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酱油酿造工艺图文稿

酱油酿造工艺图文稿

酱油酿造工艺图文稿
酱油酿造工艺图文稿

酱油酿造工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天津农学院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结课论文

中文题目: 酱油的酿造工艺

英文题目: The brewing process of soy sauce 学生姓名张弘扬

二级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系别生物技术系

专业班级 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1班

指导教师王玉

成绩评定

2016 年11月

目录

1 引言 (1)

2发酵工艺进展 (1)

3酱油的分类与定义 (1)

4酱油生产相关原料 (1)

4.1酱油酿造原料 (2)

4.2酱油酿造辅料 (2)

5酿造所用菌株 (2)

5.1曲霉 (2)

5.2酵母 (3)

5.3乳酸菌 (3)

5.4有害微生物 (3)

6酱油的生产工艺 (3)

6.1酱油酿造原理 (3)

6.2原料处理 (4)

6.3制曲 (4)

6.4发酵 (4)

6.5滤油 (5)

6.6后处理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酱油是烹饪中的一种亚洲第一特色的调味料,普遍使用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入水,食盐经过制曲和发酵,再在各种微生物繁殖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酿造出来的一种液体。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本文从酱油的起源和发展、原料菌株、生化反应、生产工艺、发酵流程等角度出发,对酱油的发酵酿造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酱油及开发新的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酱油;发酵工艺;生产技术;微生物菌种;制曲发酵

酱油的酿造工艺

张弘扬

1 引言

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富含氨基酸、肽的中国酱油、酱类调味品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东方国家酱油和酱类食品,是传统发酵食品。酱油及酱类酿造调味品生产最早发明于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公元八世纪着名的鉴真和尚将其传入日本,后逐渐扩大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酱类和酱油的酿造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植物性基质发酵的结果,该类产品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由于酶解作用产生许多呈味物质,第一次使从植物性蛋白和脂肪中产生肉样风味成为可能,这种酱油酿造的发明在食品科学领域是一个国际性的伟大发明,已成为我国、日韩、东南亚各国乃至欧美人民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2 发酵工艺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酱油生产工艺得到有很大的发展。酱油发酵方法有天然晒露法、稀酬发酵法、固稀分酿法、固态无盐法和低盐固态法。这些工艺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也均有不足的地方。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为提高酱油质量,将多采用高盐稀态发酵。从我国酱油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生产经历了从传统的天然晒露发酵到现代工业化生产阶段,从单一菌种的纯种酿造到多菌种的混合发酵,从天然晒露到无盐、低盐发酵,甚至目前的多种酿造工艺并存。酱油按

照发酵工艺不同,主要分为稀醪发酵和固态发酵2种,而传统的名特优产品仍多采用天然晒露工艺酿制而成,但此工艺原料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因此成品价位也相对较高,其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为固态低盐发酵法,由于采用该工艺酿造的酱油质量稳定,风味较好,操作管理简便,发酵周期较短,已为国内大、中、小型酿造厂广泛采用。

3 酱油的分类和定义

酱油可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酿造酱油是指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配制酱油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无论从色、香、味还是营养价值来讲,依次排列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化学酱油。按照口味及烹调用途来区分,酱油又分为生抽老抽两种:生抽就是黄豆酱油,用于炒菜时上色和提味,不适用于凉拌,需加热食用。而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色红,味甜,主要用于红烧类菜肴的上色。

4 酱油生产相关材料

4.1、酱油酿造原料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和水。酱油酿造过程中,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可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氨基酸,成为酱油的营养成分以及鲜味来源。另外,部分氨基酸的进一步反应与酱油香气的形成、色素的生成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蛋白质原料对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非常重要,是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酱油酿造一般选择大豆、脱脂大豆作为蛋白质原料,也可以选用其他蛋白质含量高的代用原料如豌豆、蚕豆。生产中人们发现大豆里的脂肪(约20%左右)对酱油生产作用不大,会残留在酱渣中而损失,为合理利用粮油资源,节约油脂,目前多以豆粕和豆饼作为主要的蛋白质原料来使用,传统的酱油酿造常选用大豆。

酱油酿造过程中另一种主要原料是淀粉质原料,淀粉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葡萄糖经酵母菌发酵生成的酒精、甘油、丁二醇等物质是形成酱油香气的前体物质和酱油的甜味成分;葡萄糖经细菌发酵生成有机酸进一步形成酯类物质;残留的葡萄糖和糊精可增加甜味和粘稠感,对形成酱油良好的体态有利。若需酿制香甜味浓厚、体态粘稠的酱油,则在配比中要适当增加淀粉质原料。另外酱油色素的生成与葡萄糖有关。生产酱油用的淀粉质原料,过去以面粉为主,当今多改用小麦、麸皮等,生产中也有选用地瓜、玉米、米糠、碎米、大麦等作为淀粉质原料。

食盐也是酱油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调味,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二是与谷氨酸化合成氨基酸钠盐,给予酱油鲜味,三是在酱油发酵,保存期中起防腐作用,抑制杂菌。

酱油酿造中用水量很大,但对水的质量要求不如酿酒那么严格,通常自来水,井水或清洁的江、河、湖水等凡可作为饮用的水都可以使用。目前来讲自来水比较理想,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今后对水质的要求必将予以更多重视。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

4.2 酱油酿造辅料

除了以上主要原料,酱油酿造过程中还会添加一些苯甲酸(钠)、山梨酸(钠)、大蒜、生姜、草菇等添加剂来调节风味,延长其保质期。

5、酿造所用菌株

酱油酿造是半开放式的生产过程,环境和原料中的微生物都可能参与到酱油的酿造中来。在酱油酿造的特定工艺条件下,并非所有的初始微生物都能良好生长。只有那些人工接种的或适合酱油酿造微生态环境的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并发挥作用。主要有米曲霉、酵母、乳酸菌及其他细菌。它们具有各自的生理生化特性,对酱油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5.1 曲霉

5.1.1 米曲霉

米曲霉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它可以利用的碳源是单糖、双糖、淀粉、有机酸、醇类等。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

可以利用。磷、钾、镁、硫、钙等也是米曲霉生长所必须的。因为米曲

霉分泌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是诱导酶,在制酱油曲时要求配料中有较高的

蛋白质和适当的淀粉含量,以诱导酶的生成。应用于酱油生产的米曲霉

菌株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不产黄曲霉毒素;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高,

有谷氨酰胺酶活力;生长快速,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不产生

异味,酿制的酱油香气好。

5.1.2 酱油曲霉

酱油曲霉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从酱油中分离而得。其分生孢

子表面有突起,孢子柄表面平滑,与米曲霉相比,碱性蛋白酶活力较

强,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较高。

5.1.3 黑曲霉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酱醪发酵时,添加

一定量的黑曲霉成曲,能使酱油氨基酸提高30%以上。

5.2 酵母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无性繁殖。酱油酿造上常用的酵母平均直径为4-6μm。酱油生产中常用的是:鲁氏酵母、易变球拟酵母和埃切球拟酵母。属于耐高浓度食盐酵母菌,是酱油发酵中产生香气的重要

