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4习题答案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4习题答案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4习题答案
人大宏观经济学课件ch14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单项选择

1. b;

2. b;

3. b;

4. c;

5. d;

6. a;

7. d;

8. a;

9. b;

10. c;

11. d; 12. a; 13. b; 14. a; 15. c; 16. d; 17. c; 18. b; 19. b;

20. c;

21. c; 22. c; 23. b; 24. c; 25. b; 26. c; 27. d; 28. b; 29. d;

30. c。

二、多项选择

1.bd; 2. bcd; 3. ba; 4. bc; 5. ad; 6. bc; 7. bc; 8. bd;

9. ac; 10. ab; 11. bc; 12. abd; 13. bc; 14. ad; 15. cd。

三、名词解释

1.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资本品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项资本品的重置价格。

2. 反映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和利率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IS曲线。

3. 凯恩斯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是指利率极低、货币的投机需求无穷大时的货币需求状况。

4. 反映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和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LM曲线。

5. LM曲线的水平部分称为凯恩斯区域,对应于货币需求曲线上的流动性偏好陷阱,此时,利率已降到最低点,货币的投机需求无穷大。

6. LM曲线的垂直部分叫做古典区域,此时利率极高,货币的投机需求等于零,符合古典经济学家关于货币需求只有交易性质货币需求而无投机性货币需求的看法。

7. 交易需求指为应付日常交易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它根源于收入和支出的不同步性。

8. 货币的投机需求指为了购买有利可图的债券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它根源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9.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叫IS—LM模型。该模型用公式表示就

是:IS=LM,I(r)=S(Y),M

0=L

1

(Y)+L

2

(r)。其中I(r)为投资函数,S(Y)

为储蓄函数,M

0表示既定的货币供给量,L

1

(Y)+L

2

(r)为货币需求函数。

10.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即经济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时,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10.错;

11.错;12.对;13.错;14.错;15.错;16.错;17.对;18.错;19对;20.对。

五、辨析题

1.错。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投资等于储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但这四个变量不一定都相等。

2.错。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国民收入可能小于、等于或者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3.错。IS曲线坐下方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均衡的利率会增加。

4.错。LM曲线右下方的点表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均衡的国民收入会减少。5.对。货币工资的取得是某个时点问题,交易则是一段时间内的事情,因此,交易需求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之间的非同步性。

6.错。当市场利率小于或等于资本边际效率时,一项资本品才会进行投资。7.错。在IS—LM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投资增加将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8.错。投资需求的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使IS曲线右移。

9.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的增加相当于投资的减少,而投资的减少使IS左移。

10.错。在古典区域,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

11.对。凯恩斯陷阱中,利率非常低,债券的价格非常高,无论有多少钱都会留在手中,即货币需求无穷大。

12.错。投机需求的增加,使投机需求曲线右移,其它情况不变时,使LM左移。13.错。交易需求增加,使交易需求曲线左移,其它条件不变时,使LM曲线左移。

14.错。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使LM右移,国民收入增加,利

率下降。

15.错。当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时,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或扩张的货币政策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六、简答题

1. 答: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项资本品的重置价格。它与资本品的重置价格负相关,与资本的预期收益正相关。随着社会上各个企业投资的增加,一方面,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使资本的重置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产品供给增加,价格降低,使资本的预期收益减少。故资本边际效率具有递减的趋势。

2.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对货币的交易动机。交易需求是指为应付日常交易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它根源于收入支出的不同步性。二是预防动机,指为了防备意义支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它根源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由于都是收入的增函数,常总称为交易需求。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是指为了购买有利可图的债券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它根源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是利率的减函数。

3. 答: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提高,意味着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将引起投资量的更多变动。在投资乘数既定的条件下,更多的投资变动量将引起收入更大幅度的变动。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对应着更多的收入变动,意味着IS曲线更加平坦,即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更小。

4. 答: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提高,意味着一定量的利率提高所减少的投机货币需求量越多,在货币供给量既定且货币市场始终保持均衡的条件下,所能增加的交易货币需求量将越多。根据既定的交易货币需求函数,交易货币需求量增加得越多,收入也就增加得越多。一定量的利率上升对应着更多的收入增加,意味着LM曲线更加平坦,即LM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更小。

