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建筑型制: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某一类型建筑物在平面、空间布局、材料、结构方式及造型艺术处理上的英武格局。建筑型制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有定型性和稳定性。

2.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早期的国王陵墓,其形式源于对当时国王长方形平台式住宅的模仿。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地上部分是用砖或石砌成的长方形台状,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通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3.牌楼门(Pylon) :埃及庙宇的大门,是一堵厚重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楣梁,刻有双翼的太阳,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可通置门楣。

门的两侧紧贴墙向处插长予及旗杆等装饰物,墙面阴刻象形文字及图画。

4.方尖碑(Obelisk):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5.柱式(Order):长时期希腊建筑艺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石头的梁柱结构的柱子、额枋和檐部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世纪,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做法,即各部分之间以及柱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套做法被后来的罗马人称为柱式。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特点,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经维尼奥拉的总结而程式化。

6.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并进行适当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以取得秩序和美,并最早在理论上予以阐述,而称为希波丹姆模式。

希波丹姆也被后人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较小。典型城市是希波丹姆设计的米利都城。这种模式对后世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7.希腊叠柱式:希腊化时期的市场或广场上出现了许多两层高的敞廊,下层用比较粗壮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爱奥尼克柱式,上层的柱子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层的柱式都具备完整的柱子、额枋和檐部三部分。这种做法称为希腊柱式,受其影响产生了罗马叠柱式。

8.肋架拱:最早出现于4世纪的罗马,在券拱结构中一系列发券之间架设石板,区分拱顶的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自重,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承重墙,同时可以节省模板。这种技术后来在中世纪得以大量运用。

9.券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与券拱结构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用柱式装饰券拱的做法。即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都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突出于墙面约3/4柱径。这种结构图称券柱式。10.连续券:罗马建筑中柱式与拱券相结合,柱子起承重作用,券代替柱子上面的梁,券脚直接落在柱子上,或在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多重复连续使用,产生轻巧、活泼的构图,称为连续券。

11.罗马叠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的同多层建筑的矛盾,在希腊的基础上,底层塔斯干柱式或罗马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有四层则用科林斯壁柱。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全部是券柱式的叠柱式。

12.巨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同多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有些建筑采用尺度巨大的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称为巨柱式。这种做法对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影响很

大。

13.凯旋门(Triumphal Arch):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处战争的胜利而建。

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14.巴西利卡(Basilica):古罗马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

中间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常有夹层。其形制对中世纪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典型实例如图拉真巴西利卡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15.《建筑十书》:罗马帝国初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总结当时的建筑经验,在公元前1世纪末写成一本著作。内容包括希腊、伊特里亚和罗马早期建筑创作的经验,从一般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到城市选址、选择建筑地段、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和机械等。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并且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一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16.希腊十字式:集中式教堂形制的典型平面形式,在拜占廷建筑中成熟,主要在拜占廷教堂和东欧东正教堂建筑中应用。依靠拱技术开成的中央穹顶和四边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架。其内部空间的中心在中央穹顶下。

17.抹角拱(Squinch):也称内角拱。为解决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的问题,用横放的喇叭形拱在四角把方形变成8边形,再在上面砌穹顶。其最早实例出现在印度、波斯等地。

缺点是不能覆盖较大蹁的穹顶。

18.帆拱(Pindintive/Pendentive):拜占廷建筑为解决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问题,采用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即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在切口之上在砌穹顶或加鼓座。而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又称为三角拱。19.集束柱(Clustered:Pier):亦称集柱墩,或簇柱墩。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中,支撑中厅和侧廊拱顶骨架券的柱子集合在一起,断面为方、圆及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叠。

这种柱子称为集束柱。

20.飞扶壁(Flying Buttress):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利用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起脚处向外伸出的半券形构件(称为飞券),将墙体所受到的拱顶侧推力传递到离墙体一定距离的墩柱上,使中厅的墙体所承受的荷载大大减少。这种飞券和与之相连的墩柱称为飞扶壁。

21.拉丁十字式:中世纪基督教堂典型平面形制。在长方形巴西利卡平面的基础上,入口在西向的短边,信徒在中厅和侧廊,东端是半圆形的圣坛,圣坛前是祭坛,在祭坛左右建横向的巴西利卡,高度与宽度与正厅相等。信徒所在的正厅比横向的侧厅和圣坛要长得多,这种平面形式称为拉丁十字式。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具有耶稣十字架受难的象征意义。

22.透视门:在罗马风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券形门洞在平面上呈外八字形,采用逐层向内凹入的带状装饰(罗马风时期经常是几何性图案,哥特时期往往是一串串的圣徒像)使学生而且厚重的砖石墙上的门洞不致显得笨重,这种门洞称为透视门。23.穆达迦风格(Mudajar style):10世纪后,在西班牙的主教堂中,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形成了特殊的风格,称为穆达迦风格。主要特点是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和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24.垂直式哥特:15世纪后英国的哥特建筑,以垂直线为主要特征,在建筑内部集束表面、窗棂等部位都是垂直线条,拱顶的肋交织成装饰的网状,呈现出晚期哥特片面追求形式、违反结构理性的趋向。

25.辉煌式哥特:15世纪后法国的哥特建筑,垂直线条被各种装饰物缓和,内部和外部的装饰过多,破坏了早期哥特建筑所具有的结构与形式的和谐,呈现出晚期哥特片面追求形式、违反结构理性的趋向。

26.屏风式立面:15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豪华府邸大多是临街建造的四合院,三层,平面趋向紧凑、整齐没有轴线,内院四周不分主次。外形上只突出一个临街的矩形正装门面,上下左右斩截干净,窗子排列整齐,冠戴檐口挑出深远,同整个立面的高度大致成柱式的比例。由于追求立面形式,同内部房间不协调,得名为屏风式立面。典型实例如美狄厅府邸。

27.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ve):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在设计维晋察巴西利卡时为克服开间与柱式比例不符的矛盾,成功地创造的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是:在母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券,券脚落在两棵小柱子上,上面架额枋,小额枋之上再开一个圆洞。这样把一个开间变成了三个小开间。实部与虚部均衡,方与圆对比丰富。整体以方为主,开间中以圆券为主。不柱子在进深方向成双,与大柱子均衡。由于构图比例匀称、细部丰富、条理性强,同时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来从者甚多。28.西班牙大台阶:位于意大利罗马城,东面(上面)是三位一体教堂,西面(下面)是西班牙广场,平面呈花瓶形,布局时分时合,巧妙地把两个不同标高轴线不一的广场统一起来,成为平面展开的城市景观中富于动感的竖向变化,表现出巴洛克灵活自由的设计手法。山顶教堂的钟塔和方尖碑则构成这一竖向构图的视觉终点。建筑师是斯帕奇,建造时间1723—1726年。

29.手法主义(Mannerism):也称为矫饰主义,指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古典建筑精神的复兴逐渐蜕化为对古典建筑样式的兴趣,并表现为三个趋向:其一,把古典样式规范化,以多种样式的公约数来寻求少数几种形式;其十,丰富和扩大古典样式形态;其三,有意地否定古典样式的形态和规则,通过自由造型,寻求新遁形倾向。30.巴洛克建筑:17世纪由罗马教廷中的耶稣会所倡导的建筑风格,最初的目的是在教堂中制造神秘的气氛的同时标榜教迁的富有,常用的手法有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形成动态建筑;利用透视术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体积感强;建筑部件断折、不完整,形成不稳定形象,如断折或双层檐部与山花;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室内应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和虚幻的气氛。31.洛可可风格:18世纪上半叶法国路易十五王朝时期兴趣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装饰题材排斥建筑母题,常用蚌壳、卷涡、水草及其它等曲线花纹,局部点缀人物。色彩常为白色、金色、粉色、嫩绿、淡黄等娇艳的颜色。门窗的上槛、镜子和框边线脚的上下沿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线和直角,而用多变的曲线、卷涡以及水草、璎珞等图案。室内喜用闪烁光泽的镜子、吊灯、帐幔和陈设。由于路易十五的偏爱,又名路易十五式。32.Villa d’Este:建于16世纪下半叶,以其园林景观著称于世,是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的典型代表。位于Tivoli的很陡的山坡上,园林根据地形分为几个台地,最有特色的是其变化丰富的水景设计,园内布置各种喷泉,体现巴洛克园林的特色。园内大量采用乔木绿化,有精美的植物培置,点缀巴洛克式小建筑,呈几何型布局。该园对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3.孟莎式屋顶:由法国建筑师孟莎在设计的建筑中经常采用而得名。是一种方底两折式屋顶,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是17世纪法国独特的屋顶形式。

