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教育发展简史

法国教育发展简史

法国教育发展简史
法国教育发展简史

法国教育发展简史摘录

第一部分百年以来的变化

一、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年)以前的教育

二、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教育

三、波旁王朝复辟至巴黎公社前的教育

四、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

第二部分教育行政

第三部分现行学制

一、学前教育

二、初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高等教育

五、师范教育

第一部分

法国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时期,从资产阶级大革命至拿破仑统治结束时期,从波旁王朝复辟至巴黎公社时期,第三共和国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等几个重要阶段。

一、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年)以前的教育

公元前2~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高卢。从那时起,属于现在法兰西的领土受罗马帝国统治达500余年。希腊—罗马文化在这里有深远影响。公元4世纪开始,基督教在这里得到迅速传播。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初步划分出法、德、意等现代国家的地理轮廓。但在9~12世纪,法兰克王国封建王权十分软弱,王室领地很小(有时仅限于巴黎一带),其他地区分裂为许多封建公国。从13世纪起,王权逐步加强,领地也不断扩大,至路易十一治时期(1461~1483)实现了全国的政治统一。这一时期的法国教育与其他西欧国家中世纪教育一样,都是以基督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干的。

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一直到18世纪前期,法国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政治上都比较软弱。资产阶级往往依附于封建势力,其中一些人用大量资财支持国王巩固中央政权,并以金钱买得官职和贵族头衔。他们和天主教教会、传统的门第贵族一起,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封建主、世俗封建主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人文主义者纷纷在16世纪的文学与教育作品中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经院主义教育的危害,提出反映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要求的政治、宗教与教育见解。16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打击了罗马教廷和天主教的势力。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各种教派,为了扩大本教派的势力,争相举办学校,这对法国教育的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哲学家R.笛卡儿提出的唯理论哲学注重人类理性的力量,强调用知识、理性代替盲目的信仰,对教育改革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路易十四在其统治时期(1661~1715)尊崇耶稣会,排斥冉森派和新教胡格诺派,以强化君主专政,使得耶稣会垄断了法国教育。

18世纪中、后期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法国思想界接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J.洛克的影响,出现了伏尔泰、C.-A.爱尔维修、D.狄德罗、J.-J.卢梭等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启蒙运动者,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其中爱尔维修和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教育观点,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其中爱尔维修和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教

育观点,以及卢梭的教育理论,后来都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和国界,对世界各国教育思想的发展都有影啊。与此同时,在法国还兴起了驱逐耶稣会的运动。L.-R.de C.de拉夏洛泰等力主驱逐耶稣会信徒,提倡国家办学,受到启蒙学者伏尔泰和狄德罗的称赞。1764年11月.耶稣会被驱逐出法国,结束了耶稣会垄断法国教育的局面。

二、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教育

_资产阶级大革命从1789年7月发动,经厉3个发展阶段。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执政的各个派别都很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以吉伦特党人、i.一J.de康多塞提出的法案的影响最为深远。康多塞主张实施世俗性的、普及的、男女平等

和免费的教育,强调自然科学的教学,并建议以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课替代宗教课。按照康多塞法案,应建立包括4年制小学、7年制高等小学、5年制中学和专门学校等多级而统一的

学制。廉多塞法案中的大学院不是一级教育机构,而是学术活动中心,兼负领导与监督全国学校教育的责任。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

西第一帝国(1804~1814)。拿破仑采纳了康多塞教育法案的基本思想,拿破仑的教育目的

在于统一舆论,造就有效率的官吏和能从事生产的臣民。瞧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1806年,又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1808年划分全国为29个“大学区”。帝国大学是帝国的教育权力机构,设总监和审议会、总督学署。帝国大学的总监由拿破仑直接任命。各大学区设学区总长和学区审议会、学区督学署。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大学区的督学,以及大、中学校校长、教师都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免。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开办也要经帝国大学总监认可。国家对学年安排和课程设置实行统一管理。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成了-近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见)。

1808年3月,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规定大学区应设立小学、和市镇中

学,数理、法学、医学、文学和神掌学院。学院可以组织考试,授予学位有、

、业士3种。拿破仑最关心的是国立中学,称它是培养官吏的苗圃。他还非常重视大革命时期创办的多科性工艺学院。同时,为了培养国立中学的教师,恢复了被热月党人停办的拿破仑为了达到借助教会的力量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的目的,与罗马教皇谈判,并于1801年签订政教协议,规定在从属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恢复天主教教会的活动,并容许教会对

教育旌加影响。在《帝国大学令》中,他认定天主教教义和忠于皇帝及帝国政体是教育的基础,并将小学交给教会管理。

渡务王朝夏辟至巴黎公社前的教百

1814年,拿破仑战败,波旁王朝复辟。复辟王朝(1815~1830)继承拿破仑时期创建的中央集权的教育体系,但更加强了宗教对教育的控制。初等学校既缺少经费,也没有固定的校舍.教师由水平较低的人充任,教育质量很差.中学也因受宗教的束缚,办得没有生气。1815~1848年,国立中学改称“王家中学”,主要学习古典语文。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机构和组织形式。181i年,在埃皮纳勒出现摆脱行会体制的艺徒学校。市镇中学于1829年仿而设立“特别班”,学制2年,设有现代外语、商业理论、科学应用和绘图等课程。1828年,为解决女工育儿的困难,在巴黎出现了一些“幼儿收容所”。

七月王朝(1830~.1848)是金融贵族集团窃取七月革命胜利果实而建立的金融资产阶级和

大土地所有者的联合专政.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工商

业获得较大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加强,并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斗争,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流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受到重视。1833年通过的《基饶法案》规定,

在每一市镇设立一所小学.在6000人以上的市镇得另设立一所高等小学.每一省设立一所师

范学校,为小学培养师资。教师需持有能力证书,才得到校任课。政府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工资。小学授予学生读写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的自然常识和史地知识:同时,宗教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就读于教会学校,公立学校也设宗教课.1848年2月,_爆发第三次资产阶级革命,但胜利果实又被路易·渡拿巴(拿破仑三

