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我对题目的理解:新课标背景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你现在的这个题目是不是有些太大?这个题目需要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作整体的研究,包括其研究历史、现在研究方向、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策略特点、教学策略分类及其标准等,这样要做的工作太多了。能不能改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种策略析辨”?当然,题目一改,对内容的改变挺大的,还往阁下三思。另外,我找了一些关于教学策略的东西,可能更对你打开思路哟一些帮助。

教学策略:(Instruction Strategies)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对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进行相对最优化的选择、一体化组合和应用。制定的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组合性,即针对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地适用于各类学生的教与学的可行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的有机组合,实现优化和整体功能的系统性。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来自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理论依据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学科内容等。现实依据是教学大纲、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如认知水平)、教师本人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学资源条件等。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特征:1.目的性和适用性;2.共性化与个性化;3.稳定性与灵活性;4.思想性与技巧性。

教学策略的四个基本因素:1.指导思想;2.实施程序;3.行为技术;4.效用评价。

教学策略的六个方面:1.教学准备策略;2.教学行为策略;3.辅助行为策略;4.管理行为策略;5.教学评价策略;6.指导学习策略。

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1)从教学目标出发。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的总体考虑,因此有什么样的目标,就应当选择有利于实现该教学目标的策略。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要符合学习内容的客观要求。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是为学习内容服务的。

(4)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对象不同,所制定的教学策略也应该不同。

(5)考虑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教师在制定和设计教学策略时,应考虑自身的素养条件。对自身的教学特点、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应有较深刻的把握,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6)要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考虑当地提供的条件的可能性,要根据可能的现有条件,选择制定教学策略。

引言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二十多年来,?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而如今的文言文教学,尽管教师开始尝试用一些新的教法,但是由于对文言文的价值认识有误,只把眼睛盯在词语语法上,又由于应试之风愈刮愈烈,师生都陷入反复操练和追求分数的泥潭中,文言文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抛掷一旁,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厌学文言文,教师也很迷惑,花的力气大,收效却甚微。截至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因此,明确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学习规律(表述不妥,教学规律?学习规律?),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文言作品对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巨大作用,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本人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以本校高中年级的五个班共计290人作为调查对象,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如下问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谁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未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更主要的原因是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学了半天,仍不出多少成绩)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

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本人以亲手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明确高中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蓝色是句子主干,是不是有问题?)

第一章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这部分内容很有价值,不过在本题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有点不当。建议这部分保留,该文章题目。)

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我从2006年9月着手工作,开展了?普通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调查以本校高中年级的五个班共计290名学生(高一67人,高二116人,高三107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着眼于整体水平和综合调查,内容涉及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四大方面:一是学习目的的认识及其兴趣,二是关于现行教材文言文选文内容及所占比例的看法,三是关于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手段的看法,四是关于文言文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的调查。(因为括号里的内容在后面有交待,在这里我认为没必要详细展开说明)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90份,收回有效问卷290份。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初步的调查结果。另外,我对本校10名高中语文教师陆续进行访谈调查,调查主题是?你如何认识和开展文言文教学?,旨在通过调查了解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第一节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关于文言文的学习目的、兴趣(1-2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兴趣也不高。只有20%的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非常必要?,42%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能提高人的修养?而感兴趣;而66%的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持保留意见,认为?可适量选修?。33%的学生兴趣不高,态度比较被动,或为考试而学,或随大流、无目的;同时有24%的学生明确宣布?没兴趣,耗时多,收效不大?。

二、关于现行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和文言文内容(3-5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教材中文言文的整体感觉并不太好。尽管60%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文言文难度?适中?,但是只有4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重?目前正好?,而40%的学生明确呼吁?减少文言文?,7%的学生主张?取消文言文?。由此可以确定,学生对目前的文言文篇目内容、数量很不满意,学习起来不堪重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章十分重要。(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量大,若是文言文都是逐句串讲,就是再减少一半的文言文学生仍会认为学习量大。因为教材有很大一部分选文不是精讲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还应增加文言文的选文量。)因而将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尽量合理的范围内,加大精选精编的力度,突出趣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教材选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反映、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不失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我认为现行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文言文数量,问题在于,不管它的文学史系统(1-4册)和专题系统(5-6册)都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学情?,对选文难易程度考虑得不够。若教师对此问题在不加以重视,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同学因为畏难心理而落队。)另一方面,持?喜欢??大部分喜欢?态度的学生并不少,合计占到5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仅占15%,这预示着高中文言文教学大有可以占领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优势。

三、关于文言文的课堂教学(6-8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总体评价一般。对教师上文言文课?喜欢听?的只有20%,而?不喜欢听??一般,无所谓?的竟分别占到11%、27%,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够理想;但是超过42%的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说明文言文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可塑性,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

学生就消极对待甚至反对。此外,对于文言文,学生希望老师课堂上?教材上己有注释的不讲或少讲,自学为主,老师解决疑难?的占到34%,?多朗读,当堂记忆知识点,重点点拨词句?的占到32%;但是实际上只有28%的教师能做到有选择性、针对性地串讲, 47%的教师?逐字逐句串讲为主?。这暴露出目前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什么不足?关键是教学观念落后,考试心理在作祟。)课的整体水平和效果相对较差。

四、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9-13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激发,自学的能力培养欠缺。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句式灵活造成理解困难?的占到47%,说明教师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语法知识,而忽略文意理解、文化熏陶;感觉?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的占到23%,体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匮乏、文史哲知识的匮乏对文言文学习的影响。(这是否也与考试大纲淡化文言文文化知识的考察有关?在这些老师看来,既然不考,何必要讲?)在学习方法习惯方面,?主要借助教辅材料?的学生竟有40%,加上?既无工具书,也无教辅材料?的学生,竟达到68%;(若是不借助工具书和教辅资料,仅通过研读教材、诵读文本和教师点拨就能推断词义,理解作品,岂不大善?)而对于工具书,仅有23%的学生认为?很需要,我希望自己判断字义?,62%的学生认为?需要,但不必要?。这说明学生在使用工具书方面形成的习惯、能力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并不一致。

另外,63%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文言文?少得多,但有一些?,29%的学生?根本没有?。至于学习效果,以背诵为例,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能?较流利地背诵?的仅占18%,而?能背,可能结巴??考试前会背,后就遗忘了?的却分别占到42%、35%。这样学生背诵的文言文数量和质量远远少于课标的规定,而且几乎全部是课内的文言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量的不足导致学生缺少对文言文的直接感受,这影响了文言文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思考、依据语境理解赏析,从而?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再者,在第14题?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您还有什么想法?,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差异性。高一学生主张加强文言文的翻译讲解、文言知识点的整理归纳;(是不是源于教材难度过高?抑或学生初中吃?等食?的惯性而对教师的依赖?)高二学生主张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性文章,降低文言文难度,只选精品名篇;(有了文言文自主阅读的需要?)高三主张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这是解决文言文深入理解的深层次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认识比老师深刻?)对于1-13题的各个选项,高二年级的选择情况与全体被调查学生答案的平均值最接近。

通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书面调查,我对问卷结果有如下分析:

一、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对文言文学习的价值有足够的认识,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是因为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加知识、熏陶情操,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认识古代社会、了解古代优秀文化、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的原因是出于自己对文言文的感性的认识:或者文章的语言优美,或者教师的讲解生动;还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的原因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力气用在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上,(我觉得学习文言文某种意义上是文言实词的积累,所以实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放在较高的位臵。相对于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即可。)文言文教学变成了背诵和默写文言文解释。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在文言文学习过

去了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从调查情况看,接近二分之一的教师?逐字逐句串讲为主?,延续初中时的教学方式,势必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使之被动的学习文言文,无法养成利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习惯。另外,文言文教学评价主要依靠考试,侧重终结性评价,缺乏对文言文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性评价。文言文考试内容缺乏综合性、灵活性,只重结果,轻视过程,只重考查知识的积累,忽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这直接导致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到词语记忆和反复练习上。(这点提得非常好!)