34.都铎风格:16世纪上半叶英国都铎王朝的建筑风格混合了中世纪和欧洲大陆文艺复兴的手法,得名为都铎风格。主要特点是:建筑轮廓线丰富,体形凹凸起伏;装饰多用四圆心的尖券,窗口多用方额;多用红砖建造,灰缝很厚;用灰白色石头做腰线、券

脚、窗台的装饰;室内用深色木材做墙护板,大厅用锤式屋架。

35.银匠式: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主要在世俗建筑中,伊斯兰阿拉伯建筑装饰手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班牙建筑独特的装饰风格。主要特点是大面积素朴墙面与繁密轻巧的装饰细部对比。早期称哥特银匠式,代表实例贝壳府邸;

后期称伊萨培拉银匠式,典型实例是阿尔卡拉·德·海纳瑞大学。

36.帕拉第奥主义(Palladianism):18世纪上半叶和中叶,英国庄园府邸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帕拉第奥唯理主义建筑思想,遵守帕拉第奥的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平同追求对称,称为帕拉第奥主义。典型府邸是坎德莱斯顿府邸,典型公共建筑是牛津累得克里夫图书馆。

37.萃堵坡(Stupa):印度佛教建筑物的一种,是用来埋藏佛陀或圣徒骸骨的半球形砖石砌体建筑物,脱胎于狗皮膏药北方古代竹编抹泥的近半球形住宅。形体单纯,构图完整,尺度很大,具有很强的纪念性。

38.数寄屋:草庵风的茶室盛行之后,日本出现了一种田舍风格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寄屋木材常常涂成黝黑色,障壁上画水墨画。

39.鸟居:日本崇奉各种神灵的建筑物称为神社。在神社圣地的大道上或木栅上,往往有一种牌楼式的门,称为鸟居。形式是:一对立柱,上面架一根横梁,两端挑出;横梁下有一根枋子,两端插入柱身,也有在外侧伸出的,构件关系明确,比例和谐。40.枯山水:从14 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日本写意园林兴盛。最纯净的形态是“枯山水”。用写意的办法在面积不大的小院子中,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植物以蕨类和青苔为主,植少量自然而优美的矮树,以保持适当尺度。最典型的枯山水是京都龙安寺方丈南庭和大仙院方丈北、东庭。

二.简答题

1.古埃及建筑的特点。

(1)建筑材料与结构:古埃及缺少良好木材,房屋多以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土块建造,采用梁、柱和承重墙相结合的结构,神庙和陵墓用石材建造,古埃及人石材加工水平很高,形体准确,严丝合缝,石构件最大重达数十吨,长达数十米。

(2)建筑与环境结合:建筑处理因地制宜,结合环境,下埃及沙漠边缘地区,建造形体简单的庞大金字塔,气吞山河;上埃及峡谷地带建造石窟墓,以岩峭壁与墓的外部浑成一体,壁立苍穹。

(3)建筑布局:作对称纵深序列,神庙最前为一梯形石造的牌梯门,门前有一两对法老圆雕坐像和方尖碑,再前长达1km的两行密排的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夹峙的大道,门内依次为回廊内院、桂厅和层层神殿。石窟墓于悬崖前由密排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引向由坡道路而上的平台,平台前壁镶有柱廊,再后者是廊院、柱厅,最后是凿在岩石内的圣堂。

(4)建筑与雕刻结合:广泛采用与建筑结合的浮雕、圆雕和壁画,题材是战争史迹、法老生活和神话。盛产的纸草、莲花、棕榈和鹰、狮等动物以及象形文字均为装饰母题,并创造了以纸莎草花、莲花等为母题的束茎式、盛放式柱头的柱子式样。

2.简述埃及纪念性建筑型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埃及纪念性建筑包括陵墓建筑和神庙建筑。宗教信仰是纪念性建筑的思想基础。埃及宗教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来世,相信死后的永生、千年之后的复活,过着比生前更美好的生活。陵墓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保存尸体,凭借特殊的气候和传统的技术,得以制成木乃伊;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给死者建造坟墓,或者在生前就建造坟墓。

陵墓建筑型制的不断演变,其动力之一就是更好地保护尸体不被阍。早期陵墓玛斯塔巴,以后来台阶形金字塔、折线金字塔、以及方锥型金字塔陵墓,地面以越来越高,地下结构越来越复杂,盗墓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安全系数相对就越来越高,到后来迁都上游山谷后出现

的祭祀和陵墓分离的崖墓型制,对尸体的保护就更相对可靠。

环境的是埃及陵墓从金字塔演变到崖墓的主要原因。古王国时期,埃及定都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带的孟菲斯。广漠的三角洲地带,金字塔这样形式简单、构图稳定、体重巨大、符合人们山岳崇拜的建筑形象与自然环境十分协调。而当中王国时期迁都尼罗河上游盆地第比斯后,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狭长盆地两侧的峭壁这样环境使金字塔的形象不再有典型的纪念性,只是作为一种惯性,还在曼特赫普墓中保留了金字塔的形象,但已经退化为配角的地位;到哈特什帕苏墓就彻底淘汰了金字塔。

埃及社会变化引起的对国王神性崇拜的不断加强、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技术的进步以及防范盗墓人的目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陵墓保存尸体功能与祭祀功能的分离,促进了作为祭祀专用的神庙型制的不断演化。

包含陵墓和神庙在内的纪念性建筑演化的基本趋势是:纪念性不断增强并逐渐演化为神秘性;从注重室外形象逐渐演化为注重内部空间;建筑群体的空间序列不断加强,原因正在于以上的分析中。

3.简述雅典卫城在建筑布局上的特点。

雅典卫城坐落在雅典城内的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周围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平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为130米,建筑物就分布在这平台上,山势险要,只有西面一个出入口。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它的北面是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山门在西端,山门南面是小小的胜利神庙。

(1)卫城建筑顺应地势,灵活布局,考虑流行路线,透视构图,同时兼顾山下仰望及置身其中时的感觉。为了照顾山下的观瞻。建筑物大体沿周边布置;为了照顾山上的观瞻,建筑物不机械地平等或对称,而是利用地形,考虑透视效果,把最好的角度朝向人们。

(2)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卫城建筑群按照人们前进行列的全过程来设计布局,从远眺到近观,从全貌到局部,步步深入,层层动人。卫城建筑群的最重要的建筑物是帕提高农神庙。为了突出这一重要建筑,建筑师设计了几个步步深入的景观序列:山门、雅典娜铜像,辅之以各种陪衬的,最高处是体量最大、处理最精美的帕提农神庙,给人以主次分明、条理井然、灵活而不混乱的印象。

(3)采用对比的手法,但又不失统一。高达8.6米的实墙面与虚的山门形成对比;雅典娜铜像的竖起构图与背景横向的柱廊及建筑轮廓的对比;大体量端庄的帕提农与小体量活泼的伊瑞克神庙的对比;爱奥尼克柱式与多立克柱式的对比等等。

4.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1)重要建筑类型:圣地建筑群,卫城,神庙;竞技场、旅舍、会堂、敞廊等世谷公共建筑,希腊化时期,市场成为城市的中心。

(2)结构与材料:梁柱结构体系,质地细腻优良的石材为建筑材料。

(3)总平面布置考虑行进中的观赏和多角度的观看,即考虑透视构图;庙宇平面以围廊式为主,另外还有前廊端柱式、前后廊柱式、前廊列柱式、前后廊列柱式以及华丽的列柱围廊式、双排列柱围廊式等型制。

(4)立面:石结构的庙宇由木结构演变而来,立面构图保留了木构件的权衡关系和以陶片保护木构的装饰痕迹。并逐渐形成了柱式,包括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5)空间:室内是单一空间的封闭空间,中间以围廊空间为过渡,室外建筑空间自由;在希腊化时期逐渐出现梯形广场。空间尺度宜人。

5.希腊柱式的特点。

古希腊逐渐形成权衡、样式稳定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象征男性美,细长比1:5.5—5.75,开间净空1.2—1.5柱径,檐部为

柱高的1/3,柱头圆盘形,无柱础,柱身有明显的和卷杀,柱身凹槽相交成棱角(20个),台基是三层简朴的台阶,装饰线脚偶用方线脚,装饰雕刻是强调体积的高浮雕。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象征女性美;细长比1:9—10,开间净空2柱经左右,檐部在柱高的1/4以下,柱头作涡卷状,有复杂的富有弹性的柱础,柱身无明显收分卷杀,柱身凹槽间有一小段弧面(24个),台基是直立的壁画,装饰线脚使用复合曲面,串着雕饰(如盾剑饰),装饰雕刻是强调线条的浅浮雕,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忍冬草叶片组成,如同一个花篮外,其他同爱奥尼柱式。

6.帕提农神庙中运用了哪些视差矫正手法?

