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并不是控制

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并不是控制

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并不是控制
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并不是控制

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并不是控制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

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童年遭遇的

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的性格,并且会决定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此后的事业,婚恋,亲子

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人生的

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

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

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

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

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

“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

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

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

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

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

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

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

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

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

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有

的家长很紧张,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的觉知当中的,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岁之后,它还要吃手指,那怎么办?答案还是:不作为,就让他吃。有

可能是因为口欲期尚未探索够,有可能是通过吃手指弥补对母乳不够的缺憾。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只能深深的允许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那是因为你的

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

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怎样让孩子避免危险?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

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

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

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达到伤害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00后的小孩,都这么高了,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

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

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

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

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

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

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

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孩子有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

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

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

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

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父母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

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

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

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

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

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发表时间:2017-10-31T16:21:52.43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作者:刘晶晶 [导读] 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二小学刘晶晶 【摘要】父母,是孩子成长教育中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是的,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除了学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环境。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作用 引言:“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真正落实到实处时,才发现这是一本很难念的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个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关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了解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便于孩子能够良好的接受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意志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中,老师们都会教导学生,今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等等。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这些良好的思想意志,学校的教育占一部分功劳,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意志、性格,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教育家将学生比喻成一块石头,由几个雕塑家,把学生雕刻成一座具有灵性的雕像。这里所说的雕塑家,第一就是家庭,可以涵盖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第二个就是教师,他有智慧,能传授给孩子知识。在这个复杂现实的社会中,孩子们不能仅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健康成长。同时,现在的社会又强加给学校许多书本知识以外的任务,教师付出再多的精力,如果没有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在孩子身上是体现不出完美的效果的。大家可以发现,许多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大都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看见别的小朋友带去的玩具很好玩,就在玩具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里面,家长发现了却没有对孩子这种盗窃的行为加以制止。家长这是在无形的认同孩子的做法,助长孩子像不良的行为习惯上发展,导致后面可能就会有无数次这样的情况发生,甚至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犯下严重的错误。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并正确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 学校教育无法在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超越家庭教育的效果,往往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在学校也很难服从老师的管理,所以,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少不了家庭对学生在良好习惯方面的培养。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有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在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上,会很重视,她们往往会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而有的家长却抱着“他自己能学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学不下去就出去打工挣钱,还能为家庭减轻压力”的心态,他们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他们眼中,那些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孩子挣的还不如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挣钱的孩子挣的钱多,这些家长是在用挣钱多少来衡量学习的重要性,带有这种思想观念的家长在直接影响了孩子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 2、家庭教育对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作用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家庭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都能影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这块的教育,不是很重视,认为这是教师的全部责任。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会归功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会认为孩子是值得花精力培养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会更多的将责任推脱到孩子本身不努力或者说教师的水平不高。更有家长只关注孩子在班级的成绩排名,成绩排名高,家长引以为豪,成绩排名低,家长就认为孩子没有学习天赋,放弃孩子。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在学习上更加不努力了。 3、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的情绪和言行严重影响这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的家长好赌,在赌桌上败了战,回到家就对孩子吆五喝六,甚至破口大骂,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孩子不能玩游戏,殊不知家长这种不良言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多么严重的坏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碰到很多这种情况,家长的不良言行,导致孩子心中充满恐惧、悲观、不自信,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修养,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沙.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J]. 德州学院学报,2012,S1:36-37. [2]杜薇. 也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现代教育科学,2013,12:32. [3]周仲飞. 父母美德影响我们成长与成功——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人生的作用与影响[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0:144-145.

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幼儿树立保护自身安全的强烈意识,进而培养并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避免幼儿安全问题的发生,幼儿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学习。 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一、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 目前,随着媒体的大量曝光,幼儿园中的幼师打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幼儿园中的学生属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好动的年龄,且心智和行为并不成熟,常常会犯错。然而,作为老师而言,因此而对幼儿施加身体上的伤害,这是绝对的错误,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上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种事情的发生,完全是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问题,但幼儿园本身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 (二)医疗及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幼儿园内的食品质量问题状况也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条例,导致了很多利益熏心的不法商贩将劣质的食物和食材输送进食堂内,加上目前很多学校的食堂大都承包给个体商户进行经营,疏于管理或者同流合污,造成了中毒事件的发生。 此外,医疗安全问题也是有幼儿园经常出现的问题。幼儿

