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丝路发展研究院简介(3)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丝路发展研究院简介(3)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

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为“一带一路”火车头的高铁硬件平台轨道交通、数字技术、系统科学、通讯信号、物流商贸、金融精算、交通运输、电信工程等丝路五通双一流核心学科的985平台与211工程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台湾交大为其迁出的院校。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为其依托北京交通大学丝路五通硬体双一流学科与语言传播学院、经管学院、建艺学院一带一路软体文化产业、应用经济学、文化自贸、金融精算、物流商贸、自贸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科学、智库管理、旅游管理、建艺设计、应用传播、新媒体传播、语言传播、跨文化传播、人工智能哲学、神经认知科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的“一带一路”硬、软科学交叉学科协同创新优势,并与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文华学院、巴黎索邦大学、蒙古农业大学、维也纳国立实用艺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双一流学科与一级博士、硕士点有关多方面协同创新合作,并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北京刍菊机构、中国侨联、经济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天津出版集团、联合国世界旅游联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等有多方面协同创新的合作。

学科带头人皇甫晓涛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委、北京民进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技经济促进会海外投资联合会首席专家,青岛保税港区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维也纳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蒙古农业大学等海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及其国家智库机构兼职教授、访问教授、讲席教授、客座教授、博导、院士、智库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河北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并菏泽市人民政府、伊春市人民政府等顾问。获教育部第七届人文社科奖及与金鸡、百花奖、鲁迅、茅盾文学奖齐名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下文认证的全国生产力第九、十届优秀著作一、三等奖项等国家级人文社科一、三等学术文化奖三项(2016、2018),中华英才奖、博鳌论坛国家生态理论贡献

奖、全国首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1993、2000、2005)等其他国家级学术文化奖三项,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与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五项(1990三等、1993三等、1994三等、1998二等、1999一等),大连市、青岛市等其他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1991、1992、1995、1997、1999)五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与科技进步奖(1991一项、1994五项、2011一项)七项,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两项(1995、1997),省部级优秀著作二、三等奖三项(1990、1999、2000)。

研究院本着世界知识领袖、国家创新领军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城市交叉应用学科文化领军人、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文化自贸与自贸管理学科带头人与创新领军人的团队主体建设与发展理念,本着浴血奋战每一分钟,与大国之核共同成长的拼搏奋斗理念与家国情怀,主持完成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住建部、发改委、商务部、人社部、科技部、军科院、社科院跨部委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与规划项目等十一项课题并通过评审验收,并主持完成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决策咨询省校重点合作项目、深圳2020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修编项目、重庆城乡统筹规划项目、青岛区港联动自贸区规划建设项目、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划项目等跨区域规划课题十余项。

研究院完成学术著述30余部,发表CSSCI与A类论文五十余篇,他引五十余次。《新华文摘》、《高校文摘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美学》、《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化研究》、《文艺理论》、《中国现代史研究》等刊转载二十余篇。

光明日报民生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英才》、《中华儿女》、光明日报《博览群书》、《商业文化》、《城市建设》、《学术研究》、《文艺研究》、《多瑙时报》、《欧洲时报》、《维也纳大学校报》等多次有专题报道、书评。学科带头人皇甫晓涛获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17年百位杰出文化领袖、百位杰出知识领袖的百杰工程封面人物,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名师学者,2009年城市建设封面人物、2012年当代经济封面人物、2005年中华英才专栏封面人物。

学科带头人代表作《文化资本论》、《城市文化与国家治理》、《文化再造:中国文化产业实操》获教育部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与优秀著作一、三等奖。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为李京文院士(李京文教授),中国技术经济学家及数量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1951年,李京文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被选派留学苏联五年,就读于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和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1958年起,先后在河北省计委、国家计委、北京经

济学院、国家建委、建材部、国家建材局等单位工作;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1999年出任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京文长期从事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发表内部政策报告一百多篇,主持《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适用性——宏观技术经济问题》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出版《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富国论》等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五个一工程”奖和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吴敏生教授(吴敏生),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务长、兼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福州大学校长。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在焊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业务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以及工业界合作项目多项。198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自90年代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六五"攻关验收后的推广项目4项,工业界合作研究项目3项。于1990年、2002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1998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近年发表的学术类文章和教育类文章80多篇。