三、学生缺少文言文的积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教学文言文重在讲,学生学习文言文重在记,文言文学习成了古汉语知识的学习,学生缺乏对文言文的整体感受,缺乏对诵读的高度重视。由于文言文考试只考查文言名句,因此有的学生把背诵名句当作自己学习文言文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文言文的积累。另外,由于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只注重课内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忽视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学生缺乏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得不到迁移,文言文阅读能力无法提高。

第二节高中教师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我同样涉及了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标、教材、方法等问题。7位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很有必要,可以传承文化、学习写作、锤炼语言;3位教师认为,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多数学生没有必要学习文言文,至少只应选修一点,少数有兴趣、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多学一些。对于教材,10位教师都认为难度不大。但是,2位教师提出与其按文学史顺序?蜻蜓点水?,不入抓住唐宋散文名篇学深学透;2位教师认为教材的明清部分易懂,先秦部分难学,宜增加注释;3位教师指出教材选篇与学生的生活、情趣相距太远,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在谈到?您如何处理讲与学的关系??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抓什么?时,8位教师认为抓住了词句就抓住了学习重点,能够兼顾素质与考试;而在教学中,也是以词句为主,篇章不必讲,文化内涵可略讲;(我也认为在高中可以在文言文和现代文在教学上可以有一定的侧重于分工,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古代汉语及其文化,这是重中之重。新课标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不过是?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至于篇章内容及意义,大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学生大可通过诵读理解把握。)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动脑,但教师总结、学生死记硬背不可少。在谈到?您如何认识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时,10位教师都认为诵读重要,可以培养语感、促进整体理解、记忆课文;但是未对诵读训练做过尝试,对诵读效果未作研究总结。在谈到?您认为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那一个更容易教?时,8位教师认为文言文容易教,因为文言文只考语言,平时抓好字词就可以;现代文虽然平时鼓励多元解读,但考试答案是?主观试题客观化?,文章不易看透看懂,答案难以完善。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访谈调查,我有如下分析:虽然多数教师认识到了文言文的巨大价值,但由于考试方式、评价机制的限制以及自身的局限,教学文言文的方法基本上是只求微观理解,往往只着重于字词串讲、句子翻译,而不注重把握文章意蕴,分析文章内容,更谈不上评价、鉴赏。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开阔,没有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我不反对这样做,但以为这样做是不是加大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教师这样做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的意义是否有想象的那样大?)对课文的讲析也仅仅停留在课文材料本身,而没有在深广的学术背景、文化背景下实现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同意,但不可过多。应落

高中生的意义。)对于诵读、积累等教学要求,由于在考试中作用不明显,多数教师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和实施。(这才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建议阅读有关?缄默知识?和?内隐学习?的资料,为学生诵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提供了理论知识。)由此可见,师生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而作为教育的实施者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我发现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缺少文言文积累的现象。究其原因,则有如下几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切服务于考试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片面的文言文评价方式影响了学生文言文阅读习惯的养成;不重视文言文诵读、默写,学生文言文阅读量少、面窄,影响了学生文言文的积累。(分析深刻)

要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该学习新课标的理念,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选编取舍、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是当务之急。首先要正确认识高中文言文教学价值,明确文言文教学目标;(文言文改学什么是关键中的关键。造成现在文言文教学众多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标不明晰或目标过多而造成的无所适从。什么都教岂不是什么都不教?我主张以字词(包括部分音韵和训诂学知识)为突破口,以诵读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文言文教学。能够读懂浅易古代文献资料是高中文言文教学根本任务,所以我的重点放在?文?上,而非?道?上。文通则道显,文滞则意曲,意已曲,道安在?)其次要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第三要加强文言文诵读,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拓宽文言文的阅读面。(对于增加的?量?,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在众多学科面前具体怎么操作?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第二章对新课标文言文教学有关要求的解读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语文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某一学段的语文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在某一学段所应该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当然也为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种参照,更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通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关条目的审读,语文教师可以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有更多的认识。

2002年4月公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以后的产物,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制订的准备阶段中修订颁布的,同《课程标准》有一定的联系。它吸收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不少表述与课程标准相同,因而它当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表述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思考(我觉得本题应该从两方面阐述:?读懂浅易文言文?,一个是?读懂?的?懂?,另一个是?浅易文言文?的?浅易?。另外是不是还要论证一下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新课标的?课程目标?部分与文言文教学有关的条目共有4项。其中?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第八条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一《古诗文诵读篇目》)。??选修课程?的?诗歌与散文?部分第二条规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第三条规定:?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提升了不少。整体地看文言文学习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用?高、宽、活?来概括。?高?指着眼点高,把文言文的学习上升到传承文化、形成精神底蕴的高度;?宽?指学习文言文的范围更宽,对于文言文作品,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用现代的观念?去审视;?活?指文言文学习的过程要活,重视广泛阅读。

由新课标的规定可见,无论?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十分注重文言文本身?文与道?的价值,强调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深入开掘,进行教学。?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些论断,经过长期的讨论酝酿,逐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时,人们认识到应适当开发文言文作品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丰富学生的情感,涵养其心灵,增加其素养。但是在?语言?这个层面上,由于新课标的有关定义仍然较为模糊,导致了各种片面的理解,从而使不同学校的文言文教学在?繁与简?、?难与易?上存在较大距离,影响了教学效率。

?阅读浅易文言文?,何谓?浅易???读懂文章内容?,?读懂的标准?是什么??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如何分级?这些问题不解决,各学校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施教,各行其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就在所难免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一些教师认为文言文内涵深厚,唯恐学生读不懂,就从文中的重点词句讲到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有关典故、艺术价值、政治历史文化意义,旁征博引,无限扩大。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须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即可,明白大意、了解主题即读懂的标志,于是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把文言文教学当成了古汉语知识教学,课堂上偏重文言知识的讲授,整篇文章侧重的就是文白对译和语法分析。

何谓?浅易文言文?,似乎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具体深入的认识,只有一些具体特点的描述。叶圣陶先生的意见就是?明白晓畅的古文?。熊江平在《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从语法方面看,用了多少诘屈聱牙的句子,用得多的算深难,用得少的或没用的算浅易;从词语方面看,用了多少生僻的词语和典故,涉及多少陌生的名物典章制度,用得多的算深难,用得少的算浅易。?但是,要判定词语的常用与否,就必须对大量的语言材料作调查统计;文言文的?浅易?是对中学生而言的,而不是对成人而言的,那就要对中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作调查研究。可是实际上,这两方面的工作我们做的都还不够,这个?浅易?的尺度很难定。刘国正先生举出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一是《孟子》,一是《史记》(纪传部分),一是《梦溪笔谈》,一是《聊斋志异》。他认为通过训练,中学生要能够借助工具书或注释阅读像这四部书一样深浅程度的文言文。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修订稿中,也在对高中生?读的能力?的要求中,具体说明:?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

两种举例的解释方法虽然简便,可以使人略知?浅易文言文?的一些特点,但未免言之不详。

倒是人教社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的《浅易文言文界说》(选自柳士镇《语文丛稿》)一文,比较深入的对?浅易?的标准作了界定,笔者比较认同。首先,浅易文言文是文言文的一部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的古白话作品不在其中。所谓文言,应当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如韩愈、柳宗元一类文人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其次,?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中学生来说,?浅易文言文?应该运用文言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出现的文言句式、虚词比较典型,以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为主,不涉及复杂的文化知识、学术背景,文章风格明朗,不追求藻饰、强求声律和谐,属于典范的文言文,如秦汉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的作品。

这样看来,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就不完全符合?浅易?的要求,比如《滕王阁序》虽然语句优美,却是铺张扬厉,典故极多,注释倒比原文多几倍;《逍遥游》阐发老庄哲理,富有智慧,却在哲学思想上让学生难以理解。不过,这也说明教材的选文不全是从语言角度着眼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笔者将在其他章节进一步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明白了?浅易?的标准,我们可以把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理解为:从阅读能力上读懂秦汉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之类古文家的作品(以《劝学》《师说》《赤壁赋》为代表);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民族智慧,形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用现代的观念?去审视的欣赏习惯,从而增加民族自豪感,为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二、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人们已经研究很多,不少专家也给出了解决文言文教学难题的药方。但是,无论是语文教育领域的一些人还是其它领域的专家,往往是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个人经验出发,因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难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适合普通高中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形成?学习方法??)另外,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但是可能拘泥于?研究者的片面性?吧,往往绝对强调自己理论的正确,但也只能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部分问题,而不可能像研究者自己所宣扬的那样包打天下。要想有效的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完成教育者期待的目标,必须尊重普通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复杂性,必须继承传统优秀经验,同时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当然首先是明确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指导性意见。

新课标在?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有以下说明:?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属于经典,而?经典的目的在于文化,不在于实用?(朱自清)。对于高中生而言,教材中的不少篇目属于?定篇?,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学习过程就有教育价值,对文本的理解、积累、欣赏就体现了学习经典作品的意义。

诵读是传统的塾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文言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如今文言文虽然失去了?语?的环境,但自身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为了能更好的欣赏这些优秀古代散文,一定要采取传统教学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味,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欣赏。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学文言文

知识,但这是第二步工作。第一步必须接触感性材料,没有这样基础就不会建立起关于古汉语语法的概念?;?要努力培养对古汉语的语感,培养之法是通过朗读、吟诵,仔细揣摩不同的文言词句所表现的不同情味、不同语气等,这是提高文言能力的必要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让学生自己充分地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当然,为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只能在高中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广泛阅读,在阅读中使用有关工具书并养成习惯,自主阅读;至于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以?适用、够用?为标准,以?了解和梳理?为方法。

(能不能这样说,文言文学习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应遵循培养、保护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个基本点,兼顾文言文的特点,突出诵读涵咏教学和汉语言发展的语言规律,特别是词义的演变这两个重点方向,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对古代文化魅力的感受力?)

