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备活性磷酸钙三种方案

制备活性磷酸钙三种方案

制备活性磷酸钙三种方案
制备活性磷酸钙三种方案

一、试验方案

方案一:

1.原料

碳酸钙,工业级;磷酸,工业级。

2.多孔HAP的制备

往三口烧瓶中加入300mL 固含量为90g/L 的碳酸钙水悬浮液,充分搅拌后,升温至50℃,缓慢滴加浓度为 1.0mol/L 的磷酸水溶液进行反应,控制磷

酸溶液加量在Ca : P 原子比 1.70 左右。滴加完磷酸水溶液后,在50℃下老

化3h ,冷却出料,经过滤和干燥后即得多孔HAP微粉。

方案二:

6Na3P04·12H20+10CaCl2·2H20==Ca10(P04)6(OH)2+18NaCl+2HCl+90H20

1.原料

磷酸三钠,工业级;氯化钙,工业级;液碱,工业级。

2.试验方法

(1)原料液的制备

将工业品磷酸三钠用蒸馏水配成8%的水溶液,将氯化钙用蒸馏水配成10%

的水溶液,分别经填充物二级过滤,过滤后的水溶液取样分析透光率及浓度,透光率≥99.0%后取样分析浓度备用。

(2)磷酸钙悬浊液的制备

往磷酸钙制备槽内加入磷酸三钠溶液并搅拌,夹套内通热水升温至反应温度后,恒温半小时,在搅拌情况下加入氯化钙溶液,加完继续恒定在反应温度半小时,然后降温出料,此料为低浓度的活性磷酸钙悬浊液。

(3)离心提浓或自然沉降提浓

由8%磷酸钠溶液和10%氯化钙溶液制成的活性磷酸钙悬浊液的浓度只有

2.4%,因此需要运输和贮存时要进行提浓。

由于活性磷酸钙中的磷酸钙颗粒很细(0.2-0.3μm)故沉降速度很慢,用自然沉降法需48小时,抽出上层清液,下层即为提浓的磷酸钙悬浊液,浓度为8-10%。方案三:

1.原料

氢氧化钙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7-12%),磷酸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40-50%),

焦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剂,碳酸氢钙复盐(Ca(HCO3)2),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助分散剂(烷基醇与环氧乙烷聚合反应生成的长链、高分子量烷醇聚醚化合物)。

2.活性磷酸钙的制备方法

(1)将氢氧化钙溶液加入反应釜内进行搅拌,升温至60-90℃,再加入助分散剂碳酸氢钙复盐;

(2)将磷酸溶液均匀加入搅拌釜内,与氢氧化钙发生酸碱反应,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2-3小时,在反应结束时,控制PH值在6-9;

(3)再加入焦磷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再对反应液进行压滤,将压滤形成的滤饼破碎成流动性乳液进入均质釜内搅拌,加入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散剂使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散剂与浮液充分混合;

(4)将乳液进行喷雾干燥;

(5)喷雾干燥后再进入气流粉碎机进行超细粉碎,计量包装。

二、HAP 微粉的表征

采用JEOL JSM5900LV 扫描电镜分析微粉的表面形态,用NOVA1000e 低温氮吸附仪测定微粉的BET 比表面积,用JL-1166 型激光粒度仪测定微粉的平均粒度,用菲利普公司的X’Pertpro MPD 衍射仪测定微粉的相组成。

由Stoke 定律可知,结构相同的颗粒,其半沉降周期越长,颗粒粒径越小。因此,可以用半沉降周期T1/2 来反映产品颗粒的大小。将HAP 微粉用蒸馏水配成固含量为 2.0g/L 的悬浮液,置于100mL 的量筒中,测量悬浮颗粒沉降到总体积的一半时所经历的时间,即是被测样的半沉降周期T1/2。

磷酸生产工艺

磷酸生产工艺 一、热法磷酸 热法是用黄磷燃烧并水合吸收所生成的P4O10来制备磷酸,热法磷酸的制造方法,主要有: 1.完全燃烧法(叉称一步法) 将电炉法制磷时所得的含磷炉气直接燃烧,此时不仅磷氧化为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也被氧化: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由于磷酸酐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此反应热实际不能利用,燃烧后的气体必须冷却。以保证磷酸酐完全吸收。 由于气体温度高,磷酸酐与水作用时首先生成偏磷酸(HPO3),冷却后再转化成为正磷酸: 此法由于热能利用差,在工业上未被采用。 2.液态磷燃烧法(又称二步法) 二步法有多种流程,在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将黄磷燃烧,得到五氧化二磷用水冷却和吸收制得磷酸,此法称为水冷流程。第二种是将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用预先冷却的磷酸进行冷却和吸收而制成磷酸,此法称为酸冷流程。这里简要介绍酸冷流程,见图4-7。

