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晏子的故事

关于晏子的故事

关于晏子的故事
关于晏子的故事

社鼠①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⑦。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⑧。内则蔽善恶于君上⑨,外则卖权重于百姓⑩。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 B11 ,腹而有之 B12 ,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②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晏子:即晏婴,齐国大夫。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涂:作动词用,抹泥。这里指墙壁的结构。⑤托:寄托。⑥败:毁坏。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⑦以:因为。故:原因。⑧人主:国君。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

⑨蔽:蒙蔽、隐瞒。⑩卖:卖弄。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 B11 案据:把持,保护。 B12 腹:厚。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之:代词,指上文的“左右”。这句的意思是指人主对他的左右恩礼亲厚。

【译文】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

晏子回答道:“最大的忧患的社庙的老鼠。”

齐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回答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老鼠喜欢到那里寄居。人们想要消灭它们,用火去熏,怕烧坏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因此,老鼠凭借这个,作威作福,使人们很难根除。说到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姓。如果不杀掉这种人,就会酿成祸患,但要杀他们,他们则是国君的宠臣,国君的心腹,人们无可奈何。这些人实在是贻害国家而又难以根除的社鼠啊!”

【题旨】坏人,得到当权者的信任和庇护,其危害就更大。

晏子之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门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⑨。”其后夫自抑损⑩,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B11 。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窥:读kuī亏,偷看。③盖:车上的伞。④策:鞭打。驷:读sì四,古代一辆车上套的四匹马称驷。⑤去:离去,意即“离婚”。⑥相:用作动词,为相,作相国。⑦志念深:即深谋远虑。⑧自下:虚恭谦下。⑨是以:所以,因此。⑩抑损:谦退,谦逊。 B11 大夫:我国奴隶制社会中,诸侯国臣属分三等:卿、大夫、士。这里泛指官员。

【译文】

晏子提任齐国的相国。一天,他乘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只见自己丈夫为晏子驾驭车马,坐在车上的大伞之下,挥鞭催马,趾高气扬,十分得意。

过了一会,车夫归来,他的妻子便要和他离婚。

车夫莫名其妙,忙问妻子缘故。

妻子说:“晏子高不满六尺,身为齐国宰相,名扬天下。今天,我看他外出,虽然胸怀大志,满腹韬略,却显得十分谦虚。而你身高八尺,不过作人家的车夫,却神气十足,不可一世,所以,我不愿再和你一起生活了。”

从此以后,车夫便谦虚谨慎起来。

晏子见了,感到很奇怪,就询问车夫。

车夫如实相告,晏子听了,感叹不已,于是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题旨】对比批评能见效,改正错误自受益。

牛头马肉①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②,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③,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④,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⑤。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②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饰:服饰,装饰。③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④内:内宫。⑤逾:越,过。莫之服:即“莫服之”。之,代指“男子饰”。

【译文】

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妇女女扮男装,结果上行下效,一时成风,全国妇女都穿起男服来。 灵公使官吏禁止,下令说:“凡是女扮男装的,一律撕毁所穿衣服,扯断所系带子。”

然而,尽管人们亲眼看到有人受罚,女扮男装的风气还是煞不住。

灵公对此很伤脑筋。这天,晏子进见,灵公问道:“我让官吏严禁国中女扮男装,还下令毁掉她们的衣带,这一切人们都亲眼所见,为什么还禁止不了呢?”

晏子回答说:“您允许宫廷嫔妃女扮男装,却对外禁止,这好比肉店门口高悬牛头的招牌,而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您为什么不首先禁止内宫女扮男装呢?那样,外面的人就不敢犯了。”

灵公听了,说:“好。”

于是,下令禁止宫中女扮男装。不过一个月,果然全国便没有人再敢女扮男装了。

【题旨】上行则下效。以身作则,才能取信于人。

景公占梦①

景公病水②,卧十数日,夜梦与二日斗不胜。晏子朝,公曰:“夕者梦与二日斗,而寡人不胜。我其死乎?”晏子对曰:“请召占梦者③。”出于闺④,使人以车迎占梦者至。曰:“曷为见召⑤?”晏子曰:“夜者公梦二日与公斗,不胜。公曰:…寡人死乎??故请君占梦,是所为也。”占梦者曰:“请反其书⑥。”晏子曰;“毋反书。公所病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故病将已⑦。以是对。”占梦者入。公曰:“寡人梦与二日斗而不胜,寡人死乎?”占梦者对曰:“公之所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公病将已。”居三日,公病大愈。公且赐占梦者⑧。占梦者曰:“此非臣之力,晏子教臣也。”公召晏子且赐之。晏子曰:“占梦以臣之言对,故有益也,使臣言之,则不信矣,此占梦之力也,臣无功焉。”公两赐之,曰:“以晏子不夺人之功,以占梦者不蔽人之能。”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②病水:古代医学用五行说明脏腑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肾属水。病水,就是肾有病,贤炎。③占梦:圆梦的官名。古代迷信,根据梦占卜吉凶。④闺:宫中的小门。⑤曷:何。⑥反其书:反其(公)意而书(写)。⑦已:结束。⑧且:将。

【译文】

齐景公肾脏有病,十几天卧床不起。 这一天夜晚,他作了一个恶梦。梦见和两个太阳争斗,最后被打败了。

第二天,晏子上朝,景公对他说:“昨天晚上,我梦见和两个太阳争斗被打败了。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

晏子想想,回答说:“请召见占梦官员,为您占卜吉凶吧。”

说完,晏子出宫,派人用车接来占梦人。

占梦人见到晏子,问:“大王有什么事召见我呢?”