皇甫晓岚教授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非遗国际学院院长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非遗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德国安斯伯格艺术学院、奥地利格拉斯艺术学院、因斯布鲁克国际艺术学院、瑞士苏黎世艺术学院教授、客座教授、讲席教授、访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等职。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文华学院等客座、讲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非遗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课题组成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城市文化:都市再造与文明创新—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城市文化:文明复兴与文化建构—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城市文化:知识建构与技术模型—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等著作合作作者。曾主持完成文化部、广电总局哈尔滨冰雪动漫艺术节形象设计等课题并在深圳文博会展,主持北京交通大学“一带一路”重大培育项目《“一带一路”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理论内核变革的文明创新体系研究》艺术学子课题。

董野为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丝路商学院副院长。

研究院目前正在推进绿知会、大书房、华联储、丝路会客厅、大艺谷等国家重大项目成果的应用创新转化,并中国小城镇文化知识产权百科全书课题及其文化知识产权学镇建设产学研校市、校企与产教融合项目及非遗艺术学院平台建设与非遗艺术学科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绿色知识产权品牌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与文化百强县与国家五A级文化景区及乡村文化振兴与乡博会、非博会、宗博会、侨博会与国家文化公园标准建设等国家重大攻关项目成果应用创新转化课题与项目。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年度报告)年度中国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报告

