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计科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1计科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1计科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1计科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6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编写程序,掌握基本的同步互斥算法,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

2)、了解多线程并发执行机制,线程间的同步和互斥。

3)、学习使用同步对象,掌握相应的API。

2、实验主要内容

编写基础的生产者消费者程序,程序反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工作过程,其中缓冲区只存放一类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只对一类产品进行操作。

1)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

2)生产和消费规则

a)系统中有多个生产者,生产者每次只生产一种产品;

b)系统中有多个消费者,消费者每次可以消费多个产品,但是只有当一个消费者所有的

需求都被满足时才能够进行消费。

c)共享缓冲区为空时,生产者可以使用共享缓冲区。

d)只有所有的消费需求都被满足时,消费者才可以进行消费,该产品所在的共享缓冲区

才能被释放,并且作为新的缓冲区允许生产者使用。

e)生产者的生产产品情况,可以事先制定,如果缓冲区能满足条件,则可以将产品投放

到缓冲区,否则则不生产产品。

f)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可以事先制定,若缓冲区中有足够的产品则分配,否则则等待。

g)缓冲区不要求是循环环形缓冲区,也不要求一定是顺序访问,生产者可以将产品投放

入任意的空缓冲区。

3、实验仪器设备

PC兼容机。

实验二、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6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

2). 了解安全序列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动态分配资源的过程中采用死锁避免算法

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序列状态。

3). 掌握Dijkstra银行家算法的具体实现。

2、实验主要内容

模拟建立进程链表,包含各进程最大请求资源数。进程实时提出指定资源请求数,在为进程实际分配资源向量之前,进入安全算法,测试按该进程当前资源要求分配是否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即所有进程中是否存在一进程序列为安全系列,使所有进程能够完成。否则拒绝分配,要求进程重新提出资源申请。

主要数据结构:

(1)假设两种可用资源avail[2]

(2)一个进程链表

各进程数据类型用一个结构体定义,包括7个域:进程名name;资源a最大需求needa;

资源b最大需求needb; 资源a分配量alloa;资源b分配量allob;进程结束向量completed;下一个进程结构指针*next;

(3)一个进程资源请求表

包括3个域:进程名name;资源a请求量rea;资源b请求量reb

4.主函数中包括5个函数调用:initpcb初始化进程链表,建立链表头节点;createpcb建立进程链表;inputactpcb输入进程资源请求表;inputerr判断进程资源请求表是否有效;banker银行家算法,试探分配,检测是否安全,安全则进行资源分配,否则撤销分配。3、实验仪器设备

PC兼容机。

实验一、二实验报告提交内容:

1、程序流程图

2、源代码

3、实验结果

4、实验心得

实验三、存储管理(6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1). 通过对Windows XP的“任务管理器”、“计算机管理”、“我的电脑”属性、“系统信息”、“系统监视器”等程序的应用,

2). 掌握提高Windows内存性能的方法。

3). 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功能。

理解操作系统存储管理、虚拟存储管理的知识。

2、实验主要内容

1)、启动Windows XP操作系统,查看Windows XP/2000使用内存数量的1.5倍作为分页文件的最小容量,这个最小容量的两倍作为最大容量。

(1)启动一个要监视的应用程序,如Word。

(2)右击任务栏,启动“任务管理器”,打开“Windows任务管理器”窗口。

(3)在该窗口中选定“进程”选项卡。

在“进程”选项卡上,可以使用下列计数器监视正在运行的进程,这些计数器可以显示为列标题。要将某个进程显示为列标题,请在“查看”菜单上单击“选择列”。选中与要显示为列标题的进程对应的复选框。

映像名称:进程的程序名称。

PID:进程标识符

CPU使用:上次更新以来使用CPU时间的百分比。

CPU时间:进程从启动起使用的总处理器时间(秒),

内存使用情况:以KB为单位,显示进程当前的工作集,即当前驻留在内存中的页面数, 内存使用增量:以KB为单位,显示自上次更新以来,进程使用内存的改变量。

内存使用高峰值:自进程启动以来驻留于物理内存的峰值。

页面错误:显示自进程启动以来产生缺页中断的次数。

USER对象:进程当前使用的“Windows管理器”对象的个数(包括窗口、菜单等)

