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V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

kV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

kV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
kV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

k V k V架空送电线路测

量规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程目次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总则

4 选择路径方案

室内选择路径方案

现场选择路径方案

5 选线及定线测量

选线测量

定线测量

6 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

视距法测距

光电测距

高差测量

7 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

平面联系测量

高程联系测量

8 平断面测量

平面测量

断面测量

9 交叉跨越测量

10 定位及检查测量

11 CAD技术

12 GPS测量

应用范围

技术要求

定线测量

定位测量

数据处理

13 技术检查和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

技术检查

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

附录A(标准的附录)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

附录B(标准的附录)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图式

附录D(标准的附录)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样图

附录E(标准的附录) 大跨越分图样图(见插页)

附录F(标准的附录) 拥挤地段平面图样图

附录G(标准的附录) 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样图

附录H(标准的附录) 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样图附录J(标准的附录) 塔基断面图样图

附录K(标准的附录) 测量标桩规格

附录L(标准的附录) 测量报告提纲

附录M(提示的附录) 相关标准

条文说明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35kV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工作可参照执行。

本规程不含大跨越及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遇有大跨越和航空摄影测量时,应执行现行的标准DL/T5049和DL/T5138。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总则

3.0.1 为了统一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送电线路)工程中的测量技术要求,满足送电线路建设中设计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设计各阶段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测绘资料,特制订本规程。

3.0.2 送电线路的勘测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分为初勘(初步设计)和终勘定位(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3.0.3 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检查项目可参照附录A或附录B。

3.0.4 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必须做到真实、齐全。手工记录的原始数据严禁擦拭、涂改、转抄、事后补记。电子记录严禁随意修改。

3.0.5 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选择路径方案

室内选择路径方案

4.1.1 配合设计专业搜集沿线供室内选择路径的1∶50000地形图。在规划区、拥挤地段、地形复杂区域、大跨越等特殊地段,宜搜集1∶10000或大比例尺地形图。

GB/T 5791—1993 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16818—19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DL/T5026—1993 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规定

DL/T5049—1995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定

DL/T5138—2001 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

4.1.2 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

现场选择路径方案

4.2.1 配合设计专业将室内选择的路径方案经过现场踏勘比较,选出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的路径方案。

4.2.2 当配合设计专业现场选择路径方案时,应沿线察看和重点踏勘相结合。对影响路径方案成立的有关协议区、拥挤地段、大跨越、重要交叉跨越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地段应重点踏勘,必要时用仪器落实路径。对有特殊要求的通信线应实测交叉角。

4.2.3 当发现对路径有影响的地物(房屋、道路、工矿区、军事设施等)、地貌与图纸不符时,应进行补充调绘,并协助设计专业做好路径方案图。

4.2.4 当出现大跨越、大档距或路径通过拥挤地段、重要交叉跨越等情况时,视设计和水文气象专业的需要测绘平面及断面图。平面图的比例尺可采用1∶2000或1∶5000,断面图的比例尺可采用纵向1∶200或1∶500,横向1∶2000或1∶5000。

4.2.5 配合设计专业测绘(搜集)变电所或发电厂进出线平面图,比例尺可采用1∶1000或1∶2000。

4.2.6 当路径对通信线路有危险影响时,应按设计专业的要求施测或调绘通信线路的位置,并协助设计专业做好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比例尺可采用1∶10000或1∶50000。

4.2.7 本节中的有关图式及样图见附录C~附录H。

5 选线及定线测量

选线测量

5.1.1 根据批准的路径方案进行实地选线。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选线时应协助设计专业做到线、位结合,走向合理。

5.1.2 当线路通过有关协议区时,应按协议要求用仪器选定路径或进行坐标放线。

5.1.3 当线路跨越一、二级通信线及地下通信电缆,且交叉角较小可能影响路径成立时,应采用仪器定线并施测其交叉角。

定线测量

5.2.1 定线测量的方法可采用直接定线或间接定线。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为基准延伸直线,其偏离直线方向的水平角值不应大于±1′。

5.2.2 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直接延伸直线时,应采用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或角度分中法。直线延伸的长度平地不应大于800m,山区不宜大于1200m。

5.2.3 直线桩(Z)、转角桩(J)、杆塔位桩(G)应分别按顺序编号。标桩的规格、材料可参照附录K。视工程具体情况,宜适当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桩。

5.2.4 直线桩应设在便于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平断面测量、交叉跨越测量、定位及检查测量和能较长期保存处。桩间距离不宜大于

400m,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桩间距离可适当放长。

5.2.5 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定线时照准的前后视目标必须立直,应尽量瞄准目标的下部。当前后视距离出现小于40m 时,必须提高仪器对中、整平、照准的精度,目标应细、直,且直线延伸的距离不宜过长。

表5.2.5 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5.2.6 直接定线后,直线桩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其精度应符合的规定。

5.2.7 间接定线可采用钢尺量距的矩形法、等腰三角形法或光电测距的支导线法等方法。测距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测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

表5.2.7-1 间接定线测距技术要求仪器

表 5.2.7-2 间接定线测角技术要求

5.2.8 当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时,必须在正倒镜分中法定好前视直线桩后,才允许在其间加定直线桩。在标定完最后一个直线桩后,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检查仪器是否变动。桩间距离应力求均匀,并在所加的直线桩位检测直线角。

5.2.9 转角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

6 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

视距法测距

6.1.1 视距法测距应采用不低于DJ6型精度的经纬仪。视距尺的衔接处应紧密、牢固,尺面刻划应清晰。观测时标尺必须立直。视距测量的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量并有多余观测,成果取中数。

6.1.2 视距法测距应采用对向观测,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采用同向观测,并应注意不要立错桩号。

1 对向观测应往返各一测回。采用普通视距尺时,每测回正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往返测各以正镜或倒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或正镜读对数尺及中丝读天顶距。

2 同向观测应同向两测回。采用普通视距尺时,第一测回正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不宜切在整米或整分米上)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第二测回应变动切尺数,读数要求同第一测回。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视距尺观测一测回,对数尺观测一测回,操作要求同1。