三、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方式的思考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少慢差费?还是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似乎不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对评价方式做一番分析,恐怕这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对文言文教学效果的评定,恐怕会出现专家、教师、社会各执一辞的局面。社会抓住中学生的一些缺漏大加鞭挞,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成果沾沾自喜,专家为文言文教育理想局面未能出现而摇头叹息。

谈到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一些人总喜欢用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的得分情况来衡量。分析一下高考文言文试题,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考查词语理解、句子翻译,还是考查要点筛选、内容概括,基本上从?看懂?角度来考虑,而不涉及其中的人文精神、民族智慧。(这正是当前文言文学习面临的问题,在选拔性考试中,连看懂都成问题的话,更和谈理解人文精神?若是文言文在理解和翻译上都过了关,还揪着人文精神不放,那和现代文阅读又有什么本质区别?能不能理解成这是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二者的分工呢?毋庸臵疑,国学自有其博大精深之处,可作为初学者的高中生只是略窥门径,粗知其皮毛而已,至于人文精神,轻则人云亦云,重则穿凿附会,其若是,其不痛哉?)再说,由于考查材料一直是传记文占主体,并且主要是关于帝王将相的人物传记,取材于二十四史,因此经过一系列程式化的训练,两个阅读水平相差悬殊的学生的文言文部分的得分却不会相去甚远。仅仅用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的得分情况来说明教学成功与否未免片面。

现在的中学教育虽说早就树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实质上仍是应试教育,文言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指挥棒永远地挥舞在文言教学的头上,文言教学就自然而然地等于了应试教学。应试的大演习针对性太强,不允许过多地顾念与考试无关的因素。于是乎,师生双方关注的重心便成了文言教学中的备考因素(主要是文言字词句与考试要用到的文言语法和少许的古文化知识等等)。按照这样的考核方式教学,当然是只见语言,不见文化;只见分数,不见素养。(当前的文言文考察最大问题是方式僵化,所以才能让一些人钻漏洞。我以为这与文化、素养无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言文阅读水平高的自然得高分,低的自然读不懂。脱离了基础理解去谈文化和素养是没有意义的。考试基于此,教学亦基于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评价意见?部分明确表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尤其要注意评价要有利于鼓

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这样一来,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就可以这样评定:以语文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基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再坚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新课标在必修课程部分?阅读与鉴赏的评价?中有如下说明:?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凭借古代语言感受力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不太艰深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可惜,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评价体系比较欠缺,不能有效的评价学生与文言文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特别是阶段性测验和日常评价。利用日常评价和阶段性测验引导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利用好学生考什么学什么的心理,积极引导。平时不盲目跟着高考跑,不为高考束缚,相反,让学生跟着我们改良的考试跑。探索学习效果考察的良性检测机制,形成?老师教什么,自然考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良性循环。例如,加大对断句能力的考察,以鼓励学生诵读。)

第三章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激发和保持兴趣策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而兴趣则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作为一名教师,其最基本的本领就应该是使学生能热爱自己所教的这门功课。同样,如果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长久保持,使学生爱上文言文,那么学好文言文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区分不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近现代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取向偏向实用主义,其学校教育理念(或目的)的设定,一直偏向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社会文化取向。目前我国学校基础教育的现状基本上是以中考、高考两者为主的分数主义或升学主义,很自然地就变成但求时效的功利主义。在此心态下,读书但求应付考试、升学。那些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学科科目,哪怕学生本人对此科目很有兴趣,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在升学主义、分数主义面前也只能少学甚至放弃。

在这种现实的教育环境中,要求和希望每个学生时刻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文言文,纯粹出于喜爱而学习,只能是我们的愿望;而且理论上,对于性格迥异、知识背景千差万别的中学生,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有一样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不同层次动机的合理性,区分不同动机,加以引导,激发学习欲望。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是?慕作者之大名?,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有的是喜欢文言文那种古香古色的韵味,有一种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新鲜感;有的则是在同伴啧啧叫苦时,显示自己超强的学习力,获得成就感;有的只是为了获得高分,在升学中脱颖而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区分不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求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讲清文言文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使学生明确意义,激发其使命感;采用小组竞赛法,激发其好胜心,来促进朗读或背诵;编制梯度合理、适当迁移的习题,适应其思维规律,满足其成就感,来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美感因素的挖掘,愉悦情境的构建,来使其保持长久的兴趣。

二、大胆整合教材,组织?生本?文本材料

现代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文言教材应当尽可能地体现这种生活才会让学生喜欢。教材编著者应该从现代生活出发,到古文言文中去寻找现代生活的影子,增选一些能够?古为今用?的文言素材放在中学文言教材里。例如,当今深受世人瞩目的人口、能源、污染、战争、动乱、腐败、旅游等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都能在文言文中找到相应的文章,相信这其中也必有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文章。若让学生学习这些文章,一定会比以往只注重选用关于传统政治、文学艺术的文章更能引起其学习兴趣。而作为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编选补充一些与现代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文章作为泛读材料。

文言文集中学习效率高,还是分散学习效率高?是按照文体编排,还是按照文学史顺序编排?对于这些问题,专家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从近来各省出版的新课标教材看,多数并未像以前的《文言读本》一样集中编排,而是与现代文组成主体阅读单元或者完整的文言文单元。笔者使用的2003年人教版教材编选的文言文1-4册每册两个单元,5、6册每册一个单元;1-3册文言文按照文学史顺序排列,第4册按照文体编排,第5、6册进行专题阅读,分别设臵《孟子》、《史记》专题单元。这种编排方式很不妥当,只考虑到文学史顺序的系统性,没有体现文言语言材料的梯度,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鉴于此,笔者主张大胆整合教材,组织?生本?文本材料。首先,为了教学的方便,不彻底打乱教材编排顺序,而是调整具体篇目的教学顺序、教学侧重点,或者相机把有关的现代文篇章与文言文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秋水》《逍遥游》,可以结合现代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见梁襄王》,可以结合现代文《孔孟》;学习《兰亭集序》,可以结合现代文《人生的境界》;学习《归去来兮辞》,可以结合现代文《漫话清高》。这样,用学生熟悉的现代文与陌生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文言文材料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使得现代文文本中的思想得到印证。

另外,高中语文教材中传记文不多,而高考试题偏偏又一直考查人物传记,高考的指挥棒使得学生颇有怨言:学了不少文言文,可是考试不考;考试要考的文言文,课本中太少。从而使得一些人对学习课文不重视,而一头扎进文言片段试题训练中。其实,史传类的文言文相对浅易,学生容易看懂,也有兴趣学;阅读大量的史传文章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很有帮助;由于考试的需求,学生对阅读这一类文章也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把?阅读史传类文章?作为突破点。考虑到语文教学课时的局限,教师不可能大量增加史传类阅读材料,但可以结合古典诗歌的作者介绍、现代文中的成语典故等,随文而设,补充一些史传类文章,让学生既以所学体裁文章为主,未游离当时的教学目标,又适时适当的增加了文言文阅读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培养其?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学习高中语文第二册为例,学习杂文《庄周买水》,结合补充?庄周小传?以及?涸辙之鲋?文言片段;结合《南州六月荔枝丹》,补充有关?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文言典故;结合学术论文《咬文嚼字》,补充杜甫、贾岛、王安石的炼字故事;结合《过秦论》、《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补充贾谊、王羲之、柳宗元小传;结合《归去来兮辞》,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结合《阿房宫赋》,补充?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历史记载。学习高中语文第三册,结合《短歌行》,补充《三国志》有关曹操的记载;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补充李白的?诗酒风流?有关记载;结合《锦瑟》,补充李商隐小传;结合《虞美人》,补充?李煜之死?的历史记载;结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补充?辛弃疾的英雄事迹?材料;结合《灯下漫笔(节选)》,补充?张献忠入蜀屠杀?的历史记载;结合《伶官传序》,补充有关?伶官乱国?的历史材料;结合《病梅馆记》,补充清朝知识分子的畸形人格事例。

