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高中生化学竞赛计算题专项训练和解题

上海市高中生化学竞赛计算题专项训练和解题

上海市高中生化学竞赛计算题专项训练和解题
上海市高中生化学竞赛计算题专项训练和解题

上海市高中生化学竞赛计算题专项训练和解题技巧

1.如果Fe

3O

4

可写作FeO·Fe

2

O

3

或FeFe

2

O

4

,与此类似,Pb

3

O

4

则可写作_________或_________。

一句话:Fe的化合价为+2和+3,ⅣA族的Pb则应是+2和+4价。

答:2PbO·PbO

2 Pb

2

PbO

4

2.有12种离子:H+、Na+、K+、Al3+、Fe3+、NH

4+、S2-、OH-、NO

3

-、MnO

4

-、AlO

2

-、CO

3

2-。现将它们分成

两组,每组中至少有两种阳离子或两种阴离子,两组离子分别能在溶液中共存。请写出其中一组离子的化学式。

一句话:如果两组离子各有一个组长,谁是组长当然是H+和OH-。

解:不能在H+手下当组员的是S2-、AlO

2-、CO

3

2-。不能在OH-手下当组员的是Al3+、Fe3+、NH

4

+。

答:一组是H+、NH

4+、Fe3+、Al3+、NO

3

-、MnO

4

-,余为另一组。

3.有一批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要洗涤,可用铁盐溶液来做洗涤剂,因为Fe3+与Ag可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Fe3+ + Ag == Fe2+ + Ag+

实验室中可选的铁盐溶液有FeCl

3、Fe

2

(SO

4

)

3

和Fe(NO

3

)

3

(三种溶液中[Fe3+]相等)。甲同学认为三种溶液中

FeCl

3洗银效果最好,乙同学则认为Fe(NO

3

)

3

效果最佳,两人都提出了各自合理的判断依据(结果如何当然还要

看谁看中的理由在实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1)甲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两种阴离子怎么帮助可逆平衡向正向移动

答:(1)用FeCl

3

时可产生AgCl沉淀,大大降低溶液中的[Ag+],便于Fe3+氧化Ag。

(2)铁盐溶液一定呈酸性,Fe(NO

3)

3

溶液同时就是一个硝酸溶液,硝酸可参与对Ag的氧化。

4.完全燃烧1mol乙炔和完全燃烧1mol________、________所需氧气和产生的CO

2

的量均相等。(请用熟知物的化学名称填写)

一句话:在C

2H

2

的基础上加H

2

O。

答:乙醛(或环氧乙醚)、乙二醇

5.每个N

2

分子和____分子或____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和原子数,因此它们的结构中具有类似的______键。

一句话:7+7=6+8=6+7+1

答:CO CN-共价叁

6.在L Na

3PO

4

溶液中,有(填系数)

[OH-] = [H+]+____[HPO

42-]+____[H

2

PO

4

-]+____[H

3

PO

4

]

一句话:H

2O电离产生的H+和OH-原为1:1,大量H+被PO

4

3-结合了。

答:1 2 3

7.写出下列离子或化合物的电子式:

(1)CH

3+ (2)C

2

2-(3)CH

2

N

2

(重氮甲烷) (4)次氯酸 (5)NH

5

一句话:电子式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价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解:(1)4+3-1=6个电子;(2)4×2+2=10个电子;(3)4+2+2×5=16个电子;(4)HOCl 1+6+7=14个电子;(5)NH

4

H,氢化铵,含H- 5+5=10个电子

8.(1)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是O

2-,它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很短。O

2

、O

3

、O

2

-三种微粒自身

所具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 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二元素化合物,其中最可能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填用ABCD表示的化学式)。

一句话: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答:(1)O

2- O

3

O

2

(2)C

2

A

9.已知在一定温度下,碘在石蜡油中的溶液呈紫色或棕色。在温度较低时,溶液呈____色,温度较高时呈____色。

一句话:高温不利于化合。

答:棕紫

10.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____。

(A)石灰石受热分解 (B)酒精燃烧 (C)生石灰溶于水 (D)实验室制甲烷

(E)实验室制乙烯 (F)实验室制乙炔 (G)实验室制氧气

(H)用镁条引燃铝、氧化铁混合粉末 (I)FeCl

3

水解

一句话: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一般就是吸热反应。

答:BCFH

11.某一元强酸的稀溶液和某一元弱碱的稀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pH等于7。原强酸溶液中[H+]____弱碱溶液中[OH-](>、<、=)。