晏子告诉他说:“昨天夜晚,大王梦见他和两个太阳争斗,不能取胜。大王说:…是不是我要死了??所以,请您去占卜一下。”

占梦人听了,不假思索地说:“请反其意解释吧。”

晏子却说:“请不要那样做。大王所患的疾病属阴。梦中的日头,是阳。一阴不能胜二阳,所以预兆病将全愈,请你这样回答吧。”

占梦人进宫以后,景公说:“我梦见和两个日头争斗而不能取胜,是不是我将要死了?”

占梦人回答道:“大王所患的病属阴,日头是阳。一阴不胜二阳,这是大王病将全愈的吉兆。”

过了三天,景公的病果然全愈了。

景公十分高兴,要赏赐占梦人。占梦人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教我这样说的。”

景公听了,就召见晏子,要赏赐他。晏子道:“我的话由占梦人讲,才有效果。如果我自己说,您一定不信。所以,这是占梦人的功劳,我并没有什么功劳。”

景公同时赏赐了他们,并称赞说:“晏子不争夺别人的功劳,占梦人不隐瞒别人的智慧。”

【题旨】在功劳和荣誉面前,要谦逊退让,不夺人之功,不蔽人之能,方可贵。

晏子与楚王

晏子复于景公曰:“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帷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

【译文】

晏子问齐景公说:“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吗?”景公说:“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那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妨碍呢?”晏子回答说:“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那么臣下就不说话了,臣下不说话,那么君王就什么也听不到了。在下位的不说话,就叫做哑巴,在上位的什么都听不到,就叫做聋子。上聋下哑,那么不是妨害治理国家又是什么呢?况且把微小的豆类、米类积累起来,能装满粮仓;把稀疏的纬线合织在一起,能织成宽广的帷幕。高大的太山,不是靠一块石头,把低小的东西积累起来,然后才高大起来。治理天下,不是用一个有才能的人的话(所能奏效的),(别人的进言)当然有听了而不采用的,哪里有拒绝而不许别人说的呢?

齐有北郭骚者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译文】

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靠结兽网、编蒲苇、织麻鞋来奉养他的母亲,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到晏子门上求见晏子说:“我私下里非常悦服您的道义。希望能得到粮食以奉养母亲。”晏子派人把仓中的粮食、府库中的金钱拿出来分给他,他谢绝了金钱而收下了粮食。

过了不久,晏子被齐君猜忌,逃往国外,经过北郭骚的门前向他告别。北郭骚洗发洗身,恭敬地迎出来,见到晏子说:“您将要到哪儿去?”晏子说:“我受到齐君的猜忌,将要逃往国外。”北郭骚说:“您好自为之吧。”晏子上了车,长叹一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士了。”于是晏子走了。

北郭骚召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悦服晏子的道义,曾向他求得粮食奉养母亲。我听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如今晏子受到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洗清冤诬。”北郭子穿戴好衣冠,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棒着竹匣跟随在后。走到国君朝廷门前,找到负责通禀的官吏说:“晏子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他若出亡,齐国必定遭受侵犯。与其看到国家必定遭受侵犯,不如先死。我愿把头托付给您来为晏子洗清冤诬。”于是对他的朋友说:“把我的头盛在竹匣中,捧去托付给那个官吏。”说罢,退下几步自刎而死。他的朋友于是棒着盛了头的竹匣托付给了那个官吏,然后对旁观的人说:“北郭子为国难而死,我将为北郭子而死。”说罢,又退下几步自刎而死。

齐君听说这件事,大为震惊,乘着驿车亲自去追赶晏子,在离国都不到百里的地方赶上了晏子,请求晏子回去。晏子不得已而返,听说北郭骚用死来替自己洗清冤诬,他感慨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北郭骚之死说明我越发地不了解士了。”

晏子与梁丘

:梁丘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曰:"晏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

【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底还是比不上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我晏子并不是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坚持而不丢弃、不停止,所以难以比上啊!”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齐景公探视小鸟,看到小鸟很弱就回来了。晏子听到这件事,不等景公召请就入宫,看到景公担心得都出汗了。晏子就问:“国君为何如此啊?”景公说:“我去看小鸟,小鸟十分瘦弱,所以我就回来了。”晏子在殿北徘徊了一阵子,就再拜而祝贺道:“我们的国君具备圣王之道了。”景公不解地问:“寡人只是去看小鸟,小鸟太弱,就回来了。这就符合圣王之道,是什么原因呢?”晏子回答:“国君去看小鸟,小鸟弱,所以国君回来了,这就是爱护弱者啊!我们的国君仁爱禽兽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人呢?这就是圣人之道。”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阳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

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人,是以大笑.”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

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怯谀聚居,是故笑之.”【译文】

景公在泰山的南边摆酒宴,酒喝多了,景公四处望望他的土地,长叹起来,流下了几行眼泪,说:“我寡人将离弃这堂堂的国家而死么!”左右有三个人帮助景公哀哭(悲哀也可帮助吗?原文“佐”字很幽默很讽刺。),说:“我们是小人,还将感到难于去死,更何况您了!离弃这国家而死,那岂是可行的呢!”

晏子却独自拍着大腿,仰天大笑道:“今日的宴饮真高兴啊!”景公勃然大怒道:“我寡人有悲哀之情,你独大笑,为什么?”晏子回答说:“今日我看见了怯懦的君主一个,阿谀的臣子三个,因此大笑。”景公问:“什么是阿谀怯懦?”