(1)将水平线部分如楣线(Architrave)等处的中央部分略为提高,使之成为微拱的弧形。希腊庙宇多数建于空旷的环境中,背景只有天幕相衬,楣梁式结构的水平线条,在三角形山墙的重压之下,本身虽为真正的水平直线却使人发生线条的中央部分略向下弯曲而两端向上翘起的错觉。所以希腊建筑师特别将建筑的水平线条,使中部微微向上凸起,以纠正视觉上的错误。帕提农神庙的盖盘的中央部分升高二又八分之三英寸。

(2)建筑中的垂直线条修改为略向倾斜。建筑物两端的柱子倾斜角度较大,越靠近炽央柱子倾斜度越小。若将各柱的中轴延长则可以集中于一点。帕提农神庙的角柱内倾十又八分之三英寸;如将其前廊各柱的中轴延长,则相交于一点,这点与地面的距离是一英里半。(3)加大角柱直径,希腊庙宇中间为正殿,四周用柱廊围绕,因为中间的柱子后面是房屋,背景较暗而柱身较亮,四角的柱子后面的背景是天空,背景较亮而柱身较暗。色彩暗淡的物体常给人精细的感觉,若柱子粗细一样则易生较瘦的感觉。帕提农神庙角柱底径加大一又二分之一英寸,又能建筑物中光线充足的部位雕刻或线脚手工精细,在光线暗淡的部位使用粗放的线脚。

(4)柱子使用收分法(Method of Entasis):平行的二直线常因其两旁有凸曲线或凹曲线的影响,而使人产生此二平行线的中央部分呈现变宽或变窄的错觉。于是用收分法矮正视差,柱身自下而上不用直线收缩而用收分法曲线收缩,使柱子给人以美丽而稳固的感觉。

(5)字体做上大下小的校正。在垂直方向的字,仰面观看时因距离不同的关系会觉得上面的字较小而下面的字较大,因此将字体由下而上逐渐放大来校正。

7.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1)重要建筑类型:除希腊出现的神庙以及剧场、市场等世俗公共建筑外,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如建筑规模庞大的斗兽场、空间变化丰富的浴场、工程浩大的输水道等。

(2)材料与结构:采用天然火山灰捣制的混凝土代替石块,大大促进了拱券结构的发展。拱券和穹顶达到了可观的跨度。拱券结构由筒形拱创造的交叉拱、十字拱所形成的拱顶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的局限,获得了宏敞开阔、流转贯通的内部空间,穹顶结构尚未突破封闭的承重墙。

(3)立面构图:柱式控制立面构图,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发展成为罗马五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与希腊三种柱式并称为古典柱式。同时还创造了与拱券结构相协调的券柱式、与多层建筑相协调的叠柱式和巨柱式构图。(4)总平面与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逐渐追求轴线对称,开合变化以及纵横双轴;平面趋向复杂组合。

(5)建筑空间:外部强调开合变化和空间序列;内部适应不同功能需要,创造出多种复合空间。因为建筑的纪念性需求逐渐增强,开始追求大尺度的建筑空间。

(6)建筑理论成果:维持鲁威所写的《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8.图拉真广场的建筑空间特点。

公元109-113年在奥古都广场旁边建造的图拉真广场,是罗马最宏大的广场。

图拉真广场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进门是120×90米的广场,两侧敞廊中央各有一个直

径45米的半圆厅,形成广场的横轴线,它使得这个宽阔的广场在横向也有层次,免于单调。在纵横轴线的交点上立着图拉真的骑马青铜像。铜像的位置由于两轴线相交而限定,位置极为重要。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巴西利卡,巴西利卡之后是一个24×16米的小院子,中央立着一根总高达35.27米的纪功柱。穿过这个小院子又是一个围廊式的大院子,但这个院子相对而言也相当局促,正面便是立在高高的台座上的八柱围廊式图拉真本人的庙宇,是广场中最重要的建筑物。

广场的型制参照了叙利亚等东方传统君主国家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重纵深布局、室内外空间交替,纵横、大小、开合、明暗交替,建筑和雕刻交替。一系列的交替使人的空间体验于变化中越来越丰富,最后达到高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纪功柱的设计。一方面,经过了前面几个开合交替的空间之后,尤其是从图拉真的巴西利卡出来后,经过水平向的空间限定之后,突然进入这一狭小空间中,矗立高大无比的大柱子,通过对比达到的空间体验变化极为丰富;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夸大柱子的高直感觉,浮雕带从下向上渐次变窄,从1.25—0.89米不等;第三,院子的两侧都是图书馆,从其屋顶上可以观看上级部的浮雕。

9.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

(1)人本主义的建筑观(区别于中世纪):建筑尺度宜人;建筑合乎人体比例。

(2)讲求比例的美学观(区别于东方):追求几何和数的和谐。

(3)柱式控制立面构图(区别于中世纪和东方)

(4)空间透视构图与轴线图相结合(区别于单纯的轴线构图)

(5)建筑与广场结合(区别与建筑与街道结合)

(6)建筑与雕刻结合(区别与建筑与绘画结合)

10.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建筑观念上的差异。

(1)建筑本体观:雕刻品/空间

(2)建筑价值观:神庙/纪念性与世俗性并重

(3)建筑审美观:希腊艺术形式的完美/罗马的大尺度

(4)建筑空间观:内外,透视/轴线,对称

(5)建筑环境观:希腊的顺应自然/罗马的改造自然

(6)建筑技术观:艺术甚于技术/艺术与技术并重

11.拜占廷建筑的特点

(1)结构:通过帆拱技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个独立支柱上,解决了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渡问题。

(2)材料:砖砌在厚的灰浆层上,墙也用罗马混凝土。拱顶或穹顶有时用空陶罐以减轻自重。

(3)平面:希腊十字式集中平面。从9世纪起,成为拜占廷教堂最普遍的形制。

(4)外观:不用柱式、柱廊,只有厚墙和不大的窗户。后期穹顶饱满放在鼓座之上,统帅整体成为中心,形成垂直轴线,完成集中式构图。

(5)内部空间:多个穹隆覆盖的空间集合在一起,形成宽阔、多变的空间。通过使用帆拱,并加鼓座,使中央穹隆高耸,丰富内部空间。

(6)装饰:豪华富丽的室内装饰——(地面)大理石,(穹顶和墙面)壁画和彩色下班镶嵌12.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建筑艺术成就。

(1)结构体系——教堂正中是直径32.6米,高15米的穹顶,有40个肋,通过帆拱架在4个7.6米宽的石墩上。

(2)内部空间——延展的、复合空间(空间多层次,明确的向心性,中央的统帅地位),窗子增加了空间的神秘性;楼层的小尺度柱列扩大空间的高度。

(3)色彩效果——(墩子和墙面)彩色大理石帖面,(柱子)深绿、深红,(柱头)白色大理石,(穹顶、拱顶)金色、兰色底玻璃马赛克,(地在)马赛克

13.罗马风建筑的特点。

(1)总平面与平面;教堂平面多为拉丁十字式,长轴东西向,西端为主要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后来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祈祷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在纵横两个中厅的交叉点上方的屋顶上常有采光塔。

