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 7%, 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 9%,每周1-2次的约占16. 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惮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惮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惮方式分析

从LI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 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 9%o而微惮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 0%. 35. 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

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 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 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 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 而使用两到三家SX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 3%, 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査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惮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LI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 ±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学历层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主要口的,三成高中/中与及以下用户将微博视作消磨时间的工具,有8. 5%的硕士以上微博用户将微博视为发布商品/服务供求信息的平台。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层的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U的也显示了较明显差异,90后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目的呈现较高的多元化和集中化趋势,记录心情和娱乐休息比重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微博用户。而80后用户在记录自己心情、娱乐休闲方面的比例较高,70后用户比较偏爱使用微博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

微博上的男人和女人们,呈现出显著的两性差异和特征。

微博用户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学历越高,关注娱乐越少,商务及学习应用越多。

(五)微博用户经常使用的微博功能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最喜欢的应用中,评论、关注、热门话题、转发分列前四位。SNS排在前两位的功能分别是日志、相册,产品应用偏好功能的区别反映出用户对媒体选择深层动机不同,SNS用户倾向于个人展示,微博则倾向于关注热门信息,即时信息,幵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转发,形成以人为中心的自媒体。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学历的微博用户较常使用的微博功能显示明显差异性,数据显示学历越高的微博用户越爱使用评论和热门话题功能,此外大与/本科学历的用户较喜欢“关注”功能,近半数的硕士/博士学历用户喜欢使用微惮的转发功能;高中生更喜欢随便看看。

DCCI 2010 ±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希望增加的微博新功能方面,女性用户期待增加娱乐功能,而男性则较多希望微博能够增加新闻订阅和电子商务等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层的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功能不尽相

同,年纪越轻的微博用户,对微博功能的探索和使用更加深入。90后用户使用手机微博的比例接近白分之五十,80后用户较偏爱微博的转发功能。

(六)微惮用户关注的内容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从SNS用户的好友来源以及微博用户关注的内容或人的分布,更加印证了微博更倾向于资讯传播自媒体类型,SNS个人展示特性明显这些特性。在微博用户关注的内容分布中,行业与家、名人比例靠前,而S\S 用户均已亲密关系的朋友、同学、亲戚、家人等为主要联系对象,微博用户获取行业信息与业信息的动机明显。

DCCI 2010上半年调査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使用微博时关注的咨询内容上,女性用户在“生活点滴、心情状态、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关注度比男性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较多关注社会和人文话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关注社会、政治不人文话题。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朋友、社会名人、名人动态与观点”等方面的关注度比男性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朋友和名人。而男性则较多关注”所在行业专家",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关注不事业相关的内容。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学历用户关注的微博内容不尽相同,高中 /中与以下学历的微博用户较多关注明星偶像,而硕士/博士学历的微博用户则更关注业内与家。

DCCI 2010中国互联网上半年调查显示:在微博资讯内容的关注方面,90后更加关注心情状态,偏好娱乐八卦和名人动态,这种差异很好体现了不同年龄群体的兴趣差异。

(七)用户使用不同类别的微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的媒体特性导致其更依赖于内容以及内容聚集平

台,而门户恰恰具有媒体内容方面的先天优势,因此,在DCCI统计的微博网

站的覆盖率时,综合门户微博对微博用户的覆盖率高达92. 3%,而垂直类微博网站的覆盖率仅为32. 7%;相比较而言SNS则为垂直社区网站特长,垂直SNS网站对SNS 用户的覆盖率为95. 6%,而门户对SNS用户的覆盖率为49. 5%o

《海贼王》在中国大学生范围内的受众分析

《海贼王》在中国大学生范围内的受众分析 作者简介:王泽兴(1991-),男,汉族,贵州贵阳人,应用心理学硕士,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摘要:《海贼王》是一部在日本国内十分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它都有着广泛的读者群。本文将对《海贼王》这部作品在中国大学生范围内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受众分析,并对其受众的几个特殊分布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透过分析将对中国的动漫产业提出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海贼王》;受众分析;动漫;心理学 《海贼王》原名《One piece》,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路飞”的少年与伙伴们在大海上冒险的故事。路飞的伙伴目前有8个,分别是卓洛、山治、娜美、乌索普、乔巴、罗宾、弗兰奇、布鲁克,并且还有增加的可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故事以及性格,他们冒险的区域从一开始的东海到伟大航道前半段再到新世界。故事中有很多战斗的画面,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技能与能力,有一个总的故事主线,每一节冒险也有自己的完整度。虽然《海贼王》的故事内容看似简单,但却在日本有着惊人的流行度。《海贼王》从1997年开始在日本漫画周刊《周刊少年JUMP》上开始连

