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教育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行为范式

一假定、信念、范式

1 基本假定:决定人们的信念和价值,乃至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

这些假定在我们幼年时期习得,伴随着我们的不断成熟和接受教育的增多而发展。

2 行动:即行为,源自人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和信念。

3 有关人性的隐含假定与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行为——之间的不和谐,在当今时代依然存在:在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阶段投入很少的经费,在中学和中等教育阶段投入越来越多,学术研究困难等。

4 教育界所提倡的信念、价值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学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基本假定,要考虑这些基本假定、所公开提倡的价值和信念与专业实践中的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否合乎逻辑。

二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思想

1 现代主义:在许多领域(包括组织行为学),获得知识的可信方式必须是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和量化,最好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之下进行,而以其他程序规则和证据作为基础获得的知识则会被斥为直觉和经验的东西,因而是不科学的,因此也就不会被严肃对待,这种武断的观点常被称为现代主义。

2 结构主义者如何理解人类行为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目标

等级,自上而下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试图建立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教育目标概念结构。

3 分类学:可以用某种等级划分的方式对相关部分进行分类,并加以描述。

4 分类学具有“科学性”:客观、中立、与价值无关、公平

三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1 后现代主义包含了在少数的激进分子和比较保守的权利继承者之间抗衡的因素。前者寻求将过分强调形成我们独特个性的不同点(例如人种、种族、性取向、阶级和性别等)的观点合法化;后者则强调普遍性和融合,试图将传统中信奉的团体价值与我们的个性融合在一起。

2 后结构主义者同时倾向于把人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即研究)看作是人们的经验、情感、直觉和常识,而不是客观科学中一个冷冰冰的术语;常把教育组织中的研究看成是业内人士和学者们共同参与的对理解的研究,而不是形单影只的科学家以超然的、不含任何个人情感的方法所研究的无名“客体”。

3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就是对从罗马帝国时期至今在西方世界被误传的元叙述提出质疑和挑战。

4 元叙述:常用于指一个故事总是正确的,而且它塑造、形成了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5 现代主义的主流元叙述:深信科学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民主和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等。

四科学进步的本质

1 如何提高学校效能?要求未来的学校领导去认真思考这些假定以及科学与科学进步的本质。

2 持现代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的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能带来知识的稳步累积。这一观点假定,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利用以前科学研究的发现去进一步探索、并以有条理和系统的方式去拓展知识。

3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对上述科学和科学方法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这本著作的中心是认识到科学并不能带来知识的稳定积累,相反,科学是一个由寂静期组成的模式,期间“常规科学”大行其道。

4 在常规科学期间,科学家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已有理论去解释和理解宇宙中的各种奥秘,努力解决各种困惑,去识别这个混乱的现实世界中的模式。

5 库恩使用的例子:托勒密范式和哥白尼范式

6 凡是决定科学领域。教育属于不成熟科学,它没有一个其支配作用的范式,这也是导致目前改善学校和教学质量工作充斥各种不和谐声音的主要原因。

7 美国教育的最新范式是进步教育。进步教育建立的思想基础:一种新兴的保守的社会和政治观点摒弃了关于人性和人的行为的思想精髓。

五心理学

心理学中四个范式与教育组织行为学关系密切:

1 行为主义(第一势力心理学)

行为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个体可以感知的内在状态,如知觉、感觉与其行为之间可能的关联,即忽视了无法观察的内在驱动力的存在。

行为主义关注内在激励,观察行为可以归结为量化指标。

斯金纳提出将行为主义理论用于学校,特别是用于有不适应行为的孩子的教学方法中。

程序教学、诊断-处方教学、行为矫正等教学理念都是美国教师熟悉的行为主义观点。

行为主义,特别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完全不是与学校真实世界无关的毫无根据的学术理论,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是界定美国教师、管理者、改革者和其他人如何看待学生、教学实践和学校的组织和领导的强大力量。

2 精神分析心理学(第二势力心理学)

代表:弗洛伊德、卡尔?荣格

下意识驱动力和内在本能是激励人们的因素,也是行为的诱因,是精神分析的关键方法。

3 认知心理学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诺姆乔?姆斯基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注意力、动机、知觉、记忆、学习、信息加工、推理、解决问题、判断、决策、语言加工和感觉等因素在引发人类行为方面的作用。他们经常把自己的理论和范式用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