菌种,主要产生4-乙基愈创木酚,苯乙醇等香气成分。鲁氏酵母(s酵母)在酱油发酵前期起作用,球拟酵母(T酵母)在发酵后期起作用。

5.3 乳酸菌

酱油乳酸菌指在高盐稀态发酵酱醪中生长的并参与发酵的耐盐性乳酸菌。这类乳酸菌耐乳酸性不强,产生乳酸使酱醪pH值<5时,繁殖速度减慢,不会因乳酸过量使酱醅PH过度下降,不会引发酸败现象。产生的乳酸,乳酸还可以和醇类结合生成酯,保持酱油适宜pH,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这种适度的乳酸是构成酱油柔和风味的重要成分之一。适度乳酸含量更适宜鲁氏酵母等耐盐酵母的生长,以形成酱油特有香气。

5.4 有害微生物

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酿造过程中要避免此类微生物生长。

6 酱油的生产工艺

6.1 酱油酿造原理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

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与盐水的咸味相混和,最后形成色香味和风味独特的酱油。

6.2 原料处理

酱油的原料处理分为3步:1.饼粕加水及润水:加水量以蒸熟后曲料水分达到47—50%为标准。2.混和:饼粕润水后,与轧碎小麦及麸皮充分混和均匀。3.蒸煮:用旋转式蒸锅加压(0.2MPa)蒸料,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蒸熟糊化,并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蒸料:要求达到一熟、二软、三疏松、四不粘手、五不夹心、六有熟料固有的色泽和香气。对于酱油的N性蛋白,原料蒸煮不够,蛋白质未

达到适度变性,用这种原料制曲后酿造的酱油加水5~10倍时,再加热就会产生混浊和沉淀。常用的蒸料方法有常压蒸料和高压蒸汽蒸料。

6.3 制曲

制种曲,首先要选择优良的菌株,菌株必须具备无毒安全、蛋白酶活力高、酶系适合酱油生产、适应环境能力强等条件。

制曲分两步:1.冷却接种:熟料快速冷却至45℃,接入米曲霉菌种经纯粹扩大培养后的种曲0.3—0.4%,充分拌匀。要求原料蒸煮质量好,达到蛋白质适度变性和淀粉全部糊化。2.厚层通风制曲:接种后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内。先间歇通风,后连续通风。制曲温度在孢子发芽阶段控制在30—32℃,菌丝生长阶段控制在最高不超过35℃。这期间要进行翻曲及铲曲。孢子着生初期,产酶最为旺盛,品温以控制在30—32℃为宜。要求原料混合及润水均匀,接种均匀、装池疏松均匀,料层厚薄均匀;培养24h左右,曲呈淡黄绿色,此时应及时出曲。

6.4 发酵

可分为前期水解阶段和后期发酵阶段。前期主要是曲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被水解。因此,前期应把品温控制在蛋白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2~45℃,一般需要10d左右,才能基本完成水解。曲料入池后的第2天,开始进行浇淋,每天1~2次,以后可减少浇淋次数至3~4d1次。浇淋,是用泵把渗流在假底下的酱汁抽取回浇于酱醅表面层,使之均匀地透过酱醅下渗,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促进底物的分解,同时也起到调节品温的作用。后期发酵阶段,主要是通过耐盐乳酸菌和酵母

菌的发酵作用形成酱油的风味。当进入后发酵阶段时,应补加适量的浓盐水,使酱醅含盐量达到15%左右,并使醅温下降至30~32℃。此时,可将酵母菌培养液和乳酸菌培养液浇淋于酱醅上,也可以利用自然繁殖的野生酵母菌、乳酸菌发酵,直至酱醅成熟。在此期间,进行数次酱汁浇淋。发酵阶段一般需14~20d。

6.5 滤油

滤油是把酱油与酱渣通过分离出来。一般采用多次浸泡,分别依序淋出头油、二油及三油,循环套用才能把酱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来。

6.6 后处理

酱油加热至80—85℃消毒灭菌,破坏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特别是脱羧酶和磷酸单酯酶,避免继续分级氨基酸而降解酱油的质量。可起到澄清、调和香味,增加色泽的作用。再配制(勾兑)、澄清及质量检验,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

参考文献

①赵德安.浅谈酱油酿造工艺的改革[ J] .中国调味品,2006(1):32 -36.

②鲁肇元.“酿造酱油”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综述[ J] .中国调

品,2006(1):28-31.

③上海酿造科学研究所.发酵调味品生产技术[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社,1999

④赵德安.酱油酿造工艺[ J] .中国调味品, 2005(8):4 -8.

⑤杨列俊. 浅谈酱油制曲工艺[J].中国调味品,1996(3):16-17.

⑥陈春香. 提高酱油原料利用率措施[J]. 中国酿造,2007(7):79.

⑦何国庆.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⑧储炬,李友荣.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6

酱油的制作工艺及改进方法

一、酱油简介: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老抽较咸,用于提色;生抽用于提鲜。 二、酱油的分类按照制作工艺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其中配置酱油分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稀醪发酵法是指在成曲后加入较多量的盐水,使酱醪成流动状态,有常温发酵和保温 发酵之分。酱油香气好,且滋味纯。可以室内大吃发酵,也可以室外罐式发酵。发酵周期扔较长,提取压榨出油!)分酿固稀发酵酱油(此工艺是一种速酿发酵型发酵工艺,利用不同温度、盐度和固稀发酵条件。把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分开制醪,先固态低盐后稀醪加盐 的发酵方法。发酵周期短,一般30天左右。酱油香气好,该工艺操作复杂)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法是根据酱醅中食盐含量较低,不会过分抑制酶活力的原理进行发酵的方法,酱油色泽较深。滋味鲜美。生产设备较简单,操作方便。原料全氮利用率较高,采用浸淋法提取成品。发酵周期30天左右)。 低盐稀醪保温法酱油,对于配置酱油,其基本步骤都是原料处理,接种,制曲,发酵,淋油。 三、酿造酱油的相关材料介绍 1原料:蛋白质原料有大豆,豆粕,豆饼或其他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有小麦,麸皮,米糠和米糠饼或是其它淀粉质原料。 2.食盐: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且与氨基酸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食盐还有杀菌防腐作用,可以在发酵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菌的污染,在成品中有防止腐败的功能。生产酱油宜选用氯化钠含量高、颜色白、水分少及杂质少、卤汁少的食盐。 3.酿造用水:一吨酱油需用水6~7吨。水是最好的溶剂,发酵生成的全部调味成分都要溶于水才能成为酱油。酱油中水占70%左右,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宜超过

