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蒸发UDF1(2)

蒸发UDF1(2)

蒸发UDF1(2)
蒸发UDF1(2)

#include "udf.h"

#include "sg_mphase.h"

#define T_SAT 373

#define LAT_HT 1.e3

DEFINE_SOURCE(liq_src, cell, pri_th, dS, eqn)

{

Thread *mix_th, *sec_th;

real m_dot_l;

mix_th = THREAD_SUPER_THREAD(pri_th);

sec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1);

if(C_T(cell, mix_th)>=T_SAT){

m_dot_l =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 fabs(C_T(cell, pri_th) - T_SAT)/T_SAT;

dS[eqn] = -0.1*C_R(cell, pri_th)*

fabs(C_T(cell, pri_th) - T_SAT)/T_SAT;

}

else {

m_dot_l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 fabs(T_SAT-C_T(cell,mix_th))/T_SAT;

dS[eqn] = 0.;

}

return m_dot_l;

}

DEFINE_SOURCE(vap_src, cell, sec_th, dS, eqn)

{

Thread * mix_th, *pri_th;

real m_dot_v;

mix_th = THREAD_SUPER_THREAD(sec_th);

pri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0);

if(C_T(cell, mix_th)>=T_SAT){

m_dot_v =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

fabs(C_T(cell, mix_th) - T_SAT)/T_SAT;

dS[eqn] = 0.;

}

else {

m_dot_v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

fabs(T_SAT-C_T(cell,mix_th))/T_SAT;

dS[eqn] = -0.1*C_R(cell, sec_th)*

fabs(C_T(cell, sec_th) - T_SAT)/T_SAT;

}

return m_dot_v;

}

DEFINE_SOURCE(enrg_src, cell, mix_th, dS, eqn)

{

Thread *pri_th, *sec_th;

real m_dot;

pri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0);

sec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1);

if(C_T(cell, mix_th)>=T_SAT){

m_dot =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

fabs(C_T(cell, pri_th) - T_SAT)/T_SAT;

dS[eqn] =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T_SAT;

}

else {

m_dot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

fabs(T_SAT-C_T(cell,mix_th))/T_SAT;

dS[eqn]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T_SAT;} return LAT_HT*m_dot;

}

注解版

#include "udf.h" ‘包括常规宏

#include "sg_mphase.h" ‘包括体积分数宏CVOF(C,T)

#define T_SAT 373 ‘定义蒸发温度100℃

#define LAT_HT 1.e3 ‘定义蒸发潜热J/Kg

DEFINE_SOURCE(liq_src, cell, pri_th, dS, eqn) ‘液相质量源项UDF

{

Thread *mix_th, *sec_th; ‘定义计算区线指针

real m_dot_l; ‘定义液相质量转移kg/(m2.s)

mix_th = THREAD_SUPER_THREAD(pri_th); ‘指向混合区的主相即液相的指针(Mixture Thread Pointer Using a Phase Thread Pointer)

sec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1);指向单相控制区的气相的指针,气相为第二相(Phase-Level Thread Pointer Using the Phase Domain Index)

if(C_T(cell, mix_th)>=T_SAT) ‘如果液相单元的温度高于蒸发温度,液相向气相的质量质量转移

{

m_dot_l=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 fabs(C_T(cell, mix_th) - T_SAT)/T_SAT;

(蒸发速率[m3/(m2*s)]*体积分数*密度[kg/m3])------kg/(m2*s)

dS[eqn] = -0.1*C_R(cell, pri_th)*fabs(C_T(cell, mix_th) - T_SAT)/T_SAT; ‘ 定义源项对质量转移偏导,

}

else {

m_dot_l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

fabs(T_SAT-C_T(cell,mix_th))/T_SAT;

‘如果指向混合区液相的单元温度小于蒸发温度,气相向液相的质量转移,液相得dS[eqn] = 0.; ‘由于是气相向液相转移,所以液相的质量源项对质量转移的偏导为零

}

return m_dot_l;

}

DEFINE_SOURCE(vap_src, cell, sec_th, dS, eqn) ‘气相质量源项UDF

{

Thread * mix_th, *pri_th;

real m_dot_v;

mix_th = THREAD_SUPER_THREAD(sec_th); ‘指向混合区的第二相即气相的指针

pri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0); 指向单相控制区的液相的指针,液相为主相 if(C_T(cell, mix_th)>=T_SAT) ‘如果混合区单元的温度高于蒸发温度,液相向气相的质量质量转移

{

m_dot_v =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

fabs(C_T(cell, mix_th) - T_SAT)/T_SAT;

dS[eqn] = 0.; ‘由于是液相向气相转移,所以气相的质量源项对来自液相的质量转移的偏导为零

}

else {

m_dot_v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

fabs(T_SAT-C_T(cell,mix_th))/T_SAT;

‘如果指向混合区的单元温度小于蒸发温度,气相向液相的质量转移,气相失dS[eqn] = -0.1*C_R(cell, sec_th)* fabs(C_T(cell, mix_th) - T_SAT)/T_SAT;

