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转)

货币只是一张纸而已,不是金也不是银,本身的价值近乎0,那我们为什么还能够接受这样的货币作为我们的工资支付呢?原因是这些货币有政府的信用做担保,政府保证在一国之内没有人敢拒收它,并贬低它的票面价值。

在古代,信用好的钱庄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人们很少用银元承兑券去钱庄兑换银元,钱庄就开始多印银元承兑券,借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人,收取利息。因为发行的银元承兑券越多,每天的银元兑换量越大,为防止银元兑换危机,多发行的银元承兑券必须维持在一定比例范围。根据经验,实际存储的银元与发行银元兑换券总面值之间的比值在1:4到1:10 之间。这个比值就叫金银储备杠杆比例。控制金银储备的杠杆比例,就可以控制货币总量。

采用信用货币的中央银行是根据国债、外汇等信用抵押物发行去等值货币(不同于金本位,因为采用信用抵押,发行的是抵押物一比一等值货币)。由央行发行的这些货币被称为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供应给商业银行(这个供应过程可以描述为央行代表国家向商业银行注资、商业银行向央行借贷、或商业银行用金银、国债和外汇向央行换取基础货币),再由商业银行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

下面是描述商业银行是怎样创造更多的货币?

1. 假设某商业银行A收到央行的1000元人民币(设想是商业银行用自有的美元向央行兑换)。接着,商业银行A用这1000元对外贷给了甲;

2. 甲用这1000元买了乙的产品,乙接着把1000元存进了银行B;

3. 银行B收到乙的1000元存款,扣除10%(称为准备金比例)的准备金100元(准备金是用于随时应付储户取钱而预留的资金,银行不能把所有存款都贷出去),贷出900元贷给丙;

4. 丙用900元买了丁的产品,丁接着把900元存进了银行C;

5. 银行C收到丁900元存款,扣除10%的准备金90元,贷出810元贷给丙;

如此类推:1000,900,810,….

通过多轮的存贷过程,共产生了10000元存款,9000元贷款,差额1000元是银行多轮存贷留下的准备金,也等于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需要说明的是,这产生的10000元货币中,只有1000元是看得见的纸币,而其他的9000元是在我们所知的存款帐户中。)

这样的货币创造过程,实际是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

准备金比例(上述例子是10%)越低,乘数效应就越高。现行货币政策是不断调高准备金比例,实际上是为了降低货币的乘数效应,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

由此可知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取决于基础货币和准备金率政策。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的外汇储备越高,发行的基础货币越多,最终创造的货币就越多。货币太多,就会造成货币过剩,物价上涨。为预防上述情况发生,央行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上调准备金比例,或向商业银行出售央行票据(如国债)而回笼基础货币,另外要打击外币热钱进入国内金融体系(外币热钱进入金融体系就变成了基础货币)。而财政部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控制外贸顺差而降低外汇储备。

GOOG –与资本家共舞(6) 之从紧货币政策—抗击流动性过剩

我们从电视、报纸或互联网中看到各种对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原因的评论,谈论最多是―货币流动性过剩‖,我们最近也常常能够听到央行采取的各种措施来对冲货币流动性过剩,如上调利率、上调准备金、央行票据买卖、信贷控制等货币政策手段。央行为什么采用这些货币政策手段,就可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与央行货币政策相配套的金融调整手段还有财政部的财政政策。政策政策控制对象包括:财政斥字、国家债券、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外贸顺差控制等。这些手段又是怎样起作用的?

----------------------------------------------

货币是怎样创造的?

货币只是一张纸而已,不是金也不是银,本身的价值近乎0,那我们为什么还能够接受这样的货币作为我们的工资支付呢?原因是这些货币有政府的信用做担保,政府保证在一国之内没有人敢拒收它,并贬低它的票面价值。

作为金融中介机构的银行,在货币流通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直观观察,人们能够发现货币是从银行流出,也大都流进了银行,似乎是银行印刷了货币,又回收了货币。这一切有没有受控的规律?

