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

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

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
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

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只有按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实

蝇监测技术要素组建和维护的实蝇监测诱捕体系才易于被其他国家认可和接受,从而达到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目的,同时为推动我国实蝇非疫区建设、破除国外相关技术壁垒、促进我国水果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国际要求和我国实际情况,就加强和完善我国实蝇监测体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1)按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实蝇监测技术要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调整监测点的布局,规范我国实蝇监测技术要求。(2)在做好实蝇入侵风险评估基础上,逐步推广应用国际上开发的新型诱剂和诱捕器,以针对性地扩大监测对象。(3)逐步在全国检疫性实蝇监测体系中推广应用GPS 和GI S 技术,

以提高我国实蝇监测运作效率和监测管理水平。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实蝇检疫重点实验室正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全国实蝇监测快速反应系统,以期应用到我国检疫性实蝇监测体系中。参考文献

1 State of California,Depart m ent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Pest Detec 2

ti on or Emergency Pr ojects (Eleventh Editi on ).2005.

2 F AO.Establishment of pest free areas for fruit flies (Tephritidae ).

I nternati onal standards f or phyt osanitary measures,I SP M ,No .

26,2006.

3 I nternati onal at om ic energy agency,I A EA.Trapp ing guidelines f or

A rea -wide fruit fly p r ogra mmes .V ienna,Austria .2003.

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07AeFX034)、“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2CB111404)、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

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 RT0607)。

 3通讯作者,Email:yqluo@bjfu .edu .cn

收稿日期:2008-09-02

刘春兴1

 温俊宝1

 骆有庆

13

 陈鹏程2 霍琳琳2 李月峰

3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2 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3 北京君永律师事务所)

摘要 外来入侵物种(I A S )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健康和经济等问题,美国对其生物入侵管理体制

进行了改革,于1999年颁布了生物入侵基本法并建立了国家入侵种委员会,由此形成了以该委员会为核心、联邦政府各部门为主体、州和地方政府协调配合的新管理体制,该体制在过去10年间运转良好并富有成效,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 管理体制 美国中图分类号 S401 美国生物入侵概况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地形结构等因素使得美国的生物多样性处于得天独厚的地位。据统计,美国至少有10万种多种本土生物种类,其境内的植物堪称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1]

。多样的生境一方面为本土的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但同时也可能为外来物种提供安身之所。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来[2]

,欧洲的殖民者纷纷而至,揭开了向这块大陆殖民拓荒的历史。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几个世纪以来,数不清的外来物种被带到了美国,其中一些物种引起了严

重的健康、环境和经济问题,被称作入侵种(invasive s pecies )。例如,家白蚁[(台湾乳白蚁)Coptoter m es for m osam us ]就给新奥尔良地区的财产造成了3亿美元的可评估价值损毁,来自非洲的西尼罗河病毒(w est n ile virus )所引起的病例时常在东部12个州出现,从东亚传入的光肩星天牛(A noplophora glabrip 2ennis )对美国的森林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高达46%

的美国濒危动植物面临灭顶之灾[3]

。有报告指出,外来物种每年给美国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7

亿美元[4]

,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高度发达的国家,由于贸易、运输、旅行等各种活动

54—

而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十分密切,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它也是当今世界生物入侵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外来入侵生物已经遍及美国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了每一个美国人的生活。整个社会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种代价并非都能用金钱来衡量,诸如失业、货物与设备毁损、电力故障、可饮用水短缺、环境退化、疾病流行、自然灾害等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日益加重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国会下设的技术评估署(Office of Technol ogy A s2 sess ment,OT A)发表了一份长达400多页的报告,记录了众多的外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5]。

2 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

2.1 历史沿革

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对于生物入侵现象,美国也是最近几十年才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即使在早期,在还没有充分认识生物入侵现象,甚至没有这样一个术语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外来物种进行管制。初期时的目标主要集中于外来的动物上,也有少部分植物纳入了管制的范围。1900年制定的《莱西法案》(Lacey Act 1900)是美国最早对外来生物进行法律管制的立法之一,主要是针对活体外来生物对美国的农业、渔业等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管制。该法案一般性地允许出于科研、教育、医疗、展览和繁育等目的而进口活体外来物种,除此以外,禁止进口特定名单上的物种以及其他可能带来危害的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以及部分鱼类。美国早期的生物入侵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农业部负责,其他政府部门很少参与其中。

近几十年来,随着美国的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跨境流动的人员越来越多。其生物入侵问题呈现出加速恶化的态势,旧有的管理体制明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改进被动的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2.2 新体制的建立

