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水圈

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

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

水循环路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

贫乏

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

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

水量:2.5升

二、水的组成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10、水的电解实验:

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1:2

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

11、水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

③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

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

合成新的分子;.

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

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水的浮力

12、浮力:所有液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13、计算浮力方法:先测物体重力G,再测物体浸没在

液体中时的弹簧秤拉力

F浮=G - F拉(适用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14、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两个面的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F浮=F-F′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5、气体也有浮力:气球、热气球,孔明灯

16、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G排液=ρ液V排液g

17、浮力只跟ρ液和V排液,即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质量、密度、重力等无关。

18、物体沉浮的条件:

19、密度计是一种用来快速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刻度特点:不均匀,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同一个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G=F,

所以浮力相等,浮的越高,液体密度越大

20、轮船:排开比自身体积大的水而获得更大的浮力,始终漂浮G=F,故轮船开到不同江河湖海中,

浮力始终不变

21、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控制沉浮

22、鱼:通过改变鱼鳔的大小来改变鱼体的大小(即改变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控制沉浮

四、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2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溶液:溶解后所得到的的物质如高锰酸钾水溶液(紫红色)、碘的酒精溶液(棕黄色)

24、溶液命名:某的某溶液,前面的“某”:溶质名称,后面的“某”:溶剂名称

2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泥浆水、石灰浆、血液、钡餐)

26、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牛奶、肥皂水)

27、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8、比较: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质固、液、气被溶解固体小颗粒(不溶解)液体小液滴(不溶解)是否透明透明不透明

是否分层不分层浑浊,久置分层

特点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

共同点都是混合物

29、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30、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

五、物质的溶解

3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3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33、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并且质量也相等的情况下,该溶质不能再

继续溶解时进行比较。

34、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物质的性质:①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质的性质);②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剂的性质)

(2)外界因素:①跟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某些物质,如熟石灰(氢氧化钙)、气体,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小;②跟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强,压强越小,气体溶解能力越小

35、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36、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

快溶解;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7、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8、浓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稀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较小)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9、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 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意义: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 40、溶解度计算公式:S 表示溶解度

41、溶液的配置:M 溶液=M 溶质+M 溶剂

溶质质量分数一般计算公式: 当只知道溶解度(S )时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大,溶液的浓度越大,溶液密度也越大

42、溶液配置过程:①计算(溶质、溶剂的量);②称量和量取(托盘天平称量溶质,量筒量取溶剂); ③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43、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 浓×C 浓% =m 稀×C 稀% 计算稀释时所加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m 水= m 稀-—m 浓 (算增加的水的体积时,不能用体积相减,必须先用质量相减后,再换算成体积) 溶液的体积V=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

六、物质的分离

44、结晶: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45、物质分离的方法:结晶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分类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容 溶解度

10克以上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方法 适用范围 操作

作用

举例 蒸发溶剂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和液体 粗盐提纯

冷却热饱和溶液 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

加热并饱和、冷却

分离可溶性固体物质和液体

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

沉淀法

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

加入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悬浮微粒凝聚成大颗粒而沉淀

泥浆水、混有不能溶解的固体杂质的混合物 过滤法

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

溶解、过滤

除去水中悬浮的微粒

泥浆水、混有不能溶解的固体杂质的混合物 蒸馏法

分离或提纯液态加热、蒸馏、冷

分离沸点不同的

红墨水和水,海

46、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综合使用: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再冷却结晶 47、明矾、活性炭:(沉淀)凝聚剂

活性炭:(过滤)吸附作用,滤去不溶性物质并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48、过滤:

(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等 (2) 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滤纸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

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49、蒸馏:

(1)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越到 下面温度越低,冷凝效果要好 (2)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瓷片: 防止液体爆沸

50、粗盐提纯(蒸发结晶、冷却结晶)

(1)结晶适用: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2)蒸发结晶原理:通过蒸发溶剂,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分