世)所篡夺:他于1848年12月取得第二共和国总统职位后,逐步加强自己的权势,最后正式

宣布改制,建立第二帝国(1852~1870).在路易·渡拿巴统治下,第二共和国初期通过的宪法与曾受到K马克思称赞的《卡诺教育法案》都被否定。1850年3月,议会通过《法鲁法案》。这个法案虽规定在800人以上的市镇设女子小学一所,市镇小学对贫民实行免费教育,但它把视掌权交给教会,教士免证任教,并规定大学不得自治.由于这一法案的实施,教会获得了领导、监督学校的权力,教会团体直接经办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第二帝国时期,中学仍分国立中学和市镇中学两种。国立中学的学习年限为7年,分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实行文实分科.1864年,废除分科制,设及一种类似

德国的专业中学,培养工商业所需要的一般人才,开创了中等职业教育。此类学校

学制6年,地位低于文科中学。.

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

府,特别是第二帝国时期推行

的僧侣主义,并采取各种措施摧毁教会势力,实旌非宗教的世俗教育和普及的免费

公社还注意创办,组织及健康的文娱活动。但公社仅存在72天,就被普鲁

士军队支持下的凡尔赛反动军队所镇压。

1875年,法国资产阶级建立了第三共和国。这时候,

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产阶级把国家控制的教育看成巩固

成,并开始向

在19t±纪的

70、80年代至20世纪的20年代,通过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法案,力图削弱教会对教育的影响,

建立了双轨学校制度,改革了,并发展了职业教育。

1880年,政府颁布了削弱宗教势力的第一个法令。法令禁止教士当选教育最高审议会成

员,教会学校不得称“大学”,国家收回和授于的权限。1881年和1882年的两个

≤费里法案》,要求学校不饰宗教标帜

接受家长所希望的宗教教育。20世纪初

要求修改1801年的政教协议。解散了50多

不开宗教课.但规定星期四放假,以便掌生在控外

_各阶层的民主力量和资产阶级共和派.都坚决

个从事传教、教育和商业活动的教会组织.封闭了

教派团体所办的3000多所教会学校。1905年,议会通过了一项教会同国家分离的法令,《法鲁法案》的一些规定随之失效.

按照两个《费里法案》的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与实行免

费。1886年,《戈勃莱法寨》明确规定了初等教育的范围:母育学校(2~6岁):初小(6~

11岁);与初小衔接的是高小补充班和艺徒手工学校。至此,平民教育已经自成体系:劳动人民子女受完初等义务教育后,大多直接就业,如要继续升学,只能进高等小学或职业学校。

与平民教育并列的是为资产阶级开设的显贵学校,其中包括中学预备班和7年制的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由于1880年和1902年法案的通过,改善了实科教育的地位。原来设立的带有实科性质的专科学校改成了现代中学,它的业士学位与古典的文科中学的学位具有相等的价值。女子中学从1880年开始向男子中学看齐,到1928年,在学制和课程设置等

方面都与男子国立中学相同。由于中等教育收费高昂,一般劳动人民的子女无力就读,因此受高等教育的道路也就被堵塞。

1885~:1898年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同一大学区的学院联合为一所大学,成立大学审议

会,赋予经费、教学、纪律等方面以一定的自治权,以提高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打破学院问的隔阂。至1920年,还规定大学可以附设专科学校(Institut,或研究所),以便引入新

掌科,建立大学内外联系,促使大学为地方经济服务。

.1881年,国家开始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国立职工学校和工商实科学校,由教育都和工商

部分别领导。1888年设技术教育督学,1911年设“职业能力证书”(cAP),统一这类教育的

标准。1919年,《阿斯蒂埃法寨》规定对14~18岁青年工人实旌义务职业教育。1920年,设

“技术教育最高审议会”和职业教育司,这类教育的领导权统归教育部。1925年的法律规定,企业每年交纳它工资额的0.2%为艺徒税斤作为补充技术教育的经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_的经济和文比受到严重破坏:战后,■_●玖府在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

在战争结束前夕的1944年,■_取府组织了“教育改革委员会”,由著名物理学家P郎

之万和心理学家H.瓦隆分别担任正、副主席,于1947年提出了教育改革报告。报告指出,教

育改革的原则应为:①教育机会均等,一切男女儿童和青年不论其家窿、社会地位和种族出身如何,都有受适合其自身才能的教育的平等权利。②各种类型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居于同等地位。③普通教育为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成为传播普通文化的中心。

④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才能、兴趣、禀赋的发展,并给以科学指导,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⑤建立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制度,并规定6~18岁为义务教育期,各级教育实行免费:@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根据这个报告形成的≤郎之万一瓦隆方案》虽未实但它已成为法国战后历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

1959年第五共和国成立。1月6日颁布教育改革法令。主要内容是:①实施10年义务教育(由原来的6~14岁延长到16岁):义务教育的最后3年可在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学控或工商企业办的艺徒学校中完成.②规定中学一、二年级为视察和指导期。③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

1963年对中等教育又进行了一次改革,建立了新型的中学——市立中等教育学校(Coll~ged’enselgnement secoNdaire).法令规定在4000人以上的居民点,建立这样一所

综合初中.改组后的初中教育,包括古典、现代,技术3组.各组课程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规定观察和指导期扩展到整个初中4年.

等教育进行改革。改革的要点是:①改组和调整大学结构,取消大学的系,设“教学与研究单位”,集合若干“教学与研究单位”为一所多科性大学;每个大学区可设若干所大学。②

实行民主管理。大学和教学与研究单位由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学生分别组成的选举团选出的理事会管理,由理事会主席——校长(教学与研究单位为主任)领导:聘的联系.

