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2018年12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就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成绩如何用、试题谁来命”发表了重要意见。

作为国家考试命题机构的“掌门人”,姜钢主任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新观点,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高考是素质教育的正向指挥棒(不是唯分数、唯升学的指挥棒);

2.高考全流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盖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

3.高考主要考查“4点4性12方面”(是内容、是要求、更是方向);

4.高考后不仅要公布成绩,还将向高校和学生提供成绩综合分析报告(或成为招生录取重要依据);

5.高考命题教师队伍要完善学科机构(国家规定高中课程的学科教师都要有);

6.成立高考内容改革指导委员会(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教育官员都参与);

7.建设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将面向社会征集高考试题。

上述观点可以说是对高考内容改革方向的“最新定调”,对于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考生复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

今年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考评价体系。

核心任务有3项:

?完善考试内容

?创新考查形式

?丰富评价手段

目标功能:

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最终任务: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

(一)高考命题的依据——

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二)高考考查的内容——

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4点)

【解读】这4项考查内容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科素养。无论是2018年的高考大纲,还是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都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

来看看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

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三)高考命题的要求——

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4性)

【解读】

第一,强化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增强基础性不是要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第二,强化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第三,强化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查解决现实问题。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8年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第四,强化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四)高考命题的方向——(12方面)

?1.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

?2.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读】信息加工能力被放在第一位予以强调,对我们的启示有两点今后高考试卷的信息量(文字、图表)将不断增大

今后高考试卷中的文字、图片包含的信息,读取的难度会不断加大

?3.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解读】把对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列入高考的参考范围内。

目前高考提供给考生和高校的只有各科目分数,对分数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开发不够、利用不充分。

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就必须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在高考完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架构的内容设计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

直观统计图具有4大功能:

?向学生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向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向高中提供群体评价数据;

?向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

直观统计图的目的:

?对学生和高校而言,今后高校录取学生,凭借的不仅仅是几科成绩,而是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高校将依据这份报告,判断学生是否符合进入本校学习的条件,以及是否满足某个专业的培养要求。

?对高中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可以为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科学评价导向作用。

在学科、专业齐备的前提下,认真遴选并建立命题教师数据库,以满足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考查要求,促进高考考试内容更加贴近高中教学改革新要求。

【解读】

目前的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教研员)。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学科命题组组长都是大学教授。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一个专家库,为了保持高考试题的稳定性、连续性,专家库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人不多。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每年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主),充实进命题专家库。

为什么高考命题人要以大学教授为主?这是因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精神,又引导着高中教学。显然,高中在职教师与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有太强的主观性。

那么,哪些大学教授和高中教师,可以成为命题人呢?标准可概括描述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都是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或研究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

三非:1非:指的是高中教师不能是高三课任教师。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命题中。2非:指的是不能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高考。3非:指的是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教辅资料等工作。

吸收优秀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对命题工作进行指导,使命题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人才选拔需求。

为加快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成立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是来自全国高考命题、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标准修订、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等领域的专家。

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和规范性要求都很高。完成这项工作,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智力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各界专家学者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揭秘“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

?机构名称: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

?成立时间:2016年8月成立,委员5年一聘(也就是说2017至2020年的高考题都将出自该机构)

?机构职责:

1.参与高考内容改革的咨询、研究和指导,对考试内容改革提出建议;

2.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改革政策,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方案、高考命题工作、高考试题等进行指导和评价;

3.指导、承担高考各学科的命题研究、试题评价、舆论宣传等工作。

?机构设置:专家工作委员会中设置了综合组和学科组。

1.综合组的主要职责:结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对考试内容改革工作进行战略性研究、整体性评价和过程性监督。

2.学科组的主要职责:提供高考学科内容改革、命题工作建议,指导、承担高考各学科命题科研,修订审定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考试标准,审核解读学科考试方案、考试标准和试题,评价考试质量。

这个专家工作委员会其实并不承担具体的命题工作,他们为高考命题指出方向,制定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并从命题人出的题目中选出、审定高考试题。他们不是命题人,但却是更关键的“选题人”!

所以说,这些专家对高考发表的只言片语,都需要我们认真倾听、仔细研读!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呢?

顾之川

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资深编辑,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段玉山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艾永兴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陈友芳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组成员,《经济生活》教材主编,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现代化题库是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对保障命题质量和考试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大力推进适应改革要求的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建设,构建覆盖命题全流程的题库系统,形成完备的命题工作机制。

?要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征题的机制,集思广益,丰富试题来源,大量吸纳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素材。

?要加快建成现代教育考试题库管理体系,完成题库由试题的存储库向全流程、多功能、信息化、智能型的题库系统的转变,为保证命题的质量和安全、优化分数的阐释和使用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解读】国家考试题库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我国已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建立国家考试题库,可以保证试题出来后的科学性、稳定性、保密性。相对人工出题,不太可能泄露题目。也提供了命题的安全性和考试实施的便利性。同时对于考生来讲,用题库出题这种考试办法,相对增加了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性。

建立考试题库是不少国外考试统一的做法,比如托福、GRE考试的题目就是从题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