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地图的表示方法

中国古代地图的表示方法

中国古代地图的表示方法
中国古代地图的表示方法

中国古代地图中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与地图的传承

摘要:地图中对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是地图的重要特征。本文列举了部分中国古代地图的自然地理要素表示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地图的表现特征,并引发对于地图传承性的思考。

关键词:古地图表示方法符号传承

Abstract: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ifferent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lements of maps, ar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maps. This article list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some of historical Chinese map.It analyze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maps, which are of different types from the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ink of inheritance of maps.

Keywords: historical map, representation, symbol, heritage

一、总论

地图何时形成?这已经是个不可考的问题。早期的地图或许是和文字同时期产生的。原始的人们把渔猎、耕作中的经验用图画描述出来,但此时并没有地图。当这些图画逐渐被抽象成文字时,对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便构成了地图。[1]在几千年的地图发展中,地图上各种要素的表示方法也多种多样,且变化很大。

宋代以前的地图,存世量极少,“天水放马滩地图”、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驻军图”等地图中已经运用了很多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自然景观和注记居民点。同时也有运用写实的绘画方式描述的地图,如“市井图”“宁城图”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雕版印刷的出现,大量宋元时期的地图流传至今。同时宋元时期大量石刻地图,至今依然保留在近千年前伫立的地方,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宋元时期的地图已经包括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种类多样。此时期地图,不同种类地图侧重不同,图中的标记也各不相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制图工艺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一时期的地图存世数量更多。此时期地图的表示法又逐渐分化为两类,一类较为写实,山川皆按实际外形绘出,另一类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抽象,与后世的地图符号更为接近。

明代中期东西方交流发达,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极大地拓宽了中国人的眼界,也把西法制图带入了中国。虽然由于流传范围小,但西方的地图绘制方法逐渐取代没有很好的数学表示的和以“制图六体”为核心的传统中国地图。清代的三大实测地图,是用西方地图绘制方法绘制的中国古地图的典范之作。

下面主要以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地图为线索讨论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表示方法、注记。二、宋代以前的地图

地图由于其精细、传抄困难,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前很少流传至今。天水放马滩地图和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三幅地图,是极为少见的保留至今的宋朝以前的地图。其发现的偶然和修复、辨识的困难不再赘述,但其侥幸保留至今,才使我们有幸得以一睹当时的地图。

1.天水放马滩地图

天水放马滩地图包括两个图组,其中一号图为二号图左上部分的放大图。[2]放马滩地图中注记符号比较抽象,刻线分别表示水系、道路和分水岭,其表示方法精炼但相互之间不易区分。两个夹住河道刻线的椭圆标记标记了峡谷关隘。

二号图中的亭状物表示的是女娲庙[2]。这些注记方式既能抽象地表示相应记号的含义,又较为抽象。放马滩地图的记号在马王堆出土的地图中仍有传承。

文字注记有在方框内和方框外两种,方框内的为居民点,其余注记(河流、树林、关隘、路程)均不加框。此种注记方式深刻地影响到了后世,在西方制图方式传入以前广泛地得到使用。但放马滩地图的居民点注记并未分级,一概使用方框。

在几乎没有有效信息的第五幅图中,出现了闭合曲线绘制山峰的方法。然而这一符号并未正式应用在其他地图中,应该是绘图者后期才出现的绘制方法。

2.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图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地图,分别为地形图(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驻军图(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驻军图)、城邑图。城邑图毁坏较严重,很难辨识。

地形图中河流以较粗且不均匀的墨线绘出,道路以较细的墨线绘出。使用线条表示河流和道路,与放马滩地图类似,但其线条粗细以使得两者能够区分。用线条表示河流道路也得到后世地图的广泛应用。

山脉使用内填充条纹的闭合曲线表示,圈出了山脉的大致范围,其表示手法与现代地图中的“等高线”类似。九嶷山附近为一大片弧形条纹填充的闭合曲线,表述了当地海拔较高、多山的特征。此种表示方法应该与放马滩地图第五幅图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得到后世的传承。

九嶷山初明显地绘制了有九个突出的笔架形图形,用来表现山峰。此种方法在这张图上无疑只是山脉表示方法的一种补充,但这种写实表现方式却得到后世的广泛应用。

这张图中的文字注记仍然有是否为居民点的区别。居民点仍写在框内,但有了初步的分级表示。县一级用方框,乡里使用圆圈。这种注记方法也得到后世的广泛应用。其他文字注记主要为河流的名称,注记位置为河流汇入干流处。另外泠水源头有“泠水原(源)”字样,山峰旁有“帝舜”的注记。

驻军图为地形图深平附近的放大,图下部有方框,中间写有“深平城”。河流采用与地形图类似的方式类似,用粗细不均的线条表示。山则采用与放马滩地图五号图类似的形状()表示,同样与今天等高线的表现方法类似。而不同山间用细线连接,表示山脉。虚线则表示道路。涂上有闭合的近似方形的细线,表示驻军区域的界限。