1975年7月_议会通过了教育部长R.阿比提出的改革建议,通称《阿比改革方案》。该方案强调大力发展:加强小学生读、写、算的训练,改进启蒙课的内客和方法:

初中学制和课程划一,使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9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加强普通中学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及工艺学等学科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强调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能力和个体发展,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求各级学校加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多地吸收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加教育教学工作.

_社会党执政后,于1983年又进行了教育改革,改革重点是初中和大学。初中不按年龄分班,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各科的成绩分组上课,并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成绩的变化进行调整。初中前2年每周32课时.平均分配给法语、数学、第一外语、人文科学、自然科掌、艺术、综合技术教育、体育等各门课程,后2年每周加2门选修课,每门课为3课时;实行导

师制:大学改革的内容是:①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中学后的所有公立教育机构。这些机构都要受到高等教育法的约束。②强调高等教育的职业化。③分别在支、理科的第一阶段和医科的第二阶段学习结束时,经过考核再进行一次淘汰。④改“教学与研宄单位”为“培养与

研究单位”。⑤大掌里设行政、科掌和学习、生活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3方面的工作。

教育行政_在教育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中央设国民教育部,下设负责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的各个司和总督掌局等机构,领导和检查所有公立教育机构,监督和检查由部管辖的私立教育机构,确足学校教育方针和原则,统一规足教育大纲、以及考试的内容和时间,确定教育经费,管理公立学校教职员人事等。

地方教育行政单位是大掌区(acad~mie)。_分为27个大掌区,大学区设大学区总长(recteur),由教育部长提名,总统住命。他是本区代表中央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高级

官员,负责本学区各级菩类教育:大学区下一级教育行政单位是省督学处,最高负责人是学区督学,由教育部长提名,总统任命,负责本省中小学教育。省下设分掌区

【cir‘:onscl tptl011).由一名省督学负责小学教育。由中央到地方各级都设有咨询机构.负责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

现行字恻

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幼儿学校(或称母育学校)。学前教育的目

的是,“启发儿童的人格,为以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摆脱障碍和实现平等作准备”({1975年教育法》)。学前教育虽不属义务教育范畴,但很受重视。80年代初,2岁儿童入学率已超过30%,3岁儿童近90%,4~6岁儿童为100%。

初等教育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小学(L’§cole~14mentalre),属义务教育的初级

阶段。学制5年(6~11岁),第一年称预备阶段,第二、三年称基础阶段,第四、五年称中级阶段。初等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掌握认识的基础工具,发展智力、艺术灵感和手工以及运动机能,与家庭共同进行道德与公民教育”(《1975年教育法》)。课程分基础文化知识

教学(数学,法语)、启蒙课、体育课3部分,儿童入学率达100%。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初中(co儿§ge)4年,前两年称观察期,后两年称方向指导期。课程设有法语、数学、现代外语、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综合技术教育、体育。方向指导期除设有上述课程外,每周有6节选修课,学生可以从拉丁文、希腊文、第二现代外语、技术,第一外语提高课等科目中选学两门。初中入学宰达97%。

高中(1yc6e)分为不同类型。普通高中又称长期高中,学制3年,以准备升学为主。自1981年起,第一年不再分科,第二年起分A(文学哲学)、B(经济社会科学)、c(数学与

物理)、D(数学与自然科学)、E(数学与技术)、F(工业技术)、G(经济技术)、H(信

息学)8类,前5类为普通高中,后3类为技术高中。毕业时,普通中学的学生参加中学毕业

会考,技术高中的学生参加技术高中毕业会考:

职业高中,属于短期高中性质,教学中普通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时间各半。职业高中招收初中观察阶段学习结束的学生,学制3年,专业划分根细,大约有300种。学生毕业时参加

职业能力证书(cAP)考试,职业高中也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专业划分比前者宽,约40多种.学生毕业时参加比前者就业适应性强的职业学习证书(BEP)考试。两种证书的持有者可担任技术工人或职员。

高等教育主要有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短期技术大学3类。

①大学■■阻有大学68所,近90万学生,占高等学校学生总数的90%。大学的任务是“建立与传播知识,发展科学研究和培养人”(《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学生通过中学毕

业会考便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大学教学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年,学,学业结束,经年终考试或检查获得规定学分者授予大学普通教育文凭(DEt’G)。第二阶段2年,学专

业谋程。第一年学习结束考试及格者授予学位,第二年及格者授予学位。第三阶段

主要进行科学研究。第一年考试及格者授予深入学习文凭(DEA),第三年通过论文者授予第三阶段博士或工程博士学位。国家的最高学位为国家博士(doctorat’d Etat).需经5~lO

年或更长时间的准备,并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方能获得.

②高等专科学校■■队称大学校(grande皂cole),分属教育部和其他各部管辖,也有

私立的。这类学校培养工业、商业、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是_高等学校中

一种特殊类型。它的特点是:规模小,招生条件高,师资和设备比一般大学优越,教学专业性强。著名的有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国立行政掌校等。这类学校在80年

代初有200多所,学生近5万多名。大部分学校要求考生高中毕业后先进专门的预备班学习1~2年,再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合格后方能入学。学制3~5年不等,一般不授予学位,只颁发本校毕业文凭。

③短期技术大学法国人称大学技术学院(Iut),于1966年开始创建,发展较快,1981年

有66所,学生5.5万名。这类学校通过审查学生学习档案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2年,培养高

级技术人员。

师范教育各级学校教师由不同的师范学校培养。幼儿学校和小学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招收中学毕业会考及格的学生,修业3年,实习和考试合格者授予毕业文凭,由国家分配工作。中等学校教师主要由综合大学文理科培养,必须通过中学教师会考

(agr~gatlon)才能担任国立中学的高级教师。未通过中学教师会考者,可班通过中等教育能力证书(cAPES)考试,担任中学一般教师,通过上述两种考试者,还须进地区培训中心进行一年教育方面的学习和实习。

参考书目

E L孙1Ⅲ,肌sfⅢ日出厅删,^mnd C0lin,PaⅢ,1931

3.Pal赋0·舶5:0ir9 des ins ci:u ci锄9c des doc£mes P§dagogiqⅢ。疆阻t P¨t坞蕊.Roge~Calt.His coire“』。mCQ CIO.~,P仆r Parl st 1963.

