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水文

长江水文

长江水文
长江水文

以长江水文特征为例谈我对“案例式学习”的理

高区神道口中学姜红蕾 2012年7月31日14:26

董晓艳于12-7-31 14:35推荐通过这节课例,对于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做了四个维度的比较,非常全面,相信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会受益终生。所以,我推荐!

杨乐英于12-7-31 18:57推荐并加5分以长江为案例、分析案例、进行方法指导,然后在文章的结尾上再提升一下,让学生如此得“法”后,去分析其它河流如黄河、尼罗河等等河流,值得借鉴!

长江既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外流河的代表。基于“案例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时以长江案例为载体,要通过师生多维合作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由“接受性”向“研讨型”的转变,做到“案例—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首先是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这一水文特征为例。

1.出示材料:

资料一: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共约2.68亿千瓦,其中可能开发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时。其中三峡水电站总发电量居世界第一。

资料二: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总的情况是西部多而东部少,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蕴藏量约占流域的80%;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则占全流域的87%。

2.得出结论:

1)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2)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3.探究原因:

1)出示图片

原因一:上游落差巨大

2)追问:还有别的意见吗?

提示:假设我把一杯水从唐古拉山顶倒下,会有很大的水能吗?(不会,流到半路就没有了;就渗下去了)那长江为何有如此大的水能?(水量大)

原因二:水量丰富,相对稳定。长江的径流量主要由降雨形成,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约1067mm。

4.总结: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流量多少和水位落差大小。

同理,出示长江其他主要水文特征的资料,让学生分组探究其原因。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会了沟通和合作。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自己要探究的几个感兴趣的水文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善于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师要适时地点播总结。

二、我认为“案例式学习”要注意它的拓展与延伸,我比较推崇的是比较。以长江水文特征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维度的比较,:

一)、长江自身的比较

二)、与其他外流河的比较

三)、与内流河的比较

四)、与世界名河的比较

这四个比较维度不同:长江自身对比;长江与其他外流河的比较;长江与内流河的比较;长江与世界名河的比较。可以根据课型的需要进行选择:1新授课时可以只选其中一个或两个对比.2复习课时可以一一对比,。这样既可以较好的掌握水文特征这一课程标准。以上即使我以长江水文特征为例谈我对“案例式学习”的理解。

另附“5大河流水系特征和9大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整理,有不完善的地方还望多多指正。

5大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

2.水系归属:看河流最终的注入地。(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洼地的河流为内流河。)

3.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4.流域面积: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汇)水区域。(分水线是流域的边界,而流域是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5.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②向心状水系③放射状水系④平行状水系⑤格子状水系⑥网状水系。)

9大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水位、流量大小:由降水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决定的。

2.汛期长短: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

3.含沙量大小: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而内流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

4.有无结冰期: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最低月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5.是否产生凌汛:有结冰期;且河流流向由低纬流向高纬,同时水量较大;同时有结冰和融冰时期。(内流河一般不产生凌汛现象,因为内流河水量小,冬季有枯水期。)

6.河水流速大小: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7.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流量和水位落差。

8.河流航运价值:河流航运价值由地形是否和水量是否丰富决定。

9.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外流河,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内流河,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

长江委水文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长江委水文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我局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促进长江水文安全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局突然发生且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应急处置以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危害。 1.4.2 集中领导,分级负责。在水文局统一领导下,水文局、勘测局根据授权负责不同等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事故现场应设立集中统一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实行统一指挥。 1.4.3 反应快速,运转高效。事故发生单位要及时报告事故信息,水文局、勘测局要快速处置信息,并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内启动

应急预案。 1.4.4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事故应急与事故预防相结合。做好正常情况下的对外服务项目风险评估、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及演练等工作。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水文局设立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 2.1.1 指挥部的组成: 指挥长:水文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副指挥长:水文局分管安全生产责任人、副局长、总工程师 成员:局副总工程师及人事劳动教育处、办公室、计划财务处、技术管理处、水质监测管理处、综合事业中心主要负责人。 2.1.2 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拟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制度和办法。 (2)组织、指挥、协调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及时了解和掌握安全事故信息,根据事故情况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报告事故情况。 (4)组织或配合上级安全生产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及评估工作。 (5)为基层单位提供事故处理专家和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2.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正常情况下由局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关成员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一)水文 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大;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 (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化,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 (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大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拦截超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保证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保证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 图2。1-3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 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径流量变化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宜昌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大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流量70800m3

