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一、商品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使用价值;凝结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二、货币(是商品)

1、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 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

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标价)与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5、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有时间差,支付工资、地租、利息、税款、债务)、世界货币

6、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待受商品量X 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三、纸币

1、产生:金银条块 铸币 纸币

2、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3、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4、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引起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

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信用卡与支票

1、结算:①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②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2、信用卡:①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本质:信用凭证。③功能及优点:P9

3、支票:①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分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③如何使用:转帐支票,凭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号。现金支票,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五、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

消费

1、 商品:含义、基本属性

2、 货币:产生、含义、本质、职能(基本职能与其它职能)

3、 纸币:产生、含义、优点、发行的规律、职能

4、 信用卡、支票

5、 外汇与汇率: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与变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6、 价格:影响因素、决定因素、价格变动对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影响

7、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8、 消费:影响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9、 对待金钱:

是美元、欧元、瑞士法郎、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变化:通常用100单位外币兑换多少本币来表示。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本币升值,影响有: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六、价格

1、影响因素:

(1)直接因素:供求(2)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等

(3)决定因素:价值

①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③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

④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注意:供求影响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者)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弹性大)。

③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生产者)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③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七、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注: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直接原因是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供求与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八、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过去、未来、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

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体质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其他因素。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与家族消费水平的关系:(成正比)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3、 消费的类型:

① 按消费方式的划分: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的划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为了让人活下来)、发展资料消费(为了提高素质)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了让人体面地活下去)。 4、 消费心理面面观: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有)——盲目从丛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无我有) ——过分的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优) ——不健康;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物有所值) ——理智消费 5、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的要求:5R 。 ④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九、对待金钱:

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买什么)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怎么买)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想不想,要不要买)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指生活力的发展使人们购买力得以提高)。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③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社会再生产

1、有哪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各个环节的关系:

生产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决定①②③④反作用①②④⑤

2、 社会再生产:有哪些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3、 大力发展生产:为什么、怎样做①②③④⑤

4、 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含义)、公有制(地位、范围、如何增强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非公有制(地位、范围、态度)为什么①②③、怎样做①②③④

5、 企业:地位、含义、分类、现代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6、 劳动者:劳动(含义、意义)、就业问题(意义、解决的措施①②③④⑤⑥)、维权问题(为

什么①②是什么①②③④怎样做①②③)

7、 投资方式:储蓄存款(含义、储蓄机构、目的、存款利息、种类、商业银行、)股票(含义、股东的权利、股票的基本特征、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特点、发展股票市场的作用)、债券(含义、分类、收益、偿还方式)、基金(含义)、保险(特点、分类、特征)

①生产起决定作用。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③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

(1)原因: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意义: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怎样做:

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④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⑤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是什么(含义):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也是我国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

(1)、地位:

①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主要形式(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31-33 (3)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33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①主要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重要稀缺资源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2、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范围(构成):包括个体经济(个体户,出钱出力)、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出钱不出力)、外资经济。(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为什么: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怎样做:①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制度。②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小结:

一、地位:

1、公有制:①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在我国经济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

2、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①主要在控制力上,②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重要稀缺资源③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1、对待公有制:巩固、发展。

2、对待非公有制:鼓励、支持、引导。

四、1.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2、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平等。

五、公有制是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

六、公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产(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五、企业

1、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3、分类: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所有制企业并存。

4、现代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公司)

(1)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最主要的区别:是否划分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

(3)组织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括:

A.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B.执行机构:总经理

C.监督机构:监事会

(4)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5)改革的意义: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5、公司经营的成功的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其他因素: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兼并与破产,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素质等。

6、公司经营失败——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兼并:优并劣强强联合:优并优

总结:企业兼并与破产,作用在于: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对于社会,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六、劳动者

(一)劳动:

1、含义:是指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③光荣属于劳动者。

(二)就业问题

(1)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社会财富。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①党和国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③树立自主择业观、④树立竞争就业观、⑤树立职业平等观、⑥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补充其它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国家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国家、企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者本身要提高自身素质等等。

(三)维权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是什么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③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2)为什么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七、投资方式

(一)、储蓄存款: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作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

3、目的:获取利息、小孩上学、购房、买车、养老等。

4、存款利息:

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②影响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

③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5、种类:

①活期储蓄: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活期储蓄具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但收益较低。

②定期储蓄:事先约定期限,不到期一般不能提前提取。流定性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

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6、商业银行:

(1)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主要业务: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主要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评估信用状况

③结算业务。④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4)作用:P48(聚宝盘、气象站、监督器)

(二)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2、股东的权利: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3、股票的基本特征:不可返还、可以转让

4、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①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②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

5、股票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

6、发展股票市场的作用:对于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债券:

1、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分类:

注意:发行国债的目的:弥补财政赤字、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为战争筹措资金。 国债的风险小,但利率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四)基金(属于间接投资方式)

含义:对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通过间接方式进行。

(五)保险

1、特点:规避风险

2、分类:

(1)社会保险 (个人、政府、单位三方共同承担费用) (2)商业保险(个人独立承担费用) ①含义:P51

②分类:在我国,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③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3、特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一、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和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必然性: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从生产关系上决定分配方式);③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

1、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基本内容和要求、必然性、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社会公平(为什么①②、是什么、怎么做①②③④)、效率(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①②③④、怎么做①②③

国家收入分配 3、

财政:含义、预算与决算、作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关系 4、

税收:含义、基本特征及其联系、种类、性质、违反税法的行为

(1)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1、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②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两个“合理比重”和“两个同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效率

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的关系

(1)是什么①具有一致性: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

(2)怎么做(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好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④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三、财政

1、含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分配关系。

2、国家预算:下一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上一年度财政收支情况。

3、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社会保障类、民生问题)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工程建设)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筹集渠道(来源):主要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因素)。

② 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制约。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

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重要途径是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5、 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2)具体的用途(分类),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

7、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最理想的状态),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宇。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四、税收

1、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及其联系:

(1)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这三个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关系:①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②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③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种类:

①按征税对象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4、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5、常见的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漏税少缴或不缴,)、欠税、骗税(骗取优惠政策、进出口退税款、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等)和抗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一、资源合理配置:

1、 资源配置:必要性、手段

2、 市场经济:含义、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3、 市场调节:优点①②、缺点①②③

4、 市场秩序:为什么、怎么做①②③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基本特征①②③

6、 宏观调控:必要性、含义、主要目标、手段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小康(成就、不足)、全面小康(为什么、怎么做)

8、 主题――科学发展观:为什么①②、怎么做①②③④

9、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①②、怎么做①②③④⑤ 10、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载体、影响、实质、态度、 11、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怎样做 在哪生产

1、必要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这一对矛盾决定必须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市场:价格、供求、竞争

二、市场经济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化和竞争机制解决。

三、市场调节:

1、优点:①资源优化配置②资源有效利用。

2、缺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缺陷):

①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损人利己、害人)、盲目性(害已)、滞后性(事后调节,时间差)等固有

的弊端。

③ 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动荡、两极分化。

四、市场秩序:

1、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怎样做(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良好风尚。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④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六、国家的宏观调控:

1、必要性:(为什么调)

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是什么):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3、主要目标:(调什么)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怎么调)

①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⑤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提示: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制定、修改、运用《XX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

①成就:城乡居民的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不足(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宏伟蓝图――目标(是什么)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全面发展。

(2)新要求(怎么做)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八、主题――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

①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②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怎么做

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席,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九、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为什么

①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②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怎么做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经济全球化

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实现形式或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地位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3)作用: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积极影响(机遇):

①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②促进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挑战):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5、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6、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十一、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磨擦和冲突的场所。

(2)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对外一视同仁)与国民待遇原则(内外一视同仁)。

(3)对我国的影响: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怎样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A、“引进来”:引资、引技、引智

B、“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高一人教版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人教版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尽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 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的确定性 元素的互异性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关系 元素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 }”括起来表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复数集C 5、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若a ∈A,则a ∈B,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作A ?B,这时我们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 2n -2个非空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记作A I B (读作‘A 交B ’),即A I B={x|x ∈A ,且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Y B (读作‘A 并B ’),即A Y B ={x|x ∈A ,或x ∈B}). 设S 是一个集合, A 是S 的一个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 记作A C S ,即C S A=},|{A x S x x ?∈且 韦 恩 图 示 A B 图1 A B 图2 性 质 A I A=A A I Φ=Φ A I B=B I A A I B ?A A I B ?B A Y A=A A Y Φ=A A Y B= B Y A A Y B ?A A Y B ?B (C u A) I (C u B)= C u (A Y B) (C u A) Y (C u B)= C u (A I B) A Y (C u A)=U A I (C u A)= Φ. S A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 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 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个人与团队管理各知识点