离方法(3)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4)步骤:溶解:把粗盐放入盛有 一定量的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滤去盐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蒸发: ①把滤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②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而使液体飞溅,③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注: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 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1、制备硫酸铜晶体:①准备一杯热饱和硫酸铜溶液(要澄清,若浑浊,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 滤,速度要快)②静置(避免震动)、冷却(速度要慢)、结晶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1)方法: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用线把一颗硫酸铜小晶体绑好,悬

吊在已准备好的热饱和硫酸铜溶液里,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静置过夜。反复操作几次,晶 体越长越大成大晶体快(2)制备条件:晶种少,晶形完整,防震防尘,降温要缓慢 5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结晶水合物)

注:(1)玻璃棒的用途: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②蒸发: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③过滤:引流

七、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53、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54、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严重缺水。措施: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混合物(利用液体沸点不同)

凝 两种物质,一般为液体

水中分离水,不纯净的水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1浙教版

水的组成 目的要求: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方法: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接受和了解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展示一系列水在自然界中的美丽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导入新课〕:影片 文字介绍:对于生命,水具有可与空气相比的重要意义。水对于人类、动物、植 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没有了水,就 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新课开始〕导航画面: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小结、测试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 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图片展示:冰山浮于水面,说明冰的密度比水小 文字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实验3-1} 水的电解 动画体现:水的电解过程,对电极上所产生气体的检验过程 同时文字表示:两边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 V正:V负≈1:2 {实验3-2} 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实验推算}: 附加: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V(H2):V(O2)=2: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 (已知ρ氢气=0.09g/L,ρ氧气=1.43g/L) 提示:V(H2):V(O2)=2:1 ρ氢气=0.09g/L H2质量:O2质量=?:? ρ氧气=1.43g/L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1新版浙教版

水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下列的水最纯的是() (A)海水 (B)自来水 (C)井水 (D)蒸馏水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蒸馏水既是氧化物又是纯净物 3.电解水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A)1:8(B)8:1(C)1:2(D)2:1 4.下列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只能溶解大约30mL氧气 (B)水是无色无气味的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在1.01×105h时冷却至0℃可结成冰 5.要制得M g氢气,需要多少克水通电分解() (A)1/9M g(B)9M g(C)8/9M g(D)9/8M g 6.在电解水的反应里,参加反应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A)2:1:2(B)2:2:l(C)9:1:8(D)18:1:16 7.下列物质中,既能造成空气污染,又能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工业生产中的废气 (C)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随雨水流人河中 (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 8.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个数 (C)分子个数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二、填空题 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集中在里,地面上的量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所以需要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产生的气体各自收集起来。在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大,而且能燃烧,该气体是;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而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三、计算题

1.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 (1)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和。 (2)27g水中含氢g。 (3)g水中含氧5.6g。 2.多少克水里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与122.5g氯酸钾(KClO3)里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同? 参考答案 一、1.D;2.AC;3.D;4.C; 5.B;6.C;7.B;8.C 二、1.江河、湖泊、海洋;淡水 2.氢气;氧气 三、1.(1)11.1%;88.9% (2)3 (3)6.3 2.2.54g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浮力总复习(内容全面详细)教学内容

课题:浮力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求浮力的方法; 2.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浮力的测量:F 浮=G-F (G 等于弹簧秤在空气中的示数,F 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G

科学:1.2《水的组成》教案2(浙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证明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做好电解水的实验 四、教学用具 电解器、电源、火柴、烧杯、插座、多媒体(PPT)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 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 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 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先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氢气有什么用途? 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分组讨论。 师: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今天是讲水的组成,跟这个有什么联系了?慢慢看,等会你就明白了。)可略去不讲。 Ⅰ演示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 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 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2.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 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3.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 (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 (3)两玻璃管内液面如何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内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学生得出结论:水电解产生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师:很明显,两玻璃管内气体体积不一样多,那么大家仔细看看,他们之间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呢?生:约1:2 师:那么这究竟是哪两种气体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我们就用下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 注:检验时,动作要迅速,否则会使实验失败。 [演示检验气体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然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放置于玻璃管尖嘴上方,观察到在干燥的烧杯中出现了------------- 师:以上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检验了这两种气体,看到了不同的现象。从我们刚开始讨论的我们可以知道氢气是一种可燃烧的气体,而氧气则具有助燃的功能。所以,大家现在是否知道了实验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了呢? 生:氢气和氧气。 [学生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