^ndrp 6 npl{…,’月协J川…口月^w….P….1973 ,

谈德国学前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

谈德国学前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 综观德国的幼儿教育,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那就是崇尚自然。德国的幼儿教育非常朴实,处处体现着效法自然,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对照我国的学前教育,两百多年前“发现儿童”的教育家卢梭发出的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早已被那些花样翻新的早期教育模式所淹没了。 一、朴实温馨的环境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德国的幼儿园是温馨、舒适的,没有我们想像中的现代化设施,更没有我们想像中价值不菲的奥尔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它的优雅和朴实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教室的屋顶上悬挂的是粗麻绳和轻纱做成的帷幔,充满了梦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书中描述的想像世界中漫游着;墙面上是幼儿随意的涂鸦,还有在户外捡来的树枝、干花和枯叶挂在墙面上,记录着幼儿户外生活的快乐和惊喜。也许因为我们看的几所幼儿园都是极具传统的幼儿园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旧的,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一段可以留下来的历史。 在我国,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十分豪华,昂贵的木地板,塑胶的活动场地,琳琅满目的玩具,很多幼儿园把这些外

在的环境设施视为争创示范先进园的硬指标,这些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一个衡量标准。诚然,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必须的,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样豪华的设施对教育幼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幼儿长大成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永远呆在宫殿式的房子里。过于现代化的设施也阻碍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林间幼儿园 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出现了一种叫做“林间幼儿园”的托幼方式,这里没有房屋、围墙,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幼儿在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英国庭园”是慕尼黑的一所自然公园,后来被开辟成了慕尼黑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的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地上有清澈的溪流,在这里入托的15个l岁半以上的幼儿每天上午9时来这里集合。他们或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或个人自由活动,做手工、捡树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欢爬树、赛跑的幼儿,也有乐于观察蚂蚁、蜗牛的昆虫迷。教师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教唱歌以及随时解答幼儿游戏中的各种“为什么”之外,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安全保护工作上。午饭如同郊游时的野餐,大家席地而坐,摆上自带或教师帮助准备的食品,饭后下午2时左右,结束一天的活动。

法国学前教育

[摘要]法国学前教育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这与法国历来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并在其《宪法》、教育基本法及多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法国学前教育性质、地位及其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密不可分。法国免费学前教育法律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明确学前教育的奠基l生与公益性;第二,确立学前教育事业政府主办与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第三,明确幼儿教师身份及其工资等基本权益的政府保障责任;第四,优先保障弱势地区、弱势群体学前教育权,维护学前教育公益性。借鉴法国学前教育法律制定的经验,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并明确规定学前教育的独特价值、基本性质与重要地位;明确政府财政投入与教师队伍建设职责,切实保障并提升学前教育地位;重点并优先扶持弱势地区、弱势群体儿童的学前教育。 [关键词]法国教育法;学前教育;教育性质;教育地位 自近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在世界上一直保持着领先位置。这与法国政府历来重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并保障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密不可分。法国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既包括由国会通过、总统颁布执行的法(10i),也包括由内阁通过、总统或总理签署的法令(decret),二者均具有法律效力。迄今为止,法国已颁布实施并持续生效的学前教育及相关教育法、法令就多达40余部,明确规定了法国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地位,并从政府职责、财政投入、幼儿教师身份与待遇、弱势儿童群体权益等多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切实维护和保障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地位。分析和研究法国学前教育法律体系的精髓与特点,对我国立法明确学前教育性质、保障并提升学前教育地位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奠基性与公益性 法国政府与社会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个体终身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质与独特价值,在《宪法》、教育基本法以及多部相关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中对学前教育性质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在全社会形成关于学前教育性质与地位的统一认识,为法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准确定位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与原则基础。 (一)明确学前教育奠基性的独特价值 从政府至普通民众,法国全国上下之所以能够形成对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普遍高度重视,并长期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首先和其全国上下对学前教育的独特价值、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奠基作用的深刻理解与统一认识密不可分。法国多部学前教育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明确规定则为这种明确、统一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法国相关教育法规首先对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日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以后的成长与成功,尤其是对于小学教育具有特别有益的影响,对此法国民众已取得一致认识。让学前教育构成儿童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从 2-3岁起招收全部儿童进入幼儿学校,成为法国教育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当努力促其成功。可见,法国法律一方面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明确了法国学前教育是法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实际上,早在19世纪后半叶,法国即颁布了《机构法》(又名《戈博莱法》,LoiGoblet,1886年),在该法中已明确将学前教育纳入法国学制系统,即将幼儿学校纳入法国“实行初等教育的小学”范围之中。此后《关于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机构的法令》(1887年)、《教育指导法》(1989年)和《地方自由和责任法案》(2004年)等均以不同方式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与奠基性加以强化和明确规定。由此可见,法国学前教育不仅在法律条款规定的层面上归属法国学制系统的起始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基于长期的法律规范和保障以及全国对学前教育的明确、统一认识,在现实中也具有同等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其对个体成长和国民教育的奠基性独特价值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强调学前教育公益性,赋予其准义务教育的法律属性 对学前教育价值与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是确立一国学前教育事业应有属性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而对学前教育事业属性的明确法律规定则是一国学前教育事业积极、稳步发展不可

二战后法国高等教育的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9—2010 第一学期作业课程:外国教育发展史 任课教师:杨光富 题目:二战后法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探析院系: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 专业:09级教育史 姓名:屈博 学号:51090102044 2010年3月1日