美国是一个高度法治化的国家,成立每一个政府机构都是需要立法在先。就连合众国本身的建立也是一个法律文件(独立宣言)的产物[6]。克林顿总统于1999年2月颁布了第13112号行政命令(Executive O rder13112),建立了国家入侵物种委员会(Nati onal I nvasive Species Council),由农业部长、商务部长和内政部长共同领导,成员包括国务院、国防部、运输部以及环境署等部门的负责人员。该委员会还依法成立了入侵物种咨询委员会,但它不是联邦机构,只是一个由相关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正式顾问团体,定期或不定期给入侵种委员会提出各种专家建议。美国的生物入侵事务管理体制如图1所示。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国家入侵物种委员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在生物入侵的管理事务中,它并不能替代各联邦政府各机构做出决定,更不能越俎代庖,行使本应由各个政府机构的职权,它只是管理并监督全国的生物入侵事务,确保联邦各机构工作的协调一致并富有效率,处理与州、地方各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各部门的定期交流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讨论工作进展,与国际相关机构进行紧密的合作等。

2.3 新体制的管理流程

在这一新的管理体制中,生物入侵的管理工作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预防阶段、监测与早期预警阶段以及清除与控制阶段,各阶段的工作流程如下。

2.3.1 预防阶段

首先是对有意引入的预防。对进口动物、动物产品、植物以及植物产品,必须事先申请许可证。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动植物检疫局(Ani m al and Plant Health I ns pecti on Service,APH I S)负责颁发对美国的农业、环境或本土物种可能有风险的生物体或产品的进口许可;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Fish and W ildlife Service)负责其他种类动物的进口,如那些名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 I TES)上的濒危物种。

其次是对于无意引入的外来物种的控制,主要的法规是《植物保护法》(the Plant Pr otecti on Act)和《非本土物种法案》(the Non-indigenous Species Act)。这里又分两种情况,如果是跨越国境的,检查工作由海关人员进行;而在国内的,也就是跨越州界的,在必要时,也会进行检查或检疫,但通常只是针对运输中的货物,人员不在检查的范围内。

2.3.2 监测与早期预警阶段

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早期预警权限在APH I S,该机构会同其他联邦机构、州一级的农业部门及相关机构、学术界、地方政府和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共同负责这项工作,一旦有报告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一个由APH I S牵头组成的既有联邦层次也有州一级专家组成的小组即召开紧急会议,提出咨询意见与

6

4

对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监测与早期预警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美国的各边境口岸及其周边地区,APH I S 设在各口岸的检疫官员在海关的配合下检查入境的货物,并对来自某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货物实行更为严格的检查和监控

图1 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框架

2.3.3 清除与控制阶段

外来物种的清除与控制工作由不同的联邦,州及地方机构负责,13112号行政命令要求所有相关的联邦机构在外来种侵袭时快速反应,有效行动,协调配合。如在外来有害杂草的管理中,17个联邦机构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一致同意相互配合,采用综合的和生态的方法来控制外来杂草。如果是联邦政府所有的公地,则即刻就会采取行动,不会有什么阻碍。但如果是私人所有的土地,情况就稍微复杂一些,一般要征得该土地所有人的同意,并尽可能提供技术帮助,除非情况紧急,政府不得随意进入公民的私人领地。

生物入侵的具体清除与控制行动是由各个机构来进行的。如内政部认为某一在它的管辖范围内的

土地、水道或某设施内的植物是有害的或可能是有

害的,它就有权采取控制措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全面监管任何可能对国家野生动物庇护所的有负面影响的物种;各个州也有他们自己的政策去清除在他们土地上的有害植物;最后,个人也可进行同样的清除项目,并可得到联邦政府的资金资助。3 美国生物入侵管理体制简评

对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进行评价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首先是因为美国生物入侵管理体制本身就牵涉面甚广,美国不仅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而且是一个联邦和州的分权关系特别复杂的国家,在国家管理事务中形成了联邦与州之间以及各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常常令外界观察者无所适从。不过,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的超强地位,其经验常常是

74—

其他国家学习与模仿的对象,本文对其生物入侵管理体制进行简要的评析。

首先,美国制定了生物入侵的框架性法律,这是其生物入侵管理体制最突出的特色,立法在先,行为在后,这是几乎所有法治国家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美国的生物入侵框架性法律由国家入侵种系列法案和总统行政命令所组成。共同构成了其生物入侵基本立法的骨干和构架,为生物入侵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协调、清晰而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其次,美国建立了起协调作用的国家入侵种委员会。它不是一个正式的政府机构,并未取代其他部门的机构的职权,因而也不需国会的审批,避免了行政机关与国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仅以较小的成本就完成了其生物入侵管理事务协调机构的建立。

