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春期就是喜欢胡思乱想

青春期就是喜欢胡思乱想

青春期就是喜欢胡思乱想

作者:浦智生

来源:《课外阅读》2010年第17期

李安小时候性情温和,懂事守礼,小学和初中时,功课也都保持中上。但是,自从他到台南一中以后,成绩便开始直线下落,在班里只能排到二三十名。

台南一中是典型的“重理轻文”,功课好的学生,都以学好数理化为荣。高中的李安看来一副好学生模样,但成绩却不见起色。“青春期我没什么反叛,就是喜欢胡思乱想。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是读书时不能专心,很容易分神,产生联想。有一段时间,我以为我有阅读障碍,可是,阅读障碍应该是连字都拼不起来。”奇怪的是,一旦接触影像和声音,李安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发榜日就是落难日。

李安的父亲就是台南一中的校长,而李安的同学都是各地考来的尖子生。这一切让李安更自卑,他的背越来越驼,性情越来越害羞,跟环境也越来越格格不入。

李安刚考上这所学校的那个暑假,父亲拿来一份测验学生志向的表格让李安填。李安知道自己不是念理科的料,但文科的外交、新闻、外文、商法等,他也都不喜欢。于是便说:“我想当导演。”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因为在当时的观念里,从事演艺行业连个正经职业也不算。

高考发榜的日子就是李安的落难日。第一年,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复读一年,他再度以1分之差落榜。深受刺激的李安“失踪”了几个小时。家里怕出闪失,派弟弟到处寻找,最终在台南安平的海滩上看到了低着头走过来的李安。兄弟俩没有讲一句话,骑上车,在夜色中默默地回家了。“那个时候,没有考上大学就像世界末日。大家根本没想到这会发生在我们家里面,根本没有想到……”李安至今记忆犹新。

大学考不上,只有考专科。两天后,教李安数学的黄重嘉老师又来帮他补习功课。突然,有一天李安把桌上的台灯、书本全部推到地上,冲出屋去。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里,一个孩子的发展模式,一般都会是先顾及社会的期待,然后才满足自己。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李安父亲望子成龙的期望,给李安的压力有多大,这种压力,实际也来自他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因为全社会都认为,只有会读书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当大家以读书的好坏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虚。”就在那一年,李安考上了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现台湾艺术大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开始了。

幸亏没考上好大学

李安的父亲送他到艺专,看了学校的环境很是伤心。看到他最宠爱的儿子只能住在那么简陋的宿舍里,一间小小的房间摆了7个床位、两张桌子,老鼠沿着柱子跑上跑下……他期望儿子很快就休学回家复习,准备来年再考一次大学。

艺专的一些同学也准备一个月以后就休学,待来年重考大学。李安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这时一位学姐找到了他,说正排演一出独幕剧,还缺个诗人的角色,李安就这样第一次上了舞台。第一次站在台上,他感觉到:“强烈的聚光灯洒下来,面对灯光之后黑暗中的观众,我第一次感觉到命运的力量。是戏剧选择了我,对它我无法抗拒。”

这次经历让李安在艺专有了“悠游其中”的感觉,排戏、导戏、演戏……不亦乐乎。此后一路下来,在舞台上,他都演男主角。第一个学期结束,父母北上看他,双亲的老友北一中郑校长请李家一家人吃饭,席间郑校长提议要李安休学重考时,众人的心情霎时间陷入低气压中,一顿饭吃得十分郁闷。饭后,李父询问儿子重考的可能性时,李安说:“我觉得我是属于这方面的!”在艺术的天地里,李安拭到了自我归属的所在,他不再彷徨无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