性思维两个方面。引发了人们对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比和思考。

4 社会心理学

奠基人:库尔特?勒温

社会心理学认为,行为产生于个体内在因素与个体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可以表述为“行为=f(人?环境)”,指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这个概念被称为人类行为的场理论。

社会心理学是组织研究的核心,在社会学和人类学思想发展中颇具影响力。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教育领导的意义并不简单,而是极大地影响和塑造了教育组织中成员的行为。

六社会学与心理学观点

在学校教育方面,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普遍认同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学生成绩、高效工作的习惯、公民价值观、社会行为、自尊、自立。

但是他们对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意见不一。心理学家关注个体如何学习,包括学习风格、动机和师生关系等。而“社会学家阿则关注整个学校以及学校组织对个体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学校的目标,教育心理学家往往关注以下事情: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的动机、用于教学和学习的时间、学生个体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实现同样的目标,组织和教育社会学家往往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是如何领导和管理的、学生是如何分组的、家长和社区的参与程度、学生和教师是如何一起合作的、作为整体的学校是如何做出重要决定的。

现代教育改革中流行的很多术语反映了人们的最新认识,即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是学校改革的核心。

教育组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教育使命,学校必须是有助于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的任务是形成组织文化,这种文化高度重视并支持和促进公开、高度信任、相互关心和共同分享的理念,力图达成共识但是又支持赞赏不同的观点,并把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至上原则。教育领导努力实现学校的愿景(vision),即学校永远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七当今教育领导的适用

理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或者组织的社会学观点与心理学观点之间的不同及其原因对教育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关键在于:首先要理解发展教育领导的过程是动态的,并伴有经常性的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发展。

形成教育的动态变革和发展的众多源泉中有两个是至关重要的:关于组织成员如何工作的新知识的出现;学校所处的大变革产生的动态影响。一方面,要力求更好的理解人性和人类行为,另一方面,我们文化中社会政治信仰和价值的不断发展,这两者之间永不停息的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动态的环境。

教育领导和其它人类涉足的领域中的领导一样,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新的职业生涯:你必须不断有新的、适应性强的反应才能对将来不断出现且无法回避的挑战。教育领导要做的是确定一系列的价值、信念和原则来指导他们形成高效策略的和在不可知的未来的行动。这些价值、信念和原则共同塑造了教育领导对学校的愿景。这种愿景的

核心因素就是把学校视为灵敏且适应性强的组织,能够发现随时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

八《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2001》

这一法案的通过表明:讨论过的思想并非是无足轻重的学术问题,而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根本需要。

举例:美国的早期阅读、制药学研究中采用的双盲研究

结论:教育领导在面临教育研究结果的讨论时,特别是人们极力提倡在学校使用一些被证明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时,应牢记一个基本观念:适量适度,不断改进,注意个体差异

九教育中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质量一直不平衡,而且教育研究也因为不能列入学校的主干学科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教育又必须从其他相关学科来汲取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

教育领导需要更多地按照与教育结果相关的数据行事,人们需要更多的数据证据来支持关于教育实践的观点和信念。

十作为教练的领导

1 学校领导的ISLLC标准

呼吁教育领导应该具有这样一个愿景的最有影响力的是州际学校领导者证照联合中心(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ISLLC)提出的学校领导者标准(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中的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是领取学校行政领导执照的基础。

2 作为教学方法的教练法

莫蒂默·阿德勒指出,提高教学效果有三种主要方法:

(1)讲述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授课和让学生阅读书籍、看电影、做练习等活动把信息提供给学生。

(2)苏格拉底法即“助产术”

(3)教练法

这种教学方法假定,学习者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这些都是讲述教学法和苏格拉底法所传授的知识。教练法是广为接受的激发和提高能力——领导他人——的有效方法。十一比赛策略

教练通过制定比赛策略,监督比赛策略在充满不确定性、困惑和压力的比赛中的实施过程,已经把比赛的愿景转化成了一个连贯的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的目标不仅是要实现预期结果,而且要激励和提高运动员的能力。这也是有效教育领导要做的事情。