园内一般都有相关医疗医师,负责幼儿园学生的健康,当幼儿园内学生身体不适时,医师便会进行诊治并按情况采取吃药、打针或者转诊。但幼儿园有些医师并不太负责任,往往学生患病时,并不督促或监督学生按时吃药,耽误了学生的病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安保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血案频频发生,多是由于校外人员所致,是有准备有预谋的报复性作案。究其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了社会因素、家庭矛盾和其他原因,而幼儿园的儿童则成为了不幸的牺牲品,成为心理扭曲的报复分子的发泄对象。但是,主要责任还是在于幼儿园本身,没有健全的安全保护体系,没有对儿童的人身安全做到严格的保护,学生的安全并不在于幼儿园内部,来自外界的不安因素同样需要幼儿园引以重视。 目前,我国已对幼儿园的安全保护工作做了统一的布置,在幼儿园的上下学期间安排了适量警力,用于保护幼儿园学生的人身安全,但作为幼儿园方面同样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幼儿园的安保工作。 二、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风险,完善安全体系,使幼儿园成为真正放心的儿童教育基地,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幼儿园各个环节安全措施的加强,以下是笔者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便是要加强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险的时候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自救行动,联系相关的政府社会机构,这些老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进行渗入,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绘画课上,绘出警察叔叔的形象,并告诉学生在

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有哪些 教育孩子家长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因为它比任何工作都难。那么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有哪些?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1、做一个用心的父母。 当孩子告诉我们作业做好时,不要轻意的听信他们,而要求孩子把作业拿出来看看,平时多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看看他们做的怎样,字有没有写好,平时对孩子的话要多分析一下,同时要多与老师取得联系。一些不诚实的孩子,往往因为家长与老师联系较少,所以随意的编造一个理由欺骗大人。希望家长一周内几次翻阅孩子的作业。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也会及时反馈在本子上,要求家长能够关注。 2、不放松对孩子做人的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要求孩子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是每位家长的愿望。但是人格教育除了父母和同伴的影响之外,也少不了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当孩子出现人格上的偏差时,一定要及时的指出,当孩子有真、善、美的人格时,也要及时的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格高贵的魅力。如今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缺乏责任感、上进心,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所以希望家长能够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承担他们力所能

及的家务。当一个孩子越是缺乏了劳动的锻炼,就越缺乏上进的愿望。让孩子做一个孝顺的人,不要每次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孩子,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分享最好的东西,让他们从小学会感恩于身边的人。 3、培养孩子兴趣。 有些孩子往往在某一方面有兴趣和爱好,(比如音乐、美术、小制作等)也希望父母能够多多的引导和鼓励,因为人的生长不仅需要接受知识,还应该有另外方面的发展,这样才会拥有比较全面的素养。同时在兴趣方面得到了鼓励,孩子的这份兴趣也会迁移到学习上,能够促进学习的提高。如果过分的干涉了孩子的兴趣,有时非但不能使孩子的成绩提高,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 4、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回家先做作业,再玩耍。如果看电视,尽量在吃过晚饭时,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对于有电脑的学生,要求在父母的监管下上网。对于克制能力差的学生,建议不要上网。学校不主张父母给孩子买电脑,总体而言,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弊大于利。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希望家长也能够以身作则。如果孩子的克制力较强,可以适当的放宽要求,但上网或看电视的时间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如今有些家长不加节制的给孩子上网或看电视,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了。 5、让孩子多阅读有益书籍。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品,一个书读的多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和老师操太多的心,他们自会有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