由于是气相向液相转移,所以气相的质量源项对自身的质量转移的偏导不为零

}

return m_dot_v;

}

DEFINE_SOURCE(enrg_src, cell, mix_th, dS, eqn) ‘混合模型能量源项UDF

{

Thread *pri_th, *sec_th;

real m_dot;

pri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0);‘指向混合区的液相的指针

sec_th = THREAD_SUB_THREAD(mix_th, 1); ‘指向混合区的气相的指针

if(C_T(cell, mix_th)>=T_SAT) ‘如果混合区的单元温度高于蒸发温度。质量转移由液相向气相转移,吸热,质量转移量前有负号

{

m_dot =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

fabs(C_T(cell, mix_th) - T_SAT)/T_SAT;

dS[eqn] = -0.1*C_VOF(cell, pri_th)*C_R(cell, pri_th)/T_SAT;

}

else {

相反,气相向液相转移则放热

m_dot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

fabs(T_SAT-C_T(cell,mix_th))/T_SAT;

dS[eqn] = 0.1*C_VOF(cell, sec_th)*C_R(cell, sec_th)/T_SAT;}

return LAT_HT*m_dot; 气化潜热与质量转移率相乘得能量源项W/m3

}

0.1是蒸发速率,跟很多因素相关(温度,周围湿度,蒸发面积,周围空气流动幅度),水的蒸发速率,70%左右的相对湿度,我通常取0.1——0.2

连续方程对含气率求倒,能量方程对温度求导。

单效蒸发及计算汇总

单效蒸发及计 算 一.物料衡算 二.能量衡算 1.可忽略溶液稀释热的情况 三.传热设备的计算 1.传热的平均温度差 四.蒸发强度与加热蒸汽的经济性 1.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蒸发强度 一.物料衡算(material balance) 2.溶液稀释热不可忽略的情况 2.蒸发器的传热 系数 2.加热蒸汽的经 济性 对图片5-13 所示的单效蒸发器进行溶质的质量衡算,可得 由上式可得水的蒸发量及完成液的浓度分 别为 (5- 1) (5- 2) 3.传热面积计算 式中

F———原料液量,kg/h ; W———水的蒸发量,kg/h ; L———完成液量,kg/h ; x0———料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率; x1———完成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率。 二.能量衡算(energy balance) 仍参见图片(5-13) ,设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则由蒸发器的热量衡算得 (5-3) 或(5-3a ) 式中 D———加热蒸汽耗量,kg/h ; H———加热蒸汽的焓,kJ/kg ; h0———原料液的焓,kJ/kg ; H'———二次蒸汽的焓,kJ/kg ; h1———完成液的焓,kJ/kg ; hc ———冷凝水的焓,kJ/kg ; QL———蒸发器的热损失,kJ/h ; Q———蒸发器的热负荷或传热速率,kJ/h 。 由式5-3 或5-3a 可知,如果各物流的焓值已知及热损失给定,即可求出加热蒸汽用量D 以及蒸发器的热负荷Q

溶液的焓值是其浓度和温度的函数。对于不同种类的溶液,其焓值与浓度和温度的这种函数关系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应用式5-3 或5-3a 求算D 时,按两种情况分别讨论:溶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的情形和稀释热较大的情形。 1.可忽略溶液稀释热的情况 大多数溶液属于此种情况。例如许多无机盐的水溶液在中等浓度时,其稀释的热效应均较小。对于这种溶液,其焓值可由比热容近似计算。若以0℃的溶 液为基准,则 (5-4) (5-4a ) 将上二式代入式5-3a 得 (5-3b) 式中 t0———原料液的温度,℃; t1———完成液的温度,℃; C0———原料液的比热容,℃; C1———完成液的比热容,℃ ; 当溶液溶解的热效应不大时,其比热容可近似按线性加合原则,由水的比热容和溶质的比热容加合计算,即 (5-5) (5-5a) 式中 CW———水的比热容,℃;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一) 蒸发器的设计步骤 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迭代计算法 (1) 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汽压强及冷凝 器压强)、蒸发器的形式(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刮膜蒸发器)、流程和效数。 (2) 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组成。 (3) 根据经验,假设蒸汽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 差。 (4) 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 (5)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 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求)为止。 (二) 蒸发器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装置为例介绍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 1.估值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组成 总蒸发量 (1-1) 在蒸发过程中,总蒸发量为各效蒸发量之和 W = W 1 + W 2 + … + W n (1-2) 任何一效中料液的组成为 (1-3) 一般情况下,各效蒸发量可按总政发来那个的平均值估算,即 (1-4) 对于并流操作的多效蒸发,因有自蒸发现象,课按如下比例进行估计。例如,三效W1:W2:W3=1:1.1:1.2 (1-5) 以上各式中 W — 总蒸发量,kg/h ; W 1,W 2 ,… ,W n — 各效的蒸发量,kg/h ; F — 原料液流量,kg/h ; x 0, x 1,…, x n — 原料液及各效完成液的组成,质量分数。 2.估值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总温度差 欲求各效沸点温度,需假定压强,一般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或末效压强)是给定的,其他各效压强可按各效间蒸汽压强降相等的假设来确定。即 (1-6) 式中 — 各效加热蒸汽压强与二次蒸汽压强之差,Pa ;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压强,Pa ; — 末效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的压强,Pa 。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 (1-7) 式中 —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p ?1p k p '∑∑? -'-=?)(1k T T t ∑?t 1T k T '∑?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一) 蒸发器的设计步骤 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迭代计算法 (1) 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汽压强 及冷凝器压强)、蒸发器的形式(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 蒸发器、刮膜蒸发器)、流程和效数。 (2) 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组成。 (3) 根据经验,假设蒸汽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 效总温差。 (4) 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 (5)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 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 直到所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求)为止。 (二) 蒸发器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装置为例介绍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 1.估值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组成 总蒸发量 (1-1) 在蒸发过程中,总蒸发量为各效蒸发量之和 W = W 1 + W 2 + … + W n (1-2) 任何一效中料液的组成为 (1-3) 一般情况下,各效蒸发量可按总政发来那个的平均值估算,即 (1-4) )110x x F W -=(n W W i =i i W W W F Fx x ---=210

