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酵素改良土壤(DOC)

酵素改良土壤(DOC)

酵素改良土壤(DOC)
酵素改良土壤(DOC)

施用环保酵素对土壤中磷素变化的影响研究

李丝丝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12024115)摘要: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唐家营某村民家的一块20余年施用化肥农药的农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方法是:制作环保酵素,设计4组不同浓度梯度及1个空白梯度的土壤,每个浓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组,不同浓度梯度浇入的环保酵素量相同但浓度配比不同。在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时间周期条件下,研究环保酵素对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影响。研究显示:环保酵素对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变化影响微弱,改良效果变化不明显,但也具有最适宜的改良浓度和周期,而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变化影响比较大,改良效果变化较明显。故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效磷的改良效果比较好,同样具有最适宜的改良浓度和周期。

关键字:环保酵素;土壤改良;土壤全磷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in soil p

LI SI SI

(College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Yuxi Normal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s,2012024115)

Abstract:A long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strawberry planting soi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at in yunnan yuxi hongta district north of the city, the method is: ma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s, design four group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nd a blank gradient of the soil, each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et parallel to the three groups, Poured in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the sa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 quantity bu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rati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nd different time periods, research on the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soi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s and effective phosphorus content chang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 weak effects on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the soil,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also has the most appropriate to improve concentration and cycle, and to change the content of soil effective phosphorus effect is larger, modified effect change is obvious.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effective phosphorus effect is better, also has the most appropriate to improve concentration and cycle.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s; Soil improvement,;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changes; Effective phosphorus content changes.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逐渐增多,由于其养分高,施用方便,没有农家肥麻烦,使得农民养成了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来防止农作物病虫害和杀死农田内杂草、昆虫的习惯。每年,由于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局部地区已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不足,透气性能下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肥力降低,农产品化肥农药含量超标,农作物减产、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还造成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如江河湖泊水的富营养化、土壤污染、农业污染等。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世界环保人士和管理者面临的最为棘手问题之一,其中,过量的N、P含量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N、P养分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壤本身含N、P等养分较高,二是人类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到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大量N、P蓄积在土壤中。这些N、P等养分随径流的溶解和冲刷而流失,特别是植被覆盖底下坡耕地里的N、P等养分极易被径流洗脱而随着径流进入受纳水体,再加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含高N、P物质的畜禽养殖污水和大量生活垃圾排入水源,造成地表和地下水体污染,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发生有害藻类“水华”等生态灾害。

中国的农业面源污染最为严重,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仍在持续改进当中,由于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来源广泛且难以控制,治理上存在许多困难,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所以国家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治理方案及规定的管理办法,因此研究土壤改良的技术和方法是现今必不可少的。

1.2 研究目的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本研究使用的植物垃圾就是其中之一。植物垃圾是有机垃圾的一种,包括果皮、蔬菜等。将部分植物垃圾变废为宝,有效回收利用这份资源,改良土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及压力。泰国的乐素昆博士(Dr. Rosukon)研究酵素30余年,成功研究出环保酵素(也称为垃圾酵素—Garbage Enzyme),不但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材料易得、节省资金、用途广泛,还减少了垃圾产生量,对环保起着很大作用。利用植物垃圾自制环保酵素浇灌于一块20余年施用化肥农药的农耕地,一方面研究环保酵素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实现废物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实现植物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本研究使用的植物垃圾主要是菜市场丢弃的新鲜垃圾和学校食堂丢弃的餐厨垃

圾,包括果皮、蔬菜等。将这些植物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发酵成环保酵素,转化成可利用的环保产品,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减少资源浪费。环保酵素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一类富含有益微生物的高效生物制剂,其中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益生菌、醋酸及酶类物质,如纤维素酶、脂肪酶、过氧化氢酶等,其在纺织、医药、食品、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今,环保酵素在我国的使用主要是食用酵素,还有一些是用于清洗餐具以及地面除污等。

本研究主要针对日趋严重的土壤污染和植物垃圾浪费问题,研究环保酵素对土壤中磷素变化的影响,将环保酵素运用于土壤改良方面,改善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磷元素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土壤中磷素的来源、存在形态及转化

氮(N)、磷(P)、钾(K)是土壤中主要的营养成分,中国耕作土壤的主要养分含

量为:氮0.03~0.35%;磷(P

2O

5

)0.04~0.25%;钾(K

2

O)0.1~ 3%,其他养分的含量

通常分别在百万分之几或十万分之几左右。在此主要研究土壤中磷(P)素的变化。2.1土壤中磷的来源

土壤中磷的来源一方面是土壤中固有,另一方面来源于所施用的含磷肥料。化学磷肥施入土壤后,随着土壤性质和组成的不同,很快就与土壤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一系列新的磷酸盐。所以植物吸收的磷,往往不再是磷肥中原有的化合物,而是经反应后形成的新产物。

2.2土壤中磷的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为: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土壤全磷量并不能作为土壤磷素供应水平的确切指标,因为大部分是迟效的,全磷与有效磷之间缺乏相关性。影响土壤磷素含量的因素有:土壤母质、成土过程、耕作施肥、气候条件等。

2.3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一般分为无机态磷(水溶态、吸附态、矿物态)和有机态磷。无机态磷:磷酸钙(镁)类(Ca-P)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主要形态;磷酸铁(铝)

类(Fe-P 、Al-P )酸性土壤主要形态;闭蓄态磷(O-P )由氧化铁胶膜包被着磷酸盐,石灰性土壤15-30%以上,酸性土壤超过50%。有机态磷:主要是磷酸肌醇、磷脂、核酸、磷蛋白和磷酸糖约占1/2,有机态磷占全磷的20-50%,与有机质有好的相关性。作物主要是吸收无机态磷,其有效性随土壤pH 值而变化。植物所需磷素的唯一来源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因此土壤的理化性状会影响土壤中磷的形态、有效性及供应潜力。除此之外,根据土壤中磷的溶解度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水溶性磷、弱酸溶性磷、难溶性的无机磷化合物(占无机磷的绝大部分)。土壤中各种形态的磷素,随土壤环境条件:pH 值、有机质、水分、温度、矿物组成、可溶性阳离子性质、氧化还原状况的不同,进行着磷的固定或释放的转化和循环。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见下图:

图1-1 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2.4土壤中磷的转化

土壤中磷的转化图如下:

图1-2 土壤中磷的转化

(1)土壤中无机磷的固定

生物固定 矿化作用

化学沉淀 释放作用

Eh 交替变化

吸持固定

解吸作用

施肥

H 2PO 4

HPO 42-

矿物矿化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无定形磷酸盐

老化

结晶态磷酸盐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吸附态磷

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磷酸盐等有效态磷转变为无效态磷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作用。土壤固磷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A、化学固定作用:Ca、Mg控制,Fe、Al控制;

B、吸附作用:专性吸附,非专性吸附(一半交换吸附);

C、闭蓄作用:与氧化还原性关系直接;

D、生物固定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速效磷,以组成其有机体,固定是暂时的。

E、化学固定:土壤中水溶性磷与钙、铁、铝、锰等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

F、专性吸附:土壤中水溶性磷与土壤胶体上的配位基团进行交换,而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过程;