最后,联邦与地方之间清晰的职责划分使得其国内的生物入侵管理事务较少有扯皮现象的发生,而这一点在许多国家都是个棘手的问题。尽管这一点与美国悠久的法治传统有关联,但其新制定的生物入侵法律对联邦与地方的职责划分比较清晰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也并非尽善尽美,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部曾因扣留一艘载有外来杂草种子的商船而输了一场诉讼[7]。不过,总的来说,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最近又有了一系列新的卓有成效的作法,如一系列规制有害杂草和植物害虫的法律被整合成一个更易于理解和执行的法律,把行动和责任下移到州和地方,非联邦机构的能力得以加强,许多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州政府机构都为了使彼此的工作更协调而制定了谅解备忘录,发表的国家入侵种管理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众知情,推进预算改革等[8]。这些都为美国生物入侵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总之,从美国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美国所建立的以国家入侵物种委员会为协调中心,各联邦机构、各州、地方机构相互配合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是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尽管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美国的政治与行政管理体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巨大活力,但美国的生物入侵管理体制所具有的创新之处仍然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 Melinda Tayl or.美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美国际环境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1

2 海斯,穆恩,韦兰.世界史.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1

3 W ilcove D,S,Rothstein D,Dubo w J,et al.Quantifying threats t o i m per2 iled s pe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Bi oScience,1998,(48):607~616.

4 Pi m entel D,Lach L,Zuniga R,et al.Envir onmental and econom ic costs of non-indigenous s pe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B i oScience, 2000,(60):63~66.

5 OT A(Office of Technol ogy A ssess ment).Har mful Non-indigenous Spe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https://www.doczj.com/doc/c94171697.html,ernment Printing Office,W ashingt on DC.[2006-7-26].

6 哈伊.美国法律概论.沈宗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

7 Matthe w Fasha m,Kate Trumper.Revie w of Non-native s pecies leg2 islati on and guidance[EB/OL].(2001-10-2).[2006-7-26]https://www.doczj.com/doc/c94171697.html,/wildlife-countryside/res p r og/findings/ non-native/index.ht m.

8 Nati onal I nvasive Species Council.Meeting the invasive s pecies chal2 lenge:Manage ment Plan[EB/OL].[2006-9-26].www.inva2 sives peciesinf https://www.doczj.com/doc/c94171697.html,/docs/council/mp.pdf1

第六届《植物检疫》编辑委员会成立

第五届《植物检疫》编辑委员会自2004年11月成立至今已4年多,本刊在第五届编委的通力支持下,在期刊质量和读者数量上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和增长,在此,我们向为本刊作出贡献的广大编委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本刊的成长,并给予本刊指导与帮助。

根据《植物检疫》编辑工作章程和期刊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质检总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推荐和综合研究,产生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农业、林业和教学与研究机构的植物检疫专家组成的新一届编委会。在此,我们衷心希望《植物检疫》期刊在新一届编委们的努力下取得新的成绩,为我国出入境和农、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刊将于今年适当时候召开第六届编委会会议。

(本刊)—

8

4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与优势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与优势 人类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系统也越发变得脆弱,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也越发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中国亦是如此[1]。200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及一案三制的相继出台,确立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中央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看,当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呈现高度分割化的特征,每一个部门只应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或某种特殊的自然灾害,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 1.应急管理主体部门的保护主义 应急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半实体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往往以各行政应急主体根据自身所管辖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来储备资源,同时通过各种力量来获得应急资源。在现有应急体制下,资源重复配置现象严重,各级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恰恰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在各部门为保各自的利益,在危机发生时又不愿意为了其他部门做出无私的贡献[2]。更为严重的是,当应急管理机制启动时,由于部门利益保护以及应急资源普遍呈分散状态,各部分的沟通阻塞不畅,从而使得资源凝滞,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得应急效率降低。 2.应急管理权存在恶性滥用与扩张的风险 紧急状态下政府采取紧急对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正当的,而这种理由也正是应急管理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损害公民权利的原因。政府行政权力在应急管理中的使用,应当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举措[3]。也就是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为了保全全体公民的基本利益而通过某种特权的形式限制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不可避免要对公民某些权利和自由加以限制或剥夺,这种特权的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现有问责与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应急特权很难保证只用于合理应急,如果滥用可能会从根本上侵犯与损坏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与应急管理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3.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现问责制 通过几年的实践,行政问责机制的运行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然而,从政治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看,应急行政问责尚没有健全的法治体系,问责仍然有着较强的应急性与随机性[4]。行政问责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施。一方面,临时性应急管理机构有着较强的时效性,一旦其职责结束,就宣告解散,问责难度随之加大。另一方面,临时性的应急机构专业性较差,外聘人员往往流动性较强,缺乏对应急机构和流程的了解,无法较好地完成应急工作。而且,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现有的不同行政应急主体之间往往呈现出界面关系的模糊状态。 4.应急管理实用主义导向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法治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在现实社会中,实用主义与法治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目前为止,面对突发事件,我国政府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应对危机,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机构设置,政府及其综合协调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能地位、权力责任、经费来源以及公民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难以实施监管,管理带有明显的人治和实用主义的色彩,缺少了法律的约束和保障[5]。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优势 1.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与应急法律体系初步成形 从应急预案角度来讲,《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已经基本完成。国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_李雪峰