(2)结构:采用半圆形肋骨拱顶。常见的有四分肋骨拱顶、六分肋骨拱顶,并形成室内的束柱、室外的扶壁。

(3)外观:教堂正面通常有一对钟塔,有的在后部、正厅和横厅的阴角也有塔,加上采光塔、扶壁等,形成起伏活泼的轮廓。门窗洞口采用半圆形券。由于墙厚,洞口很深,洞口向外成外八字形,排上层层装饰线脚,线脚上刻几何纹样、植物形象以及圣者形象。墙头、檐下和腰线部位常用浮雕式的连续的空券装饰。

14.哥特建筑的特点。

(1)平面:多为拉丁十字西利卡式,有的有两个横厅(英国),有的中厅、侧廊高度接近,成广厅式。

(2)结构;采用两圆心尖券肋架拱顶,有四分、六分、星星、扇形等式样。尖券肋架拱可使不同拱跨的拱顶等高,并减少侧推力。室内的集束柱和室外的飞扶壁也是结构特征。(课本总结3条:骨架券、飞扶壁、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3)立面:一对钟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形成垂直的三部分三个门洞的上方和山墙的墙头有两道横向饰带,雕有连续的空券或圣者像把三部分连接起来,两饰带当中是圆形的玫瑰窗。门窗洞口全部采用尖券。门洞多采用透视门。窗上有石制花窗棂,镶嵌有圣经故事内容的彩色玻璃窗。

(4)内部:暴露结构,集束柱形成向上的动势。彩色玻璃窗形成神秘的气氛。雕像强化内部的宗教氛围。

(5)世俗建筑同哥特式教堂风格一致。(功能与平面形式的一致,结构的暴露,构图的活泼等)

15.哥特教堂的建筑特点。[答案同16题之(1-5)]

16.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

(1)人文主义: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体尺度,人体是美的典范;

(2)审美观:美是和谐和完整,美有数的规律,最美是人体比例;

(3)立面柱式构图:纵横分段,比例匀称,柱式控制,突出中央;

(4)空间透视构图:梯形广场、台阶;视距与视高关系;

(5)建筑与广场结合:建筑是广场的界面,建筑与广场互为图底;

(6)建筑与雕刻结合:点缀气氛,活跃构图,突出主题。

17.分析威尼斯圣马克广场的建筑艺术成就。

(1)空间组合: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复合式广场,大广场和靠海的小广场以钟塔为过渡,同时圣马克教堂稍向前突出,起引导作用。大广场和后面的小广场的过渡则用一对狮子,和几步台阶。靠海的大广场则用两根柱子与海面分隔,同时也不妨碍人的视线。

(2)设计手法:封闭性的梯形广场,透视构图效果,突出主题,增加广场的纵深感。(3)结合环境:与海景结合,并在海对面岛上有对景(圣乔治教堂);底层均以外廊式构图形成文脉连续,钟塔与圣乔治教堂钟塔呼应。

(4)艺术处理:构图有节奏,有主题,钟塔与柱廊对比,统一又变化。小品点缀,活泼气氛。

(5)比例尺度:既适应功能的需要,以考虑广场与人的尺度,建筑群的组合关系,建筑高

度与广场大小的关系。(大广场1.28公顷,城市19万人;大广场深度175米,宽侧90米,窄侧56米,长宽比约2:1;钟塔高90米,距西入口140米,塔高与视距1:1.4)

18.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

(2)意大利和法国文化的不同

A.意大利:古典文化底蕴浓厚,城市商业社会;

B.法国:宗教文化气氛强烈,君主统治国家;

(3)传播过程

A.文化碰撞,民质共存

初期;哥特建筑特点和文艺复兴风格在同一建筑中并存,呈现出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平面上哥特式碉楼、寨堡与文艺复兴对称、完整交织;立面造型表现在哥特式屋顶和文艺复兴式的横向水平线条以及半圆拱券的运用。典型实例:尚堡府邸;李杜府邸;封丹·亨利府邸;B.文化交融,尽取所需

中期(早期的古典主义)颂扬君主,表达纪念越来越重要。意大利影响进一步加强,柱式严谨。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成熟(明晰、精确、逻辑;尊贵、雅洁)——建筑中注重理性、讲究节制、结构清晰、脉络严谨

意大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严谨的柱式上,券柱式已开始衰落(因其不理性)。

实例:维康府邸;麦松府邸

C.文化事例,形成特点

盛期:古典主义走向成熟

吸收意大利文艺复兴中适合法国社会需要的成分。

Ⅰ、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排斥个人风格,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遵守古罗马的古典规范。

Ⅱ、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强调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配称。常用穹顶统帅建筑,使之成为全局的中心,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性的横三段和竖三段的构图手法。

Ⅲ、强调建筑的美在于局部和整体间以及局部之间的正确的比例关系,把比例尊为建筑造型中决定性的因素。

Ⅳ、在造型上追求端庄、宏伟;室内则极尽豪华。室内空间效果和装饰手法表现为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实例:卢佛尔宫东立面、恩瓦立德教堂、凡尔赛宫、南锡广场、协和广场

19.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分期与特点。

(1)早期:佛罗伦萨分期:早期(行会共和制),有中世纪特点;后期美狄奇家族统治,贵族文化——向盛期过渡15世纪特点;

Ⅰ、采用柱式,但不一定严谨;Ⅱ、立面比例匀称,尺度宜人;Ⅲ、强调沿街立面

建筑实例:

Ⅰ、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院、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

Ⅱ、美狄奇府邸(1430,弥开罗卓)P124

Ⅲ、文特拉米尼府邸(1481,彼得龙巴多)P134;圣马克学校(1485)P134

(2)盛期:罗马,强调体积和光影,严谨柱式控制内外构图、背景

Ⅰ、新大陆的开拓和新航线的发现,意大利城市衰落

Ⅱ、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领土的战争

Ⅲ、教廷从法国回到罗马,学者云集,成为文化中心

建筑特点:Ⅰ、柱式更广泛更严格Ⅱ、轴线构图,集中式构图,建筑追求雄伟、纪念性

建筑实例:

Ⅰ、坦比哀多(伯拉孟特,1502)P126;梵蒂冈宫改建(1585)

Ⅱ、法尔尼斯府邸(小桑加洛,1520)P127

Ⅲ、圣马克图书馆(珊索维诺,1536)P135

(4)晚期:威尼斯

建筑特点:Ⅰ、手法主义(Ⅰ)过分强调柱式(Ⅱ)突破柱式束缚

Ⅱ、强调透视Ⅲ、平面设计成熟

建筑实例:Ⅰ、维晋察的巴西利卡(帕拉第奥)P136

Ⅱ、圆厅别墅(帕拉第奥)P138

Ⅲ、奥林匹克剧场(帕拉第奥)P138

Ⅳ、尤利亚三世别墅(维尼奥拉)P139

Ⅴ、麦西米府邸

20.分析从古希腊到法国古典主义西方建筑空间的演变。

建筑空间——既包括内部空间也包括外部空间,建筑空间由于人的行动成为四度空间——有时间因素。

古希腊建筑空间内部简单,封闭;外部空间考虑透视构图;空间符合人体尺度。

古罗马建筑空间:内部是静态的围合空间;外部空间强调轴线和空间序列;建筑空间尺度宏大。

初期基督教建筑空间:内部空间以人的动线构成方向性,空间尺度尚没有过到过分夸大的程度。

拜占庭建筑空间:向外扩展的复合空间,空间节奏急促,空间开始带有神秘性

罗马风建筑空间:内部空间出现了以肋架拱间为单位的空间单元,并呈现格律性空间变化;空间中强调诱导人们在建筑内部行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比初期基督教单单表明方向性的形式要远为复杂。

哥特建筑空间:相比罗马风建筑,哥特建筑空间形式的连续性更强。更重要的是,哥特建筑将空间向度上的表现力构成对比效果的构思——这是在建筑历史上首次孕育了一种与人体尺度明显对照的空间效果,这种效果引发观者产生不平衡感谢,产生矛盾冲突的冲动和激情,而不是宁静深思的气氛,在哥特建筑以前,西方建筑直至罗马风时期,其空间向度保持两种形式即向度的相对平衡或一种向度在所有其它向度中占主导地位。在哥特建筑中,垂直的和纵深的方向同时存在于无声却又尖锐对立中,人眼受到两种主题、两种空间类型的吸引。欧洲哥特教堂的发展史、民族的和地区的不同学派之间的区别以至个别建筑物个性上的上部特征,都主要看这个向度对比有何差别——最主要的是剖面的长方形和平面的长方形的相互关系;而人与这两个长方形的相互关系则是次要的。

