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必修一元素转换关系图

化学必修一元素转换关系图

化学必修一元素转换关系图
化学必修一元素转换关系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转换关系图

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Na 2O +2HCl=2NaCl +H 2O ②2Na +2HCl=2NaCl +H 2↑

Na 2O +2H +=2Na ++H 2O 2Na +2H +=2Na +

+H 2↑ ③2Na 2O 2+4HCl=4NaCl +O 2↑+2H 2O ④4Na +O 2=2Na 2O

2Na 2O 2+4H +=4Na ++O 2↑+2H 2O ※⑥2Na +2H 2O=2NaOH +H 2↑ ※⑤2Na +O 2

2O 2 2Na +2H 2O=2Na ++2OH -

+H 2↑

⑦Na 2O +H 2O=2NaOH

※⑧2Na 2O 2+2H 2O=4NaOH +O 2↑

Na 2O +H 2O=2Na ++2OH - 2Na 2O 2+2H 2O=4Na ++4OH -

+O 2↑ ⑨Na 2O +CO 2=Na 2CO 3 ※⑩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⑾2NaOH +CO 2=Na 2CO 3+H 2O ⑿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OH -+CO 2=CO 32-+H 2O CO 32-+Ca 2+

=CaCO 3↓

⒀NaOH +CO 2=NaHCO 3 ※⒁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

OH -+CO 2=HCO 3- CO 32-+H 2O +CO 2=2HCO 3-

※⒂2NaHCO 3

2CO 3+H 2O +CO 2↑ 或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HCO 3-

+OH -

=CO 32-

+H 2O

⒃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⒄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CO 32-+2H +=H 2O +CO 2↑ HCO 3-+H +

=H 2O +CO 2↑

补充:①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HCO 3 : Ca(OH)2+NaHCO 3=CaCO 3↓+NaOH +H 2O

Ca 2++OH -+HCO 3-

=CaCO 3↓+H 2O

②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 3 : Ca(OH)2+2NaHCO 3=CaCO 3↓+Na 2CO 3+2H 2O

Ca 2++2OH -+2HCO 3-=CaCO 3↓+CO 32-

+2H 2O 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NaCl Na NaOH NaHCO Na 2Na 2① ② ③ ⑤⑾ ⑿ ⒁ ⒂

④2O 3 A l (O H )3 KAl(SO 4)2 2

AlCl 3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①2Al +6HCl=2AlCl 3+3H 2↑ ②4Al +3O 2

2O 3

2Al +6H +

=2Al 3+

+3H 2↑

※③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④Al 2O 3+6HCl=2AlCl 3+3H 2O

2Al +2OH -+2H 2O=2AlO 2-+3H 2↑ Al 2O 3+6H +=2Al 3+

+3H 2O ※⑤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⑥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2O 3+2OH -=2AlO 2-+H 2O Al 3++3NH 3·H 2O = Al(OH)3↓+3NH 4+

⑦Al(OH)3+3HCl=AlCl 3+3H 2O ⑧2Al(OH)3

Al 2O 3+3H 2O

Al(OH)3+3H +

=Al 3+

+3H 2O

☆⑨NaAlO 2+HCl +H 2O =Al(OH)3↓+NaCl 或NaAlO 2+2H 2O +CO 2=Al(OH)3↓+NaHCO 3

AlO 2-+H ++H 2O=Al(OH)3↓ AlO 2-+2H 2O +CO 2=Al(OH)3↓+HCO 3-

※⑩Al(OH)3+NaOH = NaAlO 2+2H 2O ☆⑾Al 3++3H 2O Al(OH)3胶体+3H +

Al(OH)3+OH -= AlO 2-

+2H 2O 明矾净水

⑿AlCl 3+4NaOH = NaAlO 2+3NaCl +2H 2O Al 3++4OH -= AlO 2-

+2H 2O 3、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Fe 3O 4+4CO

+4CO 2 ※② 3Fe +4H 2O(g)