6.1.3 视距法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

表 6.1.3 视距法测距技术要求

6.1.4 视距应采用宽面大分划标尺,视距长度平地不宜大于400m;丘陵不宜大于600m;山区不宜大于800m。

6.1.5 当空气不稳定和呈像模糊时,应适当缩短视距长度。因自然条件影响标尺立直和读数有困难时,应停止观测。

6.1.6 当视距较长或坡度较大视距法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时,宜采用三角解析法。

光电测距

6.2.1 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应进行对向观测。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用同向观测,同时应采取防止粗差的有效措施。

1 对向观测时,测量距离应往返各一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各测回成果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可不作气象改正),并按垂直角及距离之大小作倾斜改正,水平距计算至分米,成果取至米。

2 同向观测时,测距应两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作业要求同1。

3 对向或同向观测时,两次测距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0。两测回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回,并选用两组合格的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两测回。当距离小于100m时,测距较差不应大于。

6.2.2 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值,非特殊情况,不应采用一测站连续测多段距离来求得桩间距。

6.2.3 测距注意事项:

1 在有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内,如在高电压物体附近,不宜架设光电测距仪或反光镜。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

2 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

3 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测距时应避免有另外的反光体位于测线或其延长线上。

4 观测时棱镜面应对准测距仪的测距头。当倾角(高差)较大时,更应相互对准。

5 必须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操作,发现异常应停止观测,分析原因,以保证成果正确和仪器安全。

高差测量

6.3.1 高差测量可采用视距高程、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两种方法。高差测量应对向观测往返各一测回,条件困难时可采用同向观测两测回,第二测回观测时应变动切尺数(变动范围不宜小于。

6.3.2 三角高程测量时,天顶距读至′,仪器高量至厘米,两测回高差取中数,计算至厘米,成果取至分米。

6.3.3 当采用三角解析法测距或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其三角高程两测回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S \为测距边长,以km 为单位)。

6.3.4 距离超过400m 时,高差应加地球曲率及折光差改正。地球曲率及折光差改正数计算公式为:γ=

?-R K 21S 2 式中:γ——地球曲

率及折光差改正数(m);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当纬度为35°时,R =6371000m ;

S ——边长(m);

K ——折光系数,取。

6.3.5 若高差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回,选用其中两测回合格的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两测回。

7 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

平面联系测量

7.1.1 当送电线路通过城市规划区、工矿区、军事设施区及文物保护区等地段,并根据协议要求需要取得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时,应进行平面坐标联系测量。

7.1.2 平面联系测量方法,视需要可采用图解、导线、交会等方法,有条件时可采用GPS测量。

7.1.3 联测精度的限差,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区要求转角塔中心的点位误差,不应大于该城市规划用图图面上的。有特殊要求时,可按要求精度进行联测。

高程联系测量

7.2.1 当送电线路通过河流、湖泊、水库、河网地段及水淹区时,应视水文专业的需要进行高程联测及洪水痕迹的测量工作。

7.2.2 当线路跨越规划或正在施工的铁路、公路、架空管道等建筑物时,应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高程联系测量。

7.2.3 送电线路高程联系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其方法可采用视距高程测量,如有特殊要求,宜采用相应等级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7.2.4 视距高程应对向观测各一测回,高差闭合差不应大于式规定:

f

h =±n式中:f

h

——高差闭合差(m);

a——平均垂直角(°),小于3°时按3°计;L——路线长度(km);

n——测距边数。

8 平断面测量

平面测量

8.1.1 送电线路的起迄点应施测与变电所相对的平面关系。

8.1.2 送电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0m范围内的地物应测绘其平面位置。中心线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管线、河流、水库、地下电缆、斜交或平行接近的梯田等,均应实测其平面位置。

8.1.3 当线路通过森林、果园、苗圃、农作物及经济作物时,平面应实测其边界并注明作物名称、树种及高度。

8.1.4 当送电线路平行接近通信线路时,应按设计专业的要求实测或调绘其相对位置。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的比例尺,应按平行接近线路的长短参照执行。

断面测量

8.2.1 断面测量可采用视距法、光电测距法、直接丈量等方法测定距离和高差。

8.2.2 半测回测定断面点的高差时,垂直度盘的指标差不应大于±′,大于时应进行改正。

8.2.3 断面点宜就近桩位施测,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视距长度不宜大于300m,大于时垂直角应进行正倒镜观测,距离应同向两次观测,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成果取中数。也可加设测站进行施测,其距离和高差的技术要求,应按第6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8.2.4 选测的断面点应能真实反映地形变化和地貌特征,防止漏测。平地断面点的间距不宜大于80m,独立山头不应少于3个断面点。在导线对地距离可能有危险影响的地段,断面点应适当加密。对山谷、深沟等不影响导线对地安全之处可不测绘。

8.2.5 当导线的边线地面比中线地面高出时,应施测边线断面,立尺时应按导线间距准确地立在边线位置。当线路通过高出中线和边线的陡坎或陡坡附近时,应根据需要施测风偏横断面或风偏点。风偏横断面的纵横比例尺相同,可采用1∶500或1∶1000。

8.2.6 当线路通过缓坡、斜交的梯田、沟渠、堤坝时,应特别注意对地有影响的边线断面的施测。

8.2.7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的比例尺,宜采用纵向1∶500、横向1∶5000。平断面图的图式及样图见附录C和附录D。

9 交叉跨越测量

9.0.1 交叉跨越测量可采用视距法、光电测距法或直接丈量等方法测定距离和高程。对一、二级通信线,10kV及以上的电力线,有影响的其他建(构)筑物,应就近桩位一测回施测。

9.0.2 送电线路交叉跨越通信线路时,应测量中线交叉点的上线高。中线或边线跨越电杆时,应施测杆顶高程。当左右杆不等高时,还应选测有影响侧边线和风偏点线高。对一、二级通信线还应加注其交叉角,并注明两侧杆号、杆型及材料。