对于并流操作的多效蒸发,因有自蒸发现象,课按如下比例进行估计。例如,三效W1:W2:W3=1:: (1-5) 以上各式中 W — 总蒸发量,kg/h ; W 1,W 2 ,… ,W n — 各效的蒸发量,kg/h ; F — 原料液流量,kg/h ; x 0, x 1,…, x n — 原料液及各效完成液的组成,质量分数。 2.估值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总温度差 欲求各效沸点温度,需假定压强,一般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或末效压强)是给定的,其他各效压强可按各效间蒸汽压强降相等的假设来确定。即 (1-6) 式中 — 各效加热蒸汽压强与二次蒸汽压强之差,Pa ;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压强,Pa ; — 末效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的压强,Pa 。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 (1-7) 式中 —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1-8) 式中 — 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由于蒸发器中溶液的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由于管路流体阻力产生压强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n p p p k '-=?1p ?1p k p '∑∑?-'-=?)(1k T T t ∑?t 1T k T '∑?∑∑∑∑?'''+?''+?'=??'?''?'''

蒸发过程及其特点

第五章蒸发 §5-1 概述 一、蒸发过程及其特点 蒸发:是指将含有非挥发性物质的稀溶液加热沸腾使部分溶剂汽化并使溶液得到浓缩的过程。 蒸发的主要目的:①浓缩溶液;②制取或回收纯溶剂。 蒸发的特点:P186 二、蒸发过程的分类P187 (一)按加热方式:直接加热、间接加热 (二)按操作压强:常压蒸发、真空蒸发、加压蒸发 (三)按蒸发器的效数: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四)按操作方式:间歇蒸发、连续蒸发

一、单效蒸发流程 单效蒸发流程见P188图5-1。流程主要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 蒸发器从下向上主要包括:加热室(可看成是间壁式换热器、要有足够的传热面积和较高的传热系数)、蒸发室(又称分离室,应有足够的分离空间和横截面积,以保证沸腾的气液两相充分分离)、除沫器(位于蒸发室顶部,用于除去二次蒸汽中夹带的液滴、雾沫)。 二次蒸汽进入冷凝器后,一般用冷却水冷凝,冷凝下来的水由冷凝器下部经水封排出,而不凝气则由冷凝器顶部排出。 二、单效蒸发过程的计算:略 三、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略

多效蒸发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二次蒸汽的再利用,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一、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 并流加料的三效蒸发流程见P194图5-4。 按加热蒸汽的流向,一效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作为二效蒸发器的加热蒸汽,而二效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作为三效(即末效)的加热蒸汽,三效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则进入冷凝器,用冷却水直接冷凝后由水封排出。 由图可以看出,料液的流向与蒸汽的流向是相同的,故称为并流加料流程。 操作要点: ①要保证各效过程沸腾,各效的加热蒸汽温度si t 应高于各效加热管内溶液的沸点 温度i t ,即满足c s s s t t t t t t >>>>>32211,其中c t 表示冷凝器内压强为c p 时的饱和温度。 ②各效分离室的操作压强i p 也必须依次降低,以保证料液沸点逐效降低,即 c p p p p >>>321。 蒸发过程按溶液与加热蒸汽流向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四种操作流程: 并流加料流程:P194-195 逆流加料流程:P195 分流加料(或平流加料)流程:P195 错流加料流程:P195 二、多效蒸发的最佳效数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多效蒸发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热源蒸汽(即生蒸汽)的消耗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通过比较可知,当蒸发过程的生产能力一定时,采用多效蒸发消耗的生蒸汽的量要远小于单效蒸发。但这并不意味着蒸发过程效数越多就越好,由于各种损失的影响,已使一些经济指标下降。 P196表5-2列出了五效蒸发器各效的min )(W D 的经验值(D 为生蒸汽用量、 W 为二次蒸汽量,即为蒸发器的水分蒸发量)。数据显示,随效数的增加,所节省的生蒸汽耗量越来越少,而设备费则越来越多,所以应权衡多方面因素选择最

