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论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论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论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论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内容提要:企业所得税是直接税,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可以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现行企业所得税存在着内外资所得税制不统一、税收优惠过多、结构不合理、各类企业税负不公、税负过高、计算较繁杂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税收优惠

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由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两部分构成,内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7月1日起施行)。目前的企业所得税是内外两种税制并存的格局。

我国目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所得税法已经执行了近15年,适用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条例已经执行了12年。在此期间,国内外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为吸引跨国投资展开了激烈的税收竞争,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减税为主要特点的世界性的税制改革浪潮,一直持续到现在。从国内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初步确立并不断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由商品短缺为主要特征的供不应求,变为以内需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供过于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总量扩张变为越来越依赖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企业所得税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所得税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所得税的重要性

(一)企业所得税的功能

企业所得税最主要的作用是调控功能,企业所得税是直接税,纳税人不能转移税负,因此企业所得税对经济的调控功能强于流转税。同时,企业所得税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具有重大作用。2005年我国实现企业所得税收入4363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4.14%。

(二)企业所得税的重要性将日益加强

纵观各国总体税制的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古老的直接税阶段、以对商品课税为主的间接税阶段和现代直接税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存在与更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联系。大体而言,目前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明显特点是以间接税为主,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盈利和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低,不具备以现代直接税为主的经济基础,而间接税的征收管理相对简便,可以保证国家财政需要,也适应发展中国家现阶段的管理水平。发达国家一般以现代直接税为主,主要税种是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分工与协作的扩大和经济关系的国际化,以商品课税为主的间接税与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国内,它干扰了市场的运行并造成分配不公;在国际,它通过保护关税,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因此,发达国家的税制过渡到现代直接税阶段,并逐步形成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格局。

我国目前的税制特征是以流转税为主体,它的背后存在着企业粗放经营、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企业多、经济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从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扩大再生产,企业亏损企业会逐渐减少,企业利润会逐渐增多,相应地,企业所得税的地位将日益提高,其重要性将日益增强。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征纳是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的焦点,是资金集中分散的焦点,也是防止企业偷税、漏税的焦点;另一方面,整体税制从间接税为主向以现代直接税为主的过渡是必然趋势,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作用会日益突出。

二、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外资企业两套企业所得税制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按不同的资金来源和所有制性质分别立法,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其他税种,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都统一起来了,但企业所得税仍保留了内外有别的两套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了较多的优惠政策,诸如特定区域的税率优惠,计税列支范围和标准的优惠,税额扣除优惠等等,致使外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远低于内资企业,享受了超国民的、与内资企业有较大差别的税收待遇。这在当时对引进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全球统一大市场正在加速形成,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这些做法已不合时宜。

1.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体系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和公平效率原则,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对外资企业过多照顾,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2.内外有别的税收体系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容易造成税收流失。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措施造成部分外资企业利用多种欺骗手段,骗取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部分国内企业也通过各种手段设法成立所谓合资企业以享受税收优惠,造成税收征管困难,国家税收的流失。

(二)税收优惠政策不合理

1.优惠措施过多。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纯收益征税,成本费用损失在计征前已扣除,以前年度损失也已弥补,因此在理论上不应再有过多减免照顾。但目前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有多达18项优惠,外资企业所得税就更多。如此多的税收优惠不仅增加了征收成本,减少了财政收入,还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2.内外资企业优惠政策不一致,差别很大,外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要远远多于内资企业,削弱了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3.优惠政策的导向性不合理。现行的税收优惠侧重于区域性优惠,产业优惠不足,对科技创新、基础产业方面的优惠不足;过度偏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优惠不足。

4.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我国税收优惠形式多采取直接优惠,即体现在降低税率方面,减税、免税、退税等措施应用较多。这种形式虽然见效较快,但会使企业注重短期行为,只顾近期效益,造成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难以实现。