9.0.3 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或穿过已有电力线时,应测量中线交叉点最高或最低线的线高。当中线或边线跨越杆塔顶部时,应施测杆塔顶部高程。当已有电力线左右杆塔不等高又影响跨越或穿过时,还应测量有影响侧边线交叉点最高或最低线的线高及风偏点的线高。对跨越或穿过的电力线应注明杆(塔)型及电压等级。35kV及以上的电力线应在不同位置进行校测,其不符值应按表要求执行。

9.0.4 送电线路跨越铁路和主要公路时,应施测交叉点轨顶及路面高,并注明道路通向、铁路被交叉处的里程。当跨越电气化铁路时,还应施测交叉点线高及交叉角。

9.0.5 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河流、水库和水淹区时,应根据设计和水文专业的需要施测洪水位及水位高程,并注明施测日期。当河中立塔时,应根据需要进行河床断面测量。

9.0.6 送电线路跨越或接近房屋(边线外5m以内)时,应测量交叉点屋顶高或测量接近房屋的距离和屋顶高。

9.0.7 送电线路跨越架空索道、特殊(易燃、易爆)管道、渡槽等建筑物时,应施测交叉点顶部的高程,并注记被跨越物的名称、材料等。

9.0.8 送电线路跨越电缆,油、气管道等地下管线时,应根据设计提出的位置,施测其平面位置、交叉点地面高程及交叉角,并注记管线名称。

9.0.9 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拟建或正在建设的设施时,应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和要求进行测绘。

10 定位及检查测量

10.0.1 杆塔定位之前应在测站上对平断面图进行实地巡视检查,并检测直线、桩间距离及高差。当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定位测量。

10.0.2 杆塔位桩的直线方向可采用前视法或正倒镜分中法测定,其技术要求应按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10.0.3 杆塔位桩的距离和高差应在就近直线桩位测定,其技术要求应按第6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0.0.4 应根据设计需要施测杆塔位的塔基断面或施工基面及拉线盘位置。塔基断面图可参照附录J绘制。

10.0.5 在定位的过程中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

——杆塔位桩的距离和高差;

——有危险影响的被交叉跨越物位置和高程;

——有危险影响的断面点(包括风偏、横断面);

——线路的直线和转角的角度;

——间接定线校测。

10.0.6 当检测超限或发现有漏测的断面点、交叉跨越物、地形地物时,应就近桩位进行补测,并修改原平断面图。

11 CAD 技术

11.0.1 当采用CAD技术完成线路平断面图的测绘时,应按本章的规定执行。

11.0.2 使用CAD技术时,硬件平台应采用微机平台;软件平台的采用应符合DL/T 5026中的有关规定。

11.0.3 应用软件应符合下列基本技术要求:

1 数学模型正确,计算精度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 野外数据采集项目齐全,功能完备,仪器实测、丈量、目估等

数据均能处理,应完全代替手工记录。

3 野外数据采集应具有检查实测数据是否超限的功能,并拒绝接受超限的实测数据。

4 在原始记录文件中必须存贮每一测点的观测值及点号。原始记录文件必须能显示打印,并便于阅读。

5 野外采集数据的存贮必须安全可靠,出现误操作或突然断电等外界干扰时,原有数据不会出错或丢失。

6 图式符号编码应齐全、易记。

7 非内外业一体化系统,除具有批处理图形操作功能外,应在图形支撑系统中提供交互式图形操作命令,能绘制平断面图中的所有图式符号。

8 输出的平断面图应符合本规程的图式要求。

9 与送电子系统交换的信息(非图形信息和图形信息)应与其遵循共同的技术约定。软件应在成图的全过程中自动保持非图形信息与图形信息的一致性。

10 整个系统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

11.0.4 作业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1 野外常规手工记录,内业在微机上手工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成图。

2 野外使用全站仪或RTK,自动采集实测数据,内业利用数据通信自动将仪器或手簿中的数据传入微机、成图。

3 便携式微机配合全站型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配测距仪)使用内外业一体化软件,自动采集实测数据,现场编辑图形、成图。

11.0.5 当采用条1款或2款的方法采集数据时,必须在现场绘制草图。

11.0.6 当采用条2款或3款的方法采集数据时,记录员应随时监视记录器(或微机屏幕),及时发现并纠正由于误操作或外界干扰而引起的传输错误。对标杆高等需人工键入的数据,应进行回报。

11.0.7 微机中的原始记录文件,必须有磁介质备份及硬拷贝。当采用条2款的方法采集数据时,当天的数据应当天传入微机。

11.0.8 应使用应用软件提供的命令编辑图面内容,不应直接使用图形支撑软件的命令。

12 GPS 测量

应用范围

12.1.1 在选线及定线阶段确定方向与障碍物位置。

12.1.2 线路测量的坐标与高程联测:

——对已有控制点的联测;

——对转角点的联测。

12.1.3 通过协议区与影响范围内通信线位置测量。

12.1.4 对线路长度、方向、高程等方面的检核。

弧垂观测方法

弛度观测档得选择原则: 1、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1、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1、4弛度观测档得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得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得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 1、测量方法: (1)异长法――运行线路得弧垂测量常用此法。见图1-4。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 方法: 自观测档得架空线悬挂点A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得交点与导线两悬挂点得垂直距离,得AA0=a与BB0=b。然后由公式 得观测档弧垂f。 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得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 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得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 按仪器设置得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与档侧角度法. 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见图1—5 图1-5档端角度法

( ) () 2 2 2 014 b =arctan(tan ) b (2)014 h f a a ltg h l f a h f a a lt g θθαθ ≠=+-±-=-==+-高差时: 或按下式计算: 高差时: 式中 a-仪器中心至点A 得垂直距离; 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得档距中点弧垂,m; θ-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得垂直角,即观测角; l —为被测档档距,m; h—两杆塔得高差,m 。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如图1—6。 图1-6 档外角度法 式中 l 1—仪器距一侧杆塔得水平距离,m。其余符号同前. ③档内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导线或地线得正下方。如图1-7。

