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三角洲微相的划分主要是怎么划分的?

河流相:河道亚相(河道微相)、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微相、沼泽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作者:hikerjs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

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最低部分。其横剖面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水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示明显的冲刷界面,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河床亚相又称为河道亚相,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

河床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

(1)河床滞留沉积

河床中流水的选择性搬运,细粒物质→悬浮和带走,而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石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

其特点是:

● 以砾石等粗碎屑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

● 砾石成分复杂,源区砾石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岩层的砾石。

● 砾石常具叠瓦状定向排列,倾向上游。

● 砾岩很难形成厚层,一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滩沉积。

(2)边滩沉积

又称为“点砂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图18-1)。

因曲流河河床中水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以底负载搬运(滚动和跳跃)方式为主,故边滩沉积:

● 岩性以砂岩为主,

● 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如陕北保罗系河床亚相砂岩,长石含量可高达49%以上。

● 垂向上,自下→上常出现由粗至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 层理类型主要为水流波痕成因的大、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出现平行层理(图18-5)。

2.堤岸亚相

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与河床沉积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进一步可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图18-4)。

(1)天然堤沉积

河流在洪水期因水位较高,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物质溢出河道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河床的砂堤,称为天然堤。

■天然堤的地貌特征:

● 它高于河床,并把河床与河漫滩分开。

● 天然堤两侧不对称,向河床一侧坡度较陡。

● 每次随洪水上涨,天然堤不断加高,其高度范围与河流大小成正比,最大高度代表最高水位。

● 弯曲河流的凹岸天然堤一般发育较好,凸岸天然堤逐渐变为边滩的上部。尤其在较小河流中,天然堤和边滩上部交互出现,很难分开。

■天然堤的沉积特征:

● 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比边滩沉积细,比河漫滩沉积粗;

● 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砂、泥岩薄互层。

● 层理构造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上攀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

● 垂向序列是: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纹层

下部砂质岩发育交错层理(图18-6)。

● 天然堤常间歇性出露水面,故常发育有钙质结核,泥岩中可见干裂、雨痕、虫迹以及植物根等。

● 岩体形态沿河床两侧呈弯曲的砂垄。随着河床迁移,凸岸天然堤随边滩不断扩大、增长,形成覆盖边滩之上的盖层,故古代天然堤岩体呈面状分布。

(2)决口扇沉积

如果天然堤不被破坏,河床随沉积物迅速增厚而升高,最后反而高出旁侧的河漫滩,洪水期河水冲决天然堤,部分水流由决口流向河漫滩,砂、泥物质在决口处堆积成扇形沉积体,称为决口扇。

附属于河床之侧,与天然堤共生。决口扇沉积:

● 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粒度比天然堤沉积物稍粗。

● 具有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

● 常有河水带来的植物化石碎片。

● 岩体形态呈舌状,向河漫平原方向变薄、尖灭,剖面上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

是平原河流的亚相类型,位于天然堤外侧,地势低洼而平坦。洪水泛滥期间,水流漫溢天然堤,流速降低,使河流悬浮沉积物大量堆积。由于它是洪水泛滥期间沉积物垂向加积的结果,故又称为泛滥盆地沉积(图18-4)。

河漫亚相沉积类型简单:

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

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外侧,分布面积广泛,垂向上位于河床或堤岸亚相之上,属河流顶层沉积组合。

根据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河漫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三个沉积微相。

(1)河漫滩沉积

是河床外侧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平水期无水,洪水期水漫溢出河床,淹没平坦的谷底,形成河漫滩沉积。

河漫滩的发育与河谷的发育阶段有关。河谷发育初期,即河流幼年期,以侵蚀下切为主,河谷呈“V”字形,且主要为河床所占据:河谷发育的中后期,即壮年期和老年期,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谷加宽,河床在河谷中仅局限于较窄的部分,只有在这时,问漫滩才能较好地发育。

河漫滩沉积:

● 以粉砂岩为主?,亦有粘土岩的沉积。实际上,以泥岩为主。

● 平面上距河床愈远粒度愈细,垂向上亦有向上变细的趋势,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洪水层理)为主,亦见水平层理,可见不对称波痕。

● 河漫滩常因间歇出露水面而在泥岩中保留干裂和雨痕。

● 化石稀少,一般仅见植物碎片。

● 岩体形态常沿河流方向呈板状延伸。

(2)河漫湖泊

在平原区的弯曲河流中,当河床因天然堤的围限和本身的沉积作用而逐渐抬高时,向床往往在一个比河岸两侧地形较高的“冲脊”上流动,洪水漫溢至两侧河漫滩上。洪水期后,低洼地区就会积水,加上冲脊上河床水平面高于两侧低地,亦构成低地积水区的地下水的源泉。因此,长期积水的低洼地带就形成了河漫湖泊。

河漫湖泊以粘土岩沉积为主,并有粉砂岩出现,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类型。层理一般发育不好,有时可见到薄的水平纹层。

泥岩中泥裂、干缩裂缝常见。

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面下降,表面急速蒸发,常形成钙质及铁质结核。干旱区,蒸发量增大,河漫湖泊→盐湖,形成盐类沉积。

在潮湿气候区的河漫湖泊中,生物繁茂,可形成丰富的有机质沉积,并可保存较完整的动植物化石。

(3)河漫沼泽

又称为岸后沼泽。

是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河漫滩上低洼积水地带植物生长繁茂并逐渐淤积而成,或是由潮湿气候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