先从中国古时钱庄谈起。

古时人们大多用银元交易,但银元不方便携带,不宜分割,成色和重量也需要专业技能和设备来分辨和测量。这时候有德高望重、富甲一方的人站出来,成立了钱庄。为交易和携带方便,人们把银元抵押给钱庄,而换取等值的银元承兑券。银元承兑券因为可以替代银元的作用,而在市面上流通,这样银元承兑券

就已经是现代意义上货币了。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因开设"阜康"钱庄而闻名。

上述例子中,以银元作为抵押物而发行的货币叫银元货币。用金块作为抵押物而发现的货币叫金元货币。以银或金作为抵押物的货币发行机制,统称金本位。一个金本位国家发行的货币总量是受限于国家储备的金银总量。

现代,所有的国家都已放弃了金本位,而采取信用货币发行机制。即发行的货币抵押物不是金银等实物,而主要依靠国家信用抵押。以中国为例,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信用抵押物包括:国债、国家外汇储备和部分金银。

------------------------------------

基础货币是如何创造更多的货币?

在古代,信用好的钱庄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人们很少用银元承兑券去钱庄兑换银元,钱庄就开始多印银元承兑券,借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人,收取利息。因为发行的银元承兑券越多,每天的银元兑换量越大,为防止银元兑换危机,多发行的银元承兑券必须维持在一定比例范围。根据经验,实际存储的银元与发行银元兑换券总面值之间的比值在1:4到1:10 之间。这个比值就叫金银储备杠杆比例。控制金银储备的杠杆比例,就可以控制货币总量。

采用信用货币的中央银行是根据国债、外汇等信用抵押物发行去等值货币(不同于金本位,因为采用信用抵押,发行的是抵押物一比一等值货币)。由央行发行的这些货币被称为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供应给商业银行(这个供应过程可以描述为央行代表国家向商业银行注资、商业银行向央行借贷、或商业银行用金银、国债和外汇向央行换取基础货币),再由商业银行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

下面是描述商业银行是怎样创造更多的货币?

1. 假设某商业银行A收到央行的1000元人民币(设想是商业银行用自有的美元向央行兑换)。接着,商业银行A用这1000元对外贷给了甲;

2. 甲用这1000元买了乙的产品,乙接着把1000元存进了银行B;

3. 银行B收到乙的1000元存款,扣除10%(称为准备金比例)的准备金100元(准备金是用于随时应付储户取钱而预留的资金,银行不能把所有存款都贷出去),贷出900元贷给丙;

4. 丙用900元买了丁的产品,丁接着把900元存进了银行C;

5. 银行C收到丁900元存款,扣除10%的准备金90元,贷出810元贷给丙;

如此类推:1000,900,810,….

通过多轮的存贷过程,共产生了10000元存款,9000元贷款,差额1000元是银行多轮存贷留下的准备金,也等于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需要说明的是,这产生的10000元货币中,只有1000元是看得见的纸币,而其他的9000元是在我们所知的存款帐户中。)

这样的货币创造过程,实际是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

准备金比例(上述例子是10%)越低,乘数效应就越高。现行货币政策是不断调高准备金比例,实际上是为了降低货币的乘数效应,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

由此可知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取决于基础货币和准备金率政策。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的外汇储备越高,发行的基础货币越多,最终创造的货币就越多。货币太多,就会造成货币过剩,物价上涨。为预防上述情况发生,央行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上调准备金比例,或向商业银行出售央行票据(如国债)而回笼基础货币,另外要打击外币热钱进入国内金融体系(外币热钱进入金融体系就变成了基础货币)。而财政部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控制外贸顺差而降低外汇储备。

----------------------------------

为什么会通货膨胀?

M1被称为狭义货币供给,包括:现金+活期存款

M2被称为广义货币供给,包括:M1 + 小额定期+ 货币市场存款+ 非机构基金股份

M1的流通性最好,其供给量直接影响货币的需求平衡。

耶鲁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通过一个等式说明了M1与GDP的关系:

M1*V = GDP*Y

V:货币流通速度,即平均1元人民币在一年中用于交易的次数

Y:通货膨胀系数

在V值一定的情况下,M1越多,通货碰撞系数越高。

中国的现状是M1在不断提高,V也在提高。所以通货膨胀是必然。

中国只有20万亿的GDP, 而存款余额却高达37万亿。M1只是存款余额的很小以部分(因为V值通常能够达到8-9),但巨大的存款却有可能随时释放出来,从M2变成M1。过去半年的统计说明表明,M1的同比增长越来越领先于

M2,说明释放在加速,通货膨胀也在加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把中国的巨额存款称为笼中老虎的原因。

