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4专业名称:金融学( Finance and Bank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业务技能、外语水平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自强精神,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上市公司创造性地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在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研究工作的现代化金融专业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有:金融理论、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和投资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金融理论;了解金融业的发展规律和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熟悉金融业的运作机制、方法和技巧;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现状,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听、读、写、说、译能力强;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保险学、国际投资学、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分析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教学实习是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专业在第二、三学年暑期和第八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共约18—22周时间。
学生还可在其他时间以一定方式参加教学实践和实习。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
国际软件学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支持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的高层次软件人才。
学院按国际通行办学模式组织教学。
学院下设:软件工程系、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数字艺术系、集成电路与通讯软件系、院实验中心、ISS软件研发中心、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中心、国际与工程教育中心、湖北省软件人才与技术服务平台等教学与科研机构,现有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服务科学、数字媒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10人,专任教师54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 18 人,副教授 24 人,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外聘教师96人,校内双聘教师60人。
其中两院院士2人,教授78人,副教授28人,高级软件工程师14人。
学院现有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的一流的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配有高性能服务器和计算机设备,拥有完备的实验与科研教学设施和软件,专线接入中国电信网和校园网,设备与网络对学生全天免费开放。
学院走国际化的办学道路:聘请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印度等著名大学以及Microsoft、IBM等公司的著名教授、专家在本院授课、讲座,已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与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印度迈索尔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等签署了协议,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 实验软件)、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为学生提供国外学习深造的机会。
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0专业名称:金融学—数学(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班))(Finance and Banking —Mathemat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三个面向”具有较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懂得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能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1世纪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需要。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特点是突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规范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主要分析工具。
因此,对于数理金融试验班的本科人才培养,强调采用新版英文原文教科书、双语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金融工程、货币理论与政策等有关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理分析能力,将数学作为辅修(第二)学位,开设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动态规划、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概率统计等课程。
为达到全面提高教育素质,特别加强了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和份量,除了学校统一规定的政治、体育外,还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明史、中外经济史、哲学史、国史大纲等课程。
为了使学生面向世界,本科全过程坚持了外语和计算机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第一学位,160学分;第二学位,45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士学位和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第一学位主干(核心)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金融理论、中级计量经济学(上、下)、经济学的优化方法、市场结构理论、生产和消费理论、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国际贸易、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上)、高级微观经济学(下)、高级金融理论、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原理、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金融的计量经济学研究、金融与增长理论等。
第二学位相关资料广义的第二学位即获得第一个学位后,通过参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考试(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第二学士学位考试、非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通过自考、电大、远程等成人教育获得第二个学位的考试)后,修习第二学历的课程学分修满、并通过论文答辩毕业(学历和学位的区别,可以对照参考第二学历,因为无论是本科还是自考,有学历不一定有学位,有毕业证不一定有学位证),通过向第二学士学位授予高校或自考委申请,经校学位委员会或自考委学位委员会审查合格后而授予第二个学位。
而狭义的第二学位就是指第二学士学位,即经批准设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高校,按照招生计划,招取已经获得学士学位的高校毕业生或在职人员,经统一考试后录取进校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学制两年,学习合格可获得第二个学士学位(一般与第一个学位不同,如第一个修理学学士学位,第二个修法学学士学位)。
我国于1984年开始授予第二学士学位,当时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教委批准,少数高校试办了第二学士学位班,其目的是为尽快培养出一批国家急需的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专门人才,与培养研究生的方式相辅相成,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实施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所规定的十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一般地凡是已修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课程,已准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再攻读另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如果国家有特殊需要,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同一学科门类中,修完一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攻读第二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也可以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教育性质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类别学制与待遇第二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一般为2年。
在校攻读第二学士学位,修业期满,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3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府政策研究部门、政府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性公司、保险公司及其它公共经济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以“新”为特色,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专业另一特色是它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唯一的一个国家级“985工程”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它所培养的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公共经济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研究工作的潜能。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F、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主干课程: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公共财政与税务、公共金融与投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保险学、保险精算、风险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统计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线性代数D等。