2013?2 51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李雪峰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作者简介] 李雪峰,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摘要] 美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 扎实,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 ;顶层设计;设想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或规范文件体系,是政府颁布的战略、框架、指南、手册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完善的规程体系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9?11事件以后,为了推进国土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美国政府启动了以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等为核心的应急管理规程体 系建设工作,开发了大量工作指南、手册和应用工具,建设了信息化的规程及其应用工具共享平台,并通过财政支持等激励手段推动全国各地采用上述规程和应用工具。2011年,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应急 管理规程体系建设工作,其主旨是以全社会应急 应急管理 DOI:10.14150/https://www.doczj.com/doc/c94171697.html,ki.1674-7453.2013.02.009

2013?2 52 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重新梳理有关规程(有400多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力图建设一个更加整合、规范、有效的现代应急管理系统。 美国政府的上述工作的长处是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扎实,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其不足是有关文件过于繁琐,有的文件变化过于频繁,使得地方难以适应。本文将重点探讨其规程体系建设的长处,并借鉴其做法,提出我国建设应急管理规程体系的思路。 一、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以政治要求为起点 无论是9?11后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还是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规程体系建设,都是以总统政策令为起点的。 2003年,小布什总统签署《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要求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紧接着,《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对于加强全国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这两个总统令为规范和整合全美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2011年,鉴于美国安全形势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奥巴马总统颁布《第8号总统政策令》,明确提出要重构全国应急准备规程体系。在这一政策令中,较以往更加突出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 (二)以能力建设为目标 美国注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于2007年颁布了《目标能力表》。表中提出37项核心能力,供风险评估、计划、培训、演练、工作评估等使用。这些能力分为5类。 通用能力:规划、沟通、社区备灾和参与、风险管理、情报和信息共享与传播; 预防(恐怖主义)领域能力:信息收集与识 别指标和警告、情报分析和生产、反恐调查和法律措施、CBRNE(化学、生物、辐射、核和加强型常规武器)检测; 保护领域能力: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粮食、农业安全和保护、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实验室测试; 响应领域的能力:现场突发事件管理、紧急行动中心管理、关键资源物流和分配、志愿者管理和捐款、响应者的安全和健康、应急公众安全、动物疾病紧急支援、环境健康事宜、爆炸装置响应行动、火灾事件响应支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危险材料响应与去污、公民疏散和临时安置、隔离与检疫、搜索和救援(陆上)、应急公共信息和警告、人员应急分流和入院前急救、民众照顾(住所、饮食和相关服务)、遗体管理、医疗需求激增的应对、医疗用品管理和分配、大规模预防; 恢复领域能力:建筑物损伤评估、生命线修复、经济和社会复苏。 《目标能力表》对每一项能力都有数十页描述,整个文本达588页。其中,针对每项能力都详细描述了其定义、产出、与《全国响应框架》中相关功能的关系、对完成相关任务的贡献、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流程图等。 2011年,在《第8号总统政策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新的战略指导性文件——《应急准备目标》,其中又提出了与前述27项能力大同小异的31项应急管理能力目标。 (三)以机制建设为核心 2004年,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该文件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权威地阐述全美应急管理机制的规程。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文件更是日益成为全国通用的指挥体系标准。此外,《全国响应框架》则具体规定了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联邦层面的响应机制。 2011年,为了加强应急准备工作,《第8号总统政策令》把应急准备工作重新定义为5个方面:预防、保护、减除、响应、恢复,并要求针对每 应急管理