(三)税收负担率偏高

法律规定的税收负担率,最终结果将影响企业的自身积累与经济实力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我们可以从目前基本税率的负担看,33%的基本税率意味着企业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将有三分之一上交国家,理论上尚有三分之二可以留存企业,但是事实上企业的留存要远远少于三分之二,因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上的耗费未能在税前得到全额补偿,企业的实际留存还要扣除已在生产过程中耗费但未补偿部分后的余额才能作为企业的实际留存,这些政策都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积累,制约了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四)企业所得税税征管权划分不合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2002]8号)第二条第一款:“自2002年1月1日起,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规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都是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机关,而征管对象的划分却不按企业性质、类别,而是按工商注册登记时间,这就意味着相同性质、类型的企业,将归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理,这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种征管方法在具体执行中操作难度很大。辟如原由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投资和合伙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而吸收新成员组建的公司;辟如原由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中断原有企业经营,而由各投资人或合伙人各自兴办的企业;再辟如原由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企业,抽调资金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合作兴办的企业……等等,凡此种种,都可能导致国、地税征收机关要么争相介入管理,要么相互推诿、扯皮,不利于强化企业所得税征管。

(五)所得税计算方法较烦琐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会计利润相关,又不完全以会计指标作为计算指标,需要调整的扣除项目比较多,计算比较繁琐,就算企业无偷逃税款之心,由于对政策理解的不同,正确计算出一年应申报的企业应纳税额也非易事。

三、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法人所得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外资企业执行两套所得税制的矛盾越积越多,为公平税负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更为了适应WTO有关规则的需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已势在必行。

从国际经验看,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公司所得税纳税人限定在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内。而且,与现行纳税人确定办法相比,实行法人所得税制有以下优点:1.涵盖了所有的企业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向多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2.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总分公司、母子公司征收所得税存在的问题;3.能够与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很好地相互衔接,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以及三个外资企业法都为实行法人所得税提供了条件;4.实施法人所得税符合国际惯例,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及企业形式的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的含义将更为严格,将企业所得税改为法人所得税更为确切,根据公司的法人身份来确定纳税主体,使税法与民法相统一,并能实现与国际惯例相一致,使不同性质的法人执行统一规范的所得税政策,享受同等的税收待遇,消除内外企业的税收差别,为中外企业的共同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二)改革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1.减少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外资企业单独适用的税收优惠措施,内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也要尽量减少。这样不仅有利于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2.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这一点应随着两税合一而得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优惠政策的统一应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逐步推行,可根据情况适当采取一些过渡措施。

3.强化税收优惠的政策导向。建立以产业政策导向为主,区域政策导向为辅的优惠体系,逐步减少区域性优惠,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基础设施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优惠力度;在保留原有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措施来促进科技进步,如科技投资抵免、专利免税等。区域性优惠也应配合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优惠力度,促进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4.丰富税收优惠形式。借鉴国外经验,采用间接优惠为主,直接减免税为辅的优惠形式。多采用一些如加速折旧、投资减免等优惠形式,以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实现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

(三)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

应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在税率的设计上根据目前国家的财力和参照国际惯例,税率在20%到25%的范围内确定一个数值比较合适。我国应适当缩短现行制度规定的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并可扩大加速折旧方法的使用范围,加速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目前实行的计税工资扣除法应该逐步改为据实扣除;应当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的扣除标准,以促进企业科研和技术开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将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全部划归国税部门

企业所得税应统一由国税部门征收管理,明确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归属,避免征管盲点的存在和扯皮现象的发生。

(五)适当简化计算

制定企业所得税税制时,考虑到由于财务会计记账方法的不同,企业的账面所得是个可以调整的数额,为了更真实、更公平地获得应纳税所得额,规定了一系列的对会计利润调整的要求。随着经济、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计算应纳税额面临的会计指标调整也更加复杂。有些扣除项目规定不明确、比较复杂,不易实际操作。应将这些规定适当简化,便于企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也便于征关机关进行征收。当然,简化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简化,对于非重点项目、次要项目简化合并,对于重点项目的规定要更细致详尽。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诚尧.对我国进行全面性税制改革的探讨[J].税务研究,2004,1期。

[2]安体富、王海勇.新一轮税制改革:性质、理论与政策[J].税务研究,2004,.5期。

[3]楼继华.稳步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J].财政与税务,2004,10期。

[4]朱江涛.我国税制改革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1999,12期。

[5]安体富.纳税人对税制改革有发言权[J].财政与税务,2004,11期。

[6]王京华.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6期。

[7]胡乐亭.《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8]赵怡建.《税收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安体富、杨文利、石恩祥.税收负担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1]吕风勇.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国外借鉴[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期。

[12]蒋经法.企业所得税改革如何进行[J].税务研究,2003,6期。

[13]王政.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J].经济问题探索,2005,3期。

[14]李荣生、费婧、王涣清.我国企业所得税发展的趋势[J].税务研究,2005,3期。

[15]李艳西.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浅见[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期。

By enterprise income tax reform

Content summary: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is a direct tax, may play to the macroscopic economical movement to the effective regulative role, holds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entire tax revenue system. This article first has conducted the thorough research to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obtained tax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in though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come tax has the foreign capital obtained tax system not to be unified, the tax revenue preferential benefit excessively many, the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each kind of enterprise tax burden unfair, tax burden excessively high, the computation is numerous and diverse and so on, and correspondingly put forward some reforms proposals.