载,直至今日长达17年之久都还未连载完结。1997年12月《ONE PIECE》漫画单行本第1??发行,2005年漫画单行本(36卷)累计发行量史上最速达到1亿册,2010年漫画单行本(60卷)累计发行量史上首次突破2亿册,2013年漫画单行本(72卷)累计发行量在日本突破3亿册,是日本图书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作品,可以直接说《海贼王》是日本的国民漫画。而《海贼王》漫画单行本的翻译版本在日本以外有3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相关周边商品在2012年度的市场规模约达1000亿日元(约60亿人民币)。可见,《海贼王》无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观众群体,而《海贼王》作为日本热血动漫乃至整个日本动漫的代表,也带动了其它动漫作品的发展。以下是《海贼王》在大学生范围内的受众的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在中国大学生范围内随机抽样的300份调查问卷(男女各150份)之中,知道《海贼王》这部动漫的人有221人,约占74%;而看过《海贼王》的人数有47人,约占总数的16%;喜欢《海贼王》的人数有38人,约占看过《海贼王》人数的81%。在150份随机抽样的男性调查问卷中,知道《海贼王》这部动漫的人有136人,约占总数的91%;看过《海贼王》的人数有31人,约占总人数21%;而喜欢《海贼王》的人有28人,约占看过《海贼王》人数的90%。在150份随机抽样的女性调查问卷中,知道《海贼王》这部动漫的人有85人,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0%、35.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

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 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而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3%,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博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目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 行为规范,这就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本文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了具体阐述并详细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从众心理;群体规范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存在着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选就餐地点,哪儿人多去哪儿。网上买东西,同样的物品,看哪家店销售量大就去哪家购买。选旅游景点时,依据是哪儿人多去哪。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就属于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爱扎堆”。一些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原本所坚持的意见,改变自己的意见,去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是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去做什么,即使所做的事毫无益处。我们总认为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一个人在团体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团体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无形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就是个人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与团体中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相一致。 1.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1.1 从众 近年来,大学的校园里攀比、奢华之风盛行。各种各样的消费,无论大件的手机、电脑,还是小件的衣服,亦或是许多在校园里盛极一时的消费品,比如新百伦NB(New Balance)跑鞋等,都能在学生中找到从中消费的迹象。大学生攀比之风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许多同学穿名牌服饰,不是名牌的衣服不能入人之法眼,而且在各种节日时总是讲排场,邀请众多的同学、朋友吃吃喝喝,即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乐观,但还是以小充大。其实一些同学本不是十分乐于大手大脚的消费,但随着学校的风气的变化只好随波逐流。 1.2 学习从众 学习从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同一个宿舍或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勉励,集体的进行学习,集体考研或者考一些国家承认的证书,虽然这是积极地学习从众的表现。每个人的人生计划不同,所要走的路也不同,这种跟风虽然是积极的,但不是理智的,学生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的去选择考

大学生群体分析

大学生群体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个庞大的群体。从中国实行扩招大学生开始,全国现有近230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接近3000万。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消费对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他们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 大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分布在18~24岁,分析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又有很大的差异性。 一、大学生的差异性: 1.家境富裕的学生,其生活费用不仅能满足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还能有更多的娱乐消费、旅游消费、人际交往消费。他们倡导高消费。 2.家境中等的学生,其生活费用能满足其学习生活费用。而其娱乐等其他费用受到较大限制。 3.家庭条件偏低的学生,生活费用较少,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甚至需要借款以完成学业,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二、大学生行为分析:

第一种,大学生的依赖性。大学生是一个无固定收入(一般做兼职)或无收入的群体,所以其无论是学费、生活费还是娱乐费用都是依赖于家庭的支撑,靠父母供给。 第二种,大学生的独立性。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既然自己成年了,花父母的钱就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大学生自己会打工挣收入,做兼职、家教在大学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第三类,多数大学生是依赖、独立两种心理行为并存的。 三、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有: 大学生费用来源主要包括家庭亲友供给、打工做兼职收入、奖助学金、贷款等1.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包括餐费,生活用品费用等,但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大致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2.学习消费。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费、考证消费、学习用品和电脑消费等。其中学费因学校地区和专业不同也有所区别。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也是学习消费。不少大学生会在考证上下功夫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3.娱乐消费。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逛街、打台球,遛旱冰、KTV等等。