从M2变成M1,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原因。因为人民币预期升值而涌入的热钱,加上贸易顺差的扩大,导致货币发行过量,人民币开始贬值。人民币贬值导致人民对存款不信任,而扩大投资和消费,把固定存款也变成了活期存款,加速了M1的增长。这样就形成了正反馈。

国家鼓励股市和楼市的成长,也是为了对冲过量M1,通过资本市场吸收大量的游资。所以国家担心也正是股市和楼市等资本市场的崩盘。

股市楼市上涨就是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可以对冲货币流动性过剩。

见下面转载的文章,如果此类―易储品‖不上涨,猪肉粮油等―易耗品‖就更要上涨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国外贸出口换回的大量外汇并没有用于采购外国商品,而是囤积了起来,相应按照牌价兑换的人民币,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增发量,也就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而由于没有采购相应的外国商品,就必然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

在日常生活当中,商品主要由两类组成,一类是易耗品,包括粮油烟酒糖茶,这些商品与民生紧密相关。另一类是易储品,包括房屋、字画、艺术品、股票、证券等等。由于第一类商品的消费更不具备弹性,也就是更加具有炒作的空间,因此是属于国家务必严控的范畴,否则国家必将出现动荡。所以我们才能在电视报纸上面看到温总理频频对猪肉粮价这些问题施加压力。而后者相对来讲消费弹性更大一些,如果价格暴涨比较不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后一类商品价格在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时期容易获得国家的默许从而实现高速增长。

存款货币创造计算题答案(2012.3.31)

存款货币创造计算题及答案2012.3.31 1.假如我校用150万元的支票到一家电脑公司购买了150台电脑,这家电脑公司立即把这张支票交给其开户银行。 (1)使用T形账户,分析这笔交易对我校开户银行和那家电脑公司的开户银行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2)我校开户银行的准备金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电脑公司的开户银行的准备金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10%,而且我校的开户行在开始的时候就不持有超额准备金,这笔交易之后,我校开户银行的准备金短缺多少? (4)举出四种我校开户银行改变准备金不足情况的方法。 答: (1)我校的开户银行单位:万元 电脑公司的开户银行单位:万元 (2)我校开户银行准备金会减少150万元;电脑公司开户的银行的准备金会增加150万元。 (3)由于我校开户银行开始时不持有超额准备金,所以准备金会短缺150-15=135万元。 (4)同业拆入;出售证券;从中央银行取得贷款;收回贷款或出售贷款 2。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买了100万的政府债券,此债券的出售者是A机构投资者,A将出售证券的收入存入甲商业银行,甲商业银行据此发放贷款,假设法定存款准备率10%,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客户不提现金,问: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额是多少?派生存款是多少?写出A机构投资者、两家商业银行、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T型账户)

银行体系存款总额:100/10%=1000(万元) 派生存款:90+81+…=900(万元)或1000—100 =900万元 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额:10+9+8.1+…=100(万元)(可以不写) 3.央行从甲行买入100万元债券,甲行将这100万元贷出,假设法定存款准备率10%,所有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除按规定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外,剩余资金全部贷出去,不保留超额准备,客户不提现金,问: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额是多少?派生存款是多少?写出两家商业银行、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T型账户)答: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填空题 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_____和___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____________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 A.价格B.基础货币 C.利率D.汇率 2.作用力度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3.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D.法定存款准备率 4.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D.法定存款准备率 5.对于通货,各国的解释一致是指()。 A.活期存款B.支票存款 C.银行券D.世界货币 6.一般情况下通货比率与收入的变动成()。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 2. 现代的信用货币: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⑵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⑶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 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 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2.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 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⑵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 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每章练习及其答案 深圳大学 金融学

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___________。 2.现金在______银行帐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_______银行帐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______和______。 4.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_______特有的权力。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___________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制约。 8.定期存款与火气存款之比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 9.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有___________提供的。 1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__ 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有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7.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8.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9.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 1.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 中央银行 B. 商业银行自身 C. 存款人 D. 其他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3.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 A.准备存款B.库存现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D.贷款 4.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 越大 B. 越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5.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6.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 越多 B. 越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则货币创造乘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确定 8.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有: A. 财政性存款 B. 原始存款 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超额准备金率 五、问答 1.试举例分析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2.试说明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3.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4.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5.为什么说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6.试论述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是既能从微观角度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

