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截瘫病人康复期的护理

截瘫病人康复期的护理

截瘫病人康复期的护理

截瘫病人康复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30T15:04:18.3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作者:胥琼华[导读] 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截瘫患者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和疾病转归,使患者了解到不止是他一人面临此类问题。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对截瘫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精心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降低了致残程度,提高了患者自理生活能力。

关键词:截瘫;康复期;护理

1心理护理[1] 截瘫病人住院时间长、治疗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容易出现消极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因此应重视患者耐心和信心的培养。(1)对情绪反应回应对截瘫患者的情绪应给予积极的回馈,以示接纳、理解患者的感受,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和支持,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截瘫患者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和疾病转归,使患者了解到不止是他一人面临此类问题,从而减少其孤独无助的感觉.(2)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在截瘫患者情绪稳定时,护理人员可以有意识地同患者讨论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并且交给患者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利于平和心境的方法。另外还要体察病人情绪,了解病人思想,分析问题时病人能接受,注意患者谈话中传达出的信息,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更要争取家属及亲友的积极配合。(3)调整认知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病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出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外,还应加强护理宣教,指导病人饮食习惯、良好睡眠,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健康锻炼,细化到每个小节,避免劳而不获或得不偿失。(4)增强生活适应性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起居给予关注和照顾,如营造优雅的就餐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等。截瘫患者空闲时间多,组织他们进行健康促进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使患者在漫长的疾病应对中,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确立生命的意义,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干扰。2饮食护理长期卧床的瘫痪病人应多食酸性食物,多食蔬菜,防止骨脱钙;不能吞咽者应尽快鼻饲流质饮食,保证康复足够的营养需要。要保证适当饮水量,以利于大小便通畅。

3皮肤护理床面平整,软硬适中,同时做好“五勤”,可使用气垫床,以防止压疮发生,现在主张用减压敷贴或赛肤润做骨突出处保护。禁止使用热水袋取暖,以免烫伤。特别强调

保证截瘫部位的皮肤的完整,避免受伤,可以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影响康复治疗。

4 瘫痪护理瘫痪肢体应保持良肢位,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四肢轮流进行,每次5-10分钟,可防止肌肉挛缩及促进瘫痪肢体恢复,经常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瘫痪下肢需用支具维持踝关节功能位,也可穿防旋鞋,避免发生足下垂,当肌力开始恢复应尽早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锻炼肌肉,以利恢复。同时要尽早训练患者双上肢肌力,如循序渐进的举哑铃等,以利后期轮椅训练及使用支具行走。

5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2] 早期尿储留,大量输液情况下,可留置导尿管连接到封闭式集尿袋,每2-4小时开放1次,常规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且忌持续开放尿管,以免膀胱挛缩,留置导尿时若无明显泌尿系感染的症状,无需常规做膀胱冲洗。应尽早行间歇性清洁导尿,每天6-8次,应观察残余尿量,若残余尿量在80-100毫升或以下时,则停间歇导尿。

6 直肠功能障碍的护理鼓励患者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对排便困难者,应及时清洁灌肠或适当选用缓泻剂,促进粪便排出,防止肠麻痹。对于大便失禁者应及时识别排便信号,如脸红、出汗、用力、烦躁等,以便及时清理,防止污染皮肤。截瘫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需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关注,这是一种灾难性现象,可以包括几乎脏器系统,早期治疗的进展和预防并发症均显示其可以延长生存率,开始早期住院康复对未来康复和生存均极重要。住院康复可以使患者及早学习和实践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并对其心理也进行适度调节,从而成为社会中积极和具备生产能力的成员,虽然截瘫是无法治愈,但大量研究均显示有希望可以使患者改善或恢复至最好能力,并且可以不断获得进展。

参考文献

[1]娄凤兰,曹枫林,张澜.护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2]励建安,许光旭.实用脊髓损伤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