一句话:强酸完全电离,溶液中的[H+]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增援。

答:>

12.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8H

6

O

2

,它的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一句话:据不饱和度推测,该分子支链上有两个双键。

答:C

6H

5 COCHO

13.温度同为500K,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在甲容器中充入SO

2、O

2

各1g,在乙容器中充入SO

2

O

2

各2g,都发生化合反应。用“>”、“<”或“=”填写:

(1)化学反应速率:甲____乙 (2)O

2的平衡浓度:甲____乙 (3)SO

2

的转化率:甲____乙

一句话:乙等于是在甲的基础上整体加压。答:(1)< (2)< (3)<

14.写出将NaH

2PO

4

溶液滴入过量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一句话:“过量”就是按需供给。

解:定少量的H

2PO

4

-系数为1,它需要2个OH-生成2个H

2

O,同时产生的1个PO

4

3-需要3/2个Ca2+与

之结合成为沉淀,所需OH-和Ca2+由石灰水按需供给。

H

2PO

4

- + 2OH- +(3/2)Ca2+= 2H

2

O + (1/2)Ca

3

(PO

4

)

2

答:2H

2PO

4

- + 3Ca2+ + 4OH-= Ca

3

(PO

4

)

2

↓ + 4H

2

O

15.保险粉是Na

2S

2

O

4

的工业俗名,被大量用于漂白和印染业。保险粉的生产方法之一是将甲酸、烧

碱在溶液中混合,然后通入SO

2

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句话:S的化合价下降,谁的化合价上升只能是HCOOH中的C。

答:HCOOH + 2SO

2 + 4NaOH = Na

2

S

2

O

4

+ Na

2

CO

3

+3H

2

O

16.将气态烃C

x H

y

、O

2

与足量Na

2

O

2

粉末置于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高温下容器内压强即几乎为

零。略去中间产物,请用一个反应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结果。

一句话:既然CO

2、H

2

O等气态物质都不存在,C的归宿只有Na

2

CO

3

,H的归宿只有NaOH。

答:2C

x H

y

+ xO

2

+ (2x+y)Na

2

O

2

= 2xNa

2

CO

3

+ 2yNaOH

17. CuH是一种难溶物,(1)它能在氯气中着火,(2)它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请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句话:Cl

2

是强氧化剂,HCl不是。

答:2CuH+3Cl

2=2CuCl

2

+2HCl CuH+HCl=CuCl+H

2

18.饲养金鱼用的自来水需经日光曝晒或在敞开的容器中放置一昼夜方可使用。如有急用,需在自来水中溶入少量大苏打。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大苏打的作用。

一句话:大苏打用来还原氯气,产物一定是无毒的。

答:S

2O

3

2-+4Cl

2

+5H

2

O=2SO

4

2-+8Cl-+10H+

19.已知亚硝酸不稳定。写出NF

3

与水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句话:H

2

O参与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水解。

解:按水解理解,该反应是NF

3+3H

2

O→N(OH)

3

+3HF

其中N(OH)

3脱水即为HNO

2

,它在水中的分解产物是NO和HNO

3

3HNO

2→2NO+HNO

3

+H

2

O

答:3NF

3+5H

2

O→2NO+HNO

3

+9HF

20.写出(CH

3)

2

CHCH

2

OH被酸性KMnO

4

溶液氧化成(CH

3

)

2

CHCOOH的离子方程式。

一句话:将有机物中未发生变化的部分“(CH

3)

2

CH”作化合价为零的处理。

解:原CH

2

OH中C的“化合价”为-1,后COOH中C的“化合价”为+3,升了4价。

答:5(CH

3)

2

CHCH

2

OH+4MnO

4

-+12H+→5(CH

3

)

2

CHCOOH+4Mn2++11H

2

O

21.氯气与HgO反应可制得Cl

2

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句话:HgO不可能作为氧化剂将强氧化性的Cl

2氧化,该反应一定是Cl

2

自身的歧化。

答:2Cl

2+HgO→HgCl

2

+Cl

2

O

22.将 0.51g镁铝混合粉末溶于4mol/L盐酸溶液50mL中。现加入2mol/L氢氧化钠溶液,要使沉淀达到最大量,需要这种氢氧化钠溶液____mL。

一句话:镁铝都沉淀了,溶质只剩了NaCl。

解:NaOH的物质的量等于HCl。

答:100

23.电解,在100g%的NaCl溶液中通过电子,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___g,产生NaOH____g。