将黄磷在熔磷槽内熔化为液体,液态磷用压缩空气经黄磷喷咀喷入燃烧水合塔进行燃烧,为使磷氧化完全,防止磷的低级氧化物生成,在塔顶还需补充二次空气,燃烧使用空气量为理论量的1.6~2.0倍。 在塔顶沿塔壁淋洒温度为30~40℃的循环磷酸,在塔壁上形成一层酸膜,使燃烧气体冷却,同时P2O5与水化合生成磷酸。 塔中流出的磷酸浓度为86%~88%H3PO4,酸的温度为85℃,出酸量为总酸量的75%。气体在85~110℃条件下进入电除雾器以回收磷酸,电除雾器流出的磷酸浓度为75%~77%H3PO4,其量约为总酸量的25%。 从水化塔和电除雾器来的热法磷酸先进入浸没式冷却器,再在喷淋冷却器冷却至30~35℃。一部分磷酸送燃烧水化塔作为喷洒酸,一部分作为成品酸送储酸库。 3.优先氧化法 在454~532℃条件下,与理论量120%~130%的空气混合,使磷蒸气和磷化氢氧化,而CO仅氧化了5.6%~7%,然后用稀磷酸吸收磷酸酐制成热法磷酸。此法尚未工业化。 4.水蒸气氧化黄磷法 用铂、镍、铜作催化剂,焦磷酸锆或偏磷酸铝作载体,在600~800℃温度下用水蒸气氧化黄磷制得磷酸并副产氢气。 此法尚未用于工业生产。 5.窑法磷酸 美国西方化学研究公司为进一步减少电耗,研究在以油燃料的旋转窑中(而不是在电炉中)用磷矿石、焦炭和硅石的混合物生产热法磷酸(简称KPA)。图4-8为旋转窑的示意图。在旋转窑中有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区域。在底层的还原区中球状的反应物料用碳将磷矿石中磷还原并升华出磷蒸气;在固体层上的转窑空间为氧化区,在这里升华的磷蒸气被氧化燃烧成五氧化二磷,再将含P2O5的热炉气送入吸收装置冷却吸收成热法磷酸。碳还原磷酸钙所需的反应热和反应温度(1600℃),由磷氧化燃烧所产生的热

磷酸钙法细胞转染试剂盒

磷酸钙法细胞转染试剂盒 简介: 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磷酸钙转染法、DEAE-葡聚糖转染法、脂质体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法等。Leagene 磷酸钙法细胞转染试剂盒(Calcium Phosphate Cell Transfection Kit)是在传统的磷酸钙细胞转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提高了转染效率,并降低了毒性,可用于磷酸钙法转染细胞,不仅可以瞬时表达,也可以筛选稳定株。HEK293是最适合磷酸钙法转染的细胞之一,优化条件后转染效率可以高达85%以上,一般的转染效率可达40~50%左右。其他常见细胞(例如Hela 、CHO 细胞等)也适合磷酸钙法转染,但效率比293细胞要略低一些。 本转染试剂盒主要适合于大多数贴壁细胞的转染,也可于一些悬浮细胞的转染,一般要求DNA 浓度在10~50μg 为宜,Hela 、BALB 等细胞沉淀放置16h ,CHO 、DUKX 、B Ⅱ等细胞可以通过甘油、DMSO 进行热休克处理以提高转染效率。 组成: 自备材料: 1、 胰蛋白酶消化液 2、 完全培养基 3、 PBS 4、 无菌水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贴壁细胞转染: 1、 在转染前用胰蛋白酶消化培养细胞,取适量对数期细胞转移至新的培养器皿中,待细胞密度达即可进行转染。后续操作步骤均按6孔板计算,如果转染器皿不同,请按比例自行调节用量。 2、 在加入DNA 之,加入不含抗生素的完全培养液,置于CO 2培养箱培养。 3、 取DNA(体积不宜超过20μl)加入Calcium chloride solution ,混匀,即为DNA-CaCl 2溶液。 编号 名称 CZ0008 100T CZ0008 200T Storage 试剂(A): Calcium chloride solution 10ml 20ml -20℃ 试剂(B): BBS solution 10ml 20ml -20℃ 使用说明书 1份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的生物安全性