金融学_刘玉平_第九章现代货币的创造

第九章现代货币的创造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重点掌握信用货币的特点,存款创造的过程,二级银行体制的特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以及与其职能相对应的业务特点。具体掌握以下知识点: □信用货币的特点和构成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 □现金发行、回笼与管理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特点与商业银行准备金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信用货币依靠国家信誉为保障,由中央银行发行与管理,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债务货币。信用货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构成,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2.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制和非现金结算。派生倍数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是超额准备金、现金漏损、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转化等。 3.在二级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体。中央银行负责一国通货的发行、回笼与管理。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是扩大资产不以增加负债为前提,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调节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进而调节货币供给量。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信用货币 2、通货 3、原始存款 4、派生存款 5、二级银行制 6、部分准备制 7、转账结算 8、派生倍数 9、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超额准备金11、现金漏损12、货币发行13、发行基金14、货币回笼15、中央银行资产业务16、中央银行负债业务17、商业银行准备金 二、填空题 1、通过信用程序投放货币,是指通过()、()、()、()等信用方式创造货币并投入流通。 2、一般情况下,国家授权()垄断货币发行权,其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能力。 3、信用货币一般包括()和()。 4、基础货币又被称作(),包括()和()。 5、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和()。 6、在二级银行体制下,整个银行系统分为()和()两个层次。 7、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将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 8、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增加,将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 9、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形成外在约束的因素是()和()。 10、人民币印制后,按计划解送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总行重点()。

第五章 货币与银行系统

第五章货币与银行系统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哪些职能;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关于美国联邦储蓄系统和商业银行系统的简要介绍; 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工具。 一、教学内容: 6.1货币的职能 6.2 货币的供给 所谓货币供给量就是一国经济流通中的货币量,亦称货币流通量。西方经济学家把货币供给量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部分。狭义与广义的划分主要以货币的流动性为标准。本节将介绍货币供给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6.2.1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在某一时点的货币供给量,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大众的行为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中央银行可以影响,但却无法单独决定货币供给量。 一、大众 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货存款率,即所得收入用于存款的 比率,通货存款率越高,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越小。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存款储备金率,即银行吸收存款中没有用于放款的比率。存款储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越低,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也就越小。 三、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表现在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的负债总额三部分,是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础。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多少。 6.2.2 货币层次的划分 所谓货币层次的划分,就是把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按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货币可划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一、狭义货币 狭义货币被定义为同时具有货币三大职能的货币。由于狭义货币具有货币的交 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它也被称作交易货币,简称为M1。 二、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用M2表示,就是交易货币和资产性货币之和。 具体地说,M2中的准货币包括:你在银行储蓄账户上的存款(即定期存款);由你的证券交易经纪人负责经营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由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中的存款等等。 6.4.1 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第一,部分储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储备有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之分。所谓法定储备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储备金率”对其所接受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必须保有的储备额称为法定储备,法定储备一般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负债方的项目;超额储备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定储备金的储备部分,也称过度储备金。第二,非现金结算制度。在非现金结算制度下,所有经济(支付)往来均通过开出银行支票的形式,或转账的办法进行结算。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可开支票的),则所有支付结算业务由银行来完成,因此人们对现金的需要转而成为对存款的需要,银行才具备创造存款这一能力。 6.4.2 存款创造的过程 所谓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创造出货币来。为说明存款的创造过程。 6.4.3 简单的存款创造乘数

第11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1)