Key word: The income tax reforms Two taxes to gather a tax Revenue preferential benefit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摘要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纳税于纳税人从战略管理到日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筹划人能够充分了解纳税人的各项涉税经济行为,从而对筹划方案应用以后产生的涉税收益可以作出正确的评估,以及对筹划中提供的纳税模式的运行效率及其被税务机关认可的程度有准确的把握,这要求筹划人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节税原理、市场供求平衡原理及有关法律法规、税收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通过重点、详细论述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方法,为纳税人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操作提供了指南,加深对税收筹划理论的认识,并对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合理避税

目录 摘要 (1) 1 税收筹划概述 (3) 1.1 税收筹划的定义 (3) 1.2 税收筹划的特征 (3) 1.2.1 行为的合法性 (3) 1.2.2 时间的事前性 (4) 1.2.3 现实的目的性 (4) 1.2.4 行为主体为纳税人 (4) 1.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4) 2、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 (5) 2.1企业自身筹划目的不明确 (5) 2.2忽视企业内、外部涉税条件建设 (6) 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合法对策原则 (6) 3.1合法性原则 (6) 3.2整体性原则 (6) 3.3风险性原则 (7) 3.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7) 3.5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8) 3.6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8) 3.7延缓纳税期限 (8) 3.8顺应税务管理的要求 (8) 4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概述 (9) 4.1税率式税收筹划 (9) 4.1.1转让定价筹划策略 (9) 4.1.2低税率筹划策略 (9) 4.2税额式税收筹划 (9) 4.2.1设立新企业的税额筹划策略 (10) 4.2.2企业分立降低税额的筹划策略 (10) 4.3税基式税收筹划 (10) 5、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论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92277004.html, 论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钟倩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2期 摘要:2006年1月1日起,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开始实施,这次改革最重要的是起征点提高至1600元,可是,这次改革还不够全面。起征点只是一个硬性指标,把所有公民都规定在这一指标纳税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利于调节贫富差距,因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并没有考虑到赡养系数、城市和农村等多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032-02 1个人所得税的产生与发展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最早于1799年在英国创立。目前,个人所得税已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并成为一些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政府调节分配不公、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受到广泛的关注,焦点是以下惊人的数字。一是8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经25年不变,这个当时是城市职工平均工资近10倍的起征点,现在已经把绝大多数城市劳动人口都纳入了征管范围;二是1994年以来,个人所得税成为同比增长最快的税种,增幅高达48%,远高于9%的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三是在发达地区,工资薪金税收已经占到了个税总额的60%以上。近年来,改变这些不可思议的数字的呼声非常强烈。 2005年全国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首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这是我 国自1980年制定个人所得税法以来的最重要的一次修改,核心内容一是将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二是要求高收入者自行办理纳税申报。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2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成果和不足 2.1改革后的成绩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发展历程1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原因造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分设 中国所得税制度的创建受欧美国家和日本的影响,清末宣统年间 (大约为1910年),曾经起草过枟所得税章程枠,但是未能公布施行。1936年7月21日,国民政府公布枟所得税暂行条例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征了所得税。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枟所得税法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所得税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税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枟全国税政实施要 则枠,其中规定全国共设置14种税收。在这些税种中,涉及对所得征 税的有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等 3种税收。由于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所有制结构、计划经济和财政分 配机制等原因,1958年和1973年,我国又进行了两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其核心是简化税制,其中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主要还是对集体 企业征收,国营企业只征一道工商税,不征所得税。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对外 资进入我国市场存在一些准入限制,为了鼓励吸引外资,初步建立涉 外所得税法律制度并给予了较多的优惠政策,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 项重要措施先行出台。80年代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枟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枠、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 所得税法枠,它标志着中国所得税制度改革的起步。 20世纪80年代中期,税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税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分解适用指南

