症状时可检查脑脊液协助诊断。 ② 疑有颅内出血时。 ③ 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 ④ 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给药治疗、手术前腰麻、造影等。 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2.标本采集 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穿刺后应由医师用压力测定,正常人脑脊液压力卧位为0.78~1.76 kpa (80~180 mmH2O),儿童为0.4~1.0 kpa (40~100 mmH2O)。任何病变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量增加时,脑脊液压力均可升高。待压力测定后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脑脊液标本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外将影响检验结果,是细胞破坏、变性、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分类不准确等。存放中的脑脊液葡萄糖会分解,使之含量降低;细菌自溶或残废可影响细菌检出率等。 二、检查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脑脊液详解(内容清晰)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 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 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新生儿: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蛋白质(mg/L);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 脑炎 150~1000; 肿瘤 150~2000(常正常);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

脑脓肿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 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 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病理性出血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黄色:见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椎管梗阻、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重症黄疽、新生儿溶血症。乳白色: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褐色/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脑脊液中如有细胞、细菌、真菌等增多时可变为混浊。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明显脓样混浊;轻度混浊或仍保持透明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3.凝固性脑脊液中蛋白质(引起凝固的主要蛋白质是纤维蛋白原)增多时(大于10g/L),常出现凝固。1~2h内出现凝块或沉淀物,见于化脓性脑膜炎;12~24h后才出现薄膜状,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出现胶样凝固,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出现絮状物,见于神经梅毒等。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急诊中的应用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急诊中的应用 一、脑脊液细胞的收集 1、国内外对此分析 2、液细胞的收集技术以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应用较广,其效果理想。具体有三种仪器和相应的三种操作流程:(1)FMU-5微型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第四军医大学研制) (2)Cytospin-2型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英国Shandon 公司制造) (3)FCS-I型离心沉淀仪(宁夏医学院研制) 二、脑脊液细胞的染色 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采用的染色方法也不同,常规染色多采用迈-格-姬染色法。 1、迈-格-姬(May-Grun-wald-Giemsa,MGG)染色法: 原理:迈-格-姬染色法其实是瑞氏和姬氏两法合并应用的结果,对胞浆和胞核染色效果都不错,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采用此染色方法。 2、抗酸染色: 抗酸菌染色是检查结核杆菌等抗酸菌的常用方法,有Ziehl-Neelsen染色法、Kinyoun氏法、Allen法,这几种方法现在都很成熟。 3、墨汁染色:

印度墨汁染色主要用于真菌的检查,方法简便易行。 三、脑脊液常见细胞及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分小、中、大淋巴细胞,各个比例及临床意义不同,小、中淋巴细胞是正常脑脊液的主要万分,其数量增加或比例失调则有诊断意义,多见于CNS感染或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大淋巴细胞系由小淋巴细胞激活转化而来的,也多见于CNS感染或非特异性脑膜刺激反应。 2、激活淋巴细胞:系大、小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成,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转化型淋巴细胞形态不规则、伪足、胞膜粗糙等多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特别是恢复期)、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MS、CI、SAH等。 3、浆细胞: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浆细胞,他出现必有抗原刺激。多见于CNS感染,以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病毒性感染更甚,有的认为与MS也有关。 4、单核细胞:占正常脑脊液细胞的30%—49%,和淋巴细胞的比例约为3:7或4:6,若比例失调或数量增多则为病理笥,可见于脑膜非特异反应和肪组织的破坏性改变,如脑挫伤、出血、缺血、炎症等。激活单核细胞:仅占2%,增多见于CNS变性、炎性疾病、肿瘤等刺激因素。 5、吞噬细胞:如红细胞吞噬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可以估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时间、是否是新鲜出血、穿刺