高温

Fe 3O 4+4H 2 ③ Fe +2HCl=FeCl 2+H 2↑ 或3Fe +2O 2

点燃

Fe 3O 4

Fe +2H +=Fe 2+

+H 2↑ ④2Fe +3Cl 2

点燃

2FeCl 3

※⑤2FeCl 2+Cl 2 = 2FeCl 3 ※⑥Fe +2FeCl 3 = 3FeCl 2

2Fe 2++Cl 2 = 2Fe 3++2Cl - Fe +2Fe 3+= 3Fe 2+

⑦FeCl 2+2NaOH = Fe(OH)2↓+2NaCl ⑧Fe(OH)2+2HCl = FeCl 2+2H 2O

Fe 2++2OH -= Fe(OH)2↓ Fe(OH)2+2H += Fe 2+

+2H 2O

※⑨4Fe(OH)2+O 2+2H 2O = 4Fe(OH)3 ⑩FeCl 3+3NaOH = Fe(OH)3↓+3NaCl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 3++3OH -

= Fe(OH)3↓

⑾Fe(OH)3+3HCl = FeCl 3+3H 2O Fe 3++3H 2O Fe(OH)3胶体+3H +

(净水) Fe(OH)3+3H +

= Fe 3+

+3H 2O ⑿2Fe(OH)3

Fe 2O 3+3H 2O

⒀Fe 2O 3+6HCl = 2FeCl 3+3H 2O ※⒁FeCl 3+3KSCN = Fe(SCN)3+3KCl

Fe 2O 3+6H += 2Fe 3++3H 2O Fe 3++3SCN -

= Fe(SCN)3

Fe 3O 4 Fe FeCl 2 Fe(OH)2 Fe(SCN)3 O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①Si +O 2

SiO 2

②SiO 2+2C 高温 Si +2CO ↑

※③SiO 2+4HF = SiF 4↑+2H 2O (刻蚀玻璃)

④Si +4HF = SiF 4↑+2H 2↑ ⑤SiO 2+CaO

高温

CaSiO 3

※⑥SiO 2+2NaOH = Na 2SiO 3+H 2O SiO 2+CaCO 3

高温

CaSiO 3+CO 2↑

SiO 2+2OH -

= SiO 32-

+H 2O ※⑦Na 2SiO 3+2HCl = H 2SiO 3↓+2NaCl SiO 2+Na 2CO 3

高温

Na 2SiO 3+CO 2↑ SiO 32-

+2H +

= H 2SiO 3↓

※⑦Na 2SiO 3+H 2O +CO 2=H 2SiO 3↓+Na 2CO 3或Na 2SiO 3+2H 2O +2CO 2=H 2SiO 3↓+2NaHCO 3

SiO 32-+H 2O +CO 2=H 2SiO 3↓+CO 32-或SiO 32-+2H 2O +2CO 2=H 2SiO 3↓+2HCO 3-

⑧H 2SiO 3+2NaOH = Na 2SiO 3+2H 2O ⑨H 2SiO 3 △

H 2O +SiO 2

H 2SiO 3+2OH -

= SiO 32-

+2H 2O 5、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2Fe +3Cl 2 点燃

2FeCl 3 ②Cu +Cl 2 点燃

CuCl 2 ③2FeCl 3+Cu = 2FeCl 2+CuCl 2

2Fe 3++Cu = 2Fe 2++Cu 2+

④H 2+Cl 2 2HCl

※⑤MnO 2+4HCl(浓) △

MnCl 2+Cl 2↑+2H 2O

MnO 2+4H ++2Cl - △ Mn 2+

+Cl 2↑+2H 2O ※⑥Cl 2+H 2O = HCl +HClO ※⑦2HClO 2HCl +O 2↑

Cl 2+H 2O = H ++Cl -+HClO 2HClO 2H ++2Cl -

+O 2↑

※⑧Cl 2+2NaOH = NaCl +NaClO +H 2O ※⑨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Cl 2+2OH -= Cl -+ClO -

