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市邗江区“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扬州市邗江区“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扬州市邗江区“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扬州市邗江区“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扬州市邗江区“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扬州市邗江区环境保护局

二00六年一月

扬州市邗江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领导小组及编制技术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朱万国

副组长:温凡平

成员:许吉定、张宏毕、张渔侪、黄西凤、赵明山、冯景森二、技术小组

组长:温凡平

副组长:黄辉

成员:王祥薇、金霏、秦春艳、王兵、曹坚、田燕、吴晓芳

1、总则

1.1规划目的

根据《扬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和《江苏省“十一五”环境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编制。本规划纲要,以邗江实现争做扬州“两个率先”先行区,保护辖区内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总体目标,在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扬州市邗江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扬州市“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总要求,提出“十一五”期间邗江区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及相关保障政策措施,为邗江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提供指导性。

1.2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6月19日);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9、《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

10、《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1993年省政府38号令);

11、《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年3月);

12、《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13、《扬州市城市总体建设规划》;

14、《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

15、《扬州市邗江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16、《扬州市邗江区环境质量报告》(2000~2004年);

17、《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0月29日)

18、《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2004年);

19、《江苏省长江污染防治条例》。

1.3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邗江区行政辖区内11个镇:头桥镇、李典镇、沙头镇、杭集镇、泰安镇、瓜洲镇、杨庙镇、甘泉镇、槐泗镇、方巷镇、公道镇,3个街办:汊河街道办事处、蒋王街道办事处、邗上街道办事处。总面积749.28平方公里。

1.4规划年限

本规划侧重于中远期规划,现状数据以2004年数据为基准。

“十一五”规划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 人口和行政区划

2004年底邗江区总人口4913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50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人口密度656人/KM2。2004年邗江区总面积749.28KM2,共辖11个镇和3个街办。

2.2 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邗江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115.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5亿元、第二产业67.86亿元、第三产业39.58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295194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7413万元。2004年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2754530万元。

3 “十五”环保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3.1“十五”环保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邗江区环境保护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保证了环保目标的顺利完成。

1、环境质量目标

(1)空气环境质量

通过努力,目前全区空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基本符合二级标准,建成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2004年全年监测数据的362天中,API小于100的有291天,占有效数据日的80.4%,空气质量为良。

(2)水环境质量

“十五”期间,我区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境内夹江、公道

河、杨寿涧、方巷小运河、槐泗河、仪扬河、古运河(邗江段)、廖家沟、太平河等九条主要河流基本达到规划功能标准。到目前为至,各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仍保持在98.4%以上。

(3)声环境质量

邗江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十五”期间我区建设区区域环境噪声基本符合《扬州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2004年新建成噪声达标区3.35平方公里,实现了邗江建设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的目标。

2、总量控制目标

2004年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二氧化硫(不含生活)3736吨、烟尘(不含生活)1705吨、工业粉尘929吨、COD(不含生活)1557吨、石油类0.0256吨、挥发酚0.0758吨、氨氮(不含生活)138吨、悬浮物275.吨、氰化物0.1133吨、六价铬0.6737吨。预计,在“十五”期末,通过有计划的削减,我区列入总量控制的各项污染物总量可达到省、市规定的阶段排放总量要求。

3、污染控制目标

在“九五”末基本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我区进一步加快城乡综合整治步伐,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十五”期末,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8.15%,工业废气处理率95.9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9.98%,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100%,“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建成区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4、生态建设目标

“十五”期间,我区创建并顺利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共实施43项生态项目,成为本区重点生态建设的基础工程。先后创成公道河西村、红桥福成村等37个市级生态村和1个绿色小区。在生态农业方面,考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保护环境三个方面结合的效益,已建成了优质无公害稻米、蔬菜、特水产品生产基地及规模产业化辐射项目,建设无公害稻米基地22.5万亩,申报51个无公害产品。加大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的恢复建设与生态品位的提高项目的支持力度。