脑脊液常规详细

常规检验 颜色检查 (CSF)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 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 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 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细胞分类 (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检查步骤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脑脊液检查步骤:1.观察外观:颜色分为正常的无色透明,异常的有:红色、黄色、 白色或灰白色、褐色或黑色。透明度分为清晰透明、微浑、浑浊2.显微镜计数正常WBC(0-8)×106/L并分类中性和淋巴细胞所 占比列 (1)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时。还可见于脊髓灰质炎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早期。 (2)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治疗后,以及布氏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和脑膜附近感染、脑和脑膜的病毒性感染、霉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疫苗接种后或感染后脑脊髓炎,也可见于寄生虫感染、脱髓鞘病、脑瘤、结节病和白塞氏综合征等。 生化检查:检测氯(120-130mol/L)和糖氯检测意义:(1)减少:患结核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含量显着减少(但也有少数含量正常者)。患化脓性脑膜炎者也可减少。 (2)增多:患肾炎、尿毒症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可见增多。 (3)正常:除正常人外,患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脑肿瘤、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也可正常。 糖检测的意义:1)增多:多见于尿毒症、脑肿瘤,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水肿、糖尿病等。(2)减少: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脓肿、低血糖等。

3.蛋白定性:使用试管加入2-3ml饱和碳酸钠,滴加脑脊液2-3 滴,结果见下: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1)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L)而呈黄变症。 (3)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5)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3.凝固物正常脑脊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h 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H20)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mmH20之内。儿童压力为~(40~100mmH2O)。若压力超过200mmH2O,放出脑脊液量不应该超过2ml,若压力低于正常低限可做动力试验,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测定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参考值】 阴性或弱阳性。 (2)蛋白定量试验 【参考值】 腰椎穿刺儿童为~L;成人为~L. 【临床意义】 蛋白含量增加见于:①脑神经系统病变:常见于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着增加,结核性脑膜炎时中度增加,病毒性脑膜炎时轻度增加)、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等)、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及脱水等)、药物中毒(乙醇、酚噻嗪、苯妥英钠中毒等)。②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等)。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如GuiUain-Barre综合征、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等。 2.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 ~L.

3脑脊液常规检查简易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简易操作程序 一、一般性状检查 观察颜色、透明度、有无凝块,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二、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取5%苯酚溶液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三、细胞计数 (一)、细胞总数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 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μl的细胞数。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 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μl脑脊液中细胞总数。如用升表示,则再乘以106。 2、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μl,加入含 红细胞稀释液0.38m1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即为每μl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二)、白细胞数 1、非血性标本: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2、血性标本: 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进行计数。为剔除因出血而来的白细胞数,用下式进行校正: 每μl脑脊液内白细胞校正数=每μl脑脊液内白细胞未校正数 每μl脑脊液内内红细胞数×每μl血液内白细胞 - ────────────────────── 每μl血液内红细胞

神经病学1

神经病学题库 A型题(单选题) 1、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A、后根 B、后角 C、脑干 D、丘脑 E、内囊 2、属于上运动神经元麻痹的体征是 A、显著的肌萎缩 B、肌束颤动 C、运动觉消失 D、可引出Babinski征 E、 肌张力减低 3、脊髓半切综合征常见于 A、Guillian-Barre综合征 B、急性脊髓炎 C、记性硬脊膜外脓肿 D、脊髓髓 外肿瘤 E、脊髓空洞症 4、肱二头肌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颈髓2-3 B、颈髓3-4 C、颈髓5-6 D、颈髓7-8 E、颈髓8、胸髓1 5、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胸髓12、腰髓1 B、腰髓1-2 C、腰髓2-4 D、腰髓5 E、腰髓5、骶髓1 6、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腰髓4-5 B、腰髓5 C、骶髓1-2 D、骶髓2-3 E、骶髓3 7、 C、损害必须在大脑皮层 D、损害必须在内囊 E、损害必须在脊髓 8、两脚并拢直立,然后闭目,称为 A、Lasegue征 B、Romberg征 C、Kernig征 D、Hoffmann征 E、Brudzinski征 9、引起两颞侧偏盲的病变,其部位是 A、枕叶 B、颞叶 C、顶叶 D、视神经交叉部 E、外侧膝状体 10、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病变在 A、同侧动眼神经 B、对侧动眼神经 C、同侧视神经 D、对侧视神经 E、视交叉 11、左侧痉挛性偏瘫,右侧展神经麻痹和右侧面神经麻痹时,病灶应在 A、右侧内囊 B、右侧中脑 C、右侧脑桥 D、右侧延髓 E、左侧延髓 12、舌尖向左偏,右侧痉挛性偏瘫,右侧可引出Babinski征,病变部位在 A、左侧内囊 B、左侧中脑 C、左侧脑桥 D、延髓左内侧部 E、延髓右外侧部 13、引起假性延髓麻痹的病灶在 A、延髓诸核 B、皮质延髓束 C、小脑 D、脑神经 E、脑桥诸核 14、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自肩以下左侧深感觉障碍,右侧痛觉与温度觉障碍,左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左下肢为痉挛性瘫痪,其病变部位在 A、右侧延髓 B、右侧颈髓上颈段(颈髓2-4) C、左侧脊髓颈膨大 D、右侧脊髓颈膨大 E、右侧脊髓胸段

