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塑模具_参考文献

注塑模具_参考文献

注塑模具_参考文献
注塑模具_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赵蓓蓓. 初探塑料模具材料现状及发展方向[J]. 科技资讯, 2009, (34).

[2] 孙安垣, 闫烨, 杨超谈, 桂春.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前景[M].《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 2010, 11(2):83-87.

[3] 伍先明,王群. 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4] 朱光力, 万金保.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 杨明锦, 陆长征. 结构型与复合型导电塑料研究进展[J]. 塑料, 2005, 34(3); 15-18.

[6] 陈勇, 官建国, 谢洪泉. 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展[J]. 弹性体, 2008, 18(2).

[7] 彭竹琴. 塑料导电改性原理及应用[J]. 绝缘材料, 2004(06).

[8] 赵幸, 王立新. 复合型导电塑料的发展[J]. 塑料科技, 2002(2).

[9] 韩小雪, 季静.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FRP材料性能与发展[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2).

[10] 田水, 朱墩.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结构, 2000(03).

[11] 金秀莲. 浅谈注塑工艺的影响因素[J]. 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 2010, (2).

[12] 刘松年, 崔怡. 水辅助注塑工艺介绍[J]. 模具技术, 2009, ?(2).

[13] 马俊彪. 微发泡注塑成型设备的改造[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3).

[14] 几种新型注塑设备的简单介绍[J]. 中国液压机械网, 2009.

[15] 刘钵, 陈利民. 热塑性塑料注塑工艺参数优化设计[J]. 工程塑料应用, 2005,36(4): 8-11.

[16] 翁其金.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17] 许发樾. 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8] 申树义.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9] 盛晓敏, 邓朝晖主编. 先进制造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0] 唐志玉主编. 注塑模具设计师指南[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

[21] 华希俊, 张培耘. 模具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特点及发展概况[J]. 金属成形工艺,2001, 18(2): 3-5.

[22] 申开智. 塑料成型模具[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3] 李发致编着.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4] 林慧国, 火树鹏, 马绍弥. 模具材料应用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5] 陈再枝, 马党参. 塑料模具应用手册[M]. 北京: 化学工艺出版社,2005.

[26] 屈华昌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艺出版社,2004.

[27] 黄虹主编.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 曹宏深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29] 陈嘉真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0] 李秦蕊主编. 塑料模具设计[M].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1.

[31] 侯洪生, 董国耀. 机械工程图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2] 齐晓杰.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3] 刘英俊.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及“十二·五”展望[M]. 中国塑料, 2011, 3(3):1-6.

[34] 张臣.我国改性塑料的发展趋势及热点分析[M].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0, (1):34-38.

[35] 卫兵工作室. Moldflow注塑流动分析案例导航[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36] 党根茂. 模具设计与制造[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7] 田学军. 注塑过程分析及工艺参数设定[J]. 机械工程师, 2005, 8(58): 2- 10

[38] 黄虹.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M]. 上海: 学林工业出版社, 2002

[39] 刘昌祺.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10

[40] 孙凤琴. 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41] 廖念钊, 李硕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42] 冯炳尧.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3] 梅伶. 模具课程设计指导[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4] 任天娟. 中小型注塑模标准模架的选用[J]. 广西轻工业, 2009, 8(30): 5- 7

[45] 孙玲. 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6] 焦永和, 林宏.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47] 陈志刚.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8] 贾润礼, 程志远主编. 实用注射模设计手册[M]. 中国轻工业出版, 2000.

[49] 唐志玉. 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M]. 国防工业出版社, .

[50] 许鹤峰, 陈言秋主编. 注射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51] 朱家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52] 濮良贵. 机械设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3] 毛昕.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4] 宋玉恒. 塑料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 .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55] 王永平.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点评[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6] 洪慎章. 实用注塑模具结构图册[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57] 李德群, 肖祥芷. 模具CAD/CAE/CAM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 模具工业. 2005, 7

[58] 倪雪峰.. 基于Pro/E模具设计中拆模方法的研究与现实[J]. 模具工程, 2005, 21(3): 16-19.

[59] 张克惠. 塑料材料学[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5

[60] 翁其金. 塑料模具成型技术[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61]郑大中, 房金妹, 谭平宇.模具结构图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62]张正修. 模具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五金科技, 2005, 20(8): 30-35.

[63]丁闻. 实用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手册[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3.

[64] 赵素渊, 李爱军. 基于Solid Works注塑模具的塑件结构设计[J]. 煤矿机械, 2005, 36(4): 38-45

[65] 刘岩. 面向制造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J]. 高科技通讯,2002, 12(10) : 50-53.

[66] 罗宇玲, 曹辉, 刘好. 大型注塑模具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方法[J]. 茂名学院学报, 2006, 16(4): 25-30.

[67] 刘平平. 注塑模自动分模技术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9.

[68] 唐合存.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注塑模方案设计系统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69] 傅建军 . 模具制造工艺[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0] 刘航 . 模具制造技术[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71] 张荣清. 模具设计与制造[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2] 郭广思. 注塑成型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3] 邓明.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4] 张清辉 .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75] 王华山. 塑料注塑技术与实例[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76] :王兴天. 注塑技术与注塑机[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7] 李群. 模具CAD/CAE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 模具工业, 2005, 12(3): 27-30.