5. 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

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是凯恩斯本身没有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较为完整的表述。

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6. 答:LM曲线可分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三个区域。

(1)在利率较低时,LM曲线呈水平状,该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又称“萧条区域”。在凯恩斯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这是因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比较稳定,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大,也就是进入“流动偏好陷阱”,货币的需求曲线水平,LM曲线自然也变得水平。在此区域,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如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会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或极小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萧条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就是这种情况。

(2)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LM曲线进入“古典区域”。在古典区域,利率已经相当高,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即交易需求),再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因此,LM曲线变为一段垂直线,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于零,货币需求曲线的利率弹性为零。此时,如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使收入(产量)增加,但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还会提高收入水平。因此,在这个区域内,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3)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向右上倾斜。斜率为正,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介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在这个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效果。

7. 答:IS-LM模型有如下一些缺陷:

(1)该模型与简单凯恩斯模型一样,隐含着以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为前提,

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在该影响中未加考虑。

(2)该模型只是总需求分析,并没有考虑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该模型未考虑开放经济的情况。

(4)该模型难以解释经济的“滞胀”问题。

8. 答: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的住宅建筑等。决定投资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是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等。

(1)实际利率水平与投资

是否对新的实物资本进行投资取决于这些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与为购买这些资产必须借进的款项所要求的利率的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时,投资是值得的。因此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进行投资,首先就决定于实际利率的高低,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2)预期收益与投资

影响投资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收益,即一个投资项目在未来各个时期估计可得到的收益,而影响这种预期收益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预期,企业决定某项目的投资及投资多少,首先会考虑市场对该项目产品的未来需求情况,假设一定的产出量会要求一定的设备量来提供,则预期市场需求增加多少,就会相应要求投资多少。第二,产品成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项目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者的工资成本,工资成本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降低企业利润,减少投资预期收益。第三,投资抵免税。投资抵免税对投资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政策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的,对于临时性的政策,效果可能也是临时的。

(3)投资风险与投资

投资需求还与企业对投资的风险考虑密切相关。高的投资收益往往伴随着高的投资风险,如果收益不足弥补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企业就不愿意投资。一般来说,整个经济趋于繁荣时,企业对未来会看好,从而会认为投资风险较小,而经济呈下降趋势时,企业会感觉投资风险较大。因此投资需求与投资者的乐观和悲观情绪相关,实际上,这说明投资需求随人们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的变化而

变动。

9. 答:资本品的价格或价值要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资本的预期收益。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计算资本品价格的公式为:

C p =

n

n

r

R

r

R

r

R

)

1(

)

1(

12

2

1

+

+

+

+

+

+

式中,C

p 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R

1

、R

2

、…R

n

表示资本预期未来的收益,r表示资

本边际效率。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公式表明,资本品的价格与资本边际效率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资本边际效率的上升都会使资本品价格或价值减少。

10. 答:(1)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提高,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设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凯恩斯认为,是否对新的实物资本进行投资,取决于这些新的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与为购买这些资产而必须借进的款项所要求的利率的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投资是值得的,如果前者小于后者,投资就不值得,因此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在投资的预期和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投资,首先决定于实际利率的高低,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总之,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这是因为,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多半是借来的,利息是投资的成本。即使投资的资金是自有的,投资者也会把利息看成是投资的机会成本,从而把利息当作投资的成本。因此,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自然就会减少对投资物品(如机器、设备等)的购买。

(2)表示投资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当GDP 增加时,投资—利率曲线将向上移动。原因分析如下:影响投资需求的除了利率水平外,还有预期收益,即一个投资项目在未来各个时期估计得到的收益,影响这咱预期收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是投资项目在未来各个时期估计得到的收益,影响这种预期收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是投资项目产出的需求预期,而GDP的增加可以影响投资项目产出的需求预期。当GDP增加时,意味着人们的收入增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可能增加,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就会增加投资,假定一定的产出量要求有一定的资本设备量提供,则预期