+H 2O 工业制漂白粉

※⑩Ca(ClO)2+H 2O +CO 2 = CaCO 3↓+2HClO 或Ca(ClO)2+2HCl = CaCl 2+2HClO

Ca 2++2ClO -+H 2O +CO 2= CaCO 3↓+2HClO 或ClO -+H +

= HClO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Ca(ClO)2+2H 2O +2CO 2 = Ca(HCO 3)2+2HClO

ClO -+H 2O +CO 2 = HCO 3-

+HClO

Na 2SiO 3 SiF 4 Si SiO 2 H 2SiO 3 CaSiO 3 ①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CuCl 2 HClO HCl Cl 2 FeCl 3

NaClO Ca(ClO)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点燃

或光照 光照

光照

①S+O2点燃SO2

②2H2S+SO 2=3S+2H2O

※③SO2+O2

催化剂

加热

2SO3

④SO3+H2O = H2SO4

⑤SO2+CaO

CaSO3或SO2+Ca(OH)2 = CaSO3↓+H2O

⑥SO3+CaO = CaSO4SO2+Ca2++2OH-=CaSO3↓+H2O

SO3+Ca(OH)2 = CaSO4+H2O ⑦2CaSO3+O2

2CaSO4

※⑧SO2+Cl2+2H2O = H2SO4+2HCl ※⑨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SO2+Cl2+2H2O = 4H++SO42-+2Cl-Cu+2H2SO4(浓)

Cu2++SO42-+SO2↑+2H2O ※⑩C+2H2SO4(浓)

2

↑+2SO2↑+2H2O

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N2+O22NO

※②2NO+O2 = 2NO2

※③3NO2+H2O = 2HNO3+NO

3NO2+H2O =2H++2NO3-+NO

以上三个反应为“雷雨发庄稼”原理

扩展反应有:4NO2+O2+2H2O = 4HNO3

4NO+3O2+2H2O = 4HNO3

※④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上面两个反应主要用于气体溶于水时的计算Cu+4H++2NO3-=Cu2++2NO2↑+2H2O 或4HNO3 4NO2↑+ O2↑+ 2H2O C+4HNO3(浓)

CO2↑+2NO2↑+2H2O 浓硝酸见光易变黄的原因

※⑤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⑥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3Cu+8H++2NO3-=3Cu2++2NO↑+4H2O 合成氨反应是人工固氮的主要途径

⑦NH3+HCl = NH4Cl ⑧NH4Cl

NH3↑+HCl↑NH3+H+= NH4+(水溶液中)补充:NH4HCO3△NH3↑+H2O+CO2↑

氨气与酸均能反应生成铵盐,且与挥发性酸铵盐受热都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

(如浓HCl、浓HNO3)相遇时空气中有白烟都分解出氨气,如NH4NO3、(NH4)2SO4

※⑧NH4Cl+NaOH

+NH3↑+H2O NH4++OH-

NH3↑+H2O 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碱作用放出氨气,可利用此反应鉴别铵离子。

※⑧⑶2NH4Cl+2Ca(OH)2

CaCl2+2NH3↑+2H2O

实验室制氨气,此反应为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⑨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注:带“※”的反应为重要反应,必须熟记;带“☆”的反应只需了解。

S 4

①⑨

N2NH3NH4Cl

NO NO HNO3

②③

高温或放电

光照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 M m = NA N =Vm 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 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 升 失 氧 还,降 得 还 氧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高中化学元素关系图

