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管理实训课程标准[详]

设备管理实训课程标准[详]

设备管理实训课程标准[详]
设备管理实训课程标准[详]

《设备管理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015 课程类别:实训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总学时:52 学分:2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设备管理实训》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实践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在理论学习《现代设备管理》课程后,通过具体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把设备的资产管理、前期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修理管理、动力设备管理等知识应用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中,能对机电设备进行分类与建档,会编制维修计划,会建库存台账,能对设备进行故障与事故管理。

(二)设计思路

1.本课程与《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机修实训》等课程容衔接,讲解时要注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补充;

2.在学习现代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时,应结合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软件讲解软件的功能与使用;

3.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程,岗位针对性较强,建议在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设备管理竞赛,在全院教学仪器设备围进行模拟动态管理,丰富课程容和表现形式,使从未接触设备管理的学生能够尽快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设备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初步成为能胜任设备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

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机电设备的管理模式,会根据实际情况,从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方面进行设备规划,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机电设备组织生产,具备机电设备管理的初步能力;

2.了解企业生产一线设备管理制度和设备保养规,具备相关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的能力;具备计划、组织、实施常用机电设备的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会正确处理生产中出现的突发事故。

(二)能力目标

1.能对机电设备进行分类、建档、保管;

2.会建库存台账;

3.能对设备进行故障与事故等使用过程管理;

4.会编制维修计划。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设备管理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对设备管理岗位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通过在本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企业管理方面的原理与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教学容、教学要求、教学设计

本课程选择与职业岗位活动紧密相关的典型技能训练项目为主要容,既机电设备的档案管理及常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管理两个项目进行实训教学。每个教学项目包括:项目任务、方法与步骤、检测与评价、知识拓展等容,项目容中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与训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满足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四、教学条件

(一)师资要求

本课程要求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高级工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二)实训实习条件要求

1.为保证该实训课程的可操作性,本课程需要使用计算机房,并有一套网络版的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软件;

2.在机电工程系各实训室中划出一个区域,列常用的设备管理工具;

3.建议学生在全院各实训中心围实现设备动态管理。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设备技术档案建立、大型设备操作规程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制定等4-5个具体工作任务,分阶段检查其进展及成效,给予现场指导,结合小组集中讨论,形成良好实训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与《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机修实训》等课程容衔接,讲解时要注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补充;

2.在学习现代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时,应结合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软件讲解软件的功能与使用;

3.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程,岗位针对性较强,建议在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设备管理竞赛,在全院教学仪器设备围进行模拟动态管理,丰富课程容和表现形式,使从未接触设备管理的学生能够尽快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技能。

(三)教材及参考书

1.《设备管理》郁君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高职高专机电类规划教材

2.《设备管理与维修》艳萍冠新骏编化学工业出版

3.《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新和主编机械工业

4.《中国设备管理》杂志

(四)网络教学资源

1.中国设备网

2.中国装备制造网

3.机械装备制造网

(五)学时分配

六、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式

在整个课程实训阶段,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实操管理,下发实训项目,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设备管理操作技能及创造能力。让每组学生共同分工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学生应独立完成各自所分配的子任务。实训结束后,依据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四级评分制评定成绩。

1.实训态度,安全文明情况;

2.各项目的实训报告;

3.学生的面试答辩。

(二)考核方法

执笔:审核:审定:

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021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总学时:60 学分: 3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分类及前期管理,计划、润滑、备件等管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修理、更新改造、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设备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设备前期管理、资产管理、润滑管理、状态管理、备件管理等知识。 (3)掌握设备使用与维护的标准、制度、管理等知识。 (4)掌握设备修理基本知识、修理计划、定额等知识。 (5)掌握设备的更新改造技术知识。 (6)掌握动力设备和能源管理知识。 (7)了解现代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应用及国外设备管理简况。 2.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设备前期管理、资产管理、润滑管理、状态管理、备件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具备设备修理计划编制、实施、验收及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3)初步具备动力设备运行、维护、修理能力,树立节约能源思想,具备节能管理能力。 (4)具有设备管理工作中某一个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 (5)初步具备和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共同解决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的思想作风。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气,系统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品质,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4)培养不怕困难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 (5)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设计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摘要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本系统是一个为适应对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迫切需求而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经过分析和比较,我们决定使用ASP和SQL作为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手段,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真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词 原型法;ASP;SQL;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本设计来自:完美毕业设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c85372522.html, 登陆网站联系客服远程截图或者远程控观看完整全套论文图纸设计 客服QQ:8191040