晏子说:“从古以来就有死的情况,死,可以使后代贤的人得到安息,不贤的人消失。如果使古时的统治者不死(俞樾云:“按…毋知有死? ,本作…如毋有死?”),从过去的先君太公到

现在的君主都还活着,哪您也如何能得到这国家来享受它〔陶鸿庆云:“ …哀?当为…享?字之误。〕?至于旺盛就有衰败,生就有死,是自然的法则。事物必定会有到来的,事情也有常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有什么可悲的?一个人到老了还为死而悲,是怯懦;左右人帮助哀情,是阿谀。怯懦与阿谀聚集在此,我因此而笑。”

景公惭愧地换话题道:“我不是为弃国而死悲哀。我寡人听说,如果彗星出现,彗星指向的那个国家的君主将承担恶果,现在彗星出现并指向我国,我因此悲哀。”

晏子说:“您的行为当然不正(则虞案:元龟“回”作“固”),对国家无恩德,开凿池沼,就想它水深并广大;建筑台榭,就想它高而大;征收赋税像抢夺,诛杀罪人如仇敌。从这些事情看起来,灾星(茀,即孛星,彗星的一种)又将出现。天有变化,彗星出现,有什么可悲哀的呢(庸可,王念孙云:“…可?读曰… 何?,…何?…可?古字通。… 庸?,亦…何?也)!”

于是景公畏惧了,就(“廷”字中的“壬”换成“西”,是“乃”字)回京城去,填平了池沼,停建了台榭,减轻赋税,宽缓刑罚,三十七天后彗星消失了。

景公之时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1)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2),常行而不休者(3)。故难及也

【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行个不止。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景公夜饮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见曰:“君病酒乎?”公曰:“然。”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故男不?乐以妨事,女不?乐以妨功。男女?乐者,周觞五献,过之者

诛。君身服之,故外无怨治,内无乱行。今一日饮酒,而三日寝之,国治怨乎外,左右乱乎内。以刑罚自防者,劝乎为非;以赏誉自劝者,惰乎为善;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失所以为国矣。愿君节之也!”(《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

【译文】

景公喝酒喝得大醉,躺了三天以后才起来。晏子谒见景公,说:“您喝醉酒了吗?”景公说:“是的。”晏子说:“古时候喝酒,只是用来使气脉疏通、让客人快乐罢了。所以男子不聚会饮酒作乐以致妨害本业,妇女不聚会饮酒作乐以致妨害女工。男子妇女聚会饮酒作乐的,只轮番敬五杯酒,超过五杯的要受责备。君主身体力行,所以朝外没有积压下来的政事,宫内没有混乱的行为。现在您一天喝了酒,三天睡大觉,国家的政事在朝外积压下来,您身边的人在宫内胡作非为。用刑罚防止自己去干坏事的,因为刑罚不公正,都纷纷去干坏事;用赏誉勉励自己去做好事的,因为奖赏不公正,都懒于去做好事。君主违背道德,百姓看轻赏罚,这就丧失了治理国家的办法。希望您喝酒加以节制!”

晏子的故事读后感

晏子的故事读后感 晏子的故事读后感 晏子的故事读后感 1.晏子这个人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曾学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让我知道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有爱国精神、能言善辩的人,可今天,我读了《晏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晏子心胸宽广、知错就改、谦虚有礼、以诚待人的另一面。 故事中,晏子用他的马营救了久闻的贤人越石父,并诚心把他安 顿在自己府中,晏子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认真照顾越石父,最后越石父不但没有向晏子谢恩,反而指责了了解自己的晏子待他无礼,不如囚禁得好。晏子官位高居齐相,但面对他收留的门客越石父的指责,他不但没有要求越石父的回报,没有对他感到不满意,也没有怨言,反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虚心接受越石父的批评。晏子的做法太出乎我意料。如果按平常的人来对待这件事,一定会很在意他的态度,会责备他忘恩负义,没有报答他的搭救之恩,更不会向他道歉。而晏子却深刻反思了越石父的责备他的话,认识到了自己没有好生对待越石父,救了人而存有骄矜的心思,知错就改。这充分地体现了晏子博大的胸襟。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 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2.今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感受颇深。 晏子是齐国的一名大夫,后来被齐景公拜位相国。公元前531年。齐国想看看“蛮子国”楚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便派晏子做了使者去楚国察看一下情况。楚灵王得知晏子是一个小矮个儿,便让他从城门旁的一个五尺高的窟窿里钻进去,可晏子是何等人士,他见了这窟窿,不慌不忙,笑着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如果你们国家是狗国,我就从窟窿里钻进去。”士兵当然不可能承认,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走进去。(晏子真是good!) 楚灵王见来者“不善”,便轻蔑地笑道:“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楚王怎么能这样说。齐国的一部分人甩一把汗就能下一场雨;举一下袖子就能连成一片云呢!”晏子面不改色的回答。楚灵王又取笑他说:“那齐国为何打发你这般面容丑陋的人来?”晏子听得出话中有话,便说:“我们国家有个规定,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我最没用无能,就派到这儿来。”说完晏子还故意笑了笑。 其他楚国大臣也不停地讥笑晏子,但都被晏子拿话驳回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对晏子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别人的嘲笑中能够随机应变,对答如流,在楚王面前,也能从容地回答,真是妙语连珠,要是换了我。在别人的嘲笑中早就羞愧地回自己国家去了,更别谈什么回答了。

晏婴的故事

晏婴的故事 1、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2、晏子二桃杀三士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 适逢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一会儿的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6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6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一个桃子。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

2017-2018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五 自主检测与反馈 含答案 精品

自主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环绕 B.与禽兽奚择.哉择:选择 C.舜为法.于天下法:榜样 D.礼人不答.答:答应 答案 C 解析A项围。B项区别。D项回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B.是故君子有终身 ..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C.古之人所以 ..大过人者,无他焉 D.吾惛,不能进于是 ..矣 答案 B 解析B项“终身”指一辈子。古今意义相同。A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D项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今义,是一个词语,表承接或因果。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答案 C 解析 A 项“亡”同“无”。B 项“由”同“犹”。D 项“畔”通“叛”。C 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若是,孰能御之其.横逆由是也 B.????? 夫环而.攻之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C.????? 舜为法于.天下耕者皆欲耕于. 王之野 D.????? 君子以.仁存心以.天下之所顺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介词,拿、用。A 项假设连词,如果/第三人称代词,他。B 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 项介词,给/介词,在。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C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 .其待我以横逆 答案 C 解析 C 项为省略句,省略了“委而去之”的主语“守城之人”。A 、B 、D 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