文字注记则有着明显的军事地图色彩。较为方正的不规则图形中注记XX军,以表示军队驻扎位置。圆圈注记里一级的居民点和前居民点。而不在框内的文字,较多的记载军队驻扎区域内前居民点的情况,如“XX户,今毋”、“XX户,今不反(返)”。河流和山的名称也有注记。与地形图不同,除“大深水”以外,其他河流名称都注记在河流靠近发源地的位置。由此可见,当时河流注记位置虽然在一幅图中相对固定,但不同图之间仍有不同。此外仍有部分道路里程的注记。

三、宋元时期的地图

由于科技的进步,雕版印刷和石刻地图的出现,宋元时期的地图数量突然得到爆发。然而这些地图却逃不掉“精忘粗存”的境遇。宋元时期地图种类很多,下面便举几个例子说明这些地图的表示方法。

1.禹迹图、禹跡图、华夷图

禹迹图与禹跡图为石刻地图,河流用阴文线条表示,山用小三角表示,居民点似乎无符号标识,只有文字注记。禹迹图中还用夸张的波浪条纹表示海洋。这两幅地图最引人注意的是密密麻麻的小方格,作为地图的比例尺。这无疑是计里画方的体现。这种小方格在经纬线出现前始终是中国古地图中较为精确的地图的必备要素,甚至到清朝末期还与经纬线同时成为绘制地图的标准。

华夷图中并无计里画方的小方格,但在北方明显地表现出了长城。与前两者不同,华夷图正如名称中所云,地图周边的注释往往是周边政权、民族的名称概况。

2.禹贡九州疆界之图、禹贡山川地理图

四库全书中六经图的禹贡九州疆界之图,正如图名所表示的,这幅图表现的主旨是“九州”的范围。图中采用双线表示九州之间的界限,单线表示河流。九州的名称用圆圈起来,同时还用方框注明“南越”地区。其他地名则没有符号标识。此图中也没有特殊符号标注山、

森林等自然景观。

而禹贡山川地理图中九州山川实证总图中,利用双线中填充水纹表示较大的河流、湖泊、海洋,而长江下游用三条实线表示,这种表示手法是古代错误的“三江”概念导致的,故而

涂上说明“三江实止一江”。粗实线表示其他河流,状符号表示山,双线表示九州界限。圆圈内的阳文注记为九州名称,阴文注记为居民点(城市)名称,方框内的为山川名称。类似地,许多九州图中都标记有九州的界限,其符号往往为双线。然而这种表示方法也绝未固定。有些时候九州界限并未标注,有些时候使用粗线表示,更多时候和河流采用同一种表示方式,导致识别困难。可见此时虽然地图中不同线条表示不同含义的现象已经出现,但往往还是需要依靠地图表示要点、黄河长江的特征流向和具体地名的位置才能判断。而这种线条的含义也不如今天的地图,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

3.宋本历代执掌图

宋本历代执掌图是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这套地图虽然简陋,却清晰地标记出从传说中的帝喾到当代(北宋)时期的政治区划。这套地图对山川表现较为次要,表现方法依旧是

线条表示河流、山用状符号表示。但同时这套地图使用双线、粗实线的方式表示国、割据政权和大行政区划的界限。在西汉郡国图、东汉郡国图等中,为了详细表示郡之间的界限,中国地图被分割成了若干岛屿状,以表示相应范围。文字注记方面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圈起来的文字标注国、郡、州、道等,对于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则用点和文字表示。

4.契丹地理之图

契丹地理之图是元代描述契丹地区的地图。这幅图用阴文标注重要地名,阳文表示山川

名称和其他地名。河流仍然用双线表示,山则用写实风格的山形图画表示。山上有状符号表示山上植被情况。长城也用城墙样式画出。

5.行政区划图和地区图

混一诸道之图(元泰定刊本),显示了南宋、金末期到元初的中国行政区划。除元首都

大都和上都采用如样式以及(龟兹)外,均用圈内文字的方式表示整个中国行政区划及部分周边区域。图中没有表示山川。填充有水纹的闭合曲线表示湖泊。

地方地图和城市图往往采取写实的符号来描述相关景物。具体符号与契丹地理之图类似。

四、明朝到清朝末期的地图

明清时期,一方面中国传统制图工艺继续发展,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地图制图技术的影响发展现代地图。同时,随着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等事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范围逐渐扩大,绘制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1.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是明朝初年绘制的、以中国内地为主体的世界地图。主体为黄色,蓝绿色粗

细不同的线条表示河流,而黄河则用黄色线条表示。山用形如的符号表示。海洋中用水纹填充。(如)而这张图中却没有绘制出横亘北疆的长城,大概和这张地图并非军用有关。图中既没有经纬线也没有计里画方的格子。

文字注释上,地名都写在不同的格子里,不同颜色表示“内”、“外”,方框的大小也能说明地名的级别。现在这幅图上的地名被满清统治者贴上了满语的标签。这张图放弃了长期以来地图中大量文字描述的现象,有了较高的地图特性。这张地图说明了早在西方传教士进

入我国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对非洲、欧洲大陆有了一定认识,但同时也时刻体现着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