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

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1-13T14:50:32.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姚荣慧[导读] 由于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日益增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残和心理创伤。姚荣慧(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一科贵州六盘水 553001) 由于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日益增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残和心理创伤。功能锻炼是治疗截瘫患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患者通过有计划地、积极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部分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 临床资料 本组88例患者,男66例,女2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3.7岁。受伤原因:摔伤39例,车祸伤24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16例。受伤的部位:颈段49例,胸段20例,腰段19例。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74例。 2 康复治疗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突然受伤,不能面对现实,产生消极悲观、自卑、对事物缺乏信心,认为无能力适应新的环境,功能恢复时间长,病人及家属精神负担大,对预后无法估量。针对病人的具体思想动态,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来配合治疗及护理,取得病人信任,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认识到功能锻炼是任何其他治疗都不能代替的,建立重新生活的勇气,提高生活的质量。 2.2 体位护理入院后给予平卧硬板床,脊髓损伤病人颈部用颈围领外固定制动,呈中立位,以防颈部左右转动加重损伤脊髓神经。下肢体位:仰卧时可选择髋关节伸直位,膝关节伸直(膝下不得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踝关节背伸位(应用垫枕)及足趾伸展位[1]。 2.3 并发症的预防 2.3.1 压疮的预防: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定时翻身,白天每2小时一次,夜间3-4小时一次,按摩受压部位,骨突处垫海棉圈,并注意瘫痪肢体保暖。 2.3.2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的病人,伤后由于呼吸活动受到限制上,痰液不易咳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动作,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以利痰液排出,痰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后排出。 2.3.3 泌尿系感染预防:行留置尿管的病人,要保持尿管通畅,每日行膀胱冲洗2次,定时更换导尿管,属其多饮水,每日3000mL,减少因尿少,尿沉渣在膀胱中积存而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同时训练膀胱功能,实施夹管,定时开放,每4小时开放一次,留置导尿期间用0.5%的碘伏[2]消毒擦洗尿道口每日2次,更换尿袋一次,防止逆行感染。 2.4 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被动活动肢体及大小关节,每日3-4次,使肌肉受到牵拉,抬高瘫痪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营养,每次活动后将足抬高,防止足下垂及踝关节强直。下肢瘫痪的功能训练:卧床练习可利用哑铃、拉力、拉杆等锻炼,脊柱稳定后可以举杠铃,以锻炼上肢伸肌与屈肌[3]。坐位练习用头、肘三点支撑练习腰背拱起,逐渐练习独立坐和床边坐,练习穿脱衣裤、鞋袜等。上下轮椅练习起坐自如后开始练习上下轮椅,因由护士或家属协助,从床上移到轮椅上,再从轮椅移到床上,借助轮椅进行日常生活,如洗漱等。站立练习: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练习扶床站立,站稳逐渐用拐行走。四肢瘫痪的功能锻炼:四肢瘫痪病人主要是卧位与坐位的锻炼,上肢功能锻炼主要有肌力练习和生活活动功能练习,瘫痪手,锻炼捏与握的功能,锻炼伸肘及屈肘活动及力量,结合手的功能训练自行穿、脱等[4]。 3 小结 功能锻炼是截瘫患者的治疗、康复中的重要手段,锻炼过程中要量力而行,从远端到近端,从轻到重,循序渐进,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组织修复的能力。应长期坚持,不可操之过急,被动活动时手法应轻柔,防止再次损伤患肢同时注意观察锻炼效果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玲芝,周菊芝.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5. [2]雷志荣,张文娟,孙秀英,等.QC小组在改进留置导尿管护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B):48. [3][4]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7.

2020年护士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三节脊柱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三节脊柱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A1 1、脊柱骨折急救搬运的基本原则是 A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 B、始终卧硬板转运 C不可背驮运送 D不可抱持运送 E不可坐位检查和运送 2、在脊柱骨折中,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绝大数是由间接暴力引起 B、胸腰段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最不易受损伤 C脊柱骨折可导致脊髓损伤 D伸直型脊柱骨折极少见 E屈曲型脊柱骨折最常见 3、引起脊髓损伤最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为 A、直接暴力造成脊柱骨折 B、屈曲型脊柱骨折 C伸展性脊柱骨折 D纵向压力型脊柱骨折 E扭转型脊柱骨折 4、判断脊柱骨折脱位是否并发脊髓损伤。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 X线摄片 B、CT C MRI D神经系统检查 E腰穿作奎肯试验及脑脊液生化检查 5、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的方法除外 A、在易发部位涂压疮膏预防 B、保持床单整洁 C做好大小便护理 D 2小时翻身1次 E骨突处局部按摩 6、外伤性截瘫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护理措施是 A留置导尿,定时开放引流 B、每周更换导尿管 C每2小时更换体位 D抬高床头,多饮开水 E每日膀胱冲洗1次

7、对截瘫患者的泌尿系护理,以下错误的是 A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B、留置导尿2周后改定期开启引流 C多饮水,增加排尿 D开放引流时间以每次4?6小时为宜 E导尿管每2周更换1次 8截瘫患者足部用支架的目的是 A预防肌萎缩 B、防止畸形 C防止关节僵直 D患者舒适 E防止下肢水肿 9、脊柱手术时,患者体位应是 A平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折刀位 E半侧卧位 10、脊柱骨折患者急救运送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用软担架搬运 B、三人平托放于硬板搬运 C二人抱持搬运 D —人抱持搬运 E、一人背负搬运 二、A2 1、患者,女性,35岁。不慎自4楼跌下,疑有脊柱骨折,现场处理中错误的是 A放在硬板床上迅速转运 B、抱起患者迅速转运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勿随意搬动患者 E三人平托同步搬运 2、患者,女性,30岁。从高处跌下头部着地,颈4脊髄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尿潴留,体温37.9 C, 为了防止致死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是 A勤翻身,按摩骶部 B、做好心理护理 C加强营养 D物理降温 E气管切开 3、患者,男性,25岁。车祸致脊柱骨折脱位,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痉挛性瘫痪,对侧痛温觉消失,首先应考虑 A脊髓马尾部损伤

