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史资料汇总

科学技术史资料汇总

科学技术史资料汇总
科学技术史资料汇总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原始时代技术的起源和科学的萌芽第1 章

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第一节标志着人类掌握了第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因此,它可以作为古代技石器制造一、石器制造和弓箭发明

和新石器时代。历史上把早期人类社会统称为石器时代,更细的又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术创造的第一个标志。

。人工取火说明人类已经在实践中懂得了机械能可以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注意到了火的用途二、人工取火

转化为热能的经验知识这里说”三、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的特有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动物到驯养繁殖家畜和从采集野生植物到有意识地种的“野蛮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人类完成了从狩猎捕食

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实践。植植物的重大转折,开始顺序青铜、铁四、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在新石器时代,除了石器的制造技术有很大发展外,还发明了陶器

第二节原始时代科学的萌芽一、天文学知识的萌芽二、数学知识的萌芽三、力学知识第三节原始时代的宗教自然观原始宗教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和图腾崇拜

奴隶时代的科学技术第2 章

第一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河流文明即城市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对奴隶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峰——古希腊祥地,在这些地区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科学技术有直接影响。,其中有单辅埃及在早期王朝时期就有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和标声字母相结合的二、文字的发明象形文字巴比伦:字形呈楔形,所24 个,这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标声字母,书写在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纸草上。音符号楔形文字以被称为埃及人此时已经认识到行星和恒星的区别,并且已经能用图画来表示星体在天空的位置。三、天文学和数学

日。354 间,一年12 个月共30 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把一个月定为29 或日,大小相古巴比伦人天作为一星期;把一周天办法,每隔几年加一个闰月。7 把这与一回归年相差11 日左右,所以他们采用置闰分;一分定为60 度;一度定为60 秒,这种测时和度量单位直到现在仍在使用。巴比伦人绘成了世界定为360

上最早的星图。他们把黄道附近的一些恒星划分为若干星座,即黄道十二宫。古印度把一年分为12 个月,每月30 天,每 5 年置一闰月。据记载,他们把黄道附近恒星划分为27 宿(月宫),以此来表明月亮每天在天穹上所处的位置。古埃及采用以10 为基数的记号组合计数方式。古巴比伦记数系统的特点,是以60 为基数并采用了进位记号。巴比伦的数制是10 进制和60 进制的混合数制。能解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巴比伦人已掌握了分数表示法,倒数表的制定可以简化除法运算为乘法运算。巴比伦人研究几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已经懂得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古印度约在公元前 3 世纪初,已经有10 进位计数法,当时还没有零和进位记法,公元前 3 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了零的符号。

四、医学古埃及在数学和天文学上落后于巴比伦,但在医学方面却遥遥领先。古埃及遗留的医学纸草书完整的共7

部,最著名的是公元前 1 600 年左右的埃伯斯纸草书卷。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医生叫伊姆荷特普(Imhotep )他被后人奉为医神,传说他是埃及医学的奠基人。世界上最早的医疗立法条文载于

《汉谟拉比法典》中,表明巴比伦医学也深受原始宗教自然观的影响。妙闻(生平年代不详)和闍罗迦(120 年?~162 年?)是古印度最著名的医生。他们的集著《妙闻集》和《闍罗迦本集》都是集古印度医学之大成,后者被誉为古印度医学百科全书。

五、建筑和其他工艺技术新巴比伦城的三道城墙与其上的300 多座塔楼相互衬托,城内的建筑物及其装饰被称之为“空中花园”。

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第二节.

一、古希腊最早的文明即爱琴文明,是指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南端的迈锡尼文卒年不详)是里程计和20 年,明,特斯比乌斯曾发明了压力泵、水风琴、水钟等。工程师希罗(约生于公元。希罗的蒸汽球蒸汽玩具以及许多测量仪器的发明者。希罗的自动门,用演绎法证明了毕达毕达哥拉斯第一次1,希腊早期:亚里士多德将“四根说”加以改造,提出“以太”。二、。根据这个定理,他们发现了无理数,扩大了数的概念。把数的和谐思想推至天文学研究,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达到了希波克拉底4 世纪的公元前5~前10 认为圆形和球形是各种形体中最完美的;是数目中最完美的。

卷。10 这个时期医学的高峰。他们把医学看作服从于自然法则的一种技术。整理出版的《希氏医学著作集成》共

则加以柏拉图是第一个把严密推理法雅典时期柏拉图学派强调几何的抽象性,关心证明和推理过程的方法。2,欧 3.希腊化时期系统化的人,他的思想对欧几里德有着直接影响。亚里士多德为逻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做出突力学的方法和精神,写成了《圆锥曲线》一书。。阿波罗尼乌斯按欧几里得几里得完成了《几何原本》天欧多克斯首先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思想。。古希腊占统治地位的天文学理论是地心。出贡献的是阿基米德绕日公转的周期为一年。日心说体系。他认为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文学家亚里斯塔克提出了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算了日、月、地之间的距离。他第一次计古希腊的几何学不同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经验知识,自泰勒斯之后的几何学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和科学方法三、研究,大多注重于逻辑推理和演绎证明

罗马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三节一、罗马人在建筑和水利工程上贡献最大,世界第一部建筑学专著《建筑学十讲》是由建筑师维特鲁维奥所著。标志着古代欧洲建筑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二、罗马时期科学技术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军事目的,只注重实用技术,忽略了希腊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是罗马时代科学技术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奴隶制本身带来的危机。为国教的基督教的出现,也是罗马时期科学衰落的原因。

