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米诺

鲁米诺

鲁米诺
鲁米诺

鲁米诺(luminol),又名发光氨,英文名5-Amino-2,3-dihydro-1,4-phthalazinedione。它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它的化学式是C8H7N3O2 结构式在下面的图图里面有。同时,鲁米诺又是一种强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法医学上,鲁米诺反应又叫氨基苯二酰一胼反应,可以鉴别经过擦洗,时间很久以前的血痕。生物学上则使用鲁米诺来检测细胞中的铜、铁及氰化物的存在。

3-硝基邻苯二甲酸可作为鲁米诺的合成原料。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肼在高沸点溶剂(如二甘醇)中发生缩合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3-硝基邻苯二甲酰肼。然后以保险粉还原3-硝基邻苯二甲酰肼中的硝基,得到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即是鲁米诺。

鲁米诺只有用氧化剂处理过才会发光。通常使用双氧水和一种氢氧化物碱的混合水溶液作为激发剂。在铁化合物催化下,双氧水分解为氧气和水:

2 H2O2 → O2 + 2 H2O

实验室中常以铁氰化钾作为催化剂铁的来源,而法医学上的催化剂则恰好是血红蛋白中的铁。很多生物系统中的酶也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鲁米诺与氢氧化物反应时生成了一个双负离子(Dianion),它可被过氧化氢分解出的氧气氧化,产物为一个有机过氧化物。该过氧化物很不稳定,立即分解出氮气,生成激发态的3-氨基邻苯二甲酸。激

发态至基态转化中,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存在,波长位于可见光的蓝光部分。在检验血痕时,鲁米诺与血红素(hemoglobin,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鲁米诺的灵敏度可以达到一百万分之一。即1滴血混在999,999滴水中时也可以被检验出来。不过它与其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也发生反应,但是显示的颜色和显色的时间长短都是不同的。

即使犯罪现场的血迹已经被擦过或清除过,调查者依旧可以使用鲁米诺找到它们的位置。实际上,调查者在要调查的区域内喷洒鲁米诺和激发剂溶液,血中的铁立即催化鲁米诺的发光反应,使其产生蓝色光芒。该反应需用的催化剂量非常少,因此鲁米诺可以检测痕量的血迹。发光大约持续30秒钟,可通过长曝光的照片观察出,其周围环境不可以太亮。

鲁米诺有一些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

1、鲁米诺在铜、含铜合金、辣根或某些漂白剂的存在下发出荧光。因此如果犯罪现场被漂白剂彻底处理过,则鲁米诺发出的荧光会强烈掩盖任何血迹的存在。

2、鲁米诺可以检测出动物血及尿中的少量血,因此如果待测房间中含有尿或动物血,检测结果会有偏差。

3、鲁米诺与排泄物反应,发出的光与和血反应发出的是相同的。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色谱法的一个分支。在气相色谱法中,流动相是气体( 载气 )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 ( 气—固色谱法, Gas — Solid Chromatography , GLC) 或涂在惰性固体表面上的液膜 ( 气—液色谱法, Gas — LiquidChromatography , GLC) ,其中 GLC( 简称 GC) 应用最为广泛。当样品注入 GC 仪的进样系统中,便瞬时气化被载气带人色谱柱内,样品中的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最后由于其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先后由色谱柱出口进入检测器,产生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构成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即 (1) 载气及其流速控制

系统; (2) 进样系统; (3) 色谱柱系统; (4) 检测器系统; (5) 记录器系统。进样系统的作用是接受样品,使之瞬间气化,将样品转移至色谱柱中。色谱柱一般有填充柱和毛细柱两种,其中填充柱多为内径 0.2 — 0.6 厘米,长 1 — 6 米,呈 U 型或螺旋形的玻璃或不

绣钢材料制成的色谱柱,内填装有各种不同极性的固定相,如 OV —17 、 OV — 101 、 SE — 30 、 SE — 54 等;毛细柱一般为内径0.05 — 0.53 毫米,长 10 ~ 50 米的熔融二氧化硅制成的色谱柱,其内壁均匀涂布了各种不同极性的固定相,一般用圆形框架绕成圈状,以放人 GC 柱箱中。检测器的作用是指示与测量载气流中已分离的各种组分,即检测器是测定流动相中的组分的敏感器,因而是色谱仪的关键部件之一。在刑侦检验技术工作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

子化简测器 (FID) 、氮磷检测器 (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电子浦获检测器 (ECD) 等。

2、气相色谱法在刑侦工作中的主要用途

气相色谱法是分离和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由于它灵敏度高、专一性较强、分离手段高以及简便快速等特点,使得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等许多领域。在刑侦工作中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毒物、毒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在爆炸残留物、射击残留物的成分分析等方面也广泛使用气相色谱技术。

一、血痕的预试验

血痕的预试验是一种试探性的检验方法,确定血液是否存在,通过预试验可从大量检材中筛选出需要进一步检验的斑痕。预试验的常用方法有联苯胺试验、酚酞试验、化学发光试验和紫外线浓硫酸试验等。

1.联苯胺试验

血痕中的血红蛋白的过氧化酶活性作用,使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将无色联苯胺氧化成翠蓝色的联苯胺蓝,灵敏度很高,血液稀释到20—30万倍,仍呈阳性反应。但是联苯胺不是血液特异性反应,由于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含过氧化酶,也能引起阳性反应。

试验时,剪取或刮取检材少许,置滤纸片上或白磁板上,加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冰醋酸、过氧化氢各一滴,如系血痕,则立即出现翠

蓝色为阳性反应。斑痕难以取下时,可用蒸馏水浸湿滤纸擦拭斑痕,使斑痕上的物质移行到滤纸上,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

2.酚酞试验

利用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的过氧化酶活性,使过氧化氢分解出新生态氧,将还原酚酞氧化成酚酞,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本法的灵敏度极高,可达10—50万倍,但非特异性,氧化剂(如铜、铁、镍)及脓液、精液、尿液、新鲜植物汁等均呈阳性反应。

试验时,将可疑血痕的生理盐水浸液1—2毫升置试管中煮沸半分钟,破坏可能存在的生物氧化酶;冷后,加5滴还原酚酞液,半分钟后,如不变红色,再加数滴3%过氧化氢,则立即出现程度不同的粉红色至红色为阳性反应。

3.化学发光试验

由于血红蛋白的过氧化酶作用使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适用于夜间或黑暗地方寻找血迹。用肉眼难以发现的物体上的微量血痕,采用此试验有助于检查。本试验很灵敏,对粘液、唾液、尿液、粪便等都不起发光反应。试验时,应同时用已知血痕作对照。

操作方法是:将新配制的试剂(鲁米诺0.1克,过氧化钠0.5克,蒸馏水100毫升),置于喷雾器内,在暗室内对可疑斑痕进行喷洒,如系血痕立即呈现青白色的发光现象。

4.紫外线浓硫酸试验

取可疑斑痕少许,放白磁板上,加浓硫酸一滴,置于紫外线下观察,如系血痕则呈橙黄色荧光,如加氢氧化铵则呈淡红色荧光。

本试验灵敏度较差,但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除对血液、人体及动物部分脏器可呈阳性反应外,对唾液、精斑及其他分泌物均呈阳性反应。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electrophoresis,HPC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补充。该技术可分析的成分小至有机离子、大至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可用于分析多种体液样本如血清或血浆、尿、脑脊液及唾液等,HPLC分析高效、快速、微量。电泳迁移不同分子所带电荷性质、多少不同,形状、大小各异。一定电解质及PH的缓冲液或其它溶液内,受电场作用,样本中各组分按一定速度迁移,从而形成电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