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导言: 原始社会的考古夏商周时期的考古春秋战国(东周)时期的考古秦汉时期的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

一、考古学的意义及其研究对象 : 1]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一词是从希腊文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为“Archeaology”,它出自于古希腊字“Dpycos”(古代)和“Aolyos”(科学),意为“古代的科学”。在国外有“古迹学”、“古物学”等一些译法,我国将之译为“考古学”。何谓考古学呢?简而言之,考古学就是根据实物的历史材料研究人类历史过去的科学。

2]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物质,而且主要是社会物质,只有少量的自然物质。具体来讲,一类是人类本身的化石、遗骨,以及与当时人类共存的动、植物遗骸,二是经过人类制造或加工的物质,即物质史料,它是考古学研究对象中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但有一些物质史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如太平天国的武器、印玺以及一些革命文物。在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历史范围上迄原始社会,下至于元代,明清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这是因为明清留下的遗址、遗物相当多,记载周详,有史可查、有物可证,但是明清的瓷器又属于考古学的范围,明清的有些遗物也要视其价值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属于考古学的范围,如陵墓。

3]考古学的分类: 考古学的分类方法很多,至今无法统一。按物质形态分,可分为石器时代的考古、青铜器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按社会形态分,可分为原始社会考古、奴隶社会考古、封建社会考古;

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考古工作者往往将考古学分为普通考古学和专门考古学,前者包括考古学通论以及各方面材料和考古方法的一般知识等,后者为较深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它又分为众多的种别,如铭刻学、古钱学、印章学等等。

二、考古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及学习考古学的必要性: 1.考古学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考古学可以订正历史文献资料之谬误三、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 1.考古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考古学与应用技术及工艺的关系

四、中国考古学发展概况: 1.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 2.西方考古学者来华时期 3.科学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

4.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1].中国考古行为的原始时代:自商周之际开始,经过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约千余年长久时间方始具规模,人们称之为考古学的发生时代。 2.]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即是宋元明清时代。

5. 西方考古学者来华时期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的考古学家、考察队及其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对中国大规模的考古远征。二十世纪初到抗日战争前,来中国的资本主义考古学者盗窃了中国大批的历史文物,如美国的斯坦因在甘肃敦煌千佛洞中到走了大批古物,仅写经即达570卷;法国的伯希和则在敦煌盗走写经六、七千卷;法国的格格维德在新疆盗走古物46箱;勒可克盗走了397箱。日本人在东北所盗走的古物则更多,中国猿人化石的遗失,也与日美学者有关。西方的一些学者

不仅盗走了中国的文物,而且还在这些文化上制造出很多荒谬的结论,作为帝国主义侵华的理论依据,如他们制造的中国种族西来说之类等等。 6.科学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入侵对中国的考古也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一方面,它打击了那些封建时代对考古学发展的阻力,另一方面也传入了一些新的考古方法。因而解放前中国考古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解放后的成果更多。

五、参考书目:

1、中国考古安金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

2、考古学通论荆三林河南大学内部出版

3、中国考古学通论孙英民李友谋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4、中国考古大发现龚良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月

5、古玩指南赵汝珍中国书店1984年

第二小节:原始社会的考古:

一:何谓旧石器时代: 考古界将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称之为石器时代,打制的石器为旧石器,磨制的石器为新石器,由此又有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分。人类的历史有99%以上的时间是生活在石器时代,而旧石器时代又占石器时代的90%。

二: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特点:(1)共性较强(2)要利用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成果

三: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类原始社会最初的状况。就我国而言,此时期的考古主要有以下几个任务:(1)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转变而来的;(2)证明人种的起源是多源的;(3)揭示私有制、