I/O读取:由进程产生的读I/O操作的数量。

I/O读取字节:由进程产生的I/O操作读取的字节数。

会话ID:拥有该进程的终端服务ID。

用户名:拥有该进程的用户名称。

页面错误增量:自上次更新开始产生的缺页中断的次数。

虚拟内存大小:分配给该进程的虚拟内存数。

页面缓冲池:已指派给进程的,以及系统分配的可分页的虚拟内存的数量。

非页面缓冲池:永远不会按页交换到磁盘的内存数量。

基本优先级:CPU处理进程、线程顺序的优先级。

句柄计数:进程对象表中的进程句柄数。

线程计数:在进程中运行的线程数。

GDI对象:进程当前使用的图形设备接口的数目。

I/O写入:由进程产生的写I/O操作的数量。

I/O写入字节:由进程产生的写I/O操作的字节数。

I/O其他:由进程产生的非读、非写I/O操作的数量。

I/O其他字节:由进程产生的非读、非写I/O操作的数量。

(4)在进程列表中查找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记录该应用程序的映像名称、进程标识符PID、CPU使用情况、CPU使用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

(5)启动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的另一个实例,观察其内存需求。

(6)比较word的两个实例占用内存的情况。

2)、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

使用“任务管理器”可以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大小。未分页合并内存的估计值显示在“任务管理器”的“性能”选项卡的“核心内存”部分。

还可以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一个独立进程正在使用的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分页合并内存数量。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然后从“查看”菜单中选择“选择列”命令,显示“进程”选项卡的可查看选项。

(2)在“选择列”对话框中,选定“页面缓冲池”选项和“非页面缓冲池”选项旁边的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返回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时,将看到其中增加显示了各个进程占用的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本分页合并内存数量。

仍以刚才打开观察的应用程序(例如Word)为例,请在表中记录:映像名称、PID、内存使用、页面缓冲池和非页面缓冲池。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未分页合并内存越多,可以加载到这个空间的数据就越多。拥有的物理内存越多,未分页合并内存就越多。但未分页合并内存被限制为256MB,因此添加超出这个限制的内存对未分页合并内存没有影响。

3)、提高分页性能。

在Windows XP/2000的安装过程中,将使用连续的磁盘空间自动创建分页文件(Page file.sys)。用户可以事先监视变化的内存需求并正确配置分页文件,使得当系统使用分页时的性能达至最高。

虽然分页文件一般都放在系统分区的根目录下面,但这并不总是该文件的最佳位置。要想从分页获得最佳性能,应该首先检查系统的磁盘子系统的配置,以了解它是否有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

(1)在“开始”菜单中单击“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双击“管理工具”图标,再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

(2)在“计算机管理”窗口的左格选择“磁盘管理”管理单元来查看系统的磁盘配置。请在表中记录卷、布局、类型、文件系统、容量和状态。

如果系统只有一个硬盘,那么建议应该尽可能为系统配置额外的驱动器。这是因为:Windows XP/2000最多可以支持在多个驱动器上分布的16个单独的分页文件。为系统配置多个分页文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磁盘I/O请求的并行处理,这将大大提高I/O请求的分页文件性能。4)、计算分页文件的大小。

要想更改分页文件的位置或大小配置参数,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右键单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并选定“属性”。

(2)在“高级”选项卡上单击“性能选项”按钮。

(3)单击对话框中的“虚拟内存”区域中的“更改”按钮。

记录驱动器(C:)和驱动器(D:)的页面文件大小:

驱动器、可用空间(MB)、初始大小(MB)、最大值(MB)

记录所有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

允许的最小值(MB)、推荐:(MB)、当前己分配:(MB)

(4)要想将另一个分页文件添加到现有配置,在“虚拟内存”对话框中选定一个还没有分页文件的驱动器,然后指定分页文件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兆字节表示),单击“设置”,然后单击“确定”。

(5)要想更改现有分页文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选定分页文件所在的驱动器。然后指定分页文件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单击“设置”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6)在“性能选项”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7)单击“确定”按钮以关闭“系统特性”对话框。