截瘫患者的护理

截瘫患者的护理 截瘫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脊髓直接或间接损伤,而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消失。其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四肢瘫痪,截瘫后,患者易发生一系列生理紊乱,容易导致多系统合并症,引起死亡,对于此病,护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各种并发症,为后期的功能恢复和重建创造条件。一、预防肺部并发症 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呼吸运动障碍,自行清理呼吸道功能减弱,易导致呼吸系统病理性改变。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恒定的温湿度,并注意保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指导病人作咳嗽及深呼吸,以利于肺部膨胀和排痰,有肋间肌麻痹者,鼓励用膈肌呼吸。咳嗽时,用双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3.定时变更体位,每次翻身时拍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发现有一侧肺部感染或肺膨胀不全时,应使患侧向上,以利于肺膨胀和引流。遵医嘱持续或间断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 4.雾化吸入每日2次,雾化液以等渗盐水为主,可酌加抗生素、地塞米松、蛋白酶等药物,达到稀释痰液、消炎的目的。在心脏能耐受范围内多饮水。 二、预防压疮 截瘫病人不能活动,皮肤失去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局部缺血。护理措施:

1.睡气垫床,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禁止拖、拉、推等粗暴动作。保持床面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衣被污染应及时更换。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日晨、晚间护理清洁皮肤,对皮肤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抹擦。 2.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用气垫或棉圈等物品使其悬空,每次翻身后,按摩局部,促进血液循环。 3.若出现早期压疮,立即解除压迫,保护创面,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空,用无菌透明贴覆盖,定时换药。 4.若已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溃烂,应清创,用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包扎。若有感染,局部使用抗生素,严重者全身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植皮。 5.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预防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在截瘫病人中很常见,长期使用导尿管,在护理工程中,对无菌操作要严格要求,防止加重感染。 1. 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防止泌尿系结石。定时送验尿常规标本,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2. 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储尿袋应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面,防止逆行感染。 3. 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常用冲洗液有生理盐水、0.2%呋喃西林溶液、3%硼酸溶液。 4. 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训练自主反射性收缩,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SPO2、神志,评估有无复合伤。 2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 3观察呼吸道通畅程度及排痰功能,有无肺部感染等。 4观察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5观察肢体的肌肉有无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搬运方法及翻身方法见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三、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四、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作好记录。 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 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 ③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除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予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 (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 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五、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六、经常巡视病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病人,增强其站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交谈,给病人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蛋、蔬菜、水果、鱼、肉等。2预防并发症。 3康复训练,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可在他人协作下完成,康复器械的使用{轮椅、拐杖}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 病人一旦外伤截瘫后,其运动及感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丧失,植物神经发生功能障碍,引起内脏各器官的功能紊乱,可出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褥疮、排尿障碍、肺部感染等。

l、心理护理:病人受伤截瘫以后,对工作和生活会有很多顾虑。因此,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有身残心不残的乐观主义思想。 2、褥疮的护理: (1)卧硬板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床单平整无皱褶,床上无渣滓。 (2)2—4小时翻身一次,骨隆突部位用50%酒精擦浴按摩,为防止骨突部位受压,可用棉垫分置各部位,腰背部垫糜子垫。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粪便浸湿,每周全身擦浴一次,每晚睡前洗脚。慎用热水袋以防照伤。 (4)已发生褥疮时,更须注意局部减压,定期更换敷料或换药,可用烤灯照射,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可使创面干燥。 (5)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以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必要时输血。 3、泌尿系并发症的护理: (1)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每日消毒尿道口一次。(2)引流管高度低于引流口水平,防止尿液逆流。定期翻身,防止尿液沉淀形成结石。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 (3)如已发生泌尿系感染,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可行膀胱冲洗,每天一次。 (4)留置导尿2~3周后,尿管每4~6小时定时开放1次,以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收缩功能,预防泌尿系感染和膀胱萎缩。 4、呼吸道护理: (1)勤翻身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排痰,锻炼肺功能,增加