[78] 田学军. 注塑过程分析及工艺参数设定[J]. 机械工程师, 2005,16(2): 12-16.

[79] 潘振鹏. 塑料模具材料的研制与应用[J]. 金属热处理, 1999, 1.

[80] 徐慧民. 模具制造工艺学[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8

[81] Autodesk Co Ltd. Moldflow insight 2010 help System [G]. MA: Autodesk Co Ltd, 2009.

[82] Wynne H, Irene M.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mechanical products[J]. Computer-Aided Design, 1998, 3(7): 377-389.

[83] Dr M. S. Gadala, J. Wang. A practical procedure for mesh motion in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method[J]. 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1998, 14(3): 91-96.

[84] CHIN, KWAI-SANG and T. N. WONG, Knowledge-based evaluation for the

conceptual[J]. Computer-Aided Design, 2003, 6(7): 12-22.

[85] Li Pang, Kamath G M, Wereley N M, Dyna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Analysis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Behaviour[J]. SPIE Conference on Passive Damping and Isolation SPIE 1998, 7(2): 284-302.

[86] G. M. Kim, P. J. Cho, C. N .Chu. Cutting force prediction of sculptured surface ball-end milling using Z-ma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e, 2000, 3(2): 277- 291.

[87] MOK, C. K, K. S. CHIN and JOHN K. L. HO, An interactive knowledge-based CAD system for mould design in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1, 8(1): 27-38.

[88] Sang C H, Wong T N. Knowledge-based evaluation for the Conceptual design development of injection molding pans[J]. Engin. Appl. 1998, 9(5): 359-366. [89] C. L. LI, S. T. TAN, K. W. CHAN. A Qualitative and Heuristic Approach to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Mechanisms, Engng Applic. Artif. Intell. 9, 1996: 17-31.

注塑模具现状与发展

注塑模具CAD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注塑模具行业的概况及其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对于国内外注塑模具技术的发展历程好现状做了简单的论述,最后总结出模具的专业化、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注塑模具;CAD;发展 1引言 塑料制品在日常社会中得到广泛利用,模具技术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注塑模在质与量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我国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需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现代化管理以及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 2我国注塑模具工业概况 我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模具,但长期为行程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直到10世纪年代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发展模具工业给予了高复重视和支持,募集工业才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模具生产企业中,数字化设备比较齐全,模具CAD/CAE/CAM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采用高速加工的先进技术的企业也逐渐增多。模具标准间使用覆盖率级模具商品化率都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热流道技术在塑料模具行业中应用比例越来越高。 注塑模具在量和质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我国最大的注塑模具单套重量己超过50吨,最精密的注塑模具精度己达到2微米。制件精度很高的小模数齿轮模具及达到高光学要求的车灯模具等也已能生产,多腔塑料模具已能生产一模7800腔的塑封模,高速模具方面已能生产挤出速度达6m/min以上的高速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及主型材双腔共挤、双色共挤、软硬共挤、后共挤、再生料共挤出和低发泡钢塑共挤等各种模具。在CAD/CAM技术得到普及的同时,CAE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以CAD/CAM/CAE一体化得到发展,模具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工业快速发展,使得注塑模的发展迅猛。

注塑模具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 1、塑件制品分析 (1)明确设计要求 图1—1为塑件的二维工程图 图1—1 图1—1 该产品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有一定的配合精度要求。(2)明确产品的批量 该产品批量不大,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结构,浇口形式采用侧浇口, (3)计算产品的体积和质量 使用UG软件画出三维实体图,软件自动机算出所画图形的体

积。 通过计算得塑件的体积V塑=13.85cm3 塑件的质量M塑=ρV塑=1.04×13.85=14.4g 式中ρ---塑料的密度,g/cm3. 流道凝料的质量m2还是个未知数,可按塑件质量的0.6倍来估算。 浇注系统的质量M浇=ρV浇=8.6g 浇注系统的体积V浇=8.30cm3. 故V总= 2×V塑+V浇= 2×13.85cm3 +8.30cm3.= 36cm3 M总=2×M塑+M浇=2×14.4g+8.6g= 43g 2.注塑机的确定 选择注射机型号 XS—ZY—250 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螺杆直径:65mm 注射容量:250cm3 注射压力:1300MPa 锁模力:1800kN 最大注射面积:500cm3 模具厚度:最大350mm 最小250mm 模板行程:350mm 喷嘴:球半径 18mm 孔直径4m 定位孔直径:125mm 顶出:两侧孔径 40mm 两侧孔距 280mm 3.浇注系统的设计