5)、使用任务管理器。

使用“任务管理器”可以简单地检查分页文件是否配置了正确容量。这样可以实时提供系统正在使用分页文件的方式以及其他重要系统信息的准确描述。

通过右键单击任务栏运行“任务管理器”,选定“性能”选项卡查看实时的系统统计数据。与分页文件大小最有关的信息位于“认可用量”区域。这一区域显示了认可“峰值”是否达到或超过了认可“限制”,以及它是否超过了系统上的物理内存数量。认可“峰值”是指系统迄今为止向进程分配的最大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数量。

请按KB为单位记录物理内存的总数、可用数和系统缓存;并记录认可用量的总数、限制和峰值。

当系统遇到分页活动增加的情况时,提交的内存数量(“认可总数”)就会增加。一旦它达到了“认可限制”值,系统就需要扩展分页文件。“认可限制”值指出在不必扩展分页文件的情况总数下可以向内存提交的虚拟内存数量。因为目标是避免扩展分页文件,所以必须保持“认可”“认可限制”值相差较大。如果这两个值接近了,那么系统必须动态增加分页文件的大小。

“任务管理器”的“认可用量”区域显示/的信息还说明了系统的主内存是否足以满足系统

执行的任务。如果认可“总数”值经常超过系统中的内存数量,那么系统的物理内存可能不足。

3、实验仪器设备

PC兼容机。

实验三实验报告提交内容:

1、说明以下概念和问题:

(1)什么是分页过程?

(2)什么是内存共享?

(3)什么是未分页合并内存和分页合并内存?

(4)Windows XP/2000将未分页合并内存限制为多少?

(5)Windows XP/2000默认设置分页文件的最小容量和最大容量是多少?

2、使用“任务管理器”观察应用程序word的一个实例的内存需求

(1)在进程列表中查找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记录该应用程序的映像名称、进程标识符PID、CPU使用情况、CPU使用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

(2)启动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的另一个实例,观察其内存需求。

比较word的两个实例占用内存的情况。

3、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

(1)使用“任务管理器”估算并记录未分页合并内存大小:

总数(KB):

分页数:

未分页(KB):

(2)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一个独立进程正在使用的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分页合并内存数量。说明步骤,并将结果记入下表:

4、提高分页性能

为了从分页获得最佳性能,首先检查系统的磁盘子系统的配置,以了解它是否有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将检查结果记入下表:

5、计算分页文件的大小

利用系统工具计算各驱动器的页面文件大小(驱动器、可用空间(MB)、初始大小(MB)、最大值(MB))和所有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允许的最小值(MB)、推荐:(MB)、当前己分配(MB))。说明操作步骤并记录结果。

所有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

允许的最小值(MB):

推荐(MB):

当前己分配(MB):

6、使用“任务管理器”检查分页文件的容量配置。

说明操作步骤,并记录检查结果。

请按KB为单位记录物理内存的总数、可用数和系统缓存;并记录认可用量的总数、限制和峰值。

7、总结实验体会。

《操作系统原理》信管专业实验指导书资料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 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目录 引言 (1) 实验题目一 (2) 实验题目二 (4) 实验题目三 (6) 实验题目四 (8) 实验题目五 (10) 实验题目六 (12)

引言 操作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实现原理,对认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十分重要。 操作系统实验是操作系统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验环节的锻炼使同学们不仅能够对以前的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能够通过上机实验,对操作系统的抽象理论知识加以理解,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实验环节是同学们理解、掌握操作系统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实验指导书,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定了相应的实验题目,由于实验课程的学时有限,我们规定了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其中必做题目必须在规定的上机学时中完成,必须有相应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选做题目是针对有能力或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或上机学时的剩余时间完成。