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

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 1、做一个用心的父母。当孩子告诉我们作业做好时,不要轻意的听信他们,而要求孩子把作业拿出来看看,平时多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看看他们做的怎样,字有没有写好,平时对孩子的话要多分析一下,同时要多与老师取得联系。一些不诚实的孩子,往往因为家长与老师联系较少,所以随意的编造一个理由欺骗大人。希望家长一周内几次翻阅孩子的作业。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也会及时反馈在本子上,要求家长能够关注。 2、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孩子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是每位家长的愿望。但是人格教育除了父母和同伴的影响之外,也少不了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当孩子出现人格上的偏差时,一定要及时的指出,当孩子有真、善、美的人格时,也要及时的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格高贵的魅力。如今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缺乏责任感、上进心,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所以希望家长能够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承担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当一个孩子越是缺乏了劳动的锻炼,就越缺乏上进的愿望。让孩子做一个孝顺的人,不要每次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孩子,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分享最好的东西,让他们从小学会于身边的人。 3、培养孩子兴趣。有些孩子往往在某一方面有兴趣和爱好,(比如音乐、美术、小制作等)也希望父母能够多多的引导和鼓励,因为人的生长不仅需要接受知识,还应该有另外方面的发展,这样才会拥有比较全面的素养。同时在兴趣方面得到了鼓励,孩子的这份兴趣也会迁移到学习上,能够促进学习的提高。如果过分的干涉了孩子的兴趣,有时非但不能使孩子的成绩提高,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

4、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回家先做作业,再玩耍。如果看电视,尽量在吃过晚饭时,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对于有电脑的学生,要求在父母的监管下上网。对于克制能力差的学生,建议不要上网。学校不主张父母给孩子买电脑,总体而言,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弊大于利。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希望家长也能够以身作则。如果孩子的克制力较强,可以适当的放宽要求。如今有些家长不加节制的给孩子上网或看电视,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了。 5、让孩子多阅读有益书籍。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品,一个书读的多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和老师操太多的心,他们自会有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希望家长利用休息时间能经常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阅读。一个人阅读的多少,决定着他能否走更远的路。当孩子们有买书或阅读的要求时,希望家长能够满足他们,最好能够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家长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家长,您好! 孩子的进步,与您平时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加强和学生家庭间的交流,改进教育工作,进一步了解你的家庭教育状况,制定本调查问卷。请您通过回答问卷告诉我们,让我们在家庭教育、家庭建设上共同努力。您的回答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感谢您在百忙中完成问卷。然后把问卷交给孩子带回学校。谢谢合作。 一、家庭教育环境调查(请选择相应的选项填写在括号里) ()1、您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里和谁生活在一起? A、长期与母亲或父亲生活在一起 B、与爷爷奶奶或亲戚生活在一起 C、与父母在一起()2、当前,您有无能力和时间指导孩子的学习?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前言:家庭,学校,社会,时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优质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学校教育,和谐的社会环境能让孩子健康发展。然而,学校、社会环境对一个刚步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较为固定的,而家庭教育却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孩子从哇哇落地就开始接受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学习及将来的成长道路。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父母长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本文将从本文从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家庭里实施的教育。即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或家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予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环境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家庭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心理、学习。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与成长和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猜忌、落后的家庭环境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等更是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让孩子陷进一个“乌烟瘴气”不健康的境地。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 家庭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其个性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其不可或缺性。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 这时期,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例如,在幼儿看天上的白云时不停地变化说法,一会说像冰激凌,一会说像风火轮,一会说像怪兽……但与大人的想法毫无关联。如果父母经常纠正孩子的说法就会遏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

“看谁不顺眼就打谁”反社会人格透视----安全教育资料

“看谁不顺眼就打谁”反社会人格少年透视 他们本应健康地成长,却因为受不良教育影响,而走上了歧途。图为教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心理咨询师在对未成年学员进行异常行为矫正辅导。 “如果两天不与人打架,我就会感觉浑身不舒服,每次打完架后,就舒服多了。”在海口市法制教育中心,16岁的王英说。在该中心,有一些打架成瘾的未成年人,他们对社会安全和秩序构成危害,从而触犯了法律。心理学称这类行为属于“反社会人格”。 她主动替 男友出气 15岁的王灵是海口某学校初三学生。2月初,她将海秀路某中学初三女生打伤,被警察送进法制教育中心。 其实,王灵与被打伤的女生没有任何恩怨,先前甚至互不认识。王灵伤人,是因为那女生曾和自己的男友交过朋友,说男友不好。