市场需求增加多少,就会相应要求增加投资多少。另一方面,GDP增加,则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下,可以用来投资的资源也增加,这种用以说明产出增量和投资之间的关系数字称为加速数。

从上面分析可知,GDP增加时,投资—利率曲线将向右移动。

11. 答:自发消费增加会使IS曲线右移,自发消费减少,IS曲线左移。边际消费倾向增大,将使IS曲线的斜率变小。因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大,意味着一定的收入中会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更少的收入用于储蓄。为使储蓄和一定利率水平上的投资相等,就需要有更多的收入来提供相应的储蓄。当更多的收入和一定的利率对应时,IS曲线就会变得更平坦。同理,边际消费倾向变小,IS曲线的斜率变大。

12. 答: 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对应的收入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这种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收入。因为在IS-LM模型中没有考虑劳动市场是否均衡,所以不知道这种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收入。由于种种原因,劳动市场既可以均衡,也可以不均衡,即实际就业量既可以是充分就业量,也可以是低于充分就业量,从而实际收入既可以是充分就业收入,也可以是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13. 答: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和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当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时,为了保持产品市场的均衡,储蓄必须增加,进而收入必须增加。若用坐标图上的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IS曲线就向右下方倾斜。如果投资不随利率的降低而增加,或者储蓄不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IS曲线就不会向右下方倾斜。例如投资的利率弹性等于零,即投资曲线垂直,则利率可以变动,但投资不变,从而储蓄不变,进而收入不变,于是IS曲线垂直。

14. 答:引起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交易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动、投机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动和货币供给函数的变动三个。

(1)交易货币需求函数变动引起的LM曲线移动

在货币供给量既定且货币市场始终保持均衡的条件下,交易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将引起投机货币需求量的等量的减少。根据既定的投机货币需求函数,投机货币需求量的减少导致利率的上升。这样,在每一收入水平上的利率由于交易货币需求增加都比过去提高了。于是,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如果交易货币需求减少,

则LM曲线右移。

(2)投机货币需求变动引起的LM曲线移动

假定投机货币需求增加,意味着在每一利率水平上,现在的投机货币需求量都增加。在货币供给量既定且货币市场始终保持均衡的条件下,投机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将引起交易货币需求量的等量减少。根据既定的交易货币需求函数,交易货币需求量的减少导致收入的减少。这样,在每一利率水平上的收入由于投机货币需求增加都比过去减少了。于是,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如果投机货币需求减少,则LM曲线右移。

(3)货币供给变动引起的LM曲线移动

假定货币供给量增加,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或者全部为交易货币需求量吸收,或者全部为投机货币需求量吸收,或者同时为二者吸收。为简单起见,假定它全部为交易货币需求量吸收或全部为投机货币需求量吸收。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若全部为交易货币需求吸收,则一方面投机货币需求量

L 2不变,从而推出利率r不变;另一方面交易货币需求量L

1

增加,从而推出收入Y

增加。综合结果:利率不变而收入增加。故LM曲线右移。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若全部为投机货币需求吸收,则一方面交易货币需求量

L 1不变,从而收入Y不变;另一方面投机货币需求量L

2

增加,从而推出利率r降低。

综合结果:收入不变而利率降低。故LM曲线右移。同理,如果货币供给量减少,则LM曲线左移。

15. 答:当利率降到很低水平时,一方面人们持有货币成本极低,另一方面债券的价格极高,人们预期利率只升不跌,有价证券价格只跌不升,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即对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这种情况被称作“流动偏好陷阱”。此时,如果政府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将十分有效。此时,LM曲线呈水平状,不存在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七、论述题

1. 答:反映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和利率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IS曲线。在IS曲线上,均衡收入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有无数个。均衡收到底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利率的决定。因为利率变化会影响投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变动;反映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和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LM曲线。在LM曲线上,均衡利率随

收入的变动而变动,有无数个。均衡利率到底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收入的决定。因为收入变化会影响交易货币需求变化进而影响利率变化。这样,一方面,收入的决定离不开利率的决定,如果不先确定利率水平就无法真正确定收水平。另一方面,利率的决定也离不开收入的决定,如果不先决定收入水平也无法真正决定利率水平。因此,为了真正说明收入的决定,必须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构建统一的IS—LM模型,同时决定收和利率。