到目前为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5.33%,建设区绿化覆盖率3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6平方米。

3.2主要问题

1、全面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力度不大。

我区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虽然经过几年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未建立起环境、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及制约机制。生态镇创建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个节点,加快生态镇建有助于从镇级领导层面上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推动生态建设。

2、环境保护规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区处于南水北调的源头区,区内河流多受闸坝控制,且关闸时间长,开闸时间短,导致水体不活,流量小,流速慢,水体自净能量差,环境容量小。而建设区和邗江工业园的污水管网与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场的接管以及杭集工业园的污水处理工作严重滞后,必然会影响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全区集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区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滞后。

3、农村环境保护未能得到高度重视。

农业自身污染需要解决,自然资源需得到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还是以粗放型和利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导致农业生产增效不高,化肥、农药流失量偏大,农村生活垃圾未能集中处理,河道淤塞,蓄水排涝能力下降,河内水质有富营养化趋势,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多数高物耗、低效益的手烧锅炉未被淘汰,制约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4、城市经济建设中环境保护矛盾较为突出。

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带动了我区“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开发业的迅速升温。在“三产”业中,由于楼盘的规划功能定位而引发的“三产”业扰民纠纷越来越突出。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加快,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粗放型、分散型、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方式,小企业未集中规划,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5、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较低,与当前的环境保护形势不相适应,对环境功能的修复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由于环保投入不足,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等固废管理以及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我区环境管理的弱项。

6、环境保护宣传及环境意识急待加强。

部分领域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意识不强,未形成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可持续消费、绿色文明生活方式未得到广泛的推广。

部分企业对办理环保审批、执行排污许可证等制度认识不深。4“十一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4.1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邗江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同时良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要素,未来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和投资发展战略目标、步骤及措施,必须适应与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今后人类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可持续发展本身应该作为我区未来几年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

4.2规划的总体目标

4.2.1规划期目标(2006年-2010年)

坚持城乡统筹同步推进,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着力环境质量提高,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至2010年,建立小康社会人民普遍需求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环境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状况稳定。

4.2.2实现目标的标志

全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区内主要集镇建成区声环境符合功能区划环境噪声标准。境内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各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7%以上。各项指标达到上级部门指标控制要求。

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城乡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扬州市总量控制计划要求。全区环境管理能力和体系,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4.3 环境保护指标规划

4.3.1大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到2010年,全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其中城市全

年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92天,农村空气质量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并有所提高。(表4-1)

4.3.2水环境保护目标

境内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表4-2),CODMn、溶解氧、氨氮、总氮、氰化物、六价铬、石油类、总磷等指标的达标率均达80%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60%以上。各集镇饮用水源水质达类Ⅲ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7%。

4.3.3声环境保护目标

到2010年,各集镇建成区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标率为100%。建设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dB(A),昼间交通干

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dB(A)。

4.3.4总量控制目标

列入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排总量控制在计划以内,力争在2005年实绩的基础上按比例削减(表4-3),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同时加强对镇域总量控制考核(表4-4)。

表4-3“十一五”期间邗江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注:其中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氨氮不含生活。

表4-4“十一五”期间邗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注:其中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氨氮不含生活。邗上街办的总量列入区属以上统计。

续表4-4“十一五”期间邗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注:其中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氨氮不含生活。

4.3.5工业污染控制目标

加强新老污染源的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到2010年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固废处理率100%;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大于9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90%(表4-5)。

到2010年,全区工业排污单位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率100%。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广流量计、污染源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确保重点污染源流量计安装率、重点污染源COD在线监测仪安装率、流量计远程控制率达到上级规定,适应总量控制和总量收费的要求。

4.3.6第三产业污染源控制目标

对建设区所有餐饮业产生油烟和餐饮废水进行治理,并达标排放。到2010年市区重点集镇80%以上餐饮废水和油烟经处理排放。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区,三产废水90%以上接管排放。旅游区的第三产业产生的油烟和污水都要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建设区第三产业扰民噪声基本得到控制。强化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管理。

