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旭峰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一、网联网带来全新的教学世界

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 互联网是未来的黑板。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是信息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里将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网络是把世界带入课堂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支持课堂活动的工具和环境,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归纳起来,我们认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信息,建立师生交流的新途径,更新教学观念。(一)提供信息

首先,与传统的文本信息比,网络信息具有容量大、简便、针对性强等特点。互联网中备课材料,教学活动消息等,对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丰富的参考材料。其次,和看报、看书查资料那种受时空限制较大的信息接收方式相比,网络显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信息的优点。再加上清晰的分门别类,再加上强大的搜索功能,比一本本地搜寻纸质信息,其简便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没有什么时间空间

上的限制。同时,教师可在网上均能找到针对所教班级,所教的容,就如一间虚拟的教室一样,对“现实”教学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其针对性自然要强得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自然也要大一些了。

(二)、建立教学新途径

除了学校里课堂上的言传身教,除了改作业、改试卷时的“对错”交流,网络也许正给我们展现出一条前途无可限量的新路。

1、师生沟通的平台

只是平时上课,一个教师面对一百来个学生,即使花费较大精力较多时间,但接触面也不会很广,尤其和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的交流可能就会不多。再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未必就很适合所有的话题。

但在网络上则不同,你会发现平时看起来较向的学生也可以是较大胆的。话少的就在论坛、留言板甚至是QQ上写几句,话多的并且不想让大家看到的可以发个email长谈,随意也方便,而且在网络上,老师似乎也没有必要太严肃,学生自然也就会轻松些。,就像一个存放师生各种信息的大仓库一样,而且没有关门和“绝参观”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比起教学问题的探讨来可能更为重要,亲其师而后乐其道嘛。

2、完成具体教学容

网络可以少一些时空限制,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也不必拘于一课一时。如定个题目,在某论坛或自建个论坛讨论,同学们想想说说,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也许会是个别开生面的学习方式。还有也可以针对某次作业比如作文,在网上批改,可以是学生自己修改的前后几稿,可以是教师批改的前后几稿,也可以是拿一篇来大家加以评论。之后,同学们对照一看,自然会有所体会。甚至在网上布置作业,并且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和上交。这些是黑板上课堂上所做不到的。在网上寄放“备课本”和“教学资料”。在多媒体教室中可以建直接引用自己的网页进行教学,――或制作好了课件,放在网络上,上课时调用,就很方便,其作用就可像一个较大型的教学参考材料存放处

(三)、更新教学观念

以上两方面除了可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外,还会带来一个也许更加重要的作用,即教学观念的更新:原来教学也可以是这样的,这样好像也蛮好。其实对许多教师而言,他们并非不知道计算机及网络的重要性和好处,但总觉得那较遥远,似乎用处不大。

而当它们的被运用成为一种每天要用且有效的手段时,就会大大加深教师们对它们的认识,从而真正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如粉笔、教室、讲解、谈心等一样的教学工具、方式,于是不想学也要学,不会也要学会。――我以为它只是一层

窗纸而已。让教学多一种模式,到广阔无限的网络中去吧,那里也有我们的学生、讲台和事业。对不懂计算机及网络的学生来说,那么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学习的容都在上面,你不去学也不行。对它们已较熟悉的学生,我们就要更正他们的认识:上网不是为了游戏和聊天;上哪些,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习多一种途径,到丰富多彩的网络上去吧,那里有我的老师、作业和将来。

当计算机和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现代教学的最常用最有用的手段方式时,我们就会逐渐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学习方式上的开放性,思想上容上的创造性。这必将带着我们的教学走进一个全新的境地,从而开创素质教育及研究性学习的新局面。

二、网络让我们看得更远

教学时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在电脑上阅读教师推荐的文章,作为一节阅读课;欣赏声像教材;当堂参加网上评论;当堂网上作文……――不可以吗?科技的发展实在令人难以预料即使就是不远的将来的事的,――其实人思想观念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呢?网络发展会把我们的教学世界、教学观念带到哪里,实在很预测。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成熟,我们的教育,肯定会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教师也许不会消亡,但他们的功能也肯定会发生一些积极的转