一句话:先电解NaCl溶液,后电解NaOH溶液(即电解水)。

解:NaCl ,产生NaOH 。阴极始终放出H

2,电子产生H

2

答: 8

24.用质量均为10.00g的铜棒作电极电解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相差1.40g。这时阳极的质量变为_____g,阴极的质量变为_____g。

一句话:每析出1molAg,阴极比阳极重140g。

解:阳极Cu溶解,阴极Ag析出,每析出1molAg,溶解,阴极比阳极重140g。实际析出的Ag是,溶解的Cu是。

答:

25.某NH

4Cl稀溶液,其浓度为C mol/L。由于NH

4

+水解,[NH

4

+]实际上略小于C。已知溶液中[NH

4

+]、[NH

3

·H

2

O]、

[OH-]三者间存在如下关系:

[NH

4+][OH-]/[NH

3

·H

2

O]=K

b

K b 在温度恒定时是一个常数。请用C、[H+]及K值表示该溶液中NH

4

+的平衡浓度[NH

4

+]。

一句话:物料守恒,[NH

4+]+[NH

3

·H

2

O]=C

答:K

b C[H+]/(K

b

[H+]+K

w

)

26.为测定碘酸铜(Cu(IO

3)

2

)的溶解度,在室温下吸取100mL碘酸铜饱和溶液,加入过量酸化的KI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用L Na

2S

2

O

3

溶液滴定生成的碘,消耗Na

2

S

2

O

3

溶液。反应过程如下:

IO

3-+5I- +6H+=3I

2

+3H

2

O

2Cu2++4I-=2CuI↓+I

2 I

2

+2S

2

O

3

2-=2I-+S

4

O

6

2-

(1)实验中参加反应的Cu(IO

3)

2

的物质的量是____mmol。

(2)碘酸铜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____g/L。

一句话:所有的Cu2+最终都成了Cu+,所有的I最终都成了I-,Cu(IO

3)

2

一共降了“13价”。

解:13n(Cu(IO

3)

2

)=n(Na

2

S

2

O

3

)=×35

答:

27. 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由CO和H

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

2

中充分燃烧后,再通过足量

的Na

2O

2

固体,固体质量将增加多少克

一句话:O

2

相当于催化剂。

解:每摩尔CO或H

2燃烧吸收,生成的CO

2

或H

2

O与Na

2

O

2

反应又将那放出。

答:2.1g

28.常温下往100mLFeCl

3

溶液中通入,结果生成单质硫。再加入过量铁粉,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含有阳离子。

原FeCl

3

溶液的浓度是____mol/L。

一句话:最终溶液的溶质仅为FeCl

2

解:最终溶液中有,原溶液中FeCl

3

为。

答:

29. A为烃,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等物质的量的A和B组成的混合物在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

2

和 H

2

O。不考虑同分异构现象,从分子式的角度看,该混合物的组成方式可能有____种。

一句话:混和物的平均分子式为C

2H

4 O。

答:5 (CH

4 C

3

H

4

O

2

;C

2

H

2

C

2

H

6

O

2

;C

2

H

4

C

2

H

4

O

2

;C

2

H

6

C

2

H

2

O

2

;C

3

H

6

CH

2

O

2

)

30.向%的Na

2CO

3

溶液中逐滴加入%的BaCl

2

溶液,到不再生成沉淀为止,过滤得到白色沉淀0.4g。将滤

液蒸发掉24.6g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____%。

一句话:因为沉淀而离开溶液的离子0.4g加上24.6g水相当于一个%的“溶液”。

答:

31.锌粉、铝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a克与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b克。求反应过程生成的H

2

的质量。答:____________

一句话:b-a是SO

4

2-的质量。

解:(b-a)/96是SO

42-的物质的量,也是H

2

的物质的量。

答:(b-a)/48

32.取 KMnO

4

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单质气体A。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HCl 并加热充分反应,又收集到bmol单质气体B,Mn元素则全部以Mn2+形式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求:

b=__________(用a表示)

一句话:MnO

4-全部变成了Mn2+,氧化产物则先是O

2

后是Cl

2

解:据化合价升降平衡,×5=4a+2b

答:-2a

33.将ag NaOH和NaHCO

3

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300℃,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经测定气