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题目: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一)、17~18世纪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在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天主教的影响最大,辅助读.写.算的教学。 教育制度; 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 教育对象:面向下层的子女免学费。(富人家请家庭教师开启学生的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教育学校: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教育内容:拉丁语及“七艺”科目。(17世纪成立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仅次于耶稣会。特别是18世纪中期耶稣会被逐后,更成为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三,高等教育 代表:巴黎大学 16.17世纪,一批新型教育和研究机构应时代之需而先后建立,后来它们成为法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一枝。进入18世纪,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高等专科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它的出现标志着法国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使法国高等教育进入独具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大学并存且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历史新阶段。 特点:17~18世纪期间,法国的初等教育始终掌握在教会手里。各教派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竞相开办学校,利用学校传播宗教教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派都重视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方案,要求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初等教育。由于政局不稳,这些方案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行。发生于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大革命期间,法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受到彻底的冲刷和改造,旧大学被取缔,各种专科学校得到发展、改组或创建,此外还创立了某些专门研究机构。 (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和改革(1789~1794) 1789~1894年法国革命的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一次更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过方案,其中著名的有康多、雷佩尔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实行,但对法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共同点是:都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 这一时期教育是实际情况是: 一,初等教育远未普及。 二,中等教育,政府设立中央学校(设在每郡首府),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 三,高等教育被重视,采用开设专门学校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 法国革命中制定塔列兰教育法案、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都不同程度表现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 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中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2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2.4 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 2.5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公司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3.2办事机构 公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兼职),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4. 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完善预警机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广播、信息网络、警报器、大声呼叫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 应急处置 4.2.1 事故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2 先期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4.2.3 应急响应 4.2.3.1对于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生产安全事故,要及时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2.3.2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4 应急结束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应急结束。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及其对检疫决策的影响 摘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iRA)是捡疫措施科学化、国际化的基末前提。本文 概述了PRA对检疫决策的各种影响及作用,对其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指出,我国PRA工作尚需进一步努力开展和完善。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决策;风险分析启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植物检疫在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保障农 林牧业的安全生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全球逐步统一的贸易原则和一体化的贸易措施则要求检疫措施的决策国际化和科学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WTO)诸多协议之一《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 施协定》(SIS)明确提出检疫措施耍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 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定义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是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 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它要求所采取的检疫措施是基于对环境、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风险评估,并考虑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方法?。 1.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对捡瘦决策的影响和作用 1.2.1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的具体体现 在国际上办事必须遵守国际规定。PRA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与 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主要原则之一,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及其透明度原则的 具体体现。SIS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但要以科学为依据,并且要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在没有相关国际标准的情况下,成员方采取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必须基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1.2.2 PRA是植物拴疫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之一 PRA是检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制定检疫措施的基础,是检疫措施国际化和检疫决 ·李友莲(1943一).女.汉旗,山西大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昆虫分类与生物学研究 E—marl:butterfiycoeo@eyou.COIllo 206 农林昆虫及其防治 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2.3 PRA是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科学基础 某种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通过PRA进行其传人、定殖、扩散的可 能性和经济重要性等方面的研究后才能确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所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大都通过或正在进行PRA口’。、 1.2.4 PRA可保持植物检疫的正当技来壁垒作用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现代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障碍、推行贸易保护的最有 效方法之一。为打破以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为特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优势产业,许多国家尝试通过制定一定标准的风险分析标准化政策,以此力争在双边或多变贸易谈判中占得先机。世贸组织则要求检疫决策要有科学的评价为基础,而PRA能够为之提供科学依据,PRA不但使检疫措施科学化,而且使之合法化。因此,PKg.可保持植物检

国外的应急管理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水平 1、美国的应急运行机制与应急管理中的法律规范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三级反应机制。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局,原负责应急事务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于2003年并入国土安全部,是其最大的部门之一。 各州及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机构中都设有应急运行调度中心,为应急工作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常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进入紧急状态,各有关方面代表迅速集中到应急运行调度中心,进入各自工作状态。调度中心根据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办公,确保应急工作反应迅速、高效运转。 美国联邦政府应急管理是以《减灾和紧急救助法》授权,按照《联邦紧急响应计划》部署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联邦紧急响应计划》是由参加计划的27个政府部门机构共同签署,各部门责任和任务在应急计划中得到明确界定。当计划启动时,各有关部门即可直接按各自的职能分工采取协调行动,形成了协调联动机制。“”后又出台了《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航空运输安全法》、《国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2、日本的灾害情报通讯网络体系与公民的自救意识及志愿行动 一般而言,灾害情报的收集和对灾情变化的及时把握,对制定救灾对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方位的灾害情报覆盖方面,日本政府建立了气象防灾情报、地区气象观测情报、河流流域情报、道路灾害情报等各种情报系统,在顺利地传达情报方面,日本政府建立起连接国家机关的中央防灾无线网,连接全国消防机关的消防防灾无线网络以及连接各地方政府防灾机关的都道府县、市街村防灾行政无线网络等,覆盖全国的防灾专用通信网络。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除了政府的高效危机管理能力之外,民众也具备良好的灾害自救能力,各社会团体也体现出了高度的志愿者精神。在凤凰网的日本震灾专题报道“日本何以处‘震’不惊”一文中,我们通过若干张图片清晰地看到,日本民众在此次大震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静、谦让、理性和忍耐等等精神难能可贵。日本国民在自然特性和文化特征中培养出的坚强和隐忍精神,实现了日本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总能应对有理、有序、有情、有力。