“我一阵子不打架,就感到手心发痒,看到或想到有不顺眼的人,就会主动去打架。我就想替男友教训教训那女生。”王灵对记者说。 除此之外,王灵还一直在找一名小学女同学“寻仇”。王灵说,她是一个很记仇的人,上小学时她与那女同学产生了矛盾。小学毕业后,她们到了不同的中学读书。后来听说那女同学仍在说她坏话,她就找过去打了那女生。那女生写信对她说:“我们已经分手了,不要再来找我。”这信恰巧被她妈妈看到,妈妈并没有说什么。王灵对此很生气,再次去找那女生打架,哪知对方已经转学了。 王灵说,她现在仍然气愤不已,一直想找到那女同学将对方痛打一顿,至少打到对方见血为止。 一声“美女”惹祸端 16岁的王英是四川人,随爸爸妈妈来到海口读书。被警方抓获前,她是海口某私立学校初三学生。 去年12月28日上午,王英因为身体不适请假提前回家。经过府城凤翔路东线高速公路附近时,遇到另外一所学校逃学在外的几名中学生,冲她喊“美女”。最初她不理睬,只用眼睛狠狠瞪了他们两眼。那些男生仍不死心,继续冲着她喊。她发了火,追着他们打,他们闪身躲开了。 王英气不过,她看到那几个中学生走进了一家游戏厅,就叫了几个辍学后混迹社会的无业青少年,持刀砍伤了那几名中学生。 王英说,她特别喜欢打架,很多男生都不敢惹她,“仅春节后,我就打了三次架。中学期间到底打了多少次,我自己都记不清了。”王英说,“不打架就感到特别难受,每次打完架,浑身就轻松起来。” 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16岁的吴松上初二时,因打架被开除,从此辍学在家。吴松说,“假如我觉得哪个同学不顺眼,就会用书包去撞他,挑起矛盾就与对方打架。” 3月30日,吴松同另外5名辍学少年在凤翔路琼山侨中附近,看到一个中学生骑车撞倒一个老人。那中学生停车下来扶起老人的过程中,责怪老人走路不看马路。他们立刻冲过去,对着那中学生就是一阵拳打脚踢,将那中学生头部打伤住院。

棍棒教育危害孩子的成长

棍棒教育危害孩子的成长 在我国,不少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打骂孩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多父母都有过打骂孩子的经历。先看下面几个案例:1.甲生母亲:?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2.乙生父亲:?孩子是我们生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外人?没权干涉;打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没有过错。?3.丙生家长:?你这孩子真废物;家里生活困难都怨你,该死的东西!? 一、非打即骂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危害 实际上,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往往有着很大的危害,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父母打骂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孩子躯体的伤痛是一方面,心灵的受伤则严重危害孩子的成长。用这种态度对待孩子,有时虽是开玩笑也会出问题。家长对孩子憎恨和厌恶时,会使孩子到处招惹是非,或者使孩子悲观厌世,增强反抗精神和敌对心理,从而不能真诚相爱。 究其原因,是这些家长认为子女是自己辛苦生养的,所以家长有权利对孩子进行各种体罚。这种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造成了家长随心所欲对其子女进行体罚,缺乏应有的鼓励。家长任意体罚孩子的身体、贬损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缺少鼓励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受到损害,容易产生逆