长江宜都水文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概述

文章编号:1006-0081(2019)08-0067-03 200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在国内率先实现了118个中央报汛站自动报汛;2007年长江委水文局启动方式方法创新,工作历时3a ,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长江委水文局发布了关于推进“四个水文”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社会水文”、构建“绿色水文”、发展“智慧水文”、实现“和谐水文”的目标[1-2]。长江委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荆江局”)围绕“四个水文”的战略布局,推动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宜都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升级建设,是荆江局发展“智慧水文”的重要基础[3-4]。 1 在线监测的目标与条件 1.1 在线监测目标 2016年水利部印发深化水文监测改革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流量、泥沙等监测自动化,积极推动巡测工作;要充分应用空间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加快实现水文监测自动化和信息化。在线监测依托各水文要素测量、记录、传输、存储的自动化,为“驻巡结合,巡测优先,测报自动,应急补充”的水文测验改革奠定基础。 1.2现有条件 荆江局宜都分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管 辖范围内有2个水文站、7个水位站,分布在长阳县、 宜都市、枝江市、松滋市4个县市内,其中有5个中央报汛站和1个流域报汛站(见图1)。水文测验项目包括水位、流量、泥沙、降水量、蒸发量、水温。 葛洲坝水利枢纽 红花套水位站 长阳水位站 高坝洲水文站 宜都水位站 马家店水位站 荆12水位站 董5水位站陈二口 水位站 枝城水文站 枝江市 图1荆江局宜都分局水文测站分布 宜都分局高坝洲水文站(以下简称“高坝洲站”)现有的水位、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水温等测验项目均已实现在线监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流量在线监测已随着H-ADCP 的成功应用获得突破。其余各水位站的水位、降水量监测均已实现自记。因此,宜都分局具有良好的在线监测基础。 2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初期实践 宜都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以下简称为“监测平台”)于2013年开始应用,主要用于高坝洲 收稿日期:2019-05-15 作者简介:姚大中,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测验与计算方面的工作。E-mail :55238782@https://www.doczj.com/doc/c86558638.html, 长江宜都水文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概述 姚大中,王琴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宜都分局以高坝洲水文站全部水文要素在线监测为基础,建设了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介绍了宜都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的初期实践运用情况。监测平台的改进与升级增加了视频监控模块、数据传输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预警模块、工况监控模块、安全监控模块和系统展示模块等,提高了测站管理的工作效率。可为水文监测精细化管理及长江“智慧水文”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在线监测;智慧水文;宜都水文分局中图法分类号:P33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5974/https://www.doczj.com/doc/c86558638.html,ki.slsdkb.2019.08.015 2019年8月 水利水电快报EWRHI 第40卷第8期 · ·67

水文预报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预报: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文状态做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2、水文预报内容:洪水预报、旱情预报、估计径流预报、融雪径流预报、冰清预报。 第二章降雨产流量预报 1、非闭合流域水量平衡式R=P-E-W P -W S - Δ W±R 交 ±R 引 ±R 其他 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式R t =P t -E t +W t -W t+1 2、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区别:超渗产流在一次洪水过程线中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地下径流,而蓄满产流的地下径流比例大。 3、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流量过程线区别:地面径流的运动路径短,汇集速度快,受流域的调蓄作用小,流量过程线呈陡涨陡落,对称性好;地地下径流的水流汇集过程运动于土壤空隙中,流速小,受流域的调蓄作用大,流量过程线呈缓涨缓落变化,时间上滞后于地面径流。 4、不对称系数计算要求: 1)进行过程线转化2)孤立洪水,不适用于复式洪水 6、影响土壤蒸发主要因素?土壤蒸发三阶段特征? 1)因素:气象因素、土壤供水条件、土壤结构 2)特征:第一阶段:θ>= θc1(田间持水量)蒸发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表层土壤因蒸发而减少的水量通过毛管作用由下层得到充分补充,主要取决于气象因素,蒸发量等于流域蒸发能力第二阶段:(毛管断裂含水量)θc2<θ<θc1 ,E继续,θ减小,上层土壤毛管水开始断裂,随着θ减小,毛管水断裂程度越来越严重,下层对上层供水速率变慢,蒸发受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率影响第三阶段:θ<=θc2 毛管输送水分完全破坏,只能以膜状水或气态水形式移动,速度慢,数量小,E小而稳定,取决于气象因素和地下水的埋深 7、 KC包含哪几方面影响?:1)反应水面与陆面蒸发的差异K1 2)水面与陆面所在的地理位置差异K23)器皿与水面的蒸发差异K3 8、水面蒸发量估计常用方法:水库水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彭曼公式,经验公式法 10、一层、二层、三层蒸发模式优缺点 三层蒸发模式计算的额蒸发量最大,二层次之,一层最小。从模式的计算结构和蒸发物理机制看,二层模式简化了深层结构,忽略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蒸发作用,导致蒸发量计算值比三层模式的蒸发量小;在久旱之后,当ML很小且持续无雨时,用二层模式计算出的蒸发量常是偏小的。一层蒸发模式中,既没有考虑深层蒸发与植物根系扩散作用,也没有考虑充分供水时应按蒸发能力蒸发,使得计算的蒸发量偏小的更多。 11、不同水源成分汇流特点有何不同? 1)地面径流:由坡面直接汇入河网,运动速度快,流程短、受到调蓄作用小;形成的流量过程呈陡涨陡落,是涨洪和洪峰附近流量过程的主体部分 2)地下径流:由渗透到潜水面的水流缓慢流出,运动速度慢、流程长、受到调蓄作用大、变化平缓,汇流时间长;洪水退水尾部主体部分,常延续至后续洪水过程中 3)壤中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进一步划分:快速部分壤中流与地面径流合成一起,称直接径流,慢速部分与地下径流合并,称地下径流。 12、K的物理意义:泄完蓄水量Wt所需的时间或者流域水流平均汇集时间 13、Cg的物理意义: Cg为常系数,反应退水速率的快慢,又称流量消退系数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一方公司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一方公司