教育领导实施和实现教育愿景的计划被称为比赛策略。要想实现高效,获得结果,必须把愿景转化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00152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观察法: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 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个体行为活动中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生调、动作表现三个方面。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 工作满意度: 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ZUCC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答案:C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答案:E A)传统的管理。B)沟通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E)社交网络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吗?答:D A)一个教堂B)一个大学C)一个军事单位 D)所有成年人在一个给定的社区E)一所小学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吗? 答:E A)管理员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 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5)下列哪个不是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 答案:C A)控制B)计划C)人员D)组织E)领导 6)下面哪一个经理的管理者的主要功能是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并开发一个全面的层次的集成和协调活动的计划。 答:B A)控制B)计划C)人员D)协调E)领导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答:B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8)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搜索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发起项目带来的变化,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答:B A)谈判者B)创业者C)监控者D)资源分配者E)传播者 9)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答:B A)技术、决策和人际关系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D)概念、通信和网络 E)人技、信息和沟通 10)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答案:C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E)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11)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答:A A)决策B)沟通C)解决冲突 D)工作作为团队的一部分E)倾听别人 12)弗雷德·卢森斯从不同的视角想看探讨管理者做什么,认为社交网络是哪一类管理强调的重点。答:D A)一般的管理者B)有效的管理者C)获得高薪的管理者 D)成功的管理者E)传统管理者 13)根据Luthans研究,成功的管理者,这意味着那些被迅速提拔,花更多的时间在______比在其他任何活动。答案:C A)传统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社交网络

1教育组织行为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特定组织内人的()

练习 一、填空题 1.教育组织行为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特定组织内人的()和()的科学。 2.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韦伯等。 3.麦格雷戈的()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理论认为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4.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的概念,用以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 5.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类,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需要和()需要。 6.当人产生某种优势需要又未得到满足是,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转化为()。 7. 群体规范有支柱的功能、评价准则的功能、()功能和()功能。 8.罗杰斯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三个条件是()、()和()。 9.领导权力可以细分为五类,其中,()、()和合法权属于职权,模范权和专长权属于权威。 10.先入为主是对人知觉的()效应。 11.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以下五项修炼:锻炼系统思考能力、追求自我超越、()、建立共同远景目标、()。 12.关于学校的组织系统,可分为学校行政系统、()、学校后勤保障系统三部分。 13.勒温提出组织变革经历“()、改变、冻结”三阶段的理论。 二、选择题 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2.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属于哪种人性假设。()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3.根据职业教师的生命周期理论,阶段是个人能否稳定在教师职业上的关键期。 A.实习教师 B.新教师 C.专业化教师 D.专家型教师 4.挫折后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撕衣咬手等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A. 攻击 B. 冷漠 C. 回归 D. 幻想 5.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 A. 固定比例强化 B. 可变比例强化 C. 可变间距的强化 D. 固定间距强化 6.组织正式文件中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编制的、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哪类?() A. 非正式群体 B. 正式群体 C. 小群体 D. 参照群体 7.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A. 合作 B. 竞争 C. 对立 D. 没有关系 8.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时,哪种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成绩?() A. 同质群体 B. 异质群体 C. 混合群体 D. 简单群体 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A. 命令式 B. 说服式 C. 参与式 D. 授权式 10.首先对领导风格进行研究的人是()。 A 勒温 B 马斯洛 C 卡曼 D 亚当斯 11.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写到,“我校教师墙壁上布置的所有东西如同在扩展四壁,赋予房间以田野、森林和草场的辽阔意境......每个教室都布置有美术作品的复制品。这些作品随着情况(季节、教育谈话的内容等等)的变换而更换”,这主要反映了帕夫雷什中学的()。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行为文化 D.制度文化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出现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六、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 ?七、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泰勒:经济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工程心理学的发展,人——机关系,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战后,: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个阶段: ?经典科学管理理论(1900-1927) ?人际关系理论等(1927-1965) ?权变思想(contingency approach)、系统理论(1965-now)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 ?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是工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装备的机械化,促进了工业心理学的发展。E.g.英国成立疲劳研究部、美国战后经验推广——人的重要性 ?重要贡献: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 ?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大全

