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心境障碍9
- 格式:ppt
- 大小:11.22 MB
- 文档页数:59
2020最新⼈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分级《⼈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7年1⽉1⽇起实施为进⼀步规范⼈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现公布《⼈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7年1⽉1⽇起施⾏。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进⾏⼈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统⼀适⽤《⼈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2016年4⽉18⽇⼈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原则、⽅法、内容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于⼈⾝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本标准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标准。
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14 劳动能⼒鉴定职⼯⼯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31147 ⼈⾝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3 术语和定义3.1 损伤各种因素造成的⼈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3.2 残疾⼈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或者功能障碍,以及个体在现代临床医疗条件下难以恢复的⽣活、⼯作、社会活动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丧失。
4 总则4.1 鉴定原则应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客观评价组织器官缺失和/或功能障碍程度,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鉴定。
受伤⼈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4.2 鉴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鉴定。
4.3 伤病关系处理当损伤与原有伤、病共存时,应分析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损伤在残疾后果中的作⽤⼒⼤⼩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同形式,可依次分别表述为:完全作⽤、主要作⽤、同等作⽤、次要作⽤、轻微作⽤、没有作⽤。
除损伤“没有作⽤”以外,均应按照实际残情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同时说明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损伤“没有作⽤”的,不应进⾏致残程度鉴定。
第9章心境障碍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3.掌握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的治疗。
5.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心境障碍的发病率。
7.了解心境障碍的病程和预后。
8.要求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及时识别心境障碍,并能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尤其要对抑郁症的消极意念及消极行为有充分的认识。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一、概论1.掌握心境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
2.了解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国内外报道的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农村与城市的区别、性别之间的区别。
3.了解心境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化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脑电生理变化、神经影像学变化及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二、临床表现1.掌握躁狂发作的特点是:“三高”症状,掌握“三高”症状的内容;其情感高涨是协调性的,可引起周围人群的共鸣;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但不是主要的临床相。
2.掌握轻躁狂及老年躁狂的临床特点。
3.掌握抑郁发作的特点是:“三低”症状,掌握“三低”症状的内容;掌握抑郁发作躯体症状及自杀的特征。
4.了解抑郁发作可以伴有焦虑症状、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5.了解轻度抑郁及老年抑郁的临床特点。
6.了解抑郁性假性痴呆的概念。
7.了解混合性发作、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
三、病程和预后了解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病程和预后。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掌握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的临床诊断应包括临床特征、伴有的躯体症状、病程特点、家族史等几个方面。
2.掌握原发性、继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诊断;掌握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掌握抑郁发作与恶劣心境障碍的鉴别诊断。
3.了解国内、外有关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ICD-10,DSM-IV,CCMD-3。
五、治疗与预防1.掌握躁狂发作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
大学课程《精神医学》试题及答案(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我国的毒品不包括E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兴奋剂E.酒精2.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CA.海洛因B.吗啡C.苯丙胺D.美沙酮E.丁丙诺啡3.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B A.8-12小时B.48-72小时C.4-7天D.8-10天E.12-24小时4.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AA.肝脏B.肾脏C.脾脏D.胃肠道E.呼吸道5.有关酒精的代谢吸收,下面错误的是:C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B.主要代谢场所在肝脏C.最终代谢产物是乙醛D.代谢中需要一些酶及辅酶参加E.参与酒精代谢的是乙醛脱氢酶系统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6.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断酒A A.48小时后B.24小时后C.12小时后D.72小时后E.8小时后7.在临床上常用来缓解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是AA.苯二氮卓类B.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C.大剂量维生素D.能量合剂E.新型抗抑郁药8.单纯酒精戒断症状的处理正确的是AA.一般不需要处理,或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精神症状C.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类药物D.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E.应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戒断症状反跳9.下列不符合酒精性震颤谵妄的是EA.在戒酒后发生B.有意识障碍C.有大量的感知异常D.全身肌肉有粗大的震颤E.症状多迁延,可持续数月10.酒精戒断反应哪项论述不正确DA.一般在停饮后48小时左右出现震颤谵妄B.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出现癫痫发作C.单纯戒断反应可有短暂的幻觉、妄想D.复杂的戒断反应包括酒精性癫痫、震颤谵妄、酒精性幻觉症、人格改变等E.戒断性幻觉的特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性质不同11.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E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E.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12.下列不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是EA.安非他明B.冰毒C.MDMAD.匹莫林E.海洛因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死于与烟草有关疾病的人数是A A.400万B.40万C.4000万D.200万E.1000万14.大麻中所含精神活性物质最主要成分是:AA.Δ9四氢大麻酚B.咖啡因C.海洛因D.MDMAE.多巴胺15.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
第九章心境障碍第一节概念及病因机制一、概念——P991、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
2、特点(1)反复发作性病程: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2)表现形式:躁狂和抑郁。
(3)双相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
二、病因及机制——P99-1011、目前确切病因不明,为综合性病因。
2、病因包括遗传、生化机制、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脑电生理、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
其中生化机制假说是目前较为肯定的,包括:(1)5-羟色胺功能异常:5-羟色胺功能低下导致抑郁,5-羟色胺功能亢进导致躁狂。
(2)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异常: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导致抑郁,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导致躁狂。
(3)多巴胺功能异常。
(4)谷氨酸生化异常。
(5)γ-氨基丁酸异常。
(6)第二信使系统。
第二节临床表现一、抑郁发作(考点26)——P101-1021、核心症状(1)情绪低落:患者体验情绪低落,甚至悲伤,出现绝望、无助、无用感。
(2)兴趣缺乏: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事物都缺乏兴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
(3)乐趣缺乏: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快感丧失。
2、心理症候群(1)焦虑:常常伴发,并伴有躯体症状。
(2)自罪自责:患者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作为让别人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3)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幻觉和妄想,包括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听幻觉(内容多为谴责性或嘲弄性)。
(4)认知症状:可逆性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
认知扭曲。
(5)自杀观念和行为:轻者会感觉活着没意思,重者会有生不如死之感,希望毫无痛苦的死去或者主动寻找自杀的方法。
“扩大性自杀”。
(6)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①精神运动性迟滞:表现为思维迟缓、运动迟缓或抑郁型木僵等;②精神运动性激越:表现为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行为烦躁不安、紧张激越、无法自控。
PHQ-9心境障碍筛查量表
简介
PHQ-9心境障碍筛查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的工具。
它由9道问题组成,涵盖了常见的心境障碍症状,包括抑郁和焦虑等。
筛查量表通常由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
问题内容
1. 您是否感到低落、沮丧或者绝望?
2. 您是否感到丧失兴趣或者快感?
3. 您是否感到容易疲倦或者缺乏活力?
4. 您是否感到睡眠困难或者睡眠过多?
5. 您是否感到食欲减退或者食欲增加?
6. 您是否感到自己价值低或者自责?
7. 您是否感到集中注意力困难?
8. 您是否感到动作迟缓或者烦躁不安?
9. 您是否有过对生活失去兴趣或者意念自杀的想法?
分数计算
每题的回答都有以下选项:0(一点也不)、1(几天)、2(一半时间)、3(几乎每天)。
回答越高分数越高。
将所有题目的分数相加,总分在0-27之间。
结论解读
- 分数0-4:无抑郁症状
- 分数5-9:轻度抑郁症状
- 分数10-14:中度抑郁症状
- 分数15-19:中度重度抑郁症状
- 分数20-27:重度抑郁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该量表只是一种初步筛查工具,无法用作确诊心境障碍的依据。
如果您的分数表明有可能存在心境障碍,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确诊。
请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者具体使用建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