阶级的产生问题。

四:旧石器的制造和识别:旧石器主要是利用自然岩石和石块制成的,用作制造石器的自然岩石必须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产量多,最好是居住的地方有大量的石块。目前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大多在多石之山,而不是松软的山(另一原因是山洞较坚固安全)。第二,岩石的硬度要大,最好达到6—7度。第三,要有一定的韧性和脆性。石器打制的方法:A、选好石材。B 、打制。这是旧石器制造的最重要步骤。C、加工。石片产生后要进行第二次加工,即把石片按砍斫(zhuo)、刮削、敲砸等需要整成一定的形状,并进一步将其修出锋利的刃和尖。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旧石器,从其形象看,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以北京人、蓝田人为代表,中期以丁村人为代表,晚期以河套人、山顶洞人为代表。

五:人古化石及其作用:化石为一翻译名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古化石只是指牙齿和骨骼部分。由于它们的形成需要有特殊的埋葬条件,加上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渗入了一些矿泉水,使之变硬、变重,因而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骨骼已没有可能变成化石了,人体化石只不过是旧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旧石器时代人类的体型是随着劳动而变化的,这反映在骨骼的特征上就有明显的变化。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的体型与现代人有区别,因而称为猿人,他是保留了猿的特征的人。中期人与现代人叫密切,称古人。晚期与现代人一样,称为新人。体型的区别在骨骼和牙齿上表现得较为明显,特别是上肢骨和下肢骨,因而人古化石在考古学上有断代的作用。在考古学上,

为了记载的方便,往往将首先发现原始遗址的地名作为着类人的名称。

六:古生物化石及其作用:古生物化石也是旧石器时代较常见的东西,凡是在有人居住的洞穴里,往往有许多古生物化石,反之,凡是在有古生物化石的地方,也往往是寻找古人类化石的重要线索。由于时代的久远,旧石器时代的许多动物都灭绝了,这些只能通过那时留下的一些化石而得知。这些化石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也具有断代的意义,它能表明当时人类生活的环境。

七: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状况: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只有八十余年的历史,1921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新生代研究室,当年就在周口店采集到了人的化石,当时发现了两枚人的牙齿化石,即一枚前臼齿和一枚后臼齿,后来又发现了一枚左臼齿,此被命名为中国猿人。1927年,主动对北京人遗址进行发掘,于是边开始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1929年,又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接着又发现了大量的石器、灰烬,此发现轰动了当时世界整个学术界,它结束了关于爪哇人的争论,第一次揭示了喜马拉雅山以北的亚洲地区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为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打下了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已发现了三、四百处,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

第三节:我国旧石器时代重要遗址简介

北京人遗址: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

北京人的特征:头盖骨底而平,额向后倾,眉脊骨粗大,像屋檐

一样遮盖住双眼。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达9.7毫米,平均脑容量为1075毫升,约等于现代人的80%。嘴巴前缘向前伸出;颧骨高,鼻骨宽,没有下颌;牙齿硕大,齿面构造复杂。北京人的肢骨同现代人基本相似,但也有若干原始性质。

丁村人:丁村人遗址是在山西襄汾丁村发现的,它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在那里约有20多处发现有丁村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器。

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是1933年在发掘北京人遗址时发现的。它位于第一地点的上部山顶,故称山顶洞,山顶洞出土的化石人称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技术的进步 :

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技术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几样重要的生产、生活技术。1、间接石器打制法; 2、磨制、钻孔技术的出现; 3、摩擦取火。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的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任务:

1、这一过渡时期的状况,除传说之外,文献资料不足,这就需要考古来提供资料,这是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总任务;

2、需要考古发现来进一步提供这一时期的材料;

3、此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工,一夫一妻制度的形成、人压迫人、阶级关系的产生、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等问题,都需要考古来提供证据,这也是新石

器时代考古一个巨大而繁杂的任务。

?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知识:

1、新旧石器时代区别的标准:(1)新石器时代是从陶器的出现开始的,也就是说,在陶器尚未出现之前算是旧石器时代。(2)新石器时代是从人类使用弓箭开始的。(3)新石器时代是以石器具有了和以后的金属工具相同类型开始的,此时的石器本身以由不定型发展到了固定形态。(4)新石器时代在石器制作技术上与旧石器有了根本的区别。(5)新旧石器时代还可以从石器的质料及使用上来区别。