酱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酱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酱油产品包括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饼粕)、小麦和(或)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酱油产品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品种,即酿造酱油、配制酱油。酱油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3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酿造酱油:原料→蒸料→制曲→发酵→淋油→灭菌→灌装 2.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调配→灭菌→灌装 (二)关键控制环节。 1.酿造酱油:制曲、发酵、灭菌。 2.配制酱油:原料(管理)、酿造酱油的比例控制、灭菌。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2.微生物指标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企业应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厂房、原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和实验室。生产用厂房能满足原料处理、种曲(外协的除外)、制曲、发酵、浸滤、调配、灭菌和灌装(包装)的工艺要求。厂房与设施必须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并便于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灌装和主要车间进口处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鞋靴消毒池、洗手消毒池等),并具备防蝇、防虫、防鼠等保证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的生产企业均必须具备下列生产设备: 1.原辅料加工设备(筛选、破碎、蒸煮设备等); 2.种曲(外协提供不要求)、制曲设备; 3. 发酵酿造设施; 4.淋油或压榨设备; 5. 调配贮存设备; 6. 灭菌设备; 7. 灌装、包装设备。酱油产品在灭菌后应在密封状态下灌装。生产瓶装酱油的企业必须具备有效的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洗瓶、消毒设备,具备有效的自动或半自动的瓶装灌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 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GB18186-2000《酿造酱油》;SB10336-2000《配制酱油》;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企业生产酱油所用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如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不得使用非食用性原料生产的蛋白水解液和生产氨基酸的废液,所用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必须符合SB 10338-2000标准要求。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酸度计;(二)凯氏定氮装置;(三)分析天平(0.1mg);(四)干燥箱;(五)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六)微生物培养箱;(七)生物显微镜;(八)灭菌锅。 七、检验项目

酱油生产操作规程

蒸料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一、工艺流程: 入料——■润料―?蒸料 ------- ?冷去卩 二、岗位操作法: 1、入料: 1.1、按工艺规定,准确称取配方所需原料。 1、2、开启干料输送管道关风机及风机,将物料送入蒸料罐中,盖好罐盖。启动蒸料罐,使其旋转。 2、润料: 将准确定量并加热至工艺规定温度的热水泵入蒸料罐,按工艺规定时间进行润水30分钟。 3、蒸料: 3.1、开启蒸汽阀,同时打开排汽阀,当排汽管开始持续喷出蒸汽时 关闭排气阀,使罐压迅速升至0.03mpa,关闭蒸汽阀,打开排汽阀。 3.2、待压力降至零位,关闭排汽阀同时打开蒸汽阀,使压力迅速升至0.18 —0.2mpa呆压数分钟,然后关闭蒸汽阀,迅速打开排汽阀,使罐内 汽压迅速降至常压。 4、冷却: 打开冷凝喷射器,降负压至-0.04Mpa, 15分钟内将物料品温降至工艺 规定温度,关闭冷凝喷射器,打开罐盖,将物料倒出进入落料斗。 制曲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一、工艺流程:

接种—入曲-------- 培养—成曲-------- 拌盐水—酱醅 二、岗位操作法: 1、接种: 1.1、间隔7天应将制曲室、曲床及工用具清洗干净,将曲室密闭,按25g/〃称取硫磺点燃,灭菌24小时备用。 1.2、先熟料管道输送风机,接着开启关风机,再开启送料绞龙,将物 料和工艺规定数量的种曲在风送管道中充分均匀混合,再送至制曲室曲床内。 2、入曲: 将已接种的曲料均匀、疏散摊平,曲料厚度为25cm左右,调节品温于工艺规定的30C左右,插入传感器和温度计,控制室温于工艺规定温 度。 3、培养: 3.1、间隔1小时,准确测定并记录曲料品温及曲室室温。 3.2、维持曲料品温在工艺规定范围内,培养8小时,然后间断性给曲料 通风。 3.2、当培养4小时左右,曲料结饼并呈白色,品温达到36C左右, 应及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后曲料应疏松平整,且无块状。 3.3、再培养4 —6小时,曲料出现结饼、裂缝等现象且品温上升至36C 左右时,应及时进行第二次翻曲,要求同第一次翻曲。 3.4、当培养时间达26 —30小时,曲料呈淡黄绿色,即可出曲。 4、拌盐水: 4.1、按工艺规定浓度及数量配制好盐水,并加热至工艺规定温度。

酱油的制作方法(简易版)

步骤一:泡豆 把黄豆中杂质拣干净并清洗后,放入清水中浸泡4~8小时,豆粒表面圆润无皱纹就算泡好了。 步骤二:蒸豆 把泡好的豆子里的水分沥干,放入蒸锅中常压蒸2小时左右,不要蒸太烂,一捏能碎就可以了。 步骤三:拌曲 把酱油曲精(干料重的1‰~2‰)和10倍量左右的面粉混合,等蒸熟的豆粒冷却至30℃或夏季室温时,拌入曲精面粉混合物,翻拌均匀,让曲精在豆粒表面分散均匀即可。 步骤四:制曲 把拌好的豆堆放在竹匾上(家用的塑料洗菜篮也行),在避光处让曲霉生长8~12小时。

步骤五:制曲环境 环境温度在23~30度为宜,豆料本身的温度最高不应超过35度。环境相对湿度应在50%~80%,同时豆料内不应有积水。 步骤六:成曲 在生长过程中,豆粒会长出白毛并结块,可将黄豆结块捏散。 若环境干燥,应用加盖湿毛巾等方法保证湿润的气氛。制曲时间随温度而变,如果温度较低,那么制曲的时间将会延长。制曲耗时2~4天左右。 当曲料手感疏松柔软,有弹性,菌丝丰富,孢子饱满,呈黄绿色,无异味,有成曲特有的香气时即制曲成功。

第二部分:发酵(高盐稀态发酵法) 步骤一:制醪 把制成曲的霉豆拌入盐水中,例如 豆曲重10斤,则需要盐5斤,水20斤。 拌入盐水中的霉豆即成为稀态的酱醪。 把上述制成的酱醪放入瓶中或缸 内,盖上不密封的盖子防止杂物掉入。 可放在太阳下暴晒,但要防止雨水落入。 在刚开始发酵时要经常搅拌,搅拌频率 逐渐降低;在发酵至20天左右时可加入 生香酵母;在发酵至三周或一个月时应 停止搅拌;同时可密封后暴晒发酵。 整个发酵过程需要半年左右的时 间。