晏子的故事

请阅读下列补充材料,并说出你的感受: 1、晏子: 晏婴,莱地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死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50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景平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象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一样,他也被人尊称为晏子。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起初,他按照"世卿世禄"制的传统,继其父晏弱(晏桓子)为齐国大夫,后任国相,历辅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晏子生活的时期,是春秋末期。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春秋时期的长期争霸战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当时中原地区出现了普遍地厌战情绪和一系列"弭兵"活动。与此同时,在各诸侯国内造就了一大批军功新贵,随着他们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宗法血缘关系破坏,他们迫切要求取得统治权力,向衰落中的公室旧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相适应,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争,对内,主张实施尚贤和爱民的仁政德治。晏子的政治活动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两个时期正好体现了上述两个方面。前期的活动主要是在灵公、庄公时期,以反对齐国参加对外侵伐战争,主张偃武修文为主。后期即在景公时期,以反对横征暴敛,主张宽政省刑,节俭爱民为主。 晏子一生,主要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他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司马迁作《史记》,将他与齐国的另一著名宰相管仲并列在一起作传(《史记·管晏列传》),并对两人进行了这样不同的评价:"晏子俭矣,夷吾(管仲)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 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不少,但晏婴却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身处相位(三国时代的曹操、诸葛亮也是宰相),更在于他的"智慧流派"与众不同:既不同于曹操的奸滑阴狠,也不同于诸葛亮的一本正经,而是充满幽默和灵气。更主要的是:晏婴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 据司马迁的记载,在汉武帝时,就有《晏子春秋》一书流传。 2、《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柳宗元《辩晏子春秋》说: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予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其言问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照柳宗元说法,人

晏子的事迹_0

晏子的事迹 篇一:晏子故事系列 《晏子故事系列》之一:齐景公欲诛养马之人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交给养马的官吏看养,并且嘱咐要好好照料马儿。谁想有一天,马突然得了暴病死了,连养马人都不知是何缘故。 齐景公得知后,十分伤心,同时也很生气,一定要派人将养马者肢解处死。 晏子此时侍立于旁,众臣们见君王暴怒,也不知说何是好。听齐景公一声令下后,左右的侍卫便要进前去抓养马者。晏子见了,马上站了出来,示意侍卫暂且住手,自己便向齐景公请问道:“君上,肢解人也须有个方法步骤,但不知古圣尧舜肢解人,是先从哪儿下手的啊?”正当恼怒的景公一听,大吃一惊,想尧舜是一代圣王,爱民如子,哪会肢解人?自己如今这样做,怕与圣贤背道而驰,反与桀纣为伍了。内心有所惭愧,便顺口说道:“从寡人开始。”侍卫们一听,于是退下。虽收回肢解之令,可景公余怒未消,下令说:“免去肢解,将他交付牢狱,处以死刑吧。” 晏子听了,并没有再阻止,只是向景公作礼问道:“君王,此人真是罪大莫及,只可惜他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被处死,恐怕会死不瞑目。不如让微臣替君王将他的罪状一一说明,也叫他知道自己所犯之罪,然

后再交狱执行,好让他死得甘心,您觉得可以吗?” 齐景公一听,觉得晏子的话也不错,便答应了。 晏子于是上前,当着众臣之面,开始数说起养马的人来:“你知不知道,你犯有三条大罪:第一条,君王让你养马,结果不小心,马暴毙死了,等于你杀了马,应当判你死刑;第二条,死的马是君王最爱的马,应当判处死刑;第三条,君王因为一匹马就杀人,让全国的百姓听说此事,必定会因此埋怨我君爱马胜于爱人;诸侯如果听说此事,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但是追究原因,只是由于你把君王的马养死了,最后竟让百姓生怨,兵力削弱于邻国,更应当判处死刑。现在,交付狱吏,执行死刑吧!” 齐景公在座上听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条条都不足判养马者死刑,并由此也见到自己的过错,不由喟然长叹,对晏子说道:“先生您就开释他吧,开释他吧!无论如何,也不能因此伤了我的仁德啊!” 人在暴怒时,常会意气用事,说出或做出一些与常理相悖之事。齐景公在爱马死了以后,伤心过度,一时气极,竟要以极刑处死养马者。虽然臣子们都知道这个做法是不对的,但景公暴怒之下,倘若强要直言相劝,只怕不但无法解救养马者,自己也要惹祸上身。 晏子在此情急之下,能沉稳不乱,并急中生智,以善巧的劝谏,解救了养马者,同时,也让景公发现自己的过错,收回成命,可以说真是智慧过人啊! 由此,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反观自己,当别人在发怒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是否也会随之起伏不定?倘若自己一开始就乱了方寸,便难

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本文是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本文是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高兴。晏子说:"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请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定会让你听到有关我的好话。"果不其然,三年的时间到了,每个人都夸赞晏子。景公准备给予赏赐,但都被晏子拒绝了。景公就问他原因,晏子就对他说:"以前我铁面无私,认真执法,别人都说我的坏话,现在我改变了做法,对待事物听之任之,无为而治。所以都来夸赞我。原本的奖赏现在因该是惩罚,于是通过这件事后景公开始信任晏子了。 其二、晏子带着齐景公进行微服私访。当走进一家店,发现没有多少人愿意买鞋,而买假脚的却是不少。于是就问原因,老板解释说,现在的君主滥施刑法,动不动就要处人刑法,脚就被砍了去。不买假脚的话,如何进行生产,养活自己呢。晏子还带着景公进到了百姓的居住区。发现房子很是破烂,孩子们面黄肌瘦的在路边乞讨,景公看来很是有所触动。 其三、景公喜欢出游喝酒,晏子则想方设法让他少喝。可是事与愿违,