2.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投资的变动和储蓄的变动(或消费的变动)。如果投资在每一既定的利率水平上增加即投资增加,投资曲线右移,就会引起收在每一既定的利率水平上增加,使IS曲线右移。同量,投资减少,IS曲线左移。如果储蓄在每一既定的收入水平上增加储蓄增加(消费减少),为了保证收入均衡,投资必须增加,利率降低:在既定的收水平上利率降低,意味着IS曲线左移。同理,储蓄减少消费增加,IS曲线右移。

3. 答:(1)IS-LM曲线的政策含义

IS-LM模型是一个二元方程组,它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来确定以收入y和利率r为变量的宏观经济空间中的均衡点。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和利率的所有组合;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代表两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的y与r的唯一组合。

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因为β,t都比较稳定)。d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也越陡峭,d越大,斜率越小,则IS越平坦,d=0,IS成一条垂线;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h越小,斜率越大,则LM越陡;h越大,斜率越小,则LM越平坦,当h→∞时,LM近乎一条平行线。(并说明IS,LM曲线在各种形状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效果的大小。)IS-LM模型为执行与选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均衡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政府便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 曲线与LM曲线的位置,从而提高产出水平。(相反情况的论述略)(2)IS-LM模型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从我国实践来看,自1996年底,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国内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

等原因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物价水平连续下降。为了遏制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势头,扩大内需,抑制通缩,国家自1998年以来采取了积极的财政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增发巨额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准备金,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降低关税水平,取消29项收费项目以减轻企业负担等一系列措施与时同时,中央银行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如连续七次下调利率降低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在IS-LM模型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同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又使LM曲线向右移动,以保持真实利率水平不变,防止可能出现的财政政策挤出效应。显然,在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前提下,采用适度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是拉动内需的最好方式,我国实施这种政策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以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2005年前后我国仍有必要性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适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使二者相互协调配合。

(3)对IS-LM模型的理论评价:第一、积极方面:①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结合起来。②这一模型不仅能说明r与Y的确定,而且还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③可以用来解释衰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并选择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缺陷:①能否消除失业和通胀,此模型并未提出彻底的解决办法。②IS曲线和LM曲线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一条曲线移动的同时另一条曲线也可能发生移动,这样,IS-LM模型就失去了它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因为,它不能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值,从而也就不能预测经济前景和政策效果。③此模型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和冲突仅仅归结为社会资本流通中商品的供求和货币供求的一种暂时的不均衡,掩盖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本质矛盾和冲突。④它不可能按照劳动二重性原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形式和物质形式的补偿问题。⑤此模型不能解释滞胀,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所以其作为分析工具的影响在减弱。

4. 答:(1)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是指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的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这是因为:一方面,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等于零,也就是说,利率已达到如此高的地步,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损失极大,同时又使人们看到,债券价格低到了只会上涨而不会再跌的程度。因此,人们不愿再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政府如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要向私人部门借款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只有在私人部门认为向政府借款有利可图时,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为此,利率(政府借款利率)一定要上涨到能以使政府以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投资大大减少,使“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从而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2)此时,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效果会很明显。这是因为,当政府货币当局准备用购买公债的办法增加货币供给时,公债价格必须上升到足够程度,人们才肯卖出公债以换回货币。由于人们没有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他们将用这些货币购买其他生息资产,这些生息资产可以是新的资本投资,也可以是购买现有的生息证券。新的资本投资将提高生产或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人们手中只要还有超过交易所需的闲置货币,总会竞相购买生息资产,于是公债价格将继续上涨,利率继续下降,直到新的投资把收入水平提高到刚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量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因此,最终将带来国民收入的多倍增长(增加量△m/k)。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对利率极为敏感,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哪怕稍有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因此,货币政策是此时唯一有效的政策。

5. 答: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与之相区别的是名义需求,这种需求只是一种愿望而没有支付能力。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经济的产量水平和就业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

(1)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理论体系:①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

有效需求是常态,而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因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短期内波动不定。考虑到资本成本随投资增加而不断增加,投资的预期收益随产品供给增加而下降,资本边际效率就出现了随投资增加而趋于递减的趋势,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这种情况使投资的增加受到严重限制。