(七)计算题 1.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为4000,试求银行支票存款的实际准备率与超额准备金? 2.假定商业银行系统有150亿元的存款准备金,rd=10%,如果rd上升至15%或下降至5%时,最终货币供给量有何变化? 3.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那么A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何变化?A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新创造多少货币? 4.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1)存款乘数为多少?(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5.根据下列数字,计算相关结果: 法定准备金比率()=0.10,现金()=2800亿元,存款()=8000亿元,超额准备金()=400亿元 (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 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法定准备金()= 准备金()= 基础货币()=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 (七)计算题 1.因为Mb=C+R=C+R法+R超 R法=4000×10%=400 C=4000×2%=80 R超=Mb-C-R法=1000-80-400=520 实际准备率=(400+520)÷4000×100%=23% 2.D1=1/rR=1/10%150=1500(亿元) D2=1/rR=1/15%150=1000(亿元) D3=1/rR=1/5%150=3000 (亿元) rd由10%上升至15%时,货币供给量减少500亿元; rd由10%下降至5%时,货币供给量增加1500亿元。 3.法定准备金=1000×5%=50(元) 超额准备金=1000-50=950(元) A银行能够增加贷款950(元) 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创造的货币=R?K=1000×1/5%=20000(元)新创造货币20000-1000=19000(元) 4.(1)存款乘数2.5=1/(10%+10%+20%)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货币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当今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银行活期存款也应视为货币,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统称“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现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券持有者的债权。购物时买方支付钞票,银行券的债权从买者转移到卖者手中。各种支付义务的过程也类似,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任何经济交往都同时伴随着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全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这在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存在。 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而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ΔL表示贷款总额,则: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

货币供给

【课题】第八章第二节货币供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货币供给和货币各层次的范围。 2、掌握货币供应量的创造过程。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货币层次的划分。 2、基础货币的含义及产生。 3、货币乘数。 4、货币供应量的创造过程。 教学难点: 1、货币层次的划分。 2、货币供应量的创造过程。 教学途径: 1、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2、将我国的实际情况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前面的章节我们学习了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知道了货币需求是经济主体愿意并能够持有的货币总量。一般而言,当一国处于物价稳定、生产发展、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样一种理想状态时,这个国家的货币供求关系也必定处于均衡状态;如货币供给不足,客观的货币需求将得不到满足,整个经济必然处于萎缩或萧条状态、资源大量闲置、企业开工不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因需求不足而受阻;而如果货币供给量过多,超过货币需求量,则整个经济会处于过度膨胀状态、生产发展很快、各种投

资急剧增加、市场商品供应不足、物价上涨。可见要使经济平稳向前发展,货币供求保持相对均衡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不仅要研究货币的需求量,同时也应研究货币的供给量。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货币供给的有关理论知识。 第二环节新授课(70分钟)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5分钟) [讲解] 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通过信贷业务向非银行体系供应货币的过程。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15分钟) [讲解] 我国按货币的流动性,一般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钞票和辅币 第二层次: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证券公司资金交易账户的余额,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第三层次: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金融资产,称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我国将货币划分为几个层次。 [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划分货币供给的层次有何意义? 三、基础货币(15分钟) 1、基础货币的含义和特征 [讲解]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它通常是指能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特征: 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②它的流通性很强,持有者可以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

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创造的定义:以非货币的产品(如国债、央票、企业和个人信用、土地、商品房、股票、企业债券、各种可抵押的资产设备、银行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知识产权、企业产品和服务、个人劳务、信息、外汇、黄金等),以及货币本身(如存款、应收账款、企业年金、股利等)为基础,通过交易的方式,生成货币的过程。 以上所谓的交易的方式,具体包括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商品买卖、中介服务、劳动服务、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基本货币创造过程: 因为只有央行才能发行货币,因此基本的货币创造过程必然从央行开始。央行以国债、央票、各种调节工具为基础,向商业银行发行货币,此为基础货币,是市场上所有货币的来源。主要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得到央行的货币之后,通过商业贷款、购买债券、购买其他有价证券和产品等,将货币分发到市场,此为货币的主要创造过程。 商品房的货币创造过程: 1、地方政府以土地为基础,通过拍卖的交易方式,创造货币; 2、开发商以土地做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3、个人以商品房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制造业企业的货币创造过程: 1、制造企业制造产品并销售,创造货币; 2、制造企业以厂房、设备、知识产权、企业信用做抵押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3、制造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创造货币; 4、制造企业出售代理权、销售权、商标、品牌,出售企业本身,创造货币; 服务中介企业的货币创造过程: 1、服务型企业提供交通、通信、医疗、教育、咨询、市场调研、职业介绍、软件产品、游戏、导游、广告、代购、电影电视、娱乐、商业数据、新闻、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创造货币; 2、服务型企业以知识产权、企业信用做抵押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创造货币; 3、服务型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创造货币; 4、服务型企业出售代理权、销售权、商标、品牌,出售企业本身,创造货币; 有价证券的货币创造过程: 1、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发行股份,创造货币; 2、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创造货币;