变。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另一方面即使网络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也不能用技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因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如:班级课堂秩序的管理;自然科学课程还有很多操作能力的要求(如:解题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等),仅仅通过这种文字讨论的方式无法实现培养这方面能力的目的。教学的关键在于人,在于组织教学的教师;网络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但如果在网络教学中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能无任何效率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果单纯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而不去研究上课的方式、上课的主体,那必将导致另一种“人灌转机灌”、“新瓶装老酒”、“走形式、花架子”的变态教学,轻松了教师,累死了学生。提高不了教学的效率、也玷污了网络。

总之,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

2016年5月26日

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很显然,这把“双刃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一刃”指创造教育,而另“一刃”则指教育的弊端。 那么,克服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弊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关键在于实践活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效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修订版大纲将“课外活动”发展为“语文实践活动”,正是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学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到课堂内外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教学质量才可能获得切实的提高。因此,改进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一、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其主观意志的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是徒劳的。教育家陶行知十分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对儿童要实行“六大解放”,号召“护育员或先生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提倡学生主体自动,身体力行,躬亲实践。周德藩主任在他的著作《素质论教程》也告诉我们:“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人的思维正是在问题情境中得到激发的。” 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我循着这一思想,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讲解,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其在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共鸣,形成对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谴责和鄙视和对九色鹿舍己为人、善良的崇敬,从而达学的心灵。当演到调达背信弃义向国王告密,并带领军队前去捕捉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03T15:26:25.2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作者:康红艳[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对小学的教育也越发的高度重视,如何将互联网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运用到我们小学的教学课堂中也成了众多学校和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康红艳(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第一小学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对小学的教育也越发的高度重视,如何将互联网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运用到我们小学的教学课堂中也成了众多学校和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引入这种新型的互联网+模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新型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93-01 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资源在不断丰富,同时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极其重要的科目之一,若将“互联网+”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还可以将小学的数学教学与我们的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实现很好的结合,让同学们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可是我们该如何来实现“互联网+”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呢? 一、“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数学中运用的涵义 即在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融入我们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将我们的多媒体技术及我们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数学教学内容实现很好的结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中的一类工具,辅助我们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小学的数学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大家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掌握数学课程任务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 二、“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通过互联网对课程内容进行展示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课程的内容以视频,图文的形式展示,来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将一些抽象或者乏味的数学计算通过我们的多媒体展示出来,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进行计算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运动会的视频引入到课堂中,让同学们观看视频后,计算出其中两位比赛成员的成绩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大家的注意力,观察能力,还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的任务,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在进行“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我们的内容引入到动画片的实例中,如《西游记》的引入,可举例为唐僧和三位徒弟分西瓜等向同学们展示分数大小的比较,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2)通过互联网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往往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东西以互联网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在进行三角形,或者一些几何图形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一些几何图形的动画图,来进行反复播放,来加深大家的印象,同时可以将一些几何图形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进行展示。如在进行球,圆的授课时,可以将我们常见的“篮球”,“足球”等来进行展示,来加深大家的理解,对“球体”“圆”等几何图形的特征形状有更近一步的认识。 (3)通过互联网来加强与同学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在下课之余学生可以运用我们的聊天软件或者app软件来建立学习小组,平时可以将一些符合教学要求,满足教学质量的东西与同行们分享,比如在生活中看到一些设计装饰的东西,老师就可以将其分享给课堂上的学生,让大家思考这些装修与我们的数学课程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但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及复习。同样老师可以在这样的聊天软件中完成作业的布置,及家长对作业的监督反馈情况,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及作业完成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汇报和反馈,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实现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的交流。 三“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引入了视频,图文等形式,将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网络知识与我们单调的数学教学相融合,将只有数字和图文的数学课本生动化形象化,改变了老师传统的备课模式及学生传统的纯课本学习模式,引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数学的热爱。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互联网+”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同学们发散自己的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实现思维方向上的灵活和思维过程中的灵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同时多媒体的引入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大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当然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跟风,而应该符合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注重课程质量,灵活地结合教材,增加课堂的新颖性,创新性,以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过程中通过引入互联网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及与老师的交流互动,实现课堂的良好互动而不单纯的只是老师进行授课。而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形成了一种双向参与,相互沟通,平等协助的师生关系。 总之,“互联网+”教学模式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小学的数学课程形象化,生动化,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将信息技术与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09(12):56-57.