名词 1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效果的统一.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3 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以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主一切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泰罗是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 官僚行政管理;以马克思*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为代表,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容。这样一种管理理论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5 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 6 指挥链;又称为命题链,是指一种不间断的权利路线,是层层指令所形成的链条。 7 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者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 8 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利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 9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10 位:是指某人在组织层次中所处的位置 11 职权;是指由一盯的正 式程序所赋予的某个职位 的权利,是指导或指挥其他 人的权利。 12 职责:是指在组织结构 处于某一职位的某人因完 成某一任务,职能或者接受 委派而被赋予的责任。 13 职位界定;是确定组织 中职位类型与数目的活动, 是对组织中执行一定职务 的位置所进行的分析和设 计 14 正式组织;是指依照有 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 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 立的组织。 15 非正式组织:是指依照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自发 建立的组织 16 机械式组织;是指设有 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 程序化,权利高度集中化和 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这 样的一种组织有称为官僚 行政组织 17 有机式组织;是指一种 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 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 18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 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 个体组合。 19 组织;一般是指为完成 特定目标。按照法定程序设 立的,具有法人资格和系统 性结构的群体。 20 正式群体:是根据目标 和任务的需要,通过上级组 织决定成立的群体。 21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然 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 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 立的群体 22 群体动力;是指一个群 体的成员共同追求群体目 标的力量。它是决定群体功 能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个 人行为方向和强度受到个 人的部动力和所处的外在 环境的影响。 23 群体结构;是指一个群 体中的不同构成要素之间 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模式。群体结构是我们理解 群体性质的核心概念,研究 群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4地位;是指群体中成员所 在的等级层次,所占有的职 位. 25地位结构:指个体地位之 间的区别和相互影响,是指 个体之间的地位关系,是衡 量组织结构的第一维度 26正式地位;是指组织正式 给予个体的头衔或者某类 令人愉快的东西。 27非正式地位;又称为社会 地位,是指通过教育,年龄, 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 非正式地获得的一种地位, 是其他组织的成员给予某 个体的地位。 28群体影响;也称为社会影 响,是指由于其他人到场的 影响,人们将从在独自一人 状态下本来想做的某种行 为中转变过来的一种现象。 29群体促进;也称为社会促 进,是指由于有其他人共同 参与做某项工作,往往比单 独一个人完成的更好,更快 和更有效的一种情形。 30群体规;正式群体或者是 非正式群体所期望的行为 模式,以及这些群体所制定 的信条,也称社会规。