体中含bg水。残留固体中含Na

2CO

3

________g。

一句话:无论H

2O由NaOH和NaHCO

3

复分解反应产生还是由NaHCO

3

分解产生,它与Na

2

CO

3

总是1:1。

答:53b/9

34.用绿矾处理含铬[Cr(Ⅵ)]废水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方法,它变害为利,可同时制备铁氧体复合化合物

(Cr

x 3+Fe

2-x

3+Fe2+O

4

)。式中x值为____。

一句话:Cr(Ⅵ)将Fe2+氧化为Fe3+,Cr3+与Fe3+的比例一定是1:3。

答:

35.将1.92g纯铜片投入足量的某硝酸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放出的气体由导管通过盛有蒸馏水的洗气

瓶充分反应,测得洗气瓶中液体增重Wg。排水后理论上从洗气瓶出气口可收集到气体。

一句话:最终唯一的还原产物是NO。

解:提供电子,产生。

答:448

36.(1)某醇分子中含a个—CH

3、b个—CH

2

—、c个—CH—。该分子中有—OH____个。

一句话:饱和醇的H原子数为C原子数的2倍加2。答:c+2-a

37. 9.8g Fe-Mg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HNO

3中,收集到4.48L NO气体(STP;设HNO

3

的还原

产物只有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一句话:HNO

3

变成NO吸收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就是OH-的物质的量。

解:NO ,,10.2g。

答:

38. 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

2、N

2

O

4

)混合气体共。求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

取值范围。

一句话:铜给出电子产生气体,平均每摩尔气体源于得电子。

解:每摩尔NO得电子3mol、NO

2得电子1mol,N

2

O

4

得电子2mol,三种气体中只有NO

2

的得电子数小于。

一种极端情况是混合气体由NO、NO

2构成,N

2

O

4

几乎没有。两种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混合气体由NO

2、N

2

O

4

构成,NO几乎没有。两种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答:,

39. t℃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S g,向(100+S)g M的饱和溶液中加入S g M,析出带结晶水的晶体B g。将B g该晶体配成t℃时的饱和溶液需水____g。

一句话:实际结果是将新加的S g M也配成了饱和溶液。

答:100

40. 1体积SO

2和3体积空气混合后在450℃以上通过V

2

O

5

催化剂发生反应。若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后混

合气体的密度比为:1,SO

2

的转化率为_____。

一句话:密度与体积呈反比关系。

解: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比为:1,即体积比为1:,即气体的总体积减小了10%体积)。利用该差值列式求解。

答:80%

41.下列五种化合物(A—E)总共含有三种元素。各分子内所含X、Y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化合物的部分性

一句话: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数据×10-3是本题的开关。 解:C 的摩尔质量为×=66.5g,含X 28g ,Y 35.5g ,剩余3g 为氢。推测其分子式为SiH 3Cl(N 2H 3Cl 为液态)。 2NH 3(g)+CO 2(g)==CO(NH 2)2(s)+H 2O(g)

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却不发生改变,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一句话:气体总物质的量每减少2mol ,气体质量减少60g 。 答:30

43.两种金属的混合物4g 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7.1g 。等质量的该金属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盐酸中,产生氢气。该两种金属可能是下列(括号内)金属中的____和____,或____和____。(Cu 、Al 、Mg 、Fe 、Zn)