第 3 章封建时代的科学与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1.天文学夏朝可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商代已经知道二个朔望月为

59 天,并置闰月来调整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形成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商代把闰月一般置于年终。周代已经确定了天文坐标系统——二十八星宿,每一星宿中取一恒星为标志。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为石申和甘德。《甘石星经》,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秦汉时期的各种天象记录趋于齐备并且是日趋详尽、精细。如出现了准确的太阳黑子的记录。中国历代对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尤为详备。

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思想有宣夜说、浑天说和盖天说。浑天说的集大成者是东汉的张衡,《浑天仪图注》是浑天说的代表作。祖冲之制订“大明历”。到唐代,古代历法体系已完全成熟,公元727 年天文学家一行和尚完成“大

衍历”,一行把太阳在一个回归年内所走的度数分为24 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位置。 2.

数学《周髀算经》是中国一部较早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于汉代,《九章算术》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宋元之际,秦九韶,杨辉,李冶,朱世杰,此四人被称为中国算学四大家。朱世杰对多元高次方程的求解已达到惊人的程度。3.中医药学《黄帝内经》大致成书于春秋战国,扁鹊善于运用汤药、针灸等方法治疗疾病,已经奠定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基础。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

灸各科,他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他还发明了“五禽戏”,开创了保健体操的先例。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4.传统农学北魏贾思勰系统总结了南北朝以前传统农业生产和畜牧生

产经验,写成《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集中国农学之大成。5.地理学和其他科学,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山海经》北魏郦道元完成地理学名著《水经注》明代徐霞客著《徐

霞客游记》。隋代大型石拱桥——赵州桥堪称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

第二节中世纪欧洲科学的衰落

奴隶制度最终必将阻碍窒息科学的发展,社会分化出现了极端,统治者陷入奢侈和堕落。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两所大学。

第三节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阿尔2巴坦尼著《星的科学》一书。他测定岁差值为54.5〃(现代值为50.2″),比古希腊希帕克的数值准确,测

定黄道与赤道交角23°35′(现代值为23°27'),他还测得地球远日点的运动。2.数学自10 世纪到15 世纪,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代数与三角方面更是突阿拉伯的数学继承了希腊与印度的数学精华,为数.

出,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而独立。3.医学《医典》译成30 多种拉丁版本,阿维森纳享有“医学之王”的盛名达数百年之久。伊本2阿尔2纳菲发现了心肺之间的血液小循环。4.化学和

物理学近代化学是从炼金术中脱颖而出的,阿拉伯科学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它沟通了东方和西方,联系了古代和近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架筑了一座必要的桥梁。

第 4 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社会背景: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地理大发现,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二、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以学习古希腊的古典文化开始的。文艺复兴的意义:大批古希腊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再现于欧洲,重新得到传播和发扬。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还通过宗教改革运动表现出来。文艺复兴时期在思想文化和宗教领域里发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实现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三、自然科学同宗教神学的斗争哥白尼学说打破了托勒密地心说在天文学领域长

达千余年的主导地位,使天文学真正成为科学。

第 5 章天文学革命和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

第一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有四个特点:内容的真实性。逻辑的简单性。结构的和谐性。思想的革命性太阳中心说经伽利略、意大利布鲁诺等人传播。

第二节开普勒在天体力学上的成就第谷主要擅长精确的天文观测发现了月球运动的“二均差”,对彗星及其轨道也进行过观测和解释。天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赢得了“星学之王”的美誉。二、“天空立法者”——开普勒第谷和一开普勒却走到了一起,后来开普勒发现了

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称。

第三节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二、伽利略的力学成就

1.发现了摆的等时性2.导出了自由落体定律3.提出了惯性理论4.分析了抛物体运动过程5.表述了相对性原理三、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伽利略十分注重观察和实验。强调了定量分析和数学演绎。

第四节牛顿与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

一、巨人肩上的巨人——牛顿贡献:创立的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分解日光的三棱镜实验,并得到了太阳光谱等等,他制成了反射望远镜,认识了力的本性,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1731~1810 年)才准确地测定出G 的值,定律意义: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可以解释以往无法解释的许多自然现象。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检验和修正开普勒的三定律。说明天上物体的运动与地上物体的运动之间无任何本质差异。

三、划时代的伟大综合牛顿总结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第一定律的物理表述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二定律的物理表述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作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大小成正比,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保持同一直线。第三定律即“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是牛顿的创造性贡献。

表述就是:物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 6 章数学和物理学的初期发展

第一节数学的进展代数:16 世纪末,法国数学家韦达引入的符号体系使代数学发生了质的飞跃。著作《分析法引论》建立代数上实用的符号,使用了字母。解析几何:17 世纪法国的大数学家、数论的创始人费尔马和笛卡尔分别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牛顿和莱布尼茨都是微积分的发明者。