硫(S)元素关系图 重要关系: ○9H2S→S:SO2、Cl2、Ca(ClO)2、Br2、I2、KMnO4、K2Cr2O7、KNO3、H2O、Fe3+、O2、浓H2SO4 ○21SO2→SO42-:H2O2、X2、HNO3、KMnO4、Ca(ClO)2、Na2O2 ○22H2SO4(浓)→SO2:Cu、C、S、P、HBr、HI、H2S ○23SO32-→SO42-:Cl2、Br2、I2、O2、KMnO4、K2Cr2O7、HNO3、H2O2、Na2O2 ○1Na2S+CuSO4====Na2SO4+CuS↓○2H2S+CuSO4====CuS↓+H2SO4 ○3Na2S+H2SO4(稀)====Na2SO4+H2S↑○4H2S+2NaOH====Na2S+2H2O ○5Na2S+FeSO4====FeS↓+Na2SO4○6FeS+H2SO4(稀)====FeSO4+H2S↑○72H2S+3O点燃2H2O+2SO2 ○8S+H2△H2S ○9H2S+Cl2====2HCl+S↓ 2H2S+SO2====3S↓+2H2O H2S+Br2====2HBr+S↓ H2S+I2====2HI+S↓ 5H2S+2KMnO4+3H2SO4====5S↓+K2SO4 +2MnSO4+8H2O 3H2S+K2Cr2O7+4H2SO4====3S↓+K2SO4 +Cr2(SO4)3+7H2O 3H2S+2HNO3(稀)====3S↓+2NO↑+2H2O H2S+H2O2====S↓+2H2O H2S+2FeCl3====S↓+2FeCl2+2HCl 2H2S+O2====2S↓+2H2O H2S+H2SO4(浓)====SO2↑+S↓+2H2O 2H2S+Ca(ClO)2====2S↓+CaCl2+2HCl ○10S+2Cu△Cu2S ○11Na2S2O3+2HCl====2NaCl+S↓+SO2↑+H2O ○12S+O SO2 ○133SO2+2Na2S====3S↓+2Na2SO3 ○14H2SO3+2H2S====3H2O+3S↓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重点高中化学元素关系图

精心整理 硫(S)元素关系图 S+H2△H2S H2S+Cl2====2HCl+S↓ 2H 2S+SO 2 ====3S↓+2H 2 O H 2S+Br 2 ====2HBr+S↓ H 2S+I 2 ====2HI+S↓ 5H 2S+2KMnO 4 +3H 2 SO 4 ====5S↓+K 2 SO 4 +2MnSO 4+8H 2 O 3H 2S+K 2 Cr 2 O 7 +4H 2 SO 4 ====3S↓+K 2 SO 4 +Cr 2(SO 4 ) 3 +7H 2 O 3H 2S+2HNO 3(稀) ====3S↓+2NO↑+2H 2 O 2 点燃 SO 2 3SO 2 +2Na 2 S====3S↓+2Na 2 SO 3 H 2 SO 3 +2H 2 S====3H 2 O+3S↓ 4FeS 2 +11O 2 高温 2Fe 2 O 3 +8SO 2 SO 2 +2NaOH====Na 2 SO 3 +H 2 O H 2 O+2Na 2 CO 3 +SO 2(少量) ====Na 2 SO 3 +2NaHCO 3 Na 2 CO 3 +SO 2(适量) ====Ma 2 SO 3 +CO 2