三、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维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学习阶段,与初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求不一致,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不少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

推行新课程后,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加强了与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同时不可避免的与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有了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这样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关于评价方式这样表述:?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材的安排方面,初一文言文课文侧重叙述类文章,初二侧重写景散文,初三侧重论说类文章。

新课标降低了难度,教材作了?低调?处理,考试中文言文占分不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来了个?低调?处理,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文言文教学。表现为:片面理解初中段文言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以为初中是义务教学,学生只要了解一点就行了,忽视文言文教学向课外迁移,只顾课内不顾课外,课内又只顾基本篇目不顾自读课文,基本篇目又只顾几个可能的考点,文言文阅读的课外要求和辅导在许多教师那里几乎是零。由于初中考试取材于教材,对字词和内容的考查重在识记、理解,使得日常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技术操练课、考试训练课,教师逐字逐句地解释,课文不停地朗读背诵,反反复复地操练,就像给初生的婴儿喂食一样,细细地咀嚼,慢慢地送入口中,等其下咽消化。学生从感觉上认为文言文容易,而到了中学,上课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老师上课的速度加快,反复的次数减少,对课文分析的深入,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上来,笔记的速度、思维的灵敏度,都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节奏,由此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表面看来,由于近年大部分地方中考内容限于课内,学生的成绩似也不错,但从高中教学来看,不错的成绩下掩藏了很多问题,一言以蔽之:缺少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一定的自学能力。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抱怨无济于事,只能找出问题,寻找对策,在高一阶段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为学生在高中阶段顺利学好文言文铺设平台。对于该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具体采取如下策略:

1、明确标准,熟悉教材。如上文所述,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不同要求。初高中语文升学考试方面,关于文言文阅读,初中考试取材于教材,对字词和内容的考查重在识记、理解;高考文言文选材于课外,意在考查学生的积累和通过语境去探究其文言字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教师只有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不同要求了然于胸,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不会出现对初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大惊小怪、一味抱怨了。

2、教授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看注释,会使用工具书,会根据上下文或其他相关知识揣摩难词难句的含义。教师尤其要改变学生严重依赖教辅书的习惯,讲清初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的不同、考试方向的不同,使学生从思想上痛下决心,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然后,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知识积累,敢于根据上下文?大胆猜测?,用工具书?小心求证?。再者,教师要突出课前自译,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前自译时,先通过注解和工具书自译,逐步到先不看注释和工具书自译(笔者对学生谓之硬着头皮译的?硬译?),再查看注解和工具书校译或根据教师课上讲解进行修改。

3、温故知新,充分注意教材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如前所述,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一些初中教师往往只顾基本篇目不顾自读课文,基本篇目又只顾几个可能的考点,并未充分发挥那些精短文言文的作用。高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那些文言文的价值,而可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复习。初中已经要求背过的文言文,每周复习背诵2篇,要求人人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教师给出其中的典型词语,学生自由归纳其用法;学习高中的新文言文篇目时,注意时时联系初中例句;用种种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连续性,建立知识迁移的思维习惯。

4、确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学习的的评价有关。这要求教师多从肯定鼓励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能够直接地体现出来。在学习效果的检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故事类文言文感兴趣、容易理解的特点,多选择一些情节性强的文言短篇作为试题材料,设臵考点时时刻注意课内外的衔接、初高中的衔接,保证?试题属课外,知识在课内、在初中?,学生只要敢于迁移就能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对自我的肯定中树立信心。

四、个性化阅读,尝试?妙说?历史

曾几何时,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承担了过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一进行文言文教学,就要求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的本质,与今天的社会作比较,从而更加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或者,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科学成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增加民族自豪感;或者,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端正学习态度,为社会主义学习奋发学习;或者,接收辩证唯物论的教育,增强与困难乃至邪恶力量作斗争的勇气。从教学思想上,把文言文教学当成了政治教育的工具;从教学方式上,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一种灌输说教的口吻。这样,怎么可能让文言文成为学生喜欢的内容呢?

尽管现在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在不少教师那里,文言文还是没有被看作经典作品,而是看作思想道德教育的材料;对文言文不是抱着欣赏的态度,而是总忘不了?一分为二的批判继承?。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不是从历史的角度体会作者在政治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独守清白的可贵,而一定忘不了讨论一番?淡泊名利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学习苏轼的《前赤壁赋》,不关注作者屡遭贬谪身处逆境时的达观,而一定忘不了提醒学生其中蕴含的随遇而安、消极无为的心态。教师的态度倒是冷静客观了,可是一部部文言文作品在学生心中却失去了鲜活的滋味、动人的魅力。

为什么不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从现代人的生活出发,历史的具体的解读文言作品,让学生从祖先的典籍中汲取生活智慧、冶炼民族精神呢?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突破教材的原点向生活靠拢。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设臵?我读我想?的环节,要求学生站在当下的角度,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散思考,从而获得新的启示。这一点可以效仿易中天先生的一些做法。尽管人们如今对?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中的观点有种种争议,但是易中天先生本人?妙说?历史的方式和对历史进行人性化解读的理念,对高中师生解读文言文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平民立场、现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对历史人物人性化理解是易中天受欢迎的原因。高中教师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时,虽然不必极力倡导但至少也要容忍学生的类似做法,将文言文从硬邦邦的历史中解脱出来,把过于严肃的文言文教学面貌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离人们很近,从而还历史本来面目,真正的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通过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以怡养性情。理解和阐释。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对文言的隔离感,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使文言教学不致被时代抛得太远。

第二节开放性教学策略

虽然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进入高中课改试验区、没有使用新课标教材,但是既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已经颁布,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应该学习体会新课标精神实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语文新课标的课程设计提出了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理念,这非常适合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高中语文课程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作为普通中等教育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学既要兼顾培养热爱古汉语、有志于文史研究的人才的可能性,又要扎扎实实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兴趣、能力、志向;在教学中采取选择性、差异性教学策略,使得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学习要求区分层次

针对文言文的特殊性,建国后历次教学大纲、课程计划以及目前的新语文课程标准,都只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他?听、说、写?不作要求。但是,即使就阅读能力而言,也有不同层次,高中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不可能整齐划一的达到同样的水平。按照林崇德先生的研究,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划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四类,而每一类又可以分出不同的层级。他对于初、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能达到上等水平的学生只有20%左右,处于下等水平的也只有 10%左右,多数学生属于中等水平;并且高中生优于初中生,城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男生优于女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应该是这样,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差异性。既然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就不应该?一刀切?,而是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难度不一的目标,让其?跳一跳,摘桃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文言阅读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设臵?顺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故事大意、体会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几个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几个古汉语词语的释义、欣赏烛之武的谈判艺术、感受《左传》的艺术魅力?等目标,(目标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过多的目标让学生无所适从?清晰而简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能否把本课定位为:1、读懂课文;2、理解军、若、鄙、微、去等字在文中的用法。3、接触?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结构——不做概念上的解释?)让不同的学生选择?积累词句、欣赏语言魅力、感受先秦时代古人的温文尔雅之风?三个等级之一,作为努力方向。

二、学习课程区分必修、选修

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有一种矛盾心理,既认识到文言文的伟大价值,又苦于语文的课时有限,不敢、不能充分发挥陶冶性情、涵养性灵的功用;既希望培养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感叹现时的教材文言文分量远远不够。有些专家也发出文言教材分编的呼吁。其实,明确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新课标课程设臵的规划,这些困惑大致可以解开。