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贵州省正安县庙塘中学罗洪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变革 【摘要】摘要:在对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发的基础上,随着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开发建设和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的研究,网络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对体现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为师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我校处于黔北.距离县城55公里,离市200多公里,全县范围内无一条高速路,无火车路线,交通闭塞,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加之学校图书较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困难,有时无法从学校图书馆中查阅并解决,这便束缚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开通计算机网络后,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查找并下载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网络、利用网络的场所,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四楼微机室,改成资料查找室,为师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变观念,从传统的“传授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改革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时代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世界,不懂网络将寸步难行,更会束缚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懂得网络才会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自己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利用校园网教学的同时,教师应结合网络资源独特优势如图片、文字等调动学生兴趣。

互联网空间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刘洪宇

互联网空间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 刘洪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2010年9月以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将互联网空间应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推动了现代互联网技 术与教学要素、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依托空间资源平台,师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打造空间联系纽带,师生空间互联互通,增强教学育人效果;拓展空间潜在功能,教学管理开放透明,激发教师改革创新。[关键词]互联网空间;教育;教学;管理;应用[中图分类号]G71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4-0003-02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11-26 刘洪宇(1959-),男,湖南江华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 育经济与管理。 2010年9月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空间教学试点,把信息化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推进器,把教学空间应用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并亲自带头,分别到所联系的学院听课指导。各个学院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层层推进,全体师生积极实践、主动创新,利用空间海量储存的资源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利用空间高速运行的展示平台组织课堂教学,利用空间互联互通的快捷通道交流互动,利用空间实名管理和个性设置展现教书育人过程和改革创新历程,老师们“不在空间就在去空间的路上”,学生们为有学习空间而高兴自豪,当校外同学问及学校发生的变化时,他们经常骄傲地说:“你到我的空间去看吧”。 两年来,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试点,推动了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要素、 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空间改变了教学资源建设方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空间改变了师生联系互动方式,增强了教书育人效果;空间改变了教学过程评价方式,激发了教师改革创新。 一、依托空间资源平台,师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直以来,教学资源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在2010年以前,学校通过教学课件比赛、优质课程建设,在校园网上建设了近8万个网络教学资源,产生了17门国家精品课程、32门省级和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以及200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但这些课程及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互动性不强、更新成本高。 两年来,我们依托空间资源平台,探索了师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新途径:一是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解构工作任务、重构学习内容;二是根据工作解构确定的教学内容,打碎PPT ,按 照知识点建设碎片化教学资源;三是推行表格化教案,泛在集成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四是开发网络直播系统,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现场上课的视频转化为教学资源。创建大师工作室,与行业企业领军人物共建教学资源;五是运用空间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强化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并且通过师生互动促进资源持续更新。 截至2012年10月,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建设了“以空间为资源储存、 展示、传播平台、以内容标准化、资源碎片化、应用图表化、互动泛在化”为特征、由900余门空间资源课程组成的课程墙,既有利于学分制选课,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配置了连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桥梁———网络直播系统12个, 建立了校企共建学习资源的“大师工作室”10个,还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专业仿真实训系统2个。 