目录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短期水情预报流程 (1) 3.1长江上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1) 3.2长江中下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3) 3.3汉江丹江口以上预报工作规程 (5) 3.4汉江中下游预报工作规程 (6) 3.5短期天气预报工作流程 (8) 3.6中期预报工作流程 (8) 3.7长期预报工作流程 (9)

作业预报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预报制作流程,保证并不断提高水情预报产品质量,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各预报产品制作流程,包括水情预报制作流程,雨情预报制作流程,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制作流程。 3 短期水情预报流程 3.1 长江上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3.1.1 基本工作 a) 河段水雨情整理; b) 寸滩、武隆流量过程校核预报; c) 清江隔河岩水库入库洪水过程、库水位预报、下泄过程分析; d) 宜昌水位、流量过程预报; e) 荆江河段枝城、沙市、石首水位过程预报; f) 三口分流统计(三口指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统计指标为分流量、分流比); g) 河段洪水分析; h) 相关洪水预报方案的实时补点。 3.1.2 预报流程 a) 寸滩流量预报 掌握干流屏山、岷江高场、沱江富顺、嘉陵江北碚站及各区间来水过程,用合成法作出寸滩三天来水预报。 b) 乌江武隆流量预报校核 掌握乌江彭水等水库泄水情况,计算区间来水过程,并粗略作出武隆站未来一天来水预报,作为校核。

C)三峡水库预报调度 掌握三峡区间各大支流来水情况;分析计算三峡区间降雨径流过程;用水动力学方法和流量演算法预报三峡入库流量;根据水库的运用调度规程,制定三峡水库的调度预案供领导决策。 d) 隔河岩水库调度情况 清江次降雨量达20mm以上,计算入库流量过程、库水位过程;当隔河岩库水位将超过汛限水位时,与清江开发公司水库调度处、湖北省防汛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水库泄水过程。 e) 宜昌H、Q预报:预估三峡水库可能采用的调度方案,预报宜昌流量;宜昌H~Q关系分析,考虑葛洲坝泄水影响、清江顶托影响;确定宜昌预报H、Q,遇较大来水时与三峡局水情室会商后确定宜昌水位、流量过程。其中,宜昌流量过程预报值应于当日10时前提交中下游河段。 f) 枝城水位预报:①宜昌~枝城水位相应关系分析;②当长江来水与清江来水遭遇时,分析合成流量~枝城水位相应关系,分析合成流量槽蓄情况;③枝城H~Q关系分析,确认枝城水位过程预报;④水位过程预报值于当日10:30前提交中下游河段。 g) 沙市水位预报:①掌握三口分流情况,计算分流比(较大来水时);②掌握城陵矶水位预报、沮漳河河溶站来水过程;③枝城~沙市水位相应关系分析、涨差分析;④参考历史来水过程,分析洪水涨差特性及洞庭湖来水顶托影响程度,确定沙市H~Q关系;⑤参考MIKE-11模型计算结果,确定沙市水位预报。 h) 石首水位预报:①掌握城陵矶水位预报;②沙市~石首水位相应关系分析,涨差过程分析;③参考历史来水过程,分析洪水涨差特性及洞庭湖来水顶托影响程度,确定石首站H~Q关系;④参考MIKE-11计算结果,确定石首水位预报。 i) 作好相关记录及保存工作,较大洪水过后进行方案补点分析和因素分析,及时作出小结。 3.1.3 成果会商及发布 a) 预报实行主副班制。主班掌握来水各方面因素分析,副班配合作好各方面工作,遇重大水情或水情复杂时,由主班上报组织会商。 b) 根据实时水雨情变化,及时修改和制作相关站的预报。

长江口综合治理历程及思考

长江口综合治理历程及思考 长江口综合治理历程及思考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始终是长江口治理的强大推动力。60多年来围绕长江河口自然规律和开发治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航运工程、防洪排涝工程、江堤海堤工程相继建设,相关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在入海泥沙大幅减少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长江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河势稳定、防洪排涝安全、水资源安全、土地和岸线资源利用、航道条件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长江口综合治理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包括《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制定及实施,江堤、海堤建设及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过程,总结了长江口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的重要工程及发挥的主要作用。从流域减沙、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以及河口生态保护等方面指出下阶段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河口治理和综合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长江口概况 长江口为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的多级分汊、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1-3](图1)。广义的长江河口区自安徽大通(枯季潮区界)向下至口外水下三角洲前缘,长700多千米。根据动力条件和河槽演变特性的差异,长江河口区可分为河流近口段、河流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三个区段。河流近口段:大通至江阴,长400 km,河槽演变受径流和