文艺复兴建筑空间:

15世纪伯罗乃列斯基带来的主要是一种数学的观念,这是从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的格律学发展而来的;是为反对哥特式空间尺度的不一致、空间的无限性和分散性,为反对罗马风空间的偶然性而寻求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章法的产物。

16世纪(文艺复兴盛期):从空间主题来看,前一世纪的集中式构图是一种完整的从任何角度看都易于辨认的空间形象,并且其比例具有节奏上的均衡性,16世纪这种对称空间的基本主题则以多种多样的变体而达到辉煌的境地,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揭开了16世纪的序幕;完全的集中式、对建筑物个部分之间的比例给予高度重视、追求建筑实体的立体造型效果。

如果说哥特建筑形式追求连续和无限的空间,能够在视野前方远处消失,那么早期文艺复兴与其说注重于围成空间,倒不如说是注重赋予空间以一种理性的、有格律的秩序,使这个空间成为确定和便于度量的。到了16世纪,同样的空间形式探索又带有律动感的特色,

又回复到内部和外部的空间对立中去,墙体厚重坚实,装饰要素富有厚实的雕塑感。因此,16世纪建筑的特点与其说是表现了空间概念的更新,倒不如说是表现了新的体积感,表现了体量上表态的规整均衡感。一列15世纪的拱廊,即使有构图上的数规律来连续为整体,也还能通过受力关系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持续激动效果,而一列16世纪的拱廊则以一种沉重静止的均衡效果屹立着。

15世纪和16世纪风格的不同中,可以用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和圣彼得教堂的穹顶的对比来说明。在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哥特式无限空间的理想以穹顶上显著的长肋条与肋间中空部分的对比表现出来;而文艺复兴式的可被度量的空间概念则是通过穹顶明确区分为八瓣来表现的,它遵循一种简单的基本法则,即通过沟通和联结各部分成为统一整体。在圣者彼得教堂中,肋条数目加倍了,肋间不再是中空的了,肋条与空格结合成一种雄浑有雕塑感的体量。别墅的构思也一样,16世纪的建筑师突出贡献的是府邸的单一体积和沉重感,或者采取实面比空面占优势的形式。

巴洛克建筑空间:巴洛克时期是空间解放的时期,是对规则、传统、基本几何关系和稳定感的一次反叛,是从对称形式、从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对立中的一闪解脱。巴洛克建筑空间做突出贡献的特点是其所特有的动感和空间渗透感。

巴洛克空间特有的动感与哥特建筑动感完全不同,后者产生于两种方向性的对比效果,并利用了建筑结构体系表面线条的变化构成透视的两度空间效果。巴洛克的动感则相反,它继承了十六世纪造型和体积设计的经验。哥特建筑的线条引导视线沿着一个表面转移,这就使墙体不显得厚实。在巴洛克建筑上整片墙壁呈波状起伏弯曲,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概念,巴洛克的动感不是已经形成的空间所表现的,而是一个形成空间的过程,它表现了在活动中空间、体积与装饰要素。

就空间而论,巴洛克的动感根本没有明确而有节奏地划分为各种几何形状的空间形式。相互对比的空间并排,且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相互渗透,使每个空间形式丧失了确定的外观。要根据圣卡罗教堂的平面来想象其外形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垂直方向上,十六世纪建筑师总是保持建筑物与穹顶明确区分,成为两个相对分开的体积。而巴洛克建筑师则把整个空间当作一个单位,椭圆形的穹顶与下面的空间事例为单一的连贯统一体,其墙体结构也做了有连续性的造型处理,把空间形式的相互渗透性加以强调以至表现得淋漓尽致。

21.分析西方古代建筑结构技术的演变。

希腊——梁柱结构体系

罗马——券拱结构、穹顶结构与梁柱结构结合,出现肋架拱,交叉拱顶;古罗马建筑在结构技术上留下两大遗产;集中式的穹顶结构和长方形的券拱结构。前被拜占庭建筑所继承,后者被初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以至哥特建筑所继承。

拜占庭——帆拱技术解决在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的问题;使集中式的平面构图同时在垂直方向具有了方向感,具有了纪念性和神秘性。

罗马风建筑——通过集束柱和十字拱解决长方形平面上覆盖拱顶摆脱承重墙;但半圆形拱由于拱高和跨度上的一致性而使内部柱子粗细交替。

哥特建筑——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肋架拱、飞扶壁,使哥特建筑结构达到古代建筑的颠峰22.泰姬玛哈尔陵的建筑艺术成就。(P295)

(1)建筑群总体布局完美

(2)陵墓形象肃穆明朗优美

(3)构图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4)建筑细部精美

1. 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2. 玛斯塔吧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3. 古埃及常见的柱子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4. 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5. 阿蒙神庙(太阳神庙)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6.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1)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2)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7. 山岳台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8. 撒艮王宫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9. 伊什达城门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用彩色琉璃饰面。

10. 帕塞玻里斯王宫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11. 公元前3世纪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12.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13. 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

14. 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

15. 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16.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17. 希腊二柱式

1)多立克(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城帮)

2)爱奥尼(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帮)

3)晚期出现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忍冬草(毛茛草)叶片组成外,其他部分同爱奥尼,一般不列入古希腊主要柱式。

18. 雅典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19. 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多立克柱式的典范。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大理石砌筑,铜门镀金,山墙尖饰金。围廊内圣堂墙桓外侧的檐壁是爱奥尼式的,浮雕是爱奥尼式的,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山墙风格被认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

20. 伊瑞克先神庙东面门廊——爱奥尼柱式。南面——女像柱廊。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21. 奖杯亭早期克林新柱式的代表。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

22. 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在希

23. 拱券结构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24. 罗马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组成;柱子由柱头、柱身、柱础组成。

罗马塔司干柱子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7

罗马多克立柱子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8

罗马爱奥尼柱子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1:9

25. 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是直接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柱式略有不同,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一个是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比古希腊多立克柱式显得要修长些,另一个就是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比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多了柱础。

26. 罗马建筑的成就

建筑材料除砖石木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

解决了拱券结构同柱式的盾,创造了券柱式——支承拱券的墙用柱式装饰。

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发展了叠柱式——每层不同的柱式。

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构图形式——一个柱式贯穿二至三层。

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空间利用穹窿,筒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

27. 罗马时期的著名建筑

罗马城:万神庙、斗兽场、马采鲁斯剧场。

其他地方:第度斯凯旋门(单拱门)、塞维鲁斯凯旋门(三拱门)、君士坦丁凯旋门(三拱门);卡拉卡浴场,图拉真广场(东方对称式)。

比较:雄师凯旋们(单拱门)——18世纪巴黎。

28. 罗马万神庙(潘泰翁)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底部墙厚6.2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集古罗马穹顶与古希腊门式廊大全。门廊正面八棵科克林新柱子。

29. 罗马大斗兽场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下部三层采用了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向上依次为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

30. 古罗马城市广场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公建、庙宇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广场,代表性广场为罗马的罗曼奴姆广场。帝国时期的广场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

31. 图拉真广场帝国时期罗马城最宏大的广场,歌颂皇帝、崇拜皇帝、纪念其功绩的纪念性广场。

32.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征大型公建风格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图和谐统一。

33. 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34. 拜占廷建筑教堂平面格局大致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装饰:马赛克、粉画、石雕。

拜占廷建筑的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

拜占庭建筑特点:平面中央是圆穹窿顶的集中式平面与十字平面,空间以穹窿顶为主要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面装饰朴实。

35. 帆拱拜占庭建筑为解决圆形穹顶与方形平面之间的过渡而创造的结构方式.