第9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

第11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为75美元,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 A.75美元 B.375美元 C.575美元 D.750美元 4.超额准备金等于()。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A.M0 B.M1 C.M2 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8.如果(),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 A.2 B.3 C.4 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A.20万 B.13万 C.7万 D.6万 11.如果K=4,r=10%,e=10%,则C为()。 A.5% B.10% C.15% D.20% 12.内生变量是由()。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5.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A.增加5% B.下降5% C.同增同减 D.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A.统存统贷 B.现金管理 C.工资基金管理 D.实贷实存 E.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2.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 A.部分准备金 B.全额准备金 C.现金放款 D.法定准备率 E.现金漏损率 3.我国M1由()构成。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考研能提高就业率?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关于“现金”的再说明 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是以“通货”(currency)来统计钞票和硬币的数额。但currency的用法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包括经济著述,常常是泛指货币。此外还有一个英文字cash,其习惯用法之一是指我们所指的“现金”;而在其他场合,则是指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等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 二、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3. 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 4. 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 5. 由此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 三、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 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 2. 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3.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

货币创造的基础原理

货币创造的基础原理 我们知道银行的产生是基于这一事实:人们常常将金币存放于金匠处,金匠发现每一时刻只需保留一部分金币(如20%)用于备付,其他80%金币实际上一直并未进入流通,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这一状况比较稳定,则金匠就可以用库中的金币为备付金,发放5倍于库中金币的见票即付金币兑换券,以高于支付给存币人的利率放贷兑换券给资金的需求方。只要全社会都接受金匠的兑换券,且每一时刻实际前来兑付的比例能保持稳定,则金匠完全可以在取得存贷利差收益的同时,仍维持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这样银行就诞生了。 实际上,在这个链条中,金币唯一起的作用是其交换其他物资的价格稳定性,而非其本身的物理特性。如果链条本身运行正常,金币本身交换其他物资的价格稳定,则人们使用兑换券所兑换的金币最终还是会追逐存款利息而存回到金匠的库中,并不会被消耗掉。换句话说,如果有某种机制使金匠必须限制其兑换券的发行数量,以使兑换券在交易中相对其他物资的价格保持稳定的话,人们其实也完全可以干脆直接使用纯兑换券完成交易,根本不需要去兑现真正的金币。所以,兑换券所兑换的的到底是金币还是银币,或是铜币、纸币,乃至抽象的“国家信用”,具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兑换券交换其他物资的价格稳定性。在市场中,价格稳定性是由交换双方的数量平衡决定的。所以在经济发展的状态下,如果兑换券的发行数量增长比例与实体经济中需要交换的商品数量总增长比例基本相符,就能保持物价的稳定,哪怕兑换券本身是根本不可兑换的纯信用货币。 现代的银行系统就是基于上述原理构建起来的。我们流通中的货币均为信用货币,这只是一种系统、一种数量控制,而非一种物理上的存在。换言之,货币不是实体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一种抽象的、综合了数量控制、支付便利和信用保证的垄断性金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纸币只是这种服务的一种形式而已,而不是“钱”本身;“钱”这种服务也可以通过存折上的数字、银行卡账户的余额等等其他无形的形式出现。 体制内的商业银行信贷扩张 (1)基础货币创造 央行-》借出100元-》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存入100元-》央行 结果: 央行持有资产: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100元;负债:储备货币100元 商业银行持有资产:在央行的存款100元,负债:向央行的再贷款100元。 该过程的基础在于以央行的发行准备、央行对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控制、通胀目标等方式限定的基础货币数额有限性。 注: 当前中国央行实际上选择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创造的主要渠道时(方便起见,设汇率为100人民币=15美元),则路径变为: 央行-》支付100元购买15美元外汇-》外商投资人/国内出口商(外商投资人/国内出口商分别对应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顺差,其中外商投资人可以是实体投资,也可能是投机热钱) 外商投资人/国内出口商-》售出15美元取得100元人民币-》存入商业银行