应急管理概论

第一篇总论 ★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突发性和紧急性 (二)严重性 (三)不确定性 (四)社会性 (五)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我国突发事件分为 (一)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 (三)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或者是几类的复合,最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危机。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突发事件等级 1级(特别重大)红 2级(重大)橙 3级(较大)黄 4级(一般)蓝 ★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因素 (一)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 (二)突发事件作用对象的承受能力(三)社会整体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 ★突发事件分级的重要性 事件的级别水平将直接决定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水平、预案的启动级别、响应级别、处置规模与手段的抉择等诸多问题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期 (一)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二)爆发期:监测与预警(三)缓解期:应急处置与救援 (四)善后期:事后恢复与重建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 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 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预案工作会议; 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 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 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年 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 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 ★应急管理的内涵 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 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管理的外延 (一)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单是手 段 (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应急管理的研究视角 (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视角(二)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的视角 (三)心理学的视角 (四)社会学的视角 (五)政治学的视角 (六)信息管理学的视角 (七)法律视角 (八)自然科学视角 ★应急管理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生态学,青岛 266003) 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83<2006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 外来入侵物种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种,外来昆虫32种,外来微生物23种<柏成寿,2004)。 1外来入侵物种概述 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自20实际801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2003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59万批,解惑有害生物48139批1900多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外来生物物种在我国的扩散具有加快蔓延的趋势。 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此次调查查明了283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地位、起源、一如路径、生态和经济影响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了数据库。从调查结果看,外来入侵物种中,一半以上市陆生植物;其次是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水生植物位居第五。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来自美洲的有178次,占总频次的55.1%<原产地总频次为323);来源于欧洲的有70次,占总频次的21.7%;来自亚洲的有32次,占总频次的9.9%;来自非洲的有26次,占总频次的8.1%;来源于大洋洲的有2次,占总频次的0.6%。这些因外来入侵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 (一)历史背景 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 新教: 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 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不重文法而重阅读原著,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圣乐会的教育活动一直继续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3、高等学校 到18世纪法国共有22所大学,超过其他欧洲各国,其学术水平在西欧也很高。法国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大多产生于中世纪。在16世纪前后,巴黎大学已拥有许多个学院。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天主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经典;排斥新教徒,从1638年起还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同时极力扼杀进步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的著作都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在当时的大学

以大部制理念构建统一的灾难应急管理体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94171697.html, 以大部制理念构建统一的灾难应急管理体制作者:于海艳袁泉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5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中国政府针对灾害的管理已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但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由于各机构针对特定灾难的分散管理模式,导致各层级各部门在整体反应上职能不清,协调性差。我国2008年开始推行大部制机构改革,而大部制理念与应急管理方面的体制需求正好吻合。以此为初衷,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能的基础上,与大部制理念相结合,探索我国新的应急管理体制。 关键词:应急体制大部制统一管理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而面对种种变数,我们不可能将一切隐患消除,所以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对于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是实现高水平、高效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所要面对的公共危机种类越来越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扩散速度越来越快,复合型机越来越多,针对这一趋势,提升综合应对能力成为急迫需求。 2008年,中国启动了以“大部制”为核心的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部制理念与我国目前提升应急管理体制的综合性应对能力完全吻合。 一、我国灾难应急管理体制现状 体制是指组织模式和主体相互权力关系的正式制度建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① 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模式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 我国实行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应急管理的体制模式,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责任主体和最高行政领导机构,遇到重大公共危机,通常是启动非常设指挥机构,或者成立临时性指挥机构,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任总指挥,以国务院对口主管部门为主负责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参与配合。需要多部门协作的经常性危机应对,在主管部门设立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牵头协调。国务院各职能部门中负责有应急管理的机构为了应对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危机,分 别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专业应急队伍。2005年末国务院在国务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凡申请进入第一阶段学习的学生,需通过法国使馆的法语考试。法国大学接受取得国 内大学录取资格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赴法攻读本科;中国大学在校生可去法国大学插班学习;中国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 课程介绍:该专业为高等教育方向,该课程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教课和 学习,课程创新,研究指导,学术引导;做独立的项目。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某一教学领 域的教学技能会得到提升。该课程不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每位学生修满48个学分方可 毕业。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课程设置和入学条 件也各不相同。众多公立、私立学校各有千秋,公立学校由国家资助,相比之下,学费低 廉的近乎于免费。按教学机构划分,现有三大类教学机构并存: (1)综合大学:遍布法国全国各地的87所综合大学,通过各种学科的划分实施基础 及应用教学,分短期和长期学制。 另一方面,欧盟亦有9个国家免学费(包括来自欧盟外的国际学生)。而缴交学费学生 的比例各国亦有不同。部分国家每位学生皆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荷语区、荷兰等国; 部分国家大多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法语区、法国、义大利等7国;部分国家仅 少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德国。 入学条件:招收持有法国高中会考证书或同等学历的学生向校方递交申请材料,学校 根据候选人材料择优录取。(注:由于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不能等同于法国高中会考证书, 因而中国学生入学条件限于获得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者,中国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综 合大学教育含义下的3个阶段,各阶段文凭均属国家级文凭,第一阶段实施大学基础知识 教育;二、三阶段的学习趋向于专业化。 ?常用的教学方法与选用原则? 常用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健全体制、完善体制、夯实基础、主动预防、积极救援”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应急管理制度。 一、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 1、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同时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 2、公司分管副职协助总经理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 3、生产技术部参与总经理组织的应急预案编制、会审、修订。 4、安全监察部负责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负责检查、监督煤矿应急演练、应急保障和应急知识培训工作。 4、调度室负责传达指挥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应急救援的有关事宜。 5、机电运输部负责监督煤矿应急救援时供电、防、排水系统的维护及检修,确保设备完好。 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一)公司成立应急指挥中心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机电副总经理 指挥部成员:调度室安全监察部通风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地测防治水部机电运输部等部门负责人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调度室。 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2、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3、批准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部,批准现场抢险方案;办公室负责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到应急指挥中心集合;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灾人员赶赴现场。 4、报告上级机关和地方政府,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5、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7、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的关系。 8、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公布社会。 9、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10、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三、应急预案编制 1、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公司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计划、编制任务、职责分工,保证整个预案编制工作的实施。 2、编制应急预案前,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相