2.九边图、三镇总图、榆林边图等

明代由于外患不断,长城作为军事冲突的前沿修建有重重堡垒,驻扎着万千雄师。由于长城沿线的重要防御作用,与九边相关的边境地图是明代地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边境地图上除了地图中最常出现的山、河以外,最重要的便是蜿蜒于整个北部边境的长城。在不断符号化、抽象化的同时,其绘图也尽可能地展现出边境地区的真实情况,如城池、关隘、堡的形状城墙的数目,长城外的游牧民族的聚集位置和他们的房子的样式1。单层城墙的城池堡垒用一个方框来标识,双层城墙就改用双层方框。关隘则常常绘制成心形样式2。废弃城池、市也有形象的标记。山峰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如工笔画一样展现山峰的高低起伏。有些图

中还用或表示植被。长城上有的符号,可能表示长城上的烽火台。而沿河地区则有黑色的小三角表示“墩”,一种河防设施。类似的符号也可以从多如牛毛的海防图上找到。

3.广舆图

广舆图为中国最早刊印的、影响深远的分省地图集。此图中用双线表示大河,单线表示一般河流,山同样用写实方法表示。湖泊、海洋中都用水纹填充,沙漠用黑色表示。地名直接标注,没有方框或者圆圈。广舆图中最早出现了“省文”(图例),说明地图表示方法当时已经得到了制图者的重视。舆地总图中并未表示出省界或者政权界线。广舆图上包括计里画方的小格子。

采用传统方法明代的地图,绘图方式与宋元时期侧重之处略有不同。明代地图中政权、行政区划界限相对不受重视,而军事要素得到了较多的关注。清代仍有大量采用传统测绘方式的地图,其表示方法与明代地图类似。

4.坤舆万国全图

这是中国第一幅采用西方绘图技术的世界地图,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这张图虽然投影、经纬线等是采用的西方地图表示手法,但双线表示河流、山脉采用写实手法、地名标注方式,都与同时期中国古地图风格相同。部分地区有用虚线表示的界限。与宋元时期地图相似,坤舆万国全图上出现了大量的文字说明,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概括、西方基础地理知识做了介绍,并有数篇序、述、跋。对于地图的抽象性,事实上坤舆万国全图并不比广舆图等地图更好,但这幅图标志着近代测绘技术测绘的地图开始登上中国地图的舞台。

5.清廷三大实测地图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经济发展的巅峰时代,这三朝也分别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三幅采用近代地图绘制方法绘制的实测地图。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图、乾隆十三排图,是中国古地图的巅峰。

以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例,这幅地图采用双线表示河流,仍有一定写实风格的状标

识表示山,小方块表示县级居民点,较大一点的方块表示高级居民点,圆圈表示县级以下的居民点。陆地边缘采用阴影表示。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军用满文标注,汉族聚集区以汉文标注。内地用虚线表示各省边界,而满蒙藏区的虚线,则非常有可能指的是道路。北部、西部均无国界,南部边境省份的省界同时也时国界。康熙皇舆全览图中包括经纬线。清中后期地图中常常把经纬线和计里画方格子并用,也展现出西方近代绘图技术逐渐替代传统

1.如三镇总图中,则有和两种符号,分别表示“把都住牧”和“车夷部落”。

2如居庸关则绘制为。

“制图六体”为核心的制图方式,成为地图绘制的主流。

五、地图表示的传承发展

宋代以前的两类地图之间拥有一定的传承性,两类地图的相似之处很多,其高度的抽象化、特殊的山峰表示方法,也说明和后世地图之间的传承性并不强。到底是什么导致先秦两汉的制图习惯改变,还是制图方式失传?恐怕只有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才能得到答案。

宋代以后的地图拥有较强的传承性,同一种要素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一致性。对于河流,往往采用单线、双线表示,单线条往往有粗细变化,而双线条间距也表征了河流逐渐变宽的特点。这一表示法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传承性很好。因为这一表示方法极为形象、简洁。海洋和湖泊,往往采取留白或在其区域内绘制水纹表示。当彩色地图出现后,不同的颜色也成为水陆分界的基本方法。康熙皇舆全览图开始的在陆地边缘外绘制阴影,则是进一步发展得到的绘制方法。

山脉自宋以来就采取近似写实的方法表示。虽然时期不同、用途不同,但利用写实的绘画表示山脉是一个基本固定的方法,虽然在实际应用时图样也不相同。等高线法、晕渲法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用。

居民点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有在文字外面加框、加圈的,有画成小方框、小圆圈的,还有直接标记地名的。其发展趋势逐渐从实际画出轮廓到抽象成一个象征符号,从单一符号发展为多级符号。

行政区、政权界线在宋元时期较多,但表示方法混乱,很容易与河流搞混;界线也只是示意图,并不能正确表明准确位置。明代地图界线较少,大概是随着地图绘制的精确性的提高,和土地行政归属并不明确,界线并不容易划定位置。康熙皇舆全览图与现代地图类似,标记出各省的具体边界。

总体来说,《大清会典舆图》以前的古地图,标识符号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有着时代性的特征,自然要素表示方法也是确定地图传承和演变关系的重要依据。

计里画方是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重要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地图并未描绘计里画方的格子,精确度与距今时间也并不是负相关,而与地图的种类关联性很高。这说明我国古代地图的传承是多线的,不同种类的地图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承,同种应用的地图传承性相对较高。西方绘制技术传入我国后,东西方的绘制技术也是并行传承的,并没有哪个替代哪个的现象。

六、小结

地图中各个要素的表现形式,是地图传承中的重要特征,也是地图分类的重要依据。如天水放马滩地图五号图中的图形与马王堆地图驻军图中山的表示符号,便是东周地图与西汉地图传承性的证据。理清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特征,对整理现有地图,研究地图传承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1]卢良志,中国古地图的起源,国土资源2007,10:61:63.

