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天津市津南区第十幼儿园李金红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就说明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情绪的发展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情绪幼儿心理健康

奥地利着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面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面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情绪则是反映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关注幼儿的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呢?

一、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每天清晨我站在班级门口用最真诚的微笑去迎接每位孩子的到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用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影响幼儿,当有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情绪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她,摸摸她的头对她说:“宝贝,别哭,老师就是妈妈,老师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照顾你,陪你玩,好不好?”然后,用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陪她玩,进而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晨间接待幼儿:

二、欣赏幼儿、接纳幼儿。

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例如:晶晶是我班新来的一位幼儿,初入陌生环境,她显得特别的胆怯,不会主动和其他幼儿交流,由于是小班下学期,班里的孩子都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如自

己穿脱衣服,自己拉拉锁、系扣子等,而晶晶却没有相关经验,不会自己穿衣服,系扣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独立的将自己的衣服穿好并记上了扣子,唯有晶晶低着头,不会系扣子,我走过去蹲下来要帮助她,她低着头哭着说说:“老师,我是笨蛋,我不会系扣子”听了孩子的话,我一把将她拥入怀中,摸着她的头说:“宝贝,你不是笨蛋,你是最棒的孩子,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你,我们都欢迎你来到小一班,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帮助你的,别哭啦,老师现在就教你系扣子,好不好?”她笑着点点头,此后,我又在班里开展了“我们欢迎你”“我来帮助你”的主题活动,旨在帮助晶晶快速的融入到集体中,体验大家对她的关怀,渐渐地晶晶从一个胆怯,内心封闭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位活泼开朗,能够和大家敞开心扉玩耍的乐天派。

班里小朋友帮助晶晶拉拉锁和扣鞋扣:

三、为幼儿提供一个情绪表白、倾诉、交流的平台。

我在我班设立了一个“心情驿站”,每天餐后,和过渡环节孩子们可以去那里互相分享自己的快乐趣事也可以互相倾诉自己的烦心事,崔安泽是我班情绪比较多变的孩子,很多时候前一秒钟还有说有笑的,后一秒钟就低着头不语了,需要老师询问很长时间才能说出自己不高兴的原因。自从开设了“心情驿站”班里的孩子们不高兴时都会找自己的朋友或者老师去驿站里说一说,倾诉一下,不良的情绪表达出来了,心情也就好多了,崔安泽是心情驿站的常客,他开始时总是找老师去那里说自己不高兴的事情,后来就变成跟老师说自己高兴的事儿了,他还会主动去关心其他有不好情绪的孩子,一次宋开涵小朋友用手捂着脸,自己坐在椅子上低着头,崔安泽发现了就主动走过去说:“宋开涵,你怎么了?不高兴吗?咱俩去心情驿站吧,我跟你聊天,你就开心了。”结果两个人在那里聊了一会儿,然后,有说有笑的出来了。

孩子们在心情驿站里聊天、谈心:

四、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控情绪。

(1)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无论自己家里有什么事情,无论自己

的心情有多么的糟糕,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都报以微笑,生气时不会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2)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田其凡是我班比较挑食的孩子,他不喜欢吃蔬菜,一次进餐环节,他看着碗里的青菜发愁,迟迟不肯吃,其他幼儿吃完已经出去散步了,他没吃完不能出去,然后就开始发脾气,把碗摔在了地上,大哭起来,嚷嚷着要出去,不想吃了,我并没有硬性压制他,而是等其平静后对他说:“宝贝,你看小碗摔在了地上,它很疼,它哭了它偷偷告诉老师它想和田其凡做朋友,可是却被你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它很难过”听我这样说完,田其凡低下头,小脸通红,我又说:“田其凡是最懂事的小朋友了,你说自己刚才做的对吗?如果自己做的不对,你愿意把小碗捡起来吗?跟他道个歉?”说完田其凡蹲下来把碗捡了起来并对着碗说:“对不起”我拉着田其凡的手对他说:“宝贝,以后不愿意吃的菜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的,不能乱发脾气,这样是不对的,以后要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跟老师说,乱发脾气可不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明白吗?”听完我的话他点点头。从那以后,老师便成了他倾诉的对象,没有出现乱发脾气的现象。