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同时税收成为国家 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是作为中国继农 村改革成功以后的城市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一项重 要措施出台,它标志着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 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 税条例(草案)枠和枟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枠,同时,完善了集体 企业所得税制度,建立了私营企业所得税制度。为了适应个体经 济的发展和调节个人收入,开征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 人收入调节税。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所得 税制度的改革也体现了统一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 则。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中外合 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制定了枟中华人民共 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枠,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的 统一;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将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制定了枟中华人民共和国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枠,完成了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 对外资企业采取了有别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政策,是改革开放初期 为了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需要。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必要的,截至 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9畅4万户,实际使用外资6919亿美元。2006年外资企业缴纳各类税款79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 的21畅12%。 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是时代要求 ①

个人所得税毕业论文

容提要 这三大分项收入的占比结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分项收入占比结构 Abstract system can not adapt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analy sis and research of the personal income tax items of income,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 n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ing function of individual income tax, is also an urgent need to promote the smooth personal income tax levy by the classification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tegrated levy refor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2014-2016 basic data of China's personal inc ome tax wage income tax revenue, operating income property income tax revenue, tax revenue a nd growth,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analysis of the three sub revenue structure and discusse 目录 一、引言 (1)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

摘要:摘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在财政收入规模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各地税务机关开展了纳税人自行申个人所得税的工作,完善了全员全额扣缴申治理,有效地堵塞了税收漏洞,抑制了偷漏税现象,促进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当针对造成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2011年6月的最后一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上调到3500元。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概况 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199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仅为72.7亿元,2004年达到1737.05亿元,十年提高了约24倍;占中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从1994年的1.4%,迅速提升至2004年的6.75%,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中国第四大税种和中国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近日,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立法进程,正在按照人大立法计划如期进行,修改方案已经在8月23日由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从而进入人大立法的“一读”程序。 我国所得税制是1980年制定的,尽管中间有几次小的调整,但是我国现行税制的第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起征点多年不变。第二个弊端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模式选择问题。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选择一个综合所得税制模式,而中国选择的是一个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分类所得税制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处于同一收入水平的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不相同。由于收入来源不同,最后的实际税收负担也不相同。此外,我国现行所得税制没有考虑一些个案,比如同样的收入水平,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一样,表面上看,纳同样的税好像很公平,但是这个纳税之后的生活负担能力或者承受能力可能截然不同。 目前国内个税最大的弊端在于现行税制没有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没有起到调节社会公平应有的作用。首先,工薪阶层税负过重。如今国内工薪阶层月薪3000元-5000元里面增加了很多的支出内容,如住房公积、医疗支出、教育费用、养老保障,这部分月薪实际上对许多工薪阶层仅够维持生计用,但目前税制仍然按照富人的标准来对他们征税。其次就是调节的重点对象有失偏

个税改革(论文

编号:浅析中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考试地区: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正文┉┉┉┉┉┉┉┉┉┉┉┉┉┉┉┉┉┉┉┉┉┉┉┉ 3 1.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概念、地位以与历史沿革┉┉┉┉┉┉ 3 2.中国个税法律实践面临的问题┉┉┉┉┉┉┉┉┉┉┉┉┉ 5 2.1分项所得税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2税率设计不合理,工薪族成为纳税主体 2.3累进税率级数过多,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2.4起征点设定不合理 2.5个人所得税征收、监管手段落后 3.国外个税改革特征与经验┉┉┉┉┉┉┉┉┉┉┉┉┉┉┉ 8 3.1由分类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转换 3.2扩大个人所得税税基 3.3降低最高税率,减少税率分级 3.4缩减个人所得税扣除政策 3.5个人所得税指数化 4.中国个税法律改革的取向┉┉┉┉┉┉┉┉┉┉┉┉┉┉┉ 10 4.1选择和确立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 4.2降低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减少税率档次 4.3在个人所得税减免、扣除政策的规范与统一上,也应该有更合理的设计 4.4建立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方 注释┉┉┉┉┉┉┉┉┉┉┉┉┉┉┉┉┉┉┉┉┉┉┉┉ 14