《个人与团队管理》各章知识点 第一单元自我规划 第1章:思考你的目标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你的工作当中的哪些方面适合应用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头脑风暴法的规则遵循两个独立的阶段,这两个阶段不能同时进行。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比如:制定目标、解决问题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头脑风暴法。 例:培养创造型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一个方面。(对) 2、什么是头脑风暴法?个人和集体使用头脑风暴进行创造性思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遵从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它利用一种思想产生过程,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的任何批评。个人头脑风暴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但是思路狭窄;团队头脑风暴法能够集中很多人的意见,但是人们往往会有所顾虑。3、假如你现在面对职业或工作的选择,你会采用什么手段来面对这些选择?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讲包括: 改变境遇 积极进取——使自己更加适应; 面对其他挑战,如参加训练和培训; 改善工作环境; 授权给其他人,让他们承担一些日常事务。 改变自己 检查自己的真实想法——嘴上说的和心中想的是否一致; 改变行为; 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改变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适应工作; 将工作看作达到目标的方法; 通过降低问题的重要性来改变看法——更注重工作之余的生活。 离开 4、请思考你是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的。 制定目标时首先应该分析自己的现状,考虑自己的选择,这种情况可以用个人头脑风暴法来进行,但是一定要遵循头脑风暴法的规则。 制定计划: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长短进行,长期计划一般是提纲挈领的;而短期的计划则是详细具体的,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应该具体详细。当然其他的方法也可以。 第2章:自我认知 1、什么是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了解自己和他人的? 自我认知是情感智能框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是了解自己的情感,主要包括:情感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评估、自信等。一般通过测试,视个人情况而定,只要合理即可。 一般来说: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换角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接受各种反馈意见等都能帮助你去理解自己和他人。 例:情感智能框架中的认知包括( D )。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表示自然数集,N 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或者a M,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 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记号 子A B 集(或B A)真 A B 子 (或B A)集 集合 A B 意义 A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A B,且B 中至少有一 元素不属于A A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性质示意图 (1)A A (2)A A(B)BA (3)若A B且B C,则A C或 (4)若A B且B A,则A B (1)A(A为非空子集) (2)若A B且B C,则A C B A (1)A B A(B) 相等B中的任一元(2)B A 素都属于A (7)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1个真子集,它有2n1个非空子集,它有2n2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 1)AAA ( 2)A 交集 A B {x|x A,且x B} A B (3)A B A A B B (1)A A A (2)A A 并集 A B {x|x A,或x B} (3)A B A A B A B B (1) A C U A 补集 C u A {x|xU,且xA} (2) A C U A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

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一、知识点: 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 1、集合的概念 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

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5、集合的运算 集合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集合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三种创造新集合的方式:交集、并集和补集。 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运算性质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集合的子集,是任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 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数a 的取值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 “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 3.分封制 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 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 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核心) ②皇权世袭 ③皇位独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三公: 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制度 秦朝实行郡县制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管理沟通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管理沟通原理 1 沟通与管理沟通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激励,创新,交流,联系. *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与情报的分享过程. *沟通过程由各种要素组成:发送―接受者,信息,渠道,噪音,反馈和环境. 发送―接收者:在大多数沟通中,人们是发送―接收者,即在同一时间即发送又接受. 信息是由一个发送―接收者要分享的思想和情感组成的. 渠道是信息经过的路径 反馈是发送―接收者相互间的反应. 噪音是阻止理解和准确解释信息的障碍.它分成种形式:外部噪音,内部噪音和语义噪音. 环境是沟通发生的地方.环境能对沟通产生重大影响 *外部噪音来自于环境,它阻碍听到或理解信息,如天气热,吵闹. *内部噪音发生在发送―接受者的头脑中,这时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集中于在沟通以外的事情上. 2沟通是一种相互作用 沟通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身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印象是在沟通参与者的头脑中形成的,人们对另一个人的所思所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沟通. 沟通作为一种相互作用,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 1)进行沟通的人连续的,同步的发出信息.即不管你在沟通中是否说话,你都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 2)沟通事件由过去,现在和将来.即我们都依据自己的经验,情绪和期望对各种情形做出反应,这些要素使沟通情景复杂化. 3)沟通的参与者扮演相应的角色.即在沟通中我们扮演不同的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是否由个人关系或社会所确立,不同的人会按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影响它们所导致的沟通. 3 管理沟通的种类 自身内沟通人际沟通小组中的沟通公共场合沟通跨文化沟通 *自身内沟通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沟通,它包括思想,情感和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跨文化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任何时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沟通. 4 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网络 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非言语沟通 *正式沟通网络有链式,轮式,环式,全渠道式,Y式. *非正式沟通网络有单串型,饶舌型,机率型,集聚型. *非正式沟通是不受管理层控制的. 5 影响管理沟通的基本因素 1) 外在因素:组织结构;沟通环境.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一】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篇二】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的主要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法。 2.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 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决策方法:冒险法(大中取大,乐观法则);保 守法(小中取大、悲观法则);折中法。 ■预测的程序:确定预测目标;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评价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法(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定量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因果预测法) ■决策心理:1.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 2.首因效应(“第一感”)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 说到高一历史,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历史是高中历史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