2、新石器时代的代表物:1、石器、陶器、骨角器、墓葬、房屋、村落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1、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2、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 3、屈家岭文化 4、青莲岗文化

?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1、半坡文化遗址 2、河姆渡文化遗址 3、大汶口文化遗址

夏商周(西周)时期的考古: 夏代考古

夏代考古的目的、任务:

1、我国究竟是否有夏代存在,需要考古界发掘材料来予以证明。

2、在我国,国家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程如何?这些问题需要考古材料来说明。

3、商代的青铜艺术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由石器到青铜器之间的过渡阶段的情况,也需要通过考古材料来展现。

。夏代考古及对夏代文化的探索:

1、夏朝是否存在

2、夏都的位置(1)阳城:即今日河南省颖河流域登封县东南120公里处的告成镇。或今河南省的禹县,它位于登封县的东南面。(2)安邑:即今山西南部邻近今河南省安邑县西。或安邑县东北方的夏县禹王城。(3)斟寻:在今河南省巩县以南230公里处。(4)原白:在今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济源县。(5)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南面的陈留县附近。

。二里头文化遗址

自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南省偃师县(市)二里头村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宫殿遗址、作坊遗址、陶窑、窖穴、水井、墓葬等,根据这些发现断定这里不是一般的自然村落,而是一座早期的城市遗址。

商代考古

?商代考古的目的、任务:

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是上的一大进步,但其进步性要通过考古来证明,同时还要用考古来证明奴隶创造历史这一论断。

2、奴隶制是一个野蛮的制度,应通过考古来发现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史实。

3、在奴隶社会产生了三大差别,这是历史的现象,同时也是一个进步现象,这些也应用考古材料来证明之。

4、商代的历史,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尚不能证明其为信史,甲骨文的发现,虽然证明了《史记》等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商代历史是可靠的,但商代的某些历史史实,现有的文献史料记载较简略、较缺乏,有些甚至不准确或者说是错误的,这些就需要继续发掘一些考古材料来补充和纠正。

?商代考古的基本知识:

先商文化

商代遗存、遗物的特征:1、城垣建筑遗址有较多的发现。2、灰坑与窖穴,以圆竖穴形和长方竖穴形深坑较多。3、在城垣遗址中发现有分工明确的冶铸青铜器、烧制陶器与制作骨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4、墓葬中除小型墓仍为长方形竖穴外,出现了一个或两个墓道的“甲”字形与“中”字形大墓。5、生产工具中石器仍占较大比例。6、日用器皿虽然陶器的数量仍占很大比例。7、文字,除陶器上发现有陶纹与符号外,甲骨文已开始出现,特别是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发现得更多。

?商代考古发现的重要遗址、遗物:

青铜器:

商代前期:(1)器壁均匀,平滑且薄。(2)器类繁多,出现了以往所没有的器物类型。(3)器物的形式多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4)基本上无花纹(白地),有少许的单层花,典型花纹为饕餮纹,即一种想象出的怪兽头纹,有眉、眼、嘴、角,它是殷商礼器中最多的一种纹饰。其它的花纹也基本上是兽面纹,如夔纹、

龙纹等等。(5)殷商早期的陪葬器物有鼎、爵、觚、罍,在考古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器物的组合,而爵和觚是这种器物组合的核心。(6)早期的铜器上很少见到文字。

商代晚期:

第一阶段:(1)出现了一批新的铜器种类。(2)在器型上出现了方形器。(3)花纹较多。(4)铜器的铭文较多。(5)此时的器物组合变为爵、觚、斝。

第二阶段:1、出现的新器物不多。2、在器型上,出现了两头粗、中间细的蹄形鼎足。3、花纹与第一阶段的区别不大,但有细花之称。4、在铭文方面出现了一到十几个不等的文字,最多的达四十九个字,铭文内容增多。5、器物的组合上以爵、觚、斝为主,但也出现了簋和鼎的组合形式。