J、磷的生物固持:无机磷转变为有机态磷的过程。

(2)土壤中磷的释放

土壤中的难溶性磷转变为有效态磷的过程,称为磷的释放作用。包括:难溶性磷酸盐的释放,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在碳酸、有机酸等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效性高的磷酸盐的过程;无机磷的解吸:土壤中吸附态磷重新进入土壤溶液的过程;有机磷的矿化:有机态磷在磷酸酶作用下转变为无机磷的过程。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研究材料

3.1.1环保酵素的制作

自制环保酵素是此次研究的实验材料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研究材料。环保酵素的制作,我们采用的主要原料是菜市场丢弃的新鲜垃圾(蔬菜叶、水果、水果皮等)和学校食堂丢弃的餐厨垃圾,这些垃圾在此统称为植物垃圾。将收集到的植物垃圾清洗干净后切碎,然后与水、糖(红糖、黄糖或者蜜糖,此次研究用的是红糖)按照一定的比例装入50L有密闭桶盖的塑料桶中,糖、植物垃圾、水的比例为1:3:10,最后密封塑料桶,让其在桶里发酵三个月及以上,得到的环保酵素溶液上层含有一层白色薄膜状物体。发酵的第一个月需要定期打开桶盖并搅拌,放出发酵产生的气体,避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无法释放而导致危险事故发生,同时也让后期环保酵素发酵效果更好。环保酵素制作成功后,以备土壤改良使用。

3.1.2供试验土样

供试验土样来源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唐家营某村民家的一块20余年施用化肥农药的农耕地。

3.1.3试验容器

盛装研究对象的容器是高为25cm直径为34cm的透气型陶瓷花盆,底部有漏水孔,共15个,购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瓦窑村云南省玉溪市陶瓷厂。

3.2 研究项目及方法

3.2.1模拟农田

设置模拟农田:本研究设置的模拟农田在玉溪师范学院百草园里的一块空地上,挖15个坑,刚好能放下高为25cm直径为34cm的透气型陶瓷花盆,并且坑的深度达到花盆的三分之二,留着盆口的三分之一在坑外;同时坑与坑之间间距相同,水平面也要基本一致;将取回的供试验土样均匀放置到陶瓷花盆中,每个花盆中的土壤样品量要达到花盆的三分之二且相等;最后为了使酵素浇灌时土样容易吸收,还要对花盆中的土样进行松土。

设置好模拟农田,利用自制的环保酵素浇灌花盆内的土样。自制环保酵素浓度较高,直接施用到土样里会对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活性有影响,甚至杀死土壤中的动植物,因此须将环保酵素进行稀释,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相同体积浇灌到模拟农田中。

本研究为了找出对土壤中磷素变化最适宜的环保酵素稀释浓度,共设置了4个浓度梯度,包括稀释250倍、500倍、750倍和1000倍,每个稀释浓度梯度下浇灌的土样都设置3个平行组,取其平均值进行数据处理。同时,还设置了1

个空白对照组,同样有3个平行组,这组浇灌的不再是环保酵素稀释溶液,而是相同体积的自来水,空白对照组土样的基本性质为:碱性褐色土,PH约为

8.2-8.5。

空白对照组加上4 个浓度梯度组,每组3个土样花盆,共15个土样花盆。设置好模拟农田和环保酵素稀释浓度梯度后,开始对花盆中的土样进行浇灌,每次浇灌稀释环保酵素或自来水体积都为250ml,浇灌周期共8个周,每周的周二、周五、周日对15个土样进行浇灌。浇灌环保酵素或自来水一段时间后,进行取样(实验测定全磷和有效磷所需要的土样)。由于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的前四

周为预处理阶段,同时以第4周为基础组,因此取样周期为:浇灌的第4周开始取样,每周的周二进行取样,一直持续到第8周。然后将所取的潮湿新鲜土样风干后制作成实验测定全磷和有效磷所需要的粉末状土样,装在土壤样品袋内待用。

3.2.2实验测定的项目与方法

实验测定的项目主要是:浇灌不同浓度梯度环保酵素稀释溶液一定周期内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出环保酵素对土壤改良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变化最适宜的浓度和周期,研究环保酵素在土壤改良中对土壤磷素变化的影响。

土壤中全磷的分析依据/方法为:NY/T 88-1988土壤全磷测定法。

土壤中有效磷的分析依据/方法为:NY/T1121.7-2006pH>7.0:LY/T1233-1999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法。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时,由于土壤自身就有磷素(全磷和有效磷)存在,因此施用不同浓度梯度环保酵素改良后测定得出的原始数据要减去不同改良周期空白对照组中土壤磷素含量相对于基础组的增加量,得出的土壤磷素含量再与基础组磷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浓度梯度磷素含量对于基础组磷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为了直观且全面的表现出改良效果,本研究采用增幅率来表示,增幅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

Y—基础组土壤磷素含量。

4.1 土壤全磷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的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实验测定,可以得出5个研究周期内土壤全磷含量的数据。由于前四周是进行预处理且以第4周为基础组,因此全磷数据对比分析采用后4周不同浓度梯度3个平行组的平均值与基础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情况如下:

表4-1 不同改良周期空白对照组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表单位:(%)浓度梯度空白

基础组第4周0.070

改良周期

全磷增加量

第5周0.071 0.001

第6周0.070 0.000

第7周0.069 -0.001

第8周0.075 0.005

表4-2 不同浓度梯度环保酵素改良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表单位:(%)

浓度梯

250 500 750 1000

基础组第

4

0.072 0.063 0.067 0.070

改良周期

全磷增加量

增幅

率%

全磷

增加

增幅

率%

全磷

增加

增幅

率%

全磷增加量

增幅

率%

5

0.072 0 0 0.066 0.003 4.76 0.068 0.001 1.49 0.072 0.002 2.86

6

0.073 0.001 1.39 0.069 0.006 9.52 0.074 0.007 10.45 0.073 0.003 4.29

7

0.075 0.003 4.17 0.070 0.007 11.11 0.07 0.003 4.48 0.07 0 0

8

0.066

无效

-0.006

无效

-8.33

无效

0.069 0.006 9.52 0.068 0.001 1.49

0.065

无效

-0.005

无效

-7.14

无效

图4-1 不同浓度环保酵素改良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图从表4-2及图4-1可以看出:在环保酵素对土壤全磷的改良中,土壤全磷含量均有变化,其中变化较明显的是将环保酵素稀释500倍浇灌的土样,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第7周时的土样,因此环保酵素对土壤改良中全磷最适宜的改良浓度为稀释500倍的环保酵素。即环保酵素原液稀释500倍后的溶液浓度为最适宜的土壤全磷改良浓度,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第7周时为最适宜的改良周期。

4.2土壤有效磷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实验测定,可以得出5个研究周期内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数据。由于前四周是进行预处理且以第4周为基础组,因此有效磷数据对比分析采用后4周不同浓度梯度3个平行组的平均值与基础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表4-3 不同改良周期空白对照组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表单位:(mg/kg)浓度梯度空白