第25卷第1期2004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25N o .1 F e b .2004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的生物安全性 同志超1,王坤正1,陈君长1,刘 淼2,李曙明2,白 斌1,李 毅1 (西安交通大学:1.第二医院骨科,陕西西安 710004;2.第一医院骨科,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 评价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C P C )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C P C 人工骨制成生理盐水浸提液,培养L -929细胞,观察浸提液对L -929细胞生长和相对增殖度的影响,评价C P C 人工骨对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将C P C 人工骨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植入新西兰兔股部肌肉,观察植入后不同时期试样周围组织反应程度,评价C P C 对组织的刺激性和相容性。结果 C P C 对L -929靶细胞未见毒性作用;植入后对周围组织、肌肉无刺激反应。结论 C P C 人工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C P C 人工骨;L -929细胞; 肌肉包埋;生物相容性中图分类号:R 31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759(2004)01-0051-03 B i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s t u d y o nb o n e s u b s t i t u t e o f c a l c i u m p h o s p h a t e c e m e n t T o n g Z h i c h a o ,W a n g K u n z h e n g ,C h e n J u n c h a n g ,L i u M i a o ,L i S h u m i n g ,B a i B i n ,L iY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r t h o p e d i c s S u r g e r y ,S e c o n dH o s p i t a l o fX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e v a l u a t e t h eb i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o f c a l c i u m p h o s p h a t e c e m e n t (C P C ).M e t h o d s T h e m a c e r a t i o ne x t r a c tw a sm a d e f r o mt h eC P Ca r t i f i c i a l b o n e t o c u l t u r eL -929c e l l s ,a n d t h e i rm o r p h o l o g y ,g r o w t h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w e r eo b s e r v e d .W ea n a l y z e d C P C 's p o t e n t i a lc e l l st o x i c a n t .W et r a n s p l a n t e d C P Ci n t o N e w s L a n d r a b b i t s 'm u s c l e s a n da n a l y z e d i t s e x c i t a t i o na n db i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t oa m b i e n t t i s s u e .R e s u I t s C P Cc o n t a i n e dn o c e l l t o x i c a n t t oL -929c e l l s a n dh a dn o i r r i t a t i o n t oa m b i e n t t i s s u e s .C o n c I u s i o n C P Ch a s e x c e l l e n t b i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K E Y W O R D S :C P Cb o n e s u b s t i t u t e ;L -929c e l l ;i m p l a n t e d i n t om u s c l e ;b i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收稿日期:2003-05-08 修回日期:2003-08-24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基金资助(N o :2000K 14-G 16)作者简介:同志超(1971-),男(汉族),博士研究生.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是1976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研制出新型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以改进羟基磷灰石的不足之处。据此,本研究改变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传统的陶瓷结构,将其制作成新型的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结构,对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测是重要环节。我们通过细胞毒性实验、 短期肌肉内植入实验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1 材料和方法 1.1 羟基磷灰石水泥骨块(C P C ) 及其浸出液的制备 羟基磷灰石水泥骨块( C P C )制备[1] :由两种以上磷酸钙盐粉末和固化液组成,手术前预制成4m m×4m m×10m m 的柱形骨块, 环氧乙烷消毒备用。材料浸提液制备:将C P C 骨块切成薄片,厚度≤1m m ,重蒸馏水洗涤,滤纸吸干,医用不锈钢钢丝悬吊,高压蒸 汽灭菌。将细胞培养液按1c m 2 试样表面积10m L 的比例加入放有C P C 的无菌培养瓶中,配置供试液40m L ,封闭瓶口,置37j 下浸提24h 。 1.2 细胞培养毒性实验 将L -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传代48~72h ,取生长旺盛的L -929细胞, 用2.5g ·L -1的胰酶消化5~10m i n ,H a n k 's 液洗3次,混悬于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4×104·m L -1 。将该细胞悬液分别注于试管内(1m L ·管-1),阴性对照组13管(1管备用),材料组10管(1管备用) ,阳性对照组10管,置37j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取培养瓶33只,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4m L ,细胞悬液1m L ,置37j 培养24h ,使细胞贴壁。培养24h 后,每管舍弃原培养液,阴性对照组13管用新鲜完全培养液交换,阳性对照组10管用含6.3%(体积分数)苯酚的细胞培养液交换,实验组10管用含50%(体积分数)材料浸提液的新鲜培养液进行交换。其余置37j 继续培养。 细胞形态学观察和计数:在更换培养液的当天,取阴性对照组3管,并在更换后第2、4、7天,每组各取3管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计数,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并摄影对比,细胞计数以判断细胞的相对增殖度(R G R ) 。根据细胞形态分析标准[2]和

骨水泥

第一章绪论 1.1 前言 生物医学材料[i](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为生物材料。是用以和生物系统接合,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合成材料,或者是它们的结合物,还可以是有生命力的活体细胞或天然组织与无生命的材料结合而成的杂化材料。与生物系统直接接合是生物医学材料最基本的特征,如直接进入体内的植入材料,人工心肺、肝、肾等体外辅助装置等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除应满足一定的理化性质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生物学性能要求,即生物相容性要求,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功能材料的最重要的特征。 生物医用材料可以按多种方法分类。根据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医用金属及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以及它们结合而成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根据在生物环境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水平,可分为近于惰性的、生物活性的以及可生物降解和吸收的材料。 1.2 骨水泥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生物活性陶瓷作为骨填充、修复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是高温烧结后的块状或颗粒状,不具有可塑性。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法按照病人骨缺损部位任意塑型,而且不能完全充填异形骨空穴。另一方面,人工关节的固定、不稳定性骨折的内固定等同样也需要一种新的生物医用材料。因此,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骨水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生物骨水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体系:生物相容性较差的PMMA骨水泥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1.2.1 PMMA 骨水泥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Imethacrylate cement, PMMA),为代表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一、基础理论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分类:物理介导方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化学介导方法: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见后文)。 二、转染操作流程(以常用的6孔板为例) (1) 细胞培养: 取6孔培养板,以3x104/cm2密度铺板,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至70%~90%汇合。(不同细胞略有不同,根据实验室优化的条件进行,汇合过分,转染后不利筛选细胞)。 (2) 转染液制备: 在EP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每一个孔细胞所用的量) 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1-10μg DNA,终量100μL, 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对应量的转染试剂,终量100μL; 轻轻混合A、B液(1:1混匀),室温中置15分钟,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 (3) 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液漂洗两次,再加入2mL不含血清及PS的培养液。 (4) 转染:把A/B复合物缓缓加入培养液中(缓慢滴加),轻轻摇匀,37℃温箱置6~8小时,吸除无血清转染液,换入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 三、转染注意事项 1. 血清 A. 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形成时不能含血清,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 B.一般细胞对无血清培养可以耐受几个小时没问题,转染用的培养液可以含血清也可以不加,但血清一度曾被认为会降低转染效率,转染培养基中加入血清需要对条件进行优化。 C. 对于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细胞,可以使用一种营养丰富的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Ⅰ培养基, 或者在转染培养基中使用血清。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贴壁细胞,建议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很好用,有条件的话,就用它代替PBS洗细胞两遍,注意洗的时候要轻,靠边缘缓缓加入液体,然后不要吹吸细胞,而是转动培养板让液体滚动在细胞表面。如果洗的太厉害,细胞又损失一部分,加了脂质体后,细胞受影响就更大了,死亡细胞会增多。 2.抗生素(PS) 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是影响转染的培养基添加物。这些抗生素一般对于真核细胞无毒,但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抗生素可以进入细胞。这降低了细胞的活性,导致转染效率低。所以,在转染培养基中不能使用抗生素,甚至在准备转染前进行细胞铺板时也要避免使用抗生素。这样,在转染前也不必润洗细胞。对于稳定转染,不要在选择性培养基中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因为这些抗生素是GENETICIN选择性抗生素的竞争性抑制剂。另外,为了保证无血