2013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 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4~5题。 4.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 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5.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B.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下面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上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6~8题。 6.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A处水流较B处平稳 D.不能确定

浙教版八上 第1讲:水的组成与分布 (含参考答案)

第一讲水的组成与分布 【衔接导入】 整体水资源 我国河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流共计1598条,总长达42万公里,流域面积大约667万平方公里,地表径流27800亿立方米,地下径流6000亿立方米。全国水能蕴藏量6.8×108kW,占世界总量13.5%,可开发水能蕴藏量3.78×108kW,占世界总量16.8%。 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年内分布集中, 年间变化大;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流 域水资源量小,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水 量大;西北内陆干旱区水量缺少,西南地区 水量丰富。 水资源总数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 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 均值的1/4,约为日本的1/2,美国1/4,俄 罗斯的1/12。 面临问题 水资源区域分布不相配,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其突出。中国内陆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4.8%,生态环境不太强,开发利用水资源受到生态环境水的制约。1.我国人均每年水资源占有量为2730立方米,加拿大为12000立方米,美国为10000立方米。2.我国每年有360亿立方米污水排进江里,其中80%是未加处理。3.全国有1.7亿人饮用受到污染的水。 【知识新授】 一、水的分布 1.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上的水”测试题(附解析)

“地球上的水”测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四大圈层间水分联系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而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 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 3.图中水循环①、②、③环节依次为( ) A.降水、蒸发、径流 B.径流、降水、蒸发 C.降水、径流、蒸发 D.径流、蒸发、降水 1.B 【解析】读图可知,丁圈层通过蒸腾作用指向甲圈层,说明丁圈层为生物圈,甲圈层是大气圈;乙圈层通过下渗作用指向丙圈层,说明乙圈层为水圈,丙圈层为岩石圈。 2.A 【解析】乙圈层为水圈,它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由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 3.C 【解析】大气圈通过降水与岩石圈联系起来,岩石圈与水圈通过径流联系起来,大气圈与水圈通过蒸发联系起来,故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降水、径流、蒸发。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两种循环( ) A.能量来源相同 B.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 C.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迁移 D.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 4.D 【解析】水循环的径流环节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直接参与岩石循环中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5.C 【解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岩石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故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下图是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7.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降水强度增大 C.上游河道采砂 D.植被覆盖率下降 6.D 【解析】对比“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及“某河流径流形成关系框图”可知,①应为蒸发、蒸腾,②为地表调蓄,③为河网调蓄,④为径流。 7.A 【解析】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是修建水库,使河水流速变小,携带的泥沙减少;或流域内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地表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量(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据此,回答8~9题。 8.在我国南方地区,云贵高原地表径流系数明显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少 B.地表水下渗严重 C.蒸发量大 D.工农业用水量大 9.城市化可能使区域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原因是( ) A.热岛效应,蒸发加强 B.雨岛效应,降水增加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 让每个人平等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 ,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 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 正:V 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的浮力专题突破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的浮力(尖子生培优)专题突破 一、单选题 1.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 用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 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 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 D. 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 2.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浸没水中的物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 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待物体稳定后()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A. 甲漂浮,甲受浮力大 B. 乙漂浮,乙受浮力大 C. 甲漂浮,乙受浮力大 D. 乙漂浮,甲受浮力大 4.水面在烧杯的a位置(如图甲),若将A用细绳悬挂在B的下方,仍放入该烧杯中静止,水面在烧杯 的b位置(如图乙,忽略绳子的影响)。若烧杯放于水平桌面上,则可知() A. B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 B. A物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 C. 水平桌面受到烧杯的压强将变小 D. 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不变 5.如图,甲、乙、丙分别是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铜块浸没在水里,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知它们的( ) A. 质量相同 B. 体积相同 C. 密度相同 D. 重力相同 6.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 A、m B,体积分别为V A、V B,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则() A. 若V A=V 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 若V A=V 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 C. 若m A=m 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 若m A=m 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比为ρB:ρ乙 7.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 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F甲浮<F乙浮p甲<p乙 B. F甲浮>F乙浮p甲<p乙