二战后法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探析 摘要: 二战期间,法国的高等教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国各地一片衰败的景象。战后,高等教育的恢复和重建成为当务之急。五六十年代,随着战后经济的全面复苏,法国高等教育也基本完成了恢复、重建以及调整工作。之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由外到内的变革,从而使法国走上了一条高等教育的强国之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复苏,变革,影响 法国在二战期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方面面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教育也不能幸免。尤其是高等教育,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不过,法国在戴高乐政府的领导下,不仅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也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经济的复苏,法国高等教育基本完成了恢复、重建以及部分调整工作,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战后高等教育的复苏 战后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增加教育投资提供了可能。教育经费的提高还基于对教育和科学研究意义的理解。政府中的决策者逐步认识到“劳动力质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结构只有在提高工业技术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加强”。 [1]然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能力的加强,都离不开教育。1954—1968年,法国脑力劳动者从100万增加到300多万,其中工程师和技术员分别增加40%和55%。 同时,国家提出把教育作为一种“投资”。这种思想是受到苏联计划经济的启发。法国政府于l946年成立了以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莫内(Monnet)为首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在第二个国家计划期间(1954一l957年),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通过普遍调查和分析比较之后,计划委员会发现,国家不能把教育看作是简单的“消费”,而是应该看到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把教育看作一种“投资”。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法国努力增加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从1950年的6.65%上升到1957年的10.3%。在第三个国家计划中,这一比例又上升至12.6%。[2] 第二,1944年法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改革研究委员。委员会先后由物理学家朗之万和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先后领导,并于1947年向教育部提交了教育改革方案(被称为“朗之万—瓦隆计划”),它成为法国战后经典性的教育文献之一,也被视为“教育改革的经典”。方案确定了法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总原则: 一是教育公平原则。它包含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平等与多样,教育应当向人人提供得以发展的均等机会,应让所有的人能接触到文化,并得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即不是使最有天赋者远离人民大众,而是通过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来推进教育民主化; 二是定向原则。先是学业定向,后是职业定向,最终都是使每个劳动者、每个公民处在最适合其可能性并且最有利于其成功的岗位上。这个方案把高等教育分为大学预科(即大学校预备班和大学低年级)和大学校以及大学高年级,方案还准备将大学校划归大学,使其成为专门学院。

我看德国的学前教育

我看德国的学前教育 【摘要】德国是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德国重视教育,并将其民族的严谨性体现在教育中。追溯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源与历史,探索其发展的原因,从中汲取有益经验,能够给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定的启示,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国;学前教育;比较 一、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德国的学前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初期就出现了慈善性质的幼儿保育和教育机构。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曾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并开始了幼师培训工作。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福禄贝尔创办幼儿园以后,对西方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重视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两者的紧密联系。政府历来主要把学前教育视为福利事业,交给教会、慈善团体和私人办理,不对学前教育作硬性规定。学前儿童教育注重通过游戏和其他自由活动的方式来进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制,作为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19世纪前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的最初20年,为解决父女劳动力就业,幼儿无人看管的问题,各地建立了不少私立的、冠以各种名称的学前教育设施,其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且多为季节性设施。其中,最早且最富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的保育所。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至战前阶段。这一阶段,德国的学前教育政策有一定的进步性,德国的幼儿园继续朝着多轨的方向发展。1924年,德国政府颁布了《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俄优先地位。该法案基本上定下来现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的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规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第三阶段是战后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战后,德国一分为二,两个国家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在东德,幼儿教育被纳入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成为公立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西德,幼儿教育又恢复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传统。同意后的德国保持了西德的学前教育传统。 二、德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1、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管理。在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传统幼儿园,即幼儿一般按年龄分组进行活动,1岁前的婴儿分为一组,1~3岁幼儿为一组,3~6岁幼儿为一组。传统幼儿园在形式上主要以混合组的形式,将不同年龄的儿童合在一起活动。二是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三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幼儿园,如蒙台梭利幼儿园。德国幼儿园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幼儿园主要是由联邦各州的青少年福利局或其他相应的组织直接主办的。私立幼儿园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质的,是私立幼儿园的主体;另一类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德国所有的学

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

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 1、法国开展“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动手做”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体现其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活动在美国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在法国,从1902年起法国小学一直忽视科学教育。1992年,法国学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先生倡导在法国开展这项科学教育改革,1995年法国引入这个项目,命名为“LA MAIN A LA PATE”,即“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由法国科学院付诸实施,当时法国只有10%的小学设科学课,1996年有344个班开始实验(法国小学现有约30万个班),1999年扩大到约4000个班。由于现有教师的4/5在大学里接受的是文科教育,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小学教师对开展科学教育的担心和害怕,因此做好教师培训非常重要。由于法兰西科学院在法国的崇高地位,实验得到许多单位的协作支持,目前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实验网络。 2、法国“动手做”十大原则 1.孩子们先观察一个物品,或考察现实世界中身边发生的一件事,然后对该物品或该事件进行实验; 2.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进行辩论和说理、将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告诉别人、一起参与讨论,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纯粹的手工制作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3.教师给学生建议一些活动,并把各种活动分成阶段,在学习中循序渐进。这些活动应该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但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性; 4.在对某个主题进行教学时,一般应安排若干个星期的时间,每星期至少2小时。整个小学阶段的“动手做”活动的内容与教学方法要有连贯性和整体安排。 5.孩子们每人准备一本实验记录本,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活动的过程; 6.实验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概念与操作技术,同时学会用书面语和口语进行表述,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7学生家长和学校所在街区应该参与课堂教学与实验活动; 8.学校附近的大学和工程师学校中的科学家要运用各自的知识和条件、帮助学生搞好这项实验;