磷酸钙转染法

磷酸钙转染法 材料: 质粒DNA 指数生长的真核细胞 2 M CaCl2 2×HBS (pH 7.05) 配方: 2×HBS (pH7.05):900 ml 超纯水中加入NaCl 16.3 g, KCl 0.74 g, Na2HPO4 0.214g,Glucose 2.4 g和HEPES 10 g,调pH至7.05,定容至1 升,过滤(0.2μm 滤膜)后储存于4℃备用。 方法: 1. 细胞分盘:通过胰酶消化收集细胞,用适当的完全培养基以1×105至4×105细胞/cm2的密度平铺细胞于60 mm 组织培养皿上(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培养皿,使细胞贴壁后所占面积达到培养皿总面积的40~70%)。将细胞置于含5%CO2的37℃温箱中孵育8~24 h,当细胞贴壁完全后即可开始转染。转染前2 h换液(用4 ml 新鲜的完全培养基置换旧的培养基)。 注:为得到较高的转染效率,尽量使用指数生长的细胞,转染时细胞的密度不超过80%。 2. 制备磷酸钙-DNA 沉淀:以60 mm 组织培养皿用500μl 反应总体积为例。在灭菌水中加入质粒DNA(总量4~10μg为佳),再加入31 μl 2 M CaCl2,使三者总体积达到250 μl,混匀。将等体积2×HBS 盐溶液逐滴加入,同时轻弹管壁,使每滴加入后及时混匀。静置 2 min 后,立即将这500 μl 的磷酸钙-DNA悬液逐滴加入上述单层细胞的细胞培养基中,轻轻摇动平皿混匀。 注:可以观察到滴入的部位培养基瞬间会出现浑浊的橘黄色,应尽快将其混匀,避免形成过大的颗粒,影响转染效率。 3.若转染的细胞不用转染促进剂处理,则置于含5%CO2的37℃温箱孵育。8 h后吸去培养基与DNA 沉淀,加入5 ml 37℃预热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将细胞放置温箱孵育,16-40 h观察其转染效率。

磷酸钙骨水泥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CPC)是一种新型骨水泥,具有非陶瓷性、自固性、生物相容性良好、骨传导能力强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钙磷陶瓷无法降解、塑型难、脆性大等缺陷,而且CPC使用简便,可随意成型。目前临床诸多领域已经开始使用CPC这种材料,并且应用效果令人满意。为进一步探讨CPC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关于CPC临床应用的研究报道,现将其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标签:磷酸钙骨水泥;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CPC)的固相至少由二水磷酸氢钙(DCPD)、磷酸三钙(TCP)、磷酸四钙(TTCP)、磷酸二氢钙(MCPM)、无水磷酸氢钙(DCPA)等其中的2种磷酸钙盐组合而成,CPC和血液、生理盐水、稀酸、血清等液相混合后会出现水化凝固反应,在人体温度、内部环境下会逐渐固化,并且转化成HA(羟基磷灰石)。CPC在临床上往往被用作生物充填材料,相对于其他生物充填材料而言,CPC具有操作简便、在机体内可自行凝固、慢慢降解并促进骨组织生长、不会影响骨折愈合或骨重塑等优点。目前,临床上主要在口腔、骨折治疗加固[1]、骨缺损修复、生物因子或药物载体等领域应用CPC,下面主要将近年来临床上应用CPC的进展进行综述报道。 1 骨缺损修复及骨折治疗 目前,在非承载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已经广泛应用CPC,CPC可不用或者减少自体骨移植,尽可能降低供骨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CPC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可有效促进骨折周围关节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活动,也能够形成一定的抗压强度。在CPC固化的过程中放热效应并不明显,很少会出现异物反应,也不易发生炎症,在机体内可以任意成型,也能够逐渐降解,被骨细胞吸收。苗军等[2]在兔颅骨缺损以及骨膜修复中应用CPC,结果术后3个月显示止血效果良好,新生骨质紧紧的包围CPC。而且植入骨膜下的CPC周围也生成了新骨,并未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由此可见,CPC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用于临床骨折治疗。Wang等[3]用CPC修补10例颅骨缺损患者,结果半年后复查显示缺损区已经得到重建。Kamerer等[4]在颞岩尖部手术颅骨入口采用CPC 进行修复,结果发现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未发现脑脊液漏。由此可见,CPC在颅骨缺损及骨折治疗应用中的优越性。 很多学者为了提高CPC的力学性能,尝试将纤维增强材料和CPC复合,结果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Xu等[5]将25%可吸收性纤维(322 μm直径)加入CPC中,然后将两种材料复合样本放置在生理盐水中(37 ℃),连续观察2个月,结果复合材料强度相对于CPC提高了5倍,材料的韧性提高了100倍,随着不同的纤维溶解速度,复合材料强度可维持3~4周。这说明在CPC中加入可吸收性纤维,可使CPC在机体组织生长中保持一定强度,而且溶解纤维后的孔隙可为新生血管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促进骨组织再生。戴红莲等[6]对