[2]张修桂,当前考古所见的最早的地图——天水《放马滩地图》研究,历史地理,10:141:161.

2、专题地图制作方法

1 专题地图 1.1 专题地图的创建 专题地图是用于分析和表现数据的一种强有力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专题地图将数据图形化,从而使数据以更直观的形式在地图上表现出来。比如通过使用专题渲染可以在地图上显示数据,从而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在数据记录中难以发现的模式和趋势,为用户的决策支持提供依据。 根据提供的数据创建范围值专题图、直方图专题图、饼图专题图、等级符号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独立值专题图、格网专题图。 1.2专题地图的修改 专题地图以图层的方式在地图窗口中显示,用户可以像操作普通图层一样操作专题地图图层,对其进行放大、缩小、显示等操作。 对于已经创建的专题地图,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修改专题地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通过【地图】| 【修改专题地图】菜单选项进行修改。 在【地图图层】对话框中选择要修改的专题地图图层,然后单击【专题】按钮。 在地图图例窗口中双击希望修改的专题地图图例激活地图图例窗口,然后选择【图例】| 【属性】菜单项。 1.3 专题地图制作 Mapinfo为制作专题地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Mapinfo 环境下,即可创建单变量专题地图(如范围、等级符号、点密度和独立值等),也可创建多变量专题地图(如直方图和饼图等)。在图40中左侧7个按钮列出了各种专题图的样式,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专题地图的制作: (1) 范围专题图 范围专题图是一种单变量专题图,应用广泛。它按照设置的范围来显示数据,用颜色、图案来渲染范围,以点、线、区域来说明数据。在反映数值与地理区域的关系(如家庭收入、销售量等),或希望表现诸如人口密度(人口除以面积)的比例信息时,专题地图非常有用。下面以创建1994年世界人口范围专题图为例,介绍范围专题图的创建方法。 首先选择Map->Create Thematic Map 菜单,运行创建专题图向导,出现Create Thematic Map—Step 1 of 3 对话框。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高清简单明了)

中国古代史地图 1.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 2.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3.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 4.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 5.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 6.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 7.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 8.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 9.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 10.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 11.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 12.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 13.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 14.丝绸之路 15.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 16.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 17.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 18.黄巾起义[184年] 19.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 20.官渡之战[200年-201年] 21.赤壁之战[208年] 22.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 23.魏灭蜀形势[263年] 24.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 25.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 26.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 27.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 28.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 29.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 30.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 31.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 32.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 33.隋朝疆域[581年-618年] 34.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 35.隋洛阳城[581年-618年] 36.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 37.唐朝疆域[618年-907年] 38.唐长安城[618年-907年] 39.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 40.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

法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教学总结

法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 条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正确反映国家版图的内容, 加强地图管理,规范地图编制,提高地图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各种载体表 现的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必须遵守本规定。本规定所称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地图出版、印刷以及产品上附有示意性地图图形的工艺制品、地球仪等。 第三条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 1.国防、军事设施,及军事单位。 2.未经公开的港湾、港口、沿海 潮浸地带的详细性质,火车站内站线的具体线路配置状况; 3.航道水深、船闸尺度、水库库容、输电线路电压等精确数据,桥梁、渡口、隧道的结构形式和河底性质; 4.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开发表的各项经济建设的数据等; 5.未公开的机场(含民用、军民合用机场)和机关、单位; 6.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第二章比例尺、开本、经纬线第四条公开地图的比例尺、开本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中国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00万; 2.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50万;直辖市地

万平方千米的省、自治区地图,比例10图及辖区面积小于尺等于或小于1:25万; 3.市、县地图,开幅为一个全张,最大不超过两个全张; 4.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地图(集、册)(内容以政区为主),开本一般不超过32开本; 5.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台湾省地图,比例尺、开本大小不限; 6.教学图、时事宣传图、旅游图、交通图、书刊插图和互联网上登载使用的各类示意性地图,其位置精度不能高于1:5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精度。第五条比例尺等于或大于1:50万的各类公开地图均不得绘出经纬线和直角坐标网。第三章界线 第六条中国国界线画法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发布的1:100万《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以及根据该图制作的其他比例尺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绘制。中国地图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1)图幅范围:东边绘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汉朝以前的历史地图除外);(2)中国全图必须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并用相应的符号绘出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亿的,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可由9段线改为7段线,即从左起删去第2段和第7段线,可不表示钓鱼岛、赤尾屿岛点。 2.正确表示中国国界线与地貌、地物、经纬线、色带等要素之第七条间