通过推行空间教学,全校教学资料文印成本由原来每年100万元以上降到现在每年30万元以下,减少70%,而全校网络教学资源由两年前的8万个增加到现在的248万个,增加30倍;每门课程资源更新速度由两年前年均10%提高到现在的年均50%左右,增长4倍。迅速增长和不断更新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次数(浏览量)由2003-2009年总和不足100万次增加到现在的5139万次,增加50倍;2012年9月,全校学习成绩平均绩点达3.5以上优秀学生达到180人, 比2010年同期增加3.6倍,日语专业的黄左同学勤奋好学,他在空间完成的作业、收集的资源、发表的文章高达2270篇,空间访问量达到118万次。 二、打造空间联系纽带,师生空间互联互通,增强教学育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4期2012年12月 Vol.19No.4Dec .201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华凤学校陈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 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 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效益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朗读是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实践 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读前有要求,读中重技巧 阅读教学中设计朗读训练,总是有一定的目的。为了促进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读前必 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读中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对抒情性、欣赏性和理解性等不同类型的读,应有不同的要求。 抒情性的读重在“情”。就是通过读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如指导学生朗读《凡卡》一文时, 要读出作者对沙俄统治的痛恨和对凡卡同情的感情。这就是读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落。如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凡卡如何挨打受折磨,请 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读前可提出一些帮助理解、体会感情的要求。(1)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凡卡受苦的语句来;(2)用“()”划出描写凡卡很可怜,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 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自读体会,初次明白凡卡在鞋店里老板摧残折磨他,伙计们捉弄他,吃 不饱、睡不好,过着非人的学徒生活。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然而,理解是认识,朗读是 技能。如何把理解了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知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渗透理解, 提高朗读的表现力,这就是一种朗读技巧。仍以《凡卡》一文中第八自然段为例来谈。如:“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读这些语句时语气要悲伤,语调要低, 语音要轻,语速可慢些。对描写老板摧残折磨凡卡的动词“挨、揪、拖、揍”等要重读。这样 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进一步再现了老板的狠毒和伙计对他的捉弄。又如“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要不,我就要死了!……”读时则要用迫切请求的语气读。语调要高一些,语速稍快,逗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停顿短一些,而且语速由慢变快,声音由强变弱,最后几乎只用气流而不出声。这样就可读出小凡卡 哭泣着向爷爷诉说受苦的情景和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的心情。更能激起学生对凡卡的同情 和对沙俄黑暗统治的痛恨。最后达到了读的要求,同时又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二、欣赏性的读和理解性的读的技巧 1、欣赏性的读重在“赏”。就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通过读欣赏所描绘的优美景物、秀丽风光。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重点指导学生品味、欣赏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和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特点的语句。如写漓江水特点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如何教学生品味欣赏这段话达到赏的目的。首先,注意三个“啊” 发生音变后的不同读法。前两个“啊”应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音变后应读[nga](汉字写作啊)。第三个“啊”发生音变可读作[ya](汉字写作呀)。其次,注意朗读技巧 的指导。读这组排比句时,语调要低,声音要轻,逗号和分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稍长,语速 稍慢。对“静、清、绿”可重音轻读,并适当拖长字音。最后,分析作者在语法上的妙用。文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张旭峰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一、网联网带来全新的教学世界 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 互联网是未来的黑板。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是信息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里将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网络是把世界带入课堂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支持课堂活动的工具和环境,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归纳起来,我们认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信息,建立师生交流的新途径,更新教学观念。 (一)提供信息 首先,与传统的文本信息比,网络信息具有容量大、简便、针对性强等特点。互联网中备课材料,教学活动消息等,对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丰富的参考材料。其次,和看报、看书查资料那种受时空限制较大的信息接收方式相比,网络显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信息的优点。再加上网站清晰的分门别类,再加上强大的搜索功能,比一本本地搜寻纸质信息,其简便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没有什么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教师可在网上均能找到针对所教班级,所教的内容,就如一间虚拟的教室一样,对“现实”教学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其针对性自然要