当幼儿出现负面情绪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梳理和引导,然而,当幼儿真面情绪得不到正确的表达时,教师更要给予积极地正确的引导。

王忠义是我班性格比较外向、热心的孩子,他喜欢谁就会去亲谁,一次他亲了滕彬,而滕彬却很厌烦的打了他一下,王忠义就很伤心、很不解的跑来找我诉说,我开导他说:“老师知道你喜欢滕彬,想和她做朋友才去亲她的,可是她也许并不喜欢被别人亲,你可以跟她说出你的想法,你可以对他说‘滕彬我喜欢你,我想和你成为朋友,咱俩一起玩好吗?’她一定会和你做朋友的,不信你就去试试。”王忠义听了我的话,然后去找滕彬,结果两个人在一起玩的很开心。

(3)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张丽涵是我班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她总会因为一点小事儿而大哭起来,每次她一不高兴时我就会主动的及时地向她询问不高兴的原因,并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化解

她的消极情绪,一次区域活动时,玩的高兴的她突然大哭起来,我赶快跑过去询问原因,她哭了半天说出了两个字“鼻涕”,我带她去擦鼻涕,擦完鼻涕了还是大哭,任凭老师怎么询问她都不说话,我就开始转移她的注意力,对她说:“宝贝,你看看娃娃家里的宝宝等你给他冲奶粉呢,他都饿哭了,不信,你听!”这时,大哭不止的她一下停止了哭声,并对我说:“哎呦,宝宝饿了,老师,我去给宝宝冲奶粉吧。”我说:“嗯,去吧,不过你能告诉老师刚才你为什么哭吗?”她说:“我感冒了,流鼻涕了。”我说:“哦,原来是这样,感冒并不可怕,只要你多吃饭多喝水感冒就会好起来,流鼻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呀,老师感冒也会流鼻涕呀,没什么丢人的,下次流鼻涕了自己就去拿纸擦,好不好?”她听完使劲儿的点点头。

五、积极培养幼儿积极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六、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而恐惧、悲伤的情绪则会危害健康。为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七、(1)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八、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地别具一格。每当幼儿一走进幼儿园大门,就可看到各种多姿多彩的景象,走廊里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惟妙惟肖的画在墙上,孩子们亲手画的美术作品和亲手制作的美工作品,琳琅满目的展示出来,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有愉快的心情。

幼儿园走廊及班级走廊幼儿作品展示墙:

(2)用赏识的态度去面对幼儿,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以赏识为主,伟大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对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千万不要以“你真笨”、“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语言、态度的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所以教师的态度也是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环境。

(3)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我在班里开展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主题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了我们小一班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要彼此关心,彼此照顾,遇到困难大家要一起想办法解决,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通过此活动,班里每天互相问候的声音多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场景多了,孩子们在一种温馨,充满爱的集体中生活,心情自然很轻松愉快,也就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培养。

“相亲相爱一家人”主题墙饰: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实践告诉我们:3-6岁幼儿在生活中充满情绪色彩,喜怒哀乐易于表露,对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情绪感受力,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这个情绪表现最佳期,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2012年9月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一到中学阶段,性格上会发生很大变化。孩子的自尊、自立、自主意识更强,但知识和经验方面的缺陷和价值观的不稳定,又往往使他们面临很多困惑,甚至有一些很不成熟的行为举动,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发展上的障碍首先表现为心理心态上的不稳定、不和谐。因而中学阶段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中学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孩子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中学孩子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中学孩子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问题。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中学孩子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学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表现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中学孩子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中学孩子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中学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中学孩子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中学孩子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的。再者,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中学孩子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那么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不变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具体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九个方面),对友爱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幼儿园大多数教师认为工作琐碎,身体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现象,这将影响到教师的工作,不利于幼儿园教师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幼儿,从而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有一个好的教育质量,才能为幼儿做一个好的榜样与积极的引导者。1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教育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榜样与积极的引导者。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教师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幼儿来。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当具备他要培养的学生那样的品行”。而且,教师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生活,从而影响到教育质量,影响到幼儿园的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心

