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95.0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8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交卷时间:2017-02-16 08:52:05一、单选题1. (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A.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B. 东北平原地区C. 长江流域山地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纠错. 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2. (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小循环为主B. 半气相型C. 生物小循环无口D. 总量无限纠错. 得分:5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3. (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B.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D.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纠错. 得分:5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4. (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A.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B.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纠错. 得分:5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5. (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C. 技术性强D. 商品率高纠错. 得分:5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 .解析..6. (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B. 东北平原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 .解析..7. (5分)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
A. 甜菜B. 大豆C. 冬小麦D. 亚麻纠错. 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8. (5分)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
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C)。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总量无限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半气相型
2.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D)。
a 合理灌溉
b 硝化抑制剂
c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
d 多施有机肥
3.以下哪项不是氮的输出途径(C)。
a 淋失
b 挥发
c 作物吸收
d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
4.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A)。
a 土壤矿质分解
b 土壤固定
c 土壤的淋失
d 土壤的冲刷
5.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6.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C)。
a 植物固氮
b 人工固氮
c 微生物氮转化
d 非生物固氮
7.以下关于磷循环哪项是错误的(D)。
a 持续性受威胁
b 典型沉积型循环
c 生物小循环为主
d 磷循环是双向循环
8.下列关于沉积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循环缓慢,不受干扰,成为”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节,变化较大
b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耕作学作业题(一)一、解释名词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
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
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
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
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
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
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耕作学_在线作业_1交卷时间:2016-01-26 16:59:22一、单选题1.(5分)∙A. 玉米 ∙B. 大麦∙C. 小麦 ∙D. 西瓜得分: 5知识点: 4.3 连作及其应用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2.(5分)∙A. K ∙B. N∙C. P ∙D. 重金属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下列作物属于忌连作的作物有( )。
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3.(5分)∙A. 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B.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C.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 ∙D.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得分: 5知识点: 3.2 复种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4.(5分)∙A. 短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B. 短日照作物南移,发育延迟 ∙C. 长日照作物南移,发育提前 ∙D. 长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得分: 5我国小麦优势区主要分布在(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5.(5分)∙A. 人工固氮 ∙B. 植物固氮 ∙C. 微生物氮转化 ∙D. 非生物固氮得分: 5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6.(5分)∙A. 16亿亩∙B. 20亿亩 ∙C. 15亿亩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 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 )。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我国耕地的红线是( )。
∙D. 18亿亩得分: 5知识点: 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7.(5分)∙A. 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 ∙B. 橡胶、水稻、油菜 ∙C. 冬小麦、甘蔗、甜菜 ∙D. 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得分: 5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8.(5分)∙A. 地温下降∙B. 长期土壤变紧实 ∙C. 易造成水土流失下列作物哪些属于我国华北平原适宜种植的作物( )。
22春东北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1. 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玉米B.水稻C.小麦D.油菜参考答案:B2. 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任务)。
参考答案:1)调整耕层三相比,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3)翻埋残茬、绿肥,混和土肥;4)减轻病虫草害。
3. 我国常见的土壤基本耕作措施有( )。
A.翻耕B.旋耕C.深松耕D.免耕参考答案:ABC4. 下列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A.豆类B.棉花C.油菜D.高粱参考答案:D5. 微灌系统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均匀及适应性强等优点近几年发展迅速,以下各灌溉技术属于微灌系统的是( )。
A.淹管B.渗灌C.畦灌D.涌灌参考答案:BD6. 一般萌动的大白菜种子在3℃条件下15-20天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所以大白菜属于( ) A.春化型 B.萌一般萌动的大白菜种子在3℃条件下15-20天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所以大白菜属于( )A.春化型B.萌动种子春化型C.幼苗春化型D.绿体春化型参考答案B7. 大葱栽植有排葱和插葱两种方法,鸡腿葱和短白葱适用 ______,长白大葱适用______大葱栽植有排葱和插葱两种方法,鸡腿葱和短白葱适用 ______,长白大葱适用______参考答案排葱法插葱法8. 下列作物中,属于复穗状花序的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雄花序D.大豆参考答案:B9. 如果拖拉机打滑,播种机也会跟着打滑。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 水稻、小麦、大豆等自花授粉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的三圃制,不包括( ) A.良种圃 B.株行圃 C.株系圃水稻、小麦、大豆等自花授粉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的三圃制,不包括( )A.良种圃C.株系圃D.原种参考答案A11. 链霉菌的菌丝部分按其形态和功能可分为( )和( )。