(1)主流道形式 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从接触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未知的塑料流动通道,起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且有顺序的填充到型腔中,并在填充和凝固过程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各个部位,已获得组织机密、外形清晰地塑件。浇注系统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凝料系统。考虑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适应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尽量减少塑料熔体的热量和压力损失、避免熔料直冲细小型芯、便于修正和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便于减少塑料损失和减小模具尺寸等。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R 2= R 1+(1~2)㎜ D=d+(0.5~1)㎜.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R=20㎜, 取主流道小端直径D=Φ5㎜, 球面配合高度h=3-5mm 取h=4 mm 主流道长度 有标准模架结合该模具的结构,取L=85mm 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斜度为1°~3° d —喷嘴直径 1~5.00+=d d 40=d 5=d 2o =α R=10 (2)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在多型腔模具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起连接主浇道和浇口的作用。 分流道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塑件的体积,壁厚,形状的复杂程度,注射速度,分流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塑件外形不算太复杂,熔料填充比较容易,为了加工起见,选用截面形状为圆形分流道。由于型腔的布置关系,需要设置二级分流道。一级分流道直径R=5㎜.二级分流道R=3.5mm. 4 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由于塑件有侧方孔,模具采用侧向分型机构。 .4.1 确定抽芯距: 抽芯距一般应大于成型孔(或凸台)深度,塑件孔深为30㎜,另加

注塑模具中常见39大问题的实例讲解

注塑模具中常见39大问题的实例讲解 时间:2011-12-18 作者:模具联盟网点击: 3442 评论: 0 字体:T|T 刚开机时产品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产品缺胶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 刚开机时注塑机料管内的熔胶由于加热时间长,熔胶粘度低,流动性好,产品易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熔胶不断把热量带走,造成熔胶不足,粘度大,流动性差,使产品缺胶。 在生产一段时间后,逐渐提高料管温度来解决。 2.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缺胶,有时增大射胶压力和速度都无效,为什么?解决方法? 是因为生产中熔胶不断把热量带走,造成熔胶不足,胶粘度大,流动性差,使产品缺胶。 提高料管温度来解决。 3.产品椭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椭圆是由于入胶不均匀,造成产品四周压力不匀,使产品椭圆,采用三点入胶,使产品入胶均匀。 4.精密产品对模具的要求。 要求模具材料刚性好,弹变形小,热涨性系数小。 5.产品耐酸试验的目的 产品耐酸试验是为了检测产品内应力,和内应力着力点位置,以便消除产品内应力。 6.产品中金属镶件受力易开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中放镶件,在啤塑时由于热熔胶遇到冷镶件,会形成内应力,使产品强度下降,易开裂。 在生产时,对镶件进行预热处理。 7.模具排气点的合理性与选择方法。 模具排气点不合理,非但起不到排气效果,反而会造成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化,所以模具排气点要合理。 选择模具排气点,应在产品最后走满胶的地方和产品困气烧的地方开排气。 8.产品易脆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易脆裂是产品使用水口料和次料太多造成产品易脆裂,或是料在料管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胶料老化,使产品易脆裂。 增加新料的比例,减少水口料回收使用次数,一般不能超过三次,避免胶料在料管内长时间停留。9.加玻纤产品易出现泛纤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是由于熔胶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射胶压力不足,造成玻纤在胶内不能与塑胶很好的结合,使纤泛出。 加高熔胶温度,模具温度,增大射胶压力。 10.进料口温度对产品的影响。 进料口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机器回料不稳定,使加料量不稳定,而影响产品的尺寸和外观。 11.透明产品有白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透明产品有白点是因为产品内进入冷胶造成,或料内有灰尘造成的。 提高射嘴温度,加冷料井,原料注意保存,防止灰尘进入。 12.什么是注塑机的射出能力? 射出能力※※=射出压力(kg/cm2)×射出容积(cm3)/1000 13.什么是注塑机的射出马力? 射出马力PW(KW)=射出压力(kg/cm2)×射出率(cm3/sec)×9.8×100% 刚开机时产品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产品缺胶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刚开机时注塑机料管内的熔胶由于加热时间长,熔胶粘度低,流动性好,产品易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熔胶不断把热量带走,造成熔胶不足,粘度大,流动性差,使产品缺胶。 在生产一段时间后,逐渐提高料管温度来解决。 14.球面丝印后开裂问题. 由于产品表面存在应力,造成丝印后开裂.增加模具温度,减小应力;可用退火的方法消除应力.

高达玩具造型及其注塑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高达玩具造型及其注塑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注塑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1 国内外塑料行业发展现状浅析 塑料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并在加工为制品的某阶段可流动成型的材料。塑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以及优良的成型加工性能[1]。塑料工业是新兴的工业,塑料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材料,发展势头极其迅猛,跻身于

金属、纤维材料和硅酸盐三大材料之列,已经广泛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因此,塑料的加工和成型工艺越来越得到重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目前,塑料成型种类包括注射成型、压铸成型、吸塑成型、吹塑成型、发泡成型、挤压成型等,其中注射成型是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塑料都可以注射成型[2]。塑料制品行业是中国轻工业中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统计,2004 年中国塑料制品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0 万元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9473家[3]。 2 国内外塑料模具行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模具发展基本情况 我国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约占全国模具总产值 的三分之二以上,模具发展有力地支持着这两个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从1999年至2009年产值从250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率在%;进口从亿美元增至亿美元;出口从亿美元增至亿美元;进口:出口从:1跌至:1。表明了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趋势,模具进口金额的增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口比例逐年 加大,同时反映我国模具任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仍为世界上模具年进口量较大的 国家[4]。当前国内塑料模具市场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其中发展重点为工程塑料模具。随着中国汽车、家电、电子通讯以及各种建材的迅速发展,预计在未来模 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仍将逐步提高,且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模具。 2、2 发展趋势 随着我过模具行业的发展,简单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都没有困难,模具行业将 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 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能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使用模具