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友爱幼儿园一线任教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5份,实际回收41份,回收率91.11%。 2.2 调查内容 本调查以幼儿园41名一线任教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九个方面。 2.3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问卷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主,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统一发放和回收的方式进行。对幼儿园一线任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2)访谈法 采用的是结构型、非正式的个别访谈对幼儿园小一班、中二班、大四班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你对你的工作满意吗,是否会感到厌倦? 你如何看待你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 在工作过程是否感到烦躁、不安? 你觉得你的工作量和福利待遇成正比吗?3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与应对 近年来,笔者受邀奔赴部分省市一些基层幼儿园,与许多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进行过促膝交谈。在“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专题讨论中,大家反映的问题是发人深省的。 一位身材高挑、思想前卫的园长把“立志幼教、永不反悔”的座右铭写在办公桌前,用了三年的时间,依靠一批爱岗敬业的员工,把一所濒临关闭的幼儿园转变成省一级幼儿园,但她却很少有成功体验。她坦率地说:“目前办园面临许多困难,尤其是资金短缺,来要钱的婆婆太多,每逢上级检查或开会,我要么佯装睡觉,要么发完言就立即走人,否则,我会变成摇钱树……我只能发给教师们300元的月薪,我觉得愧对她们的工作热情。” 老师们抱怨:“幼儿教养工作责任大,家长期望值高,常常不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家园之间存在隔阂,怎样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 “为了提高学历,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参加函授、自考的学习,但学的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相距甚远,本来很清楚的东西反而被理论专家说糊涂了!” “科研兴园是不是写几篇文章就可以了!教育笔记算不算科研成果?为什么学术期刊上的‘科研成果’很少介绍具体的操作办法,老在‘理念’或‘原则’上绕圈子!” 一位才华横溢但其貌不扬的男性研究生去某幼儿园谋职,遇到园长和教师们挑剔的审核:要高鼻梁、浓眉大眼、

身材伟岸、载歌载舞、甘当配角…… 许多保育员也对自己的“绿叶”地位颇有微词,声称缺乏主人翁意识,只有打工妹的体验…… 上述问题反映出当前幼儿保教人员正面临着多重的心理压力,若不及时调整与疏导,势必影响幼儿保教质量和孩子们的健全发展。 调整自我对压力的感受是认知心理学家推崇的智慧办法之一,而有意识地掌握一定的积极应对方法,才是处理心理压力的关键。应对是指处理压力情境的过程。人在面临压力时总会启动自己的无意识应对程序,它又称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退化、投射、白日梦、隔离、合理化、转移、反向、自居、补偿、升华作用等。如不少幼儿教师面对社会职业的激烈竞争,常常“安于和幼儿呆在一起”,她们并不是热衷于幼教事业,而是认为“孩子单纯,可避免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和竞争”。这是一种典型的合理化解释。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保护幼儿教师的自尊,促进职业的稳定;但它又是消极的,其实质是自我安慰,过分运用会导致自我欺骗,形成病态心理。明智的做法是有意识地积极应对,它们不是自动化完成的,需要人切实地努力。 1. 提高心理修养水平。 有心理修养的人一定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笔者曾经询问数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形体美”、“精神文明”、“没有神经病”……从专业的角度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相对心理状态,健康者有愉快的心情和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教案