基础组第4周29.4

改良周期

有效磷增加量第5周30.9 1.5 第6周32.8 3.4 第7周27.5 -1.9 第8周29.1 -0.3

表4-4 不同浓度梯度环保酵素改良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表单位:(mg/kg)

浓度梯度250 500 750 1000 基础

第4周31.9 32.8 29.8 35.4

改良周期

有效

增加

增幅

率%

有效

增加

增幅

率%

有效

增加

增幅

率%

有效

增加

增幅

率% 第5周34.2 2.3 7.21 34.2 1.4 4.27 35.7 5.9 19.8 36.6 1.2 3.39 第6周32.3 0.4 1.25 35.2 2.4 7.32 31.9 2.1 7.05

34.3

无效

-1.1

无效

-3.11

无效第7周37 5.1 15.99 37.2 4.4 13.41 30.3 0.5 1.68 41 5.6 15.82 第8周33.9 2 6.27 33.1 0.3 0.91 30.3 0.5 1.68 40.1 4.7 13.28

图4-2 不同浓度环保酵素改良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图从表4-4及图4-2可以看出:在环保酵素对土壤有效磷的改良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变化,其中变化较明显的是将环保酵素稀释500倍浇灌的土样,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第7周时的土样,因此环保酵素对土壤改良中有效磷最适宜的改良浓度为稀释500倍的环保酵素。即环保酵素原液稀释500倍后的溶液浓度为最适宜的土壤有效磷改良浓度,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第7

周时为最适宜的改良周期。

5 研究成果及结论

5.1 研究成果

当磷肥施入土壤中后,首先为土壤吸附,进一步为土壤固定。经过模拟农田实验的研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运用自制的环保酵素,根据不同浓度梯度稀释,

将环保酵素稀释溶液浇灌于模拟农田里的土壤;然后根据不同浇灌周期进行采样,风干土样后制成粉末状,实验测定土样中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土样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得出环保酵素对土壤改良中磷素变化的影响。总结得出:①土壤全磷含量变化最明显的环保酵素浓度为稀释500倍,变化最大的周期为浇灌环保酵素第7周时。因此环保酵素对土壤改良中全磷最适宜的改良浓度为稀释500倍的环保酵素,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第7周时为最适宜的改良周期。②土壤有效磷含量率变化最明显的环保酵素浓度为稀释500倍,变化最大的周期为浇灌环保酵素第7周时。因此环保酵素对土壤改良中有效磷最适宜的改良浓度为稀释500倍的环保酵素,浇灌环保酵素稀释溶液第7周时为最适宜的改良周期。

5.2 结论

利用环保酵素进行土壤改良,经过8周的改良,供试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全磷和有效磷)已由改良前的低含量逐渐增加,改良效果明显。本研究的改良效果显示:环保酵素对土壤中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变化均有影响,改良效果明显,且都具有最适宜的改良浓度和周期。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环保酵素稀释500倍且第7周时改良效果最佳。

本研究只进行了为期8周的土壤改良,改良效果显著,土壤中磷素变化明显。但是土壤改良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还需继续进行研究分析,环保酵素持续改良土壤的可能效果有:①土壤中磷素含量逐渐增加,土壤营养物质及肥力得到提升,达到一定程度条件后,此次研究得出的最适宜改良浓度和周期将不再适用,需要研究分析更为适宜的土壤改良浓度和周期;②将环保酵素持续运用于土壤改良方面,减少土壤板结面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增加农作物生产量,同时还减少了植物垃圾的乱堆乱放,回收利用植物垃圾,为环境减轻压力。

环保酵素改良土壤的研究还需持续进行下去,在运用环保酵素改良土壤中磷素变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环保酵素对改良土壤中N、K等元素变化的情况,发掘和探索适用于改良农业土壤环境中各元素变化的最适浓度、浇灌量及周期,为现今严峻的农业土壤污染寻求有效且长期的改良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怀满.环境土壤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

[2] 易洁祥,吕亮雪,刘国道.土壤酸化和酸性土壤改良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1);23-28.

[3] 顾国平,章明奎.重金属污染农地土壤治理的改良剂选择[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93-195.198.

[4] 杨国栋.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4):286-288.

[5]徐伟,宋佳玲,毛予茜,陈玲黎.低碳视角下环保酵素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EB/OL].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4).

[6] 姬红利,颜蓉,李运东,方炎明,杨林章,吴永红.施用土壤改良剂对磷素流失的影响研究[EB/OL].(2011),43(2):203-209.

[7] 周新萍,付小全,陈桂兰. 利用餐厨垃圾制作植物酵素及其活性成分分析[EB/OL]. 广东东莞理工学院.(2014).

土壤改良剂法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壤改良剂法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五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

各种土壤改良的措施

各种土壤改良的措施 土壤改良是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环境学和农业工程学等的理论和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的各种不利因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措施。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土壤改良措施可归纳为四大类:一是增加壤质土层的厚度;二是改良土壤性状(优化土壤剖面质地构型);三是增施肥料培育土壤肥力;四是对被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因此,针对不同的土壤性状应该采取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 1. 增加壤质土层的厚度 在低山丘陵、山前台地、河流低阶地区域,如怀柔北部山区、延庆山区、门头沟山区、房山山区、密云山区、昌平和平谷部分山区的粗骨性褐土、褐土性土、褐潮土及风沙土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增加壤质土层的整理措施。 表土剥离: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需要平整的平缓坡地,首先剥离耕作层土壤或者原自然土壤腐殖质层(表土层)0~30cm,并全部加以收集,贮存于整理场地周围,必要时用塑料布遮盖,避免暴雨淋刷而使肥沃土壤大量流失。然后才

能实施必要的土地平整措施。 田块基层处理:对深填或深挖土的地块,用推土机将土地块推平、压实,使其形成具有较好防渗、防漏性能,在有条件的情况小,最好在未来耕作层下部铺设厚约20厘米的粘质隔离土层,使人造土壤层有保水保肥的性能。 耕层土壤或客土回填: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农田的耕作能力,在整理场地的垫土层之上,将原先存放起来的耕作土层,全部运送原地进行回填。在回填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良性土壤剖面的有机组合和整体性。若回填地原为不易透水的土质基层,回填厚度一般为50~100 厘米;若回填地原为基岩的基层,回填厚度一般为100 ~150 厘米。新增建设用地表土搬迁构建新型肥沃耕作土层:北京市每年仍然有大面积的新增建设用地,这些地区一般均有大量肥沃表土闲置,完全可以将这些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壤(优质菜园土)层搬迁至待整理或待复垦区域,建造大面积具有肥沃土壤层的优质耕地。 表土培育与土壤改良:在挖填深度超过土壤耕作层厚度的区域必须在新整理的土地上加铺厚度超过25 厘米的肥沃表土。这是保证土地整理质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每年还要向土壤施用农家肥2000 公斤/亩以上;在整理之后的3年内实施豆科作物与绿肥套种或轮种,实施作物秸秆回田,并增加灰渣肥的施用量,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改