摘要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由于立法之初的经验、条件所限,个人所得税立法与征收等方面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中国个人所得税立法的概念和发展沿革入手,剖析了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法所面临问题,并在分析国外个人最新所得税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取向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 个人所得税,个税改革,综合税制,个税起征点,个税征管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摘要】由于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税收制度不完善等种种问题,使对其进行改革的问题迫在眉睫。从税制模式到具体的征收对象、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结构等等,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改革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制定和落实各项计划任务,按部就班地稳步推进改革。笔者于本文中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就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制税制模式免征额征收管理改革措施【正文】: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收入迅猛发展(个人所得税收入由1993年的46.82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1737.05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1.33%上升至2004年的6.8%),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而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从税制模式到费用扣除标准、免征额和税率结构等等存在着税负不合理、不公平等缺点,亟需进行相应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分类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税负1.分类税制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所谓分类税制,就是根据收入来源不同,将收入分成不同应税所得项目,不同扣除税率和征收方式。

我国目前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对纳税人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分项征税,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征税标准和方法。这种税制模式虽然既可控制税源,又可降低稽征成本,但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不能区别纳税人各种负担状况,不利于纵向公平,容易造成应税所得来源渠道多、综合收入高的人不纳税或少纳税,而应税所得来源渠道单一、综合收入少但相对集中的人却要纳税的现象,无法充分体现“税负公平”的税收原则。随着对高收入调节力度的不断加大,征管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配套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这种税制模式弱点,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2.对非工薪收入缺乏有效监控,造成不同来源的收入之间税负不公。对于工薪阶层而言,由于收入来源单一又实行代扣代缴制,因此其完税率最高,而高收入者由于各种原因收入来源多元化,渠道多而隐蔽,税务部门对其监管的难度较大且征收成本很高,逃税和漏税现象较多。而我国现行税制客观上方便了高收入者进行避税:个人所得税目前分11个项目,一个人可能有1个项目,另一个人可能有好多项目。因此,高收入者一般多源收入,纳税纳得少;而非高收入者收入单一,因此纳税纳得比较多。如月收入同为2000元,若都是工薪所得,应缴纳税款为95元,若2000元所得分别为工薪所得800元,劳务所得800元和稿酬所得400元,则不必缴纳税收。 3.按月、按次分项计征,容易造成税负的不公。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纳税人各月获得收入可能是不均衡的,有的人每月的收入相对平均,有的人的收入则相对集中于某几个月。而依照现行的税

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思考

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思考 珙县国税局肖昌勇张伟 随着我国税收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所得税在国税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对堵塞税收流失、强化税收基础管理、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促进税收增长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促进各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以珙县为例,笔者就目前基层国税企业所得税管理作初浅思考: 一、企业所得税重要性分析 (一)纳税人管理户和税收收入呈正比例逐年攀升。从户籍和收入情况来看,自2002年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改革之后,国税征管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户数和税收收入逐年攀升。就珙县而言,2002年至今,该县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管理户数已经翻了一番,所得税税收收入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 此外,截止到2009年10月,我县共有纳税人共1482户,其中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就有135户,占9.1%;全县税收收入1.55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420万元,占总收入2.7%,收入仅次于第一大税种增值税。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税源还是税收收入,企业所得税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业所得税在基层国税工作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二)对经济发展的杠杆调节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凸显。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上来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我县水能资源丰富,企业所得税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使全县小水电企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已开发建成了35 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5025万千瓦,“以电代燃”的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二是鼓励类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县环境保护的改善,如2006年投产运行的四川双马宜宾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属西部地区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产生了

中国企业所得税历史沿革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企业所得税制度 中国的所得税制度的创建受欧美和日本等国影响,始议于20世纪初。清末宣统年间(约1910年),政府有关部门曾草拟出《所得税章程》,包括对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征税的内容,但因社会动荡等原因未能公布施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前述章程为基础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并于1914年初公布,但因社会动乱,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以及税收征管条件差等原因,在此后二十多年间未能真正施行。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质性的开征所得税。 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法》,进一步提高了所得税的法律地位,并成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重要方式之一。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企业所得税制度 在1949年首届全国税务会议上,通过了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基本方案,其中包括对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征税的办法。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设置14种税收,其中涉及对所得征税的有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等3种税收。 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自1950年开征以后,主要征税对象是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应税所得。国营企业因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其财务核算制度也与一般企业差异较大,所以国营企业实行利润上缴制度,而不缴纳所得税。这种制度的设计适应了当时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 1958年和1973年我国进行了两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其核心是简化税制,其中的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主要还是对集体企业征收,国营企业只征一道工商税,不征所得税。在这个阶段,各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占50%左右,但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仍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税收收入中,国内销售环节征收的货物税和劳务税是主体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例在70%以上,工商企业上缴的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较小。 三、改革开放后的企业所得税制度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税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主要的来源,同时税收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1、1978年至1982年的企业所得税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需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税制改革工作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推开。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