4.3.7农(业)村污染控制目标

化肥农药使用递减率达到5%;规模型畜牧业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95%;秸杆露天焚烧现象在交通干线两侧、居民密集地区要基本控制,逐步推广秸杆气化、返田、生产板材等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可降解农用地膜。

4.3.8污染控制其他目标

加强烟控区复查,巩固烟控区建设成果。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排放许可证推广率大于90%。

基本消除白色污染,非降解塑料品的回收率大于90%,可降解餐

具、包装得到广泛应用。

建设区燃气普及率大于95%,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率40%以上,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40%。

4.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十一五”期间”,主要以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基础;促进传统农业经济向资源型、知识型和网络型高效持续生态经济的转型,以生态产业为龙头,带动邗江经济的腾飞;促进城乡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培育一代有文化、有理想、高素质的生态社会建设者。生态示范区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开展以保护农业生态和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形成农、林、牧、副、渔多种组合的生态经济模式。

(2)开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工、贸一体化建设,带动区域农业、工业、城镇建设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

(3)开展以小流域治理,小土窑拆除后复垦复绿、主要河流整治及江、湖、河岸边湿地保护等内容综合整治工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投入,培植地力,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

(4)开展以邗江、杭集两个工业园区合理布局、污染防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为主要内容的园区规划,建设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通过集中发展,促进集中治理。

(5)开展以江、湖、湿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湿地综合开发建设,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6)开展以防治污染、改善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住宅建设,搞好小城镇园林、绿化、草坪和自然、人文景观建设与邗江自然景观、文化氛围相适应和面向本世纪的方便、舒适、和谐、经济的生态住宅、绿色社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7)开展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增强防洪抗旱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持和发挥“水乡”特色。

(8)开展以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建设,促进生态旅游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扬

州“大旅游”的发展战略目标。

4.5环境管理机构目标

(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区环保局为政府一级局,人员、编制、经费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到2010年人员比例力争达到研究生人数占10%,大专以上人数占75%。加大镇级环保机构建设,到2010年,全区所有镇都有环保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2)环境监察机构目标

到2010年,全区环境监察机构按规范要求建设,设立1个区环境监察大队、3个环境监察中队,监察人员全部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在编人员总数90%以上,监察人员持证上岗率95%以上,区环境监察大队和环境监察中队人员合计编制数达20-40人,其中每个环境监察中队人员数不少于3人。监察机构的正常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以环境监察机构一级标准落实到位。

(3)环境监测建设目标

加大环境监测投入,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适应环境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使环境监测准确、及时、高效地为环境监督管理服务。提高生物监测、有机物监测、自动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2010年前基本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区环境监测站在岗人数不少于34人,其中从事环境监测、分析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不低于全站人数的80%,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4:5,监测站按现代化站建设要求配置相应仪器设备,工作用房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人,开展126个项目的监测。对一些重点水质控制断面进行布点。区监测站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至2010年,全区基本形成环境监测基层网络,各重点污染源企业初步具有环境监测能力,逐步实行重点污染源排污月报制。

(4)环境信息建设目标

加强环境信息与预警系统建设,开展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提升局系统现代化建设,提高环境信息传输能力,实现与省、市信息中心连网,具备数据的远程传输及资源利用能力。至2010年初步建立网上办公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并建立与远程重点污染源监控设备和远程自动监测站的连接,实时掌控环境状况,初步实施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系统。

4.6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目标

加强环境科研,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支持环保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鼓励研究开发和推广下列环保技术和设备:

(1)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审计实用方法和清洁生产技术设备。

(2)清洁能源的运用技术和设备。

(3)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

(4)餐饮业废水控制技术、设备。

(5)白色污染的控制和替代产品的开发、引进和推广。

(6)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技术。

4.7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实施并力争完成杭集工业园污水处理工程,并解决好尾水排放问题。