实验题目一:模拟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 一、题目类型:必做题目。 二、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并调试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有助于对操作系统中进 程控制功能的理解,掌握操作系统模块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三、实验环境: 1、硬件:PC 机及其兼容机。 2、软件:Windows OS ,Turbo C 或C++、VC++、https://www.doczj.com/doc/c911705952.html, 、Java 等。 四、实验内容: 1、设计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函数。 2、设计主函数,采用菜单结构(参见后面给出的流程图)。 3、设计“显示队列”函数,目的能将就绪、阻塞队列中的进程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以供 随时查看各队列中进程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要求: 1、进程PCB 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2、系统总体结构: 其中: 进程名用P1,P2标识。 优先级及运行时间:为实验题目二做准备。 状态为:就绪、运行、阻塞,三种基本状态。 指针:指向下一个PCB 。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_4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误差原理有效数字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并会正确读数。练习作好记录和误差计算。 二、实验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金属圆筒、小钢球的内外径及高度,并求体积。(2)练习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金属圆柱体,小钢球,铜丝 四、实验方案 1、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所给样品的体积。 2、分别用千分尺和读数显微镜测量所给金属丝的直径。 数据处理 注意:有效数字的读取和运用,自拟表格,按有关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如何读数 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 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 待测长度如何确定 实验二单摆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单摆周期公式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准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1)测摆长为1m时的周期求g值。 (2)改变摆长,每次减少10cm,测相应周期T,作T—L图,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停表。 四、实验方案 利用试验台上所给的设备及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单摆,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测出单摆的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速。 改变摆长,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周期不宜直接测量摆球往返一次摆动的周期试从误差分析来说明。 2、在室内天棚上挂一单摆,摆长很长,你设法用简单的工具测出摆长不许直接测量摆长。 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摩擦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垫导轨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本质。 二、实验要求 验证当m一定时,a∝F,当F一定时,a∝1/m。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光电门,气源 四、实验方案 1、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在导轨的端部小心安装好滑轮,使其转动自如,细心调整好导轨的水平。

环境监测实验知识讲解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分析实验教案任课教师:赵艳琴 河北联合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五. 差值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掌握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类化合物在酸、碱溶液中发生不同的离解,其吸收光谱也发生变化。 λ为210nm 例如,苯酚在紫外光区有两个吸收峰,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 max λ位移至235nm和288nm: 和272nm,在碱性溶液中, max 图1为苯酚在两种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分析中,有时利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光谱变化的规律直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图1 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 曲线A:在0.1mol/L KOH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B: 在中性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A-B:苯酚的差值光谱

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杂质,干扰苯酚在紫外区的直接测定。如果将苯酚的中性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定苯酚碱性溶液的吸收光谱,利用两种光谱的差值光谱,就有可能消除杂质的干扰,实现废水中苯酚含量的直接测定。这种利用两种溶液中吸收光谱的差异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差值吸收光谱法。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 10个);吸量管(10mL,5mL)。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称取苯酚0.004 mol·L -1;KOH 溶液:0.1mol·L -1。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将10个50 mL 容量瓶分成两组,各自编号。按表1所示加入各种溶液,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表1 配制溶液数据表 2. 绘制苯酚的吸收光谱 取上述第3号的一对溶液,用1cm 吸收池,以水作参比溶液,分别绘制苯酚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250nm-320nm)。然后用苯酚的中性溶液作参比溶液,绘制苯酚在碱性溶液中的差值光谱,将数据填入表2,找差值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3. 测定苯酚两种溶液的光谱差值 从上述绘制的差值光谱中,选择288nm 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max λ,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固定测定波长为max λ, 然后以中性溶液为参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样本

附录2: 实验指导材料 实验指导 实验1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实验2 水中碱度的测定 实验3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4 水中阴阳离子的测定 实验5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6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实验7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8 生化需要量的测定 实验9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实验10 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一、色度 (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 仪器: 1.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 2.离心机。 试剂 : 1.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 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 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O, 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 HCl , 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再稀释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50mL比色管11支, 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mL,