注塑模具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注塑模具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c92697461.html,2010年01月21日 14时35分00秒华南注塑浏览: 119次 注塑模具的结构形式和模具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塑件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和塑料制品生产实践中最常见,最常出现的一些模具故障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排除如下。 1.浇口脱料困难。在注塑过程中,浇口粘在浇口套内,不易脱出。开模时,制品出现裂纹损伤。此外,操作者必须用铜棒尖端从喷嘴处敲出,使之松动后方可脱模,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这种故障主要原因是浇口锥孔光洁度差,内孔圆周方向有刀痕。其次是材料太软,使用一段时间后锥孔小端变形或损伤,以及喷嘴球面弧度太小,致使浇口料在此处产生铆头。浇口套的锥孔较难加工,应尽量采用标准件,如需自行加工,也应自制或购买专用铰刀。锥孔需经过研磨至Ra0.4以上。此外,必须设置浇口拉料杆或者浇口顶出机构。 2.导柱损伤。导柱在模具中主要起导向作用,以保证型芯和型腔的成型面在任何情况下互不相碰,不能以导柱作为受力件或定位件用。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注射时动,定模将产生巨大的侧向偏移力:(1 ). 塑件壁厚要求不均匀时,料流通过厚壁处速率大,在此处产生较大的压力;(2). 塑件侧面不对称,如阶梯形分型面的模具相对的两侧面所受的反压力不相等。 3 . 大型模具,因各向充料速率不同,以及在装模时受模具自重的影响,产生动﹑定模偏移。在上述几种情况下,注射时侧向偏移力将加在导柱上,开模时导柱表面拉毛,损伤,严重时导柱弯曲或切断,甚至无法开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模具分型面上增设高强度的定位键四面各一个,最简便有效的是采用圆柱键。导柱孔与分模面的垂直度至关重要.在加工时是采用动,定模对准位置夹紧后,在镗床上一次镗完,这样可保证动,定模孔的同心度,并使垂直度误差最小。此外,导柱及导套的热处理硬度务必达到设计要求。 4.动模板弯曲。模具在注射时,模腔内熔融塑料产生巨大的反压力,一般在600 ~ 1000公斤/厘米2。模具制造者有时不重视此问题,往往改变原设计尺寸,或者把动模板用低强度钢板代替,在用顶杆顶料的模具中,由于两侧座跨距大,造成注射时模板下弯。故动模板必须选用优质钢材,要有足够厚度,切不可用A3等低强度钢板,在必要时,应在动模板下方设置支撑柱或支撑块,以减小模板厚度,提高承载能力。 5.顶杆弯曲,断裂或者漏料。自制的顶杆质量较好,就是加工成本太高,现在一般都用标准件,质量差。顶杆与孔的间隙如果太大,则出现漏料,但如果间隙太小,在注射时由于模温升高,顶杆膨胀而卡死。更危险的是,有时顶杆被顶出一般距离就顶不动而折断,结果在下一次合模时这段露出的顶杆不能复位而撞坏凹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顶杆重新修磨,在顶杆前端保留10 ~ 15毫米的配合段,中间部分磨小0.2毫米。所有顶杆在装配后,都必须严格检查起配合间隙,一般在0.05~0.08毫米内,要保证整个顶出机构能进退自如。 6.冷却不良或水道漏水。模具的冷却效果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冷却不良,制品收缩大,或收缩不均匀而出现翘面变形等缺陷。另一方面模整体或局部过热,使模具不能正常成型而停产,严重者使顶杆等活动件热胀卡死而损坏。