第二节物理学的初期发展一、光学开普勒设计天文望远镜,作为近代实验光学奠定了基础。1621 年荷兰的数学家斯涅尔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尔当时设想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是速度很快的直线运动,光的反射就是光微粒根据力学定律从一个弹性面上弹了回来。费尔马曾质疑。主张波动说的有格里马尔迪、胡克和惠更斯等人,主张微粒说的有伽桑狄和牛顿等人。牛顿是17 世纪光学的集大成者,利用三棱镜进行了著名的光的色散实验,发现白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而单色光不能继续分解。牛顿还计算出各种颜色光的折射率,定量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倾向微粒说。直到托马斯2杨重新提出光的波动说,才动摇了微粒说的统治地位。二、电学和磁学吉尔伯特提出电磁学,发表了《磁石论》。富兰克林由此发明了保护建筑物的避雷针。三、热学第一支实用水银温度计是德国人华伦海特制成的。他发明了净化水银的方法,使水银在温度计中普遍使用。量热学的创立受到了热质说观念的影响。拉瓦锡改进了蒸汽机四、声学伽利略认为音调的高低是由它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世纪前后的生物学17 化学的奠基和章7 第

第一节化学确立为科学

-、炼金术及其传播阿拉伯炼金家格伯制得硫酸、硝酸与王水

二、医疗化学时期瑞士科学家帕拉塞尔苏斯是医疗化学的创立者。贡献:,批判了炼金术的旧方向,建立了医疗化学学派,使化学走上了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认识了不少无机药物的性质和用途,并制取了许多化学药剂,使有效药物的种类大增。促进了对疾病的专科研究,也有助于将有益和有害的药物加以区别。

2.范.赫尔蒙脱制取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气等气体。在化学史上他得到“气体化学之父”的美名。

三、英国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四、燃烧和大气性质的早期研究。贝歇尔的著作《土质物理》观点通常被认为是燃素说的前身。贝歇尔的学生斯塔尔,提出了燃素说。布莱克的实验构成了对燃素说的有力冲击。卡文迪许制取“氢气。瑞典科学家舍勒氧气的发现,是对燃素说最有力的冲击。普利斯特列也制得了氧气。五、拉瓦锡与近代化学基础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以燃烧理论推翻了燃素说,澄清了化学界的思想混乱,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第二节生理学和生物学的成就

一、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维萨留斯《人体的构造》的发表,到塞尔维特心肺小循环的发现,哈维建立血液循环理论。二、细胞的发现及渐成说的胜利胡克发现“细胞”并绘出细胞结构图。荷兰列文霍克从显微镜的观察中发现了原生动物和细菌,第一次绘出骨细胞和横纹肌的细胞图。沃尔夫发表了《发育论》,沃尔夫被誉为“近代胚胎学的创始人”。

三、动植物分类。瑞典学者林耐著作《自然系统》

第8 章近代工业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一节英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为什么第一次技术革命会首先发生在英国呢?1英国是最

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2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建立了简单协作,即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要求技术的专门化。工场手工业培养出了许多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技师,这就为近代技术革命打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第三,要实现资本主义的机器大生产,就需要有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要有能够投资办厂所必需的财富。第四,英国资本主义商业霸权的确立,迫切要求从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机器工厂制生产。

二、纺织业的机械化第一次技术革命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变革就是蒸汽动力技术。棉纺织工业的一个重大技术发明是约翰.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牧师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第二节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德国的盖里克进行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巴本的实验性蒸汽机是“第一个把热能转化为真正有用的机械运动的装置”,它为以后可实际应用的蒸汽机的研制开辟了道路。塞维利和纽可门的蒸汽机 3.瓦特对蒸汽机的重大改进:1分设冷凝器2,改竖直运动为横向运动3,改单向进汽为双向进汽4改直线往复运动为旋转运动。5,安装离心式蒸汽调节器二、蒸汽机在机器制造业、采煤业、交通运输业的应用广泛地应用到机器制造、采煤和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

蒸汽动力技术也用于水上运输。机器制造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

第三节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实质技术革命的实质就是把技术引入生产过程,用机器代替人的部分体力劳动三、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后果:蒸汽机的应用实现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蒸汽技术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9 章18、19 世纪的天文学

一、18 世纪德国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的星云假说二、法国拉普拉斯的《宇宙体系论》星云假说比较:,对“原始星云”概念的理解不同。康德认为原始星云是弥散的固体微粒;而拉普拉斯则认为原始星云是炽热的气体云。对“原始星云”运动原因的解释不同。,拉普拉斯作在他的假说中更多地考虑了太阳系的动力学特征,并利用力学数学方法为其假说提供了更严格的科学论证,更合理。三、星云假说的科学和哲学意义:标志着天体演化学的诞生,打开了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把发展的观念终于还给了自然界。第二节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赫舍尔宣布发现天王星不是恒星,是彗星。

法国勒维烈发现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使天王星的越轨行为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第三节光行差的发现和恒星视差的确认布拉德雷虽然没有发现他所期待的恒星视差,但光行差的发现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英国天文学家亨德森测出半人马座α星的视差,恒星视差得到

了确认,有力地证实了地球相对于恒星的运动。

第10 章地质学中关于岩石成因的争论

第一节关于岩石成因的研究维尔纳与水成论:确定了地壳的存在,但夸大了水的作用;

赫顿与火成论:强调地球内热的地质作用

第二节关于地壳运动方式的研究一、法国居维叶的灾变论:一种保守的、试图与宗教相调和的理论。二、赖尔的地质渐变论《地质学原理》:缓慢的自然力的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11 章19 世纪的生物科学

第一节19世纪细胞学说的建立德国施莱登和施旺被认为是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二、细胞学说的意义:在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学才很快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生物学的许多重要成果,都是在对细胞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推动生物学新分支的形成。2推动了自然观的进步。证明了世界物质的统一性,使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建立在更加牢固的自然基础上。