36. 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建筑最辉煌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37. 圣马可教堂(威尼斯)希腊十字式教堂。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

38. 圣保罗教堂(罗马)早期基督教建筑,拉丁十字平面。

39. 罗马风(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建筑艺术承袭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其特点是创造了飞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把高塔组织到建筑构图中。多见于修道院、教堂。

主要代表: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40. 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的成就是采用了骨架券系统。哥特教堂两侧都有大的玻璃窗,上有彩色图案,这种做法是为了圣经的图解。

41. 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心圆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

42.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使用独立的飞券抵住四角的侧推力、全部使用二心圆的尖券和尖拱、采用束柱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以尖拱、尖形肋、拱顶、坡度很大的屋面,飞扶壁、束柱、彩色玻璃花窗、墙面、钟塔等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所有建筑局部和细节的顶部都是尖顶,造成外部向上的动势;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通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腾感。

43.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钟塔高157米,大厅长144米,总宽45米,高43.5米,前后一共建了600多年),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显得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中世纪带有古典建筑因素的哥特式)、威尼斯总督府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丹迦风格。44.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大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发出的感慨,同样,歌德在面对斯特拉斯堡主教堂时也说出了他的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哥特式建筑的艺术价值。

45. 威尼斯总督宫下面两层白色云石尖券敞廊,顶层采用的是白色云石+玫瑰色云石,立面极富创造性。受伊斯兰建筑的影响。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中世纪世俗性建筑的代表。黄金府邸模仿他的立面,第三层也做了券廊。

46.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1.以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点,广义指直到18世纪末,近400年文艺复兴。狭义指到17世纪初结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来传至欧洲其他国家地区形成各具特点的文艺复兴建筑。

2.建筑的三个时期

1)早期(15世纪),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建筑实例: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美狄奇—吕

卡尔第府邸。巴齐礼拜堂。

2)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为中心。实例:坦比哀多。法尔尼斯府邸。劳伦齐阿纳图书馆。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3)晚期(16世纪下半叶),以维晋察为中心。建筑实例:维晋察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尤利亚三世别墅。麦西米府邸。

4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提倡复兴古罗马建筑风格,扬弃哥特式风格。古典柱式再度成为构图主题。追求理性的稳定感,用半圆券,厚实墙,圆穹窿,水平向的厚墙,与哥特式的尖券、尖塔、束柱、飞扶壁、小尖塔相对抗。建筑轮廓整齐、统一和有条理性。48. 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的标志。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伯鲁乃列斯基。

49. 圣彼得大教堂(罗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后经多人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历时120年建成。教堂的修建过程反应了进步力量与发动宗教力量的斗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

50. 美狄奇—吕卡尔第府邸早期文艺复兴府邸的典型作品。建筑师是米开罗佐。

51. 巴齐礼拜堂早期文艺复兴教堂的典型作品。伯鲁乃列斯基。内部与外部都由柱式控制,力求轻快典雅。

52. 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型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53. 法尔尼斯府邸小桑迦罗设计。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形式。

54.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室内采用外立面处理手法,是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米开朗基罗设计。

55. 文特拉米尼府邸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立面轻快开朗,比例和谐,细部精致。龙巴都设计。

56. 圣马可图书馆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型简洁明快。珊索维诺设计。

57.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创造的是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

58. 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依纵横两轴线对称布置,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形体统一完整。平面为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六棵爱粤尼柱。文艺复兴晚期代表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59. 奥林匹克剧场帕拉第奥设计,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0. 尤利亚三世别墅维尼奥拉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纵轴线上组织空间并力求开敞,富有变化,是建筑布局上的进步。

61. 麦西米府邸帕鲁齐的杰作,把建筑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62. 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63. 罗马的市政广场。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64.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主广场由圣马可教堂、旧新市政大厦围合,次广场东西两侧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

65.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出现手法主义的两种表现:①教条式地模仿过去大师的创作手法,

为柱式制定繁琐而死板的规则;②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装饰构件,致力于追求光影变化,不安定的体形和意外的起伏转折。

66. 《论建筑》阿尔伯蒂 1845年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67. 《建筑四书》帕拉第奥《建筑五柱式规范》维尼奥拉 1652

68. 巴洛克建筑 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以天主教堂为代表。它形式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奢侈的欲望,包含着矛盾的倾向,敢于破旧立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基本法则的一面,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过消极的作用。

69. 巴洛克风格特征:(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线,使其相互渗透。(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70. 巴洛克教堂建筑实例: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罗马圣卡罗教堂(波罗米尼)。

71. 巴洛克城市广场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由梯形和椭圆形组合而成,伯尼尼设计)。波波罗广场(封丹纳设计)。纳沃那广场(波罗米尼设计)。

72. 古典主义建筑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73.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1671年,学院派的来历)培养建筑师,制定严格的规范,形成了欧洲建筑教学的体系。风格特征: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把比例尊为建筑造型中的决定因素,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

74. 卢浮宫东立面(勒伏、勒勃亨、彼洛)古典主义建筑最重要代表作,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75. 凡尔赛宫(孟莎)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凡尔塞宫花园称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设计采用几何式。

76. 恩瓦立德新教堂(孟莎)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建筑, 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77. 旺道姆广场(孟莎)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有纪念柱。古典主义广场代表作。

78. 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多用卷草与贝壳装饰,色彩淡雅。这种建筑潮流主要可描述为新奇的、动态的。著名的巴洛克建筑早期作品是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洛可可装饰名家勃夫航)。

7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钟塔构图很成功。

80. 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81. 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82.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性,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83. 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十八世纪下半叶法国最有成绩的建筑是剧院建筑,最突出的就是波尔多剧院。

84. 巴黎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代表,法国古典复兴的代表。

85. 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法国古典复兴建筑的代表,古罗马风格)。他们体量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超常,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生出肃杀之气。

86. 古典复兴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在欧盟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巴黎歌剧院(折中主义)。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92568542.html,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英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最著名的作品)。

87. 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亨利第五代时期的哥特垂直式,如英国国会大厦。

88.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全面复活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对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一次沉重打击。

89. 彼得堡市中心广场群俄国19世纪建成,以海军部大厦为中心,东面是冬宫广场,西面是元老院广场。周围建筑有冬宫、海军部大厦、元老院、伊萨基甫斯基教堂等。

90. 中国古典园林18世纪最先在英国传播流行英国浪漫主义一种表现就是向往“东方情调”,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司曾到中国,特别推崇中国的建园艺术,在其影响下在英国一度流行,后传至法国。

91. 日本在封建制度建立后,曾先后兴建了四座都城(难波京、藤原京、平安京),它们是仿效中国唐朝的长安城规划建设的。

92. 水晶宫帕克斯顿设计,采用铁、玻璃、木等新材料,采用新方式建造及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93. 埃菲尔铁塔、机械馆(1889年巴黎世博会)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94. 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泰)

95.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代表作红屋。由魏布设计,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将材料、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96.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创始人凡?德?费尔德。魏玛艺术学校(凡?德?费尔德),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97. 维也纳学派首领人物:瓦格那——《现代建筑》。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

以适用为主,路斯“装饰就是罪恶”,代表作:斯坦那住宅。

98. 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荷兰的贝尔拉格代表作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芬兰的沙贝宁代表作品为赫尔辛基的火车站。

99. 芝加哥学派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风格。创始人詹尼:第一拉爱特大厦、芝加哥保险公司(最早的钢框架建筑实例1883-1885)

沙里文:芝加哥百货公司——芝加哥窗。

伯那姆与鲁特:蒙那诺克大厦、芝加哥卡匹托大厦、芝加哥瑞莱斯大厦。

荷拉伯特与罗许:马葵特大厦、

100. 沙里文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提出“形式随从功能”。“自然界中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的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与别的东西相互区别开来。”

101. 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贝伦斯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代表作“透平机车间”——建筑史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

102.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的铁筋和混凝土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894 法国建筑师包杜建的巴黎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1910 瑞士工程师马亚在苏黎世建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

103. 最早全部采用铁和玻璃为建筑材料构筑建筑的是巴黎植物园温室。

104. 表现派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则窗洞,造型奇特,神秘气氛。

105. 未来主义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创始人作家马里内蒂,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代表人物——桑?伊利亚——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106. 风格派 1917年产生于荷兰。代表性建筑:里特维德设计的在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107. 构成派俄国,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代表作品: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108. 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建筑设计哲学思想——建筑工业化+抽象构思。

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

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法古斯工厂,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09. 包豪斯校舍 1)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是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110. 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与眉耶尔合作设计,平面与体型打破对称格式。一战前最先进的工业建筑。

1)非对称的构图

2)简洁整齐的墙面

3)没有挑沿的平屋顶

4)大面积的玻璃墙

5)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

111. 柯布西耶1928年与格罗皮乌斯、密斯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建筑哲学思想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抹不去的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