完成邗江工业园区各阶段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实现雨污分流,园区污水接管率大于90%。

规划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工程。

各集镇建设配套生活垃圾处理相应设施。

开始规划建设沿河(运河)地区和沿江地区污水排污工程,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5“十一五”发展重点工作

5.1解决水环境污染

以南水北调源头水质保护和水环境功能为目标,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全局,搬迁和关停对水质产生影响的工业排污大户。通过科学施肥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流失量。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符合南水北调水质和功能区划要求。

5.2解决空气环境污染

加强空气环境污染控制,严格执行扬州市烟尘控制管理办法,并结合国家西气东输项目,优化全区工业、三产燃料结构,推广使用工业固硫型煤和清洁能源,关停和搬迁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加强对建筑施工环境管理,推广运用施工新技术减少扬尘;提高城镇气化率和绿化率,使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标准。

5.3加强生态环境监察

以巩固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和协调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为关键,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生态导向与支持,加强生态环境监察,在全区域整体上求得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6“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规划

6.1环保重点类型项目

1)南水北调东线、淮河及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

2)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工业及生活废弃物处置工程

3)沿江生态功能保护建设工程

4)辐射环境保护建设工程

5)环境信息与预警系统建设工程

6.2生态示范区建设类型项目

1)生态农业工程

2)生态产业与生态工业社区工程

3)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4)城镇河道生态功能保护工程

5)城镇生态社区建设工程

6)城镇环保能力建设工程

7)城镇环境服务建设工程

8)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程

9)低湿滩地开发建设工程

10)北洲、沿湖排污建设工程

11)城镇能源结构调整工程

12)沿河沿湖湿地保护工程

13)沿河沿湖绿化建设工程

14)沿河沿湖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

15)沿湖生态旅游工程

16)绿色产品基地建设工程

17)循环经济、ISO14000、清洁生产审计推广示范项目

6.3项目投资

总规划16个项目,总投资约为17亿元(见表6-3)。

7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7.1主要政策

(1)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环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既定的环境规划目标和措施能否顺利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各级决策者,在于各级政府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在于决策层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区、镇政府都要力争“两个率先”,把创造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列入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建立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同时,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环保规划目标落实、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确保环保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同时实现。建立与完善行政首长的政绩考核与监督机制。

(2)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环保投入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区污染防治基金,每年不少于50万元。利用市场手段筹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建立多渠道环境保护投入机制。企业通过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增加环保投入;个人将通过交纳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购买环境服务和产品,支持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十一五”期间,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确保每年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少于2%

(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环境

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办事,提高执法效果,加强环境监察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实行环境执法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加强环保机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提高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能力。

(4)推行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

“十一五”期间,通过建设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技术,引进环境科学技术与环保产品。结合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在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的同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并大力扶持区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引导绿色消费,推动公众参与

积极培育“绿色学校”,创建生态社区,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对各阶层人士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大力发挥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决策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社会形成遵守环境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提倡可持续消费,推行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宣传适度消费观念,试点和推行绿色营销制度,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用量,控制“白色”污染,完善和扩大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推广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树立旅游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思想,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强化社会监

督,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6)积极拓展环境管理新领域

一是积极推进环境生态建设,以建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生态社会为目标,将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从环境领域向经济和社会领域扩展。二是积极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引导性环境政策体系,强化引导性环境政策的实施,以调动和激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三是积极建立健全面源防治政策措施,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7.2主要措施

(1)根据全区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年度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通过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分解落实到镇人民政府和各工业主管部门。

(2)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并进行年度考核。同时加强现场环境监察和监督性监测,对超总量排污单位及时查处,确保总量控制目标实现。

(3)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坚持“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原则,建立建设项目排污指标的申请、审批、核定制度以及排污指标在区域内的平衡机制。

(4)进一步巩固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成果,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质态,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

