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一、教学对象分析

1、本案例的教学对象为初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年级学生生理上的激变虽然还在继续进行,但经过近两年的动荡,多数人已经比较适应。但仍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具有冲动、好奇、自控力差等心理特点。

2、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处于质变期,部分学生已初步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有显著提高,有意识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得到初步发展。

3、经过两年的相处,同学之间能够达成一定的信任,并且确信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待双方。(此项是开展批判性讨论的重要条件)

4、大多数学生接触网络已经有一段时间,对网络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需要分析与教学设计

网络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学生形成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等健康人格特征;另一方面,长时间与网络相处,极易形成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地给塑造健康人格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因此,进行“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将对这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发表自

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从而深刻地认识网络的影响,形成对网络客观而全面的看法。

在组织的过程中,让学生辩论的题目是与自己的实际想法相反的观点,以便学生能够站在对立面思考问题,通过预见对方的主张而完善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表

四、教学过程设计

附录1:辩论大赛的要求和程序 [1]

附录2:辩论大赛辩手评分标准

附录3:辩论大赛各队评分标准

五、案例评论

本案例采用辩论式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本案例的新颖之处在于:在辩论中,学习者被要求坚持一种自己反对的观点或立场,需要举出有力的理由支持原本自己反对的观点。通过立场转换,让学生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激发了学生的讨论激情,为讨论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

注:资料来源于李艺、李冬梅主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