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 国测图字〔200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计划单列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室): 为加强地图管理,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利益,促进地图市场繁荣发展,国家测绘局制定了《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以进一步完善、规范地图内容表示。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国家测绘局。 国家测绘局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地图管理,进一步规范地图内容表示,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利益,促进地图市场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本补充规定所称公开地图,是指公开出版、销售、传播、登载和展示的地图和涉及地图图形的产品。 第三条公开地图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米,等高距不得小于50米,数字高程模型格网不得小于100米。开本可不受限制。 第四条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编制的公开地图,在依法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图审核前应当采用国家测绘局规定的统一方法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第五条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下列内容(对社会公众开放的除外): (一)指挥机关、地面和地下的指挥工程、作战工程,军用机场、港口、码头,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洞库、仓库,军用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站和测量、导航、助航标志,军用道路、铁路专用线,军用通信、输电线路,军用输油、输水管道等直接服务于军事目的的各种军事设施;

(二)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及其内部的所有单位与设施; (三)武器弹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危险化学品、铀矿床和放射性物品的集中存放地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的设施; (四)专用铁路及站内火车线路、铁路编组站,专用公路; (五)未公开机场; (六)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禁止公开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下列内容的具体形状及属性(用于公共服务的设施可以标注名称),确需表示位置时其位置精度不得高于100米: (一)大型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石油和燃气设施、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库、气象台站、降雨雷达站和水文观测站(网)等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对人民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民用设施; (二)监狱、劳动教养所、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救助管理站和安康医院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单位; (三)公开机场的内部结构及运输能力属性; (四)渡口的内部结构及属性。 第七条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下列内容的属性: (一)重要桥梁的限高、限宽、净空、载重量和坡度属性,重要隧道的高度和宽度属性,公路的路面铺设材料属性; (二)江河的通航能力、水深、流速、底质和岸质属性,水库的库容属性,拦水坝的构筑材料和高度属性,水源的性质属性,沼泽的水深和泥深属性; (三)高压电线、通信线、管道的属性。 第八条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表示应当以国家依法公布的数据为准。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以及市、县级行政区界线画法,应当按照国务院最新批准发布的标准画法图绘制。 第十条绘制中国地图(含示意性中国地图)应完整表示中国领土,不得随意压盖中国地图图形范围。 第十一条本补充规定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规定与本补充规定有不符的,按本补充规定执行。

地图审图工作手册(2)

深圳市域地图审图工作手册 1. 基本原则 公开地图成果上呈现的图形、影像以及标注的地名、地 址或者其他属性信息必须符合《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和《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要求,确保地图质量,避免泄露国家秘密,或产生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等严重后果。 2. 地图审查 2.1市域范围 深圳市全市域地图,除包括深圳市的陆地区域外,必须 包括内伶仃岛,不得漏绘。 图1 深圳市域正确示意图图2深圳市域错误示意图

2.2行政界线 2.2.1深圳市行政界线 深圳市行政界线依据《深圳市行政区划图》绘制(审图号:粤S(2008)007号;主编单位: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图3深圳市地图(粤S(2008)007号) 2.2.2香港行政界线 香港特别行政区界按照1:1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地图》绘制。香港行政界线走向与符号化如图3《深圳市地图》所示。 其中,香港行政界线符号化有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按2:1虚线表示,如图4所示:

香港行政界线 图4 香港行政界线符号化正确示意图 2.2.3新区范围线 新区级别低于区级,高于街道级,即新区范围线不能等同于区行政界线,应当低于区级。 区行政界线 新区范围线 图5新区范围线符号化正确示意图

2.3行政名称 2.3.1香港特别行政区 大于1:60万地图中不得简称为“香港”。即深圳市域地图,只要涉及香港注记,必须标识全称。 “香港特别行政区”用与省级政区名称相同的字体字色标注,即香港符号、名称与省级行政中心表示相同。 图6香港注记正确示意图 2.3.2新区 新区级别低于区级,高于街道级,即新区注记不能等同 于区级注记,应当低于区级注记。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 国家测绘局2003年5月9日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正确反映国家版图的内容,加强地图管理,规范地图编制,提高地图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种载体表现的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地图出版、印刷以及产品上附有示意性地图图形的工艺制品、地球仪等。 第三条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 1.国防、军事设施,及军事单位。 2.未经公开的港湾、港口、沿海潮浸地带的详细性质,火车站内站线的具体线路配置状况; 3.航道水深、船闸尺度、水库库容、输电线路电压等精确数据,桥梁、渡口、隧道的结构形式和河底性质; 4.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开发表的各项经济建设的数据等;

5.未公开的机场(含民用、军民合用机场)和机关、单位; 6.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 第二章比例尺、开本、经纬线 第四条公开地图的比例尺、开本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中国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00万; 2.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50万;直辖市地图及辖区面积小于10万平方千米的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25万; 3.市、县地图,开幅为一个全张,最大不超过两个全张; 4.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地图(集、册)(内容以政区为主),开本一般不超过32开本; 5.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台湾省地图,比例尺、开本大小不限; 6.教学图、时事宣传图、旅游图、交通图、书刊插图和互联网上登载使用的各类示意性地图,其位置精度不能高于1:5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精度。

