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_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_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_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程设计教学设计_

课题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点模型的意义,了解科学抽象

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

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

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

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

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

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

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

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

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新课教学内容一:

一、物体和质点火车的运动

“过山洞时的火车”“哈尔滨开往大连的

火车”

内容二

二、参考系

1.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

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内容三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

向和单位长度。

随堂练习分别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火车上行李

架上的行李的运动。

课后作业试举出三个例子说明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教科书本节习题 1.2

教学反思

课题时间和位移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

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

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

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

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

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

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

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

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

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一、时间和时间间隔

内容二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

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

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随堂练习

小杰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

2.知道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

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

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

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

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速度的两种比较方法

新课教学内容一:

.定义式:x

v

t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内容二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

速率。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过程新课教学内容一: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过程新课教学内容一: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过程新课教学内容一: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内容一:

内容二

随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

教学环节内容及板书设计新课导入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教师资格证【语文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语文 答题模板大全 粉笔语文桂一鹤吐血整理 低年级-识字写字课 题型1:若指导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答题模板: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个字,会写“...”个字。掌握音序/部首查字典的方法,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 (2)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音读课文/插图/游戏,识记“……”汉字。用组词、说话的方式,了解字义。 (2)通过田字格练习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熟练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题型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二年级识字写字课的教学过程 或设计某个字、某个词的教学过程 答题模板: 1.认读。利用板书或生字卡片出示汉字XX,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识记。利用偏旁部首归类法帮助学生识记汉字。首先把汉字的XX部首去掉,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添加其他部首,如_______等,请学生辨认归类,借此积累汉字。 3.书写。教师对“X”字进行书写示范,边写边强调书写难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进行模仿书写,并予以纠正和鼓励。 4.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借此巩固对“X”字的印象。

中年级阅读课 题型3:简要分析文本特点。 答题模板: ①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②文章按照_______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运用了_______等写作手法; ③描写了________(简要概括内容),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感情/教会学生________的道理。 题型4:设计中年级阅读文本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表述模板:学生会认____等____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____等____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表述模板: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选一个即可),品析重点段落/揣摩优美语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可选),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在合作探究中学会运用____、____等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述模板: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培养_______的情感/学会_______的道理/养成________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表述模板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能够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_______等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_____的感情。 题型5: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情境(多媒体)导入表述模板: 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_______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学设计题汇总

教学设计题 一、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编写教学设计。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识记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l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l0月、l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月有28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为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供参考! 本学期物理教学具体目标可归纳为: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⑥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有如下要点: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2.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

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而言影响十分的大,那么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到底应该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关于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四两拨千斤” (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

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七、教学准备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全套

高二物理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 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 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 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 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静电力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力的合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两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建立概念、寻求合力与分力关系的过程中被深度应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循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用“图形”表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方法。因此,该节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实验、物理模型、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训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学习,对“矢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然而,脑中根深蒂固的标量运算对学生学习力的合成而言,是一种负迁移,对力进行合成时,照搬标量运算的方法来应付,而矢量运算使用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学生初次学习而言比较抽象,且涉及几何和三角等数学知识,感觉有难度。学生在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为标量代数运算,要想直接过渡到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矢量运算,思维阶梯跨度较大,在认知水平上是一次质的跨越,很难要求学生一次转化完成,这些都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三、设计思想 依据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实施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但实验比较直观,易于得到实验结论,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表: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模板}

第4.3节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案模板

教案编号:2013305005 课程名称:《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第七章推销概述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方式:理论教学 适用专业、年级:市场营销专业、2013级 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学时和周数:总学时:36学时;周学时:2学时;本教案学时数:2学时、周数:第九周 编写时间:2013年11月 教学设计: Ⅰ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掌握推销的职能、特点及推销的原则。 2、熟悉推销与营销的关系、推销人员的职业能 力。 3、了解推销的含义。 Ⅱ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七章推销概述(2学时) 第一节推销的内涵和特征(1学时)【一、导入】(5分钟) 简单介绍推销由来,并列举女大学生另类创业的例子,导入正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看看是不是推销现象, 从而引出推销概念) 一、推销的概念(板书) 二、推销的特点*(板书) 1、主动性 2、特定性 3、灵活性 4、双向性 三、推销的原则#(板书) 1、满足顾客需求 2、双赢原则 3、尊重顾客原则 4、人际关系原则 四、推销的职能*(板书) 1、传递信息 2、销售产品 3、提供服务 4、反馈信息 五、区别几个概念(教学拓宽) (一)推销与营销的区别 (二)直销与推销的区别 (三)直销与传销的区别 【三、小结】(5分钟) 【四、讨论及布置作业】(5分钟) 推销的目的是什么?推销人员应该如何进行 推销? 第二节推销人员的素质与能力(1学时) 【一、导入】(5分钟) 从大众对推销员误解切入正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一、推销人员的职业素质(板书) (一)充满热诚 (二)积极进取 (三)态度乐观 (四)知识广博 (五)善于沟通 (六)身体强健 二、推销人员的职业能力*(板书) (一)观察能力(一个练习:观察能 力) (二)理解、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社会交际能力 (四)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推销人员的基本礼仪(板书) (一)仪表礼仪 (二)举止礼仪 (三)谈吐礼仪 (四)名片使用礼仪 【三、小结】(5分钟) 【四、讨论及布置作业】(5分钟) 案例分析:10岁卖花童给营销总监上一堂推 销课 思考:试分析小男孩成功的原因 Ⅲ本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课件教学 Ⅳ主要参考书目: 王若军编著,谈判与推销,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7 谭一平编著,现代推销实务与案例分析,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简彩云主编,推销与谈判,上海: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8 Ⅶ本章的讨论题、思考题和习题 {PS}*为本章重点,#为本章难点