Abstract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s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the system is a software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urgent need of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equipments to school, th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wo aspects, one is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ackground database , the oth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end application. Afte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e decide to use ASP and SQL as the development tools, use various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tools. Especially the data window , an intelligent database objects which can control the database conveniently and simple. First establishes application system prototyp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then, carries out the need iteration on the initial prototype system, constantly revised and improved, till to the viable system that the users satisfy . Keyword prototype law ;ASP ;SQL ;laboratory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设备管理培训资料

设备管理培训资料 1、设备管理基本知识 1、操作设备 1.1员工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技术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理论和实践培训,如操作人员在培训期间上机操作,必须有师傅、班长给予现场指导。 1.2对于特殊工种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国家相关部培训合格后,由劳动局发特殊工种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此项工作由车间申报,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培训。 2、设备交接班、点检制度 2.1《设备点检、保养基准》 作用:一方面起着指导操作者设备点检、保养作用,另一方面起着设备交接班的作用。操作者在操作机床前要按《设备点检、保养基准》的要求对机床进行点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自行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维修人员进行解决。操作者须将本班设备运行情况,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故障维修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两班制或多班制生产的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并签字认可,认真填写点检、保养记录。 2.2设备点检、保养记录单 保持清洁、完整、不准撕毁、涂改与丢失,操作工用完后须交到本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处,然后上交工程技术部,以旧换新。维修人员依据设备点检、保养记录单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故障,并从中分析设备技术状态,为设备管理与维修提供信息,违反设备点检、保养规定,严格按考核细则执行。 3设备的维护 3.1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 a、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b、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部位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无积尘和垃圾; c、润滑:按时、按质、按量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合理润滑; d、安全:按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设备、精心维护、监测异常,不出事故。 3.2设备维护的类别及要求 设备维护也叫保养,目前企业大多施行日常维护、一级保养、预防性维护、预知性维护。 3.2.1日常维护 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每班和周末维护两种,由操作者负责执行。 3.2.1.1每班维护 每班维护要求操作者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设备检查和润滑;班内严格按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正确使用设备;按设备点检、保养基准检查和保养设备,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操作者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给予检修,属重点及主要生产设备的,其操作工还应按要求填写《设备点检、保养记录》,下班前对设备进行认真清扫和擦试,并进行必要的除油。 3.2.2一级保养

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_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实训报告 题目 _ 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__ 姓名王永强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201215054 指导教师郑睿 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1 前言 (1) 1.1选题理由和实际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 2 需求分析 (3) 2.1系统分析 (3) 2.2系统需求 (3) 2.2功能介绍 (4) 3 系统设计 (5) 3.1定义 (5) 3.2系统模块图 (5) 3.3 E-R图 (6) 3.4数据表的设计 (6) 3.5用例列举 (9) 3.5.1数据表 (9) 3.5.2视图 (10) 3.5.3索引 (11) 3.5.4存储过程 (12) 3.5.5 触发器 (13) 4总结 (14) 5 参考文献 (16) 6附录:读书笔记 (17)

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分析报告 1 前言 1.1选题理由和实际意义 实验室工作是高等教学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实验资源(设备、用房)的潜能,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水平,激发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实验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实验室结构单一,管理方式落后,查询设备信息复杂,资源利用率低,设备维修的信息传送的渠道不畅。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成为制约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这一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就难以落到实处。 计算机的出现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便、快捷的管理方法。虽然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数据库软件,但这些软件不完全适合本校具体情况。基于此,设计开发了符合我们自己高校实验室数据库设备管理系统。 1.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方式不断改变,同时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高校已经开发出自己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它是高职机槭类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属必修课程。依据职业标潍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处理机械类故障,功能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的职业工作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械设备零部件、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生产设备维保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维保、售后等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熟悉机械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法; 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基本能力;