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

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加强对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的管理,促进遥感影像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根据测绘法、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地图审核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遥感影像包括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遥感影像,以及采用测绘遥感技术方法加工处理形成的遥感影像图。 第三条以公开出版、登载、展示和引进、销售、传播等方式公开使用遥感影像时,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米;影像地面分辨率(以下简称分辨率)不得优于0.5米;不标注涉密信息、不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 第五条在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上标注地名、地址或者其他属性信息,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 (二)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 (三)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 (四)符合国家其他法规制度要求,不得标注、显示禁止公开的信息。 第六条属于国家秘密且确需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前应当依法送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查并进行保密技术处理。分辨率优于0.5米的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前应当报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审查并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第七条向社会公开出版、传播、登载和展示遥感影像的,还应当报送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图审核,并取得审图号。

第八条从事遥感影像采集、加工处理、地名地物属性标注等活动,应当按规定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 第九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国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工作,县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辖区内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工作。 从事提供或销售分辨率高于10米的卫星遥感影像活动的机构,应当建立客户登记制度,包括客户名称与性质、提供的影像覆盖范围和分辨率、用途、联系方式等内容。每半年一次向所在地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备案。 第十条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灾急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可以无偿使用遥感影像,各遥感影像保管单位、销售与提供机构应当无偿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第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P10) 2.专题地图的分类。(P10) 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P10) 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6) 10.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 11.地图注记的原则 第一章绪论 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 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

浅析专题地图中的底图数据处理方法

浅析专题地图中的底图数据处理方法 0 引言 专题地图中的地图要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题要素,一类是底图要素。专题要素是指专题地图中突出表示的内容,底图要素是指在专题地图中起着地理底图作用的地理要素,如境界、交通、地貌等[1]。一般来说,底图要素主要有位置标识、显示区域地理背景等骨架作用。一幅优秀的专题地图必定是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1 - 2]。因此,底图要素的选取与表达直接关系到专题地图的传输效果,影响着专题地图的设计过程。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所表示的重点和主题不同,所选取的底图要素也不同。不同比例尺的专题地图,由于表达的详尽程度不同,所选取的底图要素也是不同的。此外,选定的底图要素,不但应分门别类,还应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级。如何将底图要素成功抽取并分类分级,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点。 如今,很多商用专题地图制作软件,如: MapInfo,ArcInfo,Illustrator 等都提供了较为完备的专题地图制作方法。然而,这些软件都偏重于专题要素的处理和表达,对于底图要素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专题地图中底图要素的处理方法和过程,为专题地图的制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实现专题地图制作的快速化和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1 底图要素的确定 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专题地图所选取的底图要素也不同。底图要素的作用意在强调和突出专题要素,提高整个专题地图的表达和传输效果。以交通图为例,交通图的专题要素一般为陆地交通( 如铁路、公路、桥梁、里程碑等) 、海上交通( 如海上重要通道等) 、空中交通( 如航线、空中走廊等) 等与交通密切相关的要素。底图要素根据比例尺的不同而略有区别。例如: 1∶ 3 000 000 交通图的底图要素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境界与政区( 国界线、领海界、地级境界、省界等境界与政区等) 、水域陆地( 陆地海洋、主要河流) 、居民地及附属设施( 居民地逻辑中心、街区) 及主要注记等。1∶ 250 000 交通图的底图要素相对详细,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点、境界与政区( 国家、领海、省、地区、县、乡、镇等) 、陆地地貌及土质( 等高线) 、居民地及附属设施( 居民地逻辑中心、街区、街区边线、独立房屋) 、植被( 森林、田地、林地) 等。 2 底图要素的处理方法 2. 1 影响底图处理的要素 为了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选定好的底图要素不能直接显示,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处理。影响底图要素处理的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地图类型 专题地图的分类标准很多,主要有地图内容、数据特征、内容的概括程度和用途等。按内容的不同,专题地图可以划分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自然地图又包括地势图、地质图、地貌图、植被图和气象气候图等; 人文地图包括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历史图、文化图等; 其他类专题图包括航海图、航空图、军用图、规划设计图等; 按照数据的特征,专题地图可以分为定性专题图和定量专题图; 按照专题内容在地图上概括的程度,专题地图可以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和综合型图3 种[3]。专题地图侧重表示的内容不同,对底图的要求就不同。 2) 制图区域特点

互联网地图质量管理1

互联网地图质量管理 为了提高互联网地图的质量管理水平,明确互联网地图质量的管理责任,确保互联网地图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互联网地图数据的质量管理制度。 一、建立了互联网地图数据的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的质量技术人员,明确了进行互联网服务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了互联网地图服务的质量责任制。 (1)法定代表人质量职责 确定本单位的互联网地图数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本单位的质量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对提供的互联网地图数据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2)技术、质量主管职责 由专业的互联网地图数据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签发有关的质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组织编制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书,并对设计质量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质量争议;审核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审定测绘成果的交付验收。 (3)质量职能部门职责 负责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编制年度质量计划,贯彻技术标准及质量文件;对作业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处理质量问题;组织实施内部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工作,编写检查报告。 (4)质量检查人员职责 专业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的质检人员对互联网地图的制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指导;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技术设计书等要求进行互联网数据的检查、质量评定、编写检查报告;监督对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处理;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5)互联网地图安全审校人员职责 互联网安全审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不断增强国家版图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认真对用户上传标注的兴趣点和其他新增兴趣点进行审查,确保所有信息符号国家公开地图内容表示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2018年国家版图知识竞赛网络答题试题成人组