河道边界控制,多为江心洲河型;河流河口段:江阴至口门(拦门沙滩顶),长240 km,径流与潮流共同作用,河槽分汊多变;口外海滨段:自口门向外至水下30~50 m等深线附近,以潮流作用为主,水下三角洲发育。狭义的长江口指徐六泾至原口外50号灯标,全长181.8 km。 图1 长江口区域划分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ivis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y 长江口平面形态呈喇叭形,徐六泾江面宽约5 km,启东嘴到南汇嘴宽约90 km。长江口自徐六泾向下,河槽出现有规律的分汊,首先长江被崇明岛分为南支和北支,南支又被长兴岛和横沙岛分为南港和北港,南港在横沙以外又被九段沙分为南槽和北槽,呈现出“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图2),四条入海河道都存在浅滩,其滩顶通航水深一般在5 m左右,且小于其上游和下游的水深,称为“拦门沙”河段。

.1月份地质水文预测预报

松藻煤电公司逢春煤矿 2010年1月份矿井地质、水文地质 预测预报 编制: 审核: 地测科: 生产副总: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逢春煤矿地测科 编制日期:2009年12月23日

2010年1月份矿井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 一、回采工作面: 1、N1814~N1824工作面:2009年12月19日中班止工作面新上巷距600N1下座石门4m,工作面下巷剩余285m,根据上下顺槽及工作面资料分析,工作面煤层厚度1.3~2.2m,工作面上段30m煤层薄化,煤层厚度为1.3m~1.88m,其它地段煤层较为正常。由于该工作面上部N1813~N1823工作面已回采,采空区有积水,对工作面的回采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工作面中下段对应上部为N1813~N1823采空区,工作面在回采时局部地段会有淋、浸水的出现,预计工作面最大涌水量:1m3/h,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应加强对工作面内水情变化的观测及600N1放水巷的水情变化进行观测。由于地表降雨地表水通过采动裂隙进入工作面上部采空区,会使采空区积水增加,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对工作面的水情观测,如工作面内出现有淋、浸水时,采煤队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通知地测科现场查看,确认无安全威胁后才能恢复作业,如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撤除工作面内所有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恢复生产,在出现淋、浸水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作面顶、底板支护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N1144工作面:2009年10月27日中班止工作面上巷剩余275m,工作面下巷剩余410m,工作面煤层厚度在4m~0.72m,通过上、下顺槽资料分析,及工作面揭露资料,目前工作面前方40m范围内无大的构造影响,但由于11#煤层相对较薄,工作面局部地段受小断层的影响,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由于该工作面上部N1143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局部地段有浸水出现,在回采中需要加强工作面顶底板管理,特别是在遇断层区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水文年鉴汇编内容-长江水文

附件2 长江流域水文年鉴汇编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说明资料内容与要求 1、编印需说明的内容 1)资料来源。 2)汇编资料的范围、种类、数量;不能汇编资料的站名、项目及原因。 3)测站变动情况及原因。 4)复审工作所依据的有关规定文件和名称。 5)非测站直接观测所得的图表数字(如流域水系、水准点高程系统、经纬度、集水面积等)的来源、根据及变动情况。 6) 2005年测站考证情况。 2、编印说明的要求 1)水文情况概述:降水量、径流、泥沙的地区和时空分布;暴雨、洪水情况,对稀遇暴雨、洪水、特殊水沙情需着重说明。 2)测站或观测项目变动情况说明:主要说明本年度与上一年度各类站的增设、撤销、观测情况变更(间测、恢复、常年站改汛期站或反之)和观测项目变更(某站增加蒸发观测、撤销泥沙测验等)情况。 3)各项目的资料说明:主要说明测验不符合规范要求、质量较差、以及影响整编成果、质量较大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4)本年测验、整编方法及对测验影响较大因素(如受水利工程调节)情况,采用新的测验、整编方法及成果精度评价;采用巡测、简测、间测的情况。 5)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水位、雨量自记固存及远传、自记化率,微机测流及GPS运用等情况。 6)上、下游站水、沙量平衡对照及与历年资料比较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7) 2006年恢复水文年鉴汇编的测站,各单位应对照停刊前最后一个年度的水文年鉴,就上述问题考证停刊以来测站情况的变化。 以上内容应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二、有关问题的处理 1、考证资料与摘录资料暂不刊印,是否汇编由汇编单位确定。 2、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和降水量、水面蒸发量一览表中的测站

编码执行老的全国统一编码(一站两码)。 3、未使用南方片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的单位,在准备汇编数据文件时,可编制数据格式转换软件进行处理。 4、从2006年水文年鉴汇编起,凡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接测的测站,其测站水准点的绝对高程和冻结基面与绝对基面间的高差应作相应改变,但水准点用冻结基面表示的高程不得改变。