反心理,家长遇事往往先不究原因就谩骂和贬低子女,很少给予鼓励。家长对孩子非打即骂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罚和强制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使他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或者使他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因为他的抵触怡绪很大和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孩子就会持消极态度。对孩子要求严,有可能会使孩子成为高尚的人,也有可能会使孩子成为顽固不化的人,或者使孩子感到自己是犯了罪,成了罪人,自己看不起自己。 2.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3.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4.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5.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父亲说:?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家庭教育方式:很多家长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携手,合力共促。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希望家长能重视以下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一是要培养孩子学习上的吃苦耐劳精神。不肯吃苦难成大器。初中的学业比较重,中考的竞争和压力都很大,家长应舍得让孩子多下功夫,多点磨练,在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学点知识、长点本领,不要让孩子成为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人。 二是要给孩子以正能量的追求。让孩子从尊敬师长做起,从遵规守纪做起,做举止文雅、知书达理的人,不能攀比玩乐,不能迷恋上网,把孩子的精力扭转到积极健康的生活上来。现在孩子带手机、玩手机已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认真求学的一大隐患。有些孩子互相攀比手机的贵贱好坏,有些孩子上课期间玩手机,晚上下半夜还在QQ上聊天,有些孩子通过手机的一些社会人混在一起,纠缠不清甚至摆脱不了。孩子的这些攀比手机、无约束无节制玩手机的做法使我们对他们的学业以及身心发展甚至人身安全都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我们无法硬性阻挠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但请家长们一定做到在给孩子配备手机前务必与孩子谈好约束条款并监督孩子务必做到,否则要坚决没收,万万不可纵容。 三是让孩子学业会自主学习。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比以往要多很多,家长要引导好孩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目前,各年级都对学生的家庭自主学习进行了激励和指导,并利用班会和校广播做了自主学习典型的经验交流,非常多的学生都动起来了,没有动起来的学生可能会落伍。希望家长们能够和学校一起努力,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于孩子的果外学习除了在时间上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也很重要。好孩子的经验是:一有很好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安排,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也会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多少等合理搭配学习时间。二学习的专注程度高。他们一旦坐在书桌前会很快进入学习,外界的声响似乎不会对他们造成干扰,这和有的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或者学习不大一会儿就要四处转转走走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同样的作业量,差不多学习水平的孩子其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差别很大,其中有部分原因一定是学习的专注程度有差别。三是学习的认真性强。好的孩子无论是作业还是做笔记都不会乱描乱画,看他们的练习题、笔记和考试卷子,其工整程度令人赏尽悦目。另外,好的孩子无论是相对容易的题目还是拨高题目都能认真对待,所以他们的基本功过硬,他们的“笔下误”很少。相反,不较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从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并不是由于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创造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抹杀和踩掉,并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本文试就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家庭教育的一些不足,取长补短,浅显的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家长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让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而国内的家长从小不让自己的孩子处理自己的事务(笔者也是这样长大的),只让孩子读书读书再读书,如此培养了一些读死书的机器,也让我们的社会制造了“大学生不懂如何洗衣,竟主动申请退学”以及“大学生将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清洗”诸如此类的新闻。 美国:“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当然,在国内, 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但也要让独生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是做父母的偷懒,重要在是培养下一代的“劳动光荣”的思想。现在国内城市的小孩大多是在网吧长大,动不动说别人“农民”、“垃圾”,而那双手除了会高强度、长时间的点鼠标和敲键盘外,什么也不会做也不得去做。 加拿大:“让孩子学会玩” 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让孩子能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和国内家庭教育格格不入,也就是说这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是万万行不通。前几年还有父母为了学习成绩竟活活棒打亲生儿子致死,当然这是特例。笔者也有一小孩才5岁,他妈妈也经常和笔者在家庭教育上争执不休,老是埋怨我不管教小孩,他才5岁,现在的任务就是玩啊!可他妈妈给他买了很多的幼儿英语,让他看、听;放假了,去学绘画、音乐、幼儿舞蹈,恨不能明天就让他成才,这样能行吗? 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现在大多数家长是把子女当作朋友来交流,父母的绝对权威相对缩小了。笔者要让小孩做什么(有意识地让他做点小事,如关门,倒茶)时,会蹲下来细声细语和他说,他做到了,就教他在我对他说“谢谢”时,要说“不用谢”。有时他会说“这是爸爸做的事”而不愿做时,我就会试着说服他去做。 日本:“让孩子独立自主” 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做出选择,如去商店购买玩具,家长事先会定出一个金额,让小孩子有自行决定买什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

化龙初中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 为保障学校依法管理学生,维护学校公共利益的权力;为保障教师教育学生,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权力和权利;为维护学生各项合法权益不受教师可能的违法与侵权行为,尤其是不受教师可能的违法和侵权的针对学生的惩戒行为的伤害;为有利于调整师生关系,促进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特制订本条例: 一.总则 (一)对学校管理权的若干限定 1.学校有权对学生实行有效的管理,惩戒是学校一项重要的管理权。 2.学校应充分衡量学生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有有力证据证明须以牺牲学生权利为代价来维护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学校方能对学生作出惩戒以及其他牺牲学生权利的决定。 3.学校行使包括惩戒在内的管理权时,应是善意,并且这种善意应能被其管理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证明。 4.学校应谨慎而理性地行使惩戒性管理权,防止这种管理行为过度而对学生造成无法弥补实际的损害。 5.学校应视具体对象而区别对待,如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危害性等等均应仔细考量,因此,对个案的积累和对前例的参照是必须的。 (二)对教师惩戒权的若干限定 1.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行为施予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