2010年是中国的文化金融年。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提升、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使金融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升。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及金融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全面提速,上市融资、信贷规模,以及债券发行、信托计划与主题基金数量均创历年新高。随着文化产业金融生态不断优化,文化领域金融创新持续推进,证券化趋势渐行渐近,文化在与资本共舞中实现了新的嬗变。 一文化企业上市实现新的跨越 (一)文化企业迎来上市高潮 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到相关主管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意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均被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2010年共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创历年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之最。上市企业中,除江西出版集团为借壳ST鑫新上市外,其余企业均为IPO(Initial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其融资功能以及广泛的市场影响和高额的股东回报成为文化企业上市的主流模式。从融资规模看,15家IPO企业共募集资金128.5亿元人民币及9亿美元,其中,中南传媒成功发行3.98亿新股,募集资金42.3亿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IPO项目。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以及A股IPO“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持续不退,境内上市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除昌荣传播等6家企业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外,其余企业均选择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其中,中青宝等6家企业选择在境内创业板上市,超过境内上市文化企业的半数,体现了创业板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有力支持。(二)文化产业题材备受市场关注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国民经济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使文化产业在IPO市场上受到了强烈追捧。境内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市场表现良好,半数股票涨幅均接近或超过50%。作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境内首发上市第一股,2010年文化产业首家上市的企业———皖新传媒股价首日上涨49.41%,次日直线涨停,并带动传媒股集体上涨。“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在4只同时上市的创业板新股中,以107.80元的收盘价、58.53%的涨幅居首。“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网上申购获得了184倍的超额申购倍率,上市首日收涨5722%。“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股份发行市盈率103倍,共冻结资金1903亿元。作为A股市场首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南传媒在五只新股“同场竞技”的情况下,网上网下冻结资金合计达4322亿元,与2010年农业银行IPO冻结资金规模相当。上市次日中南传媒一度冲击涨停,总市值突破248亿元,成为文化产业板块股票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文化”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具热度的题材之一。 (三)股权投资基金助推文化企业上市 近年来,我国包括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第3季度末,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达到571家,实到资本1074亿元,注册资本已接近15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力量。由于A股上市渠道的日渐畅通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入股———上市———退出”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理想的运作模式。其中,上市是股权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股权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企业上市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产业引起了股权投资基金的高度关注。作为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专业财务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的介入也加快了文化企业的上市进程。在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12家企业在上市前均获得了股权投资,占上市企业的75%,涉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领域。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形式助推文化企业上市已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新趋向。在投资机构中,不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076 专题研究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栾恩杰1,王崑声2,袁建华2,胡良元2,赵滟2,李涛2,蒲洪波2,崔剑2 (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100088;2.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48) Luan Enjie 1, Wang Kunsheng 2, Yuan Jianhua 2, Hu Liangyuan 2, Zhao Yan 2, Li Tao 2, Pu Hongbo 2, Cui Jian 2 (1.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Beijing 100088, China; 2. China Aerospace Academy of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48, China) 摘要:卫星及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在对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概念及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总体情况、关键产品、产业链及产业环境,通过剖析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星应用;空间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强国中图分类号:V4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atellite application is the ke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merging strategic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With the objective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scope of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ends in this fiel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accelerating momentous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improving policy environment, persistence in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adopting a globa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 satellite application; space infrastructur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pace powers 一、前言 卫星及应用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卫星及 应用产业发展,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对引领科技创新与科学发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铸就航天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6-05-21;修回日期:2016-06-21 作者简介:栾恩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系统工程;E-mail: pepsijian@https://www.doczj.com/doc/c93900054.html,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2014-ZD-7)本文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中《卫星及应用产业》改写本刊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93900054.html, DOI 10.15302/J-SSCAE-2016.04.012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2016-2020最新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精品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是以整合中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资源,深化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的 研究机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是以整合中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资源,深化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的 研究机构。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是梦丽啦国际集团直属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研究院以梦丽啦国际集团、综极网络科技+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为依托,整合来自中国相关科研院所及产业链 相关的优秀资源,开展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标准制定、战略规划、文化产权交易、网络建设、团队培训、品牌推广、投资促进等系列活动。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平台,文化产业互联网网站平台,并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各专门领域的研究与成果交流,为全国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和推动 文化产业发展的精英人物确立了两大标杆系统。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了解决文化产业领内人才需求,研究院与各省合作定期开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高级培训,打造"文化产业 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这一品牌培训,提高文化界在基础上培育升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 送了大量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从而使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 发展通道。针对文化产业管理领域或具体行业,组织各类型的长期、短期、中期的专业研修 和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了"文化产业人才工程"这一品牌。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材料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她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创业经验,是当代中国非常珍贵和优秀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30 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红色文化热” 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这一时期,红色小说的再版,红色电影的播放,红色之旅的推出,红色歌谣的传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唤醒了储藏在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 而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文化” 日渐成为文化产业中一支颇具潜力的重要力量,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比例为12:1 ,呈现出极大不平衡的态势,而红色文化产业符合中国的实际,这一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如今的红色文化产业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产品的中流砥柱。红色文化只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才会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如何把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核心价值理念一直是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经济的招牌产业 虽然红色文化产业在我国的起步普遍较晚,在规模、档次、市场占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重庆和江西瑞金的这两座站立着的红色之城以唱红歌、读经典、演艺红色歌舞节目等活动,打造出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经典传承,将红色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了当地经济的招牌产业。 重庆拥有蕴含着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瑰丽壮观、斑斓绚烂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通过有效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得来的。从历史资源进行整合:重庆具有独特的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并将其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现在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从地区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城区内资源整合和区间资源整合:重庆市主城区内的红色资源丰富,红岩联线秉持“整合资源,联点成线”的发展方针已经对重点景区如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进行了整合,营造了非常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主城区内的红色资源与江津、酉阳、城口、铜梁、潼南、开县等进行系统整合,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合力。重庆红色文化产业市场,目前以红色旅游、展演奏响了序曲,要全面推进就要以市场开发促资源整合,以整合资源促进市场占有,以此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能和高效益。红岩联线在红色文化产业上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努力和尝试,从20 年前账面资金不足5 万元,发展到今天收入数千万,固定资产上亿的规模,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重庆红色文化产业在这二十多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缩影。重庆人吹响了红色文化抢机突围的集结号和冲锋令,创造了红色文化发展的新天地,推动了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的招牌产业。 江西省瑞金以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为基础,努力寻找文化与市场的结合点,精心培育红色文化产业。如今,该市已初步形成以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教育和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体 系,红色文化产业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瑞金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新生力量。2007 年以来,红色文化产业直接经济收益达3500 多万元。瑞金市顺应文化市场的需求,抢抓机遇培植、壮大本地红色文化产业。以闻名中外的“红井” 、大柏地战斗、沙洲坝一家八兄弟全部参加红军、由瑞金籍战士组成的长征先遣队英勇壮烈捐躯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为素材,创作出《红井水》、《大柏地》、《血洒长征路》、《红 都,生命的礼赞》等30 多个红色歌舞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并掀起长盛不衰的红色文化热潮。另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 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