Na 2SO 3(s )+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SO 2+Na 2O 2====Na 2SO 4 SO 2+2NaClO+H 2O====Na 2SO 4+2HCl 2SO 2+O 催化剂 450℃ 2SO 3 5SO 3+2P △P 2O 5+5SO 2 SO 2+H 2O 2====H 2SO 4 SO 2+X 2+2H 2O====H 2SO 4+2HX (X=Cl 、Br 、I) 2P+5H 2SO 4(浓)△2H 3PO 4+5SO 2↑+2H 2O C+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S+2H 2SO 4(浓)△3SO 2↑+2H 2O 2HBr+H 2SO 4(浓)====Br 2+SO 2+2H 2O 2HI+H 2SO 4(浓)====I 2+SO 2+2H 2O SO 32-+Cl 2+H 2O====SO 42-+2Cl -+2H + Cl 2→Cl -:H 2S 、SO 2、SO 42-、Br -、I -、Fe 2+ Cl 2+2FeCl 2====2FeCl 3 2Fe+3Cl 2点燃2FeCl 3(冒棕褐色烟) Cl 2+Cu 点燃CuCl 2(冒棕黄色烟) Cl 2+2I -====I 2+2Cl - Cl 2+2Br -====Br 2+2Cl - Cl 2+SO 2+2H 2O====2HCl+H 2SO 4 3Cl 2+6KOH △KClO 3+5KCl+H 2O Cl 2+2NaOH====NaCl+NaClO+H 2O NaClO+HCl (浓)====Cl 2↑+NaOH NaClO+NaCl+H 2SO 4====Na 2SO 4+Cl 2↑+H 2O Cl 2+H 2O====HCl+HClO 2NaCl+2H 2O 电解Cl 2↑+H 2↑+2NaOH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 、ⅠA 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通过寻找新材料、探矿等实例 通过整合Ⅶ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预测钾的性质 元素周期 表的应用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学、指导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n 表示 2、意义: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表示的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3.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不得随意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含有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它表示的是物质中微粒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 =粒子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A N N n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单位:mol -1(/ mol ) 数值:0.012kg 12C 中所含12C 原子的个数(kg kg 2610993.1012.0-?) 近似值:6.02×1023mol -1 (6.02×1023/ mol )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应用于宏观物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在使用时必须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1molH 、1molH+。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 三、摩尔质量 如何由物体质量求出微观粒子个数呢? 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 ?→??A N 粒子个数 单个粒子质量很难称量,但大量粒子总质量可称量。(分子质量约10-26~10-25 kg ,若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总质量约为10-3~10-2kg ,即1g ~10g )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即每摩尔粒子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 m M n ==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粒子物质的量 2、单位:()()mol kg mol kg mol g mol g //,11--??或 3、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质量。 即:H 2O 分子量为18,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4、相关计算 例题1.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约 个水分子(6.02×1023) 0.5mol O 2中含有约 个O 2分子(3.01×1023) 2 mol H +中含有约 个H +(1.204×1024) 2. 在反应X+2Y=R+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mol 氯分子的质量是71g C 、0.5mol 硫酸的质量是49g D 、0.006k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最新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啊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题型归纳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弱 ③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F 无正价,O 一般也无正价) (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 巩固练习 一、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比较 1.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 ① 比较Na 原子与Mg 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 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

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 (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记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都包括哪些内容?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有哪些?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1.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要低于漏斗边沿,液面要低于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紧 靠三层滤纸处,滤纸紧靠漏斗内壁,漏斗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 (1)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温度 局部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水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上石棉网上。 3.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汽,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实验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 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

. '.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啊

(完整版)高中化学元素性质

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①氟F2+H2===2HF (阴暗处爆炸)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熔融条件下:F

氟气与稀有气体反应:F2+Xe(过量)==XeF2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氟气与金属反应: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氟气与其他卤素元素反应:7F2(过量)+I2===2IF7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②氯气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③氧气2O2+3Fe Fe3O4O2+K===KO2 ④硫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⑤氮气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N2+3Mg Mg3N2N2+3Ca Ca3N2 N2+3Ba Ba3N2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N2+2Al2AlN ⑥磷P4+6H24PH3P+3Na Na3P 2P+3Zn Zn3P2H2+2Li2LiH 2、还原性 ①硫S+O2SO2S+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S+4H++6==6NO2↑+2H2O+-2 4 SO 3S+4HNO3(稀)3SO2+4NO↑+2H2O 3S+4H++4- 3 NO3SO2+4NO↑+2H2O ②氮N2+O2 2NO ③磷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PX3+X2 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④碳C+2F2CF4C+2Cl2CCl4 C+O2(足量)CO2 2C+O2(少量)2CO C+CO22CO C+H2O 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⑤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Si+C 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Si+2OH-+H2O=-2 3 SiO+2H2↑) 3、歧化反应 Cl 2+H2O==HCl+HClO(加碱或光照促进歧 化: (Cl2+H2O 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OH–=Cl–+ClO–+H2O) 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 3Cl2+6OH–5Cl–+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3S+6OH–2S2–+SO32–+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4P+3OH–+3H2O==PH3↑+3H2PO2–)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