浅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论文)

浅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山东财经大学2013级财政税务班,学号 姓名:李晗

2016年5月1日,国家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后,国民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个人所得税改革迫在眉睫,结合所学财政税务知识,浅谈一下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明晰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不仅能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而且在调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速度一直较快,且其地位在不断上升。目前,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税种之一。 回首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的30年历程,我们不难看到这一税制正在不断走向完善。在1986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至今个税法已经进行了数次修改,在其中,特别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个税起征点自1980年确定为800元后历经了三次调整: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目前,我国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其中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所得实行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成为了调节公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抑制了通货膨胀,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正视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合理, 经济成分逐渐呈现多元趋势,国家公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样化,并且收入差距明显拉大,高收入者人群不断地分散和扩大、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和隐蔽。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 我认为,其局限性有: (一)以个人为征收单位存在不足。当前,我国个税以个人为征收单位与以家庭为实际支出单位之间的不一致、不同步,国人的实际收入与支出往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仅以个人为单位的税制,对于双收入家庭与单收入家庭会造成明显区别与不公。另外,原有的所得税制度仅仅考虑了收入端,完全依据收入大小确定不同的所得税税率,忽视了不同收入者的正当支出差异。例如:家庭需要抚养的儿童与老人数量,每个月需要支付的房屋贷款利息等。原来的所得税制度都没有作必要的考虑与扣除。 (二)分类税制显现缺陷。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税制,即将个人各种来源不同、性质各异的所得进行分类,分别扣除不同的费用,按不同的税率课税,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

2019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个人所得税中居民纳税人的是()。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 天的个人 B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90 天但不满183 天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 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的个人 2、下列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实行混合征收 B、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C、费用扣除额较窄 D、采取源泉扣缴和个人申报两种征纳方法 3、某大学教授2019 年度稿酬收入如下:(1)公开发表论文两篇,分别取得500 元和1800 元稿费。(2)2018 年 4 月出版一本专著,取得稿酬12000 元。2019 年重新修订后再版,取得稿酬13500 元。(3)2019 年3月编著一本教材出版,取得稿酬5600 元。同年10 月添加印数,取得追加稿酬5200 元。该教授2019 年度稿酬所得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元。 A、2861.6 B、1209.6 C、1552 D、2821.6 4、查理是英国某公司驻华代表处职员,2019 年在华时间为135 天,11 月份境内外工资为81000 元,均由境内公司支付,11 月份在华工作时间为10 天。该外籍个人11 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元。(英国与我国缔结税收协定)

A、0 B、2528.13 C、2990 D、6765 5、中国内地张先生通过沪港通机制购买中国香港联交所股票,下列各项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处理中,正确的是()。 A、股票转让差价免税 B、股票转让差价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20% 的个人所得税 C、取得的股息红利,按照10% 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D、取得的股息红利,实行差别化待遇缴纳个人所得税 6、下列各项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是()。 A、个人的房屋租赁所得 B、个人根据遗嘱继承房产的所得 C、外籍个人取得的现金住房补贴所得 D、个人因任职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 7、某个体工商户2019 年为其从业人员实际发放工资105 万元,2019 年该个体工商户允许税前扣除的从业人员补充养老保险的限额为()万元。 A、 3.15 B、 5.25 C、1.05 D、7.35

浅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浅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摘要 个人所得税具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及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另外个税能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18.12的个税改革减轻了工薪阶层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此次改革也是我国个税从分税制到综合纳税的一个试水过程,也是大数据与个人税收结合的一个开端。目前的征税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征管的简单、方便、易于理解。根据《新时代中国税收的主题和使命》中指出新时代税收发展和税收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把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全面审视各方面的现行税收制度和政策规定,从中找准短板和弱项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又要把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民福祉作为一项原则,针对有违税收公平正义的矛盾和问题持续发力,通过创新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政策安排,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穿于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各环节和全过程。所以个税改革还是任重道远,下文我将讨论个税改革中的短板和弱项。 关键词:养老附加扣除子女教育附加扣除课税对象选择