浅谈架空线路施工测量

浅谈架空线路施工测量 发表时间:2018-08-21T15:40:09.7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林元 [导读] 摘要:架空线路工频大电流法是传统测量方法,注入的电流大,能渗入较深的大地中。 (国网福建省龙岩供电公司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架空线路工频大电流法是传统测量方法,注入的电流大,能渗入较深的大地中。但是测量工作量大,人工放线不易,正确布置测量引线是准确得到测量结果的关键,因此在现场测量时经常利用一条停电的架空线路作为试验用的电流和电压引线。但是利用这种方法放线时,若架空线路的架空地线未于地绝缘,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误差。 关键词:架空线路;施工测量 架空线上任一点的弧垂是指该点距两悬点连线的垂向距离, 通常所指的弧垂是指架空线的最大弧垂。弧垂是线路设计及运行维护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决定了架空线路的松紧程度和线路杆塔的高度, 弧垂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弧垂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主要有导线应力、传输容量、大气温度、风、导线覆冰等。 一、现场干扰分析 输电线路参数测试中,干扰由静电感应分量,高频分量和工频分量组成。 1.静电感应分量。静电感应分量是云中电荷、空间带电粒子等在输电线路上的感应电势,以电容耦合的方式为主,在测试接线完成后,测试电源内阻极低,静电感应分量可以直接对地泄放,对输电线路参数测量影响甚微。但是在雷雨天气,由于云中电荷累积,雷云电位升高,对线路放电的几率大增,如果发生雷击线路,将严重影响测试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此时应停止测试工作。 2.高频分量。在输电线路参数测试中,高频分量主要来自载波通讯、公网通讯、邻近线路或者变电站母线等高压设备电晕放电或者间隙放电。被测线路参数测试过程中,本线路载波通道停止工作,没有影响;其余各个高频分量通过屏蔽、接地处理以及信号去耦电容基本可以消除,由于采用类工频信号进行测量,高频干扰信号极易分离,而且其幅值较小,对线路参数测量的影响可以完全消除。 3.工频分量。工频分量包括电容耦合感应电势和电磁耦合感应电势。当被测线路两端都悬空不接地时,邻近带电线路或者母线电场通过电容耦合在试验线路将感应一个电势,可看作在线路导线对地电容支路(C10)中串接了一个等效的电感应电势,根据干扰线路电压等级和耦合紧密情况的不同,干扰电压值从几百伏到十几千伏不等(用静电电压表测量)。线路平行走向或同杆架设时,带电运行线路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将在被测线路上感应出电压,它正比于运行线路的电流和两线路之间的互感,其作用相当于在线路导线上沿纵向串接了一个磁感应电势,根据耦合紧密情况和干扰线路潮流变化,电磁感应干扰会发生变化。由于线路对地容抗很高,测试电源内阻极低,当线路一端接地时或者接入测试电源时,电容感应分量可以直接对地泄放,对输电线路参数测量影响甚微,所以重点考虑纵向感应干扰电势的影响。 二、架空线路施工测量 1.弧垂测量误差分析。一是仪器使用方法的影响。测量线路弧垂的过程中存在仪器位置摆放、仪器本身的视角竖盘指标差以及人为操作等因素, 造成弧垂测量产生误差。计算弧垂都是按照假设将经纬仪放在绝缘子的正下方进行测量的。在实际中, 由于在测量中, 下相对中相、上相有遮挡, 因此需要向外侧延长线方向才能进行测量。而且, 有些杆塔受到地形的限制, 无法放在绝缘子串的正下方, 只能放在中心桩, 这虽可大大节省测量过程中架设经纬仪的次数, 但由此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输电线路的铁塔较高、档距较大, 因此测量中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其测量, 通过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的角度法测量, 可以避免查图纸, 可以快速地得到弧垂值的大小。现场测量中温度的变化对测量工作的影响较大, 由于阳光的直接照射, 很快就有变化, 因此在测量中会因温度的不准确而使得弧垂大小超过允许范围。二是在弧垂测量过程中, 温度的测量方法主要还是采用温度计在地面进行测量。在考虑局部气候变化时, 此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 对弧垂精度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改进测量方法, 针对大跨越存在局部小气候的弧垂测量中,采用红外测温仪来测量导线温度, 其计算得到的弧垂结果将更为精确。三是弧垂测量虽是架空线路架线中较为普通的问题, 但对于大档距架空线路来说, 弧垂的精确与否对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架空线路的施工与竣工验收中, 应用角度法对弧垂进行测量, 通过将经纬仪放置在中心桩位置处, 测量弧垂对其产生的误差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同时通过改进测量气温方法, 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弧垂测量的精度。 2.对于2 条平行线路,如果一条在运行,根据经验是不能在另外一条线路进行参数测量的。因为2 条平行线路存在较大的潜供电容,将产生较大的潜供电流,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对测量人员和测量设备的安全无法保证,同时影响测量结果,因此最好安排停电测量。另外,对于长线路由于可能出现交叉跨越产生感应电压,首先从测量人员和测量设备安全考虑,必须用高压测量电压表对感应电压进行测量,测量感应电压应在被测线路对侧,在短路接地和开路两种情况下,根据感应电压的大小采用相应的测量方法。但千万要注意的是改接测量线时,一定要先将线路短路接地;测量时短路接地和引线都应有足够的截面,且必须接线牢靠。当得到一组较为完整的参数数据时,怎样粗略判断参数是否合格?首先分析零序阻抗与正序阻抗之比,一般是近似于三倍左右的关系,但是根据地线、邻近线路运行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零序阻抗值往往难以模拟与测算,只能以实测值为最终判断标准。正序阻抗、正序与零序电容参数都可以比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判断,一般不会相差很大,对于某种固定配置线路,这几个值其实相差并不大,可以根据以往的测试经验进行判断。 3.工频电场分布在空间的等值线呈马鞍形, 对近地面的影响程度与铁塔的高度及架线形式有关。在地面同一高度平面内, 布线在一定距离内随距离逐渐增大, 达到最大值点后, 又随距离而减小。本研究中输电导线高为8 .5m ,该高度超标影响距离为边导线外侧约2 ~ 4m 处。在考虑输电线的电磁影响时要考虑电磁场的空间分布。50 Hz 的磁场属于极低频范围, 与射频场相比,频率要低5~10个数量级。架空线路周围的磁感应强度很小, 但应同样给予重视。架空线路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要比电缆输电线路产生的小一些, 而同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只要可衰减到这个水平。故该电压等级架空线路工频磁场的影响远远小于工频电场。镜像法计算结果值均高于实际测量值, 但二者相差很小, 每个测点的相对误差均不大于3 %。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有:①绝缘支撑物的泄露。无论使用什么绝缘支撑物将场强仪引入被测场中,其泄露引起的误差都很小, 但当绝缘支撑物受秽或受潮时, 其对地泄露会造成误差, 这种误差在理论上当场强仪的电气轴线垂直于场强所在平面时为零,但是实际上总是存在的。②湿度。比较大的湿度会在场强仪的传感电极之间造成明显的泄露电流, 从而造成误差。因此, 测量规定应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 %时进行。如果相对湿度超过80 %, 应该加以说明, 或对结果加以误差修正。③温度。当温度由低向高变化时, 场强仪的误差会有所增加, 最高达8 %左右, 同样应该对其进行矫正。④仪表的倾斜。场强仪在安放时如果倾斜会影响读数的精确性。 目前,输电线路工程电压等级的提高、施工难度的不断加大、施工地点的边缘化、施工环境越来越恶劣等因素都使工程施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避免利用已有的架空线路作为电流、电压测量线,减小架空地线的分流作用,若是人工放线困难,必须使测试范围内架空