对盐碱地的改良措施解读

对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和预防灌溉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技术措施。水利改良措施有: 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至适宜深度;采用大定额灌溉,冲洗淋溶土壤盐分,并经排水系统排出灌区;引洪放淤,即将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引入地块,沉淀留下泥沙,并在排水时,带出原土壤中的盐分;在灌排系统完善的情况下种植水稻。常用的排水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此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可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农业改良措施有:①合理耕作和施肥,即深耕、适时耘锄耙耱、平整土地和增施有机肥料等,可减少地面蒸发和表土返盐。②化学改良,如对碱土施加石膏以改变土壤成分。③生物措施, 如种植牧草、轮作套种、选种耐盐作物和植树造林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河西耕地盐碱地和荒漠地的功能区划分、特点,确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方案,规范盐碱地治理的行为,保证有序的开发治理,控制盐碱地的增加,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在查清我市现有盐碱地中、低产田形成主要原因,分布状况的前提下,在总结其它地区治理盐碱地的典型实例和分析试验示范中所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针对我市盐碱地分区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分别先用以排水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统一规划,连片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全面安排,分期实施,讲求经济实效。 二、规划原则 本根据《关于开展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盐碱地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现状年为2006年,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水平年是2015年。以实现我市农业生产任务目标,按2006—2010和2010—2015年两个阶段分期实施,前四年力求切实可行,后五年也要量力而行,并遵循以下原则: 1、规划中的主要指标必须符合专业规划并加以以充实和完善。 2、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定各项指标时把需要同可能有机结合起来考虑。 3、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不急于求成,要强调工程质量,重工程实效。 4、择优投入,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按国家和市、群众投入各半的比例分摊。 5、规划效益计算按静态分析,水利净效益分摊系数采用0.6。 6、同灌溉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等专业规划紧密结合。 第二节治理标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结合我市现状,对这次规划分了初治和高治两个标准如下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初治应同高治紧密结合,并为高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经济条件富裕的乡镇,最好一次高治到位;在经济条件困难的乡镇,先进行初治,然后再进行高治。初治、高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尽量减少由初治到高治的重复工程投资。 二、产量标准。经调查以我省主要农作物小麦为准,产量水平:中产>350㎏/亩;高产>450㎏/亩 盐碱地治理标准表 标准等级初步治理高标准治理 工程要求田间灌排工程尚未配套齐全,仅有一定的除涝、改盐增产作用。 田间灌排工程已配套齐全,具有显著的除涝、改盐增产作用。 改盐标准不能控制地下水们位在临界深度以下,尚有返盐缺苗现象30~50% 可以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下,已无返盐缺苗现象. 产量标准达到当地中产水平(按分区提出) 达到当地高产水平(按分区提出)

土壤改良方案样本

土壤改良方案 一、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 危害:在大某些菜区,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现象,体现为:不但底肥化肥使用量大,并且追肥也是大量使用,这样就使得土壤团粒构造破坏严重,透气性减少,需氧性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对蔬菜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难,二是虽然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浮现沤根现象。土壤盐渍化是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蔬菜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同样,导致了腌根死棵。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浮现许多块状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浮现点片萎蔫;土壤盐分过重时地面浮现白色结晶“盐霜”,棚室内蔬菜定植后根系特别少,后期死秧加重。 解决办法:当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较好办法是使用汽巴松土精,每亩地300克,使用时将松土精掺30~40公斤土撒施到蔬菜根部附近,然后浇水即可。使用松土精后,通过松土精物理作用,改进土壤团粒构造,使土壤疏松、透气,增进蔬菜根系下扎,保证蔬菜对养分和水分吸取。 二、土壤菌群失调

危害:土壤中生物菌有一某些是有益菌,在土壤中起比较好作用,改良根系生长环境;尚有一某些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许多土传病害,导致死秧、死苗。随着种植时间延长,土壤中有害菌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土壤菌群失调。 解决办法:要想解决土壤菌群失调问题,单靠使用杀菌剂来杀死土壤里面病菌办法是行不通,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里面有益菌数量,使土壤当中有益菌和有害菌重新达到一种平衡,就不会影响蔬菜长势了。当前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每亩使用500克+50克助剂(助剂目是养菌),掺土30~40公斤,依照地块状况,一种生长季节使用1~2次。 三、微量元素缺少 危害:连作是蔬菜种植普遍现象,然而连年种植蔬菜容易导致土壤养分偏耗,特别是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由此引起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大大影响了蔬菜生长发育,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解决办法:补充微量元素一要选对产品,二是选好使用时间,三是掌握用量。无论是果菜类还是叶菜类,微量元素补充有3种办法: 1.底施:底施优力硼锌+瑞绿。优力硼锌补硼补锌,每亩用量为200克;瑞绿为EDDHA螯合态最稳定铁肥,每亩地用量50克。在整地施肥时,把优力硼锌和瑞绿混合均匀,结合其她肥料共同施入。 2.冲施:冲施瑞培乐。瑞培乐里面含铁、铜、锰、锌、硼、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全,运用率高,使用量少,每次每亩追施100克即可,配合冲施肥,补充各种元素,解决各种缺素症,平衡蔬菜吸取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 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的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达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源地区。据有关单位测定,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体脱盐率达38.5%。作为一个生长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层脱盐率为60%~88%。井灌井排,结合渠道排水,在雨季来临时抽咸补淡,腾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间,能够增加汛期入渗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内涝,加速土壤脱盐。 二、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施用化肥,应避免施用氯化铵和碳铵生理碱性肥料,可施用硫铵和过磷酸钙。 四、合理耕作,用改结合 1.平田整地,消灭盐碱。避免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平田整地要因地制宜,划小畦灌溉,重度盐化土要先刮结皮,再平整。 2.深耕晒垡、切碎坷垃。 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不同作物耐盐程度不同,如甜菜>向日葵>棉花>玉米>小麦>谷子。根据耐盐程度不同的作物选种,适时播种,深播浅盖,开沟播种,躲盐巧种,以利保全苗。

4.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抑制盐分上升。 5.铺沙改碱,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减少土壤返盐。 五、生物措施 1.种植绿肥作物。据试验,亩产鲜绿肥1914~2333公斤,当年返压。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层含盐量降低0.112%~0.148%,有机质提高0.11%~0.29%。 2.植树造林。盐碱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现方田林网化,可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巩固和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高防涝排盐效果。 六、化学改良 重度盐碱地,除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措施外,还应配合施用石膏、黑矾和磷石膏、醋渣、糠醛渣等化学改良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一)通常的做法: 1、根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应采取的措施。如现场土壤的盐碱度、现场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地貌、现场的水利条件。 2、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采取的工程措施。工程的功能、精细程度、观赏角度等均有不同要求,因此要采取的工程措施也不同。 3、根据投资的单位造价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工程造价的高低决定了不同工程措施能否实施。 4、土壤处理:换土,根据现场土壤盐碱程度决定,将原有盐碱土挖走,重新更换好的种植土。或者根据现场情况,就近挖高填低,