在河流迅速侧向迁移的情况下,天然堤发育不良,洪水泛滥可形成广阔平坦的河漫沉积区,沉积物不仅有泥质,而且有大量砂质沉积,这时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已无什么区别,故统称为泛滥平原沉积。

4.牛轭湖亚相

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

截弯取直作用可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是“颈项取直”即随着河流的弯度愈来愈大,形成很窄的“地峡”,这时可由一次特大洪水作用冲掉“地峡”,使河道取直;

其二是“冲沟取直”,或称为“串沟取直”即沿着冲沟冲刷出一个新河床,使河

道取直(图18一7)。

牛轭湖沉积:

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

粉砂岩中具有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有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

岩体呈透镜状,延伸最大可达数十千米,厚可达数十米。

1. 曲流河沉积的垂向模式

由沃克(1976)等人提出,这个标准相模式由下→上可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图18-8)。

第四沉积单元:主要由断续波状交错层理的粉砂岩和水平纹理的粉砂质泥岩及块状泥岩组成,块状泥岩中常发育有泥裂、钙质结核或植物的立生根,属天然堤和泛滥盆地沉积。

第三沉积单元:为粉细砂岩组成,发育有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上攀波纹交错层理,为点砂坝顶部沉积。

第二沉积单元:为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层理规模向上渐小,中夹有水平层理的粉细砂岩,沿层面可发育剥离线理,为点砂坝沉积。

第一沉积单元:为块状含砾砂岩或砾岩,属河床底部滞留沉积;与下伏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面;粗砂岩中含泥砾,可见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上述曲流河沉积的理想垂向层序由下→上,粒度由粗→细,层理规模由大→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有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韵律的下段由河床亚相的底部滞留沉积和点砂坝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下部层序,故称为底层沉积。韵律的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泛滥盆地)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上部层序,故又称为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二元结构”,它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在曲流河沉积中,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后者。

作者:hikerjs

三角洲沉积亚相特征

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为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范围: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海滨区延伸。

■ 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与河流相有较多共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为河流相的缩影。

▲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

▲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是该亚相的重要特征。

▲砂质碎屑的分选性差,粒度概率曲线与河流相近似。

▲层理构造复杂,视环境不同而异,见雨痕、干裂、足迹等层面构造。▲生物化石少,且多为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岩体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

▲分支河道和沼泽沉积构成该亚相的主体,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微相类型及特征:

→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支河道微相:沉积特征与河流相的河床沉积基本相同。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

▲以砂质沉积为主,粒度比邻近的微相稍粗,分选差。

▲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

▲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

▲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故又称为河道砂坝。

2)陆上天然堤微相:

▲发育在分支河道两侧;

▲以细砂和粉砂沉积为主,远离河床变细,泥质增多;(过粗)

▲常见各种波状层理及流水波痕;

▲可见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少见植物碎片。

3)决口扇微相:

▲洪水漫溢河床,冲破天然堤形成决口扇滩,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席状砂层;

▲比河床沉积细,与河流相决口扇沉积类似。

4)沼泽微相:

●位于分支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其表面接近平均高潮线。

●沼泽中植物繁茂,排水不良,为一停滞的还原环境。

●沉积特征:

▲深色有机质粘土、泥炭、褐煤,夹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

▲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

▲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蓝铁矿等自生矿物。

▲当排水通畅时,粘土中的有机质不发育,并可见昆虫、藻类、介形虫、腹足类等化石。

▲沼泽沉积约占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90%。——区别于河流相的重要标志。

广泛而稳定分布的层状有机质沉积可作为三角洲平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

5)淡水湖泊微相:

▲该亚相的湖泊面积小,水体浅,通常为3~4m;

▲主要为暗色有机粘土物质,并夹有泥砂透镜体。

▲粘土岩具极好的纹理。

▲可见黄铁矿、蓝铁矿,但不成结核。

▲多见原地生长的软体动物贝壳。虫孔发育。

▲河流支流注入时→小型湖成三角洲。

(2)三角洲前缘亚相■ 位于三角洲平原外侧的向海方向(~前缘砂尖灭线),

处于海平面以下,为河流和海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角洲砂体的主体。

→可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六个沉积微相:1)水下分支河道微相:

●水下分支河道为陆上分支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

●向海,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速减缓,堆积速度增大。

●沉积特征:

▲以砂、粉砂为主,泥质极少?

▲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并见有层内变形构造。

▲冲刷——充填构造,但比陆上河道弱,至远岸处消失。

▲垂直流向剖面上呈透镜状,侧向变为细粒沉积物。

其具备河流相的基本特点:

二元结构(水下河道、水下河道间);不明显正韵律;冲刷-突变面;横剖面透镜状、平面长条状等;

与陆上河道的区别:——以河能为主,短时间海(湖)能改造

▲既有河流的流水层理(槽状、板状交错层理)——洪水期可见海(湖)能层理(波状、脉状、透镜状)——洪水期后

▲冲刷—充填构造,向海减弱,直至消失。

▲与明显水下特征的支流间湾等微相共生。

▲一般由陆上弱氧化→ 水下弱氧化(泥岩颜色、自生矿物)

▲古生物更发育

2)水下天然堤微相:

●是陆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为水下分支河道两侧的砂脊,退潮时可部分地出露水面成为砂坪。于近岸浅水河道处。

●沉积特征

▲极细的砂和粉砂。(比水下分支河道细)

▲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型,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常具有少量的粘土夹层。

▲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为主,局部出现流水的与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有时可见植物碎片。

3)支流间湾微相:

●为水下分支河道之间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当三角洲向前推进时,在分支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楔形泥质沉积体,称为“泥楔”。

●沉积特征

▲以粘土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

▲粘土岩多为弱还原色(杂色、灰绿、绿灰、浅灰色等)、具水平、水平波状、块状层理。

▲砂质沉积多是洪水季节河床漫溢沉积的结果,常为粘土夹层或呈薄透镜状。

▲砂质沉积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波痕。

▲可见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与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等微相共生。

4)分支河口砂坝微相: (分流河口砂坝)

●位于水下分支河道的河口处,沉积速率最高。海水的冲刷和簸选作用,使泥质沉积物被带走,砂质沉积物被保存下来。

●沉积特征——河能与海(湖)能双重作用

▲由分选好、质纯净的细砂和粉砂组成;

▲一般具明显的反韵律,顶部具波状突变面。

└→?水下分支河道的进积。

▲具较发育的槽状交错层理,成层厚度为中、厚层,可见水流波痕和浪成摆动波痕。

具气鼓(或胀)构造:河口砂坝随三角洲向海推进而覆盖于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粘土中有机质产生的气体冲上来可形成气鼓构造;如果下面泥质层很厚,也可产生泥火山或底辟构造。

▲生物化石稀少。

▲三角洲废弃时,砂坝顶部可出现虫孔以及河流和海洋搬运来的生物碎片。

5)远砂坝微相:

●位于河口砂坝前方较远部位,又称为末端砂坝。

●沉积特征——海(湖)能——主要波浪作用

▲比河口砂坝细,主要为粉砂,并有少量粘土和细砂;

▲一般具反韵律;

└→?波浪改造,簸选。可发育有槽状交错层理、包卷层理、水流波痕和浪成波痕以及冲刷——充填构造等。

▲结构纹层(粉砂和粘土)、颜色纹层(植物炭屑)较为特征。向河口方向:结构纹层增加,颜色纹层减少;向海方向则相反。

▲远砂坝化石不多,仅见零星的生物介壳,可见虫孔。

▲远砂坝多平行波浪(波峰线)窄带状分布。

▲在层序上,位于河口砂坝之下,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形成下细上粗的垂向层序,?这是与河流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

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

●在海洋作用较强的河口区,河口砂坝砂受波浪和岸流的淘洗和簸选,并发生侧向迁移,使之呈席状或带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形成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

●沉积特征——海(湖)能——波浪、岸流作用

▲砂质纯、分选好;

▲广泛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波痕等;

▲生物化石稀少;

▲砂体总体较薄,向岸方向加厚,向海方向减薄。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是破坏性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类型,在高建设性三角洲相中不发育。

(3)前三角洲亚相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大部分是在波基面以下深度范围内形成的。

●沉积特征——海(湖)能——波浪、岸流作用

▲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可含少量细砂;

▲水平层理、页理发育,也见块状层理;

▲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湖成三角洲见还原性自生矿物。

▲常见有广盐性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瓣鳃类等。向海洋方向,正常海相化石增多,生物潜穴及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三角洲前缘砂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向前滑塌在前三角洲形成滑塌型浊积扇。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检测方案(示例)

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EPC总承包质量检测方案 2015年度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施工 项目经理部 2015年10月21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检测容 (2) 2.1 材料见证取样和检测的容 (2) 2.2 实体检测容 (3) 3 各治理河流检测方案 (3) 3.1 永丰河治理工程 (3) 3.2 小三江治理工程 (4) 3.3 沙田河治理工程 (6) 3.4 太保河治理工程 (8)

2015年度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省西北部,是我省少数民族居多的地区之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建设了一个“特色立县,生态崛起”发展战略的典型,取得较好的经济成果。但目前连山县县河流存在河道淤积、河道较为混乱、河道过流断面小、河道狭窄弯曲、汛期排洪不畅等问题,遭遇暴雨,极易成灾。为了维护该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鉴于该河道现状,省人民政府启动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本项目包括永丰河治理工程,沙田河治理工程,上草河治理工程,太保河治理工程,上帅河治理工程,小三江治理工程,禾洞河治理工程,共治理河道152km,新建堤防4km,加固堤防29km,护岸91km,河道清淤94km。主要沿河道中心线对河床进行适当清淤、疏浚,对岸脚进行固脚,对岸坡进行草皮护坡,适当扩宽原有河道。防洪保护对象为沿岸村镇及两岸农田。治理后,村庄、乡镇等人居集中点,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基本农田防洪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其他设施、零星居民点、分散农田以防冲保护为主,不设防洪标准。 该项目分2015年、2016年、2017年三个年度实施,2015年度实施容包括永丰河治理17km、沙田河干流治理12.8km、太保河治理9.2km、小三江治理20.5km,共治理河道约59.5km,投资约10800万元,其中至2015年12月31日完成河道治理约36km,投资约6500万元,至2016年3月31日完成剩余2015年度施工任务,完成2015年度全部投资10800万元。 针对2015年度的施工任务,我部按不同河流划分为四个分部工程,即太保河分部、沙田河分部、永丰河分部、小三江分部。 2、检测容 2.1、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容 如下表: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检测方案示例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检测 方案示例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EPC总承包质量检测方案 2015年度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施工 项目经理部 2015年10月21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检测内容 (2) 材料见证取样和检测的内容 (2) 实体检测内容 (3) 3 各治理河流检测方案 (3) 永丰河治理工程 (3) 小三江治理工程 (4) 沙田河治理工程 (6) 太保河治理工程 (8)