活动时间:2010-10-8 活动目的:分析老师现在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由叶园长为教师分析心理健康,并对我们产生的心理压力给了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幼儿教师常常在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剧,幼儿教师的身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幼儿教师自身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幼儿认知活动是具体形象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地超过了医院的护士。教师的身心疲劳过度,对幼儿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中降低,对幼儿的心理辅导、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量也会随之变得降低,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幼儿,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如不注意解决,就会形成教师的“职业压力症”,侵蚀教师的身心健康。由此看来,如何保持幼儿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相当重要。 二、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一下幼儿园教师心理现状 从事幼教管理的我对近百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得出了如下结论: 1、有约60%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 在工作中积极努力,有上进心、有责任感,始终在教师当中起骨干作用。 2、有约23%的教师能够按步就班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她们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属于那种“拨一下转一下”类型。 3、还有17%的教师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症”,主要有以下五点: ⑴随着幼儿园对教师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 导致一些教师出现紧张、不安、易怒、易燥等情绪变化、进而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动辄会责怪或迁怒幼儿。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2、儿童心理变化的七忌 一忌无注意力。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二忌无毅力。要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 三忌无适应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四忌无控制力,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五忌忧郁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六忌依赖。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炼。 七忌无独立生活能力。要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关健。 3、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影响-最新教育资料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平时教育工作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者。教师的职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教师不管是向幼儿传播文化,还是领导班级活动,不管是作为幼儿的知心朋友,还是塑造幼儿的灵魂,都与幼儿存在着密切的心理交流。幼儿通过与教师思想感情的交流,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接受教师的影响。 教师的观念、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待成败荣辱得失的表现,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及所有的心理状态,都能被幼儿捕捉到,都在有形无形之中影响着幼儿,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作用。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1.可塑性 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因此,他们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儿童的心灵像一块白板,一切思想观念都从外界获得。教师教育幼儿就像在白板上绘画一样,可根据教育者的需要进行。他的“白板说”说明了幼儿心理具有可塑性的特点。教师要在“白板上绘画”,其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状态。 2.模仿性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手段。幼儿无论是在知识、智力,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方面,都还处于形成时期,独立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这阶段的幼儿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心理学上称之为“向师性”。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具有权威性,相信老师,远在相信父母、兄弟、朋友之上,幼儿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老师说……”因此,教师本身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幼儿最可信赖的,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幼儿不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模仿教师方面,往往是全方位的。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就会强烈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表现

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据

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首先是物质需要。教师的物质需要大致可分为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上的物质需要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日益强烈。事实上这些需要在很多幼儿园都得不到满足,甚至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低层次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经常发生侵犯教师权

张汴中心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张汴中心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张汴中心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 时间:2015年10月26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赵会祥 内容: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何谓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其中1,2,3,4,5 项都是对心理方面提出的要求. 二、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一、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着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心理产生发展的特点。幼儿从2至3岁开始到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生活范围开始扩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幼儿离开了父母和熟悉的亲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开始会感到陌生、孤独、惧怕、焦虑,从而产生留恋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及亲人,出现爱哭、缠人的现象。幼儿到4岁时,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调节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自觉地维持和老师、小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到5至6岁时,开始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较小,心理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已改变了部分性格,在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下,在人际间和现实生活相互交往中发生较广泛的变化,这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特点。 4.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媒体就是信使,它通过儿童读物、广播、电视、电影、游戏机来渗透幼儿的好奇心灵,不少幼儿可从以上媒体中模仿自己所喜欢的鲜艳色彩、新奇、变化、形象丰富、活动有趣的事物,从而促进想象、理解、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5.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儿因为遭到教师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的社交能力退缩,有的也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教师要有夯实的科学卫生保健知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表达无误。 2.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向上的班级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 3.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如何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1.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 “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 ”“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

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内容摘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肯定梦想宽容自由情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一、碳水化合物——肯定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重要营养素,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肯定。父母和老师永远是孩子最在乎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得到表扬!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我们也可以改变评价方式,通过新的评价方式,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们要慷慨地伸出我们的大拇指,给予他们鼓励,赋予他们成长的信心。我们可以让孩子尝试地评价同伴,并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孩子非常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班主任在设置期末学生奖项时,除了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来肯定学生。比如我们学校就设置了各类星星的奖项,有“阅读之星”、“班干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等,我们立足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肯定。这样做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孩子们各个积极向上,不能拿到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奖状,他们就力争其他奖项,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二、蛋白质——梦想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我觉得梦想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小到三岁孩子梦想有一个芭比娃娃,大到十岁的孩子梦想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不管是小想法还是大理想,这些都是梦想。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是大人们受思维定势的禁锢,常常对他们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斥为“异想天开”,从来不加引导,不去理会。但是我们恰恰忘了:没有鹰击长空的梦想,哪有莱特兄弟的飞机?没有鱼翔浅底的梦想,哪有海洋里遨游的轮船?没有梦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幼儿教师常常在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重,幼儿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幼儿的认知活动是具体形象的,心理和行为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收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的身心疲劳过度,对幼儿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中降低,对幼儿的心理辅导、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量也会随之变得降低,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幼儿,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产生的危险信号,如不解决,就会形成教师的职业压力症,侵蚀教师的身心健康。由此看来,如何保持幼儿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相当重要。 二、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一下幼儿园教师心理现状 1、有约60%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