大学生受众的特点

大学生受众的特点 受众,即社会信息的传播接受者,也可称为受传者。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 与媒介接触的动机与内容。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信息(时政、体育新闻、生活资讯)、学习知识、娱乐消遣。有调查研究发现,有5 5.2 5 %的学生是为了“了解社会”,有5 4.7 5 % 的学生是了解生活资讯”,这反映出大学生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急速变化所带来的信息渴望。还有一部分是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理性功利色彩。总之,大学生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且与媒介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调节和控制。 接触媒介的途径。大学生接触媒介的途径主要有手机、网络、杂志、报纸、电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报纸和手机。部分大学生依赖新兴媒介,直至网络成熟。 对媒介的认知和理解 1、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调查中发现65.6%的大学生具有 一定的处理新闻信息的能力。但其在使用媒介过程中对媒介的传播方式或传播内容做出相应评价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对媒介的认知批判能力。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受众认知水平的一 项重要指标。既包括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知、理解、鉴别能

力,也包括受众关于传媒对人、对社会的影响这些深层次阔题 有足够的认识。在对媒介社会角色的调查中,认为媒介干预不能 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学生占12.1%。认为媒介干预不一定能解决现 实问题的大学生占6 1. 1%,两项相加为7 3. 2% 这表明,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依靠媒介的干预 就能解决的,对媒介社会角色的认识已经趋向理性。在对媒介暴 力影响的调查中,1 8. 1%的大学生认为暴力对自己“没影响”, 46.7%的人认为媒介暴力对自己“影响不大”,两项合计近三分之 =,可见,大学生还是有着较高的鉴别力和抵制力。 与媒介接触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够成熟。随着新兴媒介的发展,媒介对大 学生心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表现为: 一是,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不再被动接受。二是,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他们的在认知方面更喜欢追寻事物的根源。三 是,自我设计意识增强。更加自觉、主动地确立自己的价值目 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 全定型。 2、求知欲望强,但网络辨别能力差。在传统媒介的迅猛发展下,大 学生们能够更方便的接受信息,大量未知信息的涌来激发了他们 的好奇心,增加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但由于大学生心理的 成熟程度不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不健康、垃圾信息的 精选文档