强得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自然也要大一些了。 (二)、建立教学新途径 除了学校里课堂上的言传身教,除了改作业、改试卷时的“对错”交流,网络也许正给我们展现出一条前途无可限量的新路。 1、师生沟通的平台 只是平时上课,一个教师面对一百来个学生,即使花费较大精力较多时间,但接触面也不会很广,尤其和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的交流可能就会不多。再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未必就很适合所有的话题。 但在网络上则不同,你会发现平时看起来较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是较大胆的。话少的就在论坛、留言板甚至是QQ上写几句,话多的并且不想让大家看到的可以发个email长谈,随意也方便,而且在网络上,老师似乎也没有必要太严肃,学生自然也就会轻松些。网站,就像一个存放师生各种信息的大仓库一样,而且没有关门和“谢绝参观”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比起教学问题的探讨来可能更为重要,亲其师而后乐其道嘛。 2、完成具体教学内容 网络可以少一些时空限制,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也不必拘于一课一时。如定个题目,在某论坛或自建个论坛讨论,同学们想想说说,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也许会是个别开生面的学习方式。还有也可以针对某次作业比如作文,在网上批改,可以是学生自己修改的前后几稿,可以是教师批改的前后几稿,也可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发表时间:2014-04-02T14:14:14.10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郝春梅[导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一中郝春梅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在素质教育观下,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技巧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在素质教育观下,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可以借鉴:1 创设氛围俗话说:“言为心声”,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本,都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但是,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把文质兼美的文本,分解成了支离破碎、互不相干的单词、独句,把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讲解得枯燥乏味,根本原因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和与学生的交流。 阅读教学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个体情感与个体情感的交流,思维结果与思维结果碰撞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教师自己要首先投入,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自然地融入作品,逐渐靠近作者的心灵世界,从而把握作品深蕴的内涵。 2 问题的设计文章的阅读理解考察是以问题设计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以问题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有时候,有些教师习惯设置许多问题,整个课堂带有“满堂问”的嫌疑,至于为什么提那么多问题,可能他们也不大明白。真有必要提那么多的问题吗?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2.1 要突出重点。一篇文章中虽然涉及的知识点不少,但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的。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从而掌握重点。这样也不至于学生学完文章不知道究竟要学会什么。 2.2 要体现文体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各有特色,问题设计当然不可能脱离文体。教师要明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各自的特点、重点,在设计问题时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文体特点掌握。 3 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训练3.1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话是说对于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是说读文章要下苦功,“钻”进去才能读出来,有收获。这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遍,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不注意整体性阅读,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或用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总之,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变速器———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3.2 根据文章特征和文体特征,顺“藤”摘“瓜”,抓住中心,欣赏优美语句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这里的“藤”指的是现代语文的文体(体裁),“瓜”是指课文后和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现代语体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抓住中心,就是要找准选段或文章的关键的词句。找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的方法一是语感,二是分析体会,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找关键词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记叙文是记叙、描述人和事物、风景的,一些动词形容词往往很重要。如果是议论文,表述观点的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则一般都是关键句,说明文中表述被说明事物在主要特征的句子和句子中的中心词语,则大多数为关键词句。 4 将阅读训练引向课外课堂上的教学,正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品读范文、初窥语文百花园的一角,要想让学生领略其中的精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课堂上学到学习方法,投入到课外阅读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知识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 语文源于生活。现如今的流行歌曲、电视作品、广告词……这些中都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则成功的广告,其中可能包含着修辞的巧妙运用,近年流行的电视散文,以MTV 的形式将文学作品形象化。另外,家家户户春节贴上的春联,写尽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盼;日常的百姓话语中,更有充满智慧的俚语俗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欣赏语文,是一名语文老师应做到的事情。它能使语文学习更灵活,使学生更爱语文、爱生活。我曾要求学生从电视节目中搜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并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对这次活动兴致很高,纷纷积极搜集、认真分析。有的同学喜欢其修辞的运用,有的则喜欢其画面的设计,还有的喜欢广告内容的积极意义。 大量的阅读,是学生丰富精神生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存在误差,认为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其实课堂之外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是对知识的实践。大量阅读优秀文章,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引来源头活水,更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勤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第一,每天到校阅览室读书一小时;第二,每日晨会的朗读活动,要求学生轮流在每日晨会中向同学介绍一篇好文章,或朗诵一首诗;第三,采用手抄报的形式,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好的段落,甚至好的句子编辑成手抄报与同学交流;第四,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和习作。