模具的发展及现状 论文综述

模具的发展及现状 0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金小龙 摘要:本文阐述了注塑模具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注塑模具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注塑模具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关键词:注塑模具模具发展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模具的起源 模具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在距今二百多万年前的石器时代,要说人类就已经知道制造模具,那有些不切实。因为那时的人类主要以生存为主,没时间和精力支思考生存以外的事。石器时代是一个以石制器械为主的时代,当然人们也使用木、竹、骨做器件从事生产活动。 早期的石器制作主要以打制为主。在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又加上了研磨的工序。这是一个巨大飞跃,它使打制的石器更尖锐、锋利、并具有一定的美感。考古发现,当时人类所使用的较简单的石制工具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球状器各镞形器等;复杂的有石斧、石刀、石矛、石铲、石锛、石凿、石镰和石磨等。进一步的挖掘表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使用了一定数量的石质装饰品。 在远古,一项更富有创意的技术是石头的钻孔技术。 一件成熟的石器,需要经过选料、切割、打制、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进行钻孔或雕刻这样一些艰难工序。就钻孔而言,没有一定的发明技巧是不可能的。在远古,由于没有金属工具人们只能使用木棒、竹棒或石制的钻头来从事这项艰难技艺。在制作过程中,在钻头上蘸上湿的沙子是一个重要工序。因为它会加大摩擦力,起到润滑作用,这样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石器时代,最富创意的发明应该是弓箭。不过这些与我们所说的模具没有直接线的关系。这里提到它,主要是想指出早期的人类不具备一定的制造能力,那要追溯模具的远古起源就没有意义。 石器时代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模具,一种制造意义上的模具,其原因,有些人认为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低下的缘故。这种解释有点模糊和笼统。根本的原因应该是那时和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有必要制造或使用模具,在人们的意识当中没有哪怕是最初的模具概念[1]。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它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一、开模方向和分型线 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脱模斜度 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产品壁厚 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 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 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六、孔 1、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一、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 塑胶件成型后,与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而不能满足下工序要求,这就是塑胶件缺陷,即常说的品质问题,要研究这些缺陷产生原因,并将其降至最低程度,总体来说,这些缺陷不外乎是由如下几方面造成:模具、原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人员。现将缺陷问题总结如下: 1、色差:注塑件颜色与该单标准色样用肉眼观看有差异,判为色差,在标准的光源下(D65)。 2、填充不足(缺胶):注塑件不饱满,出现气泡、空隙、缩孔等,与标准样板不符称为缺胶。 3、翘曲变形: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和扭曲现象,如有直边朝里,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有起伏,如产品脚不平等与原模具设计有差异称为变形,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 4、熔接痕(纹):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起所形成,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多表现为一直线,由深向浅发展,此现象对外观和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5、波纹: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表征现象,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称为波纹。 6、溢边(飞边、披锋):在注塑件四周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飞边)胶料,称为溢边。 7、银丝纹: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开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在塑件未完全充满的地方,流体前端较粗糙,称为银丝纹(银纹)。 8、色泽不均(混色):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有深浅和不同色相,称为混色。

9、光泽不良(暗色):注塑件表面为灰暗无光或光泽不均匀称为暗色或光泽不良。 10、脱模不良(脱模变形):与翘曲变形相似,注塑件成型后不能顺利的从模具中脱出,有变形、拉裂、拉伤等、称为脱模不良。 11、裂纹及破裂:塑胶件表面出现空隙的裂纹和由此形成的破损现象。 12、糊斑(烧焦):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许多暗黑色的条纹或黑点,称为糊斑或烧焦。 13、尺寸不符: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不能保持原来预定的尺寸精度称为尺寸不符。 14、气泡及暗泡:注塑件内部有孔隙,气泡是制品成型后内部形成体积较小或成串孔隙的缺陷,暗泡是塑胶内部产生的真空孔洞。 15、表面混蚀:注塑件表面呈现无光、泛白、浊雾状外观称为混蚀。 16、凹陷:注塑件表面不平整、光滑、向内产生浅坑或陷窝。 17、冷料(冷胶):注塑件表面由冷胶形成的色泽、性能与本体均不同的塑料。 18、顶白/顶高:注塑件表面有明显发白或高出原平面。 19、白点:注塑件内有白色的粒点,粒点又叫“鱼眼”,多反映在透明制品上。 20、强度不够(脆裂):注塑件的强度比预期强度低,使塑胶件不能承受预定的负裁 二、常见品质(缺陷)问题产生原因 1、色差: ①原材料方面因素:包括色粉更换、塑胶材料牌号更改,定型剂更换。 ②原材料品种不同:如PP料与ABS料或PC料要求同一种色,但因材料品种不同而有轻微色差,但允许有一限度范围。 ③设备工艺原因:A、温度;B、压力;C熔胶时间等工艺因素影响。 ④环境因素:料筒未清干净,烘料斗有灰尘,模具有油污等。

国内外模具现状

1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 80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3%,1999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245亿,至2000年我国模具总产值预计为260-270亿元,其中塑料模约占30%左右。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6.5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如天津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和烟台北极星I.K模具有限公司制造的多腔VCD和DVD齿轮模具,所生产的这类齿轮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轴度、跳动等要求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还采用最新的齿轮设计软件,纠正了由于成型收缩造成的齿形误差,达到了标准渐开线齿形要求。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0.0 2~0.05mm,表面粗糙度Ra0.2μ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10~30万次,淬火钢模达50~1000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设计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等厂家成功地在29~34英寸电视机外壳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运用气辅技术,一些厂家还使用了C-MOLD气辅软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为用户提供气辅成型设备及技术。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有的厂采用率达20%以上,一般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10%,与国外的50~80%相比,差距较大。?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 T echnology公司的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国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亚Mo 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软件等等。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塑料模CAD/CAM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AXA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HSC5.0系统及CAE软件等,这些软件具有适应国内模具的具体情况、能在微机上应用且价格较低等特点,为进一步普及模具CAD/CAM 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国内已较广泛地采用一些新的塑料模具钢,如:P20、3Cr2Mo、PMS、SMⅠ、SM Ⅱ等,对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但总体使用量仍较少。塑料模标准模架、标准推杆和弹簧等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并且出现了一些国产的商品化的热流道系统元件。但目前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一般在30%以下,和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已达到70%-80%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和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包括: 1、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比例。 2、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