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112. 萨伏依别墅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113. 朗香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它的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114. 密斯?凡?德?罗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不要模仿过去。重视建筑结构与建造方法德革新,认为“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密斯风格主要表现为“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

流动空间Flowing space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通用空间Total space 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国际主义风格的另一个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布朗楼。

摩天大楼。与约翰逊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1)大楼前宽敞的广场。2)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3)顶层是设备层,除此以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技术精美。密斯在60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芝加哥联邦政府大楼,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115. 赖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草原式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20世纪30年代——有机建筑论,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20世纪40~50年代——几何手法抽象,如古根汉姆美术馆。

有关赖特与现代派国际式的联系:赖特的背景是美国,而现代派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欧洲以法国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背景,而美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所以他们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服务对象上,欧洲面对的是整个广大民众,而赖特为代表的美国是面对中产阶级的。

有关密斯的流通空间和赖特的流通空间:密斯是在空间的隔断上做文章,强调“平面”上的流通,而赖特强调空间上的流通。

其他代表作:拉金办公楼,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

116. 草原式住宅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平面常做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三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他在美国西部建筑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117. 罗伯茨住宅建筑平面是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的中央。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丰富。外形上互相穿插的水平屋檐,衬托出一副生动活泼的图景。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118. 流水别墅宾夕法尼亚州郊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

119. 古根汉姆美术馆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楼层的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美术馆建筑。

120. 理性主义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AC)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功能结合地形布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

121.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设计方法上属于“重理”的一种思潮。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强调结构逻辑性与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其特点是用玻璃和钢为主要材料,构造与施工精确,外形纯净透明,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它的内部空间。代表作品: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在“少就是多”

南工大外国建筑史历年真题归纳

南工大外国古代建筑史历年真题归纳 第一章:古埃及 第二章: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 1.新巴比伦城总平面(05、12年绘图题) 2.新巴比伦城(07年名词解释) 第三章:爱琴文明 第四章:古希腊 1.分析雅典卫城的设计手法及建筑成就,并绘简图。(05、08 年问答题) 2.帕提农神庙平面、东立面(06、11年绘图题) 3.古希腊多立克柱式(标注各部分名称)(07年绘图题) 4.视差矫正法(08年名词解释) 5.雅典卫城总平面(09、10年绘图题) 6.总结古希腊时期的建筑艺术成就及代表性实例。(09年问答 题) 7.米利都城(12年名词解释) 8.雅典伊瑞克先神庙平面(12年名词解释)

第五章:古罗马 1.记功柱(05年名词解释) 2.罗马万神庙(06、10年名词解释) 3.泰塔斯凯旋门立面(06、10年绘图题) 4.分析古典五柱式的组成、各部分比例关系及象征意义,并绘 简图(06年问答题) 5.巴西利卡(07年名词解释) 6.罗马万神庙平面、立面(08年绘图题) 7.古典五柱式立面(标注各部分比例)(10年绘图题) 8.卡瑞卡拉浴场(12年名词解释) 第六章:拜占庭 1.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08、11年名词解释) 第七章:西欧中世纪 1.尖券六分肋骨拱(05,08年绘图题) 2.威尼斯公爵府立面(07年绘图) 3.巴黎圣母院西立面(12年绘图题) 4.飞扶壁(06,09,10年名词解释) 5.总结欧洲中世纪哥特时期的建筑艺术成就及代表性实例(10 年问答题) 6.分析教堂形制在西欧罗马风和哥特时期的发展及代表性实例

(12年问答题) 第八章:文艺复兴 1.帕拉迪奥母题(05、09年名词解释) 2.圆厅别墅平面、立面(05、08、11、12年绘图题) 3.分析巴洛克建筑的主要设计手法和代表性实例(05年问答 题) 4.圣马可广场总平面(07年绘图题) 5.总结并比较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特点及 代表性实例。(07、11年问答题) 6.巴洛克(09年名词解释) 第九章:法国古典主义 1.卢佛尔宫东立面(06、11年绘图题) 2.总结并比较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特点及 代表性实例。(07、11年问答题) 第十章以后: 1.寝殿造(05、09年名词解释) 2.泰吉.马哈尔陵(07年名词解释) 3.泰吉.马哈尔陵立面(09年绘图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名词解释: 1、骑士抒情诗:即普罗旺斯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2、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在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的影响也采用

隐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彼特拉克体”:是由彼特拉克创立的一种十四行诗体形式。它把每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有两节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节三行诗组成,押韵的格式是abba abba cdc cdc 。诗句每行1个音节,通常是抑扬格。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创作。 6、“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 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7、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汇总

长河小说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时期产生的,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的多卷本小说。优点是描写集中,容量较大。 2.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 3.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同时,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愤怒的青年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文学派别。这个派别的作家塑造了一种新的任务类型:他们是出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出身的阶层,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这是一种反英雄人物。 2.代表作品有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 迷惘的一代 1.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恩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 2.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 3.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杰拉德,代表作品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冰山原则 A.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B.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C.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D.代表作品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硬汉形象 1.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2.代表人物有《打不败的人》中的斗牛士曼努尔,《丧钟为谁而鸣》的乔丹,《老人与海》的老渔夫桑地亚哥。 解冻文学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复习 相对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 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倾销: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持续性/掠夺性 最佳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幼稚产业:某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的产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目的: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外国古代建筑史整理

一、古埃及 金字塔演变:马斯塔巴(仿上埃及住宅)——昭赛尔金字塔(第一座石头金字塔)——锥形金字塔的过渡形式——吉萨金字塔群(最成熟的代表) 矛盾:旧的形式和风格vs新的材料和结构技术 崖墓建筑主要特点:祭祀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题,扩展成为规模宏大的祀庙,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时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墓室开凿在更深的地方,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太阳神庙的基本特点:规模庞大,其实是皇帝庙,到处都是皇帝的雕像和壁画,有些神庙与宫殿结合。外部: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内部: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达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门前有方尖碑,大殿中塞满柱子。 古埃及建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由尼罗河狭长的河谷构成,气候优越 沙漠(红土地)盛产石材 河谷(黑土地)土壤肥沃,植物丰富 法老统治,神权之上,重视墓葬,奴隶制帝国,劳动力丰富,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卓越,二、古代西亚建筑

粘土技术和彩色饰面的运用:陶钉——沥青+贝壳、石片——石板或砖(墙裙)——琉璃砖西亚地区古代就爱你住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基础:两河流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建筑石材主要是粘土,多民族轮流主宰,宗教基本上是原始拜物教,没有古埃及的神秘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世俗力量强大,因此在建筑物里,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装饰手法,对山岳的信仰促使人民常筑高台。 乌尔山岳台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波斯帕赛波利斯宫殿 三、古希腊 三种柱式: 多立克:沉重,粗笨,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柱头是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收分卷杀分明 爱奥尼: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应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有复杂的柱础,线脚复杂 科林斯:柱头宛如一颗旺盛的忍冬草 古典时期 1 雅典成就最高a 位于地中海几条航道的交叉点,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B 打败波斯的主力,成为希腊各城 邦的领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涨 C 有大量钱财,优秀工匠和知识分 子,继承全希腊的文化成就 D 氏族制破坏得最彻底 卫城 山门多立克式摆脱了前一时期多立克柱式的沉重 感首创在多立克建筑中采用了艾奥尼式柱子屋顶 断开,基本形制是从爱琴文化宫殿建筑群的工字型平 面的大门来的。 胜利神庙爱奥尼柱子比较粗壮浮雕取自反波斯侵略战争的场面 帕提农神庙古希腊多立克柱式道德最高成就a卫城最高处 b 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c 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d 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4:9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万隆会议:199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东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 2、日本战后派: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登上文坛的一批作家。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主要代表是野间宏、梅崎春生、三岛由纪夫。 3、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文学流派,他们主张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战后派的雄心勃勃的风格,厌恶政治性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感觉构筑作品世界,其代表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阿川弘之等。 4、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提倡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以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去刺激人们的感觉。 5、新倾向派: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6、述美派:又称旅美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 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诗人、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纪伯伦、努埃曼等人,他们都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学。 7、埃及现代派:阿拉伯现代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后扩展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代表人物是海卡尔、侯赛因、台木尔等人。 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阿拉伯传统文学的现代小说。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一种思潮,以 1916年前后的“工人文学”为基础,20年代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是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等人,先后创办《播种人》、《文艺战线》、《战旗》等刊物。1934年随着“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解散而失去实力。9、日本唯美主义: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以永井荷风、 谷崎润一郎为代表,其特点是:描写人的表态心理和表态情欲,在官能享受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10、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派,代表作家是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因他们创办《白桦》而得名,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11、“破理显实”: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之一。就是主张作家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真实”,为日本白色主义理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https://www.doczj.com/doc/c92568542.html,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