第二节19世纪生物进化论的产生一、拉马克的进化思想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现象2过度繁殖3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被保存下来,不利的个体被淘汰。“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4自然选择使有利的条件世代积累,形成物种5自然选择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促进生物向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三、生物进化论的胜利意义:达尔文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推翻了长期统治着生物学领域的特创论和目的论,沉重地打击了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自然科学的统治,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获得了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自然科学新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它揭示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看到生物界的辩证法。阐明了生物产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转化的客观规律。

第三节微生物学的兴起一、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巨大贡献:长颈瓶对发酵的研究

二、柯赫微生物学研究:发现免疫现象,认识传染病病因

第四节遗传学的奠基-、早期遗传学研究: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德国魏斯曼

二、遗传学的奠基人奥地利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三、孟德尔遗传定律四、早期的染色体遗传学研究:最早发现染色体的是德国的生物学家弗莱明

第12 章19 世纪的化学

第一节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一、英国道尔顿的原子论:1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都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上则各不相同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化学中的化合现象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论

第二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有机化学的兴起德国化学家维勒制成尿素,人工合成尿素的成功是有机化学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二、基团理论和类型分析:英国戴维开创了电化学的研究。柏采留斯为了探索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规律性,提出基团学说三、化合价理论:德国化学家凯库勒

第13 章经典物理学的高度发展

1 最早提出运动守恒思想的是笛卡尔

2 焦耳提出电流的热效应3汤姆逊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首先应用于化学3、托马斯2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印证光的波动性三、菲涅耳对波动说的理论解释4伏打电池为动电的研究提供了恒稳的电源5欧姆研究了电流6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6 安培提出了电流激发磁场及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概念。7法拉第提出了场和力线

的概念。8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位移电流和涡旋场的概念9赫兹证实电磁场存在的实验

第14 章近代技术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

1 贝塞麦的转炉炼钢法2西门子平炉炼钢法的发明3英国人莱特提出一个用泵将煤气和空气的混和气体送入汽缸燃烧,驱动活塞运动的设计方案4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5莫尔斯才于1836 年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报机。6贝尔发明电话7马可尼无线电通讯

8李比希:化工技术为农业生产化学肥料

第15 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以即试验的否定结果“以太飘移”;)“紫外灾难”(黑体辐射与同比热和热辐射有关的理论问题:两朵乌云1.

太”之谜和迈克尔逊—莫雷试验否定结果(迈克尔逊干涉仪) 3 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伦

琴X 射线、贝克勒尔放射性发现,约翰2汤姆逊电子的发现 4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5相对论的意义: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爱因斯坦把经典力学作为特殊情况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内,揭示了既适用于低速运动又适用于高速运动、既适用于宏观领域又适用于微观领域的统一规律,从而使相对论成为20

世纪物理学革命的主要标志。6普朗克和量子论:宣称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7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8、玻尔的量子化原子模型9、德布罗意的物质波9海森堡等人量

子力学的建立

luguoxinixn

2015.11.4 时间: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一、人文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位授予点的机构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齐全、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古代科学史、近现代中国科技史、西方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科技哲学、工程哲学、科技考古、科学传播等方向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人文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并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重要决策咨询,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多项。学院致力培养兼通科学与人文的复合型高端优秀人才,已有大批优秀毕业生服务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大型企业。学院向每位非在职学生提供普通奖学金,以及助研、助教和助管等三类有偿兼职工作机会,并向优秀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 说明:(1)本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4人,不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2)本学院各专业均接收推免生。(3)科技考古方向招生信息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招生专业目录。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614科学技术史 1、弗伯斯等著,刘珺珺等译,《科学技术史》,求实出版社,1985年。 2、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905传播学基础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 -一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徐培喜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复试原则 复试内容包括业务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外语能力测试、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及体检。复试形式以综合面试为主,每位考生面试时间约20分钟。 业务能力测试重点考查考生大学阶段课程学习中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科研活动的工作业绩,主要采取问答形式,考核考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与扎实程度,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应变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研究兴趣,科研能力与发展潜力。 外语能力测试主要考核考生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听说交际的能力,主要采取英语对话形式,交谈有关日常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等话题。 综合素质考核的目的是通过查阅考生的基本材料,更加全面地了解考生的情况,考察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录取原则 1、总成绩核定: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50%。复试总成绩由业务能力面试(占50%)、综合素质考核(占30%)以及外语能力测试(占20%)等综合评定。 2、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总成绩顺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在人文学院网站上公示2周,并及时通知考生。 3、考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复试成绩为不合格者; (2)体检或政审不合格者; (3)不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录取相关规定者。 4、复试期间食宿自理。 5、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而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申请外校调剂。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复习建议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科学技术史学习报告doc

科学技术史学习报告 篇一:科学技术史课程心得 读史使人明智 ――《科学技术史》课程心得 这是我第一次选择人文社科的公选课,更确切的说,我在选择课程时并不知晓它的分类,我道它还是科学技术类的呢。不过正值我对工科的学习感到疲倦的时候,学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也好。 首先,我先说说科学技术史的内涵。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它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也难怪我会在判断上出现偏差。 学习这门科学,我的收获颇丰。 首先,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史为镜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科学技术史的内容广泛丰富,几乎涉及人类与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数千年来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是一部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通过科学技术史的学习,我们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裂解一些著名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 的教训, 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其次,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