截瘫病人的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内容:截瘫病人得护理 地点:中医骨科医生办公室 时间:2015年3月15日 主讲人:胥艳霞 参加人员: 一、护理评估: 一般情况及主诉: 33床张荣昌男性73岁,于2015年01月21日17时22分因” L1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肋骨内固定术后5余月"收入住院。 二、简要病史: 2014年08月06日患者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搞绿化时附近墙体倒坍,一长约20-30cm得石头砸中其腰背部,患者腰背部痛剧、呼吸困难,双下肢不能活动,学院保安急打电话联系120送入雅安市37医院行"左侧胸腔引流等治疗"(具体不详)。2014年08月08日转入雅安市人民医院,行左侧剖胸探查、肋骨内固定、胸廓成形、肺挫裂伤修补、左肺下叶肺大疱切除术,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消肿对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全麻下行腰1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营养神经对症治疗,辅以理疗及双下肢被动功能锻炼。2014年01月06日雅安市人民医院胸部CT检查示:1、双侧胸腔积液,左侧叶间裂积液。2、双肺下叶斑片影,炎性改变。胸外科医师会诊后建议1月后定期复查了解积液情况。患者胸腰部切口愈合良好给予完全拆线,胸部、腰部疼痛缓解,咳嗽咯痰减轻,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大小便障碍,长期保留尿管,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患者遂于今日来我院,门诊以"截瘫"收入我科。 三、入院查体: T:36.7℃,P:74次/分,R:20次/分,BP:177/99mmHg 神志清楚,平车送入病房,被动体位,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大小便障碍,院外带入保留尿管引流通畅,引流出黄色浑浊尿液,脊柱居中,活动可,胸廓对称无畸形,左侧胸部见一长约10cm手术瘢痕切口,左第6-10肋骨轻压痛,腰背部见一长约10cm手术瘢痕切口,肌力0级,肌张力减退,入院评估:坠床/跌倒风险评估3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0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15分。 四、专科检查: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双侧竖棘肌张力稍增高,轻度压痛,腰椎各棘突及椎旁轻度叩击痛,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双侧”4"字试验(-)。双下肢感觉正常。全身肩、肘、膝等关节查体未见肿胀、压痛及运动、循环异常,余(—)。 辅助检查:雅安市37医院影像学检查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血气胸,腰1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2014年01月06日雅安市人民医院胸部CT检查示:1、双侧胸腔积液,左侧叶间裂积液。2、双肺下叶斑片影,炎性改变。2015年01月25日尿培养+药敏检查回示: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 五、诊治经过: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尿道管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尿道管理 发表时间:2013-04-28T10:56:0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林清蔡俊英[导读] 目的对外伤性截瘫病人预防出现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林清蔡俊英 (福建省长乐市医院 3502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251-01 【摘要】目的对外伤性截瘫病人预防出现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08—2011年脊髓损伤至截瘫病人共18例,对其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尿路感染进行研究,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上述患者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对外伤性截瘫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其出现尿路感染现象。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是因外伤所致脊髓受损而出现的双下肢或者四肢功能障碍,感觉失常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截瘫病人大部分需留置尿管,但尿管长期在体内刺激,导致膀胱防御机制减退,感染率高。现将我院2008年以来收治的18例脊髓损伤致截瘫病人尿管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为完全性截瘫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均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发现了明显的排尿困难、尿路感染、膀胱储尿能力下降等。按计划实施了尿道管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2 方法 2.1心里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加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安慰、鼓励,向患者讲解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性。 2.2 尿道管理 2.2.1 留置尿管病人应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次,保留尿管期间病人应多饮水,每日达2500毫升左右,加强冲洗作用,减少感染。 2.2.2 根据导尿管及集尿袋的材质,按要求定时更换。更换尿管时应先将膀胱内尿液导尽,然后将导尿管抽出,至少在6-8小时后再置入新导尿管。 2.2.3引流管的放置与引流效果有很大的关系。病人仰卧时,引流管不可高于病人耻骨联合水平,以免引流受阻;病人侧卧时,引流管从病人两腿之间通过,不可以从身上跨过。 2.2.4 持续引流2-3周后,夹闭尿管。每天白天每4小时开放导尿管引流尿液一次,夜间每6小时一次,每次开放时,嘱患者做排尿动作憋气增加腹压,同时用手按压膀胱区,使膀胱壁定时承受一定压力促使其肌肉收缩,以助患者逐渐建立膀胱括约肌的反射性功能,这样可预防泌尿系感染和膀胱萎缩,减少菌尿的发生,且便于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收缩机能。 2.2.5 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恢复自主排尿,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3 结果 外伤性截瘫留置导尿管患者在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防止其出现尿路感染现象,18例中有4例发生尿路感染,其中有2例在院外发生。 4 讨论 截瘫病人由于截瘫平面以下感觉障碍,病人毫无痛苦,如操作时动作过重,或反复插入,易造成尿道粘膜损伤并继发感染。另外,截瘫病人多需长期置管,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所以感染率较低。参考文献 [1]陈永文.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35-36. [2]王画鸽.庞玉玲等.间歇性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23-24. [3]白继荣.满足病人泌尿系统排泄的需要.护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1(7):167-178.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学常规