长江口主要水道洪季悬沙有效沉速分布研究

泥沙研究 2011年4月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第2期长江口主要水道洪季悬沙有效沉速分布研究 张飞1,王义刚2,黄惠明2,王玉滴3 (1.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07; 2.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 3.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通过对长江口六条主要水道洪季泥沙实测资料的分析整理,得出含沙量垂向分布近似呈指数分布,同时 含沙量在平面上呈现出区域性变化的特点。由此,运用Rouse公式分别计算长江口各主要水道的悬沙有效沉 速,结果表明,悬沙有效沉速基本在2.00 9.00mm/s之间变化。 关键词:长江口;悬沙分布;Rouse公式;悬沙沉速 中图分类号:TV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68-155X(2011)02-0060-05 1引言 长江口是典型的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中等潮汐河口,同时亦是我国第一大港———上海港的门户,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的资料表明,长江大通站(1950-2006)多年平均径流量8996亿m3,输沙量为4.108亿t[1]。有研究表明[2],每年由上游携带的泥沙大约有50%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区沉积下来。长江口的这些岛屿和沙滩就是由长江径流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的,由此可见长江口泥沙沉降的显著作用。因此,就长江口主要水道悬沙沉速进行计算分析,对于研究长江口水域泥沙运动及滩、槽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流作为泥沙的载体,其对悬沙运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河口为陆海过渡区域,同时受径流及外海潮波共同作用,水流呈明显的周期性往复运动型态,此外,还受到风、浪、密度梯度等众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这种复杂水流条件下,河口泥沙的悬浮、沉降及起动过程极为复杂,这给相应河口泥沙问题的研究带来了众多困难。目前,研究细颗粒悬浮泥沙有效沉速的方法主要有室内试验法[3,4]、现场试验法[5,6]、声学悬浮泥观测系统[7],Rouse公式拟合法[8-12]等。本文利用洪季长江口38个测站一个潮周期内的逐时水文泥沙观测资料,运用Rouse公式拟合法对长江口六条主要水道的悬沙有效沉速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如此大范围的同步水文泥沙资料的收集难度较大,故其中北支、南支及北港主要采用2002年洪季的实测数据,南港、北槽及南槽则采用2007年的洪季实测数据。 2长江口主要水道泥沙特性分析 长江口形势及各测站位置见图1。 实测资料统计结果表明,长江口主要水道悬沙中值粒径较小,基本在0.01mm以下,颗粒较细,且粒径随涨落潮无明显变化。而床面泥沙中值粒径则相对较大,最大可达0.1mm以上。六条主要水道悬沙中值粒径及床面泥沙中值粒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水流紊动作用和泥沙颗粒自身的重量决定了悬沙垂向分布。在相同的水流条件下,细颗粒泥沙往往更易上扬到水流的表层,粗颗粒泥沙则易沉降到底 收稿日期:2009-08-04 基金项目: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发研究基金“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对盐水入侵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张飞(1985-),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港口工程设计工作。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 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降雨和洪水

水文预报

第9章水文预报 内容简介 研究对象 本章研究水文现象的客观规律,利用现时已经掌握的水文、气象资料,预报水文要素未来变化过程。 研究内容 1.短期洪水预报; 2.枯水预报; 3.施工水文预报; 4.水文实时预报方法。 研究目的 在防汛工作中,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是防汛抗洪指挥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在水能、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航运等工作中,都需要有水文预报作指导。 第9.1节概述 内容提要 1. 水文预报的重要作用; 2. 水文预报的分类; 3. 水文预报工作的基本程序 学习要求 掌握预见期的定义及水文预报工作的基本程序。 9.1.1水文预报的重要作用 可靠的洪水预报对防止洪水灾害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河流防洪抢险中,需要及时预报出防洪地点即将出现的洪峰水位、流量,以便在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加固堤防、转移可能受淹的群众和物资,动用必要的防洪设施等,把洪水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图9.1.1为1998年长江沙市水位预报与实测情况。