熟悉常用研、检具和维修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绘制设备备件施工图等生产通用性技术要求; 掌握螺纹、键、销联接件、轴与轴承、丝杠螺母副、套类零件、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方法; 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等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懂得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节能环保;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爱岗和自信心。 该学习领域分成6个机械设备维修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是一门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一致,虚拟与实操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选用、零件的手工制作、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焊工实训车、铣实训、焊接工艺与设备选用、钳工技能实训。 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按照设备管理要求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普通机床、数控机械部件的安装与故障检修等能力而设置的行动、学习领域。该领域共归纳6个学习情境,按低、中、高等难度进行序化,完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展开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学手段从任务提出(创设情境、演示任务、激发兴趣、明确要求)→任务分析(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解任务、循序渐进)→任务实施(教师讲解、学生跟随、边学边做、检查辅导)→任务完成(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总结知识、强调重点)→到扩展提高(类似任务、举一反三、自主实战、提高能力)。全过程采用六步法来实施:任务讲解、资料收集、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汇报展示、检查评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从学生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诫提出如下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设备精度检验中常用的工具,能正确进行常用设备的精度检验;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学生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指导教师孙宁 院(系、部) 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计HR 07-6 学号0720010602 姓名韩冰 日期2011年3月28日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学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的编排是一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在编排过程中,由于数量多容易出错。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备编排工作,既提高了编排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教学设备管理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又因为现在各个高校内教学设备众多但自动管理水平相比过低,很多高校管理设备都采用在设备购进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记录与维护,至于以后设备的变迁或损坏都不会记录在设备档案中,即不能体现设备的即时状态。而有些即使有设备管理系统的单位,就算是能把设备的即时信息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教学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将管理任务分成小块,落实到个人并能随时查询设备当前情况和历史情况,对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有直接作用,使管理人员从手工计算、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设备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师生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该系统还可以帮助学校实验室系统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对设备的维护,教学质量的估计有很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学校教学设备自动化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数学校设备管理办法是设备采购进来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然后将档案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维护,如设备位置出库、检修情况、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根本不会体现在设备台帐上,即设备跟踪信息不能及时体现在设备档案上。某些使用设备管理系统学校,对设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本信息管理系统合理的借鉴国际领先的设备管理思想并结合国内学校设备管理现状,可以完全能满足国内学校设备管理的需要。并通过对各行业设备管理情况的长期研究探索,以灵活、通用为主要设计思想,可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和设备可靠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办公耗材,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一)研究内容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实验室设备信息进行管理,有着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维护性能强、寿命长、学生使用便捷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是学校规模化管理、正规化管理,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重要条件。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选购、正确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使设备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和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加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力度。 (1)设备出/入库管理 功能描述:有操作员核对出/入库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配件的基本属性。核对无误后,将要出/入库单信息提交信息库。 (2)计划管理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标准

附件 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课程标准 XXXX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五 年 10 月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108 学时, 6.5 学分 适用专业:适用三学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课程概述 《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会配置常见的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并且掌 握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去构建、维护中、小企业网络。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来源于专业教学标准,具有针对性 序号前期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认识能力 2综合布线技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处理能力3计算机英语查阅英文资料的能力序号后期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网络安全网络互联互通、网络协议应用等能力 四、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 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1、熟悉网络通信线缆 1、制作网线 组建局域网2、会制作水晶头 3、熟悉局域网拓扑结构2、通过交换机组建对等简单组网实训局域网 4、掌握交换机工作原理 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配置与管理交 2、广播域与冲突域的概 念 换机3、 VLAN 的原理 4、 VLAN 的配制方法1、通过 VLAN隔离广播域 2、通过汇聚连接实现不 虚拟局域网实训同交换机间相同VLAN的 通信

配置与管理 路由器 配置与管理路 由 网络安全管理5、 Trunk 汇聚连接 6、 Vlan 间路由设置 1、路由器基本配置 2、掌握 PPP 协议原理 3、 PAP 验证配置 4、 CHAP 验证配置 1、了解 IP 地址分配 2、了解子网掩码 3、静态路由配置方法 4、熟悉路由表 5、掌握默认路由 1、熟悉 IP 地址分配 2、熟悉子网掩码 3、 RIP 路由配置方法 4、熟悉 RIP1 和 RIP2 协 议 5、掌握 RIP 路由协议原理 1、掌握地址分配 2、掌握 OSPF 协议原理 3、 OSPF 的分区域管理 4、熟悉 LSA 的类型 5、了解边缘区域的类型 1、熟悉子网划分 2、掌握包过滤的原理 3、会配置基本访问控制列 表 4、会配置基本访问控制列 表 5、用 ACL 实现对上层协议 的过滤 1、掌握私有地址 2、掌握 NAT 协议原理 3、掌握 EASY IP 配置 4、掌握 NAT SERVER 配 置 3、不同 VLAN件的通 信 1、路由器基本配置。 ConSole 口配置及 Telnet登录配置 2、 PPP协议验证配置 1、 IP 地址分配 2、掩码设置 3、静态路由设置实现网 络互通 1、 IP 地址分配 2、掩码设置 3、 RIP 路由设置 实现网络互通 1、 IP 地址分配 2、OSPF路由设置 实现网络互通 1、 IP 地址分配 2、基本访问控制列表配 置 3、高级访问控制列表配 置 1、 EASY IP 配置 2、 NAT SERVER配 置 广域网配置 静态路由 Rip 路由 OSPF路由 ACL包过滤 NAT防火墙 (二)课程目标 表2《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 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工学交替实习等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要求。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如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大修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行业分析、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