景公又喜欢上了建造楼阁。晏子知道拦不住,就主动把工程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增加预算,拖延工期,一拨又一拨的雇佣劳动工人,三年之后,工程完成了,受灾百姓也顺利度过了灾难。 晏子使楚故事 晏子,众所周知的一位历史人物,身为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为人机智,善于辞令,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的性情在各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称赞和声誉。晏子使楚这则典故中,讲述了晏子是如何的巧言善变,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当时的晏子被任命去楚国访问。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于是就让晏子在大门旁边的一处小门中进去。晏子于是停住了脚步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进去,今天我来楚国相访,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于是迎宾客们就带晏子从另一扇大门进去。 晏子初次拜见楚王,楚王便质问到:"楚国是没人了吗,竟派来您作为使臣。"晏子很是严肃的回答,齐国上下七千多户人家,若是全部张开袖来,天瞬间就能暗下来;若一起挥洒汗水,瞬间倾盆大雨。怎么能没人才呢!楚王仍就不甘示弱,反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会派您来呢?"晏子则机智的回答道:"齐国派使臣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选派,贤能的人自然会到贤国的国家访问,像我这般不肖,只能来到楚国了。 于是楚王很是懊恼,便向群臣请教,于是乎就出现了"晏子偷盗事件"。再一次酒宴上,晏子被诬赖偷盗,楚王就问道:"齐国人都会偷盗吗?"晏子则离开座位说道;"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是橘子,淮河以北则是酸枳,尽管叶子相同,但味道不同。究其原因,还是水土不同。百姓生

晏子的故事优秀阅读感悟心得体会

晏子的故事优秀阅读感悟心得体会 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是广为流传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什么是尊重。下面是为你的晏子的故事读后感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晏子这个人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曾学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让我知道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有爱国精神、能言善辩的人,可今天,我读了《晏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晏子心胸宽广、知错就改、谦虚有礼、以诚待人的另一面。 故事中,晏子用他的马营救了久闻的贤人越石父,并诚心把他安顿在自己府中,晏子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认真照顾越石父,最后越石父不但没有向晏子谢恩,反而指责了了解自己的晏子待他无礼,不如囚禁得好。晏子官位高居齐相,但面对他收留的门客越石父的指责,他不但没有要求越石父的回报,没有对他感到不满意,也没有怨言,反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虚心接受越石父的批评。晏子的做法太出乎我意料。如果按平常的人来对待这件事,一定会很在意他的态度,会责备他忘恩负义,没有报答他的搭救之恩,更不会向他道歉。而晏子却深刻反思了越石父的责备他的话,认识到了自己没有好生对待越石父,救了人而存有骄矜的心思,知错就改。这充分地体现了晏子博大的胸襟。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晏子是齐国的一名大夫,后来被齐景公拜位相国。公元前531年。齐国想看看“蛮子国”楚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便派晏子做了使者去楚国察看一下情况。楚灵王得知晏子是一个小矮个儿,便让他从城门旁的一个五尺高的窟窿里钻进去,可晏子是何等人士,他见了这窟窿,不慌不忙,笑着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如果你们国家是狗国,我就从窟窿里钻进去。”士兵当然不可能承认,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走进去。 楚灵王见来者“不善”,便轻蔑地笑道:“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楚王怎么能这样说。齐国的一部分人甩一把汗就能下一场雨;举一下袖子就能连成一片云呢!”晏子面不改色的回答。楚灵王又取笑他说:“那齐国为何打发你这般面容丑陋的人来?”晏子听得出话中有话,便说:“我们国家有个规定,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我最没用无能,就派到这儿来。”说完晏子还故意笑了笑。 晏子这个人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曾学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让我知道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有爱国精神、能言善辩的人,可今天,我读了《晏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晏子心胸宽广、知错就改、谦虚有礼、以诚待人的另一面。 故事中,晏子用他的马营救了久闻的贤人越石父,并诚心把他安顿在自己府中,晏子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认真照顾越石父,最后越石父不但没有向晏子谢恩,反而指责了了解自己的晏子待他无礼,不如囚禁得好。晏子官位高居齐相,但面对他收留的门客越石父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本文是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 高兴。晏子说:“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请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定会让你听到有关我 的好话。”果不其然,三年的时间到了,每个人都夸赞晏子。景公准备给予赏赐,但都被 晏子拒绝了。景公就问他原因,晏子就对他说:“以前我铁面无私,认真执法,别人都说 我的坏话,现在我改变了做法,对待事物听之任之,无为而治。所以都来夸赞我。原本的 奖赏现在因该是惩罚,于是通过这件事后景公开始信任晏子了。 其二、晏子带着齐景公进行微服私访。当走进一家店,发现没有多少人愿意买鞋,而 买假脚的却是不少。于是就问原因,老板解释说,现在的君主滥施刑法,动不动就要处人 刑法,脚就被砍了去。不买假脚的话,如何进行生产,养活自己呢。晏子还带着景公进到 了百姓的居住区。发现房子很是破烂,孩子们面黄肌瘦的在路边乞讨,景公看来很是有所 触动。 其三、景公喜欢出游喝酒,晏子则想方设法让他少喝。可是事与愿违,景公又喜欢上 了建造楼阁。晏子知道拦不住,就主动把工程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增加预算,拖延工期, 一拨又一拨的雇佣劳动工人,三年之后,工程完成了,受灾百姓也顺利度过了灾难。 晏子,众所周知的一位历史人物,身为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为人机智,善于辞令, 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的性情在各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称 赞和声誉。晏子使楚这则典故中,讲述了晏子是如何的巧言善变,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当时的晏子被任命去楚国访问。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于是就让晏子在大门旁边 的一处小门中进去。晏子于是停住了脚步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进去,今天我 来楚国相访,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于是迎宾客们就带晏子从另一扇大门进去。 晏子初次拜见楚王,楚王便质问到:“楚国是没人了吗,竟派来您作为使臣。”晏子 很是严肃的回答,齐国上下七千多户人家,若是全部张开袖来,天瞬间就能暗下来;若一 起挥洒汗水,瞬间倾盆大雨。怎么能没人才呢!楚王仍就不甘示弱,反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会派您来呢?”晏子则机智的回答道:“齐国派使臣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选派,贤能的人自然会到贤国的国家访问,像我这般不肖,只能来到楚国了。 于是楚王很是懊恼,便向群臣请教,于是乎就出现了”晏子偷盗事件”。再一次酒宴上,晏子被诬赖偷盗,楚王就问道:“齐国人都会偷盗吗?”晏子则离开座位说道;“我听 说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是橘子,淮河以北则是酸枳,尽管叶子相同,但味道不同。究 其原因,还是水土不同。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楚国就偷盗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楚