架空线路施工安全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架空线路施工安全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512-39 架空线路施工安全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节勘测 一、勘查时,应对拟定的通信线路所经过的沿线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如有毒植物、毒蛇、血吸虫、猛兽和狩猎器具、陷井等,应告知测量和施工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二、凡遇到河流、深沟、陡坎等,要小心通过,不能盲目泅渡和冒然跳跃。 三、传递标杆,禁止抛掷,并不得耍弄标杆,以免伤人。 四、移动大标旗或指挥旗时,遇有火车行驶,须将旗放倒或收起,以免引起火车驾驶人的误会。 五、冬季在雪地测量,应戴有色防护镜,以免雪光刺伤眼睛。 第二节打洞

一、在市区打洞时,应先了解打洞地区是否有煤气管、自来水管或电力电缆等地下设备。如有上项地下设备时,应在挖到40厘米深后,改用铁铲往下掘,切勿使用钢纤或铁镐硬凿。 二、靠近墙根打洞时,应注意是否会使墙壁倒塌,如有此种危险,应采取安全加固措施。 三、在土质松软或流沙地区,打长方形或H杆洞有坍塌危险时,洞深在1米以上时,必须加护土板支撑。 四、打石洞需要火药爆破者,必须由有爆破经验的人员执行任务。对执行爆破任务的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在市区内或者居民区及行人车辆繁忙地带,绝对不能使用爆破方法。 五、打炮眼时,掌大锤的人,一定要站在扶钢纤的人的左侧或右侧,严禁对面操作。 六、土石方爆破注意事项: (一)打眼、装药、放炮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

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概览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架空光缆部分 一、路由: 1、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工程预算;材料计划、采购供应、网络规划,在施工中,如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2、在施工中,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可进行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程序是: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理由,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查核实,然后向建设单位上报设计变更,待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按照变更后的路由进行施工,较大的变更需要设计单位重新设计,施工单位无权自行改变设计。 3、涉及到敷设方式变更的,应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报建设单位批准。 4、需要设计变更的,由施工单位填写《设计变更单》并绘出变更示意 图,一式三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报建设单位审批。 二、路由的勘察、测量、定位: 1、路由勘测、测量的原则是:路由简捷、线路稳固、便于施工、方便维护。 2、杆距:杆位测量定位时,原则上每50米一档杆,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和缩短杆距,但一般不得超过45—55米。 3施工单位不得任意改变杆距,如遇特殊情况,可与现场监理共同处理 i

任意加大杆距不合格工程,后果应由施工单位负责 三、立杆: 2、立杆前,应对设计路由进行认真复测,反复比较,本着赶路稳固、 路由简捷、线路安全、便于维护的原则,测出最佳路由。 3、电杆位置立在线路中心线上,其差距左右不应大于5公分,电杆上下垂直,杆根培土牢固。 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做内移,水泥杆内移值为10—15公分,木杆内移值为20—40公分。 5、终端杆树立后,杆稍应向拉线倾斜10—20公分。 6、水田地立杆必须要时加盘底,松软地、水田地角杆加盘底、上卡盘距地面40公分,下卡盘距坑底30公分。 2