磷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磷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酸法用硫酸、磷酸、硝酸或盐酸分解磷矿,并把磷矿中的钙以钙盐的形式分离或固定。这是磷肥的主要生产方法,中特别是硫酸法。硫酸分解磷矿,将硫酸钙分离后制得磷酸。 ?磷酸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中间原料。酸法又称为湿法,用酸法制得的磷肥,常统称为湿法磷肥。 ?热法利用高温分解磷矿, 并进一步制成可被作物吸收的磷酸盐或玻璃体物质。这类生产方法所制得的产品往往不溶于水。磷肥的热法生产习惯上还包括元素磷和热法磷酸生产,再以热法磷酸为原料加工成高浓度磷肥。用热法制得的磷肥常统称为热法磷肥。

?普通过磷酸钙生产方法有两种:稀酸矿粉法和浓酸矿浆法。前种用稀硫酸与矿粉发反应,再经化成熟化制得粉状SSP,后者用浓硫酸与矿浆反应,再经化成熟化制得粉状SSP。 ?钙镁磷肥磷矿石,含镁矿石,燃料破碎成小块,按一定比例配料,装入高炉,在高温条件下,炉料熔融成FMP,放出用水淬速迅速冷却,成为颗粒状玻璃体,再经沥水,干燥及其研磨即成粉状FMP成品。

?湿法磷酸用各种无机酸分解磷矿,得到磷酸。现在我国大部份磷酸产量都来自湿法。湿法生产中绝大部分是硫酸法。 ?磷酸铵磷酸铵主要有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生产方法主要有传统法和料浆法。二铵采用传统法,一铵采用料浆法。

?重过磷酸钙 ?化成法以浓磷酸和磷矿粉为主要原料,在混合机内生成料浆,并继续反应固化,然后转移到熟化仓库,经过缓慢反应成化,成为粉粒状半成品。在造粒机内造粒,再经干燥,破碎,冷却等制成颗粒状成品。

?重过磷酸钙 ?料浆法以稀硫酸和硫矿粉为主要原料,在反应槽混合生成料浆,然后送到造粒机与返粒滚动成粒,再经干燥,破碎,冷冻制得粒状成品。

真核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一些真核蛋白在原核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不但行之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然而许多在细菌中合成的真核蛋白或因折叠方式不正确,或因折叠效率低下,结果使得蛋白活性低或无活性。不仅如此,真核生物蛋白的活性往往需要翻译后加工,例如二硫键的精确形成、糖基化、磷酸化、寡聚体的形成或者由特异性蛋白酶进行的裂解等等,而这些加工原核细胞则无能为力。 一些真核蛋白在原核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不但行之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然而许多在细菌中合成的真核蛋白或因折叠方式不正确,或因折叠效率低下,结果使得蛋白活性低或无活性。不仅如此,真核生物蛋白的活性往往需要翻译后加工,例如二硫键的精确形成、糖基化、磷酸化、寡聚体的形成或者由特异性蛋白酶进行的裂解等等,而这些加工原核细胞则无能为力。需要表达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膜蛋白或分泌性蛋白,例如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或细胞外的激素和酶,则更需要使用真核转染技术。由于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有关技术方法的发展,使真核表达成为可能。 利用克隆化的真核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蛋白质,具有以下多种不同用途: (1) 通过对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免疫学检测或生物活性测定,确证所克隆的基因。 (2) 对所编码的蛋白质须进行糖基化或蛋白酶水解等翻译后加工的基因进行表达。 (3) 大量生产从自然界中一般只能小量提取到的某些生物活性蛋白。

(4) 研究在各种不同类型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在细胞内转运的 情况。 (5) 通过分析正常蛋白质及其突变体的特性,阐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 使带有内含子而不能在原核生物如酵母中正确转录为 mRNA的基因组序列 得到表达。 (7) 揭示某些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DNA序列元件。 DNA转染技术现已变成研究基因功能和组分的重要工具,已发展了很多转染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转染各种细胞。目前广泛应用方法有磷酸钙共沉淀法、电穿孔法、病毒载体,以及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法。 进行真核转染的一般程序: 克隆目的基因(经测序验证)-准备真核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转染-筛选-鉴定 下面以pcDNA3为载体,p16为目的基因,介绍真核转染的实验操作。 一、试剂准备 1、HBS(Hepes-buffered saline):876mg NaCl溶于90ml ddH2O,加入1M Hepes,调pH到7.4,补ddH2O至100ml, pH7.4,滤过除菌。 2、核酸贮存液,过滤除菌。 3、培养基:含血清或不含血清的,用于转染细胞的正常培养。 二、操作步骤 (一)克隆目的基因 1、根据GenBank检索的目的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并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酶切位点BamHⅠ和XhoⅠ,行RT-PCR。 2、回收特异性扩增片段,连入T载体。 3、转化DH5α,质粒制备。 4、酶切初步鉴定,测序证实。 (二) 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骨水泥

骨水泥

第一章绪论 1.1 前言 生物医学材料[i](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为生物材料。是用以和生物系统接合,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合成材料,或者是它们的结合物,还可以是有生命力的活体细胞或天然组织与无生命的材料结合而成的杂化材料。与生物系统直接接合是生物医学材料最基本的特征,如直接进入体内的植入材料,人工心肺、肝、肾等体外辅助装置等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除应满足一定的理化性质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生物学性能要求,即生物相容性要求,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功能材料的最重要的特征。 生物医用材料可以按多种方法分类。根据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医用金属及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以及它们结合而成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根据在生物环境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水平,可分为近于惰性的、生物活性的以及可生物降解和吸收的材料。 1.2 骨水泥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生物活性陶瓷作为骨填充、修复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是高温烧结后的块状或颗粒状,不具有可塑性。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法按照病人骨缺损部位任意塑型,而且不能完全充填异形骨空穴。另一方面,人工关节的固定、不稳定性骨折的内固定等同样也需要一种新的生物医用材料。因此,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骨水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生物骨水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体系:生物相容性较差的PMMA骨水泥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1.2.1 PMMA 骨水泥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Imethacrylate cement, PMMA),为代