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该理论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流动偏好规律使人们必须得到利息才肯放弃货币,因而使利率总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也会妨碍投资的增加。

②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意义紧急支出而须持有货币的需求,就是说,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边保存一定量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之用,这些货币以后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等是大致确定的。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在货币与生利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而保留一定量货种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拥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了贮藏价值或财富,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③正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是常态,凯恩斯主张政府对经济干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提出的背景。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世界经济处于普遍衰退状态,失业率高涨,古典主义学派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无能为力。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当时经济的普遍状态是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正符合当时的经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理论之一。

6. 答:(1)IS 曲线的定义及图形的含义:IS 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 (r )=S (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略)。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 曲线右方的收入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 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 曲线上的收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2)实现机制:这里的实现机制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曲线的左边,即投资大于储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后,投资会相庆缩减,与此同时,利率上升会导致储蓄相应提高,最终会导致投资等于储蓄。

另外一种是曲线的右边,即投资小于储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的供给是大于需求的,产品市场的价格下降,产品市场价格的上升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后,投资会相应上升,与此同时,利率下降会导致储蓄的相应下降,最终导致投资等于储蓄。

7. 答:(1)IS-LM 模型推导:IS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其推导如下:在三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G =S+T,T=T 0+tY 或Y d

b r I --+=1d a 0,S=-a+(1-b)(Y -T);推导出IS 表达式: r t b d t b bT G I a Y )

1(1)1(100------++=;LM 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其推导如下:假定m 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 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 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M/p=L 1+L 2 ,推导出LM 曲线

的表达式Y =m/k+hr/k 。将IS 、LM 曲线放在同一个以收入为横轴、利率为纵轴的坐标轴中,就得到IS-LM 模型。

(2)在LM曲线不移动时,政府扩张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LM曲线的形状。当LM曲线弹性无穷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不变;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不变。

当LM曲线具有弹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

当LM曲线完全缺乏弹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均衡收入不变,均衡利率上升;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均衡收入不变,均衡利率下降。

8. 答: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具有上升的压力,国民收入下降。具体的变动机制是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需求,从而影响了总需求,继而决定了国民收入。投资和利率是反方向的变化,当利率上升的时候,投资降低。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水平上升,直到达到均衡利率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不断下降,直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9.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设消费函数C=a+b(Y-T),投资函数I=I

-dr,政府购买

支出G=G

0,税收T=T

+tY,产品市场均衡收入Y=C+I+G=(a +

I 0+G

-bT

-dr)/(1-b+bt),IS曲线的方程为r=(a+ I

+G

-bT

)/d-(1-b+bt)Y/d,其

中(1-b+bt)/d就是IS曲线的斜率。从三部门均衡收入和IS曲线的斜率中,可以看出税率t的提高,一方面使收入在每一既定的利率水平上减少,IS曲线左移,并增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使IS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另一方面又降低收入(利率既定)和利率(收入既定)。例如,收入既定时,税率的提高,意味着税收量的增加,为了保持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均衡,投资量必须增加,从而利率必须下降。

10. 答:凯恩斯投资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凯恩斯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由此导致的非自愿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即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不足。前者起因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趋势,后者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决定的。要增加就业量就必须设法增加有效需求。但由于短期内消费倾向不大,故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投资。凯恩斯认为,投资增长不仅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而且可以通过收入变动使消费量增加;投资对增加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还由于乘数作用而进一步加强。此外,投资

不断增加还可以改变资本稀缺状况,从而有利于促进食利者阶层绝迹,进而改变

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现象。

总之,在凯恩斯看来,投资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对于如何增加投资的问题,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私人力量不足以克服投资需求

不足,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即实行投资社会化:管理私人投资以限制其波动;