第三节、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牵引术 一、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抬高,腰部可适当垫软枕,冬季注意保暖。 二、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患肢肢体活动情况 三、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患肢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适度。 四、行皮肤牵引时,注意牵引部位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脱落。 五、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六、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教会患者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七、防止足下垂。可用托脚板托起。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用力咳嗽;多饮水,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并指导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定时活动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节石膏固定术 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检查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受压。 三、石膏未干时勿搬动、勿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凸凹的形状垫 好枕头。 四、手术后及有创口的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五、保持石膏清洁,防止石膏被水、尿、粪便等分泌物浸渍和污染。 六、注意功能锻炼,提醒或指导患者作石膏内固定肢体的等长肌肉收缩运动,情况许可时,鼓励下床活动。 第三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一、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床。搬动时固定颈部、腰部,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呈轴线翻身。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四肢肌力、截瘫平面情况。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胸壁运动。 2、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困难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03T12:50:04.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白宣玉 [导读] 随着建筑、采煤以及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外伤性截瘫患者在骨科逐年增多。 白宣玉(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骨科 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74-02 近年来,随着建筑、采煤以及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外伤性截瘫患者在骨科逐年增多。截瘫病人在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加上植物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紊乱,会引起内脏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近三年来,我科共收治外伤引起的截瘫病人26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历中,男21例,女5例,年龄在21-70岁,颈椎损伤截瘫9例,胸、腰椎骨折损伤截瘫17例,其中合并颅脑外伤5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经过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恢复效果较好。 2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肺部感染是高位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颈脊髓损伤时,肋间神经支配的肋间肌完全麻痹,胸式呼吸消失,通气量减少,呼吸受限,咳嗽无力,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这不仅可发生肺部感染,而且随时有窒息死亡的可能,因此,护士必须注意维持病人有效呼吸,防止呼吸道感染。 2.1增强胸壁运动:指导患者常做深呼吸锻炼,被动活动上肢,改善胸壁活动,增强胸壁力量和肺活量。[1] 2.2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可将手掌放在病人剑突下,用向上向内的动作对患者腹部加压,使患者腹肌收缩,从而起到助咳的作用[2]。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吸入次数视患者痰液情况而定,一般用药为糜蛋白酶加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效果甚好。 2.3体位引流,定时翻身对防止分泌物留在肺下部有重要作用,通过变换体位,将肺泡内的分泌物引流出来,定时给予翻身,使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到大支气管内,然后排出体外。引流时,瞩病人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或使用震动器排痰器,将聚积的分泌物松动,并使其移动,易于咳出或引流。每日3-4 次,每次15-30 分钟(有禁忌症的患者除外)。 3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截瘫病人由于膀胱和尿道外括约肌障碍,易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从而促发泌尿系的感染,因此要积极预防及护理。 3.1有尿潴留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尿管,1-2周后,进行夹闭尿管训练,白天每4小时放尿一次,夜间每6小时放尿一次。 3.2留置尿管者,每日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局部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最好达到每日3000ml以上,以利稀释尿液和排尿,起到冲洗膀胱和尿路的作用,根据需要,更换尿袋及导尿管,必要时做膀胱冲洗或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等,效果良好。3.3加强膀胱功能训练,防止挛缩,争取早日拔除尿管。方法是寻找能刺激排尿的触发点,例如叩击耻骨上区,增加腹压使膀胱内压和尿道外括约肌抗力之间保持平衡,实现在无收缩能力的情况下也可排尿。 4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神经营养发生改变,易发生压疮,截瘫病人出现压疮后极难愈合,因此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十分必要。 4.1增加营养,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纠正低蛋白及贫血状况,提高自身机体抵抗力。 4.2加强病人皮肤护理和保护,每1-2小时翻身一次,杜绝拖、拉、拽等动作,脊柱骨折病人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颈椎损伤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颈部,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避免造成神经受压或加重损伤。 4.3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可使用气垫床,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每日给予温水擦洗背部、臀部及四肢,适当按摩。骨隆突处,如两腿间或足跟处,给予皮肤保护垫或海绵圈加以保护。 4.4加强压疮预防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预防压疮的措施和方法,发现不正确的措施要及时予以纠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例如骶尾部不使用气垫圈,皮肤发红者不进行皮肤按摩,不涂抹凡士林等油性剂保护皮肤等。 5 预防肢体畸形与功能锻练。 由于病人截瘫平面以下躯体运动功能丧失,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或屈曲挛缩、足下垂等。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根据骨折的部位、损伤的程度制定康复计划。保持肢体功能位,如踝关节保持在90度左右,防止下垂,下肢用软枕垫起,指导和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每日进行全身各个关节部位的被动或主动活动,一日数次,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挛缩,并根据康复的要求及病人的情况、兴趣,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训练。锻炼病人不依靠陪护,独立完成翻身。 6.讨论 对26例外伤截瘫病人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笔者认为治疗的关键是病人与家属的配合以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护理技术。针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认真积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2]郭月芝,《高位截瘫患者三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9卷第4期[3]高之宏,申梅芳《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全科护理》 2011年6月9卷18期