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研究分析

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分析

————————————————————————————————作者:————————————————————————————————日期: 2

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消费的不平衡性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据资料调查显示:月消费水平最高的是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大学生,其次是来自地级市的大学生,再次是来自县级市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 表1: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每月学费、生活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 少于4/1 4/1 4/2 4/3 4/3以 上 其他 直辖市和省会城 市 30.1 32.7 27.6 3.6 5.6 0.5 一般城市23.7 38.4 24.3 4.5 9.0 0.0 镇17.4 30.4 32.6 10.9 7.6 1.1 农村9.0 13.0 33.0 17.0 27.0 1.0 2.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表2 大学生消费结构图 生活费用学习消 费娱乐消 费 人际消费合计 伙食服饰日用通讯交际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的概念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跨越了几乎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独木桥来到令人羡慕的象牙塔,人生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学着适应社会等等。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身份角色的大幅度改变,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以适应;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难于抉择而产生巨大的困惑。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被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过于激烈和持久,则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高中时代,学校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升学率,在鼓励学生时经常以“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这类考上大学一了百了的言论误导学生,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真的“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把学习当作副业,沉迷于交友、网络、玩乐,然而又迫于学分压力,只在考试的前两星期或前几天突击,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另一种极端则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进度快、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且任课教授往往上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模板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则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提出帮扶策略。 自 20XX 年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教育部在每年各类高校就业工作会议和文件中,都着重强调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援助工作。就高校而言,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我们面向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省内 10 所高校的 1000 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的人数比例占 42. 7%。可见,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重点从就业认知和就业现状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就业认知包括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所持的就业态度,还包括大学生对理想工作地和行业的选择期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有 75. 8% 的就业困难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就业困难群体中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常。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都倾向于杭州和浙江省内其他县市,这与高校生源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浙江省经济活跃的态势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非就业困难群体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显着差异。在行业选择方面,无论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首选的三个行业方向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国有。但是,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的比例仅为非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比例的二分之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观念和基层就业心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为改善和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就业现状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准备和求职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通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姓名:** 学号:** 班级:连锁**班 学院:保定** 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论文摘要: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和。 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大学生的感知和鉴别能力是比较强的,因为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大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也比较高,他们有着比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不过其购买决策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大多属于纯消费体,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购买时格外慎重,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现象。 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以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也可以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映倾向。大学生中多为多血质和黏液质,而胆汁质和抑郁质只占一小部分。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对人热情、与人为善,这种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大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步入社会,其消费经验有限,所以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多属于情绪型消费者。大学生要做到不受广告影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个消费群体中属意志型消费者的较少。大多数大学生是理性的,也属于理智型消费者。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中国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一般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对大寻声的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和掌握当代大学生一般特点(正式群体特点与非正式群体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加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这些新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德育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将从当代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出发来研究其特点使大家能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把群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式群体。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 一、大学生正式群体的特点 所谓正式群体就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级、党支部、共青团和少先队年级组、班级以及班级内的学科小组、学习小组、劳动小组、文体小组等都是正式群体。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这些正式群体的目标与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计划。群体活动开展得丰富多采。对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式群体活动中的成员不是被动消极的参加者,而是具有独立性、主动性的主人翁。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和组织等工作,使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得到充分表现,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的正式群体不同于小学、中学和高中学生的班级正式群体,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立性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摆脱束缚、趋于独立是其同辈群体的鲜明特点,由此,大学生正式群体同样会呈现独立性的特点。然而,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长期以来,从小学到中学、高中、大学,一直受到教师及家长的引导、督促、监控,其习惯、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成人的价值观念。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厚,知识的积淀,以及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开始审视成年人赋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此时,他们除了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外,逐渐地热衷于挑战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时甚至于故意站在成年人价值的对立面,表现出群体特有的叛逆,并与成年人发生争执。大学生正式群体的独立性是大学生群体趋于成熟的标志,是个体成长的必然。 2.可控性 大学生正式群体建设,从来就是大学德育关注的焦点。教育者常用多种手段加以控制、

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大众传媒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媒体兴起,而人们的价值观在此中是否受到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是本文的论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平时的积累,访问大约100名受众,得出大众传播,特别是在电视等冷媒介的传播中,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影响效果方面,分开列举便于说明,其中在法律等视角方面收获颇多,但在商业广告的影响上,其调查结果并不明晰,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旨在调查现今社会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程度以及该如何衡量其所表达的价值观,调查群体主要是大学生。 关键词:大众传播价值观受众调查报告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 所谓大众传播是指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一般特点: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②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③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④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⑤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2)大众媒介的共同特点:凡是大众传播活动特征的传播活动中应用的媒介均属于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介。此外,卫生标语、卫生传单,以及置于闹市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宣传画廊等,也都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范畴。这些媒介在传播方式、对象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些共同点:①间接性传播。通过机械性、技术性质媒介传播信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性的;②覆盖面广,资源利用率与传播效率高;③大众传播媒介面向整个社会,具有公开性,负有重大的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④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时效性;⑤传播材料的统一成批生产与重复利用,可确保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媒介组合:媒介组合指于同一大众传播的媒体计划之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媒体。在实践中,针对各种媒介的不同特点,择优选用,才能发挥传播媒介的最佳功能。英国健康教育学家Tones Bik在1981 年教育与传播国际讨论会上提出的《健康传播方法谱》,为适当地选择传播手段提供了参考依据。健康传播者应当