单效蒸发及计算

单效蒸发及计算 一.物料衡算(materialbalance) 对图片5-13所示的单效蒸发器进行溶质的质量衡算,可得 由上式可得水的蒸发量及完成液的浓度分别为 (5-1) (5-2) 式中 F———原料液量,kg/h; W———水的蒸发量,kg/h; L———完成液量,kg/h; x0———料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率; x1———完成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率。 二.能量衡算(energybalance) 仍参见图片(5-13),设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则由蒸发器的热量衡算得

(5-3) 或(5-3a) 式中 D———加热蒸汽耗量,kg/h; H———加热蒸汽的焓,kJ/kg; h0———原料液的焓,kJ/kg; H'———二次蒸汽的焓,kJ/kg; h1———完成液的焓,kJ/kg; hc———冷凝水的焓,kJ/kg; QL———蒸发器的热损失,kJ/h; Q———蒸发器的热负荷或传热速率,kJ/h。 由式5-3或5-3a可知,如果各物流的焓值已知及热损失给定,即可求出加热蒸汽用量D以及蒸发器的热负荷Q。 溶液的焓值是其浓度和温度的函数。对于不同种类的溶液,其焓值与浓度和温度的这种函数关系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应用式5-3或5-3a求算D时,按两种情况分别讨论:溶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的情形和稀释热较大的情形。 1.可忽略溶液稀释热的情况 大多数溶液属于此种情况。例如许多无机盐的水溶液在中等浓度时,其稀释的热效应均较小。对于这种溶液,其焓值可由比热容近似计算。若以0℃的溶液为基准,则 (5-4) (5-4a) 将上二式代入式5-3a得

(5-3b) 式中 t0———原料液的温度,℃; t1———完成液的温度,℃; C0———原料液的比热容,℃; C1———完成液的比热容,℃; 当溶液溶解的热效应不大时,其比热容可近似按线性加合原则,由水的比热容和溶质的比热容加合计算,即 (5-5) (5-5a) 式中 CW———水的比热容,℃; CB———溶质的比热容,℃。 将式5-5与5-5a联立消去CB并代入式5-2中,可得 ,再将上式代入式5-3b中,并整理得 (5-6) 由于已假定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则上式中的即为加热蒸汽的冷凝潜热,即 (5-7) 但由于溶液的沸点升高,二次蒸汽的温度与溶液温度t1并不相同(下面还要详细讨论)。但作为近似,可以认为 (5-8) 式中

江苏省蒸发能力特性分析(一)

江苏省蒸发能力特性分析(一) 摘要:蒸发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是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旱、涝灾害的直接影响因素,本文通过不同仪器观测的实测水面蒸发量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了江苏省的近期蒸发有地区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明显的下降趋势、湿润区域增大等特性,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编制水资源公报、计划用水和调配水源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蒸发特性分析江苏省 江苏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属东亚季风区,又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区。一般说来,苏北灌溉总渠以南的广大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江苏优越的气候资源为江苏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江苏处于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和气候过渡带,是典型的气候灾害频发区。研究蒸发不仅可以了解水资源的自然消耗规律,以进一步研究减少无效蒸发、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和措施,而且可以用它验证降水或径流资料的可靠和分析成果的合理。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水面蒸发是反映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是最基本的分析项目。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和各种型号蒸发器对天然水体的代表性,以E601型对天然水体水面蒸发的模拟最理想。其它型号仪器的观测资料均要进行折算。蒸发的地区变化和年际变化相对较小,据统计,水面蒸发量的Cv值一般小于0.15左右,故通常只需有10年以上的资料即可满足计算要求。这次分析主要选用1980-2000年的21年蒸发资料。 1基本资料与计算时段 蒸发资料主要集中在水文和气象部门,水文部门的站点少,参与资料整编的有34个国家站,蒸发器为E601型及Φ80套盆式,气象部门的站点多、分布广,全省各市县均有一蒸发站,蒸发器为Φ20套盆式。此次分析全省蒸发量特性,以水文部门蒸发资料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气象部门观测资料作为站点稀疏地区的补充和分析成果的较验。 在水文部门观测并参与整编的蒸发站中,一般资料系列为近40年,绝大多数蒸发器为E601型,扬州月塘站资料系列1995~2000年,盐城洪圩站资料系列1998~2000年,两站系列较短暂不取用,盐城响水口站采用Ф80套盆式蒸发器观测,经过折算成E601蒸发资料后采用,另徐州汉王和毕楼两蒸发站,虽不是国家站点,但资料可靠性好,系列较长,因此共选水文部门34个蒸发站进行分析,其中淮河地区19个、长江地区9个、太湖地区6个。气象部门的蒸发观测站,蒸发器均是Φ20套盆式,通过代表站与相近水文部门E601观测站资料进行折算系数分析,并进行合理性分析,地区综合,统一确定折算系数,转算成E601型蒸发量值后供分析时参照使用。 蒸发分析的资料系列为1980~2000年,无需对现有资料进行资料系列的插补,但对其进行资料的合理性分析、可靠性检查。 2蒸发的折算系数分析 由于蒸发器结构型式的不同,使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蒸发量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我省现有蒸发监测资料的蒸发器除E601型外,还有Ф80、Ф20套盆式,为方便分析比较,对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观测值需进行折算,统一到E601型号上。 2.1Ф80的折算系数使用Ф80套盆式蒸发器,需转换为E601型,考虑蒸发器间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变化不大,本次分析仍延用我省1976年《江苏省水文手册》的分析成果。折算系数为Ф80套盆式蒸发量与E601型蒸发器蒸发量比值。成果见表1。 表1E601型与Ф80套盆式蒸发折算系数表 地区 1月 2月 3月