第三部分:酱油的出油 步骤一:压榨 待酱油发酵好后,可直接用细密纱 布过滤酱醪并压榨得到酱油。如果酱油 过咸,可添加温开水约65℃继续浸泡6 小时以上后再过滤压榨。 步骤二:加热 把取得的酱油加热至90℃~100℃ 15~20分钟,可起到灭杀残留微生物、 调和风味和沉淀渣滓的作用。 步骤三:再次过滤 将加热后的酱油用棉布进行再次过 滤,可获得更为澄清的酱油。

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流程:

1、关键控制点(CCP) 危害分析和危害评估完成之后,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填写《HACCP计划表》。酱油的生产过程至少可设以下几个关键控制点:(1)原料验收,(2)蒸煮,(3)菌种制备,(4)制曲,(5)制醪,(6)发酵,(7)调配,(8)灭菌,(9)贮存,(10)罐装。 2、关键限值(CL)的确定 根据酱油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检验,进行多次修定,最终确定产品的关键限值。 3、原料验收控制 所采购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食品行业强制性标准或企业标准,采取原材料索证制度和验收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应拒收、拒用,更不能选用发霉、失效、污染和有毒、有害的物质。 4、蒸煮 严格控制原料的粉碎粒度、配比、蒸煮的时间、压力和水份,保证蛋白质的适度变性,杀灭原料上的微生物,防止二次污染。 5、制曲 对制曲的温度、通风量、制曲、翻曲时间及成曲的质量应严格控制,对制曲设备、设施应建立完善的清理消毒制度。 5、制醪 控制醪液的盐度、水份和温度和制醪设备、设施的卫生管理。6、发酵 控制发酵温度、发酵周期,随时检测发酵的成熟度,防止发酵过

程的污染。 7、淋油 控制淋油水的温度,淋油速度和泡淋时间。 8、调配 严格执行产品的标准,制定调配操作规程,控制防腐剂的使用。 9、灭菌 对酱油的灭菌要进行人员、设备、工艺的确认,并严格执行要求。 10、罐装 要保证酱油在灭菌后到罐装过程中间环节的卫生,防止酱油的二次污染。 11、建立监控程序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确定后,必须对CCP实施有效的监控,对在监控中发现的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保证CCP处于受控状态并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及对受影响的产品做出合理的处置。 12、建立CCP记录和验证程序 在生产中严格执行HACCP计划表的规定,并做好相应的验证记录,对验证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并至少保留三年以上。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1、关键控制点(CCP) 危害分析和危害评估完成之后,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填写《HACCP计划表》。酱油的生产过程至少可设以下几个关键控制点:(1)原料验收,(2)蒸煮,(3)菌种制备,(4)制曲,(5)制醪,(6)发酵,(7)调配,(8)灭菌,(9)贮存,(10)罐装。 2、关键限值(CL)的确定 根据酱油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检验,进行多次修定,最终确定产品的关键限值。 3、原料验收控制 所采购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食品行业强制性标准或企业标准,采取原材料索证制度和验收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应拒收、拒用,更不能选用发霉、失效、污染和有毒、有害的物质。 4、蒸煮 严格控制原料的粉碎粒度、配比、蒸煮的时间、压力和水份,保证蛋白质的适度变性,杀灭原料上的微生物,防止二次污染。 5、制曲 对制曲的温度、通风量、制曲、翻曲时间及成曲的质量应严格控制,对制曲设备、设施应建立完善的清理消毒制度。 5、制醪 控制醪液的盐度、水份和温度和制醪设备、设施的卫生管理。 6、发酵 控制发酵温度、发酵周期,随时检测发酵的成熟度,防止发酵过程的污染。

7、淋油 控制淋油水的温度,淋油速度和泡淋时间。 8、调配 严格执行产品的标准,制定调配操作规程,控制防腐剂的使用。 9、灭菌 对酱油的灭菌要进行人员、设备、工艺的确认,并严格执行要求。 10、罐装 要保证酱油在灭菌后到罐装过程中间环节的卫生,防止酱油的二次污染。11、建立监控程序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确定后,必须对CCP实施有效的监控,对在监控中发现的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保证CCP处于受控状态并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及对受影响的产品做出合理的处置。 12、建立CCP记录和验证程序 在生产中严格执行HACCP计划表的规定,并做好相应的验证记录,对验证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并至少保留三年以上。

酱油酿造

酱油酿造 概述 1、酱油的概念 酱油是烹饪中的一种亚洲特色的、常用的调味料,是以蛋白质原料(大豆为主要原料,还有豆饼、豆粕等)和淀粉质原料(如麸皮、面粉、小麦等) 为主料,加入水、食盐,利用曲霉及其他微生物的共同发酵作用(分泌的各种酶)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产品特点营养丰富、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味道鲜美(甜、酸、鲜、咸、苦五味调和)、有助于促进食欲。 酱油色、香、味、体齐备;色:黑色或褐色;体:酱油的浓稠度,俗称酱油的体态。 酱油是多菌种(曲霉、酵母和乳酸菌)发酵;固体发酵的典范。每l00mL酱油中含可溶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达7.5~10g(其中60%是氨基酸),含糖分2g以上,此外,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族)、磷脂、有机酸以及钙、磷、铁等无机盐。 除了“酿造酱油”外,还有一种“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将蛋白质变成单个的氨基酸,再用碱中和,加些红糖做为着色剂,制成的液体调味品。这样的酱油,味道同样鲜美,不过它的营养价值远不如酿造酱油。(毛发水配制黑酱油)另外还有“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50%),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调配酱油中的酿造酱油含量不得少于50%,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添加量不得超过50%。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2、酱油的历史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最早所作的各种酱,都是自发的利用自然界野生霉菌制成曲(这个过程称为发霉或发黄子),然后利用阳光的热晒使其发酵成熟,以后,随着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以及酿造经验的不断积累,酱油酿造技术才不断的发展起来,它的发展历程也是走过了一条由自发到自觉、由手工到和机械化自动化、由家庭作坊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由单一豆酱油到多品种酱油的发展道路。 我国酱油酿造有悠久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的酿造历史,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1835年前后,酱油技术由印度传入英国——欧美酱油。 传统的方法采用野生菌制曲、晒露发酵,生产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卫生条件差。现代酱油生产在继承传统工艺优点的基础上,在原料、工艺、设备、菌种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改进,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品种也日益丰富。 3、酱油的分类 2002年颁布国家标准:GB18186酿造酱油、SB10336配制酱油、SB10338化学酱油。 “生抽”和“老抽”是沿用广东地区的习惯性称呼而来,“抽”就是提取的意思,生抽和老抽都是酿造酱油。它们的差别在于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而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4、酱油的保健功能 (1)可增加食物的香味,增进食欲。 (2)酱油具有解热除烦、调味开胃的功效。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一、前期蒸煮、制曲、发酵: 原料浸泡(浸泡罐或者浸泡池)→原料进锅(斗式提升机)→原料润水(润水绞龙)→混合料蒸煮(旋转蒸煮锅)→熟料出锅(下料斗)→熟料出料(定量绞龙)→熟料输送(皮带输送机)→熟料冷却(风冷机)→混合料接种(接种混合机)→混合料输送(平面输送机)→制曲通风(酿造专用风机)→温度湿度调节(加温加湿装置)→翻曲(翻曲机)→出曲(真空吸曲送料系统或人工)→自动化制曲(圆盘制曲机)→盐水罐→温水罐→发酵(发酵罐)→灭菌(酱油灭菌机)→板框式过滤机→室外沉淀罐。 二、中期调配: 室内沉淀罐→溶糖锅→调配罐→焦糖色煮色锅→酱油浓缩锅→酱油灭菌器→酱油过滤器→包装。 三、后期包装线 上瓶机→外刷瓶机→洗灭灌封一体机→贴标机→热收缩膜机→自动装箱机→入库。 将黄豆浸泡2-3小时左右用斗提机提至三楼,浸泡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用水池来浸泡,一种是用浸泡罐,再输送到蒸煮锅蒸煮。再到风冷机将物料冷却→在接种混合机将菌种接入熟料→用输送机输送到每一个曲池里面进行制曲,制曲时间40个小时.制曲是酱油酿造的关键流程,制曲直接影响霉活率,霉活率越高出油率越高.目前,全国酱油的出油率普遍都在 2.5左右,而我们现在的设备工艺可以达到一吨