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2.“惩戒权”是教师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依法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教师的一种权利。作为教师,有权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施加某种影响和控制,有权做出职责范围内的专业性行为。这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权力之一,是随着教师这一专业身份的获得而取得的。 3.教师惩戒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因此,其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惩戒后果必须有一定的救济手段加以补救。教师受学校委托行使对学生的管理权,其一部分管理权限由学校所授,越权行为将受到学校限制。 (三)对惩戒行为主体的限定 应对惩戒权力的享有者和惩戒行为的具体执行者做出限定,一般而言,学生违反规范情节细微,其惩戒主体是主管教师;较严重的违反规范,惩戒权在学校;超越校园规范的行为,应由司法机关处理。其他未经法律授权的个人和组织不应成为惩戒主体,不拥有惩戒权。 二.惩戒对象 (一)惩戒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为学生的特定越轨行为。惩戒的对象只能是学生的特定越轨行为,而不能是学生个人或其身体、心灵。惩戒的目的在于促进合规范行为的产生,是为教育学生,因此,“对事不对人”是一条基本原则。 (二)学生越轨行为是指学生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学校中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班规校规等,这些规范传达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

不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不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当今中国的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爱,做出的牺牲是世界少见的。然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无法承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溺爱型。对孩子百依百顺,事事为子女代劳,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中,缺乏自我服务的机会。 二是专制型。家长常以命令、禁止、指责、惩罚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事情无论大小,要求孩子惟命是从,不服从就打骂、训斥、责备,这样会使孩子形成恐惧心理,性格软弱,不敢有自己的主张。 三是放任型。在生活中,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放任不管,认为树大自然直,缺乏正确引导和必要的教育,使儿童缺乏耐性,不懂礼貌。 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上误区和盲点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实例: 例一:刘成器是刘家第三代单传儿子,一家人倍加宠爱。上小学三年级时,私拿同学的玩具回家,还向父母炫耀,父母没有责备。一次刘成器同邻居孩子打架,鼻子被打破,母亲不问青红皂白跑到人家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母亲的溺爱、庇护,使刘成器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处处要人家让他三分。一次犯错误挨了老师的批评,母亲竟气势汹汹地到学校责问老师,还非要老师向她儿子道歉不可〃〃〃〃〃〃

刘成器越发为所欲为,后来发展成为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成性。母亲感到情况不妙,苦口婆心地劝导,刘成器指着母亲的鼻子骂道:“老子的事你少管!”〃〃〃〃〃〃 例二:邯郸市馆陶县的贾某由于受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他和爱人在有了乖女儿之后坚持生下了儿子小磊,并且从小对他百般呵护,可以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即使做错了事也舍不得打一下。久而久之,贾先生两口子谁也吓不住小磊了。孩子上了初中后,迷上了网络游戏,不但把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在了网吧里,还搭上了饭费、书本费。由于经常旷课,没多久小磊就辍学了。上网没钱了,他就跟大人要,不给就摔东西。最后竟然在家中没人时烧掉了自家五间北房。 多么相似的实例——两个孩子都是在家长的溺爱和放纵中成长起来的。对孩子百般娇惯,不顾及影响,其结果必然导致孩子骄横无礼,不知好歹,最终酿成大错。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是孩子的重要老师,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的不良行为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扭曲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影响了他们成长的历程。因此我们呼吁: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如在工作中坚持学习,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在举手之劳时帮助别人,同情弱者,包容朋友和家人,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国家〃〃〃〃〃〃那么,孩子的天空必然是另一番美丽的景色。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时间:2009-5-6 16:02:02 来源: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俗话说的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交活动。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难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父母是儿童的亲人,他们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儿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儿童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儿童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 第四,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儿童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儿童上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就逐步让位给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为止。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