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曾莉 海外幼教 在法国,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智力、性格和感情的全面发展。法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实行免费制,所有2岁儿童均可就近入园。在法国,约有80%的2~5岁儿童就读于幼儿学校。法国义务教育前(6岁前)儿童的学前教育入学率很高。2~5岁入学儿童总比例从1960年到1992年间有很大发展,由50%增长到84%,自90年代起,这一比例一直保持稳定。发达的学前教育是法国教育的一大特色,现将其特色综述如下。 一、具有法律保障的学前教育 法国是最早制定旨在保护和教育幼儿的法令的国家。1835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提出视学官对托儿所具有视察和监督的权力。这是国家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1837年,法国政府发布了最早的有关托儿所管理和监督体系的规定。1881~1886年,相继颁布了《费里法案》、《戈勃莱法案》等法案,进一步奠定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基础。 1975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哈比改革法案》,促进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1977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幼儿学校的3项目标,即教育、学前准备和照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学前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案主要是关于幼儿学校的办学目标。1986年,颁布了《幼儿学校:作用与任务》,1989年,颁布《教育方针法》。为了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1990年颁布的法令又重新规定了幼儿学校的总目标。另外,法国通过法案加强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在1975

年颁布的《哈比改革法案》、1989年颁布的《教育法案》以及1990年颁布的《教育法案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文中均提出加强幼小衔接。 二、全面和谐的学前教育目标 法国学前教育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的是,它承担着教育、诊断、治疗三种职能,即把社会、卫生、心理三者综合起来。学前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儿童在体力、社会性、智力、艺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好准备。法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动作,增强儿童的体力,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自我服务的能力,发展儿童的独立性,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使其学会关心别人,友爱别人,能与人分享、协商和合作;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读写算作好准备,发展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充分发展儿童的各种潜能;培养儿童的乐感、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儿童懂得民主、科学,学会遵纪守法,发展健康的人格,以增进人类的幸福。 三、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包括:体育活动、表达和交往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进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训练,提高儿童机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表达和交往活动主要是通过经常开展木偶戏表演、听讲故事、角色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习得新概念,扩大词汇,理解词义,掌握句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促使幼儿积极地与教师、同伴相互交往。艺术活动则通过让儿童自由地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和工具,发展儿童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科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各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了解事物的不同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科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家。2001 年,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构建高等教育的欧洲模式”的改革报告将高等工程教育推向改革前沿,使法国建立起一个层次清晰、规格配套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了法国工业化的步伐。分析当今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特点,将对我国推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特点 1.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础化 1988 年,法国全国雇主委员会主席弗朗索瓦?贝里戈接受《教 育学杂志》访问时曾说:“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够为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基础要宽一些,也就是说,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他们较快地掌握一门技术,并且能够跟踪这门技术的发展。一开始我们都要通过让他们掌握应用技术来考察他们的接受能力。我们不需要那些为某一个具体部门培养出来的人,他们的知识范围狭小,像是封闭在一个堡垒中一样,而且通常他们都有一些坏习惯,认为自己的领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些人被证明是很难获得发展的。”因而他强调说:“只要有了坚实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生无论在他的一生发生什么情况,都可以使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社会的推动下,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明显具有以工具性

基础和知识性基础为内涵的基础化倾向,认为掌握扎实的基础理 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一般的方法论与具有较熟练的实践能力两者 缺一不可。般来说,学生只有在2—3年的预科班中打下了较 牢固的数理化知识基础后才能进入正式高等工程教育阶段。在此期间,学校则主要加强对他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强调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学生知识的多面性,注意传授其它专业理论的基础知识。如学习机械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有关机械专业的课程外,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自动化等均列入所学内容。这样就使学生具有宽口径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日后开辟新领域、开展学科间的交叉打下基础,并且能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较顺利地实现从一个技术领域到另一个技术领域的转化。 2.高等工程教育的非技术化 由于工程师在法国具有独特地位,因而形成了激烈的入学考试竞争。但考上后由学习热情的减退所引发的逃学、校园暴力、青少年不良行为等被称为教育荒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法国人逐渐明白,现代工程已不是单纯的工程技术问题,它往往广泛地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甚至影响到人类生存。因此,当代高等工程教育不仅要让未来的工程师懂得科学、技术和工程,还必须懂得有关经济、管理、法律、人文、社会、环境、工业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以使科学永远造福于人类,保证个人全面健康和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优选.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上传: 2011 更新时间:2011-10-20 阅读: 1596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德国幼儿园概况