(5)继续完善烟控区建设工作,控制燃煤含硫量在1.0%以内,做好固硫型煤普及工作。集镇区居民、三产业型煤使用率达100%,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率达40%。

(6)开展河流清淤工作,扩大水环境容量,同时提倡节约用水,提高重复用水量,多渠道充分利用水资源。

(7)加强对危险废物管理,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多渠道利用或处置危险废物,实现危险废物零排放。

(8)对城镇生活垃圾实施袋装化,分片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9)增加城镇建成区绿地面积、完善硬化设施,控制二次扬尘。同时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环境管理,降低大气污染。

(10)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变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1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

变。在环评、标准、规划、清洁生产等方面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培植、总结、示范、典型来推广循环经济。

(12)合理工业布局,优化功能区。新建工业严格布点于工业区,城镇和居民集中区上风向不布置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保护饮用水源,工业区与居民区分开,并设置过渡区和隔离区。

(13)进一步完善环保投入机制,确保重大环境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拓宽、疏通环保投资渠道,落实“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政府增加投入”的筹资体系。各级政府都要建立污染防治基金,区、镇二级每年应分别不少于50万元、10万元。各级计划经济部门在城镇基本建设和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中安排不少于7%左右的资金用环境保护,各级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对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环保部门依法、全面、全额征收排污费,并用于污染治理。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

目录 一、发展现状 (2)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建设任务 (13) (一)建设良繁基地,确保种植良种化 (13) (二)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原药竞争力 (14) (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6) (四)完善流通体系,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18) (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9) (六)注重传承与创新,繁荣中药回药文化 (24) 四、保障措施 (25) (一)建立统筹协同推进机制 (26) (二)建立规范化经营监管体系 (26)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7) (四)建立良好政策支持体系 (28) 附表1:某地2013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及2020年规划目标 (30) 附表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2014-2020年) (32) 附图1:某地中药材产业工作流程图 (41) 附图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图 (49) 附图3: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50)

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我区是国家西北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是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首批在西北地区认定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我区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为进一步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区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自2000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某地)”以来,经过1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区中药材种植形成了2个特色产业带,即:中部干旱风沙区以甘草、苦豆子、银柴胡、肉苁蓉等为主的沙生特色药材产业带,南部某某阴湿区以秦艽、黄芪、柴胡、黄芩等为主的某某特色药材产业带,同时在全区相继建立了甘草、麻黄、苦豆子、黄芪、秦艽、柴胡等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全面增长,2013年全区中药材人工种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6日信息来源: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本规划所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技术与装备、节能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与装备和服务,环境治理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 一、产业基础和优势 2009年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2.8亿元,占全年GDP的6.74%,其中新能源117亿元,节能68.1亿元,资源循环利用36.3亿元,环境治理31.4亿元,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现有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过5亿元的企业4家,过亿元的企业26家。我市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技术、兆瓦级直驱永磁发电装备制造技术、能量计量及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技术等居国内领先。2009年,长沙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太阳能光伏装备产品占国产设备80%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太阳能制造装备龙头供应商,主要核心企业中电四十八所先后成功开发了扩散炉、刻蚀机、高低温烧结炉、单晶炉、多晶炉、清洗机等光伏装备。我市居国内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支撑了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制造龙头集团企业开始涉入节能环保领域,如长沙中联重科下属的环卫机械分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环卫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主营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成套装备,09年产值超15亿元,已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湖南永清集团下辖的湖南永清机械制造公司,是国内拥有烟气脱硝技术及设备制造的大型环保龙头企业;还形成了一批大型专业化设备制造公司,如湖南互创集团,主要制造高低速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组装式循环流化床和复合燃烧机,年产值过10亿元。此外,远大住工为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形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体系。 二是环境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目前长沙市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今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都将建设完毕,仅暮云污水处理厂、新港污水处理厂、坪塘污水处理厂、望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计划于2011年结束,四县(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今年年底完成湘江长沙段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建设,完成47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联网;从2008年开始对农村垃圾进行清洁工程示范建设,计划于2011年完成长沙四县(市)的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乡镇垃圾收集处置率达40%;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计划于2011年完成对长沙四县(市)的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其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