加去离子水至标线, 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度的标准色列, 密封保存, 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 可取适量水样,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 观察时, 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 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 , 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 C =M V ×500 式中, C—水样的色度, 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 mL; V—水样体积, mL 问题: 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 ( 二) 稀释倍数法 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 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 1.取100-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 以白色瓷板为背景, 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 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管底部衬一白瓷板, 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 并与蒸馏水相比较, 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 三) 分光光度法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装置。 步骤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前准备工作:Linux的安装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 2.掌握启动、关闭操作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既可以单独安装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也可以与其它操作系统如windows操作系统一起安装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但注意在安装时要先装windows操作系统,再装Linux;或者利用主机的资源(如CPU、内存、硬盘),模拟出的一台新计算机。然后在虚拟机中安装windows、Linux等系统,使用虚拟机对主机的要求比较高,建议内存512MB以上。 1.硬盘分区 理解硬盘、分区的名称: ?IDE硬盘名称: /dev/hda, /dev/hdb …… ?SCSI硬盘名称:/dev/sda, /dev/sdb …… 分区名称:/dev/hda1, /dev/hda2 …… 一个硬盘最多分4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最多只能建1个,扩展分区不能直接放数据,还必须建立逻辑分区才能使用。 安装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硬盘分区:一个或多个―Linux native‖类型的分区,一个―Linux swap‖类型的分区。即使将Linux安装在一个专门的硬盘上,或者一台不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仍然需要为其创建分区。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用户为Red Hat Linux 创建分区,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硬盘空间来创建分区。推荐以下分区配置: (1)一个根分区 (2)一个交换分区 (3)一个/usr分区 (4)一个/home分区。 2. 安装类型 Red Hat Linux提供了三种类型的安装: (1)客户机类型安装(workstation) (2)服务器类型安装(server system) (3)自定义类型的安装(custom system) 三.实验内容 请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 1. 安装虚拟机软件 常用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和VPC,如果主机性能较好,还能同时虚拟出多台虚拟机;一台虚拟机对应主机上的一个目录,删除该目录就删除了虚拟机;该目录拷到其它电脑

大学物理实验4-指导书

1.1 静电场 实验内容 图示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同心球壳电场及电势分布图。 实验设置 有两个均匀带电的金属同心球壳配置如图。内球壳(厚度不计)半径为R 1=5.0 cm ,带电荷 q 1 = 0.6?10-8 C ;外球壳半径R 2 = 7.5 cm ,外半径R 3 = 9.0 cm ,所带总电荷q 2 = - 2.0?10-8 C 。 实验任务 画出该同心球壳的电场及电势分布。 实验步骤及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高斯定理推导出电场及电势的 分布公式;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绘制电场及电势的分布图。 在如图所示的带电体中,因内球壳带电q 1,由于静电感应,外球壳的内表面上将均匀地分布电荷-q 1;根据电荷平衡原理,外球壳的外表面上所带电荷除了原来的q2外,还因为内表面感应了-q 1而生成+q 1,所以外球壳的外表面上将均匀分布电荷q 1+q 2。 在推导电场和电势分布公式时,须根据r 的变化范围分别讨论r < R 1、R 1 < r < R 2、R 2 < r < R 3、r > R 3几种情况。 场强分布: 当r < R 1时, 001=?=???E dS E S 当R 1 < r < R 2时, ?= ???0 1 εq dS E S 2 1 0241 r q E επ= 当R 2 < r < R 3时, 00 3=?=???E dS E S 当r > R 3时, 1

2 210 40 2 141r q q E q q dS E S += ? += ??? επε 电势分布: 根据电势的定义,可以求得电势的分布。 当r < R 1时, 3 2 10210110143211414141 3 3 2 21 1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1 < r < R 2时, 3 2 102101014321414141 3 3 2 2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2 < r < R 3时, 3 2 10143141 3 3 R q q U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 ?+?=?=???∞ ∞ επ 当r > R 3时, r q q U dr E dr E U r r 2 1014141 += ?=?=??∞ ∞επ 至此,可以用MS Excel 来绘制电场及电势分布图。方法如下: 打开Excel 后会有一个默认的表格出现(如下图) 在A1、A2、A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在B1、B2、B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的数值。

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以下所附签名者代表已审阅并确认此份标准作业程序书所明列的细则且了解所有职责归属。

1.目的 1.1.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 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 4.1.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 <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 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 5.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 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

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 时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 4.2.1.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 即<3cfu/平皿。 4.2.2.制作间<1000cfu/m3 ,即<7cfu/平皿。 4.2.3.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800cfu/m3,即<5cfu/平皿。 4.2.4.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4.2. 5.取样数量同4.1.6;取样方式同4.1.7;检测方法:同4.1.8。 4.2.6.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3.纯水菌检内控标准。 4.3.1.纯水每天生产前抽检一次,内控标准<100cfu/ml。 4.3.2.取样:每天生产第一料加水前从出水口取样,分成两份作平行样,取平均值。 4.3.3.检测方法:同4.1.8。 4.3.4.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4.器具菌检内控标准 4.4.1.准灌装机料斗、输料管道、勺子(或铲子)、半成品桶内壁、导流槽等与膏体接触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指导书