图9.1.1 1998年长江沙市水位预报与实测情况

在水库管理中,可以利用洪水预报,使上游来的洪水与区间洪水的高峰段彼此错开(称错峰),即下游洪水很大时,水库把上游来的洪水暂时蓄存起来,待下游洪峰过后,再加大水库泄量,把上游来的洪水放出来,从而大大减低下游的洪峰和洪水灾害,例如1998年8月长江中下游发生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于及时准确的洪水预报,对葛洲坝水库、隔河岩水库和漳河水库科学调度,使三峡以上来的洪水和清江、沮漳河洪水的洪峰互相错开,大大降低了荆江河段的洪峰水位,避免了荆江分洪损失,为战胜该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做出了巨大贡献。表9.1.1为1998葛洲坝水库、隔河岩水库在错峰、调峰中,降低沙市水位发挥作用的分析结果。 表9.1.1葛洲坝水库、隔河岩水库在错峰调度对沙市水位的影响 另外,洪水预报还可较好地解决水库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在预报的洪水未进库之前,先打开泄洪闸门腾空一部分库容,以便洪水来临时能蓄存更多的水量;当洪水即将结束时,预知近期没有很大的洪水入库,则可超蓄洪水尾部的一些水量,用于多发电、多灌溉,使现有工程发挥更多的效益。 9.1.2水文预报的分类 1.按预报的项目,水文预报可分为 ●径流预报:预报的要素主要是水位和流量,水位预报指的是水位高程及其出现时 间;流量预报则是流量的大小、涨落时间及其过程。径流预报又可分洪水预报和 枯水预报。 ●冰情预报:冰情预报是利用影响河流冰情的前期气象因子,预报流凌开始、封冻 与开冻日期,冰厚、冰坝及凌汛最高水位等。

水文局十佳青年罗兴推荐材料

水文局十佳青年——罗兴推荐材料 罗兴,男,1983年10月出生,2006年7月份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同年应聘到长江中游局岳阳水文水资源勘测队工作,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现为岳勘队螺山水文站站长。 该同志凭借着在学校里学到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吃苦耐劳、勤学多练、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迅速成长为岳勘队的技术骨干,并成功入围了长江委水文局参加2007年第四届全国水文勘测工比赛的三人大名单,并最终取得了综合成绩三等奖和测船测深、取沙及水质取样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了水文局、中游局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青年职工的培养树立了典范。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经历,能够让一个青年职工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掌握水文测验基本技术,迅速融入到基层水文工作中去呢?让我们回顾下罗兴同志的工作经历: 一、虚心好学,苦练基本功 一直以来,中游局都致力于年轻人的培养,在这样的机遇下,罗兴来到了岳阳水文水资源勘测队。作为岳勘队近年来引进的第一位大学生,罗兴倍感压力,也让他明白了作为一个水文新兵,自身实践水平的不足和缺乏,这让他如饥似渴般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工作上,他虚心向身边的师父们请教,通过多听多想多做多问来向老同志们学习,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同时灵活运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和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实

践操作经验的缺乏,制约着罗兴技术的提高,为此,他从最基本的水准仪和经纬仪操作开始,着手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每个周末,都可以看到罗兴一个人拿着仪器,在队部院子里,台阶上、草地里,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对中整平;每次三等水准测量和水尺校测,罗兴都主动要求承担观测记录工作。一次一次的刻苦练习,使他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已经掌握了ADCP、天宝GPS、全站仪、微机测流系统等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为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勇挑重担,敢于负责 2007年和2009年,罗兴被安排在螺山水文站工作,并担任主测岗位和整编工作。螺山水文站作为长江干流上的重要站,在上下游防汛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这也给外业主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罗兴清醒认识到了这点,为此,他每天都密切关注着上游水情和沙情,合理布置测次,确保了基本水文资料的搜集。从2008年12月份开始,罗兴肩负起了螺山水文站站长的重担。2009年螺山站率先在长江上实行了单值化流量测验,这是一份全新的挑战,罗兴带领全站职工,边测验边摸索边分析,全年施测流量36次,较往年的年均100次流量,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益。同时,积极开展ADCP 比测工作,顺利将投产上限扩展至4万流量级。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罗兴还积极参加横向创收工作,将近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参加完成了江湖汇流地形测量、湖北核电通山水库水文测验、太平嘴以及松阳湖等码头的水下和岸上地形测量、荆

文献综述-长江口水文、泥沙计算分析

长江口水文、泥沙计算分析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河口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典型的区域,其水动力条件复杂,如径流、潮汐、波浪、沿岸流以及地转科氏力等作用强烈;人类活动也颇为活跃,其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势地位集中体现在沿江、沿海等地域优势上。众所周知,河流泥沙资料是为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泥沙灾害、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宏观分析与决策研究,以及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水库运用、调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基础工作。 我国属于多河流、广流域的国家,据统计,在我国长达2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不同、类型各异的河口1800多个,其中河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河口有60多个(沈焕庭等,200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量丰沛,输沙量大,全长约6300km,流域面积约180万 km2,占全国面积的1/5。其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据长江大通站资料(1950~2004),流域平均每年汇集于河道的径流总量达9.00 X 1011m3,并挟带约3. 78 X 108t泥沙(中华人民共和国泥沙公报,2004),由长江河口的南槽、北槽、北港和北支等四条汉道输送入海。 根据长江口水流动力性质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径流段、过渡段、潮流段和口外海滨段。过渡段是径流与潮流相互消长的河段,它自五峰山镇至徐六径,长约184km。潮流段是潮流势力逐渐增强,径流势力相对减弱,风浪与风暴潮对河道的影响大增的河段,它自徐六径至河口,长约174km。口外海滨段是诸多水动力因素非常活跃的场所,又受到海岸、海底等边界条件的制约,水流动力情况比较复杂。它的大致范围是西起长江口拦门沙前端、东至水下三角洲前缘,南自南汇嘴附近、北达江苏省篙枝港(胡辉,1988;沈焕庭2000,2001;宋兰兰,2002)。每个典型河段都有其固有的且相互影响的悬移质含沙量分布特性,它们在长江口地貌形态、河口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港口与航道部门也十分关注水体悬移质含沙量分布的变化规律,营养盐和污染物的分

