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

版)

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3表示1的3倍是多少或3个1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08就是求1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8就是求1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特值法代入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

减法:减法性质:a-b-=a-a-=a-b+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

乘法分配律:×=a×+b×【×=a×-b×】重点强调

除法:除法性质:a÷b÷=a÷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范文范例参考

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平均数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和÷个数)平均数处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是所有数都要参加计算——包括0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在省略乘号的时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7、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化简求值

8、表示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的作用:能够表示一种等量关系。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数量关系式:

(1)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3)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范文范例参考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6)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7)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8)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检验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4、公式:

长方形:周长=×2变式: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变式: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S=ah÷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变式:上底=面积×

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字母公式:S=(a+b)h÷2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大于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画高

2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7、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范文范例参考

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剪拼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整理与提高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

04001

前2位表示省第3位表第4位最后2位

(直辖市、自治区)示邮区表示县(市)表示投递局

3、身份证码:18位

3021197803010019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36、时间的计算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业测试(二) (完卷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计算(44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 += ×7×= ÷= -×4= ÷-×= ××= 1÷×= ×≈ (结果精确到个位) 2÷3=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二、解方程(打*的要检验)(10分) ① X ÷+=6 ② (-x )= ③ * 4x +13=9x

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8分) ①--+②×+64× ③××3 ④÷[ ⑤÷⑥÷-× 四、列式计算(6分) ①被2减去的差除,所得的商再扩大5倍,结果是多少 ②一个数的倍比16少,这个数是多少

第二部分概念(21分) 一、填空:(16分,每题2分) ① 3小时15分=()小时 =()m2()dm2 ②在()内填上“>”“<”或“=”。 ÷()×10 ÷() ③……是一个循环小数,用简便形式记作(),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 ④把10升饮料装入容量为升的罐子里,可以装满()罐,还余下()升。 ⑤含有字母的式子:4b÷2+7b+1,可以化简为,当b=时, 这个式子的值是。 ⑥小丁丁上午9时28分进入动物园,参观了1小时41分,他于当天上午()时()分离开动物园。 ⑦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40分米,高是5分米,一条腰长8分米,这

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⑧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a+b)h÷2,当a=b时,S=(), 当b=0时,S=()。二、判断(2分) ①小胖走3千米的山路,他上山的速度是2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3 千米/时,那么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 ②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一定能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 形 ( )三、选择(3分) ①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是()。 A 5X+y B y>3 C a2=4 D 8+4=1 ②面积和底都相等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三角形的高是 8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变。 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像5.3333…和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5.3333…的循环节是3。 简便记法5.3333…可以记做--- 7.14545…可以记做---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4142857…就是一个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6)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用(去尾法,进一法) 例如:装水或装油等用进一法,做衣服,包装礼盒用去尾法。 (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⑵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75=5.33……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即:400÷75=5.33……≈6(条)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加减运算方法。 2.会正确运算小数的加减法。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相关的习题。 4.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法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媒体: 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演示:

介绍我国几个有名的湿地保护区的知识,由此引出小胖的话:中国湿地面积有63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师: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要保护好环境。 二、选其中一个地方: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为例。 出示例题: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分为两个部分:区域面积和堤外面积。区域面积由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组成。已知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面积分别为165.92平方千米、10.7平方千米和64.93平方千米。 (1)求保护区的区域面积。 (2)求保护区的堤外面积。 师:学生先尝试练习,然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由此引出计算方法。 板书: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 根据上面提供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再选择几个你喜欢的问题计算。讲评。 四、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 50-23.65 7.23+3.77 问:做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用递等式计算: 3.87-1.59+25.6 81-13.45-29.55 48.052+9.12+5.88 49.6-13.4+6.3 3.拓展题: 如果你带50元钱去书店,连环画要7.8元,科普读物要12.6元,文艺书要9.3元,教辅书要10.5元,你能根据上面图书的价格,编一道两步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2、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3、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注意: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0×4=1000;125×8=1000; 125×80=10000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是:a×c+b×c=(a+b)×c 注意: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定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 4、个数相乘,如果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将其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八、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2.计算连乘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乘积是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可通过变形再进行应用。 错点警示: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 先点积中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 末尾的0。 规避策略:牢记计算方法和解题过程,先按整数乘 法计算,再数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 置,最后去掉 小数部分末 尾的0。 第二单元《位置》 一、对行和列的认识。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二、对数列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3、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4、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5、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6、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8、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它标。竖线为列横为行,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三、物体移动引起数对的变化。 1、在方格纸或田字格上,物体左、右移动(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上、下移动(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常用) ;⑵进一法;⑶去尾法。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 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a+b)×c=a×c+b×c或(a-b)×c=a×c-b×c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 置。a÷b÷c=a÷(b×c) a÷b÷c=a÷c÷b 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上册 如果两个因数都大于0,那么: 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小数乘小数时: 1.先按照整数出发的方法算出积 2.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有“0”,可以将“0”去掉 ───────────────────────────────────────在被除数、除数都大于零的除法中, 当除数大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小于1时,商>被除数; ───────────────────────────────────────小数除以整数: (1)可以按整数出发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出道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部分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求近似数:用笔算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得到要求的结果★如果要求凑整到的位数大于实际结果,需在末尾添“0”达到要求的位数 ───────────────────────────────────────平均数: (1)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 (2)平均数出于一组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在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数时,这组数值中的所有数(包括0)都要参加计算。 ───────────────────────────────────────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3)1×a或者a×1都写成a,一般不写成1a。(4)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记作a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6)方程的作用是能够表示一种等量关系。(7)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8)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平行四边形:下图中AB//DC,AD//BC,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S长=ab S正= a2 S平行四边形=ah S△=ah÷2 S梯形=(a+b)h÷2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最新)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最新)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班最后的得分是______。 2. 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3. 4. 把420-23×16+50的运算顺序改变成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则原式变为______。 5.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或“=”。

6. 如图的图形被撕掉了一部分,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每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 7. 下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整个大正方形面积的 8. 有一筐桃,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正好还剩1个;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正好也剩1个。如果这筐桃的个数不超过50,那么这筐桃可能有______个,也可能有______个。 9. 把5个棱长都是3dm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如下图),露在外面的面积是______dm2。 10. 一个数由8个万,9个千,6个十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______,保留整数约是______。 二、判断题。(共10分) 1.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对称轴。() 2. 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3. 将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正方体最多有8个面露在外面。() 4. 在0.61,0.603,0.625,0.663中,最大的是0.663。() 5. 3.36中的两个“3”所在的数位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相同。()

6.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可能会发生改变。() 7. 把8.90中的0去掉,这个小数大小不变。() 8. 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90°。() 9. 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0. 一个牙膏盒的体积约为180dm3 .() 三、选择题。(共20分) 1. 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5dm,宽和高都是2dm,现在往这个水箱早倒入20L水,水箱()。 A .刚好满了 B .还没倒满 C .溢出水了 2. 从正面、左面看都是 A . B . C . D .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先按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2.小数乘小数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积的末尾与因数的末尾对齐) 乘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把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四舍五入”(大于等于5向前一位进1,小于5舍去)。(2)进一法(3)去尾法 计算钱数时,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4.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 - 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a÷b÷c= a÷c÷b 第二单元《位置》 1.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2.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 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随着扩大或缩小。(同大同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商反而扩大或缩小。(大小相反) 除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2.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3.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 1.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及支出;增加及减少;上升及下降; 零上及零下;高于海平面及低于海平面;前进及后退;盈利及亏损;等等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及负数 4.数轴的概念及画法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三要素 5.数轴的性质 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及原点的距离相等。