城市:关于商代的城市,文献记载很少,在甲骨卜辞中虽有“作邑”的记载,但具体情况不清楚。因此,要了解商代城市的大体情况,也只能依靠考古材料。目前已发掘的商代城市遗址,主要的有河南偃师尸乡沟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郑州的商代中期城市遗址、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城市遗址及湖北黄陂盘龙城的商代方国城市遗址。

墓葬:商代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时代,奴隶制王朝的尊严也随之渗透到墓葬制度中。解放前后,在商都安阳殷墟等地发现了进两千多座商代墓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武官村大墓”和“妇好墓”,前者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商代墓葬规模最大的一座墓,后者

则因为墓主为商王武丁是法定配偶的特殊身份以及墓内随葬品极为丰富。因此二者可以为我们勾画出商代奴隶主最高统治者墓葬形式的大致轮廓。

其他:

(1)石器(2)骨器(3)玉器(4)陶器(5)货币(6)甲骨文?西周时期的考古

一:西周考古的目的与任务:1、西周的性质目前仍存在争议,如何确定西周的社会性质,除了文献资料外,还应寻找更多的考古材料来证明之。

2、西周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阶段,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铭文

加长,其史料价值很高,但有些青铜器的年代无法确定,这就需要考古学界的努力。

3、周代礼制历来为中国社会之楷模,关于此,中国的文献资料虽

有许多记载,但大多含有理想的成分,其原貌究竟如何,其发源、产生的原因及其雏形如何,这些都需要考古材料来说明之。

二:西周考古的基本知识和概况:全国各地已经调查和发掘的西周遗迹和遗物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垣建筑遗址发掘得较少,但已发掘出有宫殿建筑基址。西周

的宫殿建筑顶部已开始使用瓦制构件。

2、西周的制陶、铸铜、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有不少发现。

3、西周墓葬形制仍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并有少数带墓道的甲字

形墓,墓中多有随葬品。

4、生产工具中的石器大为减少,较多出土铜器、骨器与木器工具。

5、陶器种类与数量大为减少,出土较多的是铜器、印纹硬陶与原

始瓷器

6、铜器上的铭文较商代大为增多,且有许多长篇铭文,这些铭文

和西周的甲骨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绝好材料。

7、根据陕西丰镐附近及周围墓葬出土的陶器、铜器的分析,初步

可以将西周的遗物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的遗物均有自己 .

三:西周考古发现的重要遗址、遗物:青铜器墓葬城市陶器

1. 青铜器;考古学界也将西周的青铜器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此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是继承了商代后期的特点,但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青铜器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商代,大酒器的数量却由商代多姿多彩而大为减少,出现了钟乐器,钟代替了铙。兵器中戟非常盛行,剑开始出现。(2)在形制上,周初仍有器形厚重、造型端庄典雅的特征,柱形、蹄形足交杂,腹变小且下垂,出现了圆口三角形的鼎,还有带耳的方鼎,戈的援加宽、弧加长。(3)花纹端庄典雅,主体仍为兽面纹,但变化较多,对称好,鸟纹盛行,饕餮纹退化,云纹、鳞纹、蟠螭纹等式样出现并流行,但总的来看尚未脱离商代纹样的影响。(4)在器物组合方面,商代时期的酒器组合,已被此时的鼎、簋组合所代替,出

现了列鼎,列鼎的出现,意味着西周礼制的加强。(5)在铭文方面,一般为百字左右,向长文方向发展。字体仍为波砾体。

后期从公元前10世纪直到西周灭亡,此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1)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物。(2)在组合上,更强调礼制,列鼎而食的制度盛行。(3)柱形足消失,全部为蹄形足,戈的弧进一步加长,援相对缩短。(4)青铜器的造型与花纹,均趋向简单朴素,造型大方实用,已经完全脱离了商代的影响,重环纹、瓦纹、鳞纹等成为了纹饰图案的主流,兽纹在器物的上部消失,移至足的上部,完全没有饕餮纹、夔纹、龙纹那种冷寂、奇幽的感觉。(5)铭文的内容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西周前期的明文多记与祭祀、征伐有关的事情,后期已经变为着重于对作器者的纪念、接受官位任命的仪式,以及对王命恩赐的记录,具有史书性质的铭文出现,铭文每行的字数均当,字体严谨精到,竖笔常为上下等粗的所谓“玉柱体”,精致娴熟,书法艺术达到了金文的成熟阶段。