完整word版35~110kV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35~110kV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司属35~110kV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适用于我司从事线路运行、维护、检修、调度及技术管理人员。 2 规范化引用文件(导语略) 省政府第239号令省电力设施保护办法 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生供(1996)第135号送电专业生产工作管理制度 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GB 50233-2005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 总则 3.1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对线路进行巡视检查,认真进行定期检修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3.2每条线路都必须有明确的维护界限,应与变电站或相邻的班组明确划分分界点,不得出现空白点;与兄弟单位、用户单位同塔架设及分段维护的设备应有明确职责的分界协议书。 3.3要建立专责制,每条线路都要有专人定期进行巡视,巡视人员必须熟悉专责线路的设备运行状况,掌握设备变化规律和检修技术,熟悉有关规程、规定,经常分析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 3.4各班组应有一定数量的交通工具和应有的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应保证完善畅通。 3.5线路的杆塔上必须有“线路名称、杆塔编号、相位”及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同塔双回、多回线路还应有色标。 3.6本规程若与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相抵触,应以国家颁发的规程为准。 4 防护 4.1线路的防护区为边导线向两侧延伸一定距离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各级电压线路应延伸的距离规定如下: 35~110kV …………… 10m 线路经过工厂、矿山、港口、码头、车站、城镇、公社等人口密集地区不规定防护区,但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所列的数值。 表1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4.2线路下方不应修建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修建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事先与我司协商。线路下面的建筑物与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导线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2所列的数值。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要点 一、线路路径的选择与杆塔的定位 1 路径选择应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新技术,必要时可采用地质遥感技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城镇规划、环境保护、交通条件、运行和施工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比较,使路径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 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符合城镇规划,并尽量减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重冰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应尽量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4 路径选择应考虑对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 5 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 6 应根据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的总体布置统一规划进出线,两回或多回路相邻线路通过经济发达地区或人口密集地段时,应统一规划。规划中的两回或多回同行线路,在路径狭窄地段宜采用同杆塔架设。 7 耐张段长度,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两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10km;三分裂导线及以上线路不宜大于20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在耐张段长度超出上述规定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非常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 8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9与大跨越连接的输电线路,应结合大跨越的选点方案,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二、导线与避雷线的选择 1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宜按照系统需要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按系统输送容量,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进行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要求。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采用现行国标中钢芯铝绞线外径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可不必验算电晕。 3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允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线路相配合,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 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80%时间,80%置信度,频率0.5MHz 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10KV-35KV架空线路施工验收规范报告

10KV-35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 及验收规范》(GBJ232-82),结合塔里木油田电力线路实际和运行特点情况编制而成。 第一章总则 一、为保证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35kV及10KV架空电力线路新、改、扩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大档距及铁塔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10~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架空电力线路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四、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当采用无正式标准的新型原材料及器材时,安装前应经技术鉴定或试验,证明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应制订不低于本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或工艺要求。 六、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原材料及器材检验 一、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器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作检验: 1、超过规定保管期限者。 2、因保管、运输不良等原因而有变质损坏可能者。 3、对原试验结果有怀疑或试样代表性不够者。 二、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线材,架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3、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 4、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线的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三、为特殊目的使用的线材,除应符合本规范第2.0.2条规定外,尚应符合设计的特殊要求。 四、由黑色金属制造的附件和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浸镀锌制品。 五、各种连接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六、金属附件及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七、金具组装配合应良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符合要求。 3、镀锌良好,无锌皮剥落、锈蚀现象。 八、绝缘子及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3、弹簧销、弹簧垫的弹力适宜。 九、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制造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规定。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等现象。 2、放置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的宽度不应超过0.1mm。 3、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

3.9通信光缆施工规范

通信光缆施工规范具体要求 以下为通信光缆施工详细说明: 一、通信光缆施工规范架空光缆敷设要求 1)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2)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因本次施工要求,柱上开关处应预留15米到20米,以备选点使用,本次施工架空光缆高度为6米,跨越公路等为7.5米,其他跨越现场施工可适当调整。 3)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4)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5)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6)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发光棒,长度为2米。 二、通信光缆施工规范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

3)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6)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三、光缆成端 1)应根据规定或设计要求留足预留光缆。 2)在设备机房的光缆终端接头安装位置应稳定安全,远离热源。 3)成端光缆和自光缆终端接头引出的单芯软光纤应按照onu的说 明书进行 4)走线并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和绑扎。 5)单芯软光纤所带的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顺序插入光配线架(分配盘)。 6)末连接软光纤的光配线架(分配盘)的接口端部应盖上塑料防尘帽。 8)软光纤在机架内的盘线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 9)光缆在光纤配线架(onu)成端处,将金属构件用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引出,并将其连接到保护地线上。 10)软光纤应在醒目部位标明方向和序号。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线路测量 一般规定 本章适用于铁路、公路、架空索道、各种自流和压力管线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通用性测绘工作。线路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分别按本规范第 3.1.4 条和 4.1.3 条中的规定选用。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导线或 GPS 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贯通布设。 线路的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点位,宜选在土质坚实、便于观测、易于保存的地方。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施工干扰区的外围。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根据需要埋设标石。 线路测图的比例尺,可按表 6.1.6 选用。 注:1 1:200 比例尺的工点地形图,可按对 1:500 比例尺地形测图的技术要求测绘。 当架空送电线路通过市区的协议区或规划区时,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施测 1:1000~1:2000 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 当架空送电线路需:要施测横断面图时,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宜选用 1:200 或 1:500。 当线路与已有的道路、管道、送电线路等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净空高或负高。 纵断面图图标格式中平面图栏内的地物,可根据需要实测位置、高程及必要的高度。 所有线路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铁路、公路的曲线起点、终点,均应埋设固定桩。

线路施工前,应对其定测线路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方可放样。 铁路、公路测量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控制测量。平面控制可采用 GPS 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按本规范第3.2 节、3.3 节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导线总长可放宽一倍;高程控制应布设成附合路线,按本规范第 4.2 节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隔不大于 30km 的点上,应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检核;当联测有困难时,可分段增设 GPS 控制点。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2.2 的规定。 分段增设 GPS 控制点时,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按本规范 3.2 节的规定执行。 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2.3 的规定。 水准路线应每隔 30km 与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一次。 定测放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作业前,应收集初测导线或航测外控点的测量成果,并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 测。高程检测较差不应超过 30 mm(L 为检测路线长度,单位为 km)。 GPS-RTK 法进 行。 交点的水平角观测,正交点 1 测回,副交点 2 测回。副交点水平角观测的角值较差不应大于表6.2.4-l 的规定。

kV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程目次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总则 4 选择路径方案 4.1 室内选择路径方案 4.2 现场选择路径方案 5 选线及定线测量 5.1 选线测量 5.2 定线测量 6 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 6.1 视距法测距 6.2 光电测距 6.3 高差测量 7 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 7.1 平面联系测量 7.2 高程联系测量 8 平断面测量 8.1 平面测量 8.2 断面测量 9 交叉跨越测量