《晏子故事新编》课本剧

---------------------------------------------------------------范文最新推荐------------------------------------------------------ 《晏子故事新编》课本剧 场景(1) 旁白:楚国国王听说聪明、善辞令的齐国外交大臣晏子要来,真是心急如焚,他正在和他的大臣们商量大计呢。 臣1:(恭维、拍马屁)大王,您身为诸侯之首,将来必定能统一大业。 大王:(叹气)我统一大业的心腹之患乃齐国也,最近齐国使者晏子要来我国。听说他是一个善于辞令的人,我想试试他的口才,不知道众爱卿有什么想法? 臣2:臣有一计,当晏子来的时候,请他从小门进,借此羞辱他,看他有什么招! 大王:哦?哦,不错,不错! 臣2:大王,(凑近大王)臣献了一计是不是能领……?(作讨钱状) 场景(2) 晏子出场白:我是齐国的使者晏子,来到楚国做访问。人们说我灵牙利齿、善辞令,其实我也没什么,瞧,我这身材还没人家高呢!(晏子下车来到楚国大门前)守护城门的护卫正在睡觉,听见晏子的咳嗽声,突然跳起。 护卫:谁呀,来者何人? 1 / 8

晏子:我乃齐国使者晏子,前来拜访楚王。 护卫:(恭维)喔,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做夸张动作)请进。(手由高比低) 晏子:(心想:怎么让我从小门入,想羞辱我!)通常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入,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而不是狗国,不当从此狗门入。护卫:(苦笑)那是,那是,这边请(手比大门,心想,这计不成了),晏子挺胸迈步向前走。 场景(3)晏子:参见楚王。 大王:免礼,平身,啊?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用鄙夷的目光,上下打量晏子) 晏子:非也,非也,在我们齐国的国都就有上万人,大家张开袖子就可以把太阳遮了;每个人挥一滴汗,就成了倾盆大雨,人们肩并肩,脚跟脚而存在,怎么会没有人呢。 大王:那为什么派你这么矮小的人来? 旁白:楚王看不起晏子,出言不逊。 晏子:大王,我们国家有个规定:才能高的人出使才能高的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出使无能的君主的国家,我IQ最低了,所以我最适合来楚国啦! 场景(4) 大王:(难堪,心想:这个晏子好厉害,我还要想法整整他!) 大王:来人,上酒。晏子你有所不知,凡是缺钙,缺铁,缺锌,缺硒,缺维生素ABCDE,就喝楚国酒。

八年级语文晏子故事两篇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⑶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成语的意义和作用。 ⒉能力目标: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⒊情感目标: 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主题 本文写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思路 《晏子故事两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文中先用一句简洁的话“晏子使楚”交代故事背景,然后记叙了楚人以及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的经过。楚国人前两次未能达到侮辱晏子、贬损齐国形象的目的,于是以楚王为首,精心策划了第三次。第三次交锋是前面两次交锋的发展,是故事的结尾,也是故事的高潮。 第一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晏子使楚……从大门入”,写晏子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 第二层“见楚王……故宜使楚矣”,写晏子拜见楚王,回击楚王的经过。 第二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 第二层写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写作特点 ①结构严谨,叙述语言简洁生动。 《晏子故事两篇》生动地记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篇幅虽然短小,但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叠起,扣人心弦。叙述语言简洁生动,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②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晏子对楚王的三驳,描写得相当精彩,从中不难领略到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文中楚王的话虽不多,且多为设问口气,但短短几句便把他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传达得活灵活现,最后以“寡人反取病焉”的尴尬而收场,妙趣横生。 教法建议 教学本文可采用整体把握——思考领悟——深入探究——迁移运用四步进行。