2.降水、蒸发、径流基本知识分析

降水 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和降雪,前者为液态降水,后者为固态降水,其他的降水形式还有露、霜、雹等。凡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mm的降水称为暴雨。暴雨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三个等级。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为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为0.1-9.9mm降雨。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mm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0~2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0~49.9mm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0~6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0~13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140.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250.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一、降水要素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水文学中一般只讨论降水时空分布的表示方法和降水资料的整理及应用。描述降水的基本物理量(即降水的基本要素)介绍如下: (1)降水量(深)。降水量的概念是时段内(从某一时刻到其后的另一时刻)降落到地面上一定面积上的降水总量。按此定义,降水量应由体积度量,基本单位为m3。但传统上总是用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即平均降水深(或降水深)度量降水量,单位多以mm计,量纲是长度。降水量一般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仪器承接的是雪、雹等固态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也用毫米数记录。但在进行水资源评价等考虑总水量时多用体积度量降水量。 降水多发生在大的面积上,但仪器观测的点位相对面积很微小,常作为几何的点看待,因此又有“面降水量”和“点降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一)蒸发器的设计步骤 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迭代计算法 (1)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汽压强及冷凝器压强)、蒸发器的形式(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刮 膜蒸发器)、流程和效数。 (2)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组成。 (3)根据经验,假设蒸汽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 (4)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 (5)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 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求)为止。 (二)蒸发器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装置为例介绍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 1.估值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组成 总蒸发量(1-1) 在蒸发过程中,总蒸发量为各效蒸发量之和 W = W1 + W2 + … + W n (1-2) 任何一效中料液的组成为 (1-3) 一般情况下,各效蒸发量可按总政发来那个的平均值估算,即

(1-4) 对于并流操作的多效蒸发,因有自蒸发现象,课按如下比例进行估计。例如,三效W1:W2:W3=1:: (1-5) 以上各式中 W — 总蒸发量,kg/h ; W 1,W 2 ,… ,W n — 各效的蒸发量,kg/h ; F — 原料液流量,kg/h ; x 0, x 1,…, x n — 原料液及各效完成液的组成,质量分数。 2.估值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总温度差 欲求各效沸点温度,需假定压强,一般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或末效压强)是给定的,其他各效压强可按各效间蒸汽压强降相等的假设来确定。即 (1-6) 式中 — 各效加热蒸汽压强与二次蒸汽压强之差,Pa ;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压强,Pa ; — 末效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的压强,Pa 。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 (1-7) 式中 —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1-8) 式中 — 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p ?1p k p '∑∑?-'-=?)(1k T T t ∑?t 1T k T '∑?∑∑∑∑?'''+?''+?'=??'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一)蒸发器的设计步骤 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迭代计算法 (1)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汽压强及冷凝器压强)、蒸发器的形式(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刮 膜蒸发器)、流程和效数。 (2)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组成。 (3)根据经验,假设蒸汽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 (4)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 (5)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 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求)为止。 (二)蒸发器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装置为例介绍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 1.估值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组成 总蒸发量(1-1) 在蒸发过程中,总蒸发量为各效蒸发量之和 W = W1 + W2 + … + W n (1-2) 任何一效中料液的组成为 (1-3) 一般情况下,各效蒸发量可按总政发来那个的平均值估算,即

(1-4) 对于并流操作的多效蒸发,因有自蒸发现象,课按如下比例进行估计。例如,三效W1:W2:W3=1:: (1-5) 以上各式中 W — 总蒸发量,kg/h ; W 1,W 2 ,… ,W n — 各效的蒸发量,kg/h ; F — 原料液流量,kg/h ; x 0, x 1,…, x n — 原料液及各效完成液的组成,质量分数。 2.估值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总温度差 欲求各效沸点温度,需假定压强,一般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或末效压强)是给定的,其他各效压强可按各效间蒸汽压强降相等的假设来确定。即 (1-6) 式中 — 各效加热蒸汽压强与二次蒸汽压强之差,Pa ;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压强,Pa ; — 末效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的压强,Pa 。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 (1-7) 式中 —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1-8) 式中 — 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p ?1p k p '∑∑?-'-=?)(1k T T t ∑?t 1T k T '∑?∑∑∑∑?'''+?''+?'=??'