截瘫病人的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内容:截瘫病人的护理 地点:中医骨科医生办公室 时间:2015年3月15日 主讲人:胥艳霞 参加人员:

一、护理评估: 一般情况及主诉: 33床张荣昌男性 73岁,于2015年01月21日17时22分因" L1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肋骨内固定术后5余月"收入住院。 二、简要病史: 2014年08月06日患者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搞绿化时附近墙体倒坍,一长约20-30cm 的石头砸中其腰背部,患者腰背部痛剧、呼吸困难,双下肢不能活动,学院保安急打电话联系120送入雅安市37医院行"左侧胸腔引流等治疗"(具体不详)。2014年08月08日转入雅安市人民医院,行左侧剖胸探查、肋骨内固定、胸廓成形、肺挫裂伤修补、左肺下叶肺大疱切除术,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消肿对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全麻下行腰1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营养神经对症治疗,辅以理疗及双下肢被动功能锻炼。2014年01月06日雅安市人民医院胸部CT检查示:1、双侧胸腔积液,左侧叶间裂积液。2、双肺下叶斑片影,炎性改变。胸外科医师会诊后建议1月后定期复查了解积液情况。患者胸腰部切口愈合良好给予完全拆线,胸部、腰部疼痛缓解,咳嗽咯痰减轻,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大小便障碍,长期保留尿管,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患者遂于今日来我院,门诊以"截瘫"收入我科。 三、入院查体: T:36.7℃,P:74次/分,R:20次/分,BP:177/99mmHg 神志清楚,平车送入病房,被动体位,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大小便障碍,院外带入保留尿管引流通畅,引流出黄色浑浊尿液,脊柱居中,活动可,胸廓对称无畸形,左侧胸部见一长约10cm手术瘢痕切口,左第6-10肋骨轻压痛,腰背部见一长约10cm 手术瘢痕切口,肌力0级,肌张力减退,入院评估:坠床/跌倒风险评估3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0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15分。 四、专科检查: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双侧竖棘肌张力稍增高,轻度压痛,腰椎各棘突及椎旁轻度叩击痛,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双侧"4"字试验(-)。双下肢感觉正常。全身肩、肘、膝等关节查体未见肿胀、压痛及运动、循环异常,余(-)。辅助检查:雅安市37医院影像学检查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血气胸,腰1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2014年01月06日雅安市人民医院胸部CT检查示:1、双侧胸腔积液,左侧叶间裂积液。2、双肺下叶斑片影,炎性改变。2015年01月25日尿培养+药敏检查回示: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 五、诊治经过: 1.2015年1月21日入院至今54天。 2.明确诊断为:1、L1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截瘫;2、L2、L3、L4椎体横突骨折术后;3、左第6-10肋骨骨折术后;4、左肺挫裂伤修补术后;5、左肺下叶肺大疱切除术后;6、双侧胸腔积液;7、左侧叶间裂积液。 3.入院予以中医骨伤康复医学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医嘱留陪伴,留置尿管护理常规,每日尿管护理bid,Q2翻身及床旁隔离;跌倒/坠床评估:4份,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3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5分 4.予以呼吸功能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双上肢肌力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等及电针、灸法、中药硬膏贴敷治疗、运动疗法、超声波治疗等物理对症治疗。 六、护理诊断 (一)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褥疮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05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3l例,其中5·12四川地震伤员3例,早期进行心理、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肠道、患肢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多方面的护理。结果:31例截瘫患者无死亡病例,外院带入的压疮愈合;7例肺部感染治愈;除5例颈脊髓损伤导致的完全性截瘫患者外,余患者能够熟练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相互转移,并能采用Crede压法自行排尿。