晏子小故事晏子小故事晏子小故事晏子小故事

晏子小故事 一、拔擢車夫 晏子做了齊相,有一天坐車外出,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中偷看,看到他的丈夫替相國駕車,自以為了不起。等到回家,他的妻子請求離去,丈夫問她原因。她說:「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了齊相,名聲顯揚於諸侯之間,今天我看他外出,時常有謙遜的表情。你身高八尺,卻替人駕車,而且你的神情志得意滿,因此我才要離你而去。」此後車夫的態度非常謙卑。晏子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原因。車夫把實情告訴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二、不更舊宅 晏子雖然當了宰相,生活卻十分儉樸。他的衣服補了又補,平時坐的是一輛老馬拉的破車,他的夫人也不穿綢緞,尤其是他的住房,還是從祖先那裡繼承下來的低矮的舊房。齊景公很過意不去,要替他造一幢高大寬敞的新府第。晏子不同意,他說:「我對國家沒有什麼功勞,住在這裡已經不錯了,怎麼還能住更好的房子呢?」過了不久,晏子出使晉國,齊景公趁這個機會趕緊派人將晏子的鄰居遷走,拆除舊房,在原地蓋了個大宅第。晏子出使回來,路上聽說了這個消息,便把車停在城外,派人請求景公把新房拆掉,請鄰居搬回來,他才肯回來。經過再三請求,景公總算同意了,晏子才驅車進城。 官場,奢華的人居多,晏子的儉樸,便招來非議。有一次,齊景公請晏子和桓子吃飯,宴席中,桓子對晏子說:「你是宰相,國君給你俸祿不少,可是乘破車,駕老馬,穿舊衣,好像國君虧待你一樣。」晏子說:「不是這樣,自從我當了宰相,父親一輩的人沒有不坐車的,母親家的人都豐衣足食,妻子家的人沒有挨餓的,齊國還有三百多人靠我的幫助生活,你說,國君給我的是多,還是少呢?」 桓子無話可說,於是齊景公就令桓子當場喝罰酒,並責備了桓子。 晏子當齊相多年,始終堅持儉樸的生活,景公曾送他新車、健馬、美味鮮貨,他都一一退回。國君讚揚他,他卻更為謙虛勤懇。他還常勸國君薄歛省刑,因此晏子相齊時,齊國一直比較安定。 三、善勸諫 晏子不但是個傑出的外交官,也是個善於勸諫國君的大臣。 (一)有一次,正是嚴冬時節,一連下了三天大雪,天氣還不放晴,十分寒冷。齊景公披著白狐皮的斗蓬,坐在殿堂裡,正好晏子來見他,齊景公說:「真奇怪,一連下了三天大雪,可是一點兒也不感覺天氣寒冷!」晏子反問道:「天氣真的不冷嗎?」齊景公笑了笑,沒有作聲。晏子接著說道:「我聽說,古代的賢君,自己吃飽,不忘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了,不忘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的時候,不忘別人的勞苦。現在,您把別人全忘了!」齊景公聽了,忙說:「您說得對,我明

晏子故事两篇教案示例二

晏子故事两篇教案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运用比喻和类比推理讲明道理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学习这一推理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辩证性。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于不凡的勇气和智慧,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辩论艺术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要注意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语言,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语言的逻辑力量,并进而分析人物形象。亦可排演课本剧,让学生点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重点:学习比喻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解决方法:找优秀学生讲解,教师点拨。 2.难点:比喻、类比对讲明道理的作用。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哪些地方可体现晏子思维的敏捷,他是如何巧妙攻击对方的。 解决方法: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l.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3.表演课本剧,并组织点评。 七.教学步骤 导语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站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今天,我们学习《晏子》故事两篇,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以,因为;短,身材矮小;延,迎接,引进;道,通“导”,引导;于,您;睡,脚后跟;宜,适宜;辱之,羞辱他;坐,犯罪;盗,偷窃;赐,赏赐;诣,到……去;曷,同“啊”;固,本来;席,座具;徒,只是;其,它;然,这样;熙,同“嬉”,开玩笑;取病,自取其辱;焉,相当于“啦”。 2.指定两名优秀学生讲解,各讲一则故事。第一则略,第二则详。 3.小结 第一段,写楚王君臣定计欲辱晏子。 第二段,写晏子机智巧妙地折服楚王。 4.突出重点(教师强调)

晏子故事两篇

富安镇初二语文 备课教案 24.晏子故事两篇 《晏子春秋》 执笔丁中孟祥生 教学目的: 1. 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多义词,古今异义,及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重点、难点: 1. 通过语言描写理解晏子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晏子使用的三段式推理方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故事〈一〉 一、导入课文,作家作品简介P119① 二、检查、校正预习作业 傧(bīn) 淄(zī) 闾(lǚ) 袂(mēi)

踵(zhǒng) 缚(fù) 赐(cì) 熙(xī) 三、范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讲析课文 第一层(从开头到不当从此门入),写晏子受到不当礼遇,据理力争,初步取胜。 第二层(傧者更道到结尾),写晏子再次受辱,舌战楚王,以牙还牙,大获全胜。 掌握重点词语 晏子使楚:使,出使;楚,楚国。 楚人以晏子短:以,因为;短,身材矮小。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为,做、设轩;而,表目的,来。延,迎接,引进。 傧者更道:傧者,接引宾客的人;更,改;"道"通"导",引导。 使子为使:第一个''使''动词,派;子,您;第二个''使'',名词,使者。 三百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三百,虚数,形容人口多。 张袂成阴:举起袖子来就像阴了天。袂,袖子。 挥汗成雨:人们用手抹汗洒得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比肩继踵:肩,并肩;脚,跟脚(形容人多)。踵,脚后跟。 何为无人:何为,为何,为什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齐命使各有所主:命使,派使者;各有所主,各有一定的对象。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不肖,没有才干的、无能的;第一个''使'':被派遣;第二个''使'',出使。 六、提问,这则故事写了几件事? 两件事:1、晏子拒绝从狗门入。2、晏子回答楚王''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的问题。 七、提问,晏子用什么办法回击楚人的侮辱和嘲笑? 讨论归纳:晏子用了三段式推理 ①理由一:使狗国,狗门入。 理由二:今臣使楚,你楚国不是狗国。 结论:所以我不当从狗门入。 ②理由一:有才能的人被派往出使有才能君主的国家,没有才能的人被派往出使没有才能君主的国家。 理由二,我最没有才能。 结论:所以,我只适宜出使楚国(没有才能君主的国家。)这里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自己不受辱,还借机嘲笑楚国是狗国,楚王是没有才能的君主。 八、提问: ①从人物对话,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灵活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的外交家的形象。 ②楚人和楚王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

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 导读: 晏子使楚的故事 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小吏回