作中积极努力,有上进心,有责任感,始终在教师当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2、有约23%的教师能够按步就班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她们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属于那种“拨一下就动一下”的类型 3、还有17%的教师业换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症”,主要有以下5点: (1)随着幼儿园对教师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一些教师出项紧张、不安、易怒、易爆等情绪变化,进而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教学进程。(2)女性教师生理不顺,家庭问题等因素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导致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教育工作的特点几乎让九成以上的教师都换上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身体的不适造成情绪的忧虑。 (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到无可奈何,当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看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善,将直接影响幼儿园其他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水平上符合幼师的职业要求,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尤为关注。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了。这也不能怪大家,很多家长都不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其实,据心理学家们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心理学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成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点: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的放任式,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的溺爱式,父母认为自己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了责任,只要有钱孩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才子”的严厉式,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会有出息。在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容易出心里问题。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懂,应该交由老师来处理。其实不然,孩子在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庭社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来比,太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才能做好。很多问题的产生还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句话说得好:“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父母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复习题

附件2: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 1、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 A、很难 B、很容易 C、比较困难 D、比较容易 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纵向迁移 B、学习迁移 C、特殊迁移 D、学会学习 3、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临床诊断 4、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家庭条件 D、社会条件 5、在心理咨询中,对其工作对象的称呼不恰当的是()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求询者 D、病人 6、心理咨询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良好的() A、治疗关系 B、辅导关系 C、咨访关系 D、朋友关系 7、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8、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是() A、必然的 B、可能的 C、不大的 D、偶然的 9、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0、下列表述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人际关系() A、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B、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C、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 D、与家人的关系时好时坏 11、1896年,维特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 A、儿童心理咨询诊所 B、成人心理咨询诊所 C、心理治疗中心 D、心理卫生中心 1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不包括() A、保持距离 B、大方主动 C、真实坦诚 D、进退自然 13、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 A、正确认识自我 B、自信 C、自我肯定 D、自尊 14、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 A、唯一标准 B、客观标准 C、先决条件

如何有效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如何有效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总的来说,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全力关注和努力。 首先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其次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方面就是幼儿教师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学认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他人教育的成分呈递减趋势,而自我教育的成分呈递增趋势。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要加强自我教育,幼儿教师要正视现实,淡化功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努力健全自己的人格,优化性格,乐于合群,珍惜友谊,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通过与各种人和睦相处,建立真正的友谊中得到快乐,获得人生的享受,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境,当产生不良的情绪后,可以向朋友或信得过的同事倾诉自己的心声。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幼儿教师还应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 总之,目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不仅存在于某个幼儿园,而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学习和工作事业,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二十一世纪所需人才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我们要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从方方面面入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改善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不良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师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也最核心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影响着教师于同事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龄较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有的幼儿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经不住诱惑,出现了“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接纳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教”,而感到生气并采取压制的方法。这时,教师的身心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然比较紧张。 2、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应该是体面、有教养并且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家长期望教师为他们的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因此,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时刻做到自自控,有时甚至需要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可是,教师不是神,他们实际上都是普通的社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需要。他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在模范公民与普通人之间进行角色转换,迫使自己严格自律,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使得教师的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造成心理负荷过大。 3.幼儿教师劳动的重复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冲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劳动时,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日积月累地跟幼儿打交道,幼儿教师难免会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学活动又要求不断创新,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教育方法、人格特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如何针对个别、特殊的教育对象,以及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能充分地利用各种条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进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完全取决于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性水平。因此,幼儿教师经常会遭遇教学上的“高原期”现象,难以突破教学教研中的“瓶颈”,一些责任心较强的教师甚至会产生苦闷、烦躁的情绪。 4、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与劳动付出的不同步、不均衡 事实表明,人们对所做的工作越有价值感,就越会引起兴趣;反之,则会产生厌烦、自尊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养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十分重视智力投资,让孩子参加特长班、速成班,渴望使孩子们成人后能以成功的姿态立足社会。然而,却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乃至最后无法教育孩子时,就出现了抱怨、打骂、惩罚,产生“这孩子怎么啦”的困惑。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许多问题的积累都在不经意之间。正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疏忽和误导,才使的孩子间的问题积少成多,最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壮壮,5岁半,长得结实强壮,讨人喜爱。可是,他有个会“打人”的坏毛病。小朋友和他玩不了一会儿,都会被打得“哇哇”大哭;13岁少年徐力弑母等等。 因此,我们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一个孩子,还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孩子,认识孩子,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让“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上入园时,老师和蔼亲切的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爱抚,就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1)