教师资格证音乐 教案模板汇总

2018年教师资格证音乐精品教案模板汇总 《快乐的do re mi》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唱,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受音乐的节奏特征。【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二拍强弱规律,逐步加深对自然音阶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 【难点】 掌握四二拍强弱规律,并用简单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在树林里,在上学的路上,我们都能听到小鸟快乐、幸福的歌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小鸟在树林里快乐歌唱的歌曲《快乐的do re mi》。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播放多媒体歌曲视频并设问:“聆听歌曲后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欢快地)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共有几段?欣赏歌曲时你能想到什么样的画面?”(歌曲共两段,能想到阳光明媚、小鸟们快乐地唱歌等画面) 3.教师伴着旋律对歌曲进行介绍。 4.多媒体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是几几拍子的?请同学们跟着你感受到的旋律强弱,来说一说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如何?请拍手感受一下?”(四二拍,强弱)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屏幕出示教材中的发声练习旋律,学生随琴演唱,注意弹性。 2.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并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时音准把握、声音的弹性。 2.学生根据大屏幕强、弱的动作,边唱边拍桌子,感受节拍的强弱规

律。 3.加入歌词,学生分组组内演唱练习。 4.全班齐唱,教师纠正节奏情绪音准表情,并示范。 5.划拍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提高 1.分小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 (1)选择手鼓,为歌曲伴奏。 (2)选择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2.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评价方向:节奏型选编、课堂乐器的编配是否合适、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能否表现音乐的情绪)。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到了欢快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学唱这首歌,我们仿佛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看到小动物们自由自在地跳跃玩耍。让我们一次演唱这首歌,结束这节课! 四、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

体所受的力,为什么呢? 4.指导学生用细线和小球做实验。分组用细线拉小钢球、小木球让其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小球的转速、细线的长度多做几次。 5.提出问题: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 6.指出:暂时不能,因为上面只研究了有限的实例,还难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然而这样的研究十分有益,因为它强烈地向我们提示了问题的答案,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但是我们具体研究时仍要从加速度的定 义来进行()。下面我们将对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作一般性的讨论。2 可知, 的合外力, 物体的加速度, 可以通过力来研究加速度吧。 告诉我们, 度方向总是和它的受力方向一致, 不仅对直线运动正确,对曲线运动也同样正确。 来感知加速度, 加速度的方向。 3 实验。 感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 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速度方向改变必受到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始终沿圆周的切线方向,方向时刻变化,因此必有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将受力的作用,这个力始终指向圆心,叫做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其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故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速度方向改变必受到力(1)向心力的方向 a.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改变 b.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不变,说明沿速度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 c.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说明垂直于速度方向受到的合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结论: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受到的合力指向圆心 实例:轻绳栓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圆运动。 (2)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受到的合力指向圆心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学生能够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学生能够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学生能够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能够掌握··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发展/提高学生·····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景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需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

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

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篇一:教案模板【教师资格必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认识本文中xx个生字,正确读、写“xx、xx、xx、xx”等相关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c.能够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 d.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的含义,会运用xx、xx等词语造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边品读课文,边感受??,做到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b.学习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xx、xx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c.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能力; d.通过探究学习发现文章的结构,学习与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感受?,更加?,增强?; b.通过作者对?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c.通过?,理解?,体会?,懂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a.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让学生学会新字、词的认与写; b.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难点:理解?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1分钟以内):直观、设疑、趣味 例:直观: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的共同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传授新知(5-6分钟):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3)检查自读效果: a.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练习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b.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c.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d.质疑和释疑 2.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1)教师引读; (2)引导学生概况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 (4)分角色朗读,在先?; (三)总结全文巩固: (1)学习了本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a.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讲述本篇文章; b.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 c.做一做,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脉络式、提纲式、图标式、点睛式、对比式)【篇二: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 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 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 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 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 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 面试: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 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每以为上过讲台的教师都明白教案的重要性,可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设计了。由于教案是以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层次,所以二者既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范畴上的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可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 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

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从整体上教学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指导思想不同 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常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而不利于他们的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它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辨正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设计非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