高中阶段的教育与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大学的高等教育显著不同,既不是专门培养学生生存所必备的最基础的文化素养,也不进行专门化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而是培养学生超越文化素养但又不是专门化的基本素质,使之实现?中成?。同样,高中文言文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既不是大学的古汉语课程,也不是大学的古典文学课程,尽管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兼具古代汉语材料、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两个特

文阅读训练,踏踏实实的培养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确立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存的课程结构。高中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利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学生的学力与需要,收到因?课?制宜的成效。必修课可以筛选最经典的篇目,采用精读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全部背诵,并且适当教授一些实词、虚词、基本句式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一个语言和精神的?底子?。选修课则兼顾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文言文,采用泛读,不要求或者只对少数片断要求背诵,以广泛浏览为主要目标,适当传授一些训诂、句读等知识。

三、区分不同文本特质、发挥特殊功能

对于尚未推行新课改、采用新课标教材的地区,教师也可以用?区分不同文本特质、发挥文本特殊功能?的思路来教学。从选文类型看,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有不同的选文类型,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选文,当然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我国语文教材的编选特点,王荣生先生把语文教材的选文鉴别为四种类型:定篇、样本、例文、用件。这四种类型的选文各有其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他认为:定篇,是培养文学、文化素养的经典作品,应该学习其经典的丰厚蕴涵;例文,是用范文来教某种知识,应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是知识短文等,应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不是让学生去学文章,而是利用选文中内容引出相关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个分类是否合适,是否有具体的操作价值,可能还有待于研究和实践,但我认为,这个分类至少可以开拓我们的研究思路,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乃至对教学板块的设计,都可以给我们当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种参考。

仔细考察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选文,显然有?定篇??例文?两类。对于其中的?定篇?,教学目标是理解和领会、欣赏,不承担任何附加的任务,诸如语法教学、写作技巧借鉴等;教学方式属于精读,熟读精思,涵咏体味,要求背诵;教学范围着眼于所有学生,不管个别学生阅读情趣如何,都必须掌握它。对于其中的?例文?,教学目标应是理解词句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等语言知识,训练阅读技能;教学方式属于精读、泛读相结合,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讲究词语练习、翻译练习、点读练习;教学范围着眼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对于比较优秀或者稍差的学生,可以提高或降低要求。

关于?定篇??例文?的确定,新课标并未给出具体标准,不过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2年4月公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它们附录的《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古诗文诵读篇目》中可以一窥?定篇?的面貌。新课标确定的诵读篇目为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2002年高中语文大纲确定的诵读篇目为《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据此可以看出,对于?定篇?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其文学性和文化性。

笔者根据对新课标和王荣生先生理论的理解,按照自己理解的标准对高中语文全六册中的文言文做了划分,列举如下(见《高中文言文教材定篇、例文分析表》)。

当然,对于不同内容的文本,还可以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流光溢彩。优美的散文可以采用?美读教学法?,哲理性强的议论文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旁征博引法?,

验中,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

高中文言文教材定篇、例文分析表

第三节语感语识统一教学策略

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是语感。语感作为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是对语言感知、领悟、把握的一种能力、方式和结构。它作为一种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话动中起关键作用。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上。当然,另一方面,语识即语言规律的有关知识也很重要,它是形成稳定而高级的语感的基础。

在文言文教学策略中,有一种做法是值得深思的。有的人根据古代私塾的教学经验,一味主张多读多背,?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希望无须老师讲解,只在学生肚子里存下大量文言文素材,以求将来豁然自悟。?触类旁通?的确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所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人们所重视的往往只是?触类旁通?这一获取知识所表现出来的极具诱惑力的突出特点本身,却忘记了这种特点的形成和出现必须也只能是以必要的牢固的知识为基础。

数千年来,中国人学语文就是依靠多读多写,并不讲授语言规律,确实有些人学得很好,如韩愈、欧阳修、苏轼这些文章大师。但是,那只是少数人,而多数人却学不通,在书塾里坐了多年,走出来还是一窍不通。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人脑内部都有学习语言的机制,儿童可以自然习得简单的母语。可是如果想要学习复杂、精密、文雅的书面语,全面发展语言能力,就需要语言规律的学习。

文言文学习也是这样,不讲规律的盲目多读,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没有理性知识的指导,只依靠个人的揣摩体悟,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规律的教学,却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经验到理论、从盲目到自觉的飞跃。因此,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实行?语感语识相统一?的教学策略。

一、关于文言基础知识教学

1、随文而教,自成系统

文言的阅读,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看,主要是语法和词汇方面,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词汇,最难的也是词汇。学习文言,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词语,只有将一篇文言文的词语的意思弄清楚了,才可能将整篇文章读懂;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的词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才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几十年来,语文教育界有些同志在文言常用词的统计和教学方面作了许多研究,饶杰腾同志对1980年版中学语文课本全部文言文课文(总字数28348个)所用词汇(3394个)进行研究,参考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部分,考虑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文言常用词为800个左右。2002年4月公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则确定高中生应该掌握的文言实词为120个,虚词15个。虽然新课标不再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数量提出具体要求,但那只是对过去过分强调语法知识倾向的矫正,并不是说明文言常用词不需掌握。

教授文言常用词,有一个很?笨?但非常有效的做法,就是参考有关研究成果,将各册课文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和15个虚词所在的句子全部挑出,确定哪些课文出现某些词语的频率,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作为体现词语用法的样本,做成常用词用法统计表(当然,实际上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的练习题也多少体现了此种努力,每课?思考与练习?部分的?一词多义?练习,就有这种归纳的效果)。教师进行教学时,依据此统计表挑选当前文本中的典型词语作为基本词汇,而一旦这样做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老师自己也能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有宏观的把握,做到有序、系统的讲授。长期坚持下来,虽然词汇的学习属于随文而教,但也能够自成系统。以下本人试举一例作为样板:

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

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说赵太后》

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同上)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柳毅传》

舅姑爱其子,不能御。(同上)

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

第六册:(无)

相对文言常用词来说,文言常见语法现象的问题少一些。文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常用的只有几种:判断词、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每一种里又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总的数量不多,语法中问题比较多的是?词类活用?。但是在进行语法知识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警惕,不能回到以前的单纯传授繁琐语法知识的老路上去,要认识到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而是为了更准确、更迅速的理解文言作品。另外,鉴于从初中开始,语文知识教学就淡化语法,中考也不出现有关考题,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可能也不必深入的讲授语法常识。因此,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教师完全可以在讲解有关课文时,随文而教,而且不必过于强调名词术语,只须让学生认识到有这一种语言现象,能够理解它的含义就可以了;类似的语言现象出现多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对比,自然能够读懂类似句子,达到?意会?的程度。

总之,由于时代的原因,文言文少不了讲解和翻译,但要有所区别,不要一刀切。比如有些汉字现在已经不用了,只要让学生知道就行,有些古代文化常识,只要让学生理清线索或分类识记就行,而对那些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则必须重点讲解并要学生掌握,对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也须下功夫牢牢记住。有了文言语感 , 这些句式不需死记 , 但在尚未培养出语感之前 , 下功夫牢记 , 见效最快 , 也可说是科学的方法。

(二)、古今联系,适当总结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己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

现代汉语的句式,大部分来自古代汉语。某些古代汉语的特殊短语和句式,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沿用,但在现代汉语的构词法中还保留着。例如:笔谈、囤积、目击、银白、漆黑、桃红、龟裂,就体现了古对汉语中名词可作状语的特点;热饭、松绑、中饱私囊、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则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例证。另外,古代汉语单音词的不少词义,仍作为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词汇里;而现代汉语成为通行的书面语之后,还时时从古代汉语中吸收词汇、句子;更何况同为中国人的作品,古今汉语文章在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呢!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现代汉语的学习经历对文言文学习的潜在影响。

成语是历代所习用、定型的固定词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保留了古代语的许多特点。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若能适当联系成语,从学生从小就熟悉的成语人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挖掘学生现有知识潜力,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促进学习:

1、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所以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一句时,教师可以趁机补充?徒劳无功?中的?徒?与课文中的?徒?用法相同,都是?白白地?的意思。其他如?且相如素贱人?与成语?素不相识?中的?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与成语?前倨后恭?中的?倨?,?宁许以负秦曲?与成语?忍辱负重?中的?负?,意义也都相同。至于其它课文,这样的例子更多,例如《病梅馆记》