农田土壤改良方案

农田土壤改良方案 一、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 危害:在大部分菜区,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得现象,表现为:不但底肥化肥使用量大,而且追肥也就是大量使用,这样就使得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得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对蔬菜得危害一就是根系下扎困难,二就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出现沤根现象。土壤盐渍化就是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蔬菜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一样,造成了腌根死棵。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出现许多块状得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出现点片萎蔫;土壤盐分过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盐霜”,棚室内蔬菜定植后根系特别少,后期死秧加重。 解决措施:目前解决土壤板结与盐渍化较好得措施就是使用汽巴松土精,每亩地300克,使用时将松土精掺30~40公斤土撒施到蔬菜得根部附近,然后浇水即可、使用松土精后,通过松土精得物理作用,改善土壤得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蔬菜根系下扎,保证蔬菜对养分与水分得吸收、 二、土壤菌群失调 危害:土壤中得生物菌有一部分就是有益菌,在土壤中起比较好得作用,改良根系生长得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

许多得土传病害,造成死秧、死苗。随着种植时间得延长,土壤中有害菌得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土壤菌群得失调。 解决措施:要想解决土壤菌群失调得问题,单靠使用杀菌剂来杀死土壤里面病菌得办法就是行不通得,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里面有益菌得数量,使土壤当中得有益菌与有害菌重新达到一个平衡,就不会影响蔬菜得长势了。目前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每亩使用500克+50克助剂(助剂得目得就是养菌),掺土30~40公斤,根据地块情况,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 三、微量元素缺乏 危害:连作就是蔬菜种植得普遍现象,然而连年种植蔬菜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得偏耗,特别就是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由此引发得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大大影响了蔬菜得生长发育,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解决措施:补充微量元素一要选对产品,二就是选好使用时间,三就是掌握用量、无论就是果菜类还就是叶菜类,微量元素补充有3种办法: 1、底施:底施优力硼锌+瑞绿。优力硼锌补硼补锌,每亩用量为200克;瑞绿为EDDHA螯合态最稳定得铁肥,每亩地用量50克、在整地施肥时,把优力硼锌与瑞绿混合均匀,结合其她肥料共同施入。 2.冲施:冲施瑞培乐。瑞培乐里面含铁、铜、锰、锌、硼、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全,利用率高,使用量少,每次每亩追施100克即可,配合冲施肥,补充各种元素,解决各种缺素症,平衡蔬菜吸收氮磷钾得

土壤改良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 一、主要措施 (一)绿化地整理及土壤改良 1、杂草、杂物的清除:为避免苗木、草坪建成后杂草生长而影响草坪纯度和景观效果,栽植前必须清除杂草,将其与瓦块、石砾、垃圾全部清出场地。 2、土壤检验:测定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不符合要求的种植土,进行清除更换。 3、土壤改良:鉴于本项目部分土壤极其瘠薄,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绿化地每平米撒施膨化鸡粪500克,撒施后应将膨化鸡粪和土壤充分混合。植物栽植时,应均匀洒在树穴底部与底部的土壤拌匀,然后再栽苗,避免将植物根系直接栽在膨化鸡粪上,以免灼伤根系。草坪、地被栽植时,将膨化鸡粪直接洒在种植土表面并与之充分结合、拌匀。 4、整平、施基肥及耕翻:在清除了杂草、杂物及压实后,地面应进行铲高填低的平整。 (二)苗木准备 1、选材 (1)植物品种 ①所有植物应考虑公路沿线地区特点,选择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风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无特殊规定或图纸标明,所有植物应在苗圃采集。 ②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③运抵施工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④不允许采用代替品种,除非证实在承包期间内的正常种植季节采集不到规

定的植物。只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允许种植代替品种。 2、放样定点 (1)施工人员接到设计图纸后先到现场核对图纸,了解到地形地貌和障碍物情况并找到定点放线的依据和方法。首先按工程布置的图纸标出种植地段,种植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样。 (2)按现场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座标基准点结合图纸,确定放样基准点。 (3)用经纬仪完成施工坐标控制网放设,对所有基准点打桩定点,复杂地点及建筑用地应加密控制网。 (4)分别对绿化苗木、草坪等进行放样,每次放样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核准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种植地段应修整到符合监理工程师指示的线形和坡度,应肯有舒畅的外形。在种植中所有大土块、石块、硬土及其他杂物和不适于种植的材料,均应由承包人自工地移走。处理好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开,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6)对交叉施工造成的放样破坏及时进行复样,保证施工精确度和进程整个放样工序按:基准点确定—控制网放样—放样—核实—使用—复线—使用的途径进行。 3、树穴开挖 (1)挖坑挖槽的质量标准 dda ①挖坑槽的位置要准确,坑应根据根系,土球大小、土质情况而定。挖坑刨槽要直上直下桶形,不得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不然造成窝根或填土不实。坑径一般可比规定的根系或土球直径大20-30厘米。 ②挖坑时应将表土和底土分别放置,堆放位置宜不影响苗木栽植为宜。坑径一般可按规定的根系或土球直径大40厘米。在土层干燥地区应于种植前浸穴,挖塘后应结合相关要求施入膨化鸡粪做基肥。 (2)刨槽的规格要求

土壤改良有哪些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耕作习惯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农药、化肥本是为了增产增收而大面积推广,现在却因为不合理的使用造成了土壤结构的破坏,例如: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等,农作物生长也因此受到抑制,减产减收。近年来,不少人想尽办法来改良土壤的结构,但是无论哪一种办法,都需要长期的坚持,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土壤改良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也需要慢慢去改善,去实现。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呢?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化肥是个宝,增产少不了,用得好是宝,用不好不得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合理使用化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但是,化肥的过量使用给土壤带来的危害是很严重的,所以化肥的合理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化肥时,要根据土壤、农作物的缺肥情况来定,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不能为了产量过度施肥。 2、底肥、追肥、喷施等不同情况,施肥的种类与使用量、浓度等也不同,需要种植户根据情况合理使用。 另外,少用化肥可以防止土壤的继续污染,是从源头解决土壤改良难题的根本方法。

二、加大有机肥的投入使用 土壤的肥力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有很大关系,而有机肥可以为土壤补充丰富的有机质及其养分。使用有机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机肥要经过彻底腐熟才能杀死原材料中的虫卵、病菌等,未经腐熟的农家肥不宜使用。 2、要选用正规厂家的有机肥,或者采用益生菌自主发酵的有机肥,防止不良厂家使用重金属等物质超标的原产料生产有机肥。 3、自主发酵的有机肥要注意发酵原料的无毒无害,含有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的原材料不适合发酵有机肥,容易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有机肥可以逐渐活化土壤、培肥地力,当前采用有机肥搭配化肥是最理想的施肥方式! 三、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便是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一旦缺乏,土壤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必将失衡,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的分解和转化,有机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适宜生存的环境,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随着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各种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在经济效益高的大棚蔬菜和果树区,种植户被土壤问题困扰更为严重,近几年土壤调理剂在这些区域也开始升温,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的主要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水保肥,