链霉菌的菌丝部分按其形态和功能可分为( )和( )。
参考答案: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12. ( )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在低浓度下能调节植物生理过程的化学物质A.植物生长调节剂B.营养物质C.植物激素D.结构物质参考答案:C13.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它所含的矿质养分的数量就越多。
耕作学_在线作业_2交卷时间:2016-01-27 10:16:04 一、单选题1.(5分)A.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得分: 5知识点: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2.(5分)A. 改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
进氮肥施用技术B. 多施有机肥C. 合理灌溉D. 硝化抑制剂得分: 5知识点: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3.(5分)A. 循环快而均匀B. 循环不充足C. 直接进入食物链D. 总量无限得分: 5知识点: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4.(5分)A. 减少肥料的使用B. 提高土地利用率C. 协调争地矛盾D.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得分: 5知识点: 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5.(5分)A. 马铃薯B. 花生C. 水稻D. 西瓜得分: 5知识点: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多熟种植的作用主要有( )。
下列作物哪个是适粘土性作物( )。
答案 C 解析6.(5分)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C.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得分: 5知识点: 6 养地制度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7.(5分)A.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较完全的循环B.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较完全的循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气相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不完全的循环D.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不完全的循环得分: 5知识点: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8.(5分)A. 用地程度和养地制度的提高B. 继承与发展结合C. 社会需要D. 自然条件得分: 5知识点: 耕作制度演变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9.(5分)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是( )。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C)。
a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 减少风蚀水蚀c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d 降低生产成本2.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D)。
a 免耕播种b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c 覆盖d 耙地3.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缺点是(C)。
a 表层土壤养分富化下层贫化b 地温下降c 易造成水土流失d 长期土壤变紧实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是(B)。
a O2b CO2c COd N25.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B)。
a 重金属b Pc Nd K6.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直接进入食物链b 总量无限c 循环不充足d 循环快而均匀7.以下哪项不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所带来的后果(C)。
a 全球气候变暖b 季节不变c 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d 干旱加剧8.下列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B)。
a N2、NO、N2Ob N2O、CH4、CO2c CH4、O2、N2Od CO、CO2、O2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c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10.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D)级。
a 三b 五c 六d 四二判断题1.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
Aa 正确b 错误2.社会需要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改革的动力。
Ba 正确b 错误3.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众多任务,主要包括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效益问题与生态问题。
Aa 正确b 错误4.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
Aa 正确b 错误5.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区是复种指数最高的一个分区。
Ba 正确b 错误6.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持久原则。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耕作学(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1.土壤耕作:2.茬口:3.根竞争:4.复种指数:5.叶日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作物()4(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5)混合型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5)热带作物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耕作学》练习题第一章引论部分一、填空题1、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以为中心,为基础。
2、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水土保持,以及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即功能和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和。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精致农作,经济高效,和持久发展。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有很强的,但也包含着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二、选择题1、耕作制度包括的2大部分:( )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 )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方式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 )A.减少投入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高产优质4、下面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A.生产程序机械化B.生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工业化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 )A.多熟种植B.节水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革三、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2、种植制度3、养地制度4、农作制度四、简答题1、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五、论述题1、耕作制度的含义?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2、简述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3、论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第二章作物布局一、填空题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和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与的问题。
2、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3、作物布局的原则应该以为基础,为目标,为可行性。
4、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四级,分别是、、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