神经病学简答题剖析

二、问答题: 1、一般脑脊液化验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写出各项正常值。 答:包括脑脊液压力,Queckenstedt试验,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腰穿正常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水柱(0.78~1.76KPa),白细胞0~5×106/L,红血球为0,蛋白0.15~0.45g/L,糖2.5~4.4mmol /L,氯化物120~130mmol/L。 2、癫痫发作有哪些类型,治疗大发作及小发作的药物有哪些? 答:有①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 ②全面性发作──失神经发作,肌阵挛发作,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无张力性发作。 ③未分类发作 治疗大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的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戌酸钠等。治疗小发作(失神经发作)的药物有乙琥胺,丙戌酸钠等。 3、分别说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 答: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是以止痛为目的,先用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安定等,无效时可用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即浅酒精或甘油注射,或三叉神经根切断术。 而神经炎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促进面神经的机能恢复。可尽早使用强的松,理疗,角膜保护措施,恢复期应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理疗和针灸等。 4、试述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病因,主要的症状及体征,以及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 答: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症状和体征有①从腰部、臀部开始,向股部后,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的放射性疼痛;②沿坐骨神经有压痛;③行走,活动及牵拉坐骨神经(Laseque征)可使疼痛加剧;④踝反射减低或消失,小退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等。⑤该原因致疼痛还有一个特点即咳嗽、屏气用力、喷嚏时疼痛加剧。 5、试述左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浅支)闭塞时的临床表现。 答:左大脑神经脉皮层支闭塞时出现以左面部和左上肢为重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语的类型视闭塞部位而定以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较多见,还可出现失写、失读等。 6、病员男40岁,因左肋缘疼痛6+月,左下肢无力Ⅰ月入院。查体:左肋缘区痛觉减退,右脐以下痛觉减退,左趾部位觉减退,左下肢肌力Ⅱ°,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抗进,左侧Babinski's征(+)。 请讨论定位诊断及进一步检查的方法。 答:定位在左侧胸8脊髓节段的脊髓半横贯损害,硬膜下髓外的可能性较大。根据①左肋缘疼痛;②左肋缘区痛觉减退;③右胳以下痛觉减退,定位在左胸8有Broun-Sequard综合征表现。左下肢中枢性瘫痪,左下肢深感觉减退,右下肢感觉减退,故为髓外。 进一步检查方法,①脊柱以胸5、6为中心照片,了解骨质改变;②腰穿并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有无椎管梗阻,脑脊液有无蛋白增加;③椎管造影或MR,了解病变的准确部位和可能的性质。 7丶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答: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有①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②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④排除脑膜炎与脑出血。前者开始有发热,脑脊液白细胞高,非血性脑脊液,后者意识严重,发病时即出现偏瘫等脑实质损害表现。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预防复发。 8、试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答: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有①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②起病较急;③双下肢麻木、无力,相应部位背痛或束带感;④双下肢无力加重,瘫痪,感觉缺失,括张肌障碍,常表现脊髓休克;⑤如无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3-4周后脊髓休克余,出现双下肢痉挛性瘫痪、⑥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可轻度升高,椎管一般无梗阻,糖与氯化物含量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