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本资料含5套最新中考模拟试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净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2)知道沉淀、吸附、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受水的净化不容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学习重点】

1.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净化水的方法。

2.能区分硬水与软水。

【学习难点】

吸附、过滤、蒸馏的操作。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学习笔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鲁滨孙流落在杳无人烟的荒岛,他生活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今天我们所用的水都来自自来水厂。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水的净化

阅读课本P74~P75“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观看课件图片。

提出问题:自来水厂是经过什么方法净化水的呢?制得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水净化的原因: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许多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

3.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序):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知识模块二过滤

提出问题:过滤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吗?生活中是用纸过滤制自来水吗?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实验:做课本P75实验:图4-16。

归纳总结

1.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2.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a.液面低于滤纸边缘;b.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时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a.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b.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c.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且形成液柱,加快过滤速度。

知识拓展: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漏斗中待过滤液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等。

知识模块三硬水和软水

阅读课本P76第二段硬水和软水。

提出问题: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概念。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检验方法。

3.硬水的危害。

4.硬水的软化。

知识模块四蒸馏

提出问题: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可用什么方法除去,得到纯净的水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实验:做P77实验,图4-20和图4-21。

归纳总结

1.蒸馏: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2.应用:(1)用于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将混在液体中的杂质除去;(2)可以用蒸馏法制纯水。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

基础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

能力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

记宝典》中的本课知

《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基

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

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

分宝典》中的本课知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

二、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三、硬水与软水

四、蒸馏

成功之处本堂课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探究并构建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教材中有关水蒸馏的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u、CuO、CuSO4

B.CO、CO2、H2CO3

C.CaCO3、CaO、Ca(OH)2

D.NaOH、Na2CO3、Na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CuO,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SO4与铁反应生成Cu,不符合题意;

B、CO和氧气点燃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但H2CO3不能生成CO,符合题意;

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不符合题意;

D、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Na2SO4,Na2SO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NaOH,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种类B.元素种类C.分子大小D.分子间的间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状态会发生改变,由液态变为气态,但仍为水分子。

【详解】

A、水蒸发是个物理变化,未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是个物理变化,未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种类不变,故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不变,间隔增大,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的间隔会随分子的状态改变而改变,水在蒸发的过程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 5.3 克蔗糖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C.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D.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答案】C

【解析】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不提温度,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 错误;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由于甲和乙的溶液质量以及溶液的状态不知道,故无法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故B错误;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甲中混有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C正确;

D、将温度由t2℃降到t1℃,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最小,甲和乙都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比较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乙的大于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法析出晶体,据此解答。

5.2019 年6月,在中国杭州主办第48届世界环境日,举行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全球人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A.讲究餐饮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B.开发使用氢能源汽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

C.垃圾分类放置,有利环保和资源利用

D.提倡无纸化办公,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符合题意;

B、开发使用氢能源汽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放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提倡无纸化办公,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对“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带到太空的罐头质量不变

B.氧气能助燃可以做燃料

C.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D.给门轴合页加润滑剂减小了摩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的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带到太空的罐头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氧气能助燃,但没有可燃性,不可以做燃料,故B错误;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气味的氨气,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C正确;

D、给门轴合页加润滑剂减小了摩擦,故D正确。故选B。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 .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 2的情况下,产生O 2的质量m 与反应时

间t 的关系

C .表示等质量的Fe 、Mg 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 .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 、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 、铁与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镁与稀盐酸反应:22Mg+2HCl=MgCl +H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 、Mg 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D 、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8.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对化学肥料的分类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硝酸铵属于氮肥

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图中①中表示的是磷肥

D.图中②中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硝酸铵化学式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说法正确;

B、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说法错误;

C、图①中既不含有氮元素也不含有钾元素,属于磷肥,故C说法正确;

D、②中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9.配制13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通过分析可知,可能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是②、④。

故选C。

10.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38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1.6g B.2g C.4.2g D.8.5g

【答案】B

【解析】

【详解】

38g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含有氢元素质量=

2

38g=4g

2+17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生成

物水和溶液中本身的水含有氢元素,则这些水中氢元素质量=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设水的质量为m,m×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4g,