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关于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 1.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 2.中国历史典故晏子使楚 3.中国历史典故之晏子使楚 4.晏子使楚的成语故事 5.晏子赎越石父的历史典故 6.晏子使楚改写欣赏 7.晏子使楚作文500字 8.晏子使楚作文300字 上文是关于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 一.读音 傧(bīn) 淄(zī) 闾(lǚ) 袂(mēi) 踵(zhǒng) 缚(fù) 赐(cì) 熙(xī) 二.掌握重点词语 晏子使楚:使,出使楚人以晏子短:以,因为;短,身材矮小。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为,做、设;而,表目的,来。延,迎接,引进。傧者更道:傧者,接引宾客的人;更,改;"道"通"导",引导。 使子为使:第一个''使''动词,派;子,您;第二个''使'',名词,使者。 三百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三百,虚数,形容人口多。 张袂成阴:举起袖子来就像阴了天。袂,袖子。 挥汗成雨:人们用手抹汗洒得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比肩继踵:肩,并肩;脚,跟脚(形容人多)。踵,脚后跟。 何为无人:何为,为何,为什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齐命使各有所主:命使,派使者;各有所主,各有一定的对象。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不肖,没有才干的、无能的; 第一个''使'':被派遣;第二个''使'',出使。 齐之习辞者也:习,熟练;辞,言词。 今方来:方,将要、正要。吾欲辱之:辱,羞辱。 何以也: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左右对曰:左右,身边的人;对,回答。为其来也:为,在。过王而行:过,经过。何坐:坐,犯罪。 坐盗:盗,偷窃。诣王:诣,到……去。固善盗平:固,本来。 叶徒相似:徒,只是。其实味不同:其实,它的果实。

所以然者何:然,这样;所以,之所以。得无楚之水土:得无,莫非。 三.通假字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道”通“导”,引导。 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四.古今异义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古义:迎接、引进;今义:延长 比肩接踵而在比:古义:并;今义:对比 楚王闻之闻:古义:听到今义:嗅 齐人固善盗乎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左右:“谓左右曰”左右: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王曰: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 吏二缚一人诣王诣:古义:到。今义:程度。 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连词。 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羞辱今义:生病。 五.一词多义 使:晏子使楚:动词,出使齐命使各有所主:名词,使者、外交官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介词,让、令、叫 然:然则何为使子:然:这样所以然者何:代词,这样 怡然自得:然,样子 闻:楚王闻之:听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 谓:谓左右曰:对太守谓谁:是 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学而时习之:复习

晏子故事整理

初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十:晏子故事整理(章园媛) 晏子生平 晏子,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山东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当任期间,其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都信于他,甚是睿智,爱民,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1] 晏子的故事 社鼠①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⑦。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⑧。内则蔽善恶于君上⑨,外则卖权重于百姓⑩。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⑾,腹而有之⑿,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②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晏子:即晏婴,齐国大夫。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涂:作动词用,抹泥。这里指墙壁的结构。⑤托:寄托。⑥败:毁坏。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⑦以:因为。故:原因。⑧人主:国君。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⑨蔽:蒙蔽、隐瞒。⑩卖:卖弄。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⑾案据:把持,保护。⑿腹:厚。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之:代词,指上文的“左右”。这句的意思是指人主对他的左右恩礼亲厚。 【译文】一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 晏子回答道:“最大的忧患的社庙的老鼠。” 齐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回答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老鼠喜欢到那里寄居。人们想要消灭它们,用火去熏,怕烧坏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因此,老鼠凭借这个,作威作福,使人们很难根除。说到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

孔子故事系列(一)

孔子故事系列(一) 死的妙用——孔子故事 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叫赐)对学习感到有些厌倦了,对孔子说:“真希望有个休息的地方。” 孔子说:“活着的时候没有休息的地方。” 子贡说:“这么说,我端木赐就没有休息的地方了吗?” 孔子说:“有地方啊。你看见那坟墓了吗?那么高高的隆起着,大大的挺立着,那里就是休息的好地方了。” 子贡说:“这么说来,死亡也有非常大的用处了!君子可以在这里得到休息,小人可以在这里不得不驯服。”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看明白生死的道理了。可是,众人都知道活着是多么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痛苦;都知道衰老是多么疲惫,却不知道衰老的安逸自在。还有,人们都知道死亡是令人厌恶的事,却不知道死亡也是一种最好的休息。晏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自古以来就有了死亡这个事,太好了!仁德的人可以在这里得到休息,不仁德的人在这里不得不驯服了。’” (《列子·天瑞》) 人需要学习——孔子故事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思考一下,不得不思考啊。第一,年少的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能力做事;第

二,年老了如果不把所学的东西教给人,等死了以后就没有人再想着你了;第三,如果在拥有一些东西的时候不知道给别人一点,一旦到穷困的时候就没有人给你了。因此,君子在年少的时候要想想长大怎么办,就要学习;衰老了的时候要想想死了以后会怎么样,就要教给别人一些东西;拥有东西的时候要想想穷困的时候怎么办,就要知道把东西给别人一点。” 又说:“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没有知识却又不去学习,能不担心吗?学习到知识了,却不去落实到行动上,能不担心吗?” “不学习,光知道自己去想啊想,就是有知识也不会广博;光知道学习知识,而自己不用这些知识来修养自己,即使学习到知识了也不会被人尊重;不凭借着诚心去到社会上立身,即使偶然能立身也不会长久;诚心没有得到人们相信的时候就喜欢夸夸其谈,即使说得再多也没有人相信。一个资质不错的人,却没有听说过君子之道,只知道怜悯小的东西却因此伤害到更大的东西,那么,灾难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荀子·法行》、《韩诗外传》一、六) 孔子观水——孔子故事 孔子看着滚滚东流的河水。 子贡向孔子问道:“君子为什么看到大水就要看看,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