2018年国家版图知识竞赛网络答题试题 (成人组60题)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领陆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陆地及其底土 B.领空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空域及其底土 2.在我国与邻国接壤的陆上边界线中,最长的是____。 A.中蒙边界 B.中俄边界 3.“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这句说的是将本国的地图献给另外一个国家等于是让别人来攻打与瓜分,放弃本国的地图等于放弃自己的国家。请问这句话是哪位中国古人说的? A.孔子 B.韩非子 4.我国的领陆是否包括海南岛? A.包括 B.不包括 5.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的四大盆地之一,其位于我国的哪个高原? A. 云贵高原 B. 青藏高原 6.我国于1958年9月4日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____。 A.12海里 B.200海里 7.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哪种行政建置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A.县 B.省 8.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其相当于____。 A.县 B.乡

9.我国的邻国中,哪两个国家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也是海上邻国? A.越南和朝鲜 B.老挝和韩国 10.目前,除与____尚未签订边界条约外,我国已与12个陆地邻国划定并勘定约2万千米边界,解决了绝大部分定界问题。 A.尼泊尔、阿富汗 B.印度、不丹 11.洞朗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____。 A.聂拉木县 B.亚东县 12.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辖澎湖和台湾? A.巡检司 B.市舶司 13.汉代的文献一般称我国的南海为____。 A.万里石塘 B.涨海 14.《地图管理条例》规定,在地图上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应____。 A.按照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绘制 B.按照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参考样图绘制 15.中国全图是否必须表示南海诸岛? A.必须 B.不必 16.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绘制中国地图(含示意性中国地图),中国地图的图形范围上是否可以进行压盖? A.可以 B.不可以 17.2008年黑瞎子岛问题的解决,标志着____的边界线全部确定。 A.中俄 B.中越

中国历史各朝代历史地图

中国历史各朝代历史地图 中国各朝国土的平方公里数如下: 1、夏(210万,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 2,商(320万,除上述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 3、周(340万,基本与商差不多,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 4、秦(360万,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东晋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 5、汉(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失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6、三国(魏:53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中亚的土地,也包括朝鲜的少量土地和内蒙的土地) (吴:24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蜀:170万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7、晋(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在云贵两地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但略增加了内蒙的土地) 8、南北朝(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增加了几乎所有剩余的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 9、隋、(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向独立,丧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鲜的国土) 10、唐、(强盛时的唐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可谓史上巨大的缩水。) 11、宋、(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和台湾。) 12、元、(1680万平方公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的朝代,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当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 13、明(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14、清、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论大小算是中国各朝代第二 中国各朝代地图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模板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地研究研究细则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正确反映国家版图的内容,加强地图管理,规范地图编制,提高地图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种载体表现的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地图出版、印刷以及产品上附有示意性地图图形的工艺制品、地球仪等。 第三条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 1.国防、军事设施,及军事单位。 2.未经公开的港湾、港口、沿海潮浸地带的详细性质,火车站内站线的具体线路配置状况; 3.航道水深、船闸尺度、水库库容、输电线路电压等精确数据,桥梁、渡口、隧道的结构形式和河底性质; 4.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开发表的各项经济建设的数据等; 5.未公开的机场(含民用、军民合用机场)和机关、单位; 6.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 第二章比例尺、开本、经纬线 第四条公开地图的比例尺、开本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中国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00万; 2.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50万;直辖市地图及辖区面积小于10万平方千米的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25万; 3.市、县地图,开幅为一个全张,最大不超过两个全张; 4.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地图(集、册)(内容以政区为主),开本一般不超过32开本;

5.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台湾省地图,比例尺、开本大小不限; 6.教学图、时事宣传图、旅游图、交通图、书刊插图和互联网上登载使用的各类示意性地图,其位置精度不能高于1:5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精度。 第五条比例尺等于或大于1:50万的各类公开地图均不得绘出经纬线和直角坐标网。 第三章界线 第六条中国国界线画法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发布的1:100万《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以及根据该图制作的其他比例尺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绘制。中国地图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 (1)图幅范围:东边绘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汉朝以前的历史地图除外); (2)中国全图必须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并用相应的符号绘出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亿的,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可由9段线改为7段线,即从左起删去第2段和第7段线,可不表示钓鱼岛、赤尾屿岛点。 2.正确表示中国国界线与地貌、地物、经纬线、色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正确标注国界线附近的地理名称。 第七条中国示意性地图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用实线表示中国疆域范围,陆地界线与海岸线粗细有区别,用相应的简化符号绘出南海诸岛范围线,并表示南海诸岛以及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岛礁; 2.用轮廓线或色块表示中国疆域范围,南海诸岛范围线可不表示,但必须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岛礁; 3.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亿的,可不表示南海诸岛范围线以及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岛礁。 第八条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界线,参照由国家测绘局认定的最新世界地图集表示。