幼儿个案分析: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一.幼儿状况分析:王世博,女,四岁,性格内向,安静,各项能力都均衡发展,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能照顾好自己,但孩子对新环境融入的比较慢,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主要表现在: 1.开学入园一直到现在伙伴很少,基本都是原来小班的伙伴;与老师之间开始不愿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只能做到问了说,不问从来不和老师说多余话; 二.观察事例: 这天她如往常一样入园,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完成签到工作。不一样的是,她第一次极度的不愿意留下。孩子一边趴在护栏上,看楼下布布和小朋友们游戏那种不愿离开的眼神,一边因妈妈要走哭闹着不愿留下。最后在妈妈“狠心”留下她的那一刻,她绝望的“哇”一声哭开了。随着老师的安抚,时间的流逝,游戏的开始,她不哭了,仍表现出很不开心的样子。不愿参加游戏,一个人坐在小屋里,不管游戏有多精彩,老师怎样劝,她都一句话不说,一直哽咽着。 三.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妈妈时,妈妈说了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可能是因为早上孩子爸爸再给她开玩笑时说了一句,今天你去幼儿园,我们就都到亲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还惦记着,所以闹情绪,······。”通话结束后,在询问孩子情况时,孩子边哭边点头,害怕爸爸妈妈丢下她。利用放学接送时间,给妈妈交流孩子近段情况时,妈妈说:“孩子胆小,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时,遇到有小朋友争玩具或欺负她时,孩子就只是哭,问了也不说。只是用摇头和点头来表达;有时候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或问一些儿歌时也不说,但在我我们不经意时会发现她一个人在表演些什么,一看到我们就停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遇到陌生人时就紧紧地拉着我的衣服,表现出不愿接近的行为。不愿上学的谜团揭开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句话,对这句话表现出这么强烈的反应,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给家长的建议: 因为孩子内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遇到新环境,新事物时需要家长做到: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内容摘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肯定梦想宽容自由情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一、碳水化合物——肯定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重要营养素,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肯定。父母和老师永远是孩子最在乎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得到表扬!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我们也可以改变评价方式,通过新的评价方式,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们要慷慨地伸出我们的大拇指,给予他们鼓励,赋予他们成长的信心。我们可以让孩子尝试地评价同伴,并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孩子非常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班主任在设置期末学生奖项时,除了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来肯定学生。比如我们学校就设置了各类星星的奖项,有“阅读之星”、“班干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等,我们立足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肯定。这样做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孩子们各个积极向上,不能拿到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奖状,他们就力争其他奖项,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二、蛋白质——梦想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我觉得梦想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小到三岁孩子梦想有一个芭比娃娃,大到十岁的孩子梦想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不管是小想法还是大理想,这些都是梦想。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是大人们受思维定势的禁锢,常常对他们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斥为“异想天开”,从来不加引导,不去理会。但是我们恰恰忘了:没有鹰击长空的梦想,哪有莱特兄弟的飞机?没有鱼翔浅底的梦想,哪有海洋里遨游的轮船?没有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