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设备为中心,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维修为主线,概括了设备前期管理、使用维护、设备修理、设备更新改造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备的机电设备管理的职业技能以及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创新创业技能。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管理技术知识,了解设备立项、购置等前期管理和使用过程的保养、维护、修理和技术改造等管理的程序及相关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了解设备前期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内容; (2)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知识; (3)了解设备状态管理的目的、内容; (4)掌握设备修理的计划、准备、实施和归档的知识; (5)了解设备改造和更新的知识; (6)了解动力设备和能源管理基本知识; (7)学习国外先进设备管理知识; (8)探索设备管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2、能力 (1)能制定简单的设备规划; (2)能进行设备分类、建立设备台账和进行初步评估; (3)能制定简单的设备保养标准、设备完好标准和点检表; (4)能进行故障、事故分析处理; (5)初步具备使用诊断工具进行设备状态管理;

高校设备管理系统

数据库课程实训报告题目:高校设备管理系统

高校设备管理 目录 1课题内容和要求 (1) 1.1课题描述 (1) 1.2 课题要求 (1) 2需求分析 (1) 2.1 功能需求分析 (1) 2.2 数据需求分析 (1) 3系统设计 (1) 3.1 功能模块设计 (1) 3.2 数据库概念设计 (2) 3.3 数据库逻辑设计 (4) 3.4 数据库物理设计 (4) 3.5 数据库表间联系 (5) 4系统实现 (6) 4.1 登陆模块实现 (6) 4.2 显示模块实现 (6) 4.3 管理模块实现 (8) 5代码调试与功能测试 (8) 5.1 测试方案 (8) 5.2 测试结果 (9) 6收获与体会 (15)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附录1源程序部分清单 (18) 附录1.1登陆 (18) 附录1.2 显示 (19) 附录1.3 管理 (20)

数据库课程实训(2017) 高校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1 课题内容和要求 1.1课题描述 鉴于高校设备管理的现状以及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开展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为上级部门进行决策分析提供帮助,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系统分析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收集和分析系统需求、提供系统说明书等。系统需求分析就是通过系统调查,了解用户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提炼出系统需求。 1.2 课题要求 1)可以实现高校部门、学院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 2)可以实现设备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 3)可以查询设备基本信息 4)可以汇总输出各单位所属设备清单以及总金额 2 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本次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任务的登陆数据库、数据查询(实现简单的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模块分析设计与实现,通过设备属性字段查询每一件产品设备零件信息。 实体:采购员、供应商、设备、设备管理员、部门、购物清单、维修人员。 2.2 数据需求分析 通常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对信息的操作,将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以及系统维护等功能组成部分。所以,通过综合分析,本系统主要需求有: 1.设备基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2.设备基本信息的存储与维护; 3.方便、快捷地上报设备信息; 4.能进行查询统计并形成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5.具有一定的报表处理功能; 6.将共享的设备信息对外发布,实现浏览查询; 7.有辅助系统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3 系统设计 3.1 功能模块设计

JAVAEE课程设计 之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软件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 Java高级框架应用开发 设计题目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0-6班 学号1020010627 姓名萧翎 指导教师郭鹏飞 2013 年 1 月

目录 1 设计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3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总体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具体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系统数据建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系统功能建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5数据字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运行与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总结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系统程序主要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成绩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庆大学大型设备管理系统

重庆大学大型设备管理系统开放基金申请 操作手册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014年5月

目录 重庆大学大型设备管理系统 (1) 系统登录 (3) 登录办法 (4) 开放基金 (5) 如何查看我的项目库? (6) 如何申请开放基金? (6) 如何查看我已经申请的开放基金? (9)