注塑件结构设计要点

注塑件结构设计要点 吕文果 塑料是四大工程材料(钢铁、木材、水泥和塑料)之一,它是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成份,在一定条件下可塑制成一定形状且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塑料总体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种,区分两种塑料的规则一般是在一定温度加热一段时间或加入硬化剂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而硬化,发生化学反应而硬化的叫热固性塑料,反之则叫热塑性塑料。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行业。但是塑料与其它材料相比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有的性能,这些性能决定它的一些特有的使用场合、加工方法、生产工艺等。一般来说塑料的成型方法有以下几种:注射成型、挤压成型、压铸成型、发泡、吹塑、真空吸塑、中空成型、机加工等。 由于塑料的种类及性能、使用场合、成型工艺等条件的影响,对塑料件的结构设计也就自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要求及方法。由于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最终的形态不同,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好多要求也就不一样,涉及的范围相当之大。下面我们就针对注射成型的热塑性塑料件的结构设计从胶模斜度、塑件的壁厚、加强筋、支承柱、孔、公差等方面作一些初略的讨论。 一、 壁厚 合理确定塑件的壁厚是非常重要的,其它的形体和尺寸如加强筋和圆角等都是以壁厚为参照的。塑料产品的壁厚主要决定于塑料的使用要求,即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

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选用的塑胶材料、重量、电气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装配等各项要求而定。如果壁厚不均匀,会使塑料熔体的充模速度和冷却收缩不均匀,由此会引起凹陷、真空泡、翘曲、甚至开裂。壁厚均匀是塑料件设计的一大原则。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在1~6mm范围。最常用的为2~3mm。大型件也有超过6mm的。表1是一些热塑性塑料壁厚的推荐值。在取较小壁厚时,要考虑制品在使用和装配时的强度和刚度。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还延长生产周期。尽量使塑件各处的壁厚均匀,否则会引起收缩不均匀使塑件产生变形和气泡、凹陷的工艺问题。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慢,因而产生缩痕。更甚者导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如下图1: 图1 其实大部份厚胶的设计可使用加强筋来改变总壁厚。除了可节省物料来节省生产成本外,还可以节省冷却时间,冷却时间大概与壁成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拉伸侧冲孔复合模及 自动送料装置与塑料 模设计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模具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0年3月15日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部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扩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 现代模具设计的内容是: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7]。 (1)AD/CAE/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 CAD/CAE/CAM 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 产方式。 (2)设备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作用 现代模具制造尽可能地用机械加工取代人工加工。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 (3)代模具制造中的检测手段 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这种精密零件测量系统简称C M M ,即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是数控加工中心的一种变形。它的测量精度可达0.25 μ m。 (4)成型制造(RPM)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快速成型制造(RPM)技术是美国首先推出的。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是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根据零件CAD 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模型)制造。RPM技术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被公认为是继NC技术

注塑中常见30大问题

注塑中常见30大问题 刚开机时产品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产品缺胶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 刚开机时注塑机料管内的熔胶由于加热时间长,熔胶粘度低,流动性好,产品易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熔胶不断把热量带走,造成熔胶不足,粘度大,流动性差,使产品缺胶。 在生产一段时间后,逐渐提高料管温度来解决。 2.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缺胶,有时增大射胶压力和速度都无效,为什么?解决方法? 是因为生产中熔胶不断把热量带走,造成熔胶不足,胶粘度大,流动性差,使产品缺胶。 提高料管温度来解决。 3.产品椭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椭圆是由于入胶不均匀,造成产品四周压力不匀,使产品椭圆,采用三点入胶,使产品入胶均匀。 4.精密产品对模具的要求。 模具材料刚性好,弹变形小,热涨性系数小。 5.产品耐酸试验的目的 产品耐酸试验是为了检测产品内应力,和内应力着力点位置,以便消除产品内应力。 6.产品中金属镶件受力易开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中放镶件,在啤塑时由于热熔胶遇到冷镶件,会形成内应力,使产品强度下降,易开裂。 在生产时,对镶件进行预热处理。 7.模具排气点的合理性与选择方法。 模具排气点不合理,非但起不到排气效果,反而会造成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化,所以模具排气点要合理。 选择模具排气点,应在产品最后走满胶的地方和产品困气烧的地方开排气。 8.产品易脆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易脆裂是产品使用水口料和次料太多造成产品易脆裂,或是料在料管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胶料老化,使产品易脆裂。 增加新料的比例,减少水口料回收使用次数,一般不能超过三次,避免胶料在料管内长时间停留。 9.加玻纤产品易出现泛纤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是由于熔胶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射胶压力不足,造成玻纤在胶内不能与塑胶很好的结合,使纤泛出。 加高熔胶温度,模具温度,增大射胶压力。 10.进料口温度对产品的影响。 进料口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机器回料不稳定,使加料量不稳定,而影响产品的尺寸和外观。 11.透明产品有白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透明产品有白点是因为产品内进入冷胶造成,或料内有灰尘造成的。 提高射嘴温度,加冷料井,原料注意保存,防止灰尘进入。