货币供给理论

第十章货币供给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 1、基础货币 2、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3、货币供给内生论和外生论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概述 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论;它是货币政策理论中同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等。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沿革 相对于历史悠久的货币需求理论来说,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有些滞后,但早在金属货币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货币供给。由于贵重金属开采量的限制,货币供给不足是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例如中国唐代中期曾经出现的“钱荒”和明清之际的“银荒”,都是货币供给不足的例证。而真正突破金属货币供给限制的,是现代信用体系的货币创造机制。因此一般认为,货币供给理论的思想渊源是18世纪的信用创造学说。信用创造说的基本观点是: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正是这一存款的派生机制,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英国经济学界在19世纪初和19世纪40年代,爆发了著名的“金块争论”和“通货争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完善创造了条件。 货币供给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C.A. 菲利普斯所著的《银行信用》一书出版。该书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为以后的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理论雏形。而从20世纪

30年代后到60年代初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经历了一段消沉期。这一时期正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一直是作为一个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而出现的,其大小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典型的货币供给外生论者,因而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经济学家都普遍忽视了对货币供给的研究。 1952年,J.E.米德发表了《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米德在文中首次采用货币供给方程对货币供应量与银行体系做出系统性分析,标志着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众多经济学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货币供给模型。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长时期采用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理论彻底失灵,作为新经济自由主义阵营中的货币学派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投入到对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中。在这些研究中,有着较大影响的是,由格雷(J.G.Gurley)和肖(E.S.Shaw)提出经托宾等人发展而成的一种系统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New View)。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新发展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将货币供给看作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但随着经济“滞胀”的出现,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这一说法受到严重质疑和挑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承认,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0世纪70年代后的货币供给理论研究成果。 传统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没有考虑到银行贷款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这一点正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重点批评之处,他们强调银行贷款对货币供给有因果作用。在其内生货币供给理论中传统的存款创造贷款的观点被逆转过来,成为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这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一致认同的观点。 早期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中央银行纳入到内生货币供给的研究范围, 但逐渐将重点放在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方面,并出现了分歧。一种观点被

中国货币供给的制度分析

中国货币供给中的产权问题 我国中央银行是在货币交易方程式MV=PY的分析框架支持下,依据事前预测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规划货币供应目标的。 至今还没有学者能够就中国M2/GDP比率不断增长,但通货膨胀率却保持低水平的现象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余永定,2000)。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2年1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97亿元,同比增长16.6%。 2002年底中国GDP达10.2亿元,M2达18.5亿元。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此后则是超额货币的形成过程。但在中国货币化过程结束的转折年限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易纲认为,中国经济在1979年至1984年间中国的货币化过程吸收了大量超额的货币供给,因而通货膨胀率很低,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货币发行收益。可是1985年以后,中国货币化进程显著放慢,超额货币供给的结果是造成的通货膨胀,相应地货币化收益也下降了(易纲,1996)。张杰则认为这一折点是1988年(张杰,1997)。谢平则认为是1992年,因为在1992年,中国的货币化到达顶点(谢平,)。麦金农则认为是1991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M2/GDP达到97%,因此,政府已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货币供应,否则经济改革就会面临夭折的危险,东欧型的通货膨胀就不能排除(麦金农,1993,第291页)。世界银行则认为1994年是中国货币化进程的转折点[1]。 [1]World Bank ,China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June 21 ,1996. [1]但俄罗斯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的政策措施使M2/GDP的比率不断下降。 M2/GDP的倒数是货币流通速度,M2/GDP比率上升即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而这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则表明中国金融风险在逐步积累。 事实上是对个人开征隐性的“通货膨胀税”,从而降低了人们所持货币的实际价值,减少了人们的收入及财富,从而产生减少消费的“收入效应”。 古典经济学遵循萨伊定律,强调货币是中性的,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货币在经济体系中只充当“面纱”的角色。 2002年5月底,中国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04万亿元。 由于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因此,政府将财政方面的责任愈来愈多地推卸给银行(世界银行,1996),目前,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所创造的产值虽然只占我国总产值的30%,但是却占用了我国金融机构70%以上的信贷资产。 弗里德曼曾认为,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到物价水平的上涨有一个时滞(弗里德曼,1969),中国的经验也表明,中国历次严重通货膨胀之前总有M2的过快增长,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武剑,2000)。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Ballmol)曾提出了在货币理论上十分著名的“平方根定理”,他指出,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动机,货币需求的变动在比例上总是小于收入水平的变动,或者说,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小于一的(鲍莫尔,1952)。这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一定比例的货币供应量,应导致国民收入以更高的比例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如此之高的不良资产比率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经验,一旦一国的不良资产达到贷款总额的15%,就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余永定,2000)。 ()中国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贷款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中国在动员储蓄方面有效率,但在配置储蓄方面却缺乏效率,反映出我国的金融体