使用注意事项 1 用户在“开放基金管理系统中进行申请”; 2 如果非科研项目负责人申请,需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批准; 3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进行审批,确定项目资助金额,并通过电话通知申请人立项结果; 4 此次开放基金采用预付费制度,即项目立项后,在电话通知一周内,申请人将自筹部分开具内转单,交与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设备科108,设备处将自筹部分和资助部分转入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测试费用专项(账号0018001304023),正式启动项目后,并在开放基金系统中建立虚拟项目号,项目号中的经费额度为自筹和资助经费之和,并向申请人发放项目卡; 5 申请人及相关项目组成员凭项目卡进行相关分析测试费用的支付; 6 自筹部分一旦转入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测试费用专项,将不予退回,项目结题后,如有结余,系统将自筹部分按比例退回科研项目负责人个人账号,个人账号只能作为分析测试费或开放基金申请使用。

系统登录 登录办法_教师用户 步骤1: 登录重庆大学信息门户后,点击快速通道中的“仪器设备系统”登入,如图: 步骤2: 进入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产品界面后,选中“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如图:

登录办法_研究生用户 系统支持研究生用户登录,登录接口为:https://www.doczj.com/doc/c85372522.html,/sfw/e?page=shareequ.index 点击“用户登录” 后,选择“学生”,利用学生学号登录,密码默认为学号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完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1) 1.1系统开发背景及意义 (1) 1.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1) 1.1.2 系统开发的意义 (1) 1.2开发策略 (2) 1.3可行性研究 (2) 1.3.1技术可行性 (2) 1.3.2经济可行性 (2) 1.3.3操作可行性 (3) 1.3.4社会因素可行性 (3) 1.3.5可行性研究结论 (3) 第二章系统分析 (4) 2.1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4) 2.2问题分析与解决 (4) 2.3功能分析 (5) 2.3.1数据的输入 (5) 2.3.2数据的查询 (5) 2.3.3数据的更新 (5) 2.3.4数据的管理 (5) 2.3.5系统安全性 (5) 2.4系统调查 (5) 2.4.1 系统流程 (5) 2.5功能模块概述 (7) 2.5.1 设备基本信息管理 (7) 2.5.2 系统管理 (8) 2.6数据字典 (9)

第三章系统设计 (16) 3.1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16) 3.2系统功能结构图 (16) 3.3代码设计 (17) 3.4系统概念设计 (17) 3.4.1 实体描述 (17) 3.4.2系统E-R图 (18) 3.5关系模式 (18) 3.6输出输入设计 (19) 3.6.1输出设计 (19) 3.6.2输入设计 (19) 个人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系统概述 1.1系统开发背景及意义 1.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系统在正常运行中总是面对大量的使用者,仪器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用仪器。人工管理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容易导致各种错误的发生。为了方便实验室管理,得开发一个更好更高效的软件来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实验室管理而设计的,它也是现在各个部门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室是所有高校、研究机构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成单位。特别是高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需要一套稳定、高效的管理办法。就我校情况看来,目前我校的实验室设备管理还处于较原始的手工阶段,缺少一套实用可靠的管理系统软件。随着电气化教学和无纸化办公的一步步完善,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我校的实验室设备势在必行。因此,本项目拟开发一个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本系统将建立一个实验室设备管理平台,记录实验室所有的实验设备,并及时反应设备的运转状况,使用情况,以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及其他试验人员合理的安排实验,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 1.1.2 系统开发的意义 因为现在各个高校内教学设备众多但自动管理水平相比过低,很多高校管理设备都采用在设备购进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记录与维护,至于以后设备的变迁或损坏都不会记录在设备档案中,即不能体现设备的即时状态。而有些即使有设备管理系统的单位,就算是能把设备的即时信息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教学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将管理任务分成小块,落实到个人并能随时查询设备当前情况和历史情况,对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有直接作用,使管理人员从手工计算、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设备电气控制与维护课程标准

《设备电气控制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设备电气控制与维护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计划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 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一.前言 课程定位 《设备电气控制与维护》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电机、变压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新型电机、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相关项目的实际开发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二、设计思路 按照本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将整个课程体系按两大部分内容来授课一部分是电机运行与维护部分,另一部分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检修。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划分为若干个模块,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三、培养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实训室设备管理系统项目报告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项目报告 一、系统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Internet进入商业和社会应用阶段,设备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设备来有效地收集、处理这些设备,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减轻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负担,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管理手段,己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人机系统。它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 二、设备管理系统组成部分 设备资产及技术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实现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使用、闲置、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情况记录。 设备文档管理:设备相关档案的登录、整理以及与设备的挂接。 设备缺陷及事故管理:设备缺陷报告、跟踪、统计,设备紧急事故处理。 预防性维修: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的定期维修、维护,维修计划分解,自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作单。 维修计划排程:根据日程表中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工作记录,编制整体维修、维护任务进度的安排计划,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工种情况来确定维修工人。 申请单的审核与跟踪:对用户申请单,进行审核、执行,并跟踪申请单状态。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台帐,编制备件计划,处理备件日常库存事务,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或备件重订货点自动生成采购计划,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维修成本核算:凭借工作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缺陷分析: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以进行故障分析。 统计报表:查询、统计各类信息,包括设备的三率报表、设备维修成本报表、设备状态报表、设备履历报表、备件库存周转率、供应商分析报表等。 三、用户角色分类