(完整版)地球上的水测试题

高二地理假期作业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50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 1~ 3 题。 C.我国的夏季风 2.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3. 关于水循环 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 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 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 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④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 ”,A 、B 、C 分别表 示河 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 4~5 题。 4. C 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 ) A.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5. 图中虚线表 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 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D.我国的冬季风 () A.① B.④ C.⑤ D.⑥ D.①④

B. 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 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 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面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 EF 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 上 A 、B 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 6~8 题。 (2010 青·岛质检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 10 亿立 方米,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9.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 11、12月至次年 2 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10. 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 —— 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 主要作用是 () 6.甲图中 AB 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 C.A 处水流较 B 处平稳 7.造成该河最高水位出现的原因是 A.气旋活动 C.冰雪融化 B.由东南流向西北 D.不能确定 B.“梅雨”连绵 D.春雨霏霏 8.关于乙图 EF 河段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① E 岸河床较缓, F 岸河床较陡 ②E 岸河床较陡, F 岸河床较缓 转使河水发生偏转, F 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 A.①③ B.①④ () () () ③由于地球的自 E 岸遭受冲蚀力大 C. ②④ D.②③ 据此回答 9~11 题。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示数如图所示,再将这个苹果放入水中,静止时苹果浮在水面上,此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2.如图所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 N,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 kg,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m3.(g取10 N/kg) 二、选择题 3.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B.B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C部分一定受浮力作用D.D部分一定受浮力作用 4.人从河的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底布满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 A.脚底疼痛感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底疼痛感减弱,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C.脚底疼痛感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 D.脚底疼痛感加重,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5.如图所示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海水中匀速竖直下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受海水的压强增大B.重力小于浮力 C.动能增大D.重力是维持匀速下潜的原因 三、综合题 6.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 (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_ .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①如图乙,用弹簧

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 1;②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 2 ; ③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该烧杯承接从溢水杯里被排出的水, 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3 ;④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 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F 4 . 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排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_(用 F 1、F 2 、F 3 、F 4 表示).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 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_________. 7.2011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突破5000 m水深大关。这标志着我国的深海载潜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强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约为23m3,则潜水器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__N(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 N/kg).8.把质量为56g的石块,放在盛有4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的位置,求: (1)石块的重力. (2)石块的体积. (3)石块的密度. (4)石块所受到的浮力.(g取10 N/kg) 9.有A、B两种液体,其密度均小于2×103kg/m3.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比较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教案1新版浙教版

第二节水的组成 课题第二节水的组成第1课时:总 1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知道水的电解后产物是氢气和氧气,知道水是由氢、氧组成。(2)了解水的一些重要性质。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电解水的微观 解释。 技能 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实验现象、证明水的电解产物过程。 (2)通过讨论归纳出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 目标 1、比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电解水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物理变化与化 学变化的实质,树立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和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象能力,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教学 重点 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 难点 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微观解释。 主备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说一说: (1)你对水了解多少? (2)你了解氧气吗?氧气具有助燃性。 (3)你了解氢气吗?氢气具有可燃性。(4)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吗? 思考: (1)水循环过程中,水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 (2转变成什么样的物质?如何来证明这些物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水怎样变成其他物质? 1]方法:在水中通直流电(电解水) 2]器材:水电解器(详细介绍装置) 3]步骤:加入蒸馏水(添加8%~10%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 加溶液的导电性) (1)通电后,电极上有何现象?--通电后,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 (2)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说明两支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同,约为1∶2。 (3)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气体?如何来检验? 负极气体:氢气 检验氢气的方法: 用点燃的木条伸入气体中,如看到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是氢气。 正极气体:氧气 检验氧气的方法: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 水的浮力教案 浙教版(1)