骨水泥及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

骨水泥及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 陈东方 (化科院,0811化学,08114032) 摘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骨修复材料在骨修复和硬组织置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自身的某些缺点,用新型骨修复材料取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已成为必然,并取得了很 大进展。磷酸钙骨水泥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塑型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及新型骨水泥,特别是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生物相容性,水化硬化 11 前言 作为替代、修复人体硬组织的生物材料,骨修复材料广泛应用于骨外科、整形外科及牙科领域。人体因外伤、炎症、肿瘤和先天畸形造成骨缺损或肢体不全者不计其数,需要量极大因此,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全球性的问题,是生物材料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从来源看,骨修复材料主要有三种,即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合成材料。虽然自体骨是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供骨来源有限,且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供骨区可能出现形态和功能障碍;异 体骨存在免疫排异反应,有导致传染疾病和肿瘤生成的可能。因此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对现有骨移植材料进行改进或研究、开发新型骨修复材料。骨水泥是在骨矫形修复过程中,用于填补缺损和固定移植体的材料。早期曾使用过石膏等。自1996 年英国医生Charnley[1 ,2 ]首 次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用于固定矫形移植体以来,PMMA 骨水泥的应用对人工关节的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并在骨缺损、骨癌刮除后的空洞填充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MMA 骨水泥由两相组成,固相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高聚物成分;液相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单体,两种成分混合后很快发生聚合反应,放出热量,约10 分钟后固化。虽然PMMA 骨水泥成 型容易,使用方便,但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差,与人体骨是非骨性结合,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 对PMMA 骨水泥进行改进。同时,研究开发了一些生物相容性好,固化过程放热少,组成与人体硬组织相近的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21PMMA 骨水泥的改进为了克服PMMA 的缺点和不足,研究人员对PMMA 骨水泥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PMMA 骨水泥中加入磷酸钙陶瓷粉末,可以提高PMMA 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3 ] 。但由于PMMA 密实不透,加入的磷酸钙陶瓷 粉末,其活性可能被掩盖,不利于其与活体组织发挥骨传导作用。国内外为改进PMMA 与骨 结合状况,将PMMA 改为多孔结构[4 ] ,使骨组织长入骨水泥后,修复体得到生物学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松动发生。王善沅等将该网孔结构骨水泥材料作为甲氨喋呤(MTX ,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 的载体,进行了药物释放速度的试验[5 ] 。并将庆大霉素加入具有网孔结构的PMMA 中,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作了60例临床应用[6 ] 。该骨水泥具有小孔,孔径在0.1 - 150. μm 之间,大孔孔径在150μm 以上,大孔占所有孔洞面积的10 - 20 %。结果表明,载有庆大霉素的网孔结构PMMA 骨水泥,其界面剪切应力强度比普通骨水泥高30 %。临床使用表明,具有 网孔结构负载庆大霉素的PMMA 骨水泥是目前一种高效、低毒、比较理想的骨水泥,对预防感染和减少假体下沉有良好作用。有网孔的载药PMMA ,具有载药和骨水泥双重功能,若将磷酸 钙陶瓷粉末加入其中,磷酸钙陶瓷的活性不被掩盖,有利于发挥后者的骨传导作用,更能加强界面结合,防止假体松动下沉。郑昌琼等[7 ]将羟基磷灰石(HA) 与PMMA复合,用于动物骨缺损修复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在骨与骨水泥之间无纤维层,材料系骨性结合。植入4 周后界面上即有新骨形成,8周形成成熟的新骨组织层,新的骨层与骨和骨水泥结合紧密,改善了骨