混合料出4吨原油,甚至4.5吨原油。真空吸曲机(或人工)将物料盐水搅拌以后送至每一个发酵池,发酵一定时间后就可以出原油了。从出曲到送料整个操作过程只要几个人操作,节省劳动力。发酵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发酵池,一种是采用不锈钢发酵罐。 中国做了几百年的原油,1.味2.色。老抽的波米度32。生抽28。但是目前很多生抽还达不到28。在波美度达不到的情况下使用增稠剂来提高波美度。增稠剂易与下列物品结合: 1.未变性的蛋白质; 2.固形悬浮物; 3.其它分子; 与上述物质结合后易生成沉淀物。 而广东目前使用浓缩锅,其优点: 1.将水分蒸发; 2.将酱油里面的焦化物质带走。 酱油内的焦糖色素是经过5-6小时100多度高温熬制出的,里 面约有15%的焦化物质。焦化物质使酱油呈红带乌的颜色, 其形态为一点点的小颗粒。而经过浓缩锅的酱油呈红带金黄 的颜色。浓缩锅只有50度的工作温度。 3.酱油沸腾后其固性悬浮物浮于表面,被负压抽走。 瞬时高温灭菌机 1.酱油在高温区低于10秒钟。防止酱油的雾化和气化。 2.其是酱油工艺最先进的设备之一。目前的工艺酱油在曲池

酱油的新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加工的新技术 摘要: 本文介绍了部分酱油的制作工艺流程,从古到今,尤其讲述现代的新兴改进技术,以此让大家对生活中不起眼的调味品——酱油,的新加工技术有所了解。 关键字:酱油、工艺流程、新技术 前言: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以植物性蛋白为原料依酿造法、速酿法或混合法制得之调味液,得称之为酱油,包括加食盐、糖类、酒精、调味枓、防腐剂等制成者。酱油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调味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周朝就开始成为贵族中的一种佐餐调味品。古代酱油在宋代主要用于凉拌菜的佐料,到了元、明、清以后才大量应用于其它菜肴技艺的烹调之中;而且在苏敬的《新修本草》、孙思邈的《千金宝要》、《外台秘要》等医书中已成为常用的药剂。制作酱油的原料因国家、地区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出名的是泰国的鱼露(使用鲜鱼)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酱油制作工艺也有着很大的变化。 酱油的简介 自尧舜始,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深厚酿造传统。酱油及酱类的酿造在我国也起源甚早,远在3000年前的周朝的《周礼·天官篇》就有记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酱用百有二十瓮”;《论语·乡党篇》中也有“不得其酱不食”的记载。很多古书上都有用酱油来烹调或腌渍食物的记述。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提出用豆酱清来腌制肉类。 到了唐代,酱油还被当作药用,孙思邈《千金方》载:“獭狗啮人,豆酱清涂之。手足指掣痛,酱清和蜜温涂之。”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李时珍认为“不得其酱不食,亦兼取其杀饮食百药之毒也。”现代中医药理认为,酱及酱油味咸性寒,有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食欲不振、暑热、疗疮初起、烫伤、毒虫伤、手指肿痛、食物中毒等症。 公元753年,我国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的制酱技术传入日本,教会了日本僧人和居民制酱。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空海到我国长安留学,也将中国制酱技术带回日本。约在公元1200年的日本镰仓时代,有一位叫觉心的日本高僧到中国经山寺修行,归国之前,掌握了经山寺祖传酱的技术。归国后在名叫纪州由良的地方,创立了兴国寺,并向附近的人们传授制酱技术。从此之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酱油的酿造技术在日本发扬光大。 传统酱油制作加工工艺及其优缺点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和/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酱油的源头是豠酱,《齐民要术》是第一本记载有豆醠制法和使用类似酱油- 豆酱清- 的书。当时要制造的主角是豆酱,而虿酱清只是副产品而已,所以制造方法蜡后世造酱油有很大的不同,味道亦应栉异。 天然晒露法概述: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以竹牌匾或竹帘为制曲工具,靠天然的微生物发酵制曲,成曲与浓盐水混合,置于瓦缸内,经过三伏酷暑,利用日晒夜露温差大的特点,使空气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在酱醅中生长繁殖,促成原料的分解和酱油的成色,并在光照下杀死酱醅中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一般在4~10月份进行生产,有“三伏秋油“之称。

酱油制作工艺

←一、酱油起源、发展状况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了。而酱油之 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酱油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料,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 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酱油的成色 ●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 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二、酱油标准 ●定义: 酿造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现行标准: 酿造酱油 GB18186-2000 配制酱油 SB10336-2000

按照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酱油分为4个等级:其中氨基酸态氮≥ 0.8克/100ml 为特级、大于≥0.7克/100ml为一级、≥ 0.55克/100ml为二级(低盐固态0.60)、≥ 0.4克/100ml为三级。酿造酱油最低质量标准≥ 0.4克/100ml。 ←三、酱油生产工艺 ●酱油用的原料是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和小麦和/或麸皮。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 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与盐水的咸味相混和,最后形成色香味和风味独特的酱油。 ←酱油生产工艺 ●酱油的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润水——蒸料——接种——制曲——发酵—— 取油——过滤——精制——灭菌——包装——检验—成品