盐碱地改良方法完整版

盐碱地改良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盐碱土的改良措施 一、简介 盐碱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从广义上讲盐碱土包括盐土、盐化土和碱土、碱化土。但盐化土、碱化土仅处于盐碱化的初级阶段,在不同的土类如潮土、草甸土等类,属于其相应的亚类,故不包括在盐碱土纲中。 盐碱土是被分为盐土和碱土两个亚纲,其中盐土又被分为盐土、漠境盐土、酸性硫酸盐土、寒原盐土和滨海盐土等土类。盐碱土一般又称为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我国盐土的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带和沿海地区。除滨海地带外,其土壤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均大于1,也就是说盐渍发生的气候条件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盐则随上升水流到达地表,经蒸发、浓缩而积累而地表,形成盐斑、盐壳及积盐层。在西北内陆地区盐土呈大面分布。 碱土是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交换性钠离子而使土壤呈碱性反应的盐渍土。碱土在我国的分半相当最北的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栗钙土区一直到长江以北的黄淮海平原潮土区,从东北松嫩平原草甸土到山西大同、阳高盆地、内蒙古河套平原到新疆的准格尔盆地,均有局部分布,地跨几个自然生物气候带。我国碱土的总面积不大,且均呈零星分布,碱土常与盐土或其他土壤组合分布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降雨量小于其蒸发量的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及受海水影响的滨海地区。

二、改良措施 (一)工程措施 1 沟渠排水。 据研究,当地下水深埋为~1.8m时,地下水蒸发量是深埋2.5m时的3~5倍,因此,在相同土壤条件下,地下水位越浅,蒸发量越大,土壤积盐越重。所以针对地下水位过浅的盐碱土壤,通常会通过沟渠排水来降低地下水位。 (1)主干排水工程——如干排系统,应当是平行于潜水水力坡度,也就是平行于地面坡度,从而有利于排泄地表径流,如排洪、沥、涝水和农渠排水的地表排泄量;而未级固定的排水系统如农排,应当是垂直于潜水的水力坡度。目的在于增大地下潜水的排水断面,加大地下水的排渗。 (2)排水沟的深度与间距。深度:一段控制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沟(农排)深度是要求在临界深度以下。所谓临界深度,就是在干旱蒸发积盐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蒸发的最浅的地下潜水的埋藏深度。临界深度(m)一般等于毛管排水强烈上升高度(m)+安全超高(m),毛管上升高度与地质有关。间距:要求两级末固定排水沟(农排)之间所产生的潜水力供面能保证在临界深度以下,如图下所示 2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是盐碱土改良的引水保证。 (1)渠道防渗问题:因渠系渗漏是高灌溉区地下潜水水位的重要来源,因此应尽一切办法来减少渠道渗漏和渗漏所产生的影响,防渗的

最全面的土壤改良方案

最全面的土壤改良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大量的污染,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如今已是满目疮痍。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来进行土壤修复,治理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十条”发布在即,土壤问题会成为今后环保事业的重要一环。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作为一个农资从业者,我们应该了解 应对措施,大致方案有四种: 一是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二是加大有机肥投入量; 三是补充有益菌(微生物菌剂); 四是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 一、有机肥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便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一旦缺乏,土壤的有益微生 物菌群必将失衡,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的分解和转化,有机质为微生物 提供营养和适宜生存的环境,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 此外,有机肥还为作物提供碳营养。据我了解,大多数种植户都知道使用有机肥的好处,用他们的话说“用有机肥,地更有劲”,既然有机肥这么重要,那种植者为什么不用,或是投入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一部分种植者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不够,不了解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2、以传统土杂肥、禽畜粪便为代表的有机肥,原料采集不是很方便,种植户很难发酵腐熟好,而且制作比较麻烦,现代人的惰性都比较大,也自然是懒得去用; 3、商品化的有机肥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种植户,但是缺点是使用成本过高,性价比不合理,种植户投入的那点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对于有机肥我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近距离的工厂化堆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秸秆还 田和当地有机肥资源(如禽畜粪便、各种农业废弃物下脚料等等),进行工厂化腐熟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从而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连年使用对土壤肥力的恢复起到关 键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政府去做引导工作。 二、微生物菌 相对于需要大量投入的有机肥,微生物菌对土壤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微生物 菌可以活化土壤有机和无机养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解重金属 残留,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 有益物质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但是,微生物要更好的发挥作用,还是得建立在土壤 有机营养充足的基础上。 微生物菌好处很多,但经常看农资网友聊到微生物菌时总是感叹其中的水太深: 一是类别太多 农业部登记的大类有七类(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生物有机肥、内生菌根菌剂、根瘤菌菌剂),七大类当中又有上百种不同的菌种,不同的菌种起到的主要作用又不一样,比如硅酸盐细菌主要是活化土壤养分,细黄链 霉菌主要是主要是针对土传病菌的抑制等等; 二是微生物菌的质量好与坏很难区别 以假冒真、以次充好、夸张宣传的现象很普遍,面对良莠不齐的微生物菌产品,甚至 执法部门都无能为力(能做检测的部门很少),何况是农资从业者,微生物的效果又长 期的过程,大多效果在短期内很难观察到。 三、土壤调理剂

盐碱地改良办法

盐碱地改良办法 传统方法 1、洗盐:合理灌溉,使盐类物质随水溶解,下渗、侧移。 2、平整土地:破坏土壤毛细结构,提高降雨淋与灌溉洗盐效果,防 止土地盐渍化。 3、深耕深翻:切断土壤毛细管,使表层盐分下移,减少春、秋季返 盐现象。 4、适时耙地:松表土,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治返盐现象发生。一般 原则为浅春耕,抢伏耕,旱秋耕,耕干不耕湿。 5、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分解时可产生有机酸和有益细菌,可中和土 壤碱性。 6、合理施用化肥:施肥一般以中性和酸性肥料为好。如磷酸钾复合 肥可在碱性土地中使用。 新方法 物理方法 1、两膜法:穴底和四周覆薄膜,用以隔盐,底部留孔渗水。培土不能用碱性土, 踏实、浇水后地表覆盖薄膜,用土压实,面积为1㎡。(薄膜要薄, 确保状根后可穿破,最好用可降解薄膜,也可用普通地膜)。 2、一膜一草法:底部和四周仍为薄膜,表面覆盖杂草、树叶、玉米杆等,草厚 15cm,面积1㎡。 3、两草法:底面、四周及表面均覆盖杂草、树叶、玉米杆等,草厚 15cm,面积1㎡。 4、客土、压砂:重盐碱地可深挖40cm,用客黑土回填;轻盐碱地,填砂4-5m3, 防止返盐。 5、隔盐层,排盐管、隔盐袋:隔盐袋:0.02mm聚乙烯塑料,最好为可降解塑料。 隔盐层:碎石、鹅卵石、炉灰、锯末、树皮、稻草、麦秆、 蛭石、珍珠岩、厚度20cm。 排盐管:PVC双臂斑纹排水管,顶部管壁有小孔,埋于土下, 可补水、排盐。 化学方法 1、可溶性钙盐如CaCl·2H 2O,CaSO 4 ·2H 2 O,,石灰石,石膏。通过 置换土壤中的Na+,减弱土壤碱性。 2、酸性和呈酸性物质如FeSO 4·7H 2 O,Al(SO 4 )·18H 2 O,Ca 2 S硫磺等 通过置换土壤中的Na+,减弱土壤碱性。 3、土壤改良剂配方:60份CaSO 4 ·2H 2 O,5-10份CaSO 4 ,1-5份FeS 2, , 5-10份草酸,8-10份磷,1-3份钾,1-4份微量元素。 4、降盐碱剂:聚马来酸酐(HPMA,50%),聚丙烯酸(PAA,40%)。 阻盐碱剂:65份聚丙烯酸+20份木焦油+15份木醋液混合。 覆膜剂:65份聚丙烯酸+35份木醋液混合。 5、黑矾、草木灰。 生物方法 1、种植田菁、草木犀、紫花苜蓿等绿肥,降低土壤碱性。 2、施用金EM菌,金菌生物有机肥等,可与土囊中钠盐生成腐殖酸钠,