2015年度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我省少数民族居多的地区之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建设了一个“特色立县,生态崛起”发展战略的典型,取得较好的经济成果。但目前连山县县内河流存在河道淤积、河道较为混乱、河道过流断面小、河道狭窄弯曲、汛期排洪不畅等问题,遭遇暴雨,极易成灾。为了维护该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鉴于该河道现状,省人民政府启动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本项目包括永丰河治理工程,沙田河治理工程,上草河治理工程,太保河治理工程,上帅河治理工程,小三江治理工程,禾洞河治理工程,共治理河道152km,新建堤防4km,加固堤防29km,护岸91km,河道清淤94km。主要沿河道中心线对河床进行适当清淤、疏浚,对岸脚进行固脚,对岸坡进行草皮护坡,适当扩宽原有河道。防洪保护对象为沿岸村镇及两岸农田。治理后,村庄、乡镇等人居集中点,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基本农田防洪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其他设施、零星居民点、分散农田以防冲保护为主,不设防洪标准。 该项目分2015年、2016年、2017年三个年度实施,2015年度实施内容包括永丰河治理17km、沙田河干流治理、太保河治理、小三江治理,共治理河道约,投资约10800万元,其中至2015年12月31日完成河道治理约36km,投资约6500万元,至2016年3月31日完成剩余2015年度施工任务,完成2015年度全部投资10800万元。 针对2015年度的施工任务,我部按不同河流划分为四个分部工程,即太保河分部、沙田河分部、永丰河分部、小三江分部。 2、检测内容 、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内容 如下表:

第3章 河流相

第三章河流相 河流是地表水流湖泊、海洋的通道。河流作为重要的地质营力汇集大量的沉积物(包括溶解物质),并将它们搬运到大的湖泊和海洋盆地中去。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下沉的海岸平原、山间盆地及山前盆地,河流的沉积作用非常活跃。有时,河流沉积会成为这些盆地的主要充填物。河流形成的砂体可能成为油气的有效储层。 第一节河流的类型 一、按地形及坡降分类 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前者地形高差和坡降大,向源区方向侵蚀作用强烈,河岸陡而河谷深,河道直而支流少,水流急而沉积物粗。后者地形高差及坡降小,向源区方向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河道弯曲而直流多,故平原河流多为弯曲河流。 二、按河流的发育阶段分类 可将河流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幼年期河流数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山区河流多属此类;壮年期和老年期河流多属平原河流。在同一条河流中,这三类河流分别位于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沉积的角度看,大量的沉积作用发育在河流的壮年期和老年期。 三、按河流弯度分类 河流弯曲度的概念:是指河流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通常称为弯度指数。其临界值为1.5,也有人定为1.3,以此临界值和河道的多寡,可将河流划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

(一)平直河 也叫顺直河,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多属于小型河流,或仅在较大型河流的某一段内存在。河道内凹岸为冲坑(深槽),是冲刷边,沿其发生侵蚀作用;凸岸因加积作用形成砂坝,从而河道可以产生侧向迁移而逐渐向曲流河过渡。 (二)曲流河 又称蛇曲河,单河道,河流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天然堤发育。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边滩)。由于河道极度弯曲,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故沉积物较细,一般为砂、泥沉积。 曲流河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边滩沉积发育为特征。(三)辫状河 辫状河多河道,河道中有心滩或河中砂岛发育,河道频繁分叉又合并,形状似发辫。河道宽而浅,弯度小。河道坡降大,不稳定,经常改道迁移,故又称为“游荡性河流”。例如恒河的支流科西河,在上两个世纪中向西迁移了170多公里。 由于河流经常改道,辫状河河道砂坝不固定,所以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由于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并以底负载搬运形式为主。这种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的中上游以及冲积扇上。 (四)网状河 与辫状河不是同义语。 网状河也是多河道,但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游呈结网状。目前对网状河认识尚不一致,一般认为网状河指的是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区,由于发洪水期间河水产生决口分流而形成的网状河道。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①钟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钟状。曲线从下往上幅度突然变高,然后逐渐下降,慢慢恢复到泥岩基线,它反映出沉积环境从低能突然变为高能,之后又从高能缓慢恢复到低能的情况。岩性具正粒序结构,底部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关系,一般对应于底冲刷,顶部与泥岩渐变接触,反映了逐渐减弱的水动力特征,是由中—粗粒砂岩至中—细砂岩组成的、由粗变细的曲流河边滩或辫状河心滩砂体上部的沉积特征。如由多个冲刷面、叠置的边滩或心滩与薄泥岩夹层组合在一起,因每个叠置砂体的粒级及含泥量的韵律性变化,可使钟形曲线多次叠加而呈宏观的圣诞树形; ②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箱状,它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较强。砂岩层顶、底均为突变接触。根据箱型曲线是否齿化,可进一步分为光滑箱型和锯齿状箱型两种曲线形态。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光滑或微齿化,内部结构较均匀,岩性较单一,无粉砂或泥岩夹层,曲线底部呈突变关系,顶部突变或略显正韵律变化特征,反映物源充足、强而稳定的水动力特征,在本区多是由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粒砂岩组成的具有多韵律叠置的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 ③锯齿状箱型:与上面的光滑箱型非常相似,自然伽马曲线齿化,岩性组合通常是有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内部结构不均匀,可能发育有多个泥岩夹层,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强但不稳定、强弱平凡交替的特征,在本区指示了由中—粗粒砂岩或中—细粒砂岩组成的多韵律叠置辫状河心滩和河道充填沉积特征; ④漏斗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漏斗状,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从弱到强,然后突然变弱的变化特征。岩性主要为反韵律的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对应砂体厚度小(2m左右),砂体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泥岩渐变接触,砂岩主要发育于上部,反映突发性的洪水流溢岸沉积,如决口扇和决口河道,多个决口扇的连续发育可形成叠置漏斗型曲线。 ⑤指型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指状,曲线幅度高,表明物源少而沉积环境能量强。岩性一般为细—中砂岩,厚度一般小于2m,与上下泥岩突变接触,是决口扇和决口河道的典型曲线特征。 ⑥锯齿型曲线:为锯齿状起伏的高伽玛值曲线,反映大套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其齿形为碳质、砂质以及钙质成分的反映,一般为河漫亚相泛滥平原沉积;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综合性治理项目。 第三条中央财政设立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予以支持。 第四条中小河流治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项目所在地的地市级或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实行责任状制度,由财政部、水利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做到资金到省、任务到省和责任到省,争取安排一批、建成一批、发挥效益一批。 第五条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中小河流治理实行绩效管理,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安排专项资金。 第七条各地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确保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中部地区所需地方资金应主要由省、地市两级财政负责解决,西部地区及参照西部政策的县,地方资金全部由省、地市两级财政负责解决。 第二章前期工作 第八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治理标准与干流、区域防洪除涝标准相协调。地方政府要科学规划,依据规划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省际河段的建设项目,须经流域机构复核后审批。建设项目涉及征地、环保等,应履行相应程序。 第十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项目实施单位要对前期工作质量和进度负总责,审查单位要严把审查关,确保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设计变更应履行相应程序,重大设计变更应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第三章专项资金奖补范围、原则和标准