低盐固态酱油酿造工艺

酱油酿造工艺 酱油是以蛋白质原料(如豆粕.豆饼)和淀粉质原料(如小麦、麸皮)为主经蒸煮、制曲、发酵与调制而成的,是一种营养物质丰富的调味品。 工艺流程图(见图1-1) 一、原料处理 1、机理、目的 润水是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原料中使原料中含有适量的水分,以便蒸煮时蛋白质迅速达到一次变性,淀粉质充分糊化,溶出米曲霉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供给霉菌所需的水分。 蒸煮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质充分糊化,以使被酶所分解,杀死附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冷却是使粬料冷却一定温度,使米曲霉孢子的发芽处在适宜的温度。 2、操作规范 投料前先启动球罐开关,观察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同时把罐内残水放干净。每锅先投如定量豆粕,再用定量的70 ---80度水侵润,转锅40分钟后再投入麸皮;然后转锅3---5分钟。 按操作要求把合格原料准确数量,投入球罐内。做到保质保量,准确无误。 投料完毕,搞好现场卫生,整理好包装物,把使用工具放到指定地方。

蒸料打开蒸汽进汽阀门,第一遍汽压升到0.08mpa时关闭蒸汽阀门,打开排气阀门至0,排除假压。 打开进气阀门,当压力到0.18—0.2.mpa时(锅内品温达到120度左右)关闭进气阀门,打开排气阀门排气至0,然后关闭排气阀门。利用降温设备使孰料迅速冷却,减少冷却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和时间过长蛋白质二次变性。孰料冷却温度为60度。使用搅笼风机迅速均匀地把孰料输送到圆盘中。 蒸料时按要求掌握好压力、温度、时间。孰料膨松发软,表面无浮水,无硬心,无其它不良气味。 工作后搞好搅笼、球罐及现场卫生至所有设施地面无残料。 二、制曲 1、机理、目的 制曲是给米曲霉等有益微生物以最佳的生长条件,在熟料上充分繁殖,并分泌酱油发酵过程所需的各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等。要制好曲,就要掌握好米曲霉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规侓,控制好制曲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关键条件。 米曲霉是好氧性微生物,在曲料上生长变化分为四个时期 (1)孢子发芽期:曲料接种后,米曲霉孢子在适宜的温度与水分的条件下开始发芽,发芽温度为30—32度时间为4—5小时。(2)菌丝生长期:当静止培养8小时左右,菌丝四面深入蔓延,菌丝能见到微微发白,能嗅到曲香味,品温至逐渐上升,曲 料的耗氧量加大,需要间歇通风。通过通风供给新鲜空气,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docx

种曲 盐水( 以上由供应商提供 ) 1 个月 7 天酱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黄豆 清洗池 蒸煮锅 1 立方米, 100℃蒸煮 1 小时 冷却 拌料面粉黄豆:面粉=100:40 制曲30~35℃, 72 小时 制醅 露晒发酵 6 个月,发酵罐, 30 立方米 淋油 抽油 陈酿 沉淀 调配(关键工序) 生酱油、水、盐、味精(比例为 60: 30:30: 2) 加热灭菌(关键工序)灭菌锅内,温度 100℃,保持 30 分钟过滤(关键工序)用完好无损的 200 目筛网(布)过滤 澄清 质量检验 灌装 成品 编制:批准:日期:

酱油关键工序作业指导 一、调配 1.生酱油必须在储罐内沉淀 15 天以上,抽取上清液。 2.酱油沉渣必须回收,用压榨法过滤余油。 3.沉淀后的酱油按不同产品规格配制,泵入灭菌锅,灭菌锅装料不可过满,以防沸腾时溢出。 4.调配前,工艺技术员先了解原油的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及经分析化验所得的有关成分数据,然后按需要配制的品种来计算用量。酱油的理化指标中,主要以全氮、氨基酸态氮和氨 基酸生成率来计算。 5.根据品种及质量要求的不同,在调配中添加的盐、防腐剂及助鲜剂要经过准确称取并且适量,再按统一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调配,使产品达到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的质量 标准要求。在调配过程中,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 二、加热灭菌 1.加热灭菌的温度控制在 100℃(用温度计测量),保持 30 分钟,熄火后保证灭菌效果,并作好记录。 2.所有辅助生料必须在开始加热前加入灭菌锅。 3.加热灭菌结束后,酱油如在 70-80 ℃放置时间较长,糖分、氨基酸及 PH值将因色素的形成而下降,影响质量。如在密闭的情况下,保持在 80℃就更为严重,会产生异味。灭菌后的酱 油要在不密闭的情况下自然冷却,降温至60℃以下(用温度计测量),泵入贮罐。 4.熟酱油在贮罐内澄清 7 天,排去残渣,澄清液即可泵入灌装车间灌装。 三、过滤 1.要用 200 目筛网布进行过滤。 2.要确保筛网完好无损,加工前、加工过程中、加工结束后筛网情况必须观察并作好记录。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酱油作业指导书 酱油加工工艺分为: 黄豆、麦仁→分别浸泡→分别蒸煮→出锅→降温→接种→分别入曲罐 △ →保温→分别制曲→翻曲→通风培养→成曲→混合入曲→加入盐水→保温发酵 →淋浇→浸出→配兑→灭菌→灌装→成品→入库 △ 1. 浸泡将黄豆和麦仁分别放入浸泡罐中,黄豆浸泡18小时、麦仁浸泡4小时,然后用笊篱捞出备用。 2. 蒸煮将浸泡好的黄豆、麦仁分别放入蒸笼中;每锅加入黄豆与麦仁量分别为750千克;蒸煮温度控制在100℃左右;蒸煮时间为45分钟。 3. 接种将蒸煮好的黄豆和麦仁移入接种床中,冷却到40℃,接入菌种,接种量为0.3-0.5﹪,翻拌均匀。 4. 制曲将接好种的曲料,移入制曲罐中,静止培养8小时,品

温在30-32℃。再通风培养至15小时后,翻曲。翻曲后,再通风10-12小时,停风,堆积升温2小时后,此时,料温在50℃,出曲。 5. 发酵,将成曲移入发酵罐中,将曲块破碎,加入10-12Be盐水,盐水温度是50-55℃,盐水和料得比例2:1,发酵温度控制在 40-45℃,周期40天。 6. 浸出将发酵好的酱醅加入80℃以上的热水,浸泡8小时,放油。再浸泡2小时,二次放油。 7.配兑将生油按不同的质量进行配兑.加入山梨酸钾,加入量为0.8‰以下. 8.将需要灭菌的酱油用泵打入灭菌锅中,然后将酱油温度加热至80—85℃;待温度达到后开泵将酱油打入成品灌中,将成品罐中的酱油迅速降温至常温下备用。 9.灌装:将灭菌好的酱油打入成品罐中,然后经灌装机灌装、贴标、检验、封箱。 10.成品入库:将包装好的酱油经包装车间运至成品库中,成品库要求离开地、墙摆放整齐,规格明示。