德国幼儿园概况 1、德国幼儿园的环境——自然。 德国幼儿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家庭的温馨。通常室内外都显得十分安全、卫生、舒适而且丰富多彩。德国幼儿园的门一般都很小,基本没有气派的“大门”。幼儿园一般都是两三层楼的建筑,而每一个幼儿园都有大片的户外活动场地。户外场地极其自然,通常除了走道铺着朴素的石砖,就是草地、沙地、石头地,还会有许多小山丘或小山坡。在中国常见的塑胶地却从未见到。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动作灵活。老师只是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幼儿在这里,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显得很愉快。而站在一边的我们,有些时候倒会觉得心惊肉跳,非常担心孩子们的“胆大妄为”。 活动室装修十分朴素,内墙上多是白色涂料,然后装饰一些幼儿的作品或一些图表、计划等,看上去随意自然。室内游戏器材、活动材料一般都是木质结构,本色,用清水漆漆成,一看就知道很结实耐用。 2、德国幼儿园的种类——三类。 按照幼儿园的设立者及其接受政府补助及辅导的程度来分,德国有三种幼儿园: (1) 公立幼儿园: 由县、市政府所设立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监督及辅导,例如公立幼儿园园长和幼教师之遴选及派任全由这个单位来负责。公立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般和政府的规定相去不远。 (2) 私立幼儿园: 括了由基督教、天主教及其它宗教团体或由协会、财团法人、公司、研究机构所设立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补助及辅导,但其教育理念及幼教师的聘任并不受社会局幼教部门监督或控制。另外,还有许多由教育理念相似的父母亲所设立的幼儿园或托儿所。这类幼儿园一样也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补助及辅导,但是所有在幼儿园就读幼儿的父母亲是"园长",他们有权自己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幼教师,并要求幼教师以他们所认同的教育理念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父母对幼儿园里的活动与策划有高度的参感。这类幼儿园出现于六十年代,一群不满当时幼儿教育的父母亲提倡反权威教育,并亲自设立他们理想中的幼儿园。这个运动影响所及是有更多带有特殊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纷纷成立。 (3) 独立自主的幼儿园: 这类幼儿园不接受社会局幼教部门补助及辅导,例如华德福幼儿园(WaldorfKindergarten)2。华德福幼儿园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长的缴费,为了顾及低收入家庭,所以缴费标准以幼儿父母的月收入来分级,最低收费目前为每月90马克 (1马克约15元新台币)。 3、德国幼儿园的空间区隔——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刻意安排。 活动室有大有小,但是以各种形式区隔,很难在室内找到能容纳全体幼儿所用桌椅的集体教学空间,因此教学是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的。空间优势非常鲜明,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不同材料形成各种功能活动区,任幼儿自由选择,同时也为幼儿交往合作的需要提供了多种区隔形式,它的意义是:最小的空间是为幼儿独处或一对一活动所设;较小的空间则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小组群活动中,倾听他人和被他人倾听,使沟通更容易进行;较大的空间使幼儿在大组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结合吴式颖版外国教育史教程)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17-18世纪是法国由封建专制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缓慢增长,新型资产阶级和劳动者迫切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但法国宗教团体的势力强大,长期垄断法国各级教育。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对教会团体长期垄断教育强烈不满,他们同教会团体在教育领域的斗争,促进了法国这一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育向世俗化教育的缓慢转变。 一、从17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法国封建等级制明显,贵族子弟在家中享受私人初等教育。宗教团体为了扩大宗教势力影响及培养有教养的虔诚教徒,积极创办教区学校,争夺教民,几乎垄断了各地的初等教育。 1、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加尔文教胡格诺派 胡格诺派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 2、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利用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大量建立初等学校。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该教会在法国各地创设了127所免费的初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多达36000余人。 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由于教学人员素养不高,盛行灌输和体罚,教育教学质量低劣。为了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胡格诺派和基督教派先后创建了训练传教士和教师的初等学校师资讲习所。"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于1685年在兰斯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由于法国教会团体对初等教育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初等教育的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欧洲各国前列。 (二)中等教育 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控制在宗教团体手中。在法国封建专制政府的支持下,各个教派组织为了培养教会神职人员和有教养的官吏,在各地竞相创办了一批中等教育机构。 1、胡格诺派学院 2、耶稣会学院 学院学制一般为7年,开设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古典文学、算术、几何、天文学等课程。学院里经院主义色彩极其浓厚,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和理智能力,但不注意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耶稣基督圣乐会 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产生,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7世纪到大革命前,法国中等教育由于宗教团体和当权者的重视而获得的

示范校典型案例

结合两江新区发展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做响“渝北技师”品牌——渝北职教中心实施国家示范中职建设计划典型案例 按照《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所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就是指那些能够代表国家职业教育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其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示范学校?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一所?示范学校?并非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疵,它只要在某一方面实现了关键性突破,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成果、做出了表率,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广泛的骨干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样的?示范?探索都应该算是成功的。多年来,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始终奉行?创品牌学校,办精品专业,育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在大力探索培育?渝北技师?品牌方面,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 【实施背景】一是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几乎耗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可避免。用一些专家们的话说,今天的中国人口红利已到了拐点,必须强调人才红利。所谓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

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获得的经济收益。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技能人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使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产业链条向高端化发展,提高行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需要大批研发人才,更需要一支懂技术、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去传承、传播知识和技能,将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柱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21世纪是人才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期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未来的经济发展靠的是人才推动,特别是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推动。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工业化的支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中国制造”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培养和造就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艰巨的实践课题,对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源自静怡的博客 德国的义务教育始于6岁。此前,上学是自愿的,也非公共教育中的一部分。然而约75%的3岁儿童与80%的5岁学童都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德国的历史悠久,而且十分发达。德国是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建幼儿教育机构后,德国的学前教育就对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在福禄贝尔之前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它可以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之前。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中,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直到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前期,家庭教育始终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主导形态。 16世纪,最早发生于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期间,德国宗教派别共同体(再浸礼派)中出现了最早的集体幼儿设施。再浸礼派根据所有不带有信仰的圣礼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认为对刚刚出生无信仰能力的幼儿举行洗礼是徒劳的,强调生下来就进行教会洗礼的幼儿待到成人期,必须接受再洗礼。为躲避宗教迫害,再浸礼派迁移到南麦伦地区。因为世俗的压力和贫困,他们创办了共同的教育设施,对所有教徒的幼儿实行共同教育。在这个机构里,他们注意幼儿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健康和幸福的公共责任,这在德国当时的幼儿教育中是一个亮点。在其他地区,学龄前的教育仍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进入18世纪,德国主要实施强迫教育。在一些法令中明确要求5岁儿童就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这样,学龄前儿童(5、6岁)就提前进入到正规学校接受不同于学前教育的正规教育。 18世纪末,泛爱主义出现于德国。泛爱主义者接受卢梭的思想,反对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和卢梭一样,泛爱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求热爱儿童,以顺乎天性为出发点来安排学生生活,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在泛爱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以鼓励儿童的积极性为教育的主要凭借,以奖励好的行为来代替体罚;它的教学方法在于使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特别是语言教学;法文和拉丁文要通过日常应用来学习;户外活动和游戏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对德国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出现一批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如康德、赫尔巴特,他们都对幼儿教育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康德认为:教育是塑造新人并进而改良社会的重要工具。他批判了家庭教育的弊端,主张发展公共教育,要求挑选受过良好教育并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办理学校教育;他同意泛爱派的主张:重视幼儿的保育,重视儿童的游戏,认为游戏是实施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另外,康德对儿童德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受卢梭自由教育思想的影响,反对对儿童进行“奴性的约束”,但儿童的自由必须是有节制的,因为儿童的本性除了善的倾向外,还有一种动物性冲动,如果听任野性的冲动自由发展,儿童就会成为一个无理性的人。康德的思想对后来一些教育家(如赫尔巴特)产生了重要影响。赫尔巴特在其晚期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第四部分按年龄阶段论述了普通教育,其中第一、二章专门论述了婴、幼儿(0——8)教育。他主张0——3岁的教育主要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尤以体育为重,智育包括有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德育则强调把握分寸和服从成人;4——8岁则主要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 19世纪上半期,冠以各种名称的幼儿教育设施已遍布德国各地,其中最应给予关注的有1802年被称为“巴乌利美设施”的保育所和1819年瓦德蔡克设施。从1824年《一般学校新闻》上重登伦敦幼儿学校协会的创立宗旨,1826年J?威尔托哈伊马用德文翻译并出版维罗达斯比的著作开始,德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了英国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德国幼儿教育设施真正发展的开端,开创了幼儿教育论的高潮时期。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昆明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得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得问题。2008年7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得示范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得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得成果 示范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云南,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得高技能人才”得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得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与优化全校教师队伍得“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得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得改革,加强专兼结合得“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得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得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与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与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与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得,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得高职教育专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得“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东盟地区知名”得全