注塑模具_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赵蓓蓓. 初探塑料模具材料现状及发展方向[J]. 科技资讯, 2009, (34). [2] 孙安垣, 闫烨, 杨超谈, 桂春.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前景[M].《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 2010, 11(2):83-87. [3] 伍先明,王群. 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4] 朱光力, 万金保.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 杨明锦, 陆长征. 结构型与复合型导电塑料研究进展[J]. 塑料, 2005, 34(3); 15-18. [6] 陈勇, 官建国, 谢洪泉. 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展[J]. 弹性体, 2008, 18(2). [7] 彭竹琴. 塑料导电改性原理及应用[J]. 绝缘材料, 2004(06). [8] 赵幸, 王立新. 复合型导电塑料的发展[J]. 塑料科技, 2002(2). [9] 韩小雪, 季静.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FRP材料性能与发展[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2). [10] 田水, 朱墩.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结构, 2000(03). [11] 金秀莲. 浅谈注塑工艺的影响因素[J]. 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 2010, (2). [12] 刘松年, 崔怡. 水辅助注塑工艺介绍[J]. 模具技术, 2009, (2). [13] 马俊彪. 微发泡注塑成型设备的改造[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3). [14] 几种新型注塑设备的简单介绍[J]. 中国液压机械网, 2009. [15] 刘钵, 陈利民. 热塑性塑料注塑工艺参数优化设计[J]. 工程塑料应用, 2005,36(4): 8-11. [16] 翁其金.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17] 许发樾. 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8] 申树义.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9] 盛晓敏, 邓朝晖主编. 先进制造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0] 唐志玉主编. 注塑模具设计师指南[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 [21] 华希俊, 张培耘. 模具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特点及发展概况[J]. 金属成形工艺,2001, 18(2): 3-5.

吐血奉献,多年的注塑模具设计经验总结,绝对转载

今天闲着没事来论坛看看,听说这个论坛比较不错。看完几个帖子后,我实在是坐不住了,我闲暇的时候也曾经浏览过很多关于模具结构的论坛。但看来看去,总是那些东西。很少有人能把真正设计模具的要点指出来。 我是从事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曾经设计过家电,汽车,电子产品类的模具。设计水平不见得很高,只是干过的活比较多比较杂而已。今天刚好闲着没事,跟大家共同讨论下关于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问题。 首先我们拿到了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包括拔模,厚度等模塑型问题。当然这些对于一个刚刚从事模具结构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才是比较适合模具设计用的产品,这些没关系,只是自己日常积累的一个过程。当你分析完产品的拔模,壁厚,以及在出模方向有倒扣的地方后,你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模具分型面的走向,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 有人说,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NO。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一些关于影响模具结构的项目是一定要确认好的。具体内容如下:1,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还有注塑机能伸进模具内的深度,甚至模架的大小,闭合高度等等。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用油缸抽芯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因为客户那里只有电动注塑机,而且没另外加中子,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2,客户注塑机的码模方式,一般常用的是压板码模,螺丝码模,液压码模,磁力码模等等。这个确认好了,你才知道你设计模具时,到底需不需要设计码模螺丝过孔或者码模槽。3,刚才我们分析后的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PP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1.5%,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 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一定要牢记,做模具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常看到一些人以做了一套多么多么复杂的结构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那是非常得无知。因为很多产品工程师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经验问题,设计了一些不太合理的结构,如果作为下游工序,不能帮他们指正的话,他们可能永远都觉得那样设计是没问题的。那我们产品工程师的进步就会非常的缓慢。 4,模具水路外接参数,油路外接参数,电路外接参数,气路外接参数。只有在设计之前了解了客户这些要求之后,你才能有预见性的设计水路油路气路,别到时辛辛苦苦设计好了模具,后来发现客户需要在模具内部串联油路,那时你再改动,估计会累个半死,因为你水路,顶杆,螺钉什么的都好不容易排好了位。像这四路的设计顺序一般是先保证油路,因为油路要分布平衡,特指需要油缸顶出的模具结构,如果油路不平衡的话,油缸顶出的动作就会有先后,容易顶出不平衡。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分油器,但那样就更复杂了.其次是水路,因为水路要保证冷却效果,分布不均会影响产品质量及模具寿命。最后才是气路跟电路。在模具上的放置顺序是,最靠近TOP方向的是电路,然后是水路,