一句话:Cu 、Fe 分别与Cl 2、HCl 反应时化合价变化不一致。 答:Al 和Zn 或Mg 和Zn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解析】 试题分析: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H2SO4质量为:10 0g×9.8%=9.8 g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208 98 233 y9.8 g x 233/98 =x/9.8x=23.3 g 208/98 =y/9.8y=20.8 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 g+23.3 g-100 g=208 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g/208 g×100%=1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向13.6g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 如图所示。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10.6克(2)10%(3)17.9% 【解析】 试题分析: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NaCl 的质量为z。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2×36.5 2×58.5 44 x y z 4.4g 得x=10.6克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简单易懂)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主要用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式,然后进行计算,这样能够省去中间过程,快速而准确。 例一、 今有13g 锌,把它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以跟多少克纯度 为80℅的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 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几步计算:①根据13g 锌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②根据氢气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③根据氧气的质量求KClO 3的质量,这 种解法步骤多计算量大,费时费力,但如果用下述方法则极为简便。 解:设需纯度为80℅的KClO 3的质量为X 2KClO 3 2↑ 2H 2+O 2=====2H 2O Zn+H 2SO 4=ZnSO 4+H 2↑ 依上述方程式可得:2KCLO 3~3O 2~6H 2~6Zn 可知:KCLO 3 ~ 3Zn 122.5 3*65 80%x 13g 解得:x=10.2g 再来一题;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 2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纵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系数关系,你能推知:锌、氢气、氧化铁、铁之间的系数关系吗? 即3Zn ~3H 2~Fe 2O 3~2Fe 。 事实上3Zn ~Fe 2O 3就是本题的关系式,然后代入关系量即可求解。 解:设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x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3H 2 + Fe 2O 3 = 2Fe + 3H 2O 由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可推知参加反应的锌和被还原的氧化铁有如下关系: 3Zn ~ Fe 2O 3 3×65 160 195g×(1-10%) x 所以:3×65 : 160 = 195g×(1-10%) : x 解得: x = 144g 答: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144g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分步的反应方程式计算求出被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比较找关系式法与分步计算有何优点? 2 点燃

初中化学竞赛题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竞赛题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解题指导 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 B.50% C.52.8% D.82.5%

【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 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元素的质量为a Na → Ag △m 23 108 108-23=85 A 33.14g-16.14g=17g 23 a = 108 17 解得a=4.6g 所以Na% = 4.6 16.14 ×100% = 28.5% 【答案】A 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最新有机化学典型计算题资料讲解

有机化学典型计算题 1.取标准情况下CH4和过量的O2混合气体840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g,计算: (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原混合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 2.室温时,20ml某气态烃与过量氧气混合,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mL,将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mL.求该气态烃的分子式。 3.A是由 C H或C H O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取0.01molA在1.456L(标准状况)氧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0.54g ,再在通过浓硫酸后的气体中点燃Mg条(足量),生成总质量为 5.16g的黑白两种物质,且黑色生成物与白色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4,求A的分子式。 4.有机物A是烃的含氧有机物,在同温同压下,A蒸气的质量是同体积乙醇蒸气的2倍。 1.38gA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增加 3.06 g。若将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增加 1.08g。取4.6gA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 成1.68L氢气,A与Na2CO3溶液混合不反应,求A的结构简式。 5.由一种气态烷烃与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它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6,将1体积混合气与4体积氧气再混合,然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使之充分燃烧,若反应前后温度均保持在120℃,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反应前增加,则该混合气体可能由__________组成,若增加4%,则由__________气体组成。 6.某有机化合物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9,燃烧该有机物 2.9g,生成3.36L二氧化碳气体。 1.求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取0.58g该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金属 2.16g。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7. 0.2mol有机物和0.4mol 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 CO和H2O(g)。产物经过浓硫酸后,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0.8g;再通过灼热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了 3.2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碱石灰的质量增加17.5g。 (1)判断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2)若0.2mol该有机物恰好与9.2g金属钠完全反应,试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3)若0.2mol该有机物恰好与 4.6g金属钠完全反应,试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8.取有机物3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讲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1.8g,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10g沉淀。 1.求该有机物的最简式 2.取一定量该有机物,加热蒸发,测得该有机物的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15倍,试推测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9.某混合气体由烷烃、烯烃、炔烃中的两种气体组成。将1升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 成3升二氧化碳和 3.7升水蒸气(同状态下测得)。试判断混合气体的成分并求两类烃的体积

(推荐)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A.7:8 B.8:7 C.7:80 D.80:7 2.标准状况下,把4.48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3.36 L气体,则3.36L气体的质量是( ) A.4.8 g B.5.4 g C.6.0 g D.6.6 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包括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及思维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及思维拓展 训练参考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解题指导 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50% C.% D.% 【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元素的质量为a Na → Ag △m 23 108 108-23=85 A 33.14g-16.14g=17g

23 a = 108 17 解得a= 所以Na% = 4.6 16.14 ×100% = % 【答案】A 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 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Fe + H2SO4→ H2↑ + FeSO4△m 56 2 56-2=54 x a Mg + H2SO4→ H2↑ + FeSO4△m 24 2 24-2=22 y a 即:x=56 54 a y= 24 22 a x y = 56 54 24 22 a a = 77 81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 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