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初稿)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县水务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快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深度和质量,根据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有关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我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总则 1 编写依据及目的 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规范设计内容,提高设计质量,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通知》(水规计【2009】497号)和《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819号),以及四川省水利厅、财政厅印发的《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川水函【2010】110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及有关规程规范,并针对四川实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以下简称《编制大纲》)。 2 适用范围 《编制大纲》适用于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按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3 治理标准 中小河流治理要符合流域、区域防洪规划,设计应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并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一般采用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般采用5~10年一遇。 4 设计原则

沉积相及划分

相类型亚相微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地震相冲 积扇旱扇、湿扇 扇根块状混杂砾岩~叠瓦状砾岩 电位、GR呈箱状、钟状扇中砂岩~含砾砂岩 扇缘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煤电位、GR在箱状、钟状背景 河流相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砾石为主,砂、粉砂 “泥包砂”正韵律,地震属性显 示曲流河 边滩砂岩(低成熟),正韵律 堤岸亚相 天然堤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砂岩、粉砂岩 河漫亚相 (泛滥盆地) 河漫滩粉砂岩、粘土 河漫湖泊粘土为主,粉砂 河漫沼泽粘土、泥炭 牛轭湖 辫状河 河床滞留砂砾岩 “砂包泥”正韵律,泛滥平原不 发育 心滩、河道砂岩 泛滥平原粉砂岩、泥岩互层 湖泊相断陷型、坳陷型、前 陆型 湖成三角洲 滨湖砾、砂、泥、泥炭电位、GR齿状 浅湖粘土、粉砂 电位、GR平直半深湖粘土(富有机质) 深湖泥岩、页岩、泥灰岩、油页岩

湖湾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层云岩电位、GR平直少量齿 三角洲相河控(辫状河)三角 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辫状)砂岩 退积型三角洲为正韵律,电 位、GR呈钟状;进积型三角 洲为反韵律,电位、GR呈漏 斗、反钟形,地震相为叠瓦状 前积构造 陆上天然堤细、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粉砂岩 沼泽粘土、泥炭、褐煤夹粉砂 淡水湖泊暗色有机粘土夹砂岩透镜体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砂、粉砂 水下天然堤极细粒砂和粉砂 支流间湾粘土,含少量粉砂、细砂 分支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粉砂 远砂坝粉砂,少量粘土、细砂 前缘席状砂分选好的细砂、粉砂(仅见于退积型三角洲) 前三角洲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电位、GR平直 扇三角洲(分旱扇、 湿扇,属灾变性沉 积) 扇三角洲平原 泥石流厚层~块状砾岩,砾石磨园低、分选差、基质高60% 电位、GR韵律与上同,地震 相杂乱 河道充填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成熟度低,正韵律 漫滩薄层状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 扇三角洲前缘 碎屑流类似泥石流,由分选差的砾石、不等粒砂、泥岩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含砾中、粗粒砂岩 支流间湾灰色细砂、粉砂夹灰绿泥岩 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中砂 远砂坝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前扇三角洲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电位、GR平直

沉积相考试重点-(2)教学提纲

沉积相考试重点-(2)

对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的沉积特征。 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在沉积特征上的不同之处如下: (1)岩石类型:淡化澙湖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可见方解石、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沉积矿物。当澙湖底出现还原环境时,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岩石呈暗色或黑色,澙湖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以泥晶、微晶石灰岩及白云岩、含泥石灰岩为主。 咸化澙湖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可夹有盐渍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岩,几乎无粗碎屑岩沉积,可出现石膏,盐岩夹层。若为清水沉积时,则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并夹石膏及盐岩层,可出现天青石、硬石膏、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2)沉积构造:淡化澙湖中,交错层理一般不发育,若有波浪作用,可发育缓波状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及对称或不对称波痕。虫孔少见,偶见干裂。咸化澙湖中一般多出现水平层理及塑性变形层理,斜层理不发育,盐类沉积中可见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冲刷面”,可见盐类假晶及泥裂。 (3)生物化石:淡化澙湖中为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瓣鳃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大为增多,正常海相生物常发生畸变,如出现个体变小,壳体变薄,具特殊纹分布等反常现象,当澙湖底部有H2S存在时,则可使生物群绝迹。咸化澙湖中以广盐性生物最发育,如腹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正常盐度的生物则全部绝迹,当盐度增高至一定限度时(一般不超过5~ 5.5%),大生物即行灭绝。 简述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 答:①平直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河床坡陡水流急,多出现于一条河流的上游。