力。回顾我国20 世纪的教育,不难发现,学校的科学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致使许多学生虽接受了多年的科学教育,掌握了大量科学知识技能,却领悟不到基本的科学精神。 再者,能使人们看见科学技术发展的真实过程。吴老师常说,科学技术史就是尽可能的还原真实的人事物,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科学技术史并不是成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光荣史,里面有大量的失败、屈辱和不光彩的东西,也并不是“天才+勤奋”必定导致“成功” ,机遇的作用不可忽视。认识清楚了科学技术的真面目,才可能避免将好的事物推向自己的反面的可悲结局。 还有,就是对分工过细的弥补作用。如今学科分化现象很明显,问题研究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但“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正如西德前总统施密特所说,如今的专家们每人都着力于本学科领域的一个点,好比挖了个洞,越挖越深,可是别人的洞里有些什么,他几乎一无所知。通过对科技发展史的学习,可以或多或少地弥补一些这方面的缺陷,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懂历史的人是愚昧的,不懂科学的人 是无知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对人类的科学文化做出过 卓越的贡献。可是为什么我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为什 么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要回答这些十分重要 的问题,就要学习科学技术史。 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科学给人知识,历史给人智慧。也许我该把这句话作为此文的主题,不过我更愿把它放在这里,因为它很好地总结了整篇文章。

中国科技发展史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文章 1."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 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 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 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张帅20094022004 阅读方法:1.检索阅读 2.分析阅读 作业步骤: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 2.读后感 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 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 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 四原始工艺技术 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 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 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农业生产技术 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 园艺、蚕桑和畜牧 四手工业技术 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 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学数学 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 七初期的医药学 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 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 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 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 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 五《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 《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 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 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 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 八地学著作的出现 《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 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 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 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 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 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 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 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 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李约瑟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西欧人很自然地会从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回溯过去,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大量文献中看到希腊和罗马的思想家、数学家、工程师和自然界的观察者们所奠定的基础。一些早期的著作,例如威廉·休厄尔1837年所著的《归纳法科学发展史》,全都不自觉地透露出,作者们甚至连其他民族在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历程中同样有所贡献这一事实也不知道。以后,人们才比较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比较成熟的科学思想,曾经受惠于古代埃及人的开拓工作,受惠于肥沃的新月地带各民族,如苏美尔人、巴比伦人、、赫梯人等等的辛勤劳动,并对这些史实进行研究。由于环境的关系,欧洲人从麦伽塞因斯时代到麦考来时代都一直和印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部分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能对印度人的成就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还是很不够的),不过,在这里存在着许多年代学方面的困难问题,使人们仍然看不到一幅清晰的图景。至于远东的文明、特别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直到今天还仍然为云翳所遮蔽,而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远东”这个名词本身,就说明了欧洲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甚至连那些怀有良好意愿的欧洲人,也很难排除这种偏见。我自己在前面也自然而然地使用了“远东”这个名词,但是以后在这部书中,我将不再使用它。本书的主题就是要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究竟作出了什么贡献?虽然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在17世纪初叶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化在现代科学的大熔炉之中,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人在这以后的各个时期里有些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末,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的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现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这些问题是本书想讨论的问题的一部分。 在一些普通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17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土所传出来的古代中国传说时代的纪年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们把过多的

科学技术史 - 山西大学研究生院

科学技术史 代码:0712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学生接受系统深入的科学技术史理论与科学技术史学学习,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与科学思想史生成、演进相伴生的典型理论与学术流派,掌握科学思想史内含的典型理论模型,能够辨识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文化传统、社会机制、观念形态、行为模式互为影响与塑造的关系和规律,具备科技史文献与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具备以科学技术史为中心发现问题、解析阐释与开展独立研究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检索、译介、阐释科技史外文文献,初步具备用英文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的能力。熟悉古代汉语,具备精读所在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科技史文献的能力;熟悉科技史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研究动态,能够在本领域作出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3、毕业后能够胜任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技史、科技政策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到政府、企业等单位从事相关管理与研究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学科史 以自然科学发展史为研究主题,以数学史、物理史、化学史以及科学思想史为重点,探讨学

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发展规律、典型事件等。 2、地方科技史与文化遗产 在科技史视域下,着力于山西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保护。 3、科技政策与管理 以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与科技文化为主要领域,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展开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参见附表 “教学进度表”) 五、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 (一) 专业实践 1、教学实践。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是助教、助管和参加“三下乡”等活动,硕士生应完成30学时的实践教学工作。 2、科研实践。第3-4学期针对学位论文选题和学科发展进行科研调查活动。科研调查包括查阅文献、专家拜访、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要兼顾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学术性和应用性、专业性和交叉性等方面的特性。学生要写出调研报告,培养单位组织教师评阅,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未尽事宜按照《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满足要求者获得2个学分。 (二) 学术活动 1、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须完成至少一次个人学术报告,一般在新学期开学前申报报告题目,由培养单位统一安排报告时间。每次报告由培养单位组织3位以上教师对报告进行评分,平均分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者为合格,不合格者需要继续准备下一次学术报告,直至在培养期限内合格为止。

中国科学技术史 考试范围

名词解释(七选四)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1]。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4、《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中国近百年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及其划时代事件