注塑模具常见问题分析

注塑模具常见问题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注塑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变色焦化出现黑点的原因分析 造成注塑制品变色焦化出现黑点的主要原因是塑料或添加的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等在料筒内过热分解,或在料筒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分解、焦化,再随同熔料注入型腔形成。分析如下: 1.机台方面: (1)由于加热控制系统失控,导致料筒过热造成分解变黑。 (2)由于螺杆或料筒的缺陷使熔料卡入而囤积,经受长时间固定加热造成分解。应检查过胶头套件是否磨损或里面是否有金属异物。 (3)某些塑料如ABS在料筒内受到高热而交联焦化,在几乎维持原来颗粒形状情形下,难以熔融,被螺杆压破碎后夹带进入制件。 2.模具方面: (1)模具排气不顺,易烧焦,或浇注系统的尺寸过小,剪切过于厉害造成焦化。(2)模内有不适当的油类润滑剂、脱模剂。 3.塑料方面: 塑料挥发物过多,湿度过大,杂质过多,再生料过多,受污染。 4.加工方面: (1)压力过大,速度过高,背压过大,转速过快都会使料温分解。 (2)应定期清洁料筒,清除比塑料耐性还差的添加剂。 出现分层剥离的原因分析 造成注塑制品出现分层剥离原因及排除方法: 1.料温太低、模具温度太低,造成内应力与熔接缝的出现。

2.注射速度太低,应适当减慢速度。 3.背压太低。 4.原料内混入异料杂质,应筛除异料或换用新料。 肿胀和鼓泡的原因分析 有些塑料制件在成型脱模后,很快在金属嵌件的背面或在特别厚的部位出现肿胀或鼓泡。这是因为未完全冷却硬化的塑料在内压的作用下释放气体膨胀造成。 解决措施: 1.有效的冷却。降低模温,延长开模时间,降低料的干燥与加工温度。 2.降低充模速度,减少成形周期,减少流动阻力。 3.提高保压压力和时间。 4.改善制件壁面太厚或厚薄变化大的状况。 透明缺陷的原因分析 熔斑、银纹、裂纹聚苯乙烯、有机玻璃的透明制件,有时候透过光线可以看到一些闪闪发光的细丝般的银纹。这些银纹又称烁斑或裂纹。这是由于拉应力的垂直方向产生了应力,使聚合物分子在流动方向取向,使得取向部分与未取向部分折射率不同,光线透过两者界面时发生折射产生银纹。 解决方法: (1)消除气体及其它杂质的干扰,对塑料充分干燥。 (2)降低料温,分段调节料筒温度,适当提高模温。 (3)增加注射压力,降低注射速度。 (4)增加或减少预塑背压压力,减少螺杆转速。

注塑件试模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注塑件试模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http: 2009年02月14日13:52生意社02月14日讯 收縮痕 一、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通常与表面痕有关,而且是塑料从模具表面收缩脱离形成的。 二、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熔融温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2).模腔内塑料不足。 (3).冷却阶段时接触塑料的面过热。 (4).流道不合理、浇口截面过小。 (5).模温是否与塑料特性相适应。 (6).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强进古过高,过厚,明显厚薄不一). (7).冷却效果不好,产品脱模后继续收缩。 三、补救方法 (1).调整射料缸温度。 (2).调整螺杆速度以获得正确的螺杆表面速度。 (3).增加注塑量。 (4).保证使用正确的垫料;增加螺杆向前时间;增加注塑压力;增加注塑速度。 (5).检查止流阀是否安装正确,因为非正常运行会引致压力流失。

(6).降低模具表面温度。 (7).矫正流道避免压力损失过大;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大截面尺寸。 (8).根据所用塑料的特性及产品结构适当控制模温。 (9).在允许的情况下改善产品结构。 (10).设法让产品有足够的冷却。 包封 一、注塑件缺陷的特征 可以容易地在透明注塑件的“空气阱”内见到但也可出现在不透明的塑料中, 这与厚度有关,而且常因塑料收缩离开注塑件中心而引起。 二、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1).模具未充分填充。 (2).止流阀的不正常运行。 (3).塑料未彻底干燥。 (4).预塑或注射速度过快。 (5).某些特殊材料应用特殊的设备生产。 三、补救方法 (1).增加射料量。 (2).增加注塑压力。 (3).增加螺杆向前时间。 (4).降低熔融温度。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塑料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 系别:数控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制:三年 姓名:童胜明 学号: 指导教师:葛婧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日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现在,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塑料模具的发展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用品轻量化及美感和手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塑料制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关键词:塑料磨具;现状;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 (1) 1.1 CAD/CAM/CAE技术的应用 (1) 1.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1) 1.3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 (1) 1.4 热流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1) 1.5 精密、复杂、大型模具的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 1.6 模具寿命不断提高 (2) 1.7 模具效率不断提高 (2) 1.8 采用模具先进加工技术及设备 (2) 第二章我国塑料模具现状 (3) 2.1 新型材料塑料简介 (3) 2.2 我国塑料模具现状 (3) 2.3我国塑料模具的差距 (5) 2.3.1 塑料模具产品水平 (5) 2.3.2工艺装备水平 (6) 2.3.3 开发能力及经济效益等方面 (6) 2.3.4 管理及其他方面 (6) 2.3.5 产需矛盾 (6) 第三章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趋势 (7) 3.1 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将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 (7) 3.2 快速原型制造(RPM)及相关技术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7) 3.3 高速铣削加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7) 3.4 模具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将在逆向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8) 3.5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将得到发展 (8) 3.6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形等工艺将进一步发展 (8) 总结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