②辫状河:弯度指数小于1.5河道宽、水浅、坡陡、流急,心滩是辫状河最重要的沉积类型,心滩出现使河道频繁分叉合并,故形态呈辫状,多出现于中上游。 ③曲流河: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窄、水深、坡缓、流速小,点坝是曲流河最具特征的沉积类型。多出现于中下游。 ④网状河:由多条弯曲多变的河道联结似网状而故名。弯度指数大于1.5,冲积岛(湿地)发育,常占60~90%,为网状河最重要的地貌特征,常出现于下游。 简述湖泊环境的一般特点。 答:(1)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缺乏潮汐作用。波基面常常不超过20米。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 (2)物理化学条件:①湖泊对大气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②湖水含盐度变化大,可由小于1%至大于25%。因有不同源区的河流注入,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大。③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海洋差别较大,如18O/16O 13C/12C低于海相,海相碳氢化合物的 34S/32S较为稳定,湖泊中变化大。B、Li、F、Sr在淡水湖泊中较海洋中少,Sr/Ba常<1。(3)生物学特征:常发育良好的淡水生物群,如淡水的腹足类、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还常发育有轮藻、蓝藻等低等植物等。 简述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湖泊相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①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砂岩、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仅分布于滨湖地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但一般比河流相略高。由岸向湖心,粘土岩比例增加。粘土岩中含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岩系。 ②沉积构造类型多样,粘土岩中多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同时可见对称及不对称波痕、泥裂、雨痕及生物搅混构造。 ③生物化石丰富,常见介形虫、叶肢介、瓣腮类、腹足类动物化石及高等和低等植物化石。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暂行规定

精品文档 广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暂行规定总则第一章 为加强国家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第一条规范设计变更,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合理控制工程投资,根据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及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我区规划内河道治理项目可参照执行。本暂行规定适用于符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资渠第二条 道的项目(包括新建、续建、改建及加固等项目)。本暂行规定所指设计变更是指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第三条对已批自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日止,准的初步设计所进行的修改和优化等活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变更应符合国家有关法第四条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项目建设质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第五条 项目法人应当强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活动的监督管理。勘察设计单位应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的

实施管理,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当着力提高勘测设计水平。. 精品文档 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重大设计变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 计变更应当按照本暂行规定第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已经批所制定的程序进行 审批。准的初步设计,不得肢解设计变更规避审批。批准的设计变更原则上不得再次变更。第二章设计变更划分 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第七条工程规模、重大设计变更主要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工程任务、设计标准、工程布置、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等,以及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其他设计变更为一般设计变更。(一)重大设计变更符合下列内容之一的均视为重大设计变更:)2)保护对象发生调整的;(.工程任务、规模方面:1(1以上(不包括征地拆迁、政策10%设计投资规模较批复概算变化)治理内容或范围发生较大变化(治理(3性调整、生态试点);。5%长度变化以上).设计标准方面:设计防洪标准或排涝标 准提高或降低,2 并使堤防和建筑物级别发生相应变化的。调整))堤轴线1(或护岸线(3.工程布置、结构型式方面:)堤防、护岸结构设计断面(5%使河槽设计断面减少以上的; 2.

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初设编制要求

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基本要求 一、前言 受水利厅委托,我中心对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行技术审查。在初步对部分项目审查中发现,报告编制存在问题较多,为规范设计单位做好本次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确保设计质量,满足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标准,现结合水利部、财政部下发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水利部办规计[2008]211号文《关于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总院《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的精神和要求,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特制定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基本要求,供各地(州)、市水利局和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参考。

二、上报项目要求 1、建设项目应是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之间,沿岸分布有重要城镇、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2、建设项目应位于中小河流沿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包含有人口较多的县、乡等城镇1处以上或有较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0.5万亩以上。 3、建设项目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河流上下游、左右岸防洪标准,以及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坚持注重实效,杜绝重复投资和形象工程。 4、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及建设等工程措施为主。不包括与景观、城市建设等相关的内容。 备注:考虑到贵州山区的实际情况,对不满足大纲规划范围要求的特殊项目,可按适当比例上报。 三、规划要求 1、报告编制须附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划批复意见,报告应以此规划批复意见为依据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2、没有规划批复意见的项目,须按照水利部31号令的要求,补办本项目规划专题论证报告。