中的?明告鬻梅者?与成语?卖官鬻爵?,《游褒禅山记》中的?则或咎其欲出者?与成语?既往不咎?,《劝学》中的?而闻者彰?与成语?相得益彰?等,都可以互相印证。

能够起到这种印证作用的成语实在很多,比如:不易(改变)之论、不刊(删改)之论、不过尔尔(如此)、以己度(推测)人、质(询问)疑问难、登峰造(至)极、怨天尤(责怪)人、缘(攀援)木求鱼、寡廉鲜(少)耻、家徒(只有)四壁、尸位素(白)餐、如释(放下)重负、不速(邀请)之客、不期(约定时日)而遇、文(掩饰)过饰非、出类拔(超出)萃、蔚为大观(景象)、寄(依附、寄居)人篱下……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两者如能在教学中长期使用,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2、促进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现象。成语是浓缩化了的短语,它本身凝聚了很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言句法、语法。在涉及文言文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大可不必对语法规则大讲特讲,只需要列举适量的能体现某种语法现象的成语,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揣摩,温故而知新,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自然可以对种种常见文言语法现象了然于心,收到?不可言传,却可意会?的效果。

例如学习?词类活用?,教师可以进行说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些词有时可以临时拥有新的意义,当然,新的意义与旧意义还是有密切关系,临时具有一种新的语法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词类活用。?然后按照不同句法类型,列举适量成语与典型的文言句子,在对成语释义、总结的基础上,点出种种?词类活用类型?名称。笔者试列举如下:

⑴名词作状语。?耳提面命?,对比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能够起到这种印证作用的成语也很多,比如:星罗棋布、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壁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道听途说、风餐露宿、日积月累。

⑵使动用法。?惊天动地、一鸣惊人?,对比句: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望梅止渴?,对比句:交戟卫士欲止而不纳——《鸿门宴》。

?正本清源?,对比句: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此类成语还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玩物丧志、毁家纤难、祸国殃民、昂首阔步、爽心悦目、坚壁清野、洁身自好、竭泽而渔、完璧归赵、丰衣足食、祸国殃民、瘠己肥人、毕其功于一役、殚精竭虑……

⑶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对比句:而耻学于师——《师说》。此类成语还有:草菅人命、幕地席天、幸灾乐祸、是古非今、厚古薄今、兵贵神速。

又如学习各种文言句式,同样可以参照以上方式。教师可以进行说明:?文言有自己特有的表达习惯,有些句子的内部语序、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然后按照不同语法类型,列举适量成语与典型的文言句子,在对成语释义、总结的基础上,点出种种?文言句式?名称。笔者试列举如下:

⑴倒装句。?时不我待?,对比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夜以继日?,对比句:是以泣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何去何从?,对比句:沛公安在——《鸿门宴》

?唯利是图?,对比句: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⑵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见?、?为?等等。成语有?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等。

⑶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成分很多,成语也如此,例:?付之一炬?应为?付之于一炬?。此类成语还有:名满天下、声闻遐迩。此外还有省略谓语中心词的,例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掌握语言规律的另一个策略是及时总结。总结,有利于将文言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一般地讲,教师在结束每篇新课之前都要为学生提纲掣领地总结一下该篇所学,在作此总结时,要有意识地作些篇内知识的比较,让学生下来复习时能举一反三、牵一发而动全体。尤其是在高二和高三掌握例句比较多的时候,要适时地归纳总结。学一篇课文只要重点解决几个常用词。对于这些要掌握的常用词 ,主要抓一词多义现象,抓其中的主要义项;要抓古今有差异的义项辨析、理解、把握 ,不要搞多而全的字典式罗列;多则乱 ,不清晰 ,不易把握。

不过,大量的总结工作还靠学生自己来做,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做比较性总结的示范。最好能强行要求学生人手准备一个专门用于知识总结和积累的笔记本,平时就坚持做好总结工作。先养成习惯,一旦习惯成了自然,文言文的教学就非常好办了。

二、语感教学

要学好文言文,梳理积累文言知识、认识语言规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归根到底也要凭语感。

如何培养文言文语感?语感虽以理性的沉淀为背景,但就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直觉思维,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所以培养语感应从整体形象的感知入手,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在学生自己长期的语文实践中形成。

培养文言文语感,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法不可不借鉴。所谓诵读法,是一种通过对文言文的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诗文全面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从蒙学教育到经学教育都特别重视讽诵,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整体地感受、品味文章。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我们的祖先运用富有汉语特色的方法,学习这种超方言的语言,吟咏默诵、切己体察,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在学好这种语言的同时,也很好的继承了一种文化精神。

诵读是传统证明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中,使人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诵读可以体察文本固有的气韵,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阅读程序大致分四个阶段: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在各阶段相机辅以诵读各法,循序渐进,唤起语感。初读感知,以读通为标准,速读全文。研读理解,是在初读感知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来反视词句的意义,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边思边批,在批点评注中来加深理解或记忆。品读评价是鉴赏性的理解品评,运用分析思维的方式来审视谋篇布局、思路脉络、结构关系、遣词造句及其他奥妙所在。读读停停,停停读读,读则入情体验,停则出境审察,将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融合。美读赏析,是领悟性、参悟性的体验与欣赏。由诵读者?美美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出语势,体悟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四个阅读阶段只是就一般的认知程序而言,实际学习过程并非循规蹈矩,往往因人因文而异。但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诵读,离不开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自读这些基本的诵读步骤。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吴俊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次修改,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始终未变,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材有所增加,高考中课外古诗文分数也占很大比例;另外,《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从对古诗文的认识方面看,有的教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对他们未来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另外,还有教师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新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古代的东西,这些古诗文和现代社会是脱节的,学习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古诗文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教学效果差。 2、从教材内容方面看,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教材古诗文的篇幅太多,不仅对老师是个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加之古诗文语言文字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必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 3、从教师知识学养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基础薄弱也是

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一直提倡着白话文,教育发展了几十年,那些熟读经典作品的优秀老教师大多不在教学岗位上了,而现在的教师相当部分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发掘古诗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文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从个别字词讲解出发,肢解课文。 4、从教学方法上看,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少具有启发性、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讲解和引导。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呆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古诗文兴趣不大。读古代诗文,必须要咬文嚼字、回顾历史、理解背景,这种花时间、花精力的工作对追求直观、快节奏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又考虑到高考的原因,就不得不学。课堂古诗文讲授的种种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受现实功利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古代诗文不是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读大学涉及古代的东西很少,因而缺乏古诗文学习的动力。 2、人生经历有限、知识积淀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入高中教材的古诗文有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不少作品表现了古代作者坎坷的人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由于学生受生活视野的限制,学习古诗文难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因而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一般说来,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学习古诗文更感兴趣。

文言文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活动情况 1、开题时间:2013年10月22日 2、开题地点:茶店镇九年制学校九年级(3)班教室 3、参与人员:茶店镇九年制学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开题报告要点: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课题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是微型课题,课题编号为:2013-3-082,该课题经过充分准备,于2013年10月22日正式开题,现将该课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中国文言文五彩斑斓,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古诗文教学正是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中开始逐步增多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内容,但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的阅读积淀有限,导致理解和掌握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怎样切合言文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2、当前的研究状况 目前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篇课文加一个教师,很少有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自然也就缺少学习的兴趣,不能改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当然,也有教师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相关探索,但未能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3、理论依据及研究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构建新型而有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文言文鉴赏能力的最直接行为。本课题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它能推动我们对