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

水文预报大作业 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 作者姓名: *** 学科、专业:水文预报理论与方法学号: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

摘要 本文运用历史演变法、单要素模糊推理法、平稳时间序列法三种中长期预报方法,分别对某水库1967—2011年7月份平均流量进行处理,进而预报2012年7月份平均流量。三种方法的预报结果分别为:333.15m3/s、180 m3/s、258.6 m3/s。文中具体介绍了各方法的计算过程,并在文末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历史演变法;单要素模糊推理法;平稳时间序列法

目录 摘要........................................................................................................................... II 前言............................................................................................................................... - 1 -1预报方法原理............................................................................................................ - 1 - 1.1历史演变法..................................................................................................... - 1 - 1.2单要素模糊推理法......................................................................................... - 2 - 1.3 平稳时间序列法............................................................................................ - 2 -2三种预报方法的实例应用 (5) 2.1 历史演变法 (5) 2.2 单要素模糊推理法 (7) 2.3 平稳时间序列法 (12) 3.方法结果对比与分析 (14) - III -

长江委水文理论试卷

一、判断是非(15分) (在每题之后的括号内以“√”表示是,“×”表示非。每题1分,做错1题扣1.5分) 1、某站某流速仪在使用60小时后进行了35次比测,比测时的水流条件较好,比测结果是偏差为2.6%,系统误差为﹣1.1%,该流速仪可继续使用。( ) 2 、某站所处为平原型河流。某次用流速仪测流,测流起迄时间内的水位落差为0.52m,平均水深为10.2m,该次测流成果符合要求。 () 3、由于流速存在着脉动现象,测速历时过短会使所测的流速是忽大忽小的脉动值,因而产生一定的测速误差。因此每一个测点要持续一定的测速历时,而且测速历时越长越好。() 4、土壤的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强。() 5、用浮标测流时,浮标系数应该经过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均 可使用某一次经试验分析后得到的系数。() 6 、受条件限制,基本水尺断面与测流断面不能重合时,可以分别设置,但两断面的流量应有稳定的关系。()

7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对侵占、毁坏水工程及堤防、护岸等有关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和水文地质监测设施的违纪行为,应当立即停止,并视程度分别给予罚款、赔偿经济损失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处分。() 8、用单一曲线法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流量精度指标为:关系点较密集的站,流速仪法高中水不超过±5%。() 9、一类站的输沙率测验,除水深小于0.75m外,不得采用一点法。 () 10 、用单断沙关系曲线推求断沙时,关系线只可能是直线或折线。 () 11、年径流的变差系数越大,则说明年径流的年际变化越大。() 12、现行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都是用典型洪水过程线进行放大的。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时,从水库防洪安全考虑,应选择主峰靠后的洪水过程。()13、《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规定了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标识符命名的基本原则。() 14、洪水预报的对象一般是江河湖泊及水工程控制断面的洪水要素,包括:洪峰水位流量、洪峰出现时间、洪量、径流量和洪水过

2016年度水文地质预测预报(1)

宏华煤业公平五矿 2016年 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 编制: 总工程师: 矿长: 时间:2016年7月

一、预报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防治水规定》 3、煤矿地质勘察报告 二、2016年采掘地点: 根据2016年采掘接续计划,掘进巷道主要为1161运顺、1161回顺、1161斜切眼;1165底板运输巷、1161运输上山、1163回风联络巷、1161回风联络巷、1163运输斜巷。回采工作面为1163工作面、1161工作面。 三、地表概况 根据2016年采掘接续计划,2016年掘进巷道主要位于山坡植被地带,地表标高为+195~+317。地段多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多为耕地,以稻田等农作物为主),无大型的地表水体。 四、水文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地质报告和钻孔分析及巷道实见,本矿2016年掘进范围内一水平煤层整体为一单斜构造,1161运顺揭露冲刷带,1161斜切眼可能揭露老巷;1165底板运输巷可能揭露原老巷,1161回风巷可能揭露原采空区及老巷、1161运输上山可能揭露老巷、1161回风联络巷可能揭露老巷及采空区、1163回风联络巷可能揭露老巷、1163运输斜巷可能揭露老巷。根据图纸资料显示,在该区域内无断层,只有少量小构造。