目录 一、个税专项扣除对个税的影响及专项扣除中可以进行的调整 (3) 二、养老专项扣除的中所涉及的实际养老问题 (4) (一)城市与乡镇农村老人经济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 (5) (二)赡养老人中的医疗、护理支出问题探讨 (6) (三)非独生子女之间的费用分摊扣除不够灵活 (6) (四)进一步的完善养老加计扣除的实施建议 (6) (五)进一步完善非独生子女之间的扣除方式的建议 (7) 三、浅谈我国目前的人口生育情况 (8) (一)我国目前的人口增减状况 (8) (二)浅析生育意愿低下的原因及政府对改善生育率所做的措施 (9) (三)目前设置抚养子女方面的加计扣除的必要性的解读 (10) (四)增加0-3岁年龄段子女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必要性 (10) (五)对子女附加扣除的项目的范围的探讨 (11) (六)适当的提高二胎的扣除标准配合国家生育政策 (12) 四、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的选择探讨 (13) (一) 按家庭申报纳税与“婚姻中性”守则的相悖问题讨论 (13) (二)按家庭申报中女性的就业问题的考虑 (13) (三)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合理性的原因 (14) (四)以家庭为基础的综合申报方式的构想 (15) 五、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税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东方企业文化·策略 2010年8月 182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税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高丽娜 闫洪霞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 要:2007年的企业所得税改革,使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的所得税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此次改革对所得税收入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收入占GDP 的比重显著提高,企业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税收收入 面板数据 主体税种 中图分类号:F810.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8—0182—01 1.文献综述 国外一些文献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变动会对企业经济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所得税改革本身会对经济产生扭曲。 Gropp 和Kostial (2000)以及 B′enassy-Qu′er′e 等(2000)考察了外国投资、税率和企业所得税收入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结果均显示外国投资对税率的变化很敏感。De Mooij 和Ederveen (2003,2006)分析并得到了外商投资对企业所得税率的弹性。 Bartelsman 和Beetsma (2003)分析了经合组织16个成员国19年(1979–1997)的数据,研究了税收激励转让定价对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影响。Auerbach 和Poterba (1988)研究了美国1959至1985年企业所得税收入下降的原因;Douglas (1990)则对加拿大1960–1985的所得税收入进行了相似的研究。两篇文章的结论是,企业所得税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利润率的下降而不是由于税率的下降。 Devereux 等(2004)对英国1980-2004年间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进行了研究,他们集中关注了为什么企业所得税率下降了而企业所得税收入却提高了。他们发现,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度量的原因使得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变宽;另外,企业部门的规模扩大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也可能提高了企业部门的应税收入。Clausing (2007)对经合组织国家1979–2002年企业所得税收入相对于GDP 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企业所得税收入不仅受到所得税率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企业部门盈利能力、税基的宽度、企业部门占GDP 比重以及国家经济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 2.实证分析及结果 新税法的实施,一方面使内资企业法定税率降低了8%(从33%到25%),另一方面使绝大多数外资企业的税率上升了10%(从15%到25%)。而其对企业经济行为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单从理论分析很难看出此次改革对收入的影响,以下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分析。 本文对我国内地各省(区、市)2001至2008年的所得税收入建立了面板数据。被解释变量是企业所得税收入占地区GDP 的比重(而不是企业所得税收入绝对值),因此在回归结果中,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表现为对这一比重的影响。该比重的变化,既可能是由于分子企业所得税收入绝对值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分母地区GDP 的变化。因此,如果GDP 发生明显异动的话,将使分析结果产生变数。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发现GDP 的明显异动,其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解释变量主要包括反映以下3方面的变量:①内外资企业比例结构;②当地经济发展状况;③当地政策经济环境。具体模型如下: 123456789___2_3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 CIT DUMMYREFORM LNENTER GDP LNGDP PER UNEM INV GT PROFITBILITY GROWTHRATE SHARE IN SHARE IN αβββββββββε=+++ +++++++ 本文在分析中通过Hausman 检验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对比,并最终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具体回归结果是:此次所得税制改革对所得税收入占GDP 比重确实产生了影响,在99%的显著水平上,政策变量对所得税占GDP 比重产生了0.27的显著性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此次所得税改革使所得税收入占GDP 比重增加了0.27个百分点。因此,所得税改革的政策效应是明显的。 另外,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外商投资年末余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工业企业数量与CIT/GDP 呈显著正相关。例如外商投资年末余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占GDP 比重将提高0.29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经济增长率与CIT/GDP 负相关,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占GDP 比重将降低0.01个百分点。这与预期不同——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高应该能贡献较大的税收收入,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也应该能够带来较多的所得税收入。但由于被解释变量是所得税占GDP 的比值,因此,这种意料外的影响方向可能是由于GDP 的增速超过了所得税收入的增速(正如本文前面所述),因此这里没有太大的问题。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面板数据,分析了2007年所得税改革对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此次所得税改革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政策影响,所得税收入占GDP 的比重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政策实施时间的延长,这种政策效应也将越来越显著。应该说,企业所得税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参考文献: [1] 瞿志明,“2008年两税合并对企业税务影响与企业涉税风险分析”,《国际商务研究》2008年第一期。 [2] Austan Goolsbee , 2002, “The Impact and Inefficiency of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 : Evidence from State Organizational Form Data”,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9141 [3] Dale W. Jorgenson and Kun-Young Yun , “Tax Reform and U.S.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5) Part 2: S151-S193