巧用燃烧规律法解有机化学计算题

点燃 点燃 点燃 巧用“燃烧规律法”解有机化学计算题 绝大部分有机物可以燃烧。在有机化学计算题中涉及燃烧的反应计算题最多,如何快速解决这方面问题,笔者对有机物燃烧的规律进行了一些探索,寻找出了解决燃烧问题的有机计算的有效方法,叫“燃烧规律法”。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有关燃烧的计算规律。 1从有机物完全燃烧的总反应式入手的计算规律 烃C x H y :C x H y +(x +y /4)O 2——→x CO 2+y /2 H 2O 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C x H y O z +(x +y /4-z /2)O 2——→x CO 2+y /2 H 2O 例1:25℃时某气态烃与O 2混合,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到原温度,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一半,再经NaOH 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该烃的分子式可能为 A .C 2H 4 B . C 2H 6 C .C 3H 6 D .C 3H 8 解析:此题涉及到有机物是烃(C x H y ),经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其中CO 2能被NaOH 溶液吸收,容器几乎成为真空,说明烃C x H y 与O 2均无剩余,恰好完全反应。先书写反应式,在列式计算: C x H y +(x +y /4)O 2——→x CO 2+y /2 H 2O 1 x +y /4 x 结合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 (公式中:P —压强,V —体积,n —物质的量,T —温度,R —气体常数) 据题意,同T 、V 下, ,而 (N —微粒数) 得出: 解得:x ==1+y /4 分析答案,A 、D 符合x ==1+y /4,所以答案为A 、D 。 2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的计算规律 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按照烃燃烧方程式知,取决于(x +y /4)的大小,在不写反应在此的情况下,x 可以直接比较。(x +y /4)越大,耗氧量越大;x 越大,生成CO 2越多;y 越大,生成H 2O 越多。反之,恰好相反。 如果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在不写反应式的情况下,则可采取转换形式的简单方法。若符合C x H y (CO 2)m (H 2O)n 形式,即几种有机物间差若干个CO 2或若干个H 2O 不影响耗氧量,则几种有机物的耗氧量是相同的。 例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取等物质的量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耗氧量不同的组是 A .乙烷(C 2H 6)和甲酸乙酯(C 3H 6O 2) B .乙炔( C 2H 2)和乙醛(C 2H 4O ) C .乙酸(C 2H 4O 2)和乙醇(C 2H 6O ) D .乙烯(C 2H 4)和乙醇(C 2H 6O ) 解析:本题中各组物质是取等物质的量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按照燃烧规律法采取转换形式: 选项A :C 2H 6和C 3H 6O 2—→转换成C 2H 6·CO 2,耗氧量相同; 选项B :C 2H 2和C 2H 4O —→转换成C 2H 2·H 2O ,耗氧量相同; 选项C :C 2H 4O 2和C 2H 6O —→不能转换成C x H y (CO 2)m (H 2O)n 形式,耗氧量不同; 选项D :C 2H 4和C 2H 6O —→转换成C 2H 4·H 2O ,耗氧量相同; 所以,答案为C 。 3等质量的有机物燃烧的计算规律 依据等质量C 、H 两种元素燃烧时耗氧量多少,H 燃烧后转换为H 2O (H 与O 质量比为1:8),C 转换成CO 2(C 与O 质量比为3:8),H 耗氧多。等质量的烃燃烧,采取化简的方法,将烃化简成CH x 的依据 2121n n P P =2121n n N N =122 41====++P P x y x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肖素娟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计算题,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一般情形下计算题的题目较长,所含信息较多,不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有不少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动手做题。其实化学计算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以下就高一化学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的小结,包括了关系式法、差值法、分析讨论法、平均值法、公式法。 1.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得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CO2↑ 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 )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 解得 n=3 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答案为(B) 2.差值法 差值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差值法解题方法:此法将“差值”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1、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方法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解题指导 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8.5% B.50% C.52.8% D.82.5% 【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 即NaCl → AgCl NaBr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元素的质量为a Na → Ag △m 23 108 108-23=85 A 33.14g-16.14g=17g 23 a = 108 17 解得a=4.6g 所以Na% = 4.6 16.14 ×100% = 28.5% 【答案】A 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 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Fe + H2SO4→ H2↑ + FeSO4△m 56 2 56-2=54 x a Mg + H2SO4→ H2↑ + FeSO4△m 24 2 24-2=22 y a 即:x=56 54 a y= 24 22 a x y = 56 54 24 22 a a = 77 81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是极限思维法的简称。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因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题或混合物组成判断题,采用极端假设(即假设全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可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题3:8.1g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g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 【思路点拨】该题若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而用极端分析法则可以事半功倍。 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假设8.1g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如下关系: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精编)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精编)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精编)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2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 B.钠 C.钾 D.铷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解得42.5>x>14.5 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是B、C。 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3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4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 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5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1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 中考[微博]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表达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文字表达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 (第二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Cd:112 Sn:119 Ba:137 Pb:207 Si:2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H2 = Fe+TiO2+H2O;②TiO2+2C+2Cl2=TiCl4+2CO;③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 B. 反应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 D. 反应②Cl2中的“Cl”得到电子 3.正常人胃液的pH在0.3~1.2之间。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MgCO3、NaHCO3、酒石酸钠等,这主要是由于 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B.酒石酸是营养品 C.Na2+、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D . 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生成CO2,服药后有喝汽水的感觉 4.下列制取物质的设计中,不可能 ...实现的是 5.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A. H2S2O7 B. H2S3O10 C. H2S2O8 D. H2S4O13 6.“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耗小 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7.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 4z y ) O2 →xCO2+2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