城市园林土壤板结机理及改良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园林土壤板结机理及改良研究 作者:郑浴, 张艳丽, 王琨, 周游, 杨晓红, 鞠学勇, 何炜, 张慧心, Zheng Yu, Zhang Yanli, Wang Kun, Zhou You, Yang Xiaohong, Ju Xueyong, He Wei, Zhang Huixin 作者单位:郑浴,张艳丽,王琨,周游,杨晓红,Zheng Yu,Zhang Yanli,Wang Kun,Zhou You,Yang Xiaohong(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 400715), 鞠学勇,何炜,张慧心,Ju Xueyong,He Wei,Zhang Huixin(重庆南山植物园管理处 ,重庆,400065) 刊名: 农学学报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2011,01(2) 参考文献(15条) 1.Bockheim J G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highly-disturbed urban soils 1974 2.张甘霖;吴运金;龚子同城市土壤-城市保护的生态屏障[期刊论文]-自然杂志 2006(04) 3.Jim C 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Hong Kong roadside soil in relation to urban tree growth[外文期刊] 1998(2/3) 4.陈立新城市土壤质量演变与有机改土培肥作用研究[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 2009(03) 5.William R E;RICHARD V P The genesis,classification,and mapping of soils in urban areas 1997(04) 6.David G R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and Industrial Soils in the World Reference Base for Soil Resources 2007(02) 7.卢瑛龚子同城市土壤分类概述 1999 8.卢瑛;龚子同;张甘霖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其管理[期刊论文]-土壤与环境 2002(02) 9.蒋海燕;刘敏;黄沈发;沈根祥 吴健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现状与趋[期刊论文]-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05) 10.张片霖;赵玉国;杨金玲城市土壤环境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土壤学报 2007(05) 11.杨金玲;汪景宽;张甘霖城市土壤的压实退化及其环境效应[期刊论文]-土壤通报 2004(06) 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 1978 13.吕英华;秦双月测土与施肥 2002 14.胡开辉微生物学实验 2004 15.张普京;窦森;朱平长期使用有机肥对黑土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同态13C核磁共振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09(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学勇.陈忠林.刘强.ZHANG Xue-yong.CHEN Zhong-lin.LIU Qiang施用石膏改良盐碱土建植结缕草草坪[期刊论文]-草原与草坪2010,30(6) 2.林雪英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与景观生态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财富2011(8) 3.吕芬华.王金良.姜伟锋不同等级标准农田地力现状与培肥改良技术探讨[期刊论文]-上海农业科技2005(4) 4.张学勇.陈忠林.刘强.Zhang Xueyong.Chen Zhonglin.Liu Qiang增加播种量对石膏改良盐碱土建植结缕草草坪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 5.卢向阳一种林下种植的优良覆盖植物[期刊论文]-北京农业2009(13) 6.陈祥.包兵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良措施[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7.钱让清.刘波.QIAN Rang-qing.LIU Bo合肥市膨胀土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地质2008,18(2) 8.孟会生.王静.郭建奎.张祥民.阎永康.殷海善.Meng Huisheng.Wang Jing.Guo Jiankui.Zhang Xiangmin.Yan

土壤改良解决方案.doc

温泉河景观(生态)治理工程绿化工程土壤改良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重庆天域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

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一、工程概况 温泉河景观(生态)治理工程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沿着海泉路由南到北走向分为A、B、C、D、E五个区,是青岛市一个重点的工程项目。工程总长度约3.95km,总面积约100万m2,其中绿化工程占地约80万m2。 二、施工现场特点分析 本项目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主要有河沟、树木、农田、房屋等。拟建场区属于平原,其地貌为浅丘、斜坡及沟谷地带,场区东侧有一条海泉路交通便利,材料运输方便。 第二节土壤改良措施及施工方案 一、总体说明 盐碱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从广义上讲盐碱土包括盐土、盐化土和碱土、碱化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有以下几个改良措施: 1、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灌、排分开,加强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通过灌水冲洗、引洪放淤等,不断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 2、农业技术改良:通过深耕、平整土地、加填客土、盖草、翻淤、盖沙、增施有机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能,加速盐分淋洗。 3、生物改良:种植和翻压绿肥牧草、秸秆还田、施用菌肥、种植耐盐植物、植树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并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返盐。 4、化学改良:对碱土、碱化土、苏打盐土施加石膏、黑矾等改良剂,降低或消除土壤碱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各种措施既要注意综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绿化地土壤改良方案

盐碱土改良的意义

、盐碱土改良地意义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解决全球粮食生产和环境问题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地障碍,因而盐碱土地改良成为了一项最紧迫地任务.中国盐碱化土壤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从内陆带到滨海、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半干旱地荒漠化地区,都存在大量盐碱化土壤地分布.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初步统计约万,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地,土壤盐碱化问题和灌溉引起地次生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地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战略问题.随着人口、经济、资源共同作用,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地关注,部分水资源已转移至市政、工业、农业等用水,同时在水资源日益紧缺态势下,已不足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早期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分析,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灌溉方式是密切相关地,是灌区盐分不平衡所致,而以水利为中心地土壤盐碱化综合改良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利用盐生植物及耐盐作物等改良盐碱地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而开展生物排盐地研究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提供新地理念,其廉价、简单、有效和具有一定可行性等优点,也改善了土壤改良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 、国内外研究进展 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 我国盐碱土地分布 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地统称.土壤中含盐量在.%-.%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地交换性钠,碱化度在%-%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地土可以称为盐碱土,或称盐渍土.盐土一般呈碱性反应(部分滨海酸性硫酸盐盐土有酸化现象),盐基呈饱和状态,腐殖质含量低,而碱土顾名思义就是碱性较强,即当土壤碱化度达到%以上,大于,表层含盐量不及%时,我们一般可称之为碱土. 我国盐碱土分布总结如下: ()我国地盐碱土大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区: 宁夏银川, 山西地草甸盐土,上海地盐土.由此得出结论可知,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 由这些地区地特征可以看出盐碱地大都出现气候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宁夏银川等地),还有出现在沿海盐分含量较高地地区(如上海地区地滨海盐土),和地势低洼地地区(如华北,东北平原) () 通过分析盐碱地出现地地区,我们还可以知道盐碱地形成地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地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地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这样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我国盐碱土形成地主要原因 ()土壤盐分地来源 土壤中地盐分包括不同地离子,如、、、、、、、等.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作为营养成分.当这些离子地浓度达到足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成为盐分.主要来源有:()海洋,如风暴潮、海雾、海水入侵等.()土壤母质,如离子含量高地岩石、火山灰和矿质分解等.()成土运动,如自然条件下离子变化.()过量施肥,肥料中地一些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动植物分解物,一部分无机离子如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则进入土壤. ()土壤盐碱化地成因