沉积相总结

沉积体系总结 一、冲积扇沉积物特征和垂向序列 1、近端沉积物最粗,块状构造发育;扇中砂、砾交错出现,重力流和牵引流共存;远 端牵引流更为丰富,各种交错层理的砂岩常见。 2、进积型——反粒序;退积型——正粒序。 二、河流 1、高度弯曲的曲流河的内部构成包括: ①河道充填组合:底部滞留沉积、点坝及流槽和流槽坝沉积 ②河道边缘组合:天然堤、越岸沉积、决口扇及决口河道 ③泛滥平原组合:泛滥平原、沼泽、泛滥平原小型湖及废弃河道 注意:①河道充填在河流体系中是最粗、砂质含量最高的地方;为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树干等;中——大型槽状交错层理②点坝是曲流河的特色,位于曲流河的凸岸,向河心凸出;点坝的侧向可以形成“S”型的侧向加积层理——曲流河的特征沉积构造③流槽及流槽坝是在洪水期主流线取直后在点坝表面作用的结果④河道边缘组合包括: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及越岸沉积 2、辫状河也可以分为三个内部构成: ①河道充填:纵、侧及横向坝,其中纵向坝最常见;横向把最典型,是辫状河沉积 的特征——垂直水流方向是众多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平行水流方向是众多大型底形 的逐渐进积②河道边缘:因河道经常迁移,因此天然堤不发育③泛滥平原沉积 缺乏④正粒序 3、网结河的内部构成: ①河道充填组合:宽/深比小,河道稳定,因此充填砂体厚且窄②河道边缘:植 被密集,厚层泥炭,呈上凸状(网结河成因?)③河道间湿地:被天堤包围,占 网结河地区的60%-90%,有沼泽、泥炭沼泽、小型湖泊等 三、三角洲 1、河控三角洲 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越岸沉积(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以及分流间湾) ②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水下堤及水下分流河道 ③前三角洲 重点: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反粒序;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正粒序 2、扇三角洲:平原相包括:重力流沉积体系及辫状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及洪泛平原、 沼泽沉积;前缘相包括:近端河口坝和远端河口坝及浅水重力流沉积 四、碎屑滨岸沉积体系 1、海滩面体系:重矿物等沉积砂矿主要分布于前滨的冲洗带;风成沙丘;破浪带和碎 浪带可见新月形大型波痕,横截面显示为大型交错层理 对于最容易保存下来的进积型海滩面体系而言,由下向上粒度变粗,生物扰动减弱,浪成沉积构造增多,分选变好 2、潮坪体系内部构成: ①潮道沉积:潮间带及潮下带常见;由海向陆,泥质含量逐渐降低,且潮道逐渐 弯曲分叉;一般具羽状交错层理和再作用面 ②潮下带沉积:以砂质为主,主要由潮道中的沙坝和浅滩沉积物构成;能量强大! ③潮间带沉积:潮坪由砂坪逐渐过度到泥坪,具羽状交错层理、再作用面及冲刷 构造 显示为正粒序!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治理项目。 第三条中央财政设立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予以支持。 第四条中小河流治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项目所在地的地市级或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实行责任状制度,由财政部、水利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做到资金到省、任务到省和责任到省,确保安排一批、建成一批、发挥效益一批。 第五条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中小河流治理实行绩效管理,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安排专项资金。 第七条各地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确保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中部地区所需地方资金应主要由省、地市两级财政负责解决,西部地区及参照西部政策的县,地方资金全部由省、地市两级财政负责解决。

第二章前期工作 第八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治理标准要与干流、区域防洪除涝标准相协调。对一条河流上的多个河段进行治理,原则上先规划、后设计,统筹整条河流治理,防止洪水灾害转移。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和保障前期工作经费,做好项目储备,依据国家规划等相关要求抓紧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项目前期工作,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项目打捆方式招标勘察设计单位,通过招标竞争方式选择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勘察设计总承包单位统一勘察、统一设计。初步设计报告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省际河段的建设项目,须经流域机构复核后审批。建设项目涉及征地、环保等,应履行相应程序。 第十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项目实施单位要对前期工作质量和进度负总责,审查单位要严把审核关,确保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按年度开展对流域内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进行抽查。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组织实施。设计变更应履行相应程序,重大设计变更应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第三章专项资金奖补范围、原则和标准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奖补范围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根据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第十二条中央根据专项规划、地方项目实施进度、已完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和年度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年度专项资金,切块下达,由地方包干使用。省级人

沉积相名词解释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沉积环境。 3、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环境是原因,相是结果。 相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等同于环境,也不同于地层。 4、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特征的关系:沉积环境是沉积岩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是 沉积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5、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 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6、相模式的表现形式:1)直观模式2)事实模式3)静态模式4)动态模式5)比拟实验模式 6)数学模式 7、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 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8、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 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9、冲积扇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 件。 10、泥石流和筛状沉积主要在扇根,扇中到扇端主要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 11、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 12、冲积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使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 积或侧向移动 13、分叉参数: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单河道≤1,多河道>1) 14、弯曲度: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低弯度河≤1.5或1.3,高弯度河>1.5 ) 15、湖泊: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 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6、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 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 17、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18、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大致依次为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浅湖、半 深湖、深湖和重力流。 19、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 20、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 21、河流流量和输砂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 22、河控三角洲: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 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 23、鸟足状三角洲(舌形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 设型三角洲 24、根据扇三角洲的影响因素,将它划分为湖泊扇三角洲、波浪改造的扇三角洲和潮汐改造的扇三角洲 25、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 26、潮位:潮汐引起海面水位的垂直升降。 27、潮流:潮汐引起海面水位的水平移动。 28、海流:由地球重力场或海水温度、盐度分布不均产生密度梯度而引起的海水流动。 29、陆棚(大陆架):平均坡度0.1°,绝大部分水深在200m以内,平均133m。30、大陆坡