《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制定时间:2009.6.22 课程代码: 030001所属系部:管理工程系 学分: 3.5学时:54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运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对企业日常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协助公司决策层制定公司的生产计划、营销计划等;对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的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具体能力目标分解如下:

2、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掌握并基本以下9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训,达成以下社会能力目标: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说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总体设计思想,明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清晰地描述其它课程对该课程的支撑、关联等作用。 本课程是管理工程系各专业的平台课。现根据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要求的目标,对本门课程的课程定位进行以下说明: ⑴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 由于本课程适用于连锁经营、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若干专业,现只列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但是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情况进行本课程设计。 ⑵与前导课程(及平行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需具有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前导课程知识基础,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平行课程的知识基础。 ⑶与后续会计课的关系 由于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了管理企业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的工作的初步能力与方法,为其他后续课程如: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开发思路 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此特点本门课程开发思路如下: 1)采用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是“六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调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动态训练与静态讲授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灵活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大脑风暴法、文本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即讲、即问、即答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合理。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把最新的教改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3)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等方法转换。 4)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5)采用多媒体方式模拟企业运作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武汉设备管理系统功能的介绍_武汉大学设备管理系统_设备管理系统_设备管理系统的介绍_郑州云光软件开发有限

干货来袭|设备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众所周知,近些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大小企业越来越重视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这也因为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完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资本积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也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一轮的要求,因此国家政策上也提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口号,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 的武大樱花、东湖荷花等四季花海都美的让人心神向往。在这座城市中工作、生活,难以避免会单调乏味,两点一线。因此很多人开始关注设备管理系统,所以在这里的热度也迟迟不退。 形形色色的设备管理系统相关信息,难免让大家眼花缭乱,但是没关系,经过小编的整理,希望大家能够对其认识更深一步! 1. 软件概述 云光资产设备管理系统,简写为 YG-EAM N9(以下简称“N9”),是云光公司为适应现代设备管理而开发的企业级 EAM 软件。N9 平台采用面向服务(SOA)设计,B/S 架构,模块化开发,支持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多系统集成

与数据采集。N9 提供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不同投资预期、不同应用规模的一揽子整体方案,分为企业版N9E,标准版N9S,普及版N9P。 N9E企业版是N9系列软件的完全版本,具有N9的所有功能。N9是SS-EAM 全新设计的高端产品。集上千家EAM案例用户之核心需求,优化了管理流程,业务功能完善,用户实施方便灵活,支持多系统集成与数据采集,是大中型企业首选版本。业务功能涵盖了项目与前期管理、资产台帐管理、点检与维护管理、故障与维修管理、物资备件管理、运行与能源管理、合同管理、分析报表、数据采集等。 N9采用面向服务框架设计(SOA),系统在易用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可实施性方面相对EAM7有了大幅提高。系统支持跨平台、跨数据库部署。 2. 功能模块

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标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020021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总学时: 60 学分: 3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分类及前期管理,计划、润滑、备件等管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修理、更新改造、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设备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设备前期管理、资产管理、润滑管理、状态管理、备件管理等知识。 (3)掌握设备使用与维护的标准、制度、管理等知识。 (4)掌握设备修理基本知识、修理计划、定额等知识。 (5)掌握设备的更新改造技术知识。 (6)掌握动力设备和能源管理知识。 (7)了解现代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应用及国外设备管理简况。 2.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设备前期管理、资产管理、润滑管理、状态管理、备件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具备设备修理计划编制、实施、验收及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3)初步具备动力设备运行、维护、修理能力,树立节约能源思想,具备节能管理能力。 (4)具有设备管理工作中某一个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

(5)初步具备和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共同解决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的思想作风。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气,系统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品质,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4)培养不怕困难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 (5)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