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改良方法

很多农民朋友经常抱怨说:自家田地里的土壤好像得“病”了,最明显的特征是耕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越来“瘦”,盐碱、板结、酸化问题越来越重,病害虫害发生率越来越频繁,田间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根系差、苗子不长、植株黄弱,而且还经常发生烂种死棵、出苗不齐、产量品质双双下降的问题。在土壤作物种植管理上,虽然每年投入到农作物种植上的钱财、人力、物力都在增加,但农作物的长势、产量与品质却没有较好的改善,投入大、产出低,这样一来,咱们农民朋友自然就没有好的种植收益。 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肥力的高低和作物长势的好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土壤中水(湿度)、肥(养分)、气(氧气)、热(温度)的平衡关系;对于咱们农民朋友经常遇到的 作物长势差、产量品质低问题,大部分问题都与土壤得“病”、土壤 内部因素关系失衡有关,如果我们要向作物长势健壮、开花坐果率高、果实籽粒发育饱实,就必须解决好土壤的质量与肥力问题,在为作物根系创造优良生长发育环境的基础上,进而实现增产优收的目的。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改良土壤呢?改良土壤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对于存在盐碱、酸化、板结、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差、病虫害重等问题的土壤,我们又该如何整治改良呢?今天就和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以供咱们广大农民朋友借鉴参考。

一、土壤深翻腐熟 不论是大田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也不论是瓜果蔬菜还是果树种植,作物的类型不同,在根系的发达程度和入土深度上也有浅有深。在种植同种作物的情况下,作物根系越发达,扎根入土就越深,作物根系的活性越旺盛,植株的抗旱、抗寒以及水肥吸收能力就越强,作物的长势越好、产量越高。而作物根系数量的多少、发达程度、入土深度,与作物生长的土壤熟化通透性、土壤结构、土壤理化性状以及耕作层土壤厚度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进行改良土壤时,可以通过土壤深耕的方式,一方面来破除表层土壤的板结、增加耕层土壤的厚土、提高土壤的疏松通透性,一方面来优化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平衡关系、促成土壤形成更好的团粒结构、促进土壤更好更快的腐熟化,再一方面土壤深耕腐熟能够有效的活化土壤中的养分、促使难溶性的养分更多的转化为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的可溶性养分、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度,从而为作物根系生长与吸收、作物植株的健壮发育创造良好根际土壤环境。这一点对于土层瘠薄、保水保肥保墒性较差的耕地土壤效果非常突出。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土壤深翻腐熟呢?一般情况下,对于浅根性的农作物来说,我们可以在播种前的整地或定植前,对耕层土壤进行25公分左右的深翻即可,如果土壤深翻深度小于15公分,则起不到土壤深翻腐熟的作用,如果土壤深翻深度超过30-35以上,就会打破

盐碱地绿化常用土壤改良方法

盐碱地绿化常用土壤改良方法 我国北方水土多呈碱性,有些地区虽然是在良田地上建园林绿地,用地下盐性水灌溉,也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地。盐碱区建绿,提高成活率是当务之急,而碱性水土是造成树木死亡的主要障碍,有的在盐碱绿地过量施用复合化肥,这些“化学盐”也会加重土壤盐碱化。 当前全世界有盐碱地143亿亩,中国5.2亿亩,山东1620万亩,黄河三角洲500万亩。我国的内陆盐碱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包括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新疆,内蒙,甘肃等省。滨海盐碱地主要分布在1800公里海岸线,特别是天津、辽、鲁,苏,浙,闽等地沿海区。城市盐碱区,主要有天津、东营、滨洲、德州、聊城、沧州、黄骅、任丘、大庆、盘锦等市。 盐碱土是一种因含盐量过多或强碱性,而“生了病”的土壤。盐碱地分级指标如下: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我国大多数以30厘米土壤耕层来计算含盐量。)衡量盐碱地的另一指标是酸碱度,即PH值,一般以7.5为中性,<7.0为微酸性,>7.5为微碱性。 盐与碱的并存决定了盐碱地改良的复杂性,同一树种,在同等含盐量下,因离子组成不同而表现出对耐盐程度的差异。同一树种,幼树与大树的耐盐程度有时相差一倍。 尽管全国各地不断推出改碱肥料,但对中度以上的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盐碱地绿化经常陷入困境。因此,需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利用施工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盐碱土绿化最大困境是土源紧张,以天津为例,天津开发区换的土方含盐量0.5%左右,采取综合措施改土降盐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盐碱地绿化常见的改良模式有客土绿化施工、盐碱土原土改良施工和肥盐平衡改良。 客土绿化施工技术:(适用于重、中度盐碱地) 大穴客土+隔盐层:一般隔盐层材料的选择有碎石、鹅卵石,炉灰、锯末、树皮、稻草、麦桔、麦糠、蛭石、珍珠岩、生活垃圾,碎草。厚度20厘米左右,有的种大银杏铺50厘米粗砂,麦杆、稻草虚铺50厘米。 客土+隔盐袋:在客土回填之前,树穴或绿地的四周与塑料布与周边的碱土进行隔离,塑料布底层与隔盐层结合在一起,排盐管应用最多的是无砂水泥管和PVC双臂斑纹排水管,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造价低廉,排盐管间距5至10米,其坡度不小于0.3%。排盐管一般与隔盐层结合在一起,水分通过排盐管的渗水孔收集到排盐管及时排走,有剩料的单位可以设计自动强排装置。隔盐使用0.02毫米聚乙烯塑料袋制成,按树池大小,分各种规格,一般高度0.8米,底部打若干筛孔(孔径0.5厘米至孔距5厘米)。 排盐盲沟设计:绿地面积较小时,可以将排盐管位置填充石子,沙子,建筑拉圾,作滤料,地下水汇入沟内自然排走,纵坡一般为0.5%以上,排盐沟可以和隔盐层一起设置。 测土测水:重点园林项目应先测定土壤盐分,取土层为0至10厘米,10至30厘米,30至60厘米,计算盐平均含量,用加权平均数。除化验土壤的总盐量,还要分析土壤中八大离子,指CO3、HCO3-、CL-、SO4-、Ca++、Mg++、K+、Na+的含量以便进行比较。实际绿化工作中小型绿化项目往往只测40厘米种植层含盐量和PH值。浇灌水一定要测量矿化度,PH值。 盐碱土原土改良施工技术:(适用中度盐碱地) 淡水洗盐:适用于地势较高的排水良好区域。 生物改盐:种植盐生植物和抗盐植物,促进土壤脱盐,脱盐率高的是紫穗槐、柽柳、白刺、二色补血草等。另外种植绿肥植物,不仅时使土壤脱盐,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颗粒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为下一步绿化打下基础。盐分未吸附部分钾钠平衡肥盐平衡转化吸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