法规 ‖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

法规‖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定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 条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正确反映国家版图的内容,加强地图管理,规范地图编制,提高地图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各种载体表现的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必须遵守本规定。本规定所称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地图出版、印刷以及产品上附有示意性地图图形的工艺制品、地球仪等。 第三条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 1.国防、军事设施,及军事单位。 2.未经公开的港湾、港口、沿海潮浸地带的详细性质,火车站内站线的具体线路配置状况; 3.航道水深、船闸尺度、水库库容、输电线路电压等精确数据,桥梁、渡口、隧道的结构形式和河底性质; 4.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公开发表的各项经济建设的数据等; 5.未公开的机场(含民用、军民合用机场)和机关、单位; 6.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第二章比例尺、开本、经纬线第四条公开地图的比例尺、开本应符合以下规定:1.中国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00万; 2.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50万;直辖市地图及辖区面积小于10万平方千米的省、自治区地图,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

25万; 3.市、县地图,开幅为一个全张,最大不超过两个全张; 4.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地图(集、册)(内容以政区为主),开本一般不超过32开本; 5.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台湾省地图,比例尺、开本大小不限; 6.教学图、时事宣传图、旅游图、交通图、书刊插图和互联网上登载使用的各类示意性地图,其位置精度不能高于1:5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精度。第五条比例尺等于或大于1:50万的各类公开地图均不得绘出经纬线和直角坐标网。第三章界线 第六条中国国界线画法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发布的1:100万《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以及根据该图制作的其他比例尺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绘制。中国地图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1)图幅范围:东边绘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汉朝以前的历史地图除外);(2)中国全图必须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并用相应的符号绘出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亿的,南 海诸岛归属范围线可由9段线改为7段线,即从左起删去第2段和第7段线,可不表示钓鱼岛、赤尾屿岛点。 2.正 确表示中国国界线与地貌、地物、经纬线、色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正确标注国界线附近的地理名称。第七条中

专题地图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1.专题地图: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只表示与主题有 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 2.解析型图:也称分析型图,是指对表达的专题现象未经概括或很少概括,以其各自的具 体指标来现实某方面特性的地图。 3.合成型图:也称组合型图,是指将几种不同,但相互有联系的指标进行组合和概括,以 显示现象组合特征的地图。 4.比率符号:在专题地图上,一般以符号的大小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指标,如果符号的大小 与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有一定的比率关系,则称为比率符号。 5.点数法: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电子,表示现象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 法。 6.定位图表: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 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现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7.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 各界线范围内涂成一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 8.范围法:使用轮廓、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 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9.等值线法: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 10.动态聚类法:在初始状态给出样品概略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 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11.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 量、质量特征。 12.定性数据:是只描述现象的固有特征或相对等级、次序,即描述现象的定性特征而不涉 及定量特征的数据。 13.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 14.视觉层次:是指采取各种图解手段,使图面各内容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感受平面上,使 得原来是平面的地图产生一种假象,形成若干层面,有的图像现于上层,有的则引退到下层,达到地图内容的主次分明的目的。 15.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及其背景的 影响,有的给人感觉重些,有的给人感觉轻些,这叫做视觉重力。 16.计算机地图制图学:它是伴随着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的产生和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应用技 术学科,它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学原理为基础,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的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贮存、处理、显示和绘图。 17.作者原图:在进行地图原图的编绘以前,作者要根据地图主题和用途要求,拟定地图内 容,确定表示方法和设计图列,并将设计的内容转绘到编制好的底图上。 18.符号化:在地图内容指标确定以后,制图人员就应按用途要求将制图资料(分数据资料 和非数据资料,图形资料和文字资料)转化为图形标号,制成地图。 19.地势图:是以表示区域的地貌特征为主的自然地图。 20.陆地水文图:是表示陆地水分布形态、数量特征与变化、理化性质及利用改造等内 容的地图。 21.经济地图:是反映制图区域内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通信和资源等国家经济现象 分布和发展的地图。 22.系列制图:利用统一的制图资料,在统一的设计和系统的工作流程规范下,同时编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历17帝姒姓奴隶制社会 (地图下载文档后可自行编辑放大) 实际可能势力范围: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建都亳(商丘)、殷(安阳盘庚时代迁都)历30帝子姓 封建分封制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建都镐京(陕西西安)历12帝姬姓 封建君主制(人口1300万)

东周公元前771-256年建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历25帝姬姓封建分封制、君主制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地图(人口2000万): 战国时期(公寓安全475-221年)地图(人口3000万):

秦公元前221-207年建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历3帝嬴姓 封建君主制(中央集权制)(人口2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1K/年) 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8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14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300-末63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东汉公元25 –公元220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许昌(曹操迁都

今河南许昌)历19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800-末1500万王莽篡汉后至刘协退位峰值约6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事归台阁)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三国魏220-265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历5帝曹姓 蜀汉221-263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历2帝刘姓 吴222-280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历4帝吴姓 封建君主制(门阀制)(人口初2600-末30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300K/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