利用公共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其中重点是实行公共投资。至于公共投资

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税收或举债两种途径,但利用税收筹资有可能导致政府支

出挤占私人投资,而社会有效需求并没有随之增加的现象。所以,凯恩斯更倾向

于以举债途径筹措举办公共工程所需资金。

11. 答:新古典综合理论一般假定:(1)如果产品市场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就会减少供给;反之,企业就会增加供给。 (2)供给大干需求意味着储蓄大于投资,利息率将下降;反之,利息率就会上升。由于假定了上述两种调整机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将自动得到恢复。根据新古典综合理论,货币市场的失衡可以通过债券市场的变动而自动得到校正。在债券的供给给定的条件下,当货币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对债券的需求大于债券的供给。债券价格上升,利息下降。利息率的下降又将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货币市场均衡的恢复。当货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时,相反的调节过程将导致货币均衡的恢复。

12. 答:在IS——LM模型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导致收入(产出)的增加。

但收入的增加将破坏货币市场的均衡。交易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而

利息率的上升反过来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导致收入的减少。政府支出的

这一作用称为“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总之,一方面,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通过财政乘数导致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另一方面,利息率的

上升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收入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是否会

导致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取决于上述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的净结果。一般来说,

政府支出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大干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因而在Is—LM模型中,

财政支出乘数大干0。

13. 答:凯思斯曾经在利息理论上批评“古典”学派,认为储蓄和投资的均等所

决定的均衡利率并非像“古典”学派断言的是唯—确定的均衡利率,而是各种收

入水平下的均衡利率。原因是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它会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也

就是储蓄曲线会由于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希克斯认为,凯恩斯虽然知道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但是他的利息理论也认为货币供求的均等会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利率。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既然如此,在收入变化时,货币供求的均等就不是形成一个确定的均衡收入,而是形成各种利率水平的均衡利率。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利率,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投资和消费决定收入。希克斯认为,凯恩斯体系中的这种因果序列必须修正。这是因为.要知道利率,就必须知道流动偏好;要知道流动偏好,就必须知道收入水平;要知道收入水平,又必须知道利率。

西方学者所发现的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但无法确定均衡利率水平。凯思斯绕开矛盾的方法是,在讨论产品市场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在讨论货币市场的均衡时,假定已经存在产品市场的均衡收入。希克斯、汉森等人不满足于凯恩斯的做法,他们试图用IS-LM模型分析来解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并同时确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问题。后来萨缪尔森等人给予IS—LM模型以更多的意义,认为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完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把凯思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起来。IS一LM 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

IS: Y=C+I或I(r)=S(Y) (1)

LM: m=L

l (Y)+L

2

(r) (2)

式(1)是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投资等于储蓄。式(2)是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其中,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在式(1)和式(2)中,需要确定的量为利率r和收入y。在假定其他量为既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联立求解式(1)、式(2)得到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这样便解决了上述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矛盾。

简言之,IS-LM模型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从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观点看,提出并讨沦宏观经济中各个市场的同时均衡问题的意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本身客观上要求一定的比例,要求某种平衡。认识到说明这种比例关系和平衡条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研究课题。问题在

于,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理论是不科学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平衡或均衡状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固有矛盾的暂时统一。不研究它的固有矛盾,就无法解释和说明它的暂时统一。IS一LM模型和西方经济学的许多模型—样,把均衡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认为均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其实质是把力学上的平衡理论硬搬到社会经济中来,否认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IS一LM模型虽然也提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能存在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均衡被描述成为一种走向均衡常态的调整过程中的暂时状态。因此,这样一种均衡理论必然和资本主义现实相差很远。

LM模型在歪曲的形式上接触到社会总资本在流通中的不同形式以及这些形式的数量关系问题。大致地说,产品市场涉及的是社会总资本在流通中的商品形式,货币市场涉及的是社会总资本在流通中的货币形式。可是,这个模型没有涉及以生产资料的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就根本回避了资本主义生产,掩盖了这种生产所包括的对立关系,从而掩盖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在IS一LM模型个,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流通的条件,实际上只被归纳为流通领域中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在数量上的一致或均等。因此,这种模型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和冲突仅仅归结为社会资本流通中商品供求和货币供求的一种暂时的不均衡现象。