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 【文献出处】国际商报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1077字) 【副标题】一丁 【正文】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五”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今后5年,我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突破14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4%。其中环保产品500亿元,环境服务5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400亿元。 “十五”后,我国环保产业将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其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其中环保产品的总产值达到800亿元,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根据我国“九五”环境保护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从解决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今后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城市污水治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及各类监测设备,及其相应的高新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环保服务市场和环保资本市场。 水污染治理方面,急需草浆造纸黑液全套治理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 空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大型燃煤电站脱硫技术和中小型工业锅炉简易实用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袋式除尘和静电除尘高新技术、汽车机内净化及尾气净化的有效处理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城市垃圾需要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固体废弃物需要资源综合利用和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施。 在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需要生态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环保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环境监测仪器。将开发各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及数据传输系统,大的烟尘、烟气排放口,污水处理出水口和重要水质监测断面实现在线监测,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通讯网络等。

最新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3- 2015年)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15年)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七月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强、产业面广、产业链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6

产业关联度大、工程化应用特点突出、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是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北京作为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具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首都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和推动“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基础。 本规划主要阐明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下一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等。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3—201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 目录 一、发展背景 (4) (一)基础现状。 (4) (二)面临形势。 (7)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8) (一)发展思路。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三、重点领域 (10) (一)加快培育壮大高效节能行业。 (10) (二)着力提升发展先进环保行业。 (1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6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 (一)发展基础 1、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是

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 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 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 (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

绵阳化工与环保产业规划

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化工环保产业推进办公室 2009年10月

目录 一、背景与基础 (1) (一)全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三)化工、环保产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6) 二、发展战略 (8) (一)基本原则 (8) (二)发展目标 (9) (三)产业布局 (10) (四)发展部署 (11) 三、发展重点 (13) (一)发展方向 (13) (二)重点任务 (14) (三)重大专项及重点项目 (17) (四)重点产业链建设 (19) 1. 天然气化工产业链 (19) 2. 环保产业链 (20) 3. 磷化工产业链 (22) 4. 油脂化学产业链 (23) 四、推进措施 (24) (一)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24) (二)强化规划引领 (25) (三)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25) (四)确保要素优化配置 (27) (五)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28) (六)发挥科技城建设优势,努力争取国家优惠政策 (28) 五、附件 (29) 附件一:化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一览表 (30) 附件二:在建和拟建重点项目 (33)

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决定精神,推动我市化工、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全市化工、环保产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基础 (一)全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产值总量逐年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 2008年,全市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24亿元,实现利税3.18亿元,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3户,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户、亿元至10亿元企业8户,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4%、产值占50%以上。 2008年,全市环保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2亿元,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户,其中亿元至10亿元企业2户。化工、环保产业在全市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见图1。 目前,全市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精细化工、无机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等,具体行业细分见图2。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作为21世纪新兴产业之一的环保设备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本文介绍了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环保设备产业合理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对策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瞩目的几大问题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资源的过渡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经严重阻碍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政策趋势。所谓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科研设计、产品生产、经营销售、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服务、建设工程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分为三个方面: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环保设备产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子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环保设备产业现状 (一)我国环保事业现状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2009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2009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2009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2009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2009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2009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2009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2009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2009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2009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2009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2009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2009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2009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2009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2009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2009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2009年提高9.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事业正稳步向前发展,但是环保形式依然严峻,环保事业的发展需求依然迫切。 (二)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计划达到14000亿元,在我国的环保投资中,环保机械占据着重要地位,环保机械制造业未来空间广阔。根据我国环保机械设备“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环保设备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以上,2020年要达到2400亿元。2011年我国环保机械制造业总产值将达到500亿-6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为12%-16%,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及环保机械“十一五”规划相比,增速虽不快,但在未来两年里提升空间却很大。 2011年10月,我国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近期公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XX市热河黄芩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XX市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状况 (一)现状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XX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由野生逐步转为仿野生人工种植。2012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枸杞、白芍、五味子等20余种,其中黄芩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6%,成为我县主打品种。全县年产中药材0.3万吨,总产值0.6亿元,纯收入0.45亿元。我县中药材种植以林(果)药间作、林果树下种植为主,多为露地直播,亩平均种植成本800-1000元,亩平均产值5000元,亩纯收入4000元,一般按3年生产周期计算,亩年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全县中药材发展大部分以农民自主种植经营为主,同时,也有一部分生产大户规模种植,这种模式优点是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技术到位率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缺点是如果经营管理水平差,容易亏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全县已成立三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均为县级示范社。目前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低,仅有XX金仓中药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一家中药企业,现正在申请GMP认证,尚未正式投入生产。在市场销售方面,我县先后