转化和转染

转染和转化的区别 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由于阳离子脂质体的局限性,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日益受到重视。 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进入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由外来DNA引起生物体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噬菌体常常可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也可引起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 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基因工程:有目的的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人为的操作改造基因,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系列过程。 载体: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转化:指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 感染:以噬菌体、粘性质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 转导: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 转染:指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基因转染 基因转染的定义是“将具生物功能的核酸转移或运送到细胞内并使核酸在细胞内维持其生物功能”。其中,核酸包括DNA(质粒和线性双链DNA),反义寡核苷酸及RNAi(RNA interference)。基因转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转染需要一定的转染试剂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运送到细胞内。早期的磷酸钙转染法转染效率很低,且对很多细胞株无效,因此不能满足很多科研工作的需要。目前,最常用的转染试剂是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它们在克服细胞屏障方面跟病毒有很相象的特征,容易透过细胞膜。其中,阳离子脂质体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然而在体内,它迅速被血清清除,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这将导致高水平的毒性,因此,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综述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综述 林立波3 曾维权3 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骨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新鲜自体骨是修复重建的一种有效材料,但因供骨来源有限,且增加手术创伤,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寻求合适的骨替代材料用于骨缺损的生物性重建是其出路所在。近几十年来,着力于寻求合适骨替代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同种骨,如脱钙骨基质;异种骨,如脱蛋白骨粉;无机材料类,如磷酸钙生物陶瓷,羟基磷灰石;有机合成可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乙醇酸,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如胶原羟基磷灰石,骨形成蛋白(bonemor phogenetic protein,BMP)复合人工骨等,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是不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材料可塑形性差,不能临时塑形及自固化;第二,材料与骨结合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在修复早期不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第三,可降解聚合物虽有降解活性,但代谢产物可引起炎性反应,有一定并发症。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cement,CPC)的问世,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的有益探索。CPC又称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ydroxyapatitecement,HAC),最先由Brown和Chow于1985年研制成功,它是指一类以各种磷酸钙盐为主要成份,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自固化能力及降解活性、成骨活性的无机材料[1~6]。与其它骨缺损修复材料(特别是陶瓷类)相比,除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外,可临时塑形及自固化是其突出特点;与传统骨水泥相比,具有降解活性及成骨活性、固化过程的等温性特点[1~6]。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临床修复骨缺损的要求,因此,它们日益受到重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加深对CPC的认识,现就其理化特性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化学成份 CPC因研制单位不同,其组成也有所差别,但均含有固、液两相,固相主要由各种磷酸钙盐组成,液相为水或磷酸溶液。主要的磷酸钙盐见表1[1]。表1 3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骨科(重庆,400037)所列磷酸钙盐参与构成CPC,或与CPC的固化过程有关,它们按Ca/P比率,碱度递增的顺序排列。在37℃下HA的溶解性最差,pH值低于4.2时,DCPA 变为最难溶;pH值低于8.5时,TTCP的溶解性最好;而pH值高于8.5时,DCPD的溶解性最好。Chow认为各种磷酸钙盐的不同溶解性,是CPC固化反应的主要驱动力。主要的磷酸钙骨水泥见表2[2,7,8],这些磷酸钙骨水泥是目前文献中常见的几种CPC成份。 2 理化特性 2.1 固化时间及机制 CPC的固、液两相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先形成一种可任意塑形的、能用于注射的糊状物,然后通过结晶反应,最终形成羟基磷灰石或磷碳酸钙而固化,此过程是等温的,固化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亦有报道6.5分钟~30分钟者;而结晶反应的最终完成则需3小时~4小时或更长时间(12小时)[1~5,7]。影响CPC固化时间的因素较多。Lacout等[8]发现,其固化时间随着固相中MCPM含量的增加及液/固比率(体积/重量)的升高而延长,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及磷酸在液相中的容积比增高而缩短。另外,固相颗粒的大小及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固化时间。Chow[1]还发现,在固相中加入一定量的HA颗粒作引物,可加快固化速度。 2.2 硬度(压缩强度及抗张强度) 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文献中报道不多,特别是CPC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强度演变的资料,更是未见报道。Constantz等[2]发现NorianSRS混合10分钟后可获得约10MPa的初始压缩强度,12小时后其强度最强,压缩强度约55MPa(大于松质骨),抗张强度约2.1MPa(约等于松质骨)。Costantino 等[3]报道BoneSource在4小时后固化反应完成,获得37MPa~60MPa的压缩强度。Chow[1]的研究亦发现CPC固化后的压缩强度介于34MPa~51MPa 之间,而抗张强度可达12MPa。

各种转染方法比较

各种转染方法比较 转染方法原理主要应 用 特点主要的厂家及产品 DEAE-葡聚糖法带正电的DEAE-葡聚糖与核酸 带负电的磷酸骨架相互作用形成 的复合物被细胞内吞 瞬时转 染 相对简便、重复比磷酸钙好,但对细 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转染时需除血 清且一般只用于BSC-1,CV-1,COS 细胞系 Sigma-Aldrich(DEAE-Dextran Transfection Kit) DNA复合物吸附细胞膜稳定转 染,染瞬 转染 不适用于原代细胞(所需的DNA浓 度较高),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差,有些 细胞不适用 细胞建议用CSCL梯度离心,转染 是拷贝数较多 GIBCO BRL,Promega 阳离子脂质体法带正电的脂质体与核酸带负电的 磷酸基团形成复合物,然后脂质 体上剩余的电核与细胞膜上的唾 液酸残基的负电核结合;另一种 解释是通过细胞是内吞作用而被 进入细胞。(若DNA浓度过高, 中和脂质体表面电核,而降低了 与细胞的结合能力) 稳定转 染,瞬时 转染,所 有细胞 使用方法简单,可携带大片段DNA, 通用于各种类型的裸露DNA或 RNA,能转染各种类型的细胞,没 有免疫原性。虽在体外基因转染中 有很高的效率,但在体内,能被血 清清除,并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 强烈的抗炎反应,导致高水平的毒 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Invitrogen(Lipofectamine 2000,Lipofectamine, Lipofectin,Lipofectamine Plus,Cellfectin) Roche(Dosper,DOTAP,FuGENE 6) CPG Biotech Co(GeneLimo Plus,GeneLimo Super) Promega(Transfast,Tfx, Transfectam)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的实验经过流程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的实验流程 RNA干扰载体主要用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RNA干扰技术已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结构功能研究和传染性疾病及基因治疗领域,进行RNA 干扰实验首先是构建RNA干扰载体,本文以pRI系列载体为例论述了干扰载体的构建的实验流程。 产品技术背景 pRI系列载体是基于III类rna聚合酶启动子:人类H1启动子的专用于哺乳动物细胞RNA干扰的载体。H1启动子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合成类似siRNA分子的小分子RNA。由于H1启动子有精确的转录起始位点和终止信号,H1启动子转录产物精确生成人工设计的shRNA,shRNA经过RISC剪切后形成有2个U突出末端的成熟siRNA。由于H1启动子对转录产物长度的严格限制,基本上杜绝了非特异性干扰片段的产生,将载体转染细胞后对其它基因的影响降到最低。 pRI系列载体已经成功用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的RNA干扰。本系列中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用于稳定表达siRNA,可以在更长时间内对基因表达抑制后的细胞功能和生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插入寡核苷酸设计