诚然.就流通领域来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对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均衡具有重要意义。这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意味着整个社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同整个社会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投资规模相适应,而二者的不均衡则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比例的严重失调和破坏。但是,这些平衡关系只是从一个方面,即从流通领域反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要求,而对流通领域的平衡关系的研究无论如何代替不了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流通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的研究。凯恩斯及其后继者都没有,而且也决不可能按照劳动二重性原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形式和物质形式的补偿问题,这就堵塞了科学地分析什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道路。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只是西方经济学者想象中的常态。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中,人们经常看到的不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劳动市场的一般均衡,而是商品的相对过剩、货币资本相对过剩、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同时并存。货币资本不能都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资本不能都转化为商品资本,商品资本不能都转化为货币资本。这种种矛盾现象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领域中所固有的矛盾在流通领域中的表现,

IS一LM模型曾经不仅被凯思斯主义者用来解释衰退、高涨和充分就业状态,而且被用来说明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在滞涨出现以后,IS一LM模型由于不能解释滞胀,加上这一模型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其作为分析工具的影响在减弱。尽管凯恩斯主义者现在还没有完全放弃IS一LM分析,然而他们已经越来越感到它远不是像它过去被认为的那样正确和有用。

14. 答:(1)凯恩斯认为,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流动性是指一项金融资产转换成现金或活期存款所需的时间与成本的多少。一项资产转换成现金或活期存款所需的时间与成本越少,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反之,一项资产转换成现金或活期存款所需的时间与成本越多,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越弱。

人们都偏好持有流动性强的资产,即都偏好流动性。如果要人们放弃流动性强的资产,即放弃流动性偏好,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是利息。

资产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货币、债券、股票、不动产和其他形式的实物资产。在所有这些资产中,显然货币具有最大的流动性。因此,流动性偏好就是偏好货币这种资产,放弃流动性偏好就是放弃对货币的偏好,即放弃货币。利息是放弃货币即把货币借出去所得到的报酬。那么,借出一定量的货币能得到多少利息呢?

利息的多少由利率决定。既然利息是放弃货币的报酬,那么,利息的多少或利率的高低一定与货币市场上的供求有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利率的高低与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正相关,货币需求越多,利率就越高:如果货币需求非常强烈,人们都不大愿意放弃货币而去持有其他资产,借钱就比较困难,必须给予很高的报酬才能诱使人们放弃货币;在货币需求既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越多,利率就越低,利率的高低与货币的供给量负相关:如果货币供给量较多,借钱就比较容易,因而诱使人们放弃一部分货币的报酬就可以低些。货币供给一般认为是中央银行给定的外生变量,因而利率决定关键在于货币需求。均衡利率是

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决定,即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

(2)均衡利率的变动

均衡利率的变动或是由于货币供给函数的变动,或是由于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动。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动或是由于投机货币需求函数变动,或是由于交易货币需求函数变动。货币供给变动引起利率变动。而交易货币需求函数变动实质上就是收入的变动。如果收入增加,则垂直的交易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右边移动;反之收入减少,交易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边移动。因此,均衡利率的变动可以追溯到三个原因:货币供给变动、收入变动以及投机货币需求函数变动。

八、计算题

1. 解: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S,得:150-2r=-50+0.2

即2r=200=0.2Y。故IS曲线的方程为:r=100-0.1Y。

2. 解析:根据利率的均衡条件M=L,得:200=0.2Y-4r,即4r=0.2Y-200。故LM 曲线的方程为:r=0.05Y-50。

3. 解:(1)由均衡国民收入Y=C+1=100+0.7Y+200-3r,可得IS曲线的方程为:r=100-0.1Y;由M=L,即100=0.2Y-2r,可得LM曲线的方程为:r=0.1Y-50。

(2)将IS曲线的方程和LM曲线的方程联立:r=100-0.1Y;r=0.1T-50;

可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Y=750,r=25

4. 解:(1)Y=C+I+G+(X-M)=100+0.8[Y-(20+0.25Y)]+(200-5r)+100+[50-(24+0.1Y)],可得四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方程为:r=80-0.1Y;

(2)将IS曲线的方程和LM曲线的方程联立:

r=80-0.1Y

r=0.12Y-50

可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Y=600,r=22;