中国近百年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及其划时代事件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史分期的一般规律和标准,进而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史划分为8个时期,并分析了其中每一个时期的划时代事件。 (一) 任何一部科学技术史,都应是科学技术发展曲线连续和间断、平滑和曲折、仰或缓慢渐进和急速推进依次呈现或交替呈现的历史。但是,历史轨迹的这些对立状态,又无不统一于一定的历史坐标上。 在众多的历史坐标中,重大历史事件占据重要历史地位,它相当于坐标原点,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世界科技史上,如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酝酿和发表就属这类事件。事件发生过程中,科学技术以间断、曲折、急速推进的形式发展着;事件发生前或后,则以相对连续、平滑和缓慢渐进的形式增长着,并且发生前和发生后又有所不一样,表现在科学技术的性质上,在此之前可能属古代科学,之后则是近代科学了。 科学技术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可以是内在的,也即是以改变科技发展轨迹的科技思想的产生或科技成果的建立。这种事件由于表现为科学技术本身,所以其划时代的作用和性质比较直观,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以此作为分期的依据或标准的作法,往往用T?内史体系中。科学技术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也可以是完全外在的,也即在事件的科技性质不显著,或者不考虑科技成果的情况下,把足以结束科技运动的己有轨迹或可能导致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的环境性事件,如政治、经济、思想等,作为分期标准或依据。这种事件由于表面上看来与科技无关,所以其划时代的作用和性质是隐蔽的,有时甚至不易被科技人员接受。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对科技史深层次的分期。这种作法往往在典型的科技外史中使用。由于上两类事件,在科技史的分期中,各具有特殊的有利之处,也各具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以科技成果和环境性事件的合作用作为划时代的事件。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一科技史的每一时期的划分中,始终贯彻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与环境性事件统一的原则;一是各个时期不同,两方面的判据间或运用,如第一、二阶段间,以科技成果划界,二、三阶段间则以环境性事件分期。一般情况下,以前者为主,因为环境性事件毕竟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环境方面的事件,环境对科技的影响不仅存在,而且或迟或早会表现出来,也即一定的环境对应于科技的一定运动。人为地隔离或间或使用两方面判据,由于二者的不同步,会导致分期失准,进而不科学。这种两重标准统一使用的作法,常出现在内、外结合史中。 统一运用科技成果性和环境性的事件作为划时代的标准,比单纯使用某一方面,对于描述科技史,要有利些。科技成果的产出与环境性事件的发生,在不同的时候,互为因果关系。这样,就要求既陈述科技成果的产出情况;又交待与之相应的环境材料;还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全分位、立体式地展示了科技的发展。 环境因素方而的重大事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本质的影响还是科技体制的变更。科技体制不仅决定对科技人员的政策、反映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还决定对科研的投入、国际科技交流、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因此,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 摘要:中国从古至今科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发展历程。 关键词:陶器玉器,青铜,数学,医学,农业,天文。 一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这一时期人类发明了工具,标志人类文明的开始。这一时期出现了陶器玉器,农牧业,开始观察天文,开创了医学及用蚕丝作丝绸等一系列进步。其中陶器玉器工艺令人惊叹,5300前的人类玉器上的打孔钻头仅有0.07毫米,硬度达到7度(最高8度),其高超技艺令人震撼。 二先秦时期 此时期中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技术十分高超,其中以鼎的铸造最具代表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这时开始广泛使用铁器,其运用于战场,农业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其中有代表作越王剑,其在地底埋了两千多年仍然不锈,依旧锋利无比。 当时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当时还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数学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当时的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出名的医学家有扁鹊等。 三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趋于成熟。 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其中有著作《氾胜之书》,《汉书》等。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此时还出现了青瓷。其中越窑最为成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论 (一)书目 1.《建筑十书》: ①人体的直接接触; ②学院派——视觉分析,以美学为基础。 2.《建构文化研究》弗兰普顿王骏阳译 用批判的眼光去接受。 3.《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代》德,清华王贵祥译 从上世纪90年代降到50年代,从农耕到工业 4.《建筑理论新译成》论文集。 ①意大利,郑时龄译 ②关于后工业时代 ③从60年代到90年代 ④是建筑学建构的理论依据。 5.《西方建筑史》卢梭(英) ①西方文明三大基石:希腊的逻辑性(古典哲学),基督教,近代科学。 ②启蒙(Enlighten)建筑是西方现代建筑学的开始,在启蒙时期提出重视功能、装饰没必要。 ③人类文明三大阶段(三个浪潮): a.农业革命:强烈讲究等级、低水平、建筑类型少、没有职业建筑师、星火相传、地域差异较大、地域特征压倒历史特征 b.工业革命:功能分类多、建筑类型多、注重模数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建筑文明、开始强调创新、突破地域界限、时代特征压倒地域特征、地域区别几乎消失 c.后工业时代:复杂的拼装的图像的复制文化、非标准化、价值尺度、审美取向多样化、多元化、解构、信息技术、建筑无产地、能耗高同时注重环保、可能还是现代建筑只是多元化了、工具完善。 文丘里不能代表后现代,他是古典的/现代的。 ④三大基石对应的建筑:古典建筑、中世纪建筑、近现代建筑。 6.《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龙忠庆的学生,华南理工毕业,香港开业。按建筑类型分类,偏理论。受李约瑟(英)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影响。 7.《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所提出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美学纯粹主义的社会倾向的回应。建筑发展的未来走向——商业化、艺术化、大众化。 8.《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刘致平 9.《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批判》郑时龄的博士论文 10.《大趋势》托夫勒,预言家 11.《建筑理论与历史》卡夫里,郑时龄译 12.“建筑是浪费空间的艺术”菲利普·约翰逊——同济综合楼 13.“建筑是和目的性的艺术”黑格尔14.建筑应瞻前顾后。 15.《道与建筑》张一调。讲道家思想与现代建筑,用现代建筑语言,现代思想。美国第一篇博士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师》上有连载。 16.缪朴《传统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点特征》,现象学+结构主义手法分析,亚历山大是他的老师。 17.李约瑟《中国的文明与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十篇。《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五卷是其简写。 18.《后现代语言》詹克斯 19.《天朝杀场》解构权利与空间。 (二)历史观 1.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蓬皮杜中心、中国实验建筑展口号。 2.克劳奇(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理论为先的历史。 3.历史有两种:编年、在当下写历史。 4.以史代论——卢永毅,以论代史——常青 5.