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财政学论文)

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姓名:邹亚男学号:1110970 专业:环境工程 摘要:我国自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看,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仍存在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同时,个人所得税是新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强劲的税种之一,尽管其在我国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分配方面的职能作用逐步增强,但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总体中的比重仍然偏小,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中作用发挥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势在必行,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建议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及发展 1、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税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其中涉及对个人所得征税的主要是薪给报酬所得税和存款利息所得税,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征。 2、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至此方始建立。 3、1986年9月,针对我国国内个人收入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对本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4、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的修正案,规定不分内、外,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中国所得的非居民,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5、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把个税法第四条第二款“储蓄存款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项目删去,而开征了《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6、2002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 7、2003年7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名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的报告,建议改革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对中等收入阶层采取低税率政策。 二、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涵义 1、个人所得税定义 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 2、纳税对象

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论文.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 系别:物流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 12301 学生姓名:黄玲玲 指导老师:张伟侠 2015 年月日

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 论文 摘要: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现状缺陷改革建议纳税筹划

目录 摘要2目录 3 1、我国企业所得税概述 5 1.1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5 1.2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5 1.3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6 2、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现状 6 2.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一致 6 2.2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差异 6 2.3我国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7 3、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法7 3.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7 3.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8 4、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9 4.1纳税人标准不尽合理9 4.2计税依据缺乏规范、统一10 4.3税率的设置不一致10 4.4税收优惠存在缺陷10 5、论述改革建议11 5.1规范确定

浅析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

浅析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要税种,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调节其收益水平的一个关键性税种,是实现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我国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根据企业资本的来源不同(境内、境外)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针对外资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针对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在改革开放初期,按资本来源不同,对企业适用不同的所得税法,适合我国国情,但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做法逐渐暴露出诸多缺点和不足,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其所产生的问题更是日益严重。对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不同的所得税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改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内资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所得税 Summary My summary of enterprise income tax is the main tax in the country's existing tax syste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fits of enterprises and to regulate the allocation of the proceeds of a critical level of tax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resources. My business incom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venture capital (domestic or oversea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egal provisions for foreign-funded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in the Income Tax Law," and within enterprises to "enterprise income tax provisional rules." At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capital to apply different business income tax law, in keeping with the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bu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practice gradually exposed numerous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it is difficult to play their due role even hindere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y have a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ternally, each of the applicable foreign law has no income tax situati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needs. In this context, the reform of China's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research has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Domestic-funded enterprises income tax Foreign income tax Unified income tax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学员姓名黄玲玲学号20081320050735 入学时间2008年秋季 指导老师樊炜职称高级讲师 试点学校南通广播电视大学海门分校

目录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少单位的纳税支出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少个人自身的偷税漏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增强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 (一)工资薪金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二)劳务报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三)稿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四)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五)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文章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个人所得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很少。纳税筹划,在以前总会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或不正当的行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巧妙偷税、逃税或骗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于是纳税筹划税务代理机构也诞生了,而且发展趋势非常好。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税人偷逃税款的空间越来越小,况且偷逃税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应将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上,而不是偷逃税款上。但是面对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税务部门不断下发的各种税收政策“解释”,居民个人往往感到无助。因为税收政策量多、繁杂且变化较快,个人对一些税收法规根本不了解。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减轻税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群众的抱怨:“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可是扣税以后,就明显少了许多。”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节税就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