2. 墓葬:从已有的考古材料来看,西周墓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陕西宝鸡茹家庄一号墓和河南浚县辛村的卫国诸侯墓。

商周时期墓葬制度有如下三个特点:(1)埋葬形式已形成了一定的规制。墓一般由墓坑、墓室、椁室组成,随墓主身份的不同,墓的规格也不同,阶级和等级的分野日趋明显。(2)墓上的地面建筑虽不十分明显,但仍有遗迹可寻。上古时代那种“葬之中野,不封不树”的葬制已经消除。(3)丰富的随葬品和大量的杀殉及人祭,反映了奴隶制发展的历史特点。

3.城市:商周时期的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宫殿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其形制高大,布局多为封闭式。商代的屋顶用茅草铺盖,西周开始使用瓦。(2)手工业作坊是这些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作坊的产品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当时的城市不仅是社会的经济中心,而且是社会的文化中心。(3)商周时期的城市大部分有城墙,有的还有宫殿的城墙,有些虽然没有城墙,但在宫廷外围也有人工挖掘的壕沟,说明这一时期统治者已经十分注重城市的防御措施了。

4.陶器:在陶器制造方面,西周继承了商代施釉的方法,而且有突出的发展。在陕西长安、河南睿县、洛阳和江苏丹徒等地的西周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釉陶器,陶坯多用高岭土烧成,釉色有姜黄色和灰青色两种。陶器的烧制温度非常高,胎质结构紧密,吸水性较弱。

第四小节春秋战国(东周)时期的考古

一: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的基本任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此时,私学的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学派、各种思想、各种著作大量涌现,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以及其它的历史原因,此时期的文化典籍散佚现象严重,因而需要考古来发掘之。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大变革时期,因而此时期的考古要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

3、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由于考古材料的缺乏,众说纷纭,需要考古材料来证明之。

二:春秋战国的分期及考古特点:分期

特点:(1)城垣建设虽然起源甚早,但城和市还不是一回事。(2)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手工业比以前明显增多,分工日趋细致。(3)房顶已普遍使用瓦来覆盖了。(4)中小型墓葬虽仍以长方形竖穴土坑为主,大墓的形制仍有“甲”字形和“中”字形。(5)东周的木漆器和青铜器的制造工艺,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6)货币较多地出现。(7)农业生产工具中,石器已近消失,代之以春秋较多的铜器农具和战国时期大量的铁农具。

三: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的遗物、遗迹 ;墓葬金属货币铁器铜器漆器城市

1.墓葬: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内,陈旧的礼仪制度开始动摇。表现在墓葬制度上,地面普遍出现了高耸的墓上建筑,墓内规制也随之日趋奢华和复杂。商周时代奴隶主上层统治者的冢墓已有了封土遗迹,但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一般人的墓地上还没有可能树立任何标志。随着“礼崩乐坏”,一般也开始在自己的冢上封土以标志,以垂后世。关于春秋战国时代冢墓的高度和规制,由于这一时期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域性的差别比较明显。

2.金属货币 : 1)春秋时期的货币,从各地墓葬出土的实物来看,在春秋早中期以金属贝为主,而晚期则以仿青铜器铲的铜币为主,春秋晚期的墓中已很少见到贝了。 2)战国时期货币的种类很多,当时七个大国皆有铸币,在形制上也各有差异,但主要是铲形币、刀形币、

圜钱等,战国中期,货币形式虽有不同,但在重量上是基本一致的。

3.铁器: 1) 在春秋战国之际,熟铁、生铁和钢三者都已存在了。

2)战国时期我国铁器的使用更加广泛,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4.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礼器大量涌现,而周王室所用的礼器急剧减少。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器形灵巧而多样,纹饰以现实生活为主体,推陈出新。