德国学前教育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色 一、德国学前教育概况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自福禄贝尔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后,德国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德国,幼儿园不属于国家的学校体制,而属于青少年救济事业。主要由教会、联合会、乡镇负责举办幼儿园,也有企业和协会办的幼儿园。德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儿市既对自己负责又能合群的个性。德国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幼儿自愿入学,因此要收费。但是,不同家庭所交费用是不一样的,即孩子的父母根据收入情况向幼儿园交费。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贫穷家庭儿童的入园问题。2002年,德国人有8253.7万,幼儿园27830所,平均2966个居民就有1所幼儿园。但在德国西1部,平均每园不到80个儿市。这主要是因为德国西部出生率极低,很多家长自认为家庭教育更好,因此较少送孩子入园。而在德国东部,由于历史原因,平均每园有642名儿童,这与我国相似。在我国,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要求基本相同。在德国,则有所不同。 而幼儿园老师则必须在专门的学校培养。这类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德国幼儿园老师都属于雇员性质。2002年底,德国幼儿园的雇员共374170人,其中女性359811人,占96.16070;男性14359人,占3.84%。从年龄看,20-30岁段的最多,有12.3万人,其次是30-40岁的,有11.7万,40-50岁的有9.6万人,20岁以下和50-60岁的均不到2万人,2002年,全德国学前班有儿童1.92万人,学校幼儿园有3.56万人,二者共5.48万,仅占小学在校生的0.56%,以及专门在放学后照顾学龄儿市的校外照顾中心。德国幼儿园虽不是义务教育,但是政府出资却不少。2002年,政府拨款44亿欧元给幼儿园(不含学前班和学校幼儿园等)。仅此项,就占德国当年GDP的0.2%。教会等非政府团体拨款更多。2002年,私款项估计不会低于74亿欧元。虽然只有约250万的在园幼儿,德国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达到每年4720欧元,约合人民币4.7万元。可见,政府和民间资木的投入是非常可观的,也反映德国政府和民众对幼教事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德国学前教育特色 (一)、幼教法制健全 随着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关于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也逐渐发展起来。1578年颁布《学校规程》,向从事幼儿保教工作的人员说明其责任和各注意事项。18世纪的德国学前教育政策具有强迫教育特征,将5-6岁的学龄前儿童提前纳入到了学龄期。19世纪上半期德国各邦的幼儿教育政策是:(1)将幼教机构视为私人或团体的慈善设施而予以鼓励设立,并加强监督管理。(2)在幼儿学

第八章法国教育

第八章法国教育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通过对法国教育发展历史的简单考察,使学习者了解法国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法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特点,深刻领会与掌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及其趋势。 考核内容 第一节法国教育的演变 (一)传统教育制度的形成 传统教育制度 (二)国家办学制度的确立 1.帝国大学 2.《基佐法》 3.《费里法》 4. 1902年法国政府的教育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二战前教育初步现代化的措施 2.郎之万——瓦隆计划 3. 1959年《教育改革法令》 4. 1968年《高等教育改革指导法》 5.《哈比改革法案》 第二节法国现行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 1.教育行政的特点 2.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及其职责 3.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及其职责 (二)学制结构 1.学制结构图 2.义务教育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1)机构 (2)宗旨 (3)教育实施 2.初等教育 (1)机构 (2)任务 (3)教学实施 3.中等教育 (1)机构 (2)教学实施 4.职业技术教育 (1)机构 (2)教学实施 5.高等教育

(1)机构 (2)教学实施 (3)学位制度 6 师范教育 (1)机构 (2)教学实施 第三节法国教育改革动向 (一)初等教育改革 1. 1985年的新教学大纲 2. 1989年的《初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二)中等教育改革 1.改革初中 (1)新教学大纲 (2)加强体育、艺术教育 (3)建立“教育优先区” 2.改革高中 (1)1991年的高中改革计划 (2)克服高留级率的措施 (3)普及信息科学教育 (三)高等教育改革 1.《萨瓦里法》 2.《德瓦凯法案》 3.《为适应21世纪的世界而革新高等教育》 (四)师范教育改革 教师培训学院的建立 (五)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1.存在的问题 2.《教育与明天的社会——面对21世纪的挑战》 3.《教育与经济-2000年的教育体制》 重点、难点 一、《哈比改革法案》的内容及作用。 二、法国教育行政的特点。 三、法国学制的特点。 四、面对21世纪,法国教育改革的趋势。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在初等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 六、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对初中的改革趋势。 七、法国改革初中的原因及措施。 八、法国高等教育的特色。 九、法国改革高等教育的措施。 十、法国在师范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 十一、法国中等教育的特点。 十二、《郎之万——瓦隆计划》及《费里法》的内容。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2008年7月,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示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

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领先、国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截止到201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达到555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38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为346 人,其中教授6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57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其中1人为后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6名,专业带头人达到70人,2008~2010年,学校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达到37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47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六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兼职教师127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教师队伍专兼比例日趋合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提升教师四种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