3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主要目的是配合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模拟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助于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系统设计、程序编写、代码调试、软件开发过程基本技能的掌握。 上机作业应作到:覆盖讲授的所有原理内容,使得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对原理有更深的理解;每一道上机作业,都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完整的、可运行的小型软件,籍此提升基本的软件开发技能。 二、实验要求 (1)上机实验之前,学生应当为每次上机的内容作好充分准备。对每次上机需要完成的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算法,列出实验具体步骤,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程序清单,准备出调试程序使用的数据,以便提高上机实验的效率。 (2)按照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以及思考题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录入程序,编译调试,反复修改,直到使用要求的算法,使程序正常运行,得出正确的输出结果为止。 (3)上机作业要求提交原始代码、设计文档和可运行程序。以完整的作业包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应当包括:实验题目,程序清单,运行结果,所选取的算法及其优缺点以及通过上机取得了哪些经验。程序清单要求格式规范,注意加注释(包含关键

字、方法、变量等),在每个模块前加注释,注释不得少于20% 三、实验内容 上机实验包括:操作系统使用、SHELL编程、进程管理、进程调度、死锁处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几个部分。 实验1: SHELL编程 实验目的 熟悉linux常用命令,为以后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熟悉vi编辑器的使用; 了解Shell程序的语法规则,能编写简单的Shell程序。 实验内容 1、使用常用的Linux命令,主要包括如下命令: date, mail, write, man, ls, cat, mv, grep, tail, head, cp, wc, pwd, who等; 2、使用vi编辑器编辑文件,熟悉vi编辑器的各种操作模式和常用命令。 3、使用vi编辑器编写一段Shell程序,取名为mycal,实现与Linux中cal命令类 似的功能,当输入: $mycal [月份名] 年时,屏幕输出指定的年月的月历。例如: $mycal October 2009 屏幕输出2009年10月的月历。 注:参数可以是英文或者是数字。 实验2:观察Linux的行为 实验目的 了解Linux proc文件系统; 加深对Linux系统的理解; 增强Linux系统管理知识。 实验内容 在Linux中,proc文件系统提供了一套在用户态检查内核状态和系统特征的机制。proc文件系统将进程的地址空间、系统的硬件信息、系统相关机制(中断、I/O)等内容全部设置为虚拟的Linux文件,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 1、以root登录系统,并进入/proc目录,键入ls命令,查看/proc下的内容,同时 查看每个文件的读写权限。 2、根据/proc下的信息,回答:CPU的类型和型号、当前Linux版本、从启动到当 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当前内存状态。

磁性物理实验指导书

磁性物理实验 讲义 磁性物理课程组编写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二O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起始磁导率温度特性测量和居里温度测试计算分析 (1) 二、电阻率测试及磁损耗响应特性分析 (3) 三、磁致伸缩系数测量与分析 (6) 四、磁化强度测量与分析 (9) 五、磁滞回线和饱和磁感应强度测量 (11) 六、磁畴结构分析表征 (12)

一、起始磁导率温度特性测量和居里温度测试计算分析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磁性材料的起始磁导率的测量原理,学会测量材料的起始磁导率,并能够从自发磁化起源机制来分析温度和离子占位对材料起始磁导率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一个被磁化的环型试样,当径向宽度比较大时,磁通将集中在内半径附近的区域分布较密,而在外半径附近处,磁通密度较小,因此,实际磁路的有效截面积要小于环型试样的实际截面。为了使环型试样的磁路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引入有效尺寸参数。有效尺寸参数为:有效平均半径r e ,有效磁路长度l e ,有效横截面积A e ,有效体积V e 。矩形截面的环型试样及其有效尺寸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 ??-=21 1 211ln r r r r r e (1) ???? ??-=21 12 11ln 2r r r r l e π (2) ???? ??-=2112 211ln r r r r h A e (3) e e e l A V = (4) 其中:r 1为环型磁芯的内半径,r 2为环型磁芯的外半径,h 为磁芯高度。 利用磁芯的有效尺寸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尤其是试样尺寸不能满足均匀磁化条件时,应用等效尺寸参数计算磁性参数更合乎实际结果。材料的起始磁导率(i μ)可通过对环型磁心施加线圈后测量其电感量(L )而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2 0i e e A N L l μμ= (5)