5.漆器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手工业空前繁荣,各地的墓葬中都不断有漆器出土。由于南方的气候和地理原因,出土漆器较多,而北方相对较少,其中楚国出土的漆器最多,工艺水平也最高,可视为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代表。在与楚国基本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的曾乙侯墓中,出土了漆器200余件,以仿铜漆木豆盖最为精美,该器上浮雕有蟠龙纹,以黑漆为地,朱绘绘成各种色彩鲜艳的纹饰,是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杰作。

6.城市:特点:(1)整个城市由宫殿和城郭组成;(2)宫殿为高台建筑,是权力的象征,并有登高远望的军事意义,但宫殿往往不在城中央,而是偏于一侧或一角;(3)城墙外依次为乡、郊、野,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包括乡在内;(4)城墙内有手工作坊;(5)城市的居民有王、侯、公卿、士、工匠、商人、农民,上述人员均称为“国人”。

环境学概论试题B卷1及答案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专业学号级班 ··················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共印份数: 第1页共4页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08—09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2007级、2008级《环境学概论》试题(闭卷B卷)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三种 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8题,每题2分,共 16分)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最简考古学概论—曹兵武

最简考古学概论 曹兵武著 (2014年版) 简介 在两万字篇幅内,本文试图让读者基本上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当代最新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所描绘的早期中国的大致图景。 目录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2) 延伸阅读:考古学文化、北京猿人、殷墟发掘 (4)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 1.地层学与类型学 (6) 1.1地层学 (6) 1.2类型学 (7) 2.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8) 2.1环境考古学 (8) 2.2聚落考古学 (8) 延伸阅读:考古发掘流程、公共考古学 (9) 第三节、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10) 1.碳十四测年 (10) 2.热释光测年 (11) 3.古地磁测年法 (12) 4.孢粉分析研究古代植被 (12) 5.残存脂肪酸分析 (13) 6.其他 (15)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学 (15) 第四节、考古学勾画的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6) 延伸阅读:中国文明的起源 (19)

德国著名考古学史家西拉姆说:“人类要想看清未来的100年,首先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①。考古学就正是这样一门让人类回头去看自己过去5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人类在过去生产与生活中留下的物质遗存,拼凑、复原和认识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的古代遗物与遗迹等遗存,研究和复原人类古代生活与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同样是复原和研究过去,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而考古学必须经过野外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然后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获得关于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处理资料的基础部分——考古学技术;从资料推测过去人类行为和复原历史的中间部分——考古学理论;推导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得出的抽象的关于规律的考古学认识部分。 具体地说,所有的考古学工作都涉及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 1.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的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2.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建立古代遗存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 4.提炼、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兴趣由来已久,曾经尝试诸如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记忆和认知过去。现代考古学发源于欧洲。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学者与皇帝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搜集古代的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时间里,对人类的过去感兴趣的人大大减少了,欧洲被认为是因为蛮族的入侵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遥远的过去甚至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辉煌,都被认为是一种传说,只在那些神话和英雄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圣经》是当时人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体系的惟一来源。十五世纪中期肇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欧洲人对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又反过来诱发了人们寻找和收藏古物的兴致。16世纪,一些人开始发掘意大利的罗马废墟,以为日益膨胀起来的古物市场输送原料。在16世纪的西欧和北欧,一些古代的仪式性建筑引起了当时学者的特殊兴趣,比如对史前的巨石遗迹特别是英国的斯通亨基(Stonehenge)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些人的研究甚至得到了王室的赞助。1709年之后,对被公元79年维苏里(Vesubius)火山的喷发所淹没的庞贝(Pompeii)古城的连续发掘,成为当时人类重新认识罗马时代人类文化成就的一扇窗口,当1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和惨剧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感应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旅行者开始有意识地对《圣经》的发源地中东地区进行大量的考察,在满足自己宗教感情和寻根之欲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源头的了解。 ① [德] C. W. 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大气二次污染 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 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 :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 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 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 生物入侵 :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 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 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 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 环境评价: 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 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0 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02 CO 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 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 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 氧化型 ( 汽车尾气型 )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 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 内部并积累起来; ② 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 污。 (2) 类别: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6. 遗传) ( 生态系统) 7. 8. ( 堆肥) (焚烧) 9. 10. (移动源) (固定源) 11. 12(山谷风) (海陆风) 13 14( 0— 1 20分贝) 2. (气压梯度力) (风) (湍流) 4. (空间辐射) (导线传播)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吸附交换) (络合- 螯合) (工业) (农业) (生活) ( COD ) ( BOD5) (在氮、磷过剩)(水华) (赤潮) 2分,共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3. (总有机碳 TOC ) (总需氧量 TOD ) 5. (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 气)