结论:外伤性截瘫患者早期通过全身性的康复护理,能够争取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 标签:脊髓损伤;截瘫;康复护理 外伤导致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脊髓损伤的治疗除了积极抢救、合理治疗之外,还应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工作争取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31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截瘫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19~56岁,平均34岁,颈脊髓损伤7例,胸段脊髓损伤5例,胸腰段(T12~L1水平)脊髓损伤11例,腰椎骨折并截瘫8例;完全性截瘫12例,不全性截瘫19例。主要并发症:合并肺部感染7例,压疮12例,另有合并四肢骨折11处,气胸以及血气胸3例,分别给予骨折固定或胸腔闭式引流。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首先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入院时护士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病室环境,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成功的关键:截瘫患者由于伤残程度不一,加上个人、家庭、社会因素的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一样,可表现出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反应。受伤初期,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准备,患者常表现为恐惧、烦躁不安、不知所措。这时护士对患者的恐惧要表示理解,主动与其交谈,诱导其倾诉自己的苦衷,耐心倾听,细心开导,为其提供情感支持。治疗中期,部分患者对康复操之过急,会出现迫切心理。这时护士要告知患者截瘫的康复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同时治疗中期也有一部分患者因治疗效果不明显而自暴自弃,甚至有自杀倾向,此时护士应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引导、帮助患者改变思维方法和行要心脏事件,其中猝死1例,支架内再狭窄择期搭桥手术4例。特殊护理组未发现主要心脏事件发生。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占全身创伤的0.2%-0.5%。 【临床表现】 一、闭合性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暂时性的脊髓功能障碍 2、脊髓休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肢体迟缓性瘫痪、大便失禁、尿储留、生理反射消失 3、完全性损伤:(1)脊髓损伤水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2)脊髓损伤水平以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4、不完全性损伤: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对侧同温觉障碍,同侧瘫痪;脊髓前部综合征,双侧运动障碍,可伴有痛觉温觉消失;脊髓中央损害综合征,与外周部分传导束保留多少有关 二、开放性脊髓损伤 1、伤口;脊髓火器伤口多位于胸段,其次为腰、颈及骶段,伤口污染较重,可有脑脊液流出 2、损伤特征:脊髓火器伤多呈完全或不完全性、进行性或非进行性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平面可高出数个节段 3、合并损伤:脊髓怄气伤颈部损伤可伴有大血管、气管和食管损伤,胸腹部可合并气胸、血胸、腹腔内脏损伤等,休克发生率高。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脊髓休克与脊髓损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脊髓开放性损伤,或呼吸肌麻痹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及患者对冷热、疼痛感觉减弱或消失有关 4、尿潴留与脊髓损伤有关 5、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脊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脊髓损伤致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7、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关 8、大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骨干 【护理措施】 1.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痰液粘稠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3. 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给予患者轴线翻身 4. 体温中枢失调,中枢性高热可达39-40℃。宜用物理降温或冰毯降温;呼吸机麻痹应加强气道护理,保持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5. 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血压低时积极查找原因,通知医生。 6. 脊髓损伤患者应睡硬板床,翻身时轴线翻身法,即保持脊柱呈直线,动作一致,防止再次脊髓损伤。 7.瘫痪患者预防压疮,保持大小便的通畅,鼓励和指导患者最大限度的自理部分生活;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改善肢体营养,防止肌肉萎缩。 8. 严密观察四肢活动,监测感觉平面是否有上升,观察意识、血压等变化,及早发现脊髓休克等异常,避免发生继发性损伤。 9. 饮食宜少食多餐,多事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用果汁;少食或不食甜食、豆类产气食物。