教育组织行为学.doc

教育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导论 内容:第一节教育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二节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学习目标: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学,教育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2.掌握教育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了解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教育组织行为学概述 什么是组织?1.管理学家们的看法◆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社会系统组织理论。V:是指有目的、有系统地把人们集合起来 N:广义:很多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的一个系统。狭义: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合。 组织是如何产生的? 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1.组织是由人组成的2.组织有自己的目标3.通过分工协作完成目标 ★分类◆按规模(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按社会职能不同( 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按组织内是否有正式的分(正式组织=由于工作需要而集合起来的群体。组织内部有职、责、权的分工;领袖人物由上级任命。非正式组织= 由于感情需要而集合起来的群体,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群体中影响最大的人当然是领袖,不需要经过上级批准。 组织和环境的关系:组织是一个整体,它由要素组成◆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组织要从环境中获得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组织为环境提供产出 什么是组织行为?行为指有机体在心理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学是指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什么是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社会和个人才的目的,对教育事业及其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组织机构 教育组织的分类:◆宏观教育组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从总体上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计划、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组织机构。◆微观教育组织:一般是指学校组织 教育组织的特点:◆权力结构特点◆角色特点◆信息沟通特点 教育组织中教师工作特点:1.育人性2.复杂性3.示范性4.个体性5.时间的长期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组织行为学是研究教育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为教育管理者指导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提高教育组织管理效能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教育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三个维度:◆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真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1、 A 、教育心理学 (201504)2、 心理学科中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的是( B 、人事心理学 C 、医学心理学 研究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是( D 、 )1 社会心理学 A 、现场实验 B 、准实验 C 、 等级排序实验 D 实验室实验 (201504)3、 X 理论和 Y 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1 A 、海德 B 、麦格雷戈 C 、 梅奥 D 、 大内 (201504)4、 在管理实践中倡导 “参与式 ”管理或 “ 民主式 ”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B )1 A 、 X 理论 B 、 Y 理论 C 、 超 Y 理论 D 、 Z 理论 (201504)12、 影响个体对他人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C )1 A 、动机 B 、价值观 C 、 个性特征 D 、 情感 (201504)20、 动机的源泉是( D )1 A 、价值观 B 、行为 C 、 目标 D 、 需要 (201510)4、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D ) 1 A 、安德鲁 B 、凯立希 C 、麦克里格 D 、海德 (201510)13、 最先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是( A )1 A 、霍曼斯 B 、洛克 C 、 舒兹 D 、 塔吉乌里 (201604)1、 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是( D )1 A 、 B=/ (S ? P) B 、 B=/ (P ? M) C 、 B=/ (S _ E) D 、 B=/ (P ? E) (201604)2、 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 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 纳为( C ) 1 A 、四个步1聚 B 、五个步骤 C 、六个步骤 D 、 七个步骤 (201 604 )3、 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B ) 1 A 、需要 B 、动机 C 、态度 D 、 信念 (201604)15、 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出的方式是( A )1 A 、行为 B 、目标 C 、需要 D 、行为倾向性 B A ) 1 2、对员工要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提出了( A ) 1 、科学管理理论 、 权变系统理论 (201610) A 、“经济人”假设 C “复杂人”假设 D (201610 )24、梅奥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 A 、人际关系学说 B C 社会系统理论 (201704)1、 A 、享乐主义 (201704)2、 A 、整体性 (201710)1、 A 、外在激励 (201710)2、 A 、原始性内驱力 C 、社会性内驱力 D 经济人”假设的基础( B 、现实主义 人的行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 B 、选择性 )1 C 、 B 社会主义 )1 稳定性 D 、 资本主义 C 、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激励是 B 、内在激励 C 在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情境是( B 、 D 、 荣誉激励 B ) 1 继发性内驱力 群体性内驱力 D 、 D 、 倾向性 B ) 1 目标激励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十一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201504 ) 21、 A 、马斯洛 ( 201504 ) 22、 A 、期望理论 ( 201510 ) 符合 要求的 A 、正强化 ( 201510 ) A 、亚当斯 ( 201604 ) A 、原始动机 提出双因素理论的学者是( B 、麦格雷戈 OE C 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B 、双因素理论 C 、 ) C 、 )11 赫兹伯格 11 公平理论 20、 D 、 麦克里兰 D 、 需要层次理论 预先告知某种不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使员工避免不 行为以免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件的是( B 、负强化 C 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B 、斯金纳 C 21、 17、 B ) 11 自然消退 C ) 11 赫兹伯格 、惩罚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权力、成就、情谊等这类动机称为 B 、习得动机 C (201604)18、按照双因素理论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 、工作内容 B 、工作环境 C (201604)19、 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基础是( A 、过程型激励理论 C 、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201610 )23、期望理论属于( A 、内容型激励理论 C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般动机 A ) 11 工资待遇 )11 D )11 内容型激励理论 强化型激励理论 、混合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201710)22、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其能力的大小,还取决于( A 、激励的水平 B 需要的强弱 C 、目标的高低 D 、成就的大小 (201710)23、麦克利兰认为,除了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人还有三种需要, 二是权力需要,三是( A )11 A 、成就需要 B 尊重需要 C 、安全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201710)24、一般来讲,可以使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激励是( A 、内在激励 B 、外在激励 C 、公平激励 、马斯洛 B ) 11 、生理性动机 、职务保障 )11 是友谊需要, B ) 11 D 、归因激励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30、激励的影响因素有( ABCD )11 A 、激励时机 B 、激励频率 C 、激励程度 D 激励方向 E 、激励环境 ( 201704 ) 29、 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有( ABCD )11 A 、激励时机 B 、激励频率 C 、激励程度 D 、激励方向 E 、激励环境 ( 201710 ) 30、 强化理论的强化类型有( ABCE )11 A 、正强化 B 、 负强化 C 、惩罚 D 、 归因 E 、自然消退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章节真题模拟及答案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04)7、在执行任务时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 )3 A、3—5人 B、5—7人 C、7-9人 D、9-10人 (04)8、规定了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B )3 A、角色同一性 B、心理契约 C、角色期待 D、角色知觉 (04)13、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建设性的,二是( B )3 A、成功性的 B、失败性的 C、破坏性的 D、不确定性的 (04)18、决策活动的方式、方法,使决策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的是( D )3 A、决策的基本规则 B、决策的有效性 C、决策的目的性 D、决策的选择性 ( 10)9、根据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

聚力,是在( B )3 A、第二阶段 B、第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五阶段 ( 10)10、群体规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这是群体规范的( D )3 A、导向功能 B、动力功能 C、评价功能 D、标准功能 ( 10)11、有她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3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 04)7、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B )3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D、任务群体 ( 04)9、最早对群体助长现象进行研究的是( C )3 A、舒兹 B、勒温 C、特里普利特 D、阿西 ( 10)5、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引导和限制