特色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保险精算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保险、公共管理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他必要的说明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首页> 专业> 金融工程(武汉大学)课程设置金融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9专业名称:金融工程( Financial Engineer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组合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创造性和个性化地提出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投资与现金管理、公司理财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能在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经济学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金融人才(金融工程师),本专业突出:(1)数学和计量经济学。
将开设8门课程;(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基本理论;(3)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与实务。
共15门课程,其中相当比例课程将采用国外一流大学的原版教材或中译本;(4)外语和计算机技术。
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能熟练运用计算机。
此外,还将开设政治、法律、工商管理等课程。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50 学分,其中,必修课103学分(其中毕业论文6学分,专业毕业实习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47学分(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必须达到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常微分方程、动态优化、随机过程、固定收入证券、衍生金融工具、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工程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投资学、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分析等。
双语课程: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特色课程:金融工程学;银行经营管理。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实验教学包括独立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内容。
1999年学士学位证书样本证书的内容:大学毕业生(学士)的授予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33条。
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均可申请,原则上以各高校当年毕业的本科生为申请对象。
经审查合格并完成学业后,由各高校颁发学位证书并加盖公章。
学位证书由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和毕业院校共同盖章:(1)由学校统一印制。
(2)由学校校长签发。
(3)由学校教务部门主管。
(5)省教育厅核发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盖章。
一、证书封面学位证书的正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的头像,下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办”字样;背面为国务院学位办的统一标识,左右两侧分别为日期和签发人等信息;证书背面有授予标志、学位编号、学校、授予日期、单位、申请人姓名和照片(按统一样式印制);学位证书编号为第一位,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用国家行政编号取代原编号,使用统一样式的蓝色封面纸;证书封底内应标明毕业时间及授予学位学科类别、学号;证书使用年月日,自1996年1月1日起使用;证书封底中还应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印章标志和校徽。
二、证书底图证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学位、颁发学校、毕业日期、学号、授予种类、日期、学位证书编号等。
证书的底图由院校和学位授予单位共同绘制,也可由由学校委托专业印制,或者由高校自行设计、印制。
底图尺寸要求:采用国际标准规格和标准图样印刷的,底图尺寸为205×205毫米,宽47毫米,高85毫米。
底图上标有院、校、专业名称、毕业日期、颁发学校、学院、院系名称、专业代码等栏目,以及学位委员会成员单位名称和联系电话,并标明每张表格的名称、编号以及所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等内容。
底图左下角,标注有学校名称、专业代码、毕业生编号等内容。
底图右上部用烫金“证书”字样装饰,右下角用激光雕刻浮雕“证书”字样并标明学位名称、学校、院系及编号等内容,左下角用水印印花注明学号、毕业日期、证书编号等内容,右侧印有导师姓名及联系电话,左侧为导师签名及教务处盖章。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始建于1959年,2000年12月由武汉大学等四校合并院系重组,正式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四十七年风雨历程、四十七年不懈努力,电气工程学院现已成为具有较强实力、较大规模和鲜明特色,国内知名的电力电气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先进行列。
学院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中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电力建设与运营,汽车电子工程。
还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五个工学硕士点,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
本科专业名称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在校本科人数:2006年1190人、2005年1150人、2004年1155人、2003年1089人。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33人,89名专任教师中43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
还聘请陈清泉院士、马伟民院士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或讲座教授。
现任院长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孙元章教授(外聘)。
目前,电气工程学院在校本科生1190人,博士生114名,硕士生406名,工程硕士生231人。
已培养各类毕业生累计20000多名,他们大都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不少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或成为学术带头人。
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成果丰硕。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进入国际三大检索的有300余篇),出版专着20余部,获得各类奖励近百项,并在国内外拥有多项专利。
计算机学院Computer School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由原武汉大学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之一。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现有四个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应用系、信息安全系,一个实验中心,三个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计算机网络研究所;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八个硕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字影视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六个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
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两个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实验中心是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学科构架完整、科研平台齐全,包括有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互操作性测评中心、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湖北省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等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9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89人。
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智能计算、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网络与分布处理、生物信息、建模与仿真、安防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力量。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Wuhan University7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二、专业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通信、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武汉大学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要求
一、授予学位的条件:
1、课程考试成绩(公共课、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自考生课程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其它类成人教育(夜大、函授、电大、网络等)毕业生课程考试成绩≥75分;
2、学位课程考试成绩(一门专业基础课、两门专业课):自学考试学位课程平均成绩≥70分,且单科成绩不低于65分;其它类成人教育(夜大、函授、电大、网络等)本科毕业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
3、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并符合下列条件:
(1)学位申请者在籍学习期间,参加全省组织的成人学士学位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英语专业考第二外语);
(2)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籍学习期间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合格、或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四级(PETS-4)成绩合格;
(3)英语专业本科生在籍学习期间参加专业英语四级、专业日语一级考试且成绩合格。
外语成绩有效期为学生在籍学习期间。
二、申请学位需提供的材料:
1、填写《学位申请与审批表》,
2、毕业证书复印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四级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参加学位外语考试的无此项),
5、自学考试社会考生需提供考试院出具的成绩证明,
6、两寸蓝底彩色照片一张。
7、电子照片,规格为150╳210像素,以身份证号为文件名(自考长线无此项)。
三、申请学位的时间:
1、网络、成人教育及自学考试助学班、自考衔接班、自考网络注册班毕业生领到毕业证后即在所属学院提出学位申请,12月毕业的学生在1、2月份申请,6月份毕业的学生在7、8
月份申请,过时不再受理;
2、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12月毕业的学生在次年6月中旬(毕业论文报名时间)申请,6月份毕业的学生在当年9月9、10日申请,过时不再受理;
四、往届生不补授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