三效蒸发器相关课程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11级题目:KNO3水溶液三效蒸发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888 学号:888888 指导教师姓名:888 职称: 教授 2014年12 月29 日

化工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KNO 水溶液三效蒸发工艺设计 3 设计条件: 1.年处理能力为7.92×104 t/a KNO3水溶液; 2.设备型式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3.KNO3水溶液的原料液浓度为8%,完成液浓度为48%,原料液温度为20℃,比热容为3.5kJ/(kg. ℃); 4.加热蒸汽压力为400kPa(绝压),冷凝器压力为20kPa(绝压); 5.各效加热蒸汽的总传热系数:K1=2000W/(m2?℃);K2=1000W/(m2?℃);K3=500W/(m2?℃); 6.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浓缩热和热损失,不计静压效应和流体阻力对沸点的影响; 7.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运行; 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 2.蒸发器和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3.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4.主要辅助设备选型,包括气液分离器及换热器等。 5.绘制KNO3水溶液三效蒸发装置的流程图及蒸发器设备工艺简图、。 姓名: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1 概述 (1) 1.1 蒸发简介 (1) 1.2 蒸发操作的分类 (1) 1.3 蒸发操作的特点 (4) 1.4蒸发设备 (4) 2设计条件及设计方案说明 (5) 2.1设计方案的确定以及蒸发器选型 (5) 2.2工艺流程简介 (6) 3. 物性数据及相关计算 (7) 3.1蒸发器设计计算 (7) 3.1.1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8) 3.1.2 估计各效蒸发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8) 3.1.3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初步计算 (10) 3.1.4蒸发器传热面积的估算 (12) 3.1.5有效温度的再分配 (12) 3.1.6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13) 3.1.7计算结果 (16) 3.1.8蒸发器设备计算和说明 (17) 3.1.9 辅助设备的选择 (19) 3.2换热器设计计算 (23) 3.3管道管径的计算 (24) 4对本设计的自我评述 (24)

多效蒸发工艺设计计算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概述` 第二章蒸发工艺设计计算 §2·1蒸浓液浓度计算 §2·2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度差的确定 §2·2·1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2·2·2各效由于溶液静压强所因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2·2·3由经验不计流体阻力产生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2·3 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计算 §2·4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和有效温度差在各效中的分布以及传热系数K的确定 §2·5 温差的重新分配与试差计算 §2·5·1重新分配各效的有效温度差, §2·5·2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2·6计算结果列表 第三章 NaOH溶液的多效蒸发优化程序部分 §3·1 具体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过程 §3·2 程序内部变量说明 §3·3 程序内容: §3·4 程序优化计算结果 §3·5 优化前后费用比较 第四章蒸发器工艺尺寸计算 §4·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4·1·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4·1·2 循环管的选择 §4·1·3 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4·1·4 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 §4·2 接管尺寸的确定 §4·2·1 溶液进出 §4·2·2 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 §4·2·3 冷凝水出口 第五章、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 §5·1 气液分离器 §5·2 蒸汽冷凝器 §5·2·1 冷却水量 §5·2·2 计算冷凝器的直径 §5·2·3 淋水板的设计 §5·3泵选型计算 §5·4预热器的选型 第六章主要设备强度计算及校核 §6·1蒸发分离室厚度设计 §6·2加热室厚度校核 第七章小结与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希腊字母: c——比热容,KJ/ α――对流传热系数,W/m2.℃d——管径,m Δ――温度差损失,℃D——直径,m η――误差, D——加热蒸汽消耗量,Kg/h η――热损失系数,f——校正系数,η――阻力系数, F——进料量,Kg/h λ――导热系数,W/m2.℃g——重力加速度,s2 μ――粘度, h——高度,m ρ――密度,Kg/m3

