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10

20

40 ℃ 30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1 温 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 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

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Ⅱ.体温计:35℃~42℃、

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

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

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

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固态液态

熔化凝固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14℃。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

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

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

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3.2 熔化与凝固

一、定义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的现象:蜡烛点燃后,蜡熔化;炼钢铁时,钢铁熔化;冬天水结

冰了……

二、实验: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 酒精灯的使用:1) 往酒精灯加酒精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2)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3) 点燃酒精灯时,一般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已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

个酒精灯;

4)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 海波熔化实验: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海波受热均匀。

三、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

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常见晶体:冰、金属、萘、海波。

2.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继续上升。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沥青、玻璃。

3.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T T 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T E F G

H A

D B C T

晶体熔化温度曲线4. 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1)AB :固态,吸热,T 上升;BC :固液共存,吸热,T 不变;CD :液态,吸热,T 上升。

2)EF :液态,放热,T 下降;FG :固液共存,放热,T 不变;GH :固态,放热,T 下降。

5.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降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 A )

A.一定比0 ℃ 低;

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低

C.一定是0 ℃;

D.可能是0 ℃,

也可能比0℃高.

6.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边吸热边升温,状态先是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2.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典型例题

№.1现有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要使热的物体冷却,使用 0℃的冰 效果好。 №.2试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谚语中的科学道理。 〔提示:雪熔化时从空气中吸热。〕

№.3水在盐水中可以凝固,水和盐水的凝固点,哪一个更低? 盐水

№.4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为什么?

[ 提示:温度在0℃以下,桶里的水会发生什么物态变化?发生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什么条件?]

№.5以下四种现象中①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②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③冰化成了水;④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属于熔化的是__ __。分析:盐放入水中,水变成

了盐水,这是溶解,而非熔化。

№.6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0℃__,熔化过程用了_3__min ,该晶体可能是_冰_。

§3.3 汽化和液化

液态气态

汽化液化一、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汽化、液化的现象:洒在地上的水过段时间就会变干、露珠的形成……

二、汽化的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

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

Ⅰ.实验现象:① 温度计示数.....先上升后保持不变;② 沸腾前后都有气泡..

产生;③ 声音响度....由大变小。 2)沸腾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ⅰ.

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ⅱ.不断吸热。 3)沸点:不同的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

沸腾后沸腾前1)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 Ⅰ.液体的温度;Ⅱ.液体的表面积;Ⅲ.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

※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

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

三、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 生活中液化的现象: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B.夏天打开冰箱时的“白气”、 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夏天冰镇饮料“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 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如:液化石油气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气态

固态凝华升华空气中的水蒸气雾凇、冰花、霜

温度很低时凝华冰水蒸气气态

固态升华升华樟脑丸:※为什么100℃的水蒸气要比100℃的水造成的烫伤要厉害?

解析:100℃的水蒸气液化要放热,则100℃的水蒸气要比100℃的水造成的烫伤要厉害。

☆典型例题

1.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该液体

A.一定在蒸发

B.一定在沸腾

C.可能在沸腾

D.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

2.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3.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思路解析: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水蒸气遇冷的缸壁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了缸壁上。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潮湿,是下雨的前兆。

§3.4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霜的形成过程中什么物质发生了怎样的物态

变化?

冰水水蒸气凝固液化熔化汽化升华凝华固态

液态气态凝固液化熔化汽化升

华凝华水的三态联系

物质的三态联系

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 升华吸热——制冷或者获得低温。如: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回答: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收热量,造成温度降低,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⑶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这说明了霜是由于_气温非常低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凝华_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_升华吸热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三、物质的三态联系

☆典型例题(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 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

瓶)3只,开水,冷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温度 温度单位:摄氏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结构原理使用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教学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 3.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

图2 10 ℃ 20 … 图1 40 ℃ 30 】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 § 熔化与凝固

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4节) 第1节温度 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 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0C 。“-4.70C”读做负4.7摄氏度或读做零下4.7摄氏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种类: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寒暑表。②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3)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毛细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玻璃外壳、刻度(均匀); (4)使用方法: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③等: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⑤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 练习:如图4中乙正确 ..。. ..、甲和丙错误 4、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原理: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4):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5):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第二次使用时要用力向下甩。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图6 图4 图4 图5 图6、体温计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

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 5.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进阶: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要点进阶: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 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进阶: 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 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要点进阶: 1、六种物态变化: 2、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都没有经过液态。 【典型例题】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例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1)如左图所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是;(填写正确答案选项即可) (2)若正确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如右图所示,此时温度是。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甲 乙 物态变化单元习题 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B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 2、四位学生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热水的温度,他们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热水中后,各人的测量方法不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平视读数 B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斜视读数 C 温度计放入后,立即读数 D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后,再读数 3、室温下,医生将体温计从体温是38℃的病人口腔里取出后,放在桌上较长时间,则体温计的读数为( ) A 38℃ B 37℃ C 23℃ D 无法确定 4、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为4cm ,在100℃时水银柱长24cm ,若将它插入20℃的水中,则水银柱长度应为( ) A 20 cm B 8 cm C 28 cm D 以上均不正确 5、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 凝固点低 B 凝固点较高 C 沸点较低 D 沸点较高 6、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则(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已熔化成水的将要凝固成冰 C 冰将停止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 冰将全部熔化成0℃的水 7、 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 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B 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8、冰常用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 A 冰总是比水凉 B 冰善于传热 C 冰透明干净 D 冰在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9、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 下雪天的气温比化雪天气温高 B 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C 形成雪时要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D 雪传播热的本领小 10、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11、两只外型不同的容器,如图所示。原来里面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 A 甲容器内水较多 B 乙容器内水较多 C 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 少条件不好判断 12、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13、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 立即上升 B 先下降后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一直不变 14、气温不太高时,在水中游泳会感觉不太冷,而上岸后会感觉冷,这是因为( ) A 人体皮肤上的水,在蒸发时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 B 人刚上岸时,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感到冷 15、已知液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 -183℃,-196℃,-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与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填空题

第一节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不能紧靠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2.温度计 a.原理: 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制成的。 b.分类: 华氏温标(F)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在1714年制定的。 摄氏温标( C)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Celsius)在1742年制定的。 热力学温标( K)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Kelvin)于1848年建立的。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是-273℃,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 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这种温度的单位名称叫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T=t+ 例1.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 甲温度计是______℃, 乙温度计是______℃, 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差______℃ 例2.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例3. 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A.0℃~100℃ B.35℃~42℃ C.-10℃~100℃ D.-20℃~50℃ 例4. 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 ℃和40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6 ℃和40 ℃ B、40 ℃和40 ℃ C、39 ℃和40 ℃ D、39 ℃和39 ℃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试卷(含答案)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 气温连续在0摄食度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 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 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2.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雪融成溪 B. 气结成露 C. 气凝成霜 D. 水滴成冰 3.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 液化、汽化 B. 升华、汽化 C. 汽化、液化 D. 液化、熔化 4、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如下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大丰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天气温都是-4℃ B.全天气温都是4℃ C.这天最低气温是-8℃ 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 人工降雨时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7.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8.如下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atm)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1atm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 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90℃的水也可以沸腾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 (1)温度 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 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习题】图3—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读做, 图3—1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读做.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习题】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①取适当的温度计; ②等待几分钟; 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 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 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2.图3—2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 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 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2.体温计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1℃~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 (红) 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1)结构: 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 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 图3—2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归纳检测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 4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6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1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5分钟) 学校:_______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 象反映的可能是() A. 海波的凝固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39℃,40℃C.38℃,40℃D.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 B 、降低 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