1.3 水的浮力 课题:水的浮力课型: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确认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在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数学表达式。 2.能力目标:①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③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准备:空矿泉水瓶、水槽、弹簧秤、铁块、铁架台、烧杯、水、酒精、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仪器一套 教学设计备注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件展示) 情景一:泰坦尼克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为什么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性? 情景二:死海图片-----------死海不死 在死海,人为什么又可以悠然自得地躺在水面上看报呢? (讲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来研究这一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演示)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 (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 (学生举例回答) (演示)托在手中静止的木块,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 (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通过类比学生猜测)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或其他物体)受 到一个水对它施加的向上托的力---浮力。 (讲述)要想检验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就要设计实验获取一些数据来证明。请每一 个小组在实验器材中选择合适的物体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并做好记录。 (学生设计实验感受或获得数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1)图1-40研究水的浮力 (交流、得出结论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取一铁块投入水中,发现铁块沉入水底。 (进一步追问)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是否 也受到向上的浮力呢? (学生猜测)1.有 2.没有 (讲述)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先选择出在水或者盐水中会下沉的物体设 计实验来感受或者获取一些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并作好记录。 (实验2)图1-4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交流、得出结论2)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进一步追问)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如果把水换成其它的液体,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

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V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阶段测试(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阶段测试(含答案)

————————————————————————————————作者:————————————————————————————————日期:

阶段测试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7·辽宁本溪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降水外,还有() 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D.蒸发 2.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下列水循环环节水量可能增加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B.使陆地淡水的总量不断增加 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017·湖北黄石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4~5题。 4.有关下列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5.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据图回答6~7题。 6.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重力③太阳辐射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7.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下图为世界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读图完成8~9题。 8.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太平洋,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A.东澳大利亚暖流B.加那利寒流 C.日本暖流D.千岛寒流 9.如果该海域位于大西洋,则() A.①洋流势力强大,为沿岸增温增湿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分布 C.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0~11题。

实用文库汇编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 专题训练卷(含答案)

*实用文库汇编之水的浮力专题训练卷* 一、选择题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7N B.4N C.3N D.1N 2.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l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l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3) ( ) A.5g B.8g C.l0g D.16g 3、如图8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 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 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 F甲> F乙> F丙 B. F甲< F乙 F丙 4.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 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 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5、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 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6、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 N B.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7、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瓦 良格”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A. 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 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 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 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8、如图,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个体积为50厘米,密度为 0.5×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有1/3体积露出水面 B.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9.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 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 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g=10N/Kg。根据图像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2 水的组成教案2 (新版)浙教版

1.2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课前布置小实验: 回家做电解水实验:(干电池、自来水、盐水、肥皂水、导线)把导线接在干电池的正负极上,分别把导线插入水中,观察导线上是否有气泡产生。实验成功后用盐水代替自来水,再在盐水中加入肥皂水。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在这些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水循环过程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交流家庭实验的情况。 (二)科学探究 如果我们给水通直流电,又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我们来做一个水电解的实验,这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中间的玻璃管与左右的两个玻璃管底部互相连通,我们往中间的玻璃管里注入水,最后,三只玻璃管内液面保持相平,左右两个玻璃管的底部各有一个电极,通过导线把玻璃管内的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 2、观察现象: (1)接通电源,观察电极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汇集在两个玻璃管的上部,两个玻璃管的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点燃不纯的氢气会爆炸。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能使燃烧更加剧烈。 (4)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实验结论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通电 这个过程用文字表达为:水氢气+氧气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这些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过水分子分解而来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讨论1: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与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原理一样吗? 答:不一样。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讨论2:因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正确说法: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要接触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凝固点) 颜色无色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 1标准大气压下0℃ 状态液态水的异常现象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 讨论1: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回答:冰山是大陆上的冰雪反复积累,在海岸边缘的冰崩解后入海而成的巨大浮冰,冰山有9/10在

八年级科学上册1_3水的浮力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1.3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 2、对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3、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 船能浮在水面上,但有时候确会沉入大海呢?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有些人确可以在死海上看书呢?(除了游泳的技巧) 答: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实验】P19,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p20,图1-43,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物块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将物块浸没在水下,测力计的读数也变小。(水对物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得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F-F ‘。(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推广: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气体的浮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