定义:历——过程,史——史官的记录 6.恩格斯“事物是过程的集合。” 7.福柯:用解构方式思考,影响整个人的行为方式。 8.《西方的没落》文化形态学九大文明:印度、中国、西方、巴比伦、埃及……伊斯兰建筑是伪形(另一种文明的遗骸)。 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差异的消失后宗教、民族、国家、社会的矛盾,得出此结论。“crush,remaking world order” 10.Fukuyama亨廷顿学生《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历史终结于人类大同”。强势的一者会同化所有特点,文化差异要终结。事实证明了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证明了《文明的冲突》的正确。 11.库哈斯“历史没有终结” 12.城市史《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 13.斯卡洛奇(意)文艺复兴大师“建筑是为万物安排,为世界进行装裱” 14.建筑学:根据生活和艺术的需求对具体空间的策划和设计。 15.中国古代建筑史观:古代文史不分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历史哲学》汤因比“从中国以来,中国崇尚复古”。《古史辩》顾颉刚“对历史怀疑”。中国当代明星建筑师:张永和、马清运、王澍(象山校园),都是立足本土、历史。上海的精神文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16.德·里达:解构主义大师。“继承不是接受,而是质疑与选择”“我们既要解救启蒙理性原则,又要解构今日的启蒙理性” 17.路易斯·康:“如何将学院派与现代结合”“未来是来自于融化的历史”(后现代宣言)。后现代的转折点。 18.《建筑理论新译成》14点理论 ①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起点:文丘里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读书笔记 光电1001 李喆勋100150128 当前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古代先进而近代落后,一定有社会历史的原因。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鉴古论今的作用。本书将向读者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叙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也探索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史,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成果,同时也把自己的许多成果传到国外,贡献给全人类。关于中外科技交流,《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 尽管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国外成果,但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却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独立性和特异性的特殊传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它自己的体系。一般认为,所谓“体系”是指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经验性和实用性,恰好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否完全缺乏理论体系,这个问题也有不同意见,现在我们暂且撇开不说。但是,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独具一格的这一特点来看,不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或者是各个分支学科,也完全称得上是自成体系的。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实用科学特别注重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际操作的效益,具有实际经验的工匠、文人、医生对实用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用科学把研究的最后落脚点放在应用上,如把天文学的研究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以便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体系。各项技术的发明则直接同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军事工程设施、武器的改进联系在一起,因而,其实用性、应用性更加突出。由于封建社会绵延2000多年,中国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种特色,也就进一步固定化,几乎成为一种前后继承的固有模式。 我在读完《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之后,对于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感想: 中国科技从领先到滞后,中间经历了明清之际二百多年的过渡期,时间大约从万历(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一方面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诸多因素制约,最终未能抓住追赶世界科技的机遇,历史经验及教训值得做出总结,也值得各种认识彼此争鸣。 明朝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眼界最为远大,统治者阶层对于传播引进外国先进思想技术最为热心,心态也最为良好的时期,这和明代本身经济的高度发展,思想的高度活跃,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摘要:中国科技发展史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一无二的相对连续性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灿烂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成为古代世界许多重要发明和发现的故乡。 关键词:古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特点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的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与影响呢? 它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原始积累,春秋战国奠定基础,两汉、宋元两次高潮,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提高和隋唐五代的持续发展,至明万历以后虽比诸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大为落后,但仍有缓慢进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传统科学思想从高峰走向总结。综观整个发展历程,16世纪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正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先驱辛勤耕耘、善于观察、长于思索、勇于探究,注重整合、联系实际的产物,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就曾经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杠杆。” (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为纵线,世纪年代作为横线,制作了一幅科技发展的示意图,它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以前4000年,还是近5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稳缓地前进”。他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还指出:“我常喜欢用一种相对来说缓缓上升的曲线来说明中国的演变,显然这曲线比欧洲同一时期,譬如说公元二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演变过程的曲线上升得高,有时高得多。” (二)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秦统一我国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事件,“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类”,意思是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要保留,也就是说科技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重视的。汉承秦制,这部分科技遗产当然会被继承。科技的实用性被固定下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与此同时,把秦始皇打击的儒家树立为统治思想,西汉作为整理已有科技知识的重视时期,像医药、天文历