着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使群体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是( D )3 A、角色认同 B、角色期待 C、角色直觉 D、群体规范 ( 10)6、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B )3 A、社会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04)6、决定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利结构中位置的是( B )3 A、人事结构 B、职权结构 C、群体结构 D、奖惩结构 (04)7、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A )3 A、社会惰性 B、从众 C、社会促进效应 D、刻板印象 (04)8、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 )3 A、3人或5人 B、5人或7人 C、7人或9人 D、9人或11人 (10)5、在员工—组织关系中,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C )3 A、经济合同 B、社会规范 C、

优课UOOC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答案

一、单选题(共40.00分) ()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 A. 组织结构 B. 组织性质 C. 组织活动 D. 组织发展方向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智力资本的存在方式() A.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

B. 员工只是、技能、能力 C. 组织系统和结构中保留下来的知识 D. 组织的商誉、品牌形象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组织行为学多层面性主要有三个层面,包括()A.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B.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C. 组织行为 D.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4. 泰勒认为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A. 系统化 B. 有序化 C. 标准化 D. 层级化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二、多选题(共33.00分) 组织的特征包括() A. 有明确的目标 B. 拥有相应的资源 C. 组织结构 D. 科学的划分部门及职责 E. 决定组织发展方向 满分:11.00 分 得分:11.00分 你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 B C 教师评语: 暂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

一定组织的个体、群体 B. 组织行为发展目标 C. 组织的心理活动 D. 组织的行为规律 E. 组织行为的内部结构 满分:11.00 分 得分:11.00分 你的答案: A C D 正确答案: A C D 教师评语: 暂无 3. 组织有效性的四个基本观点()A. 开放系统观点 B. 组织学习观点

2019年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新组织”的特点,不包括:(D ) A、网络化 B、灵活性 C、多元化 D、数字化 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重要性的是( A ) A、霍桑试验 B、莱维特的研究 C、维卡的研究 D、马斯洛的研究 3、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不包括:( C) A、个人 B、群人 C、信息 D、组织 4、组织行为学所谈论的行为主体是( C)。 A. 组织 B. 环境 C. 人 D. 规范 5、下列哪个不是“新组织”的特点( B)。 A.网络化 B. 信息化 C. 全球化 D.扁平化 6、组织( C)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即“怎么做”)的问题。 A.效益 B.效能 C.效率 D.效果 二、多项选择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AC )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科学性E实践性 2、组织和管理的关系( ABCD ) A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B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C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

D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3、一般来说,组织的存在应该具备3个条件,它们是( ABC) A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B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C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D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4、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 ABCD ) A 理论性研究 B 应用性研究 C 服务性研究 D 行动研究 5、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 ) A人组成的集合B适应于目标的需要C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D不受任何环境影响E无需管理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ABE ) A调查法B实验法C测验法D个案分析法E模型分析法 7、按研究目标,可以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为( ABC ) A描述性研究B因果性研究C预测性研究D服务性研究E行动研究8、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 ACD ) A技术技能B沟通技能C 人际技能D概念技能E研究技能 9、“新组织”的特点有(ABCDE ) A网络化B扁平化C灵活化D多元化E全球化 三、判断题 1、欧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试图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

XXXX大学组织行为学简答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05年06月16日19:01:05 北京自考热线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发展与理论源泉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第三章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实验法。 第四章知觉与行为 1.什么是知觉? 答: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2.社会知觉会发生哪些偏差? 答: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由于受某些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发生以下偏差: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效应。 第五章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1.什么是价值观? 答: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法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组织行为学教育第一章重点难点辅导