家长不良教育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家长不良教育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 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心理素质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广泛性和长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心理素质的形成很关键的取决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情绪表现、意志品质以及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对1326名中小学生家长及其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发现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高的相关(子女与母亲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36,与父亲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33)。家长自身有心理问题的,其子女有心理行为问题的达60%,即有一半以上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更为直接。有调查表明,母亲性情平和,做事民主的,子女的性格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有活力、易合作;母亲过分严厉的,子女的性格则较多地表现为反抗、胆怯或粗暴;母亲情绪不稳、反复无常,子女性格则多表现为放肆、无耐心、神经质和责任心缺乏。 所谓不良教育心态就是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恰当心理的总称。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在其心理的支配下有意识进行的,不良教育心态必然产生不当的教育行为,进而对子女的心理素质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如下心理: 一、过度焦虑心理 (一)过度焦虑心理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所谓过度焦虑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比如,孩子与小朋友玩耍是否会受欺负?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营养够不够?会不会冷着、热着?在学校会不会与同学打架、被老师批评?路上被车撞了怎么办?孩子的学习如何,将来能上重点中学吗?能上重点大学吗?这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照此下去,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没有工作怎么办?……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孩子百般呵护,送孩子到幼儿园迟迟不愿离开;孩子放学晚回家几分钟就坐立不安、浮想连翩;孩子考试自己比孩子还要担心、害怕:生一点小病就大惊小怪,等等。这种过度的焦虑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有十分明显的危害。 l、家长的过度焦虑必然表现为教育行为上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因而限制孩子的正常、必要的活动与交往,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学习、锻炼和发展机会,形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缺乏想象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依赖性强等个性品质。 2、过度焦虑导致的对子女的高度关注,也会造成子女的自我重要感过强,以自虐自残的方式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致使独生子女易染的“娇、骄”二气、情心匮乏和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品质得到充分强化。 3、家长的焦虑情绪,夸大事情不良后果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当行为模式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使其在长期的感染下习得高焦虑的心理特征和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封闭退缩、神经质等不良心理品质。 (二)过度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l、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寄托着几代人的希望。万一在孩子生长发育或生活中出现差错,就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所以总认为在孩子的问题上,考虑得越周到,做得越细致越好,因此有意无意地对子女过分关注并由此产生过度焦虑。

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建议》读后感

教育是一门艺术 --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建议》有感拿到姚校长给的材料时,看了一眼第一个问题便随之而来,于永正是何方人也?赶紧百度了一下,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便经常翻看于老师的资料,同时也把于老师写给女儿的贴心建议读了又读。读过之后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于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仅仅是对其女儿,更是对所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而言都犹如及时雨一般,对我们正在经历的工作起到了莫大的帮助。下面就我最近的心得体会进行一个总结。 第一,于老师的这20条建议真的是出现的太及时,感觉每一条都像是针对我们新教师而言。于老师在信中所提的二十条建议,有很多条都是针对学生的,每一条都有详细地解读。每一条的背后也都饱含了于老师对学生无尽的爱。“尽快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关注每一个孩子、观察了解每个孩子、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可以说教会了我很多。反思自己,虽然自认为很爱学生,但当面对那些一再犯错的学生还是忍不住发火。而于老师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采取“以动治动、搞点小激励、讲个小故事”等等办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又不伤害学生。这诸多的做法既让我看到了于老师的智慧,更让我感受到于老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爱应该是永恒的主题,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对学生的爱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去,使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爱会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顺应孩子的天性,

用最愉悦、最温暖的方式进行教育,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我也将牢牢地记住于老师的一句话:宁肯让教育失败一次,也不要因体罚而造成更大的失败,这种失败是无法挽回的。 第二,加强自我学习。于老师在信中告诉女儿要经常注意学习,多听别人的课。还特别强调“经常”二字。其实,这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必须的。教师这个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面对的是一张张有着不同个性、不同家庭、不同接受能力的活生生的孩子,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你得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得到最佳发展。所以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努力做到经常学习、经常反思,不断提升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的哲理,简短的几个字,精辟地概括出教师的风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已,注重为人师表,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人民教师。 记得在彭兴顺老师在《做卓越的教师》中有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让我们把职业当做事业去完成,将事业作为科学去探索,朝着事业去追求!”于老师的建议虽带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但相信这些建议并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不断去创新,不断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去完善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教育这门艺术增光添彩。

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1.家长素质与儿童家庭教育 (1)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a.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对家庭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b.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首先,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2)家长道德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儿童的文明意识;家长的传统美德影响儿童为人处事的态度;家长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儿童的心灵健康;家长的人生信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教育观念剖析 (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愿。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往往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对儿童干涉、限制过多,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儿童没有任何自尊、自信可言,缺乏主见和独立判断能力,思想保守、封闭,性格内向,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不能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及时有效地创造条件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是社会的一员,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2)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有的家长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把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其教养动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让孩子一切都听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过于顺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长在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态度比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养动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其教养动机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