科技史论文

论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摘要:16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比常人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而作为艺术家、思想家、数学家、建筑师,达芬奇更以绘画成就称誉。在大师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圣母”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在他笔下,一系列富有人性之美的圣母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的真精神。本文试从题材、结构、技法、以及画家幼年起形成的心理机制等方面,按时间顺序对几幅画作出分析,以探讨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并比照大师之前及同时代画家的圣母像画作,揭示文艺复兴之“人”的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达芬奇;圣母;人性之美 西方艺术史上的文艺复兴盛期,指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中叶,这时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美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则是其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他的艺术和科学研究生涯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知识探究的深切的爱。他是无愧于“全能的人”之称号的。他在绘画上的创新手法影响了他过世后一百多年的意大利及欧洲各国的艺术。他创造的“晕染法”使物体轮廓线、画面调子更加柔和且富于立体效果;而“明暗法”则使得描绘对象仿佛具有真切的错觉效果[1]。这在他笔下的圣母肖像中得到深刻的体现。达芬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452年生于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芬奇小镇。其父是一位精力充沛、相当有名的律师塞尔?皮埃罗?达?芬奇,他与一贫穷的酒家侍女卡特琳娜生下了这个孩子,却没有娶可怜的姑娘为妻。根据文件记载,一般认为五岁之前的列奥纳多由其生母抚养,五岁后回到父亲身边,由继母和祖父抚养。虽然衣食无忧且不乏亲友的疼爱,但作为一个五岁的男孩即离开生身母亲,这种影响将是贯穿其一生的,而且后来也反映到达芬奇的作品中,他笔下的女性无一不慈爱、美丽、祥和,神情中既有母性的光辉,又有圣母般的圣洁。在达芬奇一生的创作中,“圣母”似乎是他比较偏爱的题材。 在1473——1475年间,达芬奇完成了《受胎告知》,这是最初体现达芬奇风格的作品之一。它采用15世纪绘画中常见的横披式构图。这幅画取材自《圣经?新约》,是传统的宗教题材。这一时期圣母题材的作品还有《加罗法诺的圣母》(1475),和《贝诺亚的圣母》(1478,又名《持花圣母》),两幅画都是描绘年轻的玛丽亚怀抱圣婴逗其玩耍的情景。构图单纯简洁,造型也自然优美。前者圣母表情安详平静,手拿一支野花在逗幼儿抓握。而后者则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上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幸福的微笑,白胖可爱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拈鲜花与婴儿逗乐。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开始为公爵效力,在这里一直工作了17年。在“米兰十七年”中,达芬奇于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从事开拓性的探索。绘画方面,达芬奇创作了《利塔的圣母》(1490,又名《哺乳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力学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力学 曹聪曹聪((096150020) 摘要 我国著名科学家傅鹰说:“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我国是世界上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前就有文字,在春秋战国后更有大量文献留存至今。在世界力学发展史上独居特色。从单位计量到时空观,从流体力学到材料力学,从力学应用到力学见解,无不透露出古人的智慧和力学成就。尤其是力学在建筑,日常用具等应用中更是比比皆是。但是总的来说,力学知识一直停留在应用上,宋元以前的理 论较多,但也多为说理,没有数学证明且少有实验支撑理论,宋元以后理论也一直落后于西方。然而古代人在力学上所做的努力是不可磨灭的。 一、 基本的物理计量 力学,作为一门研究空间与时间中物体运动和变化的实验科学,离不开计量及其单位。在古代的贸易交换、天文历法、机械制作和工程兴建中,也离不开具有某种度量制度的测量计算。中国古代把对长度、容量与重量的测量概括为“度量衡”。现代力学计量包括时间、长度、质量三个基本物理量。 1、时间的计量时间的计量 古代常用的计时单位是年、月、日、时、刻,其中日和时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是为时辰,刻为时以下的时间分度。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干支记日的方法。以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前722)二月已巳日直到宣统三年(1911),

我国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干支记日历史,是世界上最长的连续记日法,保存了世界上最长也最完整的记日资料。(1)除了干支记年外,为了避免发生混乱,日常生活中还同时使用着另一种数字计时方法。目前发现最早的数字记日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竹简历谱。(2) 对一日之内时间的精确划分,古人采用十二时辰记时法。一日分12辰,一辰相当于现代的2小时。有的研究认为十二时辰是由太阳在天空中的十二个方向演化而来的。(3)十二时个时辰与当今通用的二十四小时记时法有相应的地对应关系,子时对应23~1点,以此类推。大约从东汉开始,将一个时辰中加入少、半、太三个时标。(4)这样的记时法于今日的二十四小时记日法已经没有本质差别。与十二时辰记时法并行使用的还有百刻时制。百刻时制又称漏壶记时制,即采用日晷或漏壶将一昼夜划分为十时,一时分十刻,一昼夜共一百刻。百刻制是我国独创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可能起源于殷商时期。隋唐以后百刻制与十二时辰制配合使用,在这种时制中,“刻”平均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5)宋代又将一刻分为60等分,1/60刻即相当于今天的14.4秒。 根据不同的计时方法,测时仪器也有多种多样。他们分别是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最值得一提的是圭表,圭表实际上是用来测量子午线的。古代中国人测量地球子午线的直接动机是为了验证历代传说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6)对此提出质疑的隋代刘焯曾主张进行实地测量。随后历代出现许多实地测量的案例。最著名的是唐代的测量,其结果与今值有较大误差。虽然如此,它却是世界上最早对地球子午线作出的实际测量,也是计量科学上第一次将人为规定的日常用尺和另一个自然地恒定数值作比较的尝试。 度量衡 2、度量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