教学活动的分析,推动教学研究方法的转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方法和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角度虽小,但要置身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提出这一课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分析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构建新型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2、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研究并形成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评价方案。 3、通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文素养,激发更多的学生自觉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研读教材法:通读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及初三总复习资料,研读具体篇目,为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做好材料积累。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网络和图书馆相关资料的搜集和研读,了解文言文有效教学当中存在的案例问题和方法策略,明确研究方向和角度。 3、实时观察法:相互之间听评课、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形成本课题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 5、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文言文教学内容、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适宜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教学内容。 6、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7、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方法,结合时间成果,总结经验形成的深层动因。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_2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 一等奖(8篇) 如何让高中语文作业更有效绍兴市稽山中学何学港 惊回首感慨百年话古文——论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绍兴市稽山中学石国江 教育心理学在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绍兴市高级中学张海英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教材体例指瑕新昌中学梁天霖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诸暨学勉中学周琼 投入真情重组关系重构文本让课堂焕发光彩新昌鼓山中学蔡永斌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优越感”绍兴市高级中学严英 “听听”那语文——语文听力能力培养,一个不能遗忘的角落上虞春晖中学杜娟娣 二等奖(12篇) 发掘平常事物的闪光点诸暨牌头中学郭伟宝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浅谈两堂外国小说欣赏课中意外事件带来的惊喜新昌澄潭中学王琼莹 新课程标准下的古典诗词教学探索 上虞中学叶建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诗歌教学心得 用细节拨动高考作文的真情之弦嵊州三界中学吴正飞 六“管”齐下攻探究——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备考策略研究嵊州黄泽中学吴大丹 确立主体地位立足现实生活——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究诸暨学勉中学石晓琼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新课程背景下的早读辅导新昌鼓山中学何永连 《论语》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浅议《论语》学习中的“自主发现问题, 绍兴市一中分校杨懿 解决问题的阅读教学模式” 唯美的谢幕——以高一苏教版为例浅议艺术化语文课堂结尾之有效性绍兴县鉴湖中学陈继青 锤炼多彩和谐的教学语言风格新昌鼓山中学俞金霞 与孔子多视角、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方法初探新昌澄潭中学丁新姝 “实”之无味走偏峰,“意”之无穷巧激波——关于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 绍兴市稽山中学俞鸽女 的误区及策略 三等奖(20篇) 唯有“发现自我”才能“情动而辞发”——论高中作文教学困境中教师 上虞城南中学陆益青 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有效措施 “龟速”作文——高一第一学期作文训练述评绍兴县鉴湖中学吴亚娟 批注式阅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嵊州长乐中学邢晶 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新昌中学张君兰 我的阅读我做主嵊州三界中学吴小广 请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绍兴市稽山中学蔡朝阳 返璞才能归真——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绍兴县柯桥中学梁珍 《登泰山记》:姚鼐的独到绍兴县豫才中学任阳海 让“思考”之花在课堂中盛放诸暨中学陈柳钧 诗歌的鉴赏和复习观照新昌知新中学潘英英 文学因子与生命元的联系点管窥上虞东关中学叶国强 对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思考诸暨学勉中学金建永 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嵊州崇仁中学卢三亚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新昌中学熊秀英 让激趣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上虞中学章妙菁 《外国小说欣赏》之教学探索诸暨学勉中学郭君贤 领路不到家——浅谈阅读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绍兴县越崎中学徐剑秋 语文教师魅力积累嵊州长乐中学俞益曼 用我自由之笔,抒我自然之情——也谈个性化写作教学上虞中学钟首君 浅析语言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与回归绍兴市一中分校孙正旦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高中文言文教法之管见

高中文言文教法之管见 【摘要】本文以课堂教学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言文,主要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不惧怕文言文的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蜀道难》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文言文既好教又不好教。说好教是就文言文的内容而言的,文言文因其距今年代久远,因而可讲的内容较多,教师不会觉得无内容可讲,不说别的,仅仅围绕词类活用就可以讲一两节课;说不好教是就学生而言的,当今学生中流行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还是因为其距今年代久远,学生普遍觉得其生涩难懂,虽然当下课外辅导书较多,学生可以对照注释疏通文意,但对于文本的结构、思路以及情感等比较深刻的内容,却是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文言文文本,走进古代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是第一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依照注释疏通字词、句式、文本大意及写作背景,并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有了课前预习做基础,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断朗读,读懂大意,并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在归纳文言知识时要注重和学生互动探讨,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文言知识,目的在于读懂读通文章大意,笔者认为这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最基础的一步。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在了解文章大意之后,知道作者在“写什么”,接下来就要了解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内容的,也就是作者是“怎么写”的。以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蜀道难》为例,笔者在课堂中试着引导学生以课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突破口,结合上下文分析得出“作者每次感叹蜀道之难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结论。其中第一段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要是感叹蜀道之高,第二段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要是慨叹蜀道之险,第三段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要是感叹蜀道战祸之惨烈。作者围绕蜀道之“难”,分别从高、险、战祸惨烈来行文,文章的思路结构一目了然。 精读课文,品味文本语言和主旨。在疏通文意、理清写作思路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到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描述蜀道之难的?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味文本。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过思考课文中的语句来体味语言特色和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比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就用了夸张和引用神话传说的手法,极力渲染蜀道之高。再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了衬托的手法表现蜀道的高和险。 在充分探讨文本语言特色之后,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作者为什么要

文言文教学模式教学步骤

文言文教学模式教学步骤 镇赉县沿江镇学校王健 一、模式的名称 文言文“四步”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特点 中学文言文教学由于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教起来费时费力,学起来枯燥乏味,而且教与学,大都停留在写语言知识的层面,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深入研究的不多,高层面的审美培养就更难实现。这样就很难全面高效地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关于文言文教学,重在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既然文言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基于对文言文语言特点规律的认识,我校反复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下文言文"四步"教学模式。 三、模式的操作 (一)第一步:自读自疑 在这一步里,教师首先针对学习内容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它可以放在语段学习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单元知识里集中讲解。这一环节,在学生掌握文言文语言学习方法后就可省去。接下来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充分利用工具书和课下的注释自我阅读,自我解决力所能及的字词句的问题,疏通文意,概述全段或全文的大意。对文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和不理解的思想内容,耍一一圈点出来。在此阶段,禁止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以此培养个人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一步的主要教学目的:一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特别是就文段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法等文言文语言特点,给予阅读解析方法上的强调、提示,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 例如教给他们词义句义推断的字形分析法、对称规律分析法、划分句子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主旨统帅分析法等,就可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门径可循,避免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本环节里,学生是以个体为单位,凭借自身古文方面的知识积累和现实的生活经验,凭借有关注释,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去理解文段中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情感,以此实现知识积累、思维锻炼,形成自我阅读能力。这一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是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自读自疑",让每位学生或多或少体会到自己读懂文言文的快乐,避免了教师串讲模式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枯燥和乏味。 (二)第二步:互问互答 在"自读自疑"的基础上,学生前后左右开始就"自疑"的问题彼此提问,相互解答。这是一个学生自觉的互动合作的过程。它以"自读自疑"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五篇 【篇一】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当今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越加激烈,高 中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学科,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积 极的为培养人才而不断努力。但是,纵观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相关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要采取相应的 策略,注重高中语文教育的效果,客观的面对以及积极的探索,培养高中生的语 文素养,为高中语文教育出谋划策。至此,高中语文教育就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1、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 1.1高中语文教育中不重视写、读以及说的练习,致使不会写、讲不明、说不准。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新课标,伴随着新课标在各地不断的深入实践,高中 语文在教育过程中渐渐的暴露了诸多的问题。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写、读以及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练习,再加之网络科技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使得大多数学生不关注写、说以及读。最主要的是写的能力,普遍较低,读和说 的能力同样较低;最近央视播出的《汉字英雄》,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中学生语 文学习过程对写的关注程度,平时学习过程中,基于高科技,对汉字的书写都是 在键盘上完成的,遇到一般的字都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认识。另外,在高中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于书写没有统一的要求,导致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参差不齐。对 于说话能力,多数高中学生存在哗众取宠、大惊小怪以及说话语无伦次、内容空 洞等现象;有一部分说话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半天说不明白,让人费解;有一 部分甚至是由于内向或者其他原因,闭口不说。相对于写和说,读的能力显得也 尤为重要,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对读的能力较为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没有专业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大多数学生仅仅凭借的是自己的感觉读,不在乎读音、节奏以及真情实感。虽然普通话在现阶段教育中使用,但是还不普遍,在部 分农村存有方言进行教学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 1.2当前高中语文教育重视教书、忽略育人。在我国,学校都面临着升学率的问题,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施加压力,强迫学生进行死读书; 家庭也不放过学生,部分节假日,给学生找各种补习班,使得学生的整天泡在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探索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现实环境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兴趣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生本意识;个体差异;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explore new curriculum under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he yu-gao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goal is student-centered,language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ctual ability to learn and reality requires attention to stud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 interests,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nquiring ability to tra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studentsenterprising spirit. 【key words】students this consciousnes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autonomous cooperation; explore evaluation 1.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很多知识都是略懂,没有深刻的记忆和深入的理解,也无法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还不够牢靠,当然也与初中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