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 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 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分五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 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④一个数及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运算律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概念专项练习文件-精选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概念专项练习 一.填空题。 1.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70,35,17.5 ,_____。(2)0.2 ,0.6 ,1.8 ,_____,_____。 3.200÷11 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________ ,用“四舍五入”法将得数精确到千分位是 ________ 。 4. 乌龟的爬行速度大约每秒是0.05 米,兔子的奔跑速度是乌龟的280 倍。兔子的奔跑速度大约每 秒________米。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重量是30 吨,现在制造一种微型计算机的重量只有0.5 千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重量是这种微型计算机的_______ 倍。 6.一个成人的正常心率大约是60~90 次/分。(在平静状态下)甲的心脏 3 分钟跳动了312 次,乙的心脏5.5 分钟跳动420次,两个人中_______ 心率是正常的。(在横线上填写“甲”或“乙”) 7.如右图,一根 3.5 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4 米, 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 米。 池水深_______ 分米。 8.五(1)班一次数学练习,平均成绩是89 分。只有小巧、小丁丁两人因病没有参加练习,第二 天他俩的补考成绩分别是100 分和93 分。如果加上他俩的成绩后,五(1)班这次的平均成绩是89.5 分。这个班有_______ 个学生。 9.比较大小。 (1)比较大小,在括号里填入“>”、“<”或“=”。(4%)(每题 1 分) 0.1 ÷0.001()1000 2 ÷3()0.6 0.6 ×10()6×0.1 3.7 ×2()3.7 +3.7 (2)把下面的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4%) 0. 5 0 0.5 0. 5 0. 505 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126×45=5670,直接写出下列各算式的得数: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4.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5.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①小数末尾的0 要去掉。如:3.60 “0”应划去得3.6 ②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③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6.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8.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9.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一个因数乘以n,另一个因数乘以n,积乘以n2。 10简便运算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变式:(a-b)×c=a×c-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简算加法结合律简算乘法交换律简算乘法结合律简算 0.75+9.8+0.25 48.8+0.4+0.6 2.5×5.6×0.4 99×12.5×0.8 =0.75+0.25+9.8 =48.8+(0.4+0.6)=2.5×0.4×5.6 =99×(12.5×0.8) =1+9.8 =48.8+1 =1×5.6 =99×10

沪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 2018年暑期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整数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 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 1,—2,—3,—4,—5,,,,叫做负整数 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5.整数a 除以整数b ,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 1.2 因数和倍数 1.如果整数a 能被整数b 整除,a 就叫做b 倍数,b 就叫做a 的因数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3能被2,5整除的数1.个位数字是 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 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 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 0是偶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只含有因数 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 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7.通常用什么方法分解素因数: 树枝分解法,短除法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 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数 3.把两个数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如果两个数中,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小的数5.如果两个数是互素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2.几个数中最小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有的素因数和他们各自独有的素因数连乘, 所得的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最新)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学业测试(二) (完卷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8.5-2.9= 0.5+5.55= 0.125×7×0.8= 3.6÷0.02= 3.9-0.9×4= 0.8÷0.5-0.8×0.5= 0.2×0.3×0.4= 1÷2.5×0.4= 8.6×0.9≈ (结果精确到个位) 2÷3=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二、解方程(打*的要检验)(10分) ① X ÷1.2+3.6=6 ② 2.1(9.6-x )=8.4 ③ * 4x +13=9x 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8分) ① 15.68-8.25-(3.68+2.75) ② 6.4×5.6+64×0.44 ③ 4.4×2.5×3 ④ 0.5÷[(10.75-4.5)×0.8] ⑤ 9.8÷12.5 ⑥ 89.1÷(0.1-0.1×0.1) 四、列式计算(6分) ① 0.9被2减去0.2的差除,所得的商再扩大5倍,结果是多少?