陈静课题《互联网 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实施方案

《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或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实践证明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展示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要想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合理的将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发展变化的,由众多不断变化的东西决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会止步,根据我们的初步实验说明,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摸索解决的办法,去探求整合课的教学规律,把理念变为实际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贵在行动研究。

目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录播教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为我们所进行“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概念界定 1、“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信息化: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网络带来全新的教学世界 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 , Interner 是未来的黑板。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是信息时代教 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里将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一种 新的教育模式将从这里得到推广。 网络是把世界带入课堂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支持课堂活动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向 外界开放的工具。 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归纳起来,我们认为网络在教学中的 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信息,建立师生交流的新途径,更新教学观念。 (一)提供信息 与传统的文本信息比,网络信息具有容量大、简便、针对性强等特点。 1、简便 计算机在很多教师家里都已经有了,就算没有,在学校里上网也已不是难事了。和看 报、看书查资料那种受时空限制较大的信息接收方式相比,网络显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信 息的优点。再加上网站清晰的分门别类,再加上强大的搜索功能,比一本本地搜寻纸质信息, 其简便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没有什么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2、容量大 这是电子信息的共同特点,其中会有很多的教师的备课材料,教学活动消息等。此外“教 学论文” 、“班级工作”等信息,对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丰富的参考材料。 3、针对性强 教师可在网上均能找到针对所教班级,所教的内容,就如一间虚拟的教室一样,对“现实”教学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其针对性自然要强得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自然也要 大一些了。 (二)、建立教学新途径 除了学校里课堂上的言传身教,除了改作业、改试卷时的“对错”交流,网络也许正 给我们展现出一条前途无可限量的新路。 1、完成具体教学内容 学习是个大概念,在时间空间上来讲决非学校里课堂上的教学所能涵盖的。 而网络可以少一些时空限制,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也不必拘于一课一时。如 定个题目,在某论坛或自建个论坛讨论,同学们想想说说,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也许会是 个别开生面的学习方式。 还有也可以针对某次作业比如作文,在网上批改,可以是学生自己修改的前后几稿, 可以是教师批改的前后几稿,也可以是拿一篇来大家加以评论。之后,同学们对照一看,自然会有 所体会。甚至在网上布置作业,并且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和上交。等等。 ――这些是黑板上课堂上所做不到的。 2、师生相互了解的新场合 只是平时上课,一个教师面对一百来个学生,即使花费较大精力较多时间,但接触面 也不会很广,尤其和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的交流可能就会不多。再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未必 就很适合所有的话题。 但在网络上则不同,你会发现平时看起来较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是较大胆的。话少的就 在论坛、留言板甚至是 QQ 上写几句,话多的并且不想让大家看到的可以发个 email 长谈,随意也方便。 而且在网络上,老师似乎也没有必要太严肃,学生自然也就会轻松些。 网站,就像一个存放师生各种信息的大仓库一样,而且没有关门和“谢绝参观”的时

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我们的教育仍旧是以知识的传递为主。学生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参加考试,然后根据分数的排名进入更好的学校。所以,知识的传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觉得人不能仅仅靠那些有限的知识就能在社会中生存得很好的,精神的传递也应该重视起来,那种求知欲的培养,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照样值得学生们学习。比如,有的国家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就组织了很多篮球赛等等,这样不但让本校的学生更加团结,让他们学会团队精神,学会遇到困难用不言弃的精神,还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增强了国民的体质。所以,我们老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精神的传递。书本上的精神是有限的,但如果学会了那些精神,那么他将会获得无限的知识。 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依靠口耳相传,传递在日常生活中所学会的一些经验。这样浪费了很大的记忆力,如不及时相告就被遗忘了。当人类在发明了文字,发明了竹简之后,他们就可以把那些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等记录在竹简上,这样记录的内容就大大增加。但是,竹简携带太不方便且不易保存。直到后来发明了纸和印刷术,把知识记录在纸上,携带轻巧,更利于知识的传播,这无疑又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音频视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视频来记录了。比如一个实验,虽然身边没有齐备的实验器材来完成,但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比起文字描述要生动很多。再如,想听某一个专家的讲座,也可以不用到现场,连接上视频,就能看到这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感觉身临其境一般。视频只是电子信息技术中最通用的的一种。通过互联网,在观看直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短信来提问,参与互动。这样一来,知识的传递就更方便快捷了。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的小应用而已。互联网更大的作用是共享,碰到了什么不懂的,可以去问百度,立即会出现你所需要的专业的解释。或者去论坛里请教询问,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你,尽管互不相识,尽管相隔万里,但网络将你和他们联系在一起,讨论交流学习,使人受益匪浅。 下面说说中小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和认识。很多中小学生都以为电脑就是游戏机,就是用来玩的。他们在电脑上看电影、玩游戏、聊天。虽然看电影和玩游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李银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李银雁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例如在学习《心声》一课导入后,进入整体感悟阶段——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