我国动漫受众群体的简析

我国动漫受众群体的简析 对我国动漫受众的结构和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洞悉动漫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抓住观众需求,从而制作出更能满足观众需求的优秀作品。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通常被视为信息传递的终端。事实上,在分析当代中国动漫受众的群体特征时,发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总会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传播者,并对传播者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总之,中国动漫受众群体对中国动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动漫受众群体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助于创作出大众喜欢的动漫作品。 一、我国动漫受众群体的结构分布 (一)动漫受众年龄结构 随着媒体的丰富和接触动漫产品的手段的便利,动漫已经不再是低龄儿童的专利,并日益受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喜爱。据调查,目前国内漫画的受众群体的“绝对年龄”构成上,13岁及以下的受众群体占总人数的11%,59%的读者年龄在14到17岁,18岁以上的读者占到30%。 (二)受众群体消费结构 由于历史原因,80后受众人口基数将大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因此,随着大量的80后受众群体渐渐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加上90后一代也正在成为具有市场消费能力的群体,动漫及动漫广告消费市场这块蛋糕将会越做越大。但是对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四个城市的动漫受众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消费者最喜欢的是日本和欧美的动漫作品。(三)动漫受众群体的性别结构 总体来看,我国动漫受众群体性别分布结构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处于低幼年龄段的受众在性别分布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在动漫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喜爱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性别差异。据调查,喜欢动画片的题材类型中,男性偏重喜欢魔幻、科幻类等非现实类型的题材,分别占38%和27.8%,这和男性的异想天开、不安份的性格不无关系;女性则偏重喜欢童话类、科幻类,分别占36%和24%,这和女性向往美好的性格相关。另外,女性还较喜欢现实类题材和教育类题材,但是男性在这两方面的占比就小得多。但是从总体上看,女性对于各类题材的喜欢程度较为“均匀”,偏重度不是很大。 二、动漫受众群体结构组构的影响因素 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意识和行为上,中国动漫受众的群体特征都日益明显,但动漫群体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并改变原有结构。 (一)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历来有这样的传统:礼乐教化,转凡成圣,所以教化成为中国动漫的首要功能。中国电影早在20年代初期就非常“注重电影的教育功能,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把电影作为启迪思想改造社会的手段”。动画片作为一种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观赏、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也不可避免地承载着道德说教的重任,并严重制约了中国动漫的创作题材和内容。到2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大量制作精良的外国动漫迅速传入,其中《变形金刚》等美国动画片和《奥特曼》、《铁臂阿童木》等日本动画片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准确的题材定位迅速占据了中国的银幕,同时还推出了相关的漫画书籍以及贴纸等衍生产品,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动漫热潮。 (二)心理因素 社会学理论中,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共同的认同,

目标人群 大学生分析

(一)校园市场分析 校园市场概况 高校校园市场规模巨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市场。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高校数量为131所,学生数量近200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其影响力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主要后备军,将是未来市场的高端消费群 大学时代的爱好兴趣乃至价值取向,将决定人的一生,一个人大学时代深埋在心中的品牌意识,也将影响到未来消费偏好。在大学生中培养自己未来的市场,已为众多有远见有胸襟的企业形成共识。 二、大学消费市场是一个空前巨大的市场 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生年年均消费额在12000元以上(不包括学费、住宿费等费用),超过全国城镇年均人收入,这意味着北京大学生年消费额超过200亿人民币,已不仅仅意味着未来的消费者,而是触手可及的庞大市场。 三、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将影响家庭消费取向 随着90年代大学是生的崛起,大学生往往是当前家庭结构的核心,大学生意见将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校园内的市场推广,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影响范围不仅仅是北京,而是全国各地。 四、校园市场的推广具有集中、高效的特点。 在封闭的大学环境下,大学生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在消费行为上相互影响,形成信息扩散的效果。使校园推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尽管校园市场具有如此大的优势,但校园市场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市场,学校以教书育人为主业,加之传统教育理念对社会实践社会交流的排斥,造成许多学校对商业活动采取抵制态度,许多社会内通用的市场推广方式在校园内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一个熟悉校园状况,拥有校园渠道,具备丰富校园推广经验的专业公司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协青堂作为行业典范,将为企业提供全面立体的校园解决方案。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

(完整版)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0%、35.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而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3%,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博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目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

课程论文 ——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他们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但又没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在许多方面较青少年更为成熟,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在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其年龄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大学生群体有自己的心理特征。

一、情绪波动大,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活与中学完全不同,校园活动更为丰富,大学生也开始逐步接触社会。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与他们对周围环境和对个人的认识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突然转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感到十分苦恼。 大一新生基本上刚进校,对学校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和较为谨慎的阶段,情绪波动的原因多为远离家乡独自求学的孤独和对新生活的不适应。这个阶段他们为了尽快适应环境,加上刚入校进行各种入校教育,加强了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会对周围的人群和自己不满的事情有意忍让,不会轻易让自己的情绪暴露出来,因此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控制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大二大三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尤为明显,自我怀疑的频率显著提高。经过了大一的适应和对学校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个时候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处理诸如人际关系冲突或者其他类似问题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再加上他们对自身要求较大一有显著提高,因此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挫败感、自我怀疑是最常见的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标准常常让大二大三学生无比困扰。 处于大四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大学四年的洗礼,他们的社会化程度相比较而言可能更高,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也相对较为深入,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水平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会表现不同阶段的特点。 二、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成熟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低估自己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