②一个数的2.5倍比16少3.5,这个数是多少? 第二部分概念(21分) 一、填空:(16分,每题2分) ① 3小时15分=()小时 7.5m2=()m2()dm2 ②在()内填上“>”“<”或“=”。 73.8÷0.1()73.8 ×10 8.7÷0.99()8.7 ③ 8.968968……是一个循环小数,用简便形式记作(),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 ④把10升饮料装入容量为0.35升的罐子里,可以装满()罐,还余下()升。 ⑤含有字母的式子:4b÷2+7b+1,可以化简为,当b=1.5时, 这个式子的值是。 ⑥小丁丁上午9时28分进入动物园,参观了1小时41分,他于当天上午()时()分离开动物园。 ⑦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40分米,高是5分米,一条腰长8分米,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⑧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a+b)h÷2,当a=b时,S=(), 当b=0时,S=()。 二、判断(2分) ①小胖走3千米的山路,他上山的速度是2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3千米/时,那么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2.5千米/时。() ②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一定能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 ) 三、选择(3分) ①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是()。 A 5X+y B y>3 C a2=4 D 8+4=1 ②面积和底都相等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三角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 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减法连减,减去他们的和,注意添加括号)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除法连除,除以它们的积,注意添加括号) 第二单元位置 数对(a,b) a表示第几列 b表示第几行列横数行竖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沪教版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28分) ①一、口算6% 0.25+7.5= 3.2-0.32= 1.2×50= 0.32×0.05= 0.24×600= 0.48×0.5= 二、竖式计算12% 15.25-8.7= 58.55+32.857= 0.208×0.807= 0.204×150= 三、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24% 0.25×2.6×0.4 0.95×[72.5-(23.5+18.9)] 2.5×4.04 3.5× 4.8+6.2×3.5-3.5 1.98×20.1 5.5×4.3+0.55×57 四、列式计算。8% ⑴.最小的三位数减去2.5与3.6的积⑵.3个2.5相乘的积比9.4与7.5 差是多少?的差多多少? 五、求出方框里的数:5% 58.24-(37.13+□) = 15

六、填空30% 1.□÷ 2.4=20.4……0.24 ,□ 里应填( )。 2.不计算,在括号里直接填上“>”.“<”或“=”。 1.3×1.04( ) 1.3 8.45×0.98( ) 8.45 4.92×0.5( ) 4.92×1.5 8.9×1.5×0.3 ( )8.9×4.5 3.0.25×0.204的积是( )位小数; 4.在计算2.35×0.68时,5乘以8等于( )。 5. 2 3 4 9 6 27 8 81 ☆ △ ☆=( ) △=( ) 6.根据所给的算式32×17=544,直接填数 3.2×0.17=( ) 7.小胖的五次考试成绩如下,如果五次总成绩是460分,那么第三次的成绩是( )分,第四次的成绩是( )分 8.A ×0.12= B ×0.9 = C ×0.15,把这A .B .C 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 9.0.0.........012 × 0.0.........015 = 0.0 (018) 20 个 0 30个0 ( )个0 10.已知: a = 0.25×0.25×0.25×……×0.25 b = 4×4×4×……×4 10个 0.25 8个4 那么 : a ×b = ( ) 七、应用题15% 1.一根长8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 2.0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0.75米,还剩下多少米? 2.科技书有16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的2.5倍少1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3.小巧有100元,买一本书用去25.6元,买了一副乒乓板和两个乒乓球用去一些钱后还剩下32.5元。每个乒乓球2.5元,问一副乒乓板的价钱是多少元。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2、两个不为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小,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等于1,它们的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做乘法的估算,通常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关键是化繁为简。 4、求积的近似值,通常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应该保留几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5、解决问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算出结果。如本单元典型数量关系: (1)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 量单价×实际用量= 本月费用 (2)出租车计费,通常有 起步价+规定路程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一共要付的费用 演变一:(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3)工程问题中,通常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演变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总量 演变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效率 每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变。 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1、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描述图形的平移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平移前,先确定一个点,看这个点会平移到哪儿,保证平移的格数正确;二是注意看原来的图中的每条线段各占几格,保证图形和原来一样。 2、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叫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通常叫逆时针方向旋转。 3、图形旋转时总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 描述图形的旋转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绕哪个点沿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旋转前,先确定一条线段,用这条关键的线段的旋转来判断这个图形的旋转。 4、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5、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要注意:一是对称轴两边图形所对应的方格数要相同: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