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

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 自建国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应对的危机范围逐渐扩大,其覆盖面从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覆盖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生产事故和社会危机四个方面。应对危机的方式从被动的“撞击-反应”式危机处置逐渐演变为从前期预防到后期评估的危机全过程管理。危机管理体制从专门部门应对单一灾害过渡到综合协调的危机管理,从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过渡到政府专门办事机构的协调。在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一个依托于政府办公厅(室)的应急办发挥枢纽作用,协调若干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危机管理的新体制初步确立。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1.指挥部与同级的应急办之间的职责没有划清、关系没有理顺议事协调机构同办事机构职责重叠,关系不顺的问题在危机处置和常态工作中都有发生。以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控指挥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应急办(国务院应急办)为例:一是在危机处置过程中,按照中编办的批复,国务院应急办“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可见国务院应急办的职责是明确界定的,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其处置权利有限定,须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而防控指挥部的主要任务有“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危机关头履行著临场指挥处置的职责。防控指挥部的总指挥是国务院副总理,防控指挥部等10个议事协调机构实际上也履行著“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二是在常态工作中,国务院应急办的职责包括“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防控指挥部的任务也包括“对各地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随著应急办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这种职责上的冲突可能会日渐显露。 2.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权威性不足一是常态协调的权威性不足。在危机发生期间,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议事协调机构的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特别是指挥部)的协调能力是强的。但是“指挥部”不是常设机构,只是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才被启动,无法有效组织各部门开展危机前的预防、演练、储备等工作。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在没有严重灾情的平常年份,某自然灾害专项指挥部一年只开一两次会议,日常业务由设在某部委的办公室负责。二是同级协调的权威性不足。现行的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分析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弊端和优势分析 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仍面临深层次的公共管理安全问题的考验。相对于经济发展,应急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应急管理的体制分析入手,试图将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优势也客观地呈现出来。 人类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系统也越发变得脆弱,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也越发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中国亦是如此[1]。20xx年11月,《中华人民 ___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及“一案三制”的相继出台,确立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中央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看,当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呈现高度分割化的特征,每一个部门只应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或某种特殊的自然灾害,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 1.应急管理主体部门的保护主义

应急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半实体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往往以各行政应急主体根据自身所管辖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来储备资源,同时通过各种力量来获得应急资源。在现有应急体制下,资源重复配置现象严重,各级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恰恰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在各部门为保各自的利益,在危机发生时又不愿意为了其他部门做出“无私的贡献”[2]。更为严重的是,当应急管理机制启动时,由于部门利益保护以及应急资源普遍呈分散状态,各部分的沟通阻塞不畅,从而使得资源凝滞,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得应急效率降低。 2.应急管理权存在恶性滥用与扩张的风险 紧急状态下政府采取紧急对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正当的,而这种理由也正是应急管理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损害 ___的原因。政府行政权力在应急管理中的使用,应当是保障 ___的重要举措[3]。也就是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为了保全全体公民的基本利益而通过某种特权的形式限制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不可避免要对公民某些权利和自由加以限制或剥夺,这种特权的“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现有问责与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应急特很难保证只用于合理应急,如果滥用可能会从根本上侵犯与损坏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与应急管理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遭受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 水葫芦、大米草、食人鲳等入侵物种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本课题将在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原因、方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生物入侵的对策。 1、生物入侵的定义 生物入侵又称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1]。 2、我国的生物入侵的现状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之一,辽阔的地域和多种气候类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入侵物种都可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种。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物种名单》中有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蠧、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共16种。实际上现已入侵的物种有数百种,有些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引起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目前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破坏,带来严重损失的物种较多,如棉花枯黄萎化病从美国入侵以来,现已发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潜蝇1994年入侵海南、广东,现已蔓延到全国,发生面积已超过100×104 hm2,,每年防治费就超过415亿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现以来,现已蔓延到11个市;松树线虫已逼近黄山、西湖;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扩大;园林害虫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微甘菊在局部地区已暴发成灾;水葫芦在云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严重;大米草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尚未有效治理。此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里大量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这些外来物种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某些本地物种面临着逐渐被外来物种所取代。甚至处于频危与灭绝状态。当前我国约10%的地方畜牧品种处于濒临状态,已灭绝的占约3%[2]。 3、生物入侵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有意引种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原产非洲的酸豆以及原产中亚的葡萄、石榴、红花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和1世纪时分别通过古代著名的“印度道”和“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的。此后,北宋时有芦荟(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17 世纪时有甘薯、烟草及西番莲等经济植物被转引到中国。稍早,荷兰人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金合欢、量天尺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 年鸦片战争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启示