组织行为学教育第一章重点难点辅导 霍桑试验梅约也称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从1924年到1932年,梅奥带领一批学者,在美国西北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他们运用一系列科学方法考察了员工的工作行为。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如照明试验、大规模访谈等。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是改善还是不改善,甚至降低工作条件,如减弱照明度,缩短休息时间。但是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 通过霍桑实验,人们认识到: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企业组织内人们的情绪、动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等学者提出了“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认为不能简单的把人当作“经济人”看待。而应看作“社会人”。提出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对于人性的假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和演变的过程。教材中介绍了施恩关于人性假设的四种分类,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性假设和复杂人性假设。 二、学习指导《思考练习》提示 下边我们看问答题: 1.简述组织管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科学管理学派阶段 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倡导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从根源上讲泰罗是组织行为学先驱者中最重要的一位。 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重视对物的研究,而忽视人的因素,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假设。这种管理方式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广为应用的管理模式,即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加重了剥削,使工人处于高度的紧张的状态,遭到了工人的反对和抗议。 (2)行为学派阶段 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我们刚才所讲到的霍桑实验。这一阶段重视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注重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沟通,强调只有把人当作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来看待,才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注意这时的研究已由物转到了人,关注到了人的因素。 (3)管理科学学派阶段 管理科学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代表人物钱德勒、劳伦斯等。其特点是把组织看成开放的系统,将先进的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应用于管理领域,形成新的组织管理技术和方法。这一阶段强调管理系统的运用;强调决策的重要性。 (4)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阶段 现代管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综合了前三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把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社会模式,把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创立了系统工程这一新的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八章章节真题及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25、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的组织文化是(C)8A、主文化B、亚文化C、强文化D、弱文化 (201510)25、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8 A、组织作风 B、共同的价值观 C、组织目标 D、组织规范(201604)24、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D)8 A、k织理念 B、组织伦理 C、组织规范 D、组织文化(201604)25、组织非常重视资历、年龄和经验,要求其成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忠诚感,这类组织文化是(B)8 A、学院型 B、倶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201610)16、组织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A)8 A、独特性 B、个体性 C、间断性 D、控制性(201610)17、在组织文化的维系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因素是甄选过程、社会化和(B)8 A、市场化 B、高层管理人员 C、结构化 D、人际关系(201704)16、组织文化向组织成员展示的是信念和(D)8 A、情感 B、气质 C、能力 D、态度 (201704)17、7S管理模式是一种(A)8 A、组织文化理论 B、领导理论 C、个性理论 D、团队理论(201704)18、双环学习经常发生在(D)8 A、组织成立初期 B、组织衰退期 C、组织成熟期 D、组织的渐进或根本性创新时期 (201710)16、组织文化向组织成员展示的是态度和(D)8 A、情感 B、气质 C、能力 D、信念

(201710)17、在组织文化因素理论中,迪尔和肯尼迪认为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是(D)8 A、价值观 B、英雄人物 C、文化网络 D、企业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 (201604)30、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有(ABD)8 A、目标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效率功能 D、凝聚功能 E、创新功能 (201610)29、组织文化的特征有(ABCD)8 A、继承性 B、整体性 C、连续性 D、创新性 E、科学性 三、名词解释 (201504)(201610)35、组织文化8 答:组织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其实质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四、简答题 (201510)40、简述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8 答: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目标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约束功能,效率功能 (201704)40、简述组织文化的积极功能。8 答: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调适功能、创新功能(201710)40、简述组织文化的消极功能。8 答:(1)削弱个体的创造性。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真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1、心理学科中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的是( B )1 A、教育心理学 B、人事心理学 C、医学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01504)2、研究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是( B )1 A、现场实验 B、准实验 C、等级排序实验 D、实验室实验(201504)3、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B )1 A、海德 B、麦格雷戈 C、梅奥 D、大内(201504)4、在管理实践中倡导“参与式”管理或“民主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B )1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201504)12、影响个体对他人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C )1 A、动机 B、价值观 C、个性特征 D、情感 (201504)20、动机的源泉是( D )1 A、价值观 B、行为 C、目标 D、需要 (201510)4、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D )1 A、安德鲁 B、凯立希 C、麦克里格 D、海德(201510)13、最先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是( A )1 A、霍曼斯 B、洛克 C、舒兹 D、塔吉乌里(201604)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是( D )1 A、 B=/ (S ? P) B、 B=/ (P ? M) C、 B=/ (S _ E) D、 B=/ (P ? E)(201604)2、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C)1 A、四个步1 聚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201604)3、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B )1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201604)15、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出的方式是( A )1 A、行为 B、目标 C、需要 D、行为倾向性(201610)2、对员工要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 A )1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201610)24、梅奥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提出了( A )1 A、人际关系学说 B、科学管理理论 C、社会系统理论 D、权变系统理论 (201704)1、“经济人”假设的基础( A )1 A、享乐主义 B、现实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201704)2、人的行为最为显着的特点是( B )1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201710)1、“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激励是( B )1 A、外在激励 B、内在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201710)2、在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情境是( B )1 A、原始性内驱力 B、继发性内驱力 C、社会性内驱力 D、群体性内驱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