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英国学者荷礼柯夫在《学校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学活动怎样促成了理想的学生学习。? 虽然长期以来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备受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真正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教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在 20 世纪才开始的。时至今日,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不很深入、不够系统。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 改版 报告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xx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

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13-01-29T11:41:13.71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宋晖[导读] 例如,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尾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晖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 719000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诵读感知,鼓励其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品味鉴赏等,这些适当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文言文鉴赏水平。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方法创新有效鉴赏以前我们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漏掉重要文言知识点,但其结果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课上满堂灌,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违背了认知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新的《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转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我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各位同仁共商榷。 一、注重有效诵读,深入领会感知 当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常见的还是以词语训练和古汉语知识教学为主体。实词的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的不同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常见文言句式等,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无疑,重视积累是文言文的基本学习规律,但仅仅进行字词训练和记熟语法知识就能达到积累的目的吗?记住常用实词的几个义项、常用虚词的几个用法就可以具备文言文阅读能力了吗?这样显然行不通。况且,古汉语语法知识是后人对前人文章特点的归纳,并不是前人写作时执行的严格标准,有些文言文内容也不是用语法知识可以准确描述的。因此,以词语训练和古汉语知识教学为主体的文言文课堂并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借鉴古人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重视诵读,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在整体阅读中感悟。当前,很多专家、名师都提倡“在课堂上让读书声嘹亮起来”,但在具体实践中,有些课堂重视了“读”,却没有达到“有效的读”。有效的读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是为了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因此,教师要敢于范读,通过正确的断句、停顿、轻重音处理,有效地指导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得到深切的感悟,尤其要注意对文章细微处的挖掘。 例如,《长恨歌》中对末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句的诵读处理。文章在记叙了贵妃自缢身亡,玄宗日思夜想的痛苦之后,揭示了两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阴阳相隔的遗憾苦痛之情。所以诵读时就应以深情又感慨沉痛的语调去朗读。 二、讨论有的放矢,培养合作意识 在自读过后,学生可能会有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也让他们找到合作的快乐。 比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侍坐》,这是一个介宾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直译就是:用别国的军队来加在这个国家之上(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略这个国家),而“因之以饥饿馑: “因”,课文下注释是“连着”,“饥馑”指荒年,直译就是“用荒年连着”,这句话就翻译不通,这类难题一个人难以解决,但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因之以饥馑”应该和“加之以师旅”是相似的句式。所以“因之以饥馑”应为“因加之以饥馑”。这样翻译过来就是“连着用荒年加在这个大国之上”就通了。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讨论之后,答案找到了,激发了合作的兴趣,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三、探究要有效果,培养创新意识 过去,由于搞“满堂灌”,挤掉了学生自读和思考的时间,几乎所有的思考题都在课外完成,而高中阶段学生数理化学习的任务很繁重,常常无暇顾及语文作业,更难抽出时间去复习文言文,致使文言文的成绩难以提高,废止了滔滔不绝地讲,便能节省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兰亭集序》为例,文中的“死生亦大矣”一句,一般译作: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但如果我们指导学生联系前文作者对两种生活方式的叙述以及对人们留恋有生之乐的描述去理解,引导学生探究就不难明白作者实际要说的应该是:“要怎样活着实在是件大事啊!”这样的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教给了学生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在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有根据的以后,学生更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因为他们从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乐趣。 四、注重品味鉴赏,吸收古文精华 文言文的语高精炼,语义丰富、含蓄、深刻,有时还显得很朦胧。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鉴赏。品字词,体会其简洁凝练;品句式,体会其对称和谐;品音节,体会其抑扬顿挫;品内容,体会其丰富哲理;品情感,体会其真挚缠绵。教师应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注意发觉古文的精华,以积极的思想感情去教育学生,这是最主要的。遇到明显的糟粕,对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的,则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教育学生,把它放在一定的时代、社会来认识,从而明确我们应有的态度。 例如,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尾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认为它表现了“人生如梦”的虚无思想和消极情绪。如是这样,则该词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将被大大削弱。从全词来看,首先,描绘出周瑜的英雄形象,紧接着又抒发了作者对赤壁大战的神往之情。但是,在看到自己”早生华发“的现状,他怎能不心潮荡漾,感慨万千?由此产生了时光易逝、人生匆匆的感觉。言外之意,是自己遭受贬谪,英雄难以用武,才能不能发挥,徒有报国之心,又有何用?于是,“一尊还酹江月”,只有把满腔热忱,满怀惆怅,寄托于江上明月,让大千世界知道,让滔滔江水知道,皎皎明月知道!这是多么纯朴、坦荡、忠诚的心灵在表白、在倾诉,哪是什么虚无、颓废思想感情的反映呢?再者,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思想感情也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有其消沉的因素,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作品表达了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感情。我们应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以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去教育学、陶冶学生,这样既可以充分表达苏词的豪放气概,更可以使学生得到有益的教育和感染。 此外,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文道统一的原则,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学习古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

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到底怎样教 一、“春风不度玉门关”——文言文教学现状 “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认真记笔记,然后出题训练;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现象,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适宜合理地、大手笔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展现课堂新活力,使所学文言文充分发挥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具体方法示例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如采用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等,结合文言文特点,形成高效的、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如下:(一)激发兴趣。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所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关键。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1.教师富有激情。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麟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毛泽东。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

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

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 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 如果说让我回忆我小时候的语文学习的话,文言文学习可能是最记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学习方式却异常简单,主要就是在上课之前必须事先把原文按要求抄在笔记本上,要求是每三行为一个单位,原文抄在正中一行里,整句与整句之间适当空出一些,这是准备工作。上课开始,老师就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解释就注在第一行中;后译句,翻译就写在第三行中,就是这样从开头一直串到结尾。笔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译完了,就是读和背了,同老师讲的时候一个样,逐字逐句,先字后句,全拿下来。最后就是挨个儿站到老师跟前落实了。长大后我做了语文老师,在怀念传统的时候却更多地想着背叛和超越。于是同不少语文教师教文言文一个,我力求把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教学摆在了同一位置上,其实是大致把现代文教学的方法搬到文言文教学中,不再像我的老师教我们那样,逐字逐句了,而是把认识字面和句面意思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进行。 我的老师的教法或许代表了过去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姑且称之谓煲稀米粥式教法,而我得感谢我的老师,因为正是这种方法,让我的中学时期文言文基础打得很扎实。我的文言文教法或许可以称为今天文言文教学的一种代表模式。我的学生也感激我,说连文言文也学得轻松。但是我却总是诚惶诚恐,因为我总感到这样教是那样的不踏实,一到来真的时,学生对课文字面的认识总是漏洞百出,

这时我们师生就全然没了上课时那种轻松,所以,我把这种教法称为煮夹生饭式教法。有时,说不定还得再用我老师式的办法,也煲一遍,把这夹生的饭再整成粥,这时候,总是感到极狼狈。值得提醒的是,现在文言文教学中,这两种模式仍然以各自的理由存在着,有时甚至是存在于同一个老师教案中。而我本人也常有这种不知所以的犹豫和彷徨,这种心态也许是太多的语文教师共同的感受。看来在文言文教学面前,语文教师难有释怀之感。 面对:实还得实,文言文教学更应该遵循文体特点的需要 事实上,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说到底还是对把持文言文教学中实与虚二者的度的为难。把文言文完全当作文言文来教,这是实,因为要求实,就有一种让学生先从字面上至少弄个透彻的圆满心理,于是就最好采取从头至尾的描锚式学习法,唯有这样才感到放心。可是语文教学却有个时间和效益问题,这样教下去花费不起。而这只是一个方面,最大的'难题是这样教学生不快乐,因为课堂过于沉闷。而在今天的以自主为主的教育前提下,老师也不会心安,也总会感到这是过于笨拙的办法。所以苦恼。把文言文同现代文教学一样来教,这是虚,因为同现代文一样教,课堂上给学生的空间必然要大,结果到头来内容学完了,字面可能还没落实,或者字面上似乎处处学到了,结果是内容又没学实。况且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许多知识不只是靠理解就行的,转来转去,还是得由老师来给。这样做下来,你又如何去问课堂要效益二字? 实亦难,虚亦惑,该怎么办?我感到,对待文言文教学还是要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