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新高考新题目
2010-05-18 1026
5cc149a20100imib
盐城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A (A.gěi/jǐháng/ xíng ké/qiào B.lu?cì/ sìliǎ/
liǎng C.miù/ m?u hél?u / lù D.hào ráo /xiāo chì/ dì)
2.D(A.结构混乱。“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的结果”。B.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为“达成”)
3.通货膨胀名义价值实际购买力(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4.示例一十年沐浴风雨阳光,今天含“新蕾”,明天成栋梁。
示例二十年“新蕾”不寻常,今朝吐花蕊,明日更辉煌。
示例三“新蕾” 奇葩绽十年,越开越鲜艳,越开越芬芳。
(内容表述合理1分,修辞运用恰当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籍,登记没收).
6.A (①是对沈炼总的评价,不涉及表现;②指沈炼因进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③④⑤均表现了沈炼的“戆奇”;⑥是杨顺的认识)
7.B(“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说得不对。沈炼对皇上依然忠心如故,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正是他对皇上忠心的表现。)
8.(1)看到沈炼的文章不禁为文辞华美所震惊,称他是奇异的人,选拔为第一。(惊艳,为文辞华美所震惊;1分。谓为,说是、称他是;1分。拔居,拔,选拔;居,占;意译为“选拔为”;1分)
(2)拦截敌人骑兵使他们不能前进,就能打开城门,方便交换有无。(遮,拦截;1分。因,于是、就;1分。通,流通、交换;1分)
(3)不久又紧急捉拿沈炼的大儿子沈襄,上刑具押解到宣府杖打后关押起来,身体糜烂得将要死亡。(既,不久;1分。械,用刑具押解;1分。杖,用杖打;1分。糜,糜烂,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
9.(1)写阴雨连绵及居屋“似乘船”,表明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结构上先抑后扬,与后面写乐情形成反衬。(第一层1分,第二层2分)
(2)饮酒、赏菊(戴菊)、驰射、赋诗(填词)。(答对二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答对四点得3分)
(3)开头两句,抒发了在恶劣环境中的苦闷之情;“及至”一句,抒发了适逢佳节天晴的欣喜之情;“莫笑”“君看”,抒发了虽年高而不服老的自得之情;“追两谢”“拍古人肩”,抒发了虽身经忧患却心胸开朗的豪迈之情。(每层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夙兴夜寐(2)思而不学则殆
(3)俯不怍于人(4)乘骐骥以驰骋兮
(5)非淡泊无以明志(6)幽咽泉流冰下难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8)衣冠简朴古风存
(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句不给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23分)
11.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及动作、神态描写;想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2分,想像1分,语言特色2分)
12.首尾呼应,使文章脉络相通,浑然一体;深化了文章主旨,启迪读者思考;表达了对半坡遗址文化的深切感受和真挚感情。(每层2分)
13.叙写半坡人的劳作、狩猎和生活情景及制作的各种陶器,以及这些陶器带来的亲切感和引发的联想。表现了半坡人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昭示了半坡文化的历史价值。(每问3分)
14.将古代和现代的“半坡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形象地诠释半坡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光大(说明半坡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用以象征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永不枯竭。(每层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15.D(A.“所处语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是产生不了那种“感动”和“触碰”的原因,不是“感到困惑”的原因。B.能客观地看待王小波的作品与“王小波热”,是因为他早看过影响王小波的作家福柯和罗素的书。C.原文中没有明说“当然……多与少”这层意思,“我很怀疑”,仅是猜测)
16.王小波的所谓启蒙实际上是受福柯和罗素影响的结果;王小波的所谓自由是作家的一种常态,且含有不自由的成分;王小波的作品虽好,但不能盲目拔高和神化。(每层2分)
17.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要独立思考;要勇敢打破禁忌跟愚昧。(每层2分)
七、作文(70分)
18.评分标准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一点突出或多点涉及者均可。
②审题准确,材料鲜活,文体规范的文章视语言表达情况判为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文章赋分上浮;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的文章赋分下浮。
不合题意(明显走题),不超过21分;偏离题意,不超过35分。
内容肤浅、低幼、雷同,不超过45分。
文体不规范,不超过42分。
③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最高不得超过40分;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完篇切题,最高分不超过25分;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3分。
④700字左右,正常评分;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6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45分。5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35分。
4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25分。3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15分。200字以下5~10分。
⑤确认为抄袭的作文,最高不超过20分。
⑥错(别)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
语文附加题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题 (10分)
19.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于秦而尽诛之/如刺秦王在闾中/不知为谁/尽诛之/可也 (每超出一处倒扣1分)
20.荆轲之闾无罪于秦;刺者有人,不会连坐;秦不言尽诛其闾。
(答对一点得1分)
21.司马迁
【译文】
因为秦始皇虽然无道,也不会干出杀光荆轲乡里的事。荆轲的街坊邻里对秦始皇有什么罪要把他们全部杀光呢?如果刺杀秦王嬴政的人躲藏在街坊邻里家,又不知道他是谁,把邻里全部杀光,还说得过去。现在荆轲已经被处死,刺客找到了人,整个闾里的百姓,为什么要受牵连呢?始皇二十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察觉了,就肢解荆轲来示众,并没有说全部杀掉他的街坊邻里。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 E(A.宝玉出家并非因恨宝钗;E.“希望天国的光辉也能照亮葛朗台罪恶的灵魂”说法有误,遗言表明她对人世间生活的否定)
23.(1)赤壁之战曹操训练水军,欲与孙权决战;孙刘联合,溯江迎战;周瑜采用火攻,孔明借东风,大败曹军,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前两层各1分,最后一层2分)
(2)克劳狄斯欲置哈姆雷特于死地,自知罪孽深重,内心惶惑;他忏悔的目的不是反省,而是为了“一切转危为福”。(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24.人与人之间隔膜很深;封建思想统治和奴役严重;百姓麻木不觉醒。
(每点3分。三点分别对应原文“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或“我们究竟还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或“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 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 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直接摘录原句不得分)
25.写出国人的魂灵(或“画出国民的魂灵”);关注百姓痛苦;唤起民众觉醒。
(每点2分。三点分别对应原文“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或“ 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或“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直接摘录原句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