截瘫患者护理常规

截瘫患者护理常规 一、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热患者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三、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做好记录。 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 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 ③、痰液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出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与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 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 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与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四、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五、出院指导同康复科出院指导。 主要护理诊断: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截瘫有关。 2、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健康教育

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09-12-15T10:19:05.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闫丽红 [导读] 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情绪、对疾病的认知等,以确认病人的学习需要 闫丽红 (山西省古交市西曲矿职工医院山西古交 0302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152-02 【摘要】运用护理程序对14例外伤性截瘫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根据疾病临床特点,提出与教育有关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护理程序健康教育 外伤性截瘫病人大多是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及各方面没有任何准备,外伤后对工作、生活有很多顾虑,运用护理程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疾病及治疗的基本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9岁,职业:矿工7例、农民4例、个体2例、干部1例,文化程度:高中1例、初中7例、小学5例、文盲1例。 2 护理 2.1 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情绪、对疾病的认知等,以确认病人的学习需要。 2.2 制定计划 确立病人需要学习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生理知识、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引起的并发症、药物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等。 2.3 根据病情确立与教育有关的护理诊断 焦虑/恐惧:与对治疗条件、方法及预后缺乏了解,现实的或预想的对自身健康的威胁有关。预期目标:病人了解有关此病的治疗方法、预后等。情绪稳定、焦虑/恐惧减轻。护理措施1)做好入院评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倾吐心声的机会。2)认真对待病人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3)尽快与病人心理沟通,做好心理疏导。4)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病友,给予心理支持。5)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调节情绪、消除恐惧心理。效果评价:14例病人均了解此病的治疗方法、预后等,8例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6例情绪波动明显,给予耐心解释后,均能配合治疗。 2.4 完全性尿失禁与外伤脊髓神经受损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尿失禁次数减少。护理措施:1)遵医嘱留置导尿,定时开放尿管、每4小时一次。2)宣教病人多饮水。3)常规做好尿道口护理。4)宣教带管翻身的注意事项5)指导个人卫生、保持床单元清洁。6)每周更换尿管、尿袋、每日进行膀胱冲洗。效果评价:14例尿管均引流通畅、无感染,3--6周后拔管,均能自行排尿。 2.5 自我形象紊乱与病人自觉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护理措施:1)和患者多交谈,建立一个信任的护患关系。2)对病人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3)鼓励病人表达对疾病的治疗、进展和预后的真实想法。4)指导并帮助病人适应日常生活的改变。效果评价:9例能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治疗,5例不能接受现实,情绪低落,经耐心的心理疏导后,能配合治疗。 2.6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局部皮肤受压时间长有关。预期目标: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得到控制。护理措施:1)勤翻身,每小时1次,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2)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皱褶。3)宣教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大小便刺激。4)宣教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5)睡气垫床。效果评价:14例均无褥疮发生。 2.7 有便秘的危险与脊髓损伤后肠蠕动减弱及长期卧床有关。预期目标:病人在住院期间内保持大便通畅。护理措施:1)宣教病人每日饮水2000ml-3000ml。2)宣教病人饮食中增加粗纤维、水果等。3)协助病人每日顺结肠方向按摩,促进肠蠕动。4)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等缓泄剂。效果评价:8例在住院期间正常排便,6例在配合使用开塞露后自行排便。 2.8 知识缺乏(特定的)有关功能锻炼方面 预期目标:病人能够掌握所授知识。护理措施:a)宣教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b)协助病人锻炼:没有截瘫的上肢科举哑铃、拉拉簧、截瘫的关节每日做2次该关节全范围活动要积极做挺胸、脊伸等锻炼。c)宣教病人锻炼原则:活动量要逐渐加大,时间逐渐加长,不可过度疲劳等。效果评价:14例均在3d内了解宣教内容。 3 讨论 通过对14例外伤性载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制订教育计划时,应用人而宜,确立符合每个病人的护理诊断,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收集资料,及时调整计划。教育的过程时一个连续过程,包括入院须知、探视制度、主管医师等、围手术期宣教、恢复期以及出院指导等,教育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了解患者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采用最适宜的方式,提高教育的效果。

瘫痪病人护理常规

瘫痪的护理 人体运动功能受限(过少或消失)称为瘫痪。运动功能的执行是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部分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所引起的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分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一)病因:由感染、脑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脑先天畸型及寄生虫病均可引致。 (二)瘫痪性质:中枢性瘫痪无肌萎缩、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周围性瘫痪有明显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三)病变部位 1.内囊病变表现为一侧上下肢瘫痪,称为偏瘫。 2.一侧脑干病变,是一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称为交叉瘫。 3.脊髓横贯性损伤表现双下肢瘫痪,称截瘫。颈段脊髓横贯性损伤,是双侧上下肢均瘫痪称四肢瘫。 4.肌肉病变,是单肌或一组肌肉瘫痪,称肌肉性瘫痪。 (四)伴随症状:语言障碍、褥疮、大小便失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吞咽障碍、窒息、悲观情绪。 (五)瘫痪程度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看到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不能抬起。 3级——肢体可脱离床面,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够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弱。 5级——正常肌力。 (六)护理措施

1.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应有良好的服务。 2.家属应给予同情和理解,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支持治疗及功能锻炼。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程度,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取物、洗漱、移动身体等。 4.对卧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洁、干燥,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对突出容易受压部位用气垫或气圈保护;截瘫患者应卧于有活动开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肤被便器磨伤。 5.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鼓励患者多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出气管内不易咳出的分泌物。进食应该缓慢、防止呛入气管,吞咽困难时用鼻饲。 6.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 7.排尿困难的患者可按摩膀胱以助排尿,训练病人自主解小便。便秘者应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应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8.与家属及患者讨论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强调合理、适度、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护士在指导偏瘫患者穿、脱衣服时应先穿患侧,并先脱健侧,应穿宽松开身衣服,必要时可用搭扣。 9.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患者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患者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