1、1161运输巷、1161回风巷、1161切眼在掘进到老巷及采空区范围时,在老巷及采空区范围内进行掘进工作时,施工队伍应制定好防、排孔内积水及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相关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1165底板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进入冲刷带预测范围时,顶板岩性不稳定,并且帮顶伴随大量淋水,会导致岩层松软易碎,施工队伍应加强帮顶管理和排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3、1163回风联络巷、1161回风联络巷,掘进过程中可能揭露老巷,揭露老时时可能出现顶板及围岩破碎、淋水、淋水增大等现象,掘进经过老巷或采空区范围时要提前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施工单位要将强帮顶支护,确保安全生产。 4、1163运输斜巷巷道预计月预报过程中要标出煤层位置及厚度,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 五、水文地质情况 2016年内掘进区域井下标高在+70m~-128m之间,掘进巷道煤岩层主煤层为6#煤层。涉及煤层上部砂岩含水层、钻孔水、冲刷带淋水、断层导水。各施工单位要将强帮顶支护,和做好排水工作,及过钻孔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六、涌水量预计 1、矿井涌水量预计: 预计矿井涌水量在8~10m3/h之间。 2、掘进过程中,工作面局部可能出现巷道淋水等等现象。 3、掘进过程中要进行探放水,期间矿井排水量将加大,做好防

水系特征-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④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河流越弯曲就说明河流不利于排洪和航运)、深浅。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河流水系特征与水源关系也较为密切,尤其是外流河水系,其特征多与气候中的降水因素联系紧密。甚至有可能气候影响河流水系特征,进而改变地形。水文特征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 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8、河流流速大小,这是由地形决定的,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我们所说的江阔水深、河网密集,这些都是水系特征;水流平缓、冰期短则属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降雨和洪水 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1)武夷山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毫米,雨期稍后,在4~6月。(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米。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小江流域水文比拟研究及设计应用

长江小江流域水文比拟研究及设计应用 X 杨玉荣 摘 要 小江流域是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左岸的一条支流,主流全长182.4km ,流域面积为5276km 2,是库区的重要防护区域。由于小江流域防护规划工作需要,针对流域内水文资料短缺的具体条件,进行了区域水文比拟研究,并深入现场进行历史洪水、泥沙资料调查和水文测验以补充资料不足。依据区域水文比拟研究成果,采用小江雨洪计算模型、推理公式等计算方法,推算了小江防护规划需要的设计洪水、径流和泥沙成果,得到了较正确、合理的水文分析成果。 主题词 流域水文特征 水文比拟 水文气象学 区域水文 三峡 1 小江流域水文比拟研究 1.1 流域及工程规划概况 小江为长江三峡库区北岸的一级支流,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大巴山南麓,东河为正源,主要支流有南河、普里河、桃溪 河,干流全长182.4km ,流域面积为5276km 2 ,河道平均坡降0.125%。流域气候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为18.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500mm 。 小江流域为叶形丘陵山地,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整体上地势北高南低。流域高程从海拔150~2000m 左右,上游为石灰岩深丘溶蚀地貌,中下游为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各河流上游植被较好,中下游沿河两岸土地垦殖率较高,植被较差。 流域内现有中型水库2座,其它各类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多项。由于降雨丰沛,岩石易于侵蚀及人口多、土地垦殖率高等因素,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为拒三峡库水于域外,排放小江流域内的产水,在小江流域规划中拟修建干流小江水利枢纽和4座上游支流水库等5个单项工程,共同组成小江大防护工程体系。小江流域水系、测站、工程位置见图1 。 图1 小江流域水系、测站、工程位置 1.2 水文资料 小江干流新华水文站、宝塔窝水位站,支流翠屏水位站从60年代起至今,余家水文站从70年代起至今均有实测资料。新华、余家水文站均只有2~3年泥沙资料。1964年以前,流域内只有少数雨量站,且分布不均匀;1968年以后,流域内设有16个雨量站,分布较均匀。 1.3 水文比拟研究 (1)依据流域1966~1991年16个站降水统计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面雨量为1247mm 。正源东河地势较高,降水量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1500mm 。据流域降雨特点,结合周边流域雨量资料,绘制出小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2)按日雨量大于50mm 的暴雨统计,流域多年平均暴雨日数为3~7d,实测最大24h 点暴雨量为283.3mm 。据16个站年最大24h 雨量统计资料,绘制出流域年最大24h 暴雨均值等值线图。 (3)本流域为三峡库区重点产沙区,但泥沙资料短缺。为掌握流域产沙、输沙特性,对流域地质、地貌、岩性、植被、人类活动影响进行了大量调查,并对已建水库的淤积泥沙进行原型观测。根据流域内泥沙观测、调查资料,及邻近流域泥沙资料,综合绘制出小江流域悬沙模数分布图(图2)。 图2 小江流域悬沙模数分布 (4)由于流域内水文资料短缺,为深入分析水沙特性,以及满足规划工作的需要,进行了干、支流历史洪水调查和临时水文 V o l .30 N o .3 人民长江 Y A N GT ZE RIV ER M ar ch 1999 X 1996年亚太地区水文水资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