近年来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城市危机事件,促使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联合国国际减灾活动的推进,世界各国都加紧了对在非战争条件下应急管理的机构建设和理论研究,其中美国的经验尤为值得借鉴与思考。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美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由三个层次组成:联邦政府层(国土安全部及派出机构);州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 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该部由负责统筹协调的办公室和各职能部门组成,其机构设置如图1-1所示: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启示 高 磊1 徐 迎2 李青狮2 1、2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3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摘要近一百多年来美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自然或人为灾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总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法制和机制。本文介绍了美国应急管理概念原理的发展简史和机构设置及其功能,总结了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学习美国的应急管理,可以为我国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 应急管理 特点 图1-1 美国国土安全部机构设置图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2003年并入国土安全部,是其中负责应急管理的主要部门,也是最大的部门之一。FEMA的工作主要是改善国家的防备及加强各种类型应急反应的能力,全面负责国家的减灾规划与实施。其职责包括:在国家遭受攻击时协调应急工作;在国家安全遭受危险的紧急时期保障政府功能的连续性和协调资源的动员工作;在灾害规划、预防、减轻、反应和恢复行动的各阶段全面支持州和地方政府;在总统宣布的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协调联邦政府的援助;促进有关灾害破坏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平时期出现放射性污染事件时的应急民防协调工作;提供培训、教育与实习机会,加强联邦、州与地方应急官员的职业训练;减轻国家遭受火灾的损失;实施国家火灾保险计划中的保险,减轻火灾损失及其危险评估工作;负责执行地震灾害减轻计划;领导国家应急食品和防洪委员会;实施有关灾害天气应急和家庭安全的社会公众教育计划等。 FEMA根据政府管理部门分担的紧急突发事件反应的职责,把美国划分成十个应急管理区。应急事务管理区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其职能与联邦政府规定FEMA的职责相同。这些管理区内的州政府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经管洪水、飓风、火山喷发、地质滑波等自然灾害及人为技术灾害的协调、管理、应急反应与救援、教育培训、现场工作的全面管理。每个办公室也都有内定的灾种和界定重点防灾区,根据其任务划分为灾种和灾害统计,社会管理特点、生态或古迹保护、基础设施和人口、财产的分布等。在区域紧急事务管理办公室协调下,各州都有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称为州长紧急事务办公室(OES),主任由州长来任命。在OES之下,还有更低层次的管理区和互助区,如地区级的应急管理机构和社区应急反应小组。美国应急管理的层次如下图示。 在美国应急管理机构中都有负责运行调度的机构。国土安全部、各州及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机构中都设有应急运行调度中心。应急运行调度中心的日常工作是:监控潜在各类灾害和恐怖袭击等信息、保持与各个方面的联系畅通、汇总及分析各类信息、下达紧急事务处置指令并及时反馈应对过程中的各类情况等。各个运行调度中心都辟有固定场所,为应急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常设固定的代表席位,配备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进入紧急状态,各有关方面代表迅速集中到应急运行调度中心,进入各自的代表席位,进入工作状态。运行调度中心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办公,确保应急工作反应敏捷、运转高效。 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 美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很多灾难,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2001年“911”事件,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等,都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损 失。每次灾难过后,都会引起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上的变革。美国在危机管理方面遵循的基本理念是:出现一种危机,出台一部法案政策,同时由一个主要的联邦机构负责管理。发展过程中,美国应急管理呈现以下的特点:由单项应急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单纯应急向危机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应急处置向加强预防转变。 1.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 当前,公民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更涉及到维护政府的执政能力、运行功能和公信力等。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由于政府处理乏力,引起公民强烈不满,导致发生“政府威信危机”。因此,应急管理成为美国的重要政治议题之一,应急管理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危机管理体制形成了总统为核心,以国土安全部为决策中枢,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 图1-2 美国应急管理结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