蒸发器动态特性及详细介绍

蒸发器动态特性及详细介绍 摘要:蒸发器是制冷和热泵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动态特性的模拟预测和研究无论对蒸发器本身的设计、运行还是对整个制冷热泵系统的优化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逆流套管式蒸发器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构特点出发,经适当假定,运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蒸发器的动态分布参数模型。用数值方法对模型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得到并分析了动态过程中蒸发器制冷剂侧及水侧各主要参数的沿程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 关键词:蒸发器动态模拟动态分布参数 0 引言 制冷与热泵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和热泵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造成电耗、燃料消耗的大幅度增加,缺电、缺油、缺煤等信息见诸报端的频率不断升级。据统计,暖通空调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的22.75%,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重要能源的紧缺正逐 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和研制高性能、低能耗的制冷、热泵系统是该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国策的迫切要求。而蒸发器是制冷、热泵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优劣,因此,蒸发器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蒸发器动态分布参数模型的建立 实际上,整个制冷、热泵装置均是在动态下工作,纯粹的稳态工况是不存在的。到目前为止,对制冷系统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中大部分是基于稳态工况下做出的。为对整个制冷、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机理有充分的理解,提高系统各部件及系统的效率,实现制冷、热泵系统的最佳匹配及最优控制等,必须建立能描述整个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作为制冷系统的关键设备——换热器仍是研究者们历来研究的重点,其动态性能对整个制冷、热泵系统性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换热器的动态模型已成为整个制冷、热泵系统动态模拟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制冷、热泵装置中,换热器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二者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比较而言,蒸发器的研究要比冷凝器复杂得多,它对系统的影响更大,建模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蒸发器模型的建立主要有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两种方法,前者具有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好的优点,通常用于定性分析;而后者具有计算精度高、结果可靠、能较好的反映研究对象真实运行状态等优点,采用该方法建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套管式蒸发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模型,模型中水与制冷剂间的换热视为逆流换热,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内流动,主要经历从两相到过热的过程,但为了增大模型的通用性、更加全面地研究蒸发器的动态特性,在模型中考虑了过冷区以及过冷沸腾区。 在某些工况下,制冷剂虽经膨胀阀后压力下降,但仍有可能以过冷状态进入蒸发器。此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参考文本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单效蒸发的流程 如图13—1所示是一套典型的单效蒸发操作装置流 程,左面的设备是用来进行蒸发操作的主体设备蒸发器, 它的下部是由若干加热管组成的加热室1,加热蒸汽在管间 (壳方)被冷凝,它所释放出来的冷凝潜热通过管壁传给被加 热的料液,使溶液沸腾汽化。在沸腾汽化过程中,将不可 避免地要夹带一部分液体,为此,在蒸发器的上部设置了 一个称为分离室2的分离空间,并在其出口处装有除沫装 置,以便将夹带的液体分离开,蒸汽则进入冷凝器4内, 被冷却水冷凝后排出。在加热室管内的溶液中,随着溶剂 的汽化,溶液浓度得到提高,浓缩以后的完成液从蒸发器 的底部出料口排出。

蒸发操作可以在常压、加压或减压下进行,上述流程是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减压蒸发是指在低于大气压的条件下进行的蒸发,具有如下优点: ①在加热蒸汽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减压蒸发时溶液的沸点低,传热温差可以增大,当传热量一定时,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可以相应地减小; ②可以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 ③可以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为加热剂; ④操作温度低,损失于外界的热量也相应地减小。 但是,减压蒸发也有一定的缺点,这主要是由于溶液沸点降低,黏度增大,导致总的传热系数下降,同时还要有减压装置,需配置如图中 所示的真空泵、缓冲罐、气液分离器等辅助设备,使基建费用和操作费用相应增加。

多效蒸发器经典问答

多效蒸发器经典问答 2010-03-20 21:24 问: 1、多效蒸发器用来处理含氯化钠12%的废水,pH为1左右,请问采用何种材质的比较好,如果调pH的话,调到多少比较合适,需要采用的材质有哪些?欢迎各位还有发表高论。 2、再问下,如果采用多效蒸发的话,一般进蒸发器的料液温度控制在多少比较经济?不知道有对此做过分析的吗? 答: 1、氯化钠在浓缩过程中容易结晶,因此在选用带强制循环方式外循环蒸发器。由于蒸发浓缩处理的溶液中氯离子含量较高,且为酸性,因此加热器选用双相不锈钢材料才能满足生产要求。但为了降低成套设备的造价,可选用部份石墨材料和316L材料的设备。 2、在多效蒸发器系统,设置有预热器,利用一效或三效蒸发的热对进料进行预热,可以不限进行预热。 3、具体设备选型及材质如下 (1)一效加热器由于蒸发温度最高,选用石墨加热器。二效和三效加热器采用列管式加热器,二、三效加热器管程及管板材质采用选用双相不锈钢,壳程材质304/8mm的不锈钢材料。 (2)蒸发器:蒸发器采用316L不锈钢材料。设有人孔、视孔、温度计、真空表等装置。 (3)预热器:预热器为列管式加热,管程及管板材质为双相不锈钢材料,壳程材质:304/6mm的不锈钢材料。 (4)进料泵:采用材质为氟塑料的泵为进料泵。 (5)循环泵、循环出料泵: 循环泵、循环出料泵,要求密封良好,耐温,保证在负压状态下,能使高浓度物料或结晶物料连续出料工作,材质为氟塑料。 (6)冷凝器:采用321不锈钢材料。 (7)液封槽:采用碳钢材料。 (8)真空机组:采用的水喷射真空机组,加变频控制。 (9)冷却结晶器:把出料温度降低,同时更多地结晶,材料选用氟塑料。(10)工艺配件:工艺管道采用316L/氟塑料不锈材质。 问:在使用多效并流蒸发器浓缩物料时,应如何控制进料?一效物料进入二效蒸发器时,应如何调节流量?在设计多效蒸发器浓缩物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454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示范 文本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单效蒸发的流程 如图13—1所示是一套典型的单效蒸发操作装置流程,左面的设备是用来进行蒸发操作的主体设备蒸发器,它的下部是由若干加热管组成的加热室1,加热蒸汽在管间(壳方)被冷凝,它所释放出来的冷凝潜热通过管壁传给被加热的料液,使溶液沸腾汽化。在沸腾汽化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夹带一部分液体,为此,在蒸发器的上部设置了一个称为分离室2的分离空间,并在其出口处装有除沫装置,以便将夹带的液体分离开,蒸汽则进入冷凝器4内,被冷却水冷凝后排出。在加热室管内的溶液中,随着溶剂的