大学物理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1、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目的与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它不是“大学物理学”的分支或组成部分。虽然物理实验必须以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进行实验或研究,但是“大学物理实验”又独立于“大学物理学”,它不是以验证物理定律、加强理解物理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分散的力、热、电、磁、光实验的堆切,而是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技术或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为主线,再贯穿以现代误差理论,现代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使用方法,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但又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其教学目的如下: (1)掌握基本物理量的各种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的误差,学会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正确的表达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物理学理论指导实验。 (3)培养、提高基本实验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基本实验能力是指能顺利完成某种实验活动(科研实验或教学实验)的各种相关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 观察思维能力──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正确规

律的能力。 使用仪器能力──能借助教材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掌握仪器的调整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故障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正确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的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能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误差的能力。 报告写作能力──能撰写规范、合格的实验报告的能力。 初步实验设计能力──能根据课题要求,确定实验方案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仪器的能力。 (4)培养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探索的精神。 2、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它的特点是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通常每个实验的学习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1)实验的准备 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讲义,做好必要的预习,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验。同时,预习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学习环节。预习时要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指导

实验一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菲罗啉(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 物Fe(phen)2+3 ,其lg K =21.3,κ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10 μg·mL -1铁标准使用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50mL 。用时现配。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初识Linux操作系统 一实验名称 初识Linux操作系统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Linux的启动、登录与注销。 三实验内容 1.以root用户和普通用户两种不同身份登录Linux,说出其登录后得差异。 2.图形模式下的注销、重启与关机。 3.学会在虚拟机上登录和注销Linux。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实验二Linux的桌面应用 一实验名称 Linux的桌面应用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Linux操作系统桌面环境 熟悉Linux文件系统及常用的操作 掌握Linux下使用外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 掌握Linux下安装应用程序 三实验内容 1.查看GNOME提供的“应用程序”、“位置”或者“系统”菜单,运行其中的应用程 序和工具。 2.查看Linux文件目录结构,学会常用的文件目录操作,如复制、粘贴、移动、删 除、更名、创建文档、创建文件夹等。 3.练习在Linux下使用光盘和U盘。 4.学会网络配置,使计算机能够进行网络浏览等操作。 5.学会在Linux下安装新的应用软件。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实验三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一实验名称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安装Linux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1.通过学习《项目五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远程服务》的内容,学会如何安装Linux。 环境:windows 系统、vmware虚拟机、Redhat Linux镜像光盘。 通过安装向导将安装分为两步:1、基本安装,2、配置及具体安装。 在第一阶段重点如何分区,在第二阶段重点掌握如何设置密码及安装桌面环境。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物理实验习题与指导03