酱油的酿造工艺

. 天津农学院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结课论文 中文题目: 酱油的酿造工艺 英文题目:The brewing process of soy sauce 学生姓名张弘扬 二级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系别生物技术系 专业班级 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1班 指导教师王玉 成绩评定 2016 年11月

目录 1 引言 (1) 2 发酵工艺进展 (1) 3 酱油的分类与定义 (1) 4 酱油生产相关原料 (1) 4.1 酱油酿造原料 (2) 4.2 酱油酿造辅料 (2) 5 酿造所用菌株 (2) 5.1 曲霉 (2) 5.2 酵母 (3) 5.3乳酸菌 (3) 5.4 有害微生物 (3) 6 酱油的生产工艺 (3) 6.1 酱油酿造原理 (3) 6.2 原料处理 (4) 6.3 制曲 (4) 6.4 发酵 (4) 6.5 滤油 (5) 6.6 后处理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酱油是烹饪中的一种亚洲第一特色的调味料,普遍使用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入水,食盐经过制曲和发酵,再在各种微生物繁殖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酿造出来的一种液体。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本文从酱油的起源和发展、原料菌株、生化反应、生产工艺、发酵流程等角度出发,对酱油的发酵酿造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酱油及开发新的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酱油;发酵工艺;生产技术;微生物菌种;制曲发酵

酱油的酿造工艺 张弘扬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生物技术 1401024103 1 引言 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富含氨基酸、肽的中国酱油、酱类调味品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东方国家酱油和酱类食品,是传统发酵食品。酱油及酱类酿造调味品生产最早发明于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公元八世纪著名的鉴真和尚将其传入日本,后逐渐扩大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酱类和酱油的酿造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植物性基质发酵的结果,该类产品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由于酶解作用产生许多呈味物质,第一次使从植物性蛋白和脂肪中产生肉样风味成为可能,这种酱油酿造的发明在食品科学领域是一个国际性的伟大发明,已成为我国、日韩、东南亚各国乃至欧美人民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2 发酵工艺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酱油生产工艺得到有很大的发展。酱油发酵方法有天然晒露法、稀酬发酵法、固稀分酿法、固态无盐法和低盐固态法。这些工艺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也均有不足的地方。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为提高酱油质量,将多采用高盐稀态发酵。从我国酱油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生产经历了从传统的天然晒露发酵到现代工业化生产阶段,从单一菌种的纯种酿造到多菌种的混合发酵,从天然晒露到无盐、低盐发酵,甚至目前的多种酿造工艺并存。酱油按照发酵工艺不同,主要分为稀醪发酵和固态发酵2种,而传统的名特优产品仍多采用天然晒露工艺酿制而成,但此工艺原料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因此成品价位也相对较高,其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为固态低盐发酵法,由于采用该工艺酿造的酱油质量稳定,风味较好,操作管理简便,发酵周期较短,已为国内大、中、小型酿造厂广泛采用。 3 酱油的分类和定义 酱油可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酿造酱油是指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配制酱油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无论从色、香、味还是营养价值来讲,依次排列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化学酱油。按照口味及烹调用途来区分,酱油又分为生抽老抽两种:生抽就是黄豆酱油,用于炒菜时上色和提味,不适用于凉拌,需加热食用。而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色红,味甜,主要用于红烧类菜肴的上色。 4 酱油生产相关材料

发酵食品工艺学食醋酱油味精

*酿醋的微生物及作用:曲霉菌(糖化),酵母菌(醇化),醋酸菌(产酸) *糖化作用:将糊化后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可发酵性糖 *曲糖化力:1g曲在60℃下对淀粉作用1h产生的葡萄糖的毫克数 *糖化剂:大曲,小曲,麸曲,红曲,液体曲,淀粉酶制剂 *醋酸发酵分别在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食醋的分类:①原料不同:粮食醋,麸醋,薯干醋,糖醋,酒醋②种曲不同:麸曲醋,大曲醋,小曲醋等③发酵工艺不同:固态发酵醋,液态发酵醋,固稀发酵醋等 *食醋的原料:①主料:粮食,薯类,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果蔬类原料,野生植物,酒类②填充料:常用的有粗谷糠,小米壳,高粱壳,木刨花,玉米芯,木炭.作用:疏松醋醅,使空气流通,要求有适当的硬度,无异味③添加剂:食盐(调味,抑制醋酸菌的活力和其进一步氧化分解),砂糖,香辛料(调味),炒米色(增色) *色香味的形成:①色:美拉德反应是形成食醋色素的主要途径.熏醅时产生的主要是焦糖色素,呈黑褐色或红褐色②香:酯类,醇类,醛类,酚类等物质,还有香辛料等③味:酸味:主要醋酸,还有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酸,乳酸.甜味,咸味,鲜味等 *固态发酵法酿造的操作要点:①粉碎(粗:细约1:1,高粱:谷壳约1:1)和润水(加入50%的水润料3-4h,使原料充分吸收)②糖化和酒精发酵:下曲温度30-32℃,时间约一周③醋酸发酵:发酵温度20-30℃,发酵时间12-15d.倒醅(倒散,倒匀,倒彻底)④加食盐作用:调和醋风味,发酵成熟后加食盐抑制醋酸菌活动,防止醋酸菌分解醋酸(过度氧化).加食盐量:为醋醅的

1.5%-2%,T=85-90℃,t=30-40min⑤淋醋三套循环法图⑥灭菌配置:T=85-90℃,t=30-40min,灭菌后加入0.1%苯甲酸钠以防腐 *味精的生产过程:①淀粉糖的水解②种子菌的扩大培养③谷氨酸的发酵④谷氨酸的提取和分离⑤谷氨酸制取味精 *酱醪:成曲拌入大量盐水,使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 *酱醅:成曲拌入少量盐水,使其呈不流动的状态 *腐乳:腐乳又称豆腐乳,酱豆腐,是我国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大豆食品 *酱油生产的原料:①蛋白质原料:大豆,脱脂大豆②淀粉质原料:小麦,麸皮③食盐 *酱油酿造用微生物:①曲霉:a米曲霉:蛋白酶,谷氨酰胺酶,淀粉酶b酱油曲霉c黑曲霉②酵母:能进行酒精发酵,赋予酱油醇香味③乳酸菌:产生乳酸,赋予酱油特殊的香气 *酱油酿造的工艺(低盐固态发酵法):操作要点:(一)种曲的制备:①试管斜面菌种的制备:30℃下培养3d,斜面上长有黄绿色孢子②三角瓶纯种扩大培养:28-30℃,约70-72h,曲料长满黄绿色孢子③种曲制备:a接种:约40℃,接种量0.5%-1.0%b培养:采用曲盘制曲(曲料接种后,在曲盘厚度1-1.5cm,T=28-30℃,15h后,曲料发白洁块,第一次翻曲,4-6h后第二次翻曲(T>35℃),种曲孢子旺盛,呈新鲜黄绿色,具有特殊曲香)(二)制曲(厚层通风制曲):制曲过程就是要创造曲霉最适宜生长的条件,曲霉菌得以充分繁殖,分泌出酿制酱油需要的各种酶类,其中蛋白酶的活力越高越好①工艺流程:豆粕和麸皮→混合→润水→蒸熟→冷却→接种→通风培养→成曲②操作要点:a原料处理:豆饼粉碎:粉碎适度,大小颗粒为2-3mmb润水:豆