汽化,溶液浓度得到提高,浓缩以后的完成液从蒸发器的底部出料口排出。 蒸发操作可以在常压、加压或减压下进行,上述流程是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减压蒸发是指在低于大气压的条件下进行的蒸发,具有如下优点: ①在加热蒸汽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减压蒸发时溶液的沸点低,传热温差可以增大,当传热量一定时,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可以相应地减小; ②可以蒸发不耐高温的溶液; ③可以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为加热剂; ④操作温度低,损失于外界的热量也相应地减小。 但是,减压蒸发也有一定的缺点,这主要是由于溶液沸点降低,黏度增大,导致总的传热系数下降,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

编号:SM-ZD-16091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单效蒸发过程分析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单效蒸发的流程 如图13—1所示是一套典型的单效蒸发操作装置流程,左面的设备是用来进行蒸发操作的主体设备蒸发器,它的下部是由若干加热管组成的加热室1,加热蒸汽在管间(壳方)被冷凝,它所释放出来的冷凝潜热通过管壁传给被加热的料液,使溶液沸腾汽化。在沸腾汽化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夹带一部分液体,为此,在蒸发器的上部设置了一个称为分离室2的分离空间,并在其出口处装有除沫装置,以便将夹带的液体分离开,蒸汽则进入冷凝器4内,被冷却水冷凝后排出。在加热室管内的溶液中,随着溶剂的汽化,溶液浓度得到提高,浓缩以后的完成液从蒸发器的底部出料口排出。 蒸发操作可以在常压、加压或减压下进行,上述流程是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减压蒸发是指在低于大气压的条件下进行的蒸发,具有如下优点: ①在加热蒸汽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减压蒸发时溶液的沸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一)蒸发器的设计步骤 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迭代计算法 (1)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汽压强及冷凝器压强)、蒸发器的形式(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刮膜蒸发器)、流程和效数。 (2)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组成。 (3)根据经验,假设蒸汽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 (4)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 (5)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求)为止。(二)蒸发器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装置为例介绍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 1.估值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组成 总蒸发量(1-1)在蒸发过程中,总蒸发量为各效蒸发量之和 W = W1 + W2 + … + W n (1-2) 任何一效中料液的组成为 (1-3)

一般情况下,各效蒸发量可按总政发来那个的平均值估算,即 (1-4) 对于并流操作的多效蒸发,因有自蒸发现象,课按如下比例进行估计。例如,三效W1:W2:W3=1:: (1-5) 以上各式中 W — 总蒸发量,kg/h ; W 1,W 2 ,… ,W n — 各效的蒸发量,kg/h ; F — 原料液流量,kg/h ; x 0, x 1,…, x n — 原料液及各效完成液的组成,质量分数。 2.估值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总温度差 欲求各效沸点温度,需假定压强,一般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或末效压强)是给定的,其他各效压强可按各效间蒸汽压强降相等的假设来确定。即 (1-6) 式中 — 各效加热蒸汽压强与二次蒸汽压强之差,Pa ;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压强,Pa ; — 末效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的压强,Pa 。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 (1-7) 式中 —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1-8) p ?1p k p '∑∑?- '-=?)(1k T T t ∑?t 1 T k T '∑? ∑∑∑∑?' ''+?''+?'=?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多效蒸发器设计计算(一)蒸发器的设计步骤 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迭代计算法 (1)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汽压强及冷凝器压强)、蒸发器的形式(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刮膜蒸发器)、流程和效数。 (2)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组成。 (3)根据经验,假设蒸汽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 (4)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 (5)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 (5),直到所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 求)为止。 (二)蒸发器的计算方法 下面以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装置为例介绍多效蒸发的计算方法。 1.估值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组成 总蒸发量(1-1)在蒸发过程中,总蒸发量为各效蒸发量之和 W = W1 + W2 + … + W n (1-2) 任何一效中料液的组成为 (1-3)

一般情况下,各效蒸发量可按总政发来那个的平均值估算,即 (1-4) 对于并流操作的多效蒸发,因有自蒸发现象,课按如下比例进行估计。例 如,三效W1:W2:W3=1:: (1-5) 以上各式中 W — 总蒸发量,kg/h ; W 1,W 2 ,… ,W n — 各效的蒸发量,kg/h ; F — 原料液流量,kg/h ; x 0, x 1,…, x n — 原料液及各效完成液的组成,质量分数。 2.估值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总温度差 欲求各效沸点温度,需假定压强,一般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 (或末效压强)是给定的,其他各效压强可按各效间蒸汽压强降相等的假设来确定。即 (1-6) 式中 — 各效加热蒸汽压强与二次蒸汽压强之差,Pa ;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压强,Pa ; — 末效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的压强,Pa 。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 (1-7) 式中 —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p ?1p k p '∑∑?- '-=?)(1k T T t ∑?t 1 T k 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