第12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1.原始存款 2.派生存款 3.现金漏损 4.超额准备金 5.基础货币 6.货币乘数 7.现金发行 8.现金回笼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 2.现金在银行账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银行账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和。 4.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特有的权力。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

受到、和等多方面的制约。 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 9.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由提供的。 1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7.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8.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9.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 1.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自身 C.存款人 D.其他多种机构 2.商业银行可能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的持有的债券 3.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 A.准备存款 B.库存现金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D.贷款 4.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5.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货币与银行

貨幣 91-05 (a) 列舉三項貨幣功能。(3 分) 交易媒介(1) 儲存價值(1) 延期支付的標準(1) 93-03 (d) (ii) 解釋為甚麼儲值車票不能發揮以下的貨幣功能:(4 分) (I)交易媒介 (II)價值儲藏 (I)儲值車票並不能用於購買其他物品(2) (II)儲值車票有使用期限,並不能用作儲存購買力之用(2) 94-06

該僱主認為,布匹除可作為交易媒介外,尚可發揮哪一種貨幣功能?並且解釋為何在一般情況下,布匹不能發揮該項功能。(6 分) 延期支付的標準(2) 布四並不是同質物品(2),也不是普遍被接受為交易媒介的物品(2),因此並不可以用作日後付賬的標準。 95-10 (b) (i) 在香港,往來存款或儲蓄存款的存戶可在若干店鋪購物後,利用EPS咭付款。EPS咭的功用是使該筆金額馬上從存戶的銀行存款戶口轉帳到該店鋪的銀行存款戶口內。上例中,儲蓄存款與EPS咭同時運用可扮演一種貨幣功能。寫出該貨幣功能。(2分) - 交易媒介(2分)或 - 交易工具(2分)

96-08 解釋在通脹發生時,有哪兩項貨幣功能受到影響。(4 分) 價值儲存 - 在通脹下,相同面值貨幣的購買力不斷下降(2分) 延期支付的標準 - 貨幣的實質價值不斷下降或債權人即時收到現金多於一張定期支票(2分) 交易的媒介 -貨幣的實質價值不斷下降或在極度的通脹下,貨幣的可接受程度減弱了(2分) (最高4分) 97-04 在某海島上,居民以他們的貨物和勞務換取鹽,同時又用鹽來購買他們所需的物品。 (a)「該海島經濟沒有貨幣。」解釋你是否同意這句說話。(2 分) (b)解釋島上居民以鹽換物和勞務可能遭遇到的兩項困難。(4 分) (a) (不同意。) - 鹽就是島上的貨幣。∵它普遍地用作一種交易媒介。 (注意:只寫出貨幣的定義,而沒有表示不同意或提出其他解釋:無分。) (b) - 品質不容易保持穩定(價格下跌,有儲蓄成本) - 隨身攜帶大量鹽是很笨重的 - 數量可能太多(不能控制貨幣供應量) - 各類鹽可能品質不一致 - 其他相關點2@ [只批閱首兩點] 98-06 以下是一項關於未來商業城市的推測:「‥‥由於科技進步,貨物和勞務的交易不需要使用現金。在先進的經濟體系裏再沒有現金。」 小強說:「由於沒有現金,貨幣在這些經濟體系裏並不存在。」 解釋小強所言是否正確。(4分)

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的创造 1.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2.存款货币创造有两个必要前提条件:其一,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其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在现代金融体制中,商业银行根据法定准备金率及原始存款来创造存款货币。 3.原始存款来源可以是最初的存款,可以使银行券存入存款货币银行,可以使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等等。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核心意义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创造存款货币中,银行也壮大自己的力量。 4.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 5.存款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6.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客户提取的现金称为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有了现金漏损,新增存款总额则为贷款总额减去现金漏损额。

7.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称为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银行存款派生倍数大小除了受法定存款准备率,还受到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率等多方面制约。 8.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扩张过程是一样的,当客户提取现金时,银行的存款倍数收缩。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账户上提取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不能满足提取需求,存款货币银行必须补充现金,即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2.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现金增发是必然的,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以便使之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须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3.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