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读书笔记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读书笔记

读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读书笔记

【摘要】:通过对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阅读,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以及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进行论述以及谈谈自己的理解。我国同世界上

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有一个漫长的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也

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多元一体

1988年,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国际最着名的学术

讲演活动之一—“ 泰纳讲演”中作为主讲人所作的演说,在演讲中提

出了着名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在演讲中,费先生

开宗明义的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

同的十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

一体。它们虽则都称“ 民族” ,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地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

一个自在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费孝通先生在文章中从考古学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

多元的起源,在中华这片土地上陆续发现了直立人、早期智人以及

晚期智人,这也说明中国这片土地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新石器时

代文化交融和汇集,两河流域黄河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存在着异彩

纷呈的不同文化圈,这正是中华民族多元的起点。汉民族的形成成

为了中华民族凝聚核心,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割据

局面,但只是统一了中原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在我国北方民族建

立了第一个游牧政权,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实现了统一,对加速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和加强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做出了贡献。而南北民族混合和汇聚才是中华民族作为一

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费先生也谈到,汉族人口的壮大不是单

纯靠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靠吸收进入农业地区的非汉人,所以说

是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

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和发展的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这种现象很早就为我国古代封建史学家所熟知,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对历史上统一和分

裂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道出了我国历史上统一之后会发生分裂,分裂之后有必然统一的交替重复的现象。但也不乏一些历史学家他

们站在封建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用封建迷信等唯心主义的观点歪曲这

一现象,以为统治阶级的改朝换代,寻找理论依据。

近现代一些国外西方的研究学者,也研究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汉族与我国其他少数

民族对立起来,认为中国就是指汉族所建的王朝,而不包括其他少

数民族,或由它们所建的王朝。这样,他们就歪曲了我国历史上中

华民族的含义,把统一仅看成是汉族对其他少数民族一时的武力征服,或把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国的统一说成是异民族对中国的

征服。他们还歪曲我国历史上分裂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所建的割据政

权或地方政权的历史,否认这些民族曾长期统一在中国中央政府之下,逐渐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部分的事实,甚至把少数

民族聚居的我国的西藏、内蒙、新疆、东北等地视为中国之外的“独

立国家”。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恰恰是对他们最

好的回应。

从秦始皇统一我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起,至清朝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两千多年的时期内,统一得到不断地巩固

和发展,特别是经过秦汉、隋唐、元明和清四次大的统一,每一次

统一都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向前一步发展,到清朝初期,

最终使我国形成了近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

主流,时间也最长。虽然在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局部和暂时

割据,甚至公开的分裂,如三国至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南宋与金的

三次对峙,但分裂的时间很短,乱而不散,分而复合,而每一次新

的统一都促进了个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

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

同样表明了中国的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中华民族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

1997 年,费孝通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了进一步

的阐述。他指出:“这篇讲话(《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主

要论点: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 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 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 个民族

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

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

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

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 56 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第二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

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

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第三是高层次的认

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

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

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

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一直以来,“民族”这个词语被分别运用于“中华民族”以及“五十

六个民族”两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学术界

从1939年顾颉刚老师提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始,有过三次大的

争论。马戎老师在自己的文章“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回顾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中详细介绍了这几次大的争论。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三、小结

中华民族是以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反复汇聚与辐射

方式作矛盾统一运动,各兄弟民族间,农牧分区明显而又相互依存

互为补充;语言族属复杂,而又在全国范围内共同使用汉语作为交

际工具;各有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而又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中国

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的民族单位,

经过接触、斗争、混杂、融合,同时也有分化和消亡,形成了一个

由众多民族你来我去,此兴彼替,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即各具个性,又具有多层次共同性的统一体。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分分合合”的历程中,终于由许许多多分散

孤立存在的族群,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

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几千年来,中华大地的民族格

局在一直不断演变,但无论如何,其都是以大一统为前提。总之,

我们应当从现实出发,从多元、演变的角度出发,认识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的格局,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同时也要发挥五十六个民族自身的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