5. 解:政府支出乘数=1/1-b=1/1-0.5=2

当政府支出增加100亿元时,收入应该增加100×2=200亿元。

设M为货币供给量,所以应该由M=L=kY-hr=0.5Y-hr,若保证利率不变,则有:△M=0.5×△Y=100(亿元)即货币供给需要增加100亿元来维持利率不变。

6. 解:当产品市场均衡时,有:Y=C+I=60+0.8Y

+350-2000r

d

由已知,当充分就业均衡时,Y=Y

=1500,将其代入

f

+350-2000r解得r=0.05 此时的货币需求为:Y=C+I=60+0.8Y

d

L=500-1000r=500-1000×0.05=450

在充分就业均衡时,M=L,所以此时的货币供给也应该增加货币供给量450-400=50。

7. 解:(1)Y=C+I=100+0.8Y+150得到:0.2Y=250

即Y=1250…………………………………………此为IS曲线方程;

M=L=0.2Y-4r 得到:0.2Y-4r=200

即Y=1000+20r……………………………………此为LM曲线方程;

(2)解方程组Y=1250

Y=1000+20r

得到:r=12.5,Y=1250 即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1250和12.5%。

(3)当m=220时,由M=L得到:0.2Y-4r=220,即Y=1100+20r 解方程组

Y=1250

Y=1100+20r

得到:r=7.5,Y=1250 所以其均衡收入不变,利率减少5%。

8. 解:(1)由货币总需求=交易性需求+投机性需求可得货币需求函数为

L=0.25Y+200-800r。

(2)r=0.1,Y=1000时,L=0.25×1000+200-800×0.1=370;

(3)令M=L即:500=0.25Y+200-800r=0.25×1200+200-800r 得r=0此时投机货币性需求为200。

(4)令M=L 即410=0.25×1000+200-800r得r=0.05即均衡利率为5%。

9. 解:(1)均衡国民收入为Y=C=I+G中得出:Y=0.8(1-t)Y+900-50r+800,t=0.25则:Y=4250-125r…………………此即为IS曲线方程;

(2)从M/P=L中得:M/P=0.25Y-6.25r=500

Y=2000+25r………………….此即为LM曲线方程;

(3)将两个方程联立求解:Y=4250-125r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4.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5.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6.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7、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C )。 A、1.6; B、2.5; C、5; D、4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1. 宏观经济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 新古典学派主要由哪些学派构成?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参考答案 1.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有两个主要的源头:一是罗斯福新政,它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二是凯思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答:新古典学派主要由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三个学派构成。 货币学派认为,“滞胀”的基本原因是政府频繁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致。实际财政政策基本上是不会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起作用的,它只对经济的名义变量起作用,所以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自发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加上政府频繁交替使用紧缩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他们主张政府其本上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藏发起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失业也会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合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作出调整。所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在短期内起作用,其效果也不可靠,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要比政府政策可靠得多。理性预期学派并没有提出政策上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它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避免那些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干预性措施。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滞胀”的,他们的基本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了税率变动与税收总额变动关系的著名拉弗曲线。供给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从长期方面来考虑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这为后来各国普遍实行的长期性的税收调节计划和其他旨在长期对经济起作用的经济讨划,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 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 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D.购买40股股票 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交付 D.转移支付 17.所谓净出口是(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汇编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 ,L>M; C.i>s ,LM 5. 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 8.()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9.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A.失业率的波动;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D.国民收入的波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各生产要素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C.将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D.把购买最终产品所支出货币价值加总 3.、为了生产方便面,某企业购进10吨面粉,这些面粉属于() A.最终产品 B.中间产品 C.一半是最终产品,一半是中间产品 D.不确定 4、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 A、投资 = 储蓄 B、投资 = 消费 C、储蓄 = 消费 D、总支出 - 投资 = 总收入 -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 7、以下 (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安徽民工在江苏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 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B、安徽的国民收入 (NI) C、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D、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9、通货膨胀时,GDP价格矫正指数 ( )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0 D、小于0 10、宏观经济学中所讨论的两部门指的是() A. 工业和农业 B.家庭和企业 C. 企业和政府 D.工业和第三产业 11、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2、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4.、统计一年内由本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15、下列哪项计入当年的GDP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