考古学名词解释

1.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与文献历史学共同承担着研究人类历史的任务。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纤中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通过这些遗存解释过去人们的意识行为以及社会状况还需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考古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学科。如根据其研究的物质遗存的时代特征可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近代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地域可分为欧洲考古、美洲考古、东亚考古、地中海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国度可分为埃及考古、印度考古、中国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可分为田野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社会考古、认知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考古学并非只是研究过去的学问。它还可以通过研究阐述人类所走过的道路、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参考。例如,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文化和观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人类文的保护等。 2.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①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用以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判定它们的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对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份和性质的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年代。②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应用于对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对发掘出来的遗迹进行复原或在现场加以保存等。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应用于对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的考察,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门应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的遗物进行考察和研究。③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分别就遗迹和遗物所提供的有关各该学科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术以及保存方面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说明。历史学除了为发掘出来的种种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上的解释并帮助判断它们的年代以外,还广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文献上的资料,作出详细的说明,以补考古学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3.遗物: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可移动的古代遗存,包括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券、甲骨、简牍、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器等。遗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因而它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况。由于地域、时代与民族的不同,各种遗物的用材(石、木、陶、金属──青铜与铁等)、制作方法及其形制、风格亦各不相同,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考古学对人类所遗留下来的各种遗物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类别、类型的研究及年代的鉴定和用途的确定,而是要通过对遗物的研究去了解人类古代社会的社会生活、生产技术水平及文化面貌。 4.文物: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_30-40_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_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_综合性_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_描述功能_、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8、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_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初级群体_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_婚姻_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_社会成员_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_农村_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_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 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 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 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 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 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 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 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 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专业:姓名:得分: 环科系2002级本科生 《环境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及功能的现象,称水体污染。 2、光化学烟雾:含有NO X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4、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2、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5、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成因是( B. )。 A. 藻类大量繁殖 B. 有机物大量进入水体 C. 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升高 D. 溶解氧降低 2. 大气中颗粒物的二次污染物包括( D. )。 A. 飘尘 B. 重金属元素 C. 多环芳烃 D. H2SO4 3.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A.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 镉 B. 铅 C. 甲基汞 D. 铬 4.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C. )。 A. 去除有机物 B. 去除无机物 C. 去除氮、磷 D. 去除颗粒物 5. 烟囱排出的烟流形状与大气的温度层结有关。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烟流形状为( D. )。 A. 波浪型 B. 锥型 C. 上升型 D. 熏蒸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举例说明其规律。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是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阳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A.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 D、局部的 4.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A E )。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与历史科学有关系。历史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献资料,而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则主要是古代人类在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考古学所研究的实物,是古代人有意识地经过加工制造的实物,这种实物包括两大类:一是遗迹;二是遗物。所谓遗迹,主要是指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聚居村落及其相关的建筑遗迹和埋葬死者的。所谓遗物,主要指古代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劳动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此外,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农作物、家畜、渔猎、和采集所得的动、植物遗存也属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那个层面。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主要分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地层堆积是指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生土层:在人类活动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 熟土层: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 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遗迹的堆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低于地表的,如坑、沟、井、墓葬等。另一种是高于地表的,如城墙、河堤等。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收集原则,按单位收集,遗物要按单位来编号,如H1:2:M8:9。代号: M墓葬 G沟 H灰坑 Y窑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