2

m100%4g

18

??=,求得m=36g,反应物质总质量=反应后水的质量+氧气质量,氧气质量=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水的质量=38g-36g=2g,故选B。

【点睛】

此题关键在于氢元素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据此计算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求得氧气的质量。

11.开封是八朝古都,小吃远近闻名。炒红薯泥是开封名小吃,红薯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

A.油脂B.糖类

C.蛋白质D.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糖类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故选B。

【点睛】

熟记六大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

12.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即: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C.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D.三种转化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答案】C

【解析】

A、C与CO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而CH4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C与CO除可通过与氧气反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外,都还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三种物质C、CO、CH4都具有可燃性,点燃时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C与CO都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生成固体金属单质;CH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常温下为液体的水;故D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处理水,这样做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

【答案】煮沸塑料盆

【解析】

【详解】

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处理水,这样做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玻璃杯的材质属于硅酸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盆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餐具的材质属于金属材料。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

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写一点即可)。选用B装置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为了控制该反应速率,可将标号①仪器换成_____。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填“a”或“b”)。若用F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在F装置中放入一定量的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没装满水等合理答案);

(3)Zn+H2SO4=ZnSO4+H2↑;分液漏斗;

(4)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a;澄清石灰水;CO2+Ca (OH)2=CaCO3↓+H2O.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整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因此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另外集气瓶内若没装满水,留有气泡,也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3)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生成物为硫酸锌和氢气,由反应物和生产物,制取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了控制该反应速率,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等;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因为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长进短出,气体应从a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则在F装置中放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5.夏天蚊虫较多时常用电蚊拍和杀虫剂杀蚊虫。但,你知道吗,“电蚊拍十杀虫剂=火”!也就是说,电蚊拍遇到杀虫剂,很容易起火。

(1)通电的电蚊拍着火是因为杀虫剂中所含的除虫菊酯是可燃物,而“点火的凶手”是_____。(2)空气清新剂也类似于杀虫剂,它的成分里有多种可燃性溶剂(如乙醇)。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有关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易燃易爆物品在家里存放和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

a、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

b、避免放在高温的地方

c、使用时,静电产生的火花不会引起爆炸

【答案】通电产生的热量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c

【解析】【详解】

(1)通电的电蚊拍着火是因为杀虫剂中所含的除虫菊酯是可燃物,而“点火的凶手”是:通电产生的热量;

(2)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 2H 5OH +3O 2

点燃

2CO 2+3H 2O

(3)下列有关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易燃易爆物品在家里存放和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容易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避免放在高温的地方,容易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使用时,静电产生的火花遇到可燃性气体引起爆炸;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c

16.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并结合表中信息,填写下表空白。

2O 3 2442=Z Zn+H SO SO +H n 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溶液 硫酸锌(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铝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薄膜的化学式为:Al 2O 3;

黄铜为铜锌合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位于氢之前,铜位于氢之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用稀硫酸鉴别黄铜和黄金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Z Zn+H SO SO +H n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溶液;

将Cu 、Mg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即可比较出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镁能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有灰色固体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镁位于锌之前,铜不与硫酸锌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锌之后,故将Cu 、Mg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可比较出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_____,b_____。

(2)若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_____。

(4)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_____(填装置序号),理由是_____。

【答案】酒精灯 水槽 AC 或AE 2

3

2MnO 2KClO 2KCl+3O Δ

↑ 催化作用 B 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 E 选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瓶底存有少量水,便于二氧化硫的吸收,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 【详解】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是酒精灯,b 是水槽; 故填:酒精灯;水槽;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 MnO 2KClO 2KCl+3O Δ

↑;在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到

了催化作用;

故填:AC 或AE ;23

2 MnO 2KClO 2KCl+3O Δ

↑;催化作用;

(3)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装置B 来制取,在加试剂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填: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瓶底存有少量水便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填:E ;选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瓶底存有少量水便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若用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休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可用D 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______;若用C 集气瓶内装满水后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答案】试管 B a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

2422Δ

2KMnO K MnO +MnO +O ↑ A 氧气不易溶于水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气休应该从a 端通入; 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