海天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海天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虽然当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摆放在眼前,却对它的生产过程并不了解。不过有这样一家企业,能够让你亲眼所见,一件产品是如何从原料一步一步变成成品的,这就是我国知名的酱油酿造企业——海天味业,其生产基地既是工厂也是环境优美的工业旅游景区。 工业旅游带动海天味业的发展,在很多比较发达的国家,工业旅游早已存在,而且发展的非常成熟。海天味业率行业领先,斥巨资着手打造酱油酿造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工业旅游景区——娅米阳光城堡。通过工业旅游,可以将海天酱油的生产过程,非常清晰地现在消费者的眼前。海天酱油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很多消费者,通过对海天味业的旅游参观,不仅满足消费者对于海天酱油生产流程的好奇心,还能够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海天味业的这一举措,提高了海天酱油的知名度,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它企业在工业旅游景区方面的发展。 展现工艺流程,发扬味业文化,海天味业的娅米的阳光城堡,全长3公里,一共串联了17个景点的线路,主要环绕整个工厂厂区的核心功能区域的空中走廊,能够全过程地为消费者展示海天酱油的生产工艺以及工艺流程。消费者通过参观,能够知道一颗黄豆是如何变成海天酱油的。 海天味业在行业中的这一先进举措,不仅带动了企业的发展,更是弘扬了我国味业文化,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海天酱油的历史、生产工艺以及涵盖的文化。 做让消费者看得见的高品质海天酱油,海天味业主营产品就是海天酱油,其产量以及销售量连续多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海天味业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生产让消费者满意的高品质海天酱油。通过工业旅游的方式,更是让海天味业对海天酱油的生产流程精益求精。让消费者能够看到海天酱油的绿色、健康、安全以及卫生。从而继续信赖海天酱油品牌,选择海天酱油品牌。 海天味业前瞻性的发展策略,一直让企业走在行业领先的地位。打造工业旅游景区,提高了海天酱油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也吸引了消费者,这种方式对于海天味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酱油发酵工艺介绍

酱油发酵工艺介绍 一、工艺分类 综观目前我国酱油发酵工艺的实际情况,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高盐稀态发酵 严格意义上的高盐稀态发酵应该指从日本引进的本酿造工艺,如北京和田宽、石家庄珍极、绍兴至味、昆山龟甲万等。 2、淋浇发酵 原先在南方一带普遍使用的大罐淋浇工艺,后来被上海一家酿造厂用于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进行改进,在发酵后期进行淋浇,试图改善风味,并逐渐在全国推广。 3、低盐固态发酵 这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普遍推行的一种工艺,通常以脱脂大豆及麸皮为原料,经蒸煮、曲霉制曲后与浓度低于15。骼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进行保温发酵。我国80%的酱油酿造企业采用此工艺。 4、传统酱缸发酵 我国酱园保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即用大缸发酵,日晒夜露,夏日晒酱,秋冬出油。目前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尚在坚持,如:浙江沈荡酱园、淮安浦楼酱园、宿迁三园酱园、江阴华西食品酿造公司等。 二、各种工艺说明 1、高盐稀态发酵工艺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的关键点在于发酵阶段即处于高盐度稀醪状态,盐水19~20波美度,加入盐水的体积是原料体积的1.1~1.2倍(习惯上称为11—12水),酱醪盐分在17%一18%。由于盐分大,故可以使发酵温度降低,有利于多种耐盐微生物作用;发酵周期长,通常在180 d 左右,有利于发酵更彻底;同时添加乳酸菌、酵母,产生有机酸、醇、酯等物质,为呈现香气、提高风味备足了条件。其最大特点就是香气种类较多,达300余种,是其他工艺无法替代的。 那么,如何界定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呢? 有三点:一是原料配比。原料为脱脂大豆和小麦,配比中小麦含量不能过分小于脱脂大豆。二是发酵温度控制在35℃以下,有利于酵母生长。三是应当有耐盐酵母参与发酵,能测出乙醇含量。符合以上条件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色泽清淡,纯香袭人,在凉拌、蘸食时方能突出食物的原味,才能以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命名。食品工业上加工烤鳗、烤紫菜、烤雪饼等醇香食品时,也必须用这样的酱油。 基于此工艺的特点和要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控温发酵容器、酵母种子罐、冷冻设备、出油的压榨设备等,投资大,资金占用多,所以目前国内企业采用该工艺的不多。南方的淋浇工

酱油审查细则

0301 酱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酱油产品包括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饼粕)、小麦和(或)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酱油产品申证单元为1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品种,即酿造酱油、配制酱油。酱油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3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酿造酱油:原料→蒸料→制曲→发酵→淋油→灭菌→灌装 2.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调配→灭菌→灌装 (二)关键控制环节 1.酿造酱油:制曲、发酵、灭菌。 2.配制酱油:原料(管理)、酿造酱油的比例控制、灭菌。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2.微生物指标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企业应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厂房、原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

和实验室。生产用厂房能满足原料处理、种曲(外协的除外)、制曲、发酵、浸滤、调配、灭菌和灌装(包装)的工艺要求。厂房与设施必须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并便于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灌装和主要车间进口处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鞋靴消毒池、洗手消毒池等),并具备防蝇、防虫、防鼠等保证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的生产企业均必须具备下列生产设备: 1.原辅料加工设备(筛选、破碎、蒸煮设备等); 2.种曲(外协提供不要求)、制曲设备; 3. 发酵酿造设施; 4.淋油或压榨设备; 5. 调配贮存设备; 6. 灭菌设备; 7. 灌装、包装设备。 酱油产品在灭菌后应在密封状态下灌装。生产瓶装酱油的企业必须具备有效的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洗瓶、消毒设备,具备有效的自动或半自动的瓶装灌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 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GB18186-2000《酿造酱油》; SB10336-2000《配制酱油》;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企业生产酱油所用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如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不得使用非食用性原料生产的蛋白水解液和生产氨基酸的废液,所用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必须符合SB 10338-2000标准要求。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酸度计;(二)凯氏定氮装置;(三)分析天平(0.1m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