10 定位及检查测量 11 CAD技术 12 GPS测量 12.1 应用范围 12.2 技术要求 12.3 定线测量 12.4 定位测量 12.5 数据处理 13 技术检查和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 13.1 技术检查 13.2 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 附录A(标准的附录)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 附录B(标准的附录)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图式 附录D(标准的附录)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样图 附录E(标准的附录) 大跨越分图样图(见插页) 附录F(标准的附录) 拥挤地段平面图样图 附录G(标准的附录) 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样图 附录H(标准的附录) 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样图附录J(标准的附录) 塔基断面图样图 附录K(标准的附录) 测量标桩规格 附录L(标准的附录) 测量报告提纲

附录M(提示的附录) 相关标准 条文说明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35kV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工作可参照执行。 本规程不含大跨越及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遇有大跨越和航空摄影测量时,应执行现行的标准DL/T5049和DL/T5138。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总则 3.0.1 为了统一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送电线路)工程中的测量技术要求,满足送电线路建设中设计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设计各阶段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测绘资料,特制订本规程。 3.0.2 送电线路的勘测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分为初勘(初步设计)和终勘定位(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3.0.3 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检查项目可参照附录A或附录B。 3.0.4 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必须做到真实、齐全。手工记录的原始数据严禁擦拭、涂改、转抄、事后补记。电子记录严禁随意修改。 3.0.5 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10kV~35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0kV~35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章原材料及器材检验 一: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器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作检验: 1、超过规定保管期限者。 2、因保管、运输不良等原因而有变质损坏可能者。 3、对原试验结果有怀疑或试验代表性不够者。 二: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线材,架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3、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 4、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线的绝缘层应 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三:为特殊项目的使用的线材,除应符合本规范第2.0.2条规定外,尚应符合设计的特殊要求。 四:由黑色金属制造的附件和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浸镀锌制品。 五:各种连接螺栓宜有防送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六:金属附件及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七:金具组装配合应良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符合要求。 3、镀锌良好,无锌皮剥落、锈蚀现象。 八:绝缘子及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瓷件与铁件组合午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瓷釉光滑,无裂纹、确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3、弹簧销、弹簧垫的弹力适宜。 九、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制造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钢筋混泥土电杆》的规定。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信光缆施工规范

近年来通信光缆施工及维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特点鲜明,通信光缆施工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同时业内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待解决,以下为通信光缆施工规范详细说明: 一、通信光缆施工规范架空光缆敷设要求 1)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2)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 3)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4)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5)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6)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发光棒,长度为2米。 7)为防止吊线感应电流伤人,每处电杆拉线要求与吊线电气连接,各拉线位应安装拉线式地线,要求吊线直接用衬环接续,在终端直接接地。 二、通信光缆施工规范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 3)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6)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8)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塑料标志牌以示区别。

新版弧垂观测方法-新版.pdf

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原则: 1.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1.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 1.4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的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的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 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 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 1、测量方法: (1)异长法――运行线路的弧垂测量常用此法。见图1-4。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 方法: 自观测档的架空线悬挂点A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的交 点与导线两悬挂点的垂直距离,得AA0=a和BB0=b。然后由公式 a b f得观测档弧垂f。 2 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的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 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的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 按仪器设置的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和档侧角度法。 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见图1-5

图1-5 档端角度法 2 2 2 01 4 b =arctan(tan ) b (2) 014 h f a a ltg h l f a h f a a ltg 高差时: 或按下式计算:高差时: 式中a -仪器中心至点A 的垂直距离; 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的档距中点弧垂 ,m ; -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的垂直角,即观测角;l -为被测档档距,m ;h -两杆塔的高差,m 。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如图 1-6。 图1-6 档外角度法

架空线路弧垂的测量

一、架空线路弧垂的测量 架空线路的各种限距及导线弧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但在运行过程中,所要求的限距可能受到破坏,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1)在线路下面或其附近新建或改建的建筑物,如道路、电信线路或低压线路等。 (2)由于修理工作移动了杆塔或改变了杆塔的尺寸,以及改变了绝缘子串的长度。 (3)杆塔歪斜,导线松了而未调整或导线经过长时运行而拉长了。 (4)由于相邻两挡内荷重不均匀,导线在悬垂线夹内滑动。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在运行中必须经常观察各种限距的情况,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巡视线路时,以“眼力”来检查所有限距,同时应注意可能使限距发生变更的原因,如果怀疑某些限距不合乎规定时,必须进行测量。对于耐张、转角、换位等杆塔过引线方面的导线限距,一般均在停电的线路上直接登杆测量;对于导线弧垂,导线跨越和导线交叉地方与各种建筑物之间的限距,一般均不停电,而在距高压线路的危险距离以外,采用经纬仪来测量。 (一)弧垂的判断及测量 判断弧垂是否合乎要求,首先应记录测量时的温度和弧垂,求出该耐张段间的规律挡距。当不考虑架空线路挂点高差影响时,计算为: (4—3) 式中l1~ln——耐张段间的各个挡距,m。 每个耐张段的值,已载于线路的设计中。当所测量的耐张段中,无一挡距等于时,在任意挡距z中,导线的弧垂应为: (4~4) 式中f——所求挡距l中导线的弧垂; f0——相当于挡距时的弧垂(可从设计给出的弧垂安装曲线表中查出)。 例如:某一线路耐张段,此区段分为:173、180m和230m三个挡距,其规律挡距=200m。因为三相挡距无一与相等,所以任意挡距间的弧垂应按式(4—4)进行换算。设观测挡的挡距为180m,测量时的温度为200C,根据安装表查出=200m时的f0=4.05m,由式(4—4)可得挡距l=180m时的弧垂为: f=(180/200)f0=0.81 f0 =0.81*4.05=3.28m 如实际测得的弧垂小于上列数值,则导线的张力过紧,应适当将导线放松;如大于上列数值,则导线过松,应将导线收紧;如实测的弧垂与安装表求之弧垂相差在±5%以内,则不必调整。 (二)导、地线弛度测量的计算 (1)导、地线弛度经纬仪测量换算公式: F=b1 tgθ1—b2 tgθ2 式中:f一导线或地线弛度,m; b1、b2一两基水平距离,m; θ1——镜测导线或地线悬挂点角度; θ2——镜测导线或地线弧垂最低点角度。 该办法适用于地势平坦,相邻两杆塔悬挂点高差小的地方。 (2)导线对地距离经纬仪测量计算公式:

1.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施工方案 一、施工依据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勘测情况 二. 施工依据标准: 1.<<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架空送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评级标准>> 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 5009.2-2004)及<<电力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规程 >>。 三、计划施工日期: 四、组织措施 1. 项目负责人: 2. 现场安全负责人: 3. 现场各专业负责人: 五、施工项目及内容 ㈠、施工项目: ㈡、施工内容 1. 横担更换,金具绝缘子更换,拉线制作更换,接地引下线更换; 2.导线更换 六.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各工序开始施工前,工程项目部施工技术科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审阅、熟悉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提出其中的错误、遗漏、误差和缺陷,汇总后报建设单位。然后编写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工序的施工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经公司工程技术部会同有关人员审核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在工程中实施,各工序的施工措施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在工程中实施,以指导本工序的施工。 2、材料供应: 本工程使用的铁塔、钢筋混凝土电杆、光纤、瓷绝缘子、金具等实物,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及合同文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安装,切实把好材料质量关,以保证工程质量。 除上述材料以外的砂、石、水泥等由投标方项目部根据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和国家标准自行采购。砂、石等地方材料必须送有关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工程

中使用的大批砂、石必须与送检样品一致;水泥必须送有关水泥质量检验站检验,并按照《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及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水泥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管理办法在工程中实施。 自购的材料、原材料或加工制成品,要有完整的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书、检验报告等足以证明其质量的文件,并妥善保管,待竣工时向建设单位移交。 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作出标识,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自购原材料分承包方的选择,按《分承包方控制程序》对分承包方的资质、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评审,选择出合格的分承包方。 3、跨越架的搭设 根据被跨越物的重要程度和高度,跨越架可搭设为单侧或双侧,每一侧又搭为单层或双层。跨越架可使用杉木杆、竹杆或钢管搭设。跨越架如不采用封顶,应增加架顶高度。 4、材料检验: 4.1 所选用的绝缘绳要有足够的电气绝缘性能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4.2 所使用的滑车除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外,重量愈轻愈好,滑车支架需要旁 开门,又要有准确可靠,操作简单的闭锁装置。 4.3 线路所使用的各种金具及绝缘子,其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符合质量 标准。 七.施工措施及要求 1.工地运输及装卸 1.1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通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严禁违章操 作;起重人员严格执行起重操作规程,起吊时必须选择良好停车地点,确保安全起吊工作。 1.2 运输前要认真了解运输器材的重量,外型尺寸,运输器材不得超载、超 高、超宽、超长。要绑扎牢固,支点平稳,不得客货混装。 1.3 装卸工作必须遵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工作前检查装卸 工具和设备情况,不符合标准严禁使用。 1.4起吊前必须了解吊件重量及特性,起吊时检查各部受力情况,无异常情 况后方可起吊,在起吊过程中被起吊物下严禁站人。 1. 5铁塔塔材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碰撞和急剧坠落。 运达杆位后,其发生变形不应超过下述标准: 1.5.1钢结构和铁附件,其角钢弯曲不应超过对应长度的2‰,且最大弯曲变

(完整版)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第一部分架空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施工工序,拟定不同的质量控制点。分公司应按照这些控制点实施逐点控制,依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和标准对质量进行逐点检查和验收,以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总体验收标准之目的。 1、杆路 1)路由复测 施工单位应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复测丈量,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确定杆路路由的具体位置、准确长度以及每根电杆的杆位,确定线路穿越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相应保护措施,复测中继段距离时,应根据地形起伏,核算包括接头重叠长度、各种必要的预留长度在内的敷设总长度,并确定接头的具体位置。监理工程师采用见证或巡视的方法,检查复测所取得的数据是否与施工图纸相一致,以及复测单位所采取的纠偏技术措施,出现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与实际要求不一致或其他必须变更设计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时,施工单位需现场通知监理单位并通过设计变更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立杆 (1)电杆洞深 不同土质,水泥电杆的洞深亦不相同,施工时一定按规范要求,不得随意增减深度,防止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监理按(一)表1规定

的技术数据和偏差应小于-50mm的要求检查洞深。 (一)表1水泥电杆洞深 (2)杆距 电杆间的距离按设计规定,允许±5m偏差,但不得随意加大设计杆距。 (3)电杆的垂直度 利用简易量具检查电杆的垂直度。直线段的电杆轴心线应上下垂直,其位置应在路由的中心线上,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

水泥电杆杆路的角杆向线路转角点内移100~150mm。因地形限制而不能内移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 (4)杆根装置 施工时,监理必须及时检查杆根装置的装设。水泥电杆的杆根装置有卡盘和底盘两种,卡盘用“U”形抱箍固定在距地面400mm处。杆跟装置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规定: ①直线路由上电杆杆根用的卡盘一般装在线路的一侧,相邻电杆均用卡盘时应交错装设;杆距长度不等时,装在长杆档的一侧。 ②角杆、终端杆根仅用一块卡盘时,装在拉线的反侧,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用二块卡盘时,下装置装在电杆拉线侧,上装置装在拉线方向反侧。上下装置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③在水稻田和松软的地段用水泥卡盘和水泥底盘固根,在水洼地、鱼塘、水流易冲刷的低洼地带的电杆,要做石护墩。 ④在泥土容易坍塌沉陷的地方和堤岸下、坡地、水塘边、溪沟附近等有被水冲掉杆根泥土等地方立杆时,采用围桩法或砌石护墩进行加固,在杆根泥土有可能被水冲刷不能存留的地方,采用水泥护墩进行加固。 3)拉线 (1)拉线采用镀锌钢绞线制做,拉线扎固方式以设计的材料为准进行实施。 (2)靠近高压电力设施的拉线加装绝缘子,绝缘子距地面的垂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