河流相

河流相 一、河流沉积作用过程 (一)常见水流流态:层流、紊流、横向环流。 横向环流:是由表面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二)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下切侵蚀、侧方侵蚀。 2.搬运作用:悬移(一般小于0.1mm)、跳跃(向上垂直分力大于颗粒重力)和推移方式搬运。 3.堆积作用:侧向加积(凸岸沉积,凸岸向凹岸迁移)和垂向加积两种类型。 二、河流分类、不同类型河流的基本特点 (一)现代河流的类型的划分 1、按地形和坡降分类: 山区河流:地形高差大,朔源侵蚀强烈、河岸陡、河谷深、河道直、分支少、流速大、沉积物粗。 平原河流:坡降小、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弯曲、支流多、沉积物相对较细。 2、按河道发育阶段分类: 幼年河:发育在河流的上游、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多分支汇合成主流。 壮年河:发育在中游,形成泛滥平原。 老年河:发育在下游,以网状河为主 3、按照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分类: 分岔参数:小于1为单河道; 大于1为多河道。 利用弯度指数和游荡性指数划分:曲流河:S>2.0,B≈0; 顺直河:22.00>S>11.33; 辫状河(游荡性河):S<1.3,B>0。 弯度指数(S)=河道长(l)/河谷长的比值(L); 游荡性指数(B)=2×各河心滩总长/河道长(l)。 按河道的弯曲度和分岔系数(Rust,1978)可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及网状河四种 四、不同河流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1、顺直河:河流弯曲度小,通常仅出现于大型河流某一河段的较短距离内,或属于小型河流,随时间推移将向曲流河发展。 2、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其弯曲度很高,河道较为稳定,宽深比低,一般<40,因河道较为固定,其侧向迁移速度较慢,故泛滥平原和点砂坝(边滩)较为发育。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 3、辫状河:为多河道,多次分岔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宽/深比值>40,心滩较为发育。河流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游荡性河”,以底负载搬运为主。 4、网状河:具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状。沉积厚度与河道宽度呈比例变化,河道间被半永久性的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所分隔。河道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 浮载荷为主。 (一)顺直河、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1、曲流河沉积特征: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将曲流河相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其横剖面呈槽形,上游宽、下游窄,其岩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检测方案示例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检测方 案示例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EPC总承包质量检测方案 2015年度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连山县2015~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施工 项目经理部 2015年10月21日 目录 1 工程概 况 ................................................... . (1) 2 检测内 容 ................................................... . (2) 材料见证取样和检测的内 容 ..................................................................... .. (2) 实体检测内 容 ......................................................... . (3) 3 各治理河流检测方 案 ............................................................. (3) 永丰河治理工 程 .......................................................... .. (3)

小三江治理工 程 .......................................................... .. (4) 沙田河治理工 程 .......................................................... .. (6) 太保河治理工 程 .......................................................... .. (8)

沉积相知识点

1.沉积学研究的是沉积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称之为沉积环境. 2.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3.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 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构成最重要的相标志. 4.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特征的辩证关系: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岩 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前者是形成后者的基本原因,后者是前者发展变化 的必然结果. 5.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相 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义关系.) 6.生物相: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综合生物特征 7.古地理:古代的地理景观,或古代环境. 8.沃尔索定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 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即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 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一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9.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 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 的空间组合形式. 10.标准相模式应起到四方面的作用: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 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到 一个基础的作用. 11.沉积模式可以采用的表现形式:直观模式,事实模式,静态模式,动态模式,比拟实验模 式,数学模式 12.沉积体系:指的是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 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13.沉积相的划分: 三个相组(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确定相类型,即二级相→确定沉积亚相和 微相,即三级相和四级相. 14.冲积扇:在气候干旱,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的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且失去两侧的阻挡),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因它具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通常又称为冲积扇。15.冲积扇形态: 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扇)形沉积体。其锥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平面上是沿山口向外辐射的扇状。扇体的纵剖面平行水流方向,纵向呈上凹底部不平整的楔形,横剖面垂直水流方向,横向上呈上凸的透镜状。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doc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 一、总则 (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 (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三)应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以及治理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成果等资料,对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四)涉及排涝工程的,应根据相关规划和涝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情况合理确定排涝原则和标准,划分排涝分区,进行排涝水文计算。 (五)对部分多泥沙中小河流,应进行泥沙分析计算,分析河床淤积演变情况。 三、工程地质 (一)中小型河流治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参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中的相关要求。鉴于全国中小河流分布地域广泛,不同区域的河流其工程地质条件相差较大,河流治理工程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工程地质勘察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区别对待。 (二)中小河流堤防工程应按已建堤防工程和新建堤防工程分段分类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明确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新建堤防工程需对比较线路作出相应的工程地质评价。岩土体物理力学地质建议参数可结合本工程区的地质特点、代表性试验和已建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分段提出。存在堤基渗漏问题的堤段,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已建堤防工程的勘察重点在险工险段区),明确堤基渗漏的性质,分析研究正常运行工况下堤基是否产生渗透破坏,工程措施的建议宜按“允许渗漏但不允许渗透破坏”的原则提出。堤基垂直防渗应谨慎采用。 (三)护岸工程应根据工程型式,从岸坡地质结构、河势水流状态、岸坡地下水等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价。重力式护岸工程的重点在地基稳定,斜坡式护岸工程的重点在岸坡地质结构的稳定性评价;两类护岸工程均应根据河势水流条件考虑冲刷深度。

最新整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总结规范.doc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 一、总则 (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

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 (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 ),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三)应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以及治理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成果等资料,对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四)涉及排涝工程的,应根据相关规划和涝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情况合理确定排涝原则和标准,划分排涝分区,进行排涝水文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