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范文

名词解释共33个,作业写到“追溯法”,第15周周五上交老师批改。 1.荷马史诗 又称“英雄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前者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中心;后者描写奥德修斯辗转十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史诗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讴歌了乐观主义精神。语言质朴,比喻奇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巧妙,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2.三联剧 又称三部曲,是古希腊悲剧中最早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各自的剧名,能单独成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由情节和人物的连续发展构成内在的联系,合成一组悲剧,冠以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流传下来的完整的三联剧是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他也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形式的悲剧诗人。后来三部曲就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3.文艺复兴 14世纪至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实质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体系——人文主义,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把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个人主义的思想本质。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学上的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4.流浪汉小说 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独特模式,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代表作无名氏的《小癞子》。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往往采取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用幽默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人的生活风貌。它较为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但主人公性格通常没有发展。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它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对活跃于16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剧坛的一批青年剧作家的合称。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之为“大学才子派”。主要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大,他是莎士比亚之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大学才子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英国戏剧提高到伟大艺术的高度,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做了准备。莎士比亚正是在大学才子派所取得的戏剧成就的基础上,把英国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推向了高峰,成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6.福斯塔夫式背景 由恩格斯于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名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跌落为平民。他沉溺于酒色,道德败坏,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外国建筑史总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结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3)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3)掌握:红屋、米拉公寓、法古斯工厂、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罗比住宅。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3)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4)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五章 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①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粗野主义倾向,⑤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3)掌握现代建筑设计原则。掌握重点实例: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纽约西格拉姆大厦、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皮阿诺和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珊娜特塞罗镇中心主楼、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朗香教堂、悉尼歌剧院。 ?(4)要求绘制:①马赛公寓②纽约世界贸易中心③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1)熟悉当代建筑的诸思潮:①新理性主义,②新地域主义,③高技派的新发展,④简约的设计倾向,以及各流派代表建筑师。

【经验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考研难度分析

【经验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考研难度分析大家好,我是启道教育胡老师。 2020考研即将即将进入冲刺阶段,考清华建筑学院,如果不想二战,跟我一起来准备吧。 一、招生目录 2020清华大学招生目录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首先看今年的招生目录,建筑学院招生专业有建筑学(专业学位)、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城市规划(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共8个专业,大家是否有对比去年的招生专业呢?启道教育老师提醒,清华建筑学院去年也是8个招生专业,不同之处在于: 1、招生专业变化:去年的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今年已经被085900土木水利(专业硕士)所替代。

2、报考点变化:今年建筑学院专业,除了土木水利和土木工程工程两个专业外,其他专业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 3、考试科目变化: 081300建筑学专业考试科目发生变化,往年建筑学的2个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不同, 研究方向01考642建筑历史和514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6 小时),研究方向02考301 数学一或642 建筑历史和511 建筑设计(6 小时)或802建筑物理,其组合方式为642+511或者301+802,任选其一;而今年专业课统一考355建筑学基础和511建筑设计(6小时),与建筑学硕士考试科目一致了;083300城乡规划学专业科目631城市建筑史变更为678城乡规划基础;083400风景园林学考试科目632风景园林史变更为344风景园林基础。 今年的清华建筑学院招生目录变化还是挺大的,这样的改变,并非好事,考试科目的更改,意味着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一切都锝靠自己的知识累计与摸索,不过,只要底子够硬,真金不怕火炼。 二、复试分数线 每年考研的难度都有所浮动,导致考研复试分数线也会有小幅度额变化,我们拿2018年与2019年的复试分数线(总分)为例: 建筑学:2018年350分,2019年350分,分数无变化 城乡规划学:2018年390分,2019年375分,降低15分 风景园林学:2018年350分,2019年345分,降低5分 土木工程:2018年380分,2019年390分,增加10分 建筑学硕士:2018年380分,2019年370分,降低10分 城市规划硕士:2018年390分,2019年375分,降低15分 风景园林硕士:2018年300分,2019年280分,降低20分 通过近两年复试总分数的对比,各个专业对的分数线都会有一个变化值,大家可以多参考一些往年的分值,了解分数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三、参考书目 建筑学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外国古代建筑史》-陈志华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2014年10月最新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自考资料和试题上的名词解释汇编: 1、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9世纪到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的执政者组织一批学者将其删改完善,《荷马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新喜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艺妓和家奴等。新喜剧剧情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所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 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作品形成的世界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6、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应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7、七星诗社: 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巴洛克文学: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初试考研经验总结考研心得分享

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初试考研经验总结|考研心得分享 英语、政治我都不说了,复习按部就班的来,英语抓好真题,政治融会贯通。 首先说一下设计理论考试:我当时是08年考的试题,可能和现在的考试内容不太一样,基本上考的内容是尹定邦的《设计概论》。书上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很薄的书,看过之后没有什么深度,很多深度都需要自己扩展。希望研友如果英语政治学习类的话,看看一些理论性的杂志,特别是设计理论和设计思想上的。拓展出来的深度要远远比尹的书上写的内容要深的多,研究生需要在文章中表达的就是设计的深度和看待设计的角度。因为当时我看了《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要注重设计的角度和设计的思考过程,老师看中的是学生的思考模式,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因为我考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有些同学问及到《建筑史》的考试,建筑史分,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代建筑史,如果历史学的比较好的话,建筑史就是一带而过,因为历史事件需要有地点发生。个人认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看目录想内容,每本书都很厚,首先要面面俱到的看一遍,然后再提纲挈领,看目录能够把书上的内容很快的在脑中串一边。对于重点记忆的建筑图形就要下功夫画画了,要背下来全部也不太可能,咱们就要有技巧的画画,首先是主体要符合比例尺度,再次是画画要有美感,发扬我们学习美术的画画技巧,把钢笔画画的美一些就是非常重要的了!推敲好建筑的比例、把握好建筑的外形非常重要。特别是巴黎圣母院、坦比哀多、圆厅别墅、马赛公寓、太和殿、祈年殿、佛光寺大殿等等,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是借建筑系复习的建筑史看一下,就当陶冶下情操也顺便看看人家建筑系复习的功力。我说的这些建筑都是比较有名的,再多的我也记不起拉了,希望大家拿建筑系的真题看看,每年清华、东大、天大考的也不外乎几个。 因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与建筑息息相关,所以建筑史一定要学好的,很多学校都会开建筑史的,如果不开的话,这个学校的教学实在是不敢恭维。确实不开也不能骂学校,我们要发扬自己的自学精神,自己吧建筑史攻克下来,借阅笔记是最好的方法,想方设法的把建筑系或者江大在校生的笔记借出来看看是最好的了。 快题设计:江南大学出题一般会给考生有两个选择,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我个人选择了室内设计。快题的准备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勤练习是必须的,现在手绘的风格很多,我个人倾向于杨健的手绘,可以到“总统家”论坛网站上看看,临摹是最好的方法了。6个小时的快题,可能不够用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提高画的速度,尽量的徒手练习,平面、顶面的使用尺规做图外,立面、剖面都可以使用徒手练习,需要的就是一个徒手的感觉。希望你们在考试前练习的时候多画一些,这是提高总分的一个很好手段。除了提高做图速度外,其次是设计的创意,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分区是最基本的,也是能看出知识掌握程度的,一定要做好。创意需要平时的积累,要多想多看。当时我画了一个推理设计,和尺度夸张放大,通过把传统的尺度放大后满足设计中功能的需求。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把设计思考的过程写在设计说明中能够增加老师对你作品的理解,能够提高作品的分数。 考研是功夫活,慢工出细活,需要你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要善于把自己的闪光点放大,特别是在考试中,做最好的自己。祝你们成功!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