大学物理实验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误差与不确定度、数据处理、基本测量与方法) (一)问答题 1、什么叫测量、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看教材) 2、什么叫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是什么?(看教材) 3、什么叫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什么?(看教材) 4、下列情况哪些是属于随机误差,哪些是属于系统误差?(从定义角度 考虑) (1)经校准的秒表的读数误差。 (2)在20℃下标定的标准电阻,在30℃下使用引起的误差。 (3)分光计实验中的偏心误差。 (4)千分尺的“零点读数不为零”引起的误差。 (5)读仪表时的视差。 (6)因为温度的随机变化所引起的米尺的伸缩,而用该米尺测长所引起的误差。 (7)水银温度计毛细管不均匀。 (8)仪表的零点不准。 5、什么叫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视差、引用误差、回程误差、 偏差、残差、示值误差、读数误差、估读误差、标准差?(查相关资料一般了解) 6、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是否相同?未定系统误差与系统不确定度 是否相同?(从定义出发) 7、什么叫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从定义出发) 8、不确定度与不准确度是否相同?(看教材一般了解) 9、什么叫准确度、正确度、精密度?(从打靶角度分析) 10、对某量只测一次,标准误差是多少?(不变) 11、如何根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相互转化的特点来减少实验结果的误 差?(如测金属丝的平均直径和直径的平均值) 12、测量同一玻璃厚度,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出的结果如下,分析各值 是使用哪些量具测量的?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自做答案) (1)2.4mm (2)2.42mm (3)2.425mm 13、有一角游标尺主尺分度值为1°,主尺上11个分度与游标上12个 分度等弧长,则这个游标尺的分度值是多少?(参考游标卡尺原理)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2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气中甲醛、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监测分析方法。 2.提高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根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甲醛(HCHO)测定选择GB/T18204.26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或室内空气甲醛快速测定法;二氧化氮(NO2)测定选择GB/T15435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可选择GB/T17095重量法,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室内空气监测技术导则”要求,在房间内设3个点,甲醛和二氧化氮测定取1小时均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取日平均浓度。 3.将采集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照,指出室内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并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三、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1.原理 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在高铁离子存在下,嗪与酚试剂的氧化产物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本法检出限为0.1μg/5mL(按与吸光度0.02相对应的甲醛含量计),当采样体积为1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2.仪器 (1) 大型气泡吸收管:l0mL。 (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3) 具塞比色管:l0mL。 (4) 分光光度计。 3.试剂 (1) 吸收液:称取0.10g酚试剂(3-甲基—苯并噻唑腙C6H4SN(CH3)C∶NNH2·HCl,简称MBTH),溶于水中,稀释至l00mL,即为吸收原液。贮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内可以稳定3d。采样时取5.0mL原液加入95mL水,即为吸收液。 (2) 1%硫酸铁铵溶液:称取1.0g硫酸铁铵,用0.10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l00mL。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察专业用)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察教研室 二○○七年十月

目录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1) 实验二颜色的测定 (4) 实验三氨氮的测定 (6) 实验四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12) 实验五水中铬的测定 (15) 实验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9) 实验七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25) 实验八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31) 实验九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36) 实验十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 (41) 实验十一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 (45) 实验十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47) 实验十三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54) 实验十四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6) 实验十五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 (59) 实验十六环境噪声监测 (61) 实验十七工业废渣渗沥模型试验 (63)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前复习残渣和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一)、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01,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1, 用户id: 520, 用户组grp01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2,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3,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user02,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l 2 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h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开机后查看新硬盘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it 0 2 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设置)。在Add中按照要求添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3 开机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fdisk –l 或l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 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sdb1)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分区2(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83),大小为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8e),大小为2G。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中。 2. 将第三块硬盘sdc分区(10G),要求分区1(sdc1)为扩展分区,大小为10G;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 工程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二○○七年九月

一、实习要求与目的: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地位; 2、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容; 3、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4、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与学校实验室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与容; 5、发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有利以后学习中有目的的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二、实习容: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将研究结果在“工程学院”校园上发布。 本次实习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三、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有关事项 1、监测方案的制定: 拟订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采用方法、质量保证等有关容。要求学生选定不同环境要素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监测方案。 2、实验目的: ⑴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 ⑵确定正确的采样时间和频率 ⑶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 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⑷根据三项污染物测定结果,计算API,并能正确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3、实验方法 ⑴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⑵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⑶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4、实验仪器:

⑴多孔玻板吸收管(棕色和无色), 多孔玻板吸收瓶 ⑵双球玻璃管(装三氧化铬—石英砂)。 ⑶空气采样器 ⑷分光光度计 ⑸比色管10ml ⑹中流量采样器 (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8)气压计。 (9)温度计。 (10)分析天平:(感量0.1mg)。 5、实验操作方法 ⑴布点:按照布点采样原则,用功能区布点法进行布点 ⑵ SO2的测定: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号。A组按下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 B组各管加入1.00mL0.05%PRA溶液,A组各管分别加入0.5mL0.60%氨磺酸钠溶液和0.5ml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再逐管迅速将溶液全部倒入对应编号并盛有PRA溶液的B管中,立即具塞混匀后放入显色15分钟,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7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整个测定过程在25℃空调中进行. ②采样 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装10.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避光采样60分钟。采样时吸收液温度的最佳围在23—29℃围。 24h采样:用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2~0.3L/min的流量采样。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