与亳州市北源药材公司、安国市药材公司、XX颈复康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中药材产后销售得到了保证。经调查,我县80%中药材销向安国等中药材批发市场。 (二)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XX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抱XX市,距市区35公里,西南邻京津秦,东北接辽宁、内蒙古,交通便利,随着XX 市“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2、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6%,属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两热同季和局部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空气质量好,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非常适宜优质中药材特别是热河黄芩的生长。 3、林下土地资源丰富,政府重视。XX县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到26.4万亩,发展林(果)药间作和林下经济,土地资源充足。县委县政府对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一直非常重视。 4、生产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几年来,XX县不断加大中药材发展力度,中药材发展面积逐年加大,品种不断增加,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完善,农民收入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户参与率逐渐上升。 5、服务体系全,技术有保证。XX县先后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大学、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XX医学院中药研究所、XX旅游职业学院燕山药材研究所、XX颈复康药业集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常年聘请XX旅游职业学院李世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农牧局现有

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陈尚芹日前透露,正在酝酿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水气声垃”展开,分别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水污染治理,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噪声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引导型的产业,强有力的减排政策将催生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环保产业完全有可能、有条件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商机:万亿产值成共识 “未来15年将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错过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难以摆脱20年来‘盘子小、市场散、发展慢’的局面。”陈尚芹表示。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提供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预测及其政策分析》报告指出,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1 万亿元,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1.35%的比例基本持平,年均环保投资为6200亿元左右。

在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等环保投资的牵引下,以投资乘数约1.4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拉动GDP约4.34万亿元。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表示,如果在环保方面投入1000亿元,将会带来10亿元的利税增加、600亿元的居民消费增加、6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这是全社会绿色增长的最佳模式”。 瓶颈:行业估值现分歧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一位专家指出,当前环保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包括环保产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新技术示范推广渠道不畅,环境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散、弱的行业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然而,“十二五”开局之年至今,国家已公开的直接涉及环保产业的投资预算,仅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所列的220亿元,“这笔钱还是从科技部过来的,环保部涉及环保产业的自有预算捉襟见肘”。 至于涉及市场化、产业化领域的财政支持,财政部曾邀请环保部对口司局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进行座谈,但双方未就使用方式、投放对象等问题达成一致,“最后批给环保部的财政专项资金就不了了之”。