量决定于的x+ 4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 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 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完整版)初三化学专题: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解计算题一定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五宏观元素种类不变 不原子种类不变 变微观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定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1.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溶质质量 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公式二: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体积的有关换算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p) 公式三:溶液稀释的计算 m1×w1= m2×w2 m1、m 2——稀释前后溶液质量; w1、w2——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有关溶液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起来的综合题,

如将一种物质M加入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与其中一种物质A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混合物中的另一种物质B,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别为:(1)、溶质的质量=生成物B的质量+原混合物中B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物质M的质量+两种混合物(或固体,或溶液)的质量-沉淀(或气体、或杂质)的质量。 三、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 若有气体(或固体) 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 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1)气体密度(标准状况下)的计算式 (2)不纯物质中某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 某纯物质的质量(g)=不纯物质的质量(g)×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3)由纯物质的质量求不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 (4)某物质纯度的计算式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等疾病。某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_;(3)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_____片。 【答案】180 1:8 60% 15mg 12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化合物中某元 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4)=1:8。 (2)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9 180 ? ×100%=60%; 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5mg×60%=15mg; (3)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则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300mg÷25mg=12片。 点睛: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12345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72.291.9111.6131.3152.1

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常设置新颖、灵活的计算题,借以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 了提高解题速率,提高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计算 的基本技巧非常必要。现将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1.守恒法 例1 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 (Br)元素的质量分数。(Br---80)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 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38.4 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 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 w 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 NH4HCO3NH3↑+H2O↑+CO2↑ 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 106克×2=212克,故m NaHCO3=168克,m 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值法 例3 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 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 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 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 的质量为=0.25克。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 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 20。答案选A。 4.十字交叉法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4)老师专用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4) 1、某有机物A3.0g,完全燃烧后生成3.6g水和3.36L CO2(标况),已知该有机物的蒸气对 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有机物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将12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浓硫 酸,浓硫酸增重14.4g,再通过足量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g,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某气态烷烃和具有一个双键的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问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3,取标准状况下的此混合气体6.72L,通入足量的溴水中,溴水增重7g,则此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A.C2H4和C2H6 B.CH4和C3H6 C.C3H8和C2H4 D.CH4和C2H4 4、把1mol饱和一元醇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充分燃烧生成1.5mol CO2,另一份与金属钠充分作用,在标准状况下生成5.6L H2,该醇可能是() A.CH3CH2OH B.CH3CH2CH2OH C.CH3CH(OH)CH3 D.CH3OH 5、某气态烃10mL与50m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刚好耗尽反应物,生成水蒸气40mL,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各20mL(各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烃的分子式为 6、某有机物C x H y O z完全燃烧时需O2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x倍,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有机物分子中x、y、z的关系是() A.x=2y=z B.x=0.5y=z C.x=y=2z D.x=y=z 7、在一密闭容器中,120℃时通入a molC x H4(烃)和b mol O2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待反应完成后,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比为() A.(a+b):(2a+b) B.(a+b):(a+2b) C.1:1 D.不能确定 8、某烃的衍生物的分子式可写成(CH2)m(CO2)n(H2O)p,当它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与消耗的O2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1:1,则m:n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