pRI系列载体的使用需要将人工设计的寡核苷酸片段插入pRI系列载体中特定的酶切位点之间,寡核苷酸片段中包含了针对目标基因的mRNA设计的长度为19nt的干扰片段。 合成时需要化学合成正向和反向两条寡核苷酸。正、反向寡核苷酸退火后与载体连接,插入载体XhoI,BglII位点之间,位于载体上H1启动子下游正确的位置上。连接后的载体转入哺乳动物细胞在H1启动子作用下转录产生shRNA。 1. 选择干扰序列 在RNA干扰实验中,RNA干扰序列的选择会显著影响RNA干扰效果。我们建议您按照以下几点指导原则选择RNA干扰序列: 推荐长度为19 nt,采用21 nt序列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RNA干扰序列中不包含大于3 nt的连续相同碱基。 RNA干扰序列的GC含量为低到中等水平(推荐GC含量在35%到50%之间)。 不要将RNA干扰序列设计在已知的RNA-蛋白质结合位置附近。确保RNA干扰序列与其它基因没有较高的同源性。 方向:在编码mRNA的正义链上选择RNA干扰序列。

第三代骨水泥技术

自从charnley在60年代初引进了低摩擦关节成形术的概念,骨水泥固定继续是全髋关节成形术(THA)的“黄金标准”,并且在国际上是一个流行的股骨组件固定方法。非水泥髋臼组件的发展是为了解决骨水泥底座松动延迟的问题的。半球多孔涂层髋臼植体如harris-galante(HGP)1和2(zimmer, Warsaw, IN)在中期跟踪已经显示出较好的固定耐久度以及骨内生长以及低频率的无菌松动。 混合THA的概念在80年代中获得了普遍的认识,因为它满足了医生对固定方法的长期耐久度的追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无领的规范的ominfit(osvorship,allendale,NJ),表面粗糙度为30-40微英寸的股骨柄,以及初次混合THA的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15年有效率。 材料与方法 在1986年1月以及1990年6月,一个资深医师使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以及后外侧开口,分别对215名患者进行了250例连续混合THA手术。在这个期间,该医师进行了884例连续初次THA,其中440例(49.8%)是骨水泥的,250例(28.2%)是混合的,剩下的194例(22%)是非水泥的。骨水泥髋关节成形术的适应症是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其由皮质指数>38%定义的骨质放射评价是用非水泥THA植入的,剩下的患者都接受了混合THA。另外在年龄>60岁的患者的适应症包括,因低血压,大范围的髋臼囊肿(>1厘米),底座不全与骨发育不良(<80%植入捕获)引起的髋臼骨床出血,或发生髋臼骨缺失。 股骨组件使用的是omnifit(osteonics,allendale,NJ)的无领规范(宏观结构,提高力传递到骨水泥),表面粗糙度为30-40微英寸的模块钴铬柄(图1)。其他在这期间植入的骨水泥股骨柄都是charnley(johnson and Johnson, Raynham, MA)股骨组件。髋臼直径<毫米的患者没有考虑进行混合THA,因为聚乙烯厚度将会<8毫米,加上28毫米的股骨头,与非水泥harris galante(HGP)外杯(zimmer,warsaw,IN)。这些患者接受了charnley骨水泥全髋置换,用的是22.25毫米的股骨头与相应的聚乙烯骨水泥髋臼组件。他们占了这期间884例初次THA的5%。股骨柄与28毫米模块钴铬股骨头(osteonics)是一组的。髋臼组件是模块HGP 1型或2型(zimmer)钛金属非水泥杯,在初次2毫米的锉骨后用螺钉固定植入的。这个半球组件组成了纯钛外杯,用钛纤维金属覆盖以促进骨内生长。我们使用了内经28毫米的内衬,与硬脂酸钙,在空气的伽马-消毒的模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4150树脂)(图2)。 术前计划包括适当的植入选择,以保证精确的骨水泥覆盖厚度(>2毫米),以及优化髋关节的解剖几何以重建旋转中心,头偏,以及臂长。我们采用硬膜外低血压麻醉,患者为侧卧位。手术使用后外侧开口,实现后验myocapsular皮瓣纳入膜虫和短期外部转子。髋臼床的准备包括锉去髋臼底座的多余骨赘,以实现90%-100%的底座覆盖,并对中墙无任何影响。用髋臼锉从小到大对髋臼进行2毫米锉骨,直到看到坐骨和耻骨。对骨囊肿进行彻底的清楚,对所有膜进行彻底的清创,清楚囊肿的硬化壁,直到去除松质骨,以及随后来自股骨头松质骨填充获得。非水泥HGP 1型或2型(zimmer)外杯是用双螺钉加强固定植入的。髋臼外杯的位置是前倾10°-15°以及外开40°-45°。 股骨髓腔是通过确定髓腔,用锉刀去除大转子内侧部分,以及连续的锉骨直到紧密配合而准备的。锉刀不是用来准备股骨髓腔一保护健康的松质骨以实现骨水泥内锁的。最后的髓腔锉以及28毫米的试头是使用于试模的。髓腔锉与股骨柄的规格差异允许最小的骨水泥覆盖厚度为2毫米。按要求的深度插入髓腔,用脉冲冲洗液冲洗松骨,血液,以及骨髓碎屑。硬膜外麻醉促进低血压,从而减少出血。干燥股骨髓腔。将一包加热(30分钟100°F)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