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安康市科技局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7 文章录入:admin ]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特征。市辖 1 区 9 县, 200 个乡镇办事处,2937 个行政村,人口 294 万,面积 2.35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2.5% 、丘陵占 5.7% 、川道占 1.8% 的。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全国闻名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也是天然无污染的药用生物资源宝库,被称为“中药材之乡”。为认真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把“药、水、游”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中药产业,特制定《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五”以来,安康把中药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的重点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相继形成了以绞股蓝、黄姜、葛根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开发格局,十余年医药加工产值增长了 9.4 倍。 2003 年,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 83 万亩,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 12.6 亿元,实现 GDP6.5 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6.3% 。 (一)自然条件独特。安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2 ~ 16 ℃,极端最低气温 -7 ~ -11 ℃,极端最高温度 42 ℃;无霜期 215 ~ 278 天,年日照 1660 ~ 1852 小时,年降水量 736 ~ 1238 毫米。市内森林植被茂密,林业用地 2402 万亩,有林地 1761 万亩,森林覆盖率 50.2%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全市汇集了各类经济植物 3300 多种,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到,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越 来越重要,不仅要求其自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还肩负供给侧改革的红线作用,对其它产业进行调控。 经过十二五的治理,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均实现了持续下降,完 成了十二五的减排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环保成果。2015 年:1)COD 的排放量为2224 万吨,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下降;2)氨氮的排放量为230 万吨,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下降;3)SO2 的排放量为1859 万吨,每年基本以4%左右的速度下降,而收关年2015 年下降速度高达5.84%;4)NOx 的排放量为1852 万吨,十二五刚开始治理,当前的下降速度还处于上升趋势,收关年2015 年下降速度高达10.89%。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量,呈 现上升趋势,2014 年达到9576 亿元;近年占GPD 的比重维持在1.5%左右,较2001 年提升约0.5 个百分点。发改委、环保部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 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目标,十三五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远高于CDP 的增长目标,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城镇化的推进,为水务行业持续带来增量空间。1)我国城镇人口2015 年达到7.71 亿,近年城镇人口增速维持在3%左右;城市建成区面积2015 年达到5.21 万平方公里,近年面积增速维持在4-5%。2)城市供水总量在2015 年达到561 亿立方米,同比增速为2.5%;县城的供水量达106.9 亿立方米,增速有所下降,仅为0.56%。3)城市供水管网长度在2015 年达到71.0 万公里,同比增速为4.87%;县城的供水管网长度为21.5 万公里,同比增速达5.39%;通过管网建设,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产业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是需着重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战略意义。为加快我省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0—2015年。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自199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产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我省依托国家布局的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已形成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技术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类别的环保产业体系,并呈现了“成长性、集聚性、支撑性、率先性”的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成长性。目前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贡献逐年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有1000多家,年实现产值约18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拥有国家重点实用推广技术项目20余项。 二是集聚性。以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宝鸡为聚集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构建,地区分布特色日益明显,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中地区聚集效应将进一步加强。 三是支撑性。以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西矿环保、陕西兰环,以生产节能装备为主的陕鼓集团、西玛电机、海浪锅炉,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为主的省环科院、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不断壮大,支撑和引领环保产业各领域加快发展。 四是率先性。废水及废气处理装置和固废综合利用等环保装备制造业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促进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资料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913111880.html,/info/2016-09/13725.html 节能环保产业最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巨大,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快速。 一、产业基本情况 1、产业规模 据估算,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产品销售收入约4700亿元,环境保护服务营业收入约4900亿元,合计约9600亿元。2015年环保装备销售收入增长10%~15%,环境服务业增长超过20%。总体来讲,增速较往年有一定的下滑。 2、区域分布 我国环保产业的分布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一纵一横”特点明显,“一纵”即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主要产业聚集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市已成为我国环保产业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发展策源地;“一横”即沿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是重庆、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市,产业发展的增速明显,正在逐步形成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二梯队”。 3、领域分布 201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比重下降明显,环境服务业快速发展,环境服务业的产值首次超过环保装备制造业。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三大领域,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度相对有所提升。 4、供给能力 环保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在除尘、烟气脱硫、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供给能力。 5、市场特点 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环保技术装备基本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环境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从业企业得到发展壮大;环保产业部分领域投资过热的风险值得警惕;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变化使得环保企业税负加重;企业并购现象明显增加,国企进军环保行业的进程加快。 二、技术水平发展情况 1、水污染防治 据先略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至2